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锦衣-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六章因地制宜

张清泽坐在胡床之上,边擦剑边想着两个月前的这些事情,一幕幕都重现于眼前,说实话,张清泽也的确因此得了些好处。

悟须及时的昭告天下,说张清泽为武林副总盟主,而现在自己手下这帮五湖四海的汉子们叫自己的时候,可没有那个副字,总盟主一叫张清泽那是从内而外浑身说不出来的爽。

随着奔走天下号集群雄,张清泽的声望也与日俱增。按说凭他的威望和本事,不会有如此之多的武林人士心甘情愿的陪他来大漠卖命,可挡不住少林悟须发出的命令,少林武当乃是武林的天,这两大头同时发话了谁敢不从。再说了,陆炳写的手札和交给张清泽的圣旨可不是开玩笑的,若是不去,只怕要满门抄斩株连九族受灭门之灾了。

人本就是群居的动物,只要聚在一起就要有领袖,作为领袖就会有权威性,辨别是非做出赏罚,久而久之旁人就会对他产生依赖性。不说武林中人懂些拳脚功夫,所以大多性格刚烈眼高于顶谁也不服气,就是普通老百姓两三千人聚到一起,若无法纪约束也会起了争端。

一旦起争端,就要张清泽来公判,从而建立起了张清泽就是权威的概念。加之张清泽毕竟是一派的掌门,整个门派上下大大小小的道人加起来也有上千,所以平日里管理经验和办事儿方法也不算太差劲。故此在群雄中的地位就越来越稳固,大家渐渐从内心承认张清泽的存在,张清泽也自认为稳如泰山了。

此次来到边塞与鄂尔多斯对战的武林中人足有两千多,可谓是号集了北方大部分帮派的精锐,除了各派留下来看家和维持本派正常运作的人之外,基本都是倾巢而出。一来是给少林武当表示尊敬,二来也是给朝廷表达诚意,三就是像同道中人展现实力,生怕旁人看自己势弱。日后欺负自己门派,要在人数上较个高下。

陆炳自然早就料到了武林中人的心思,所以也没费什么劲,大部分工作都交给了张清泽,便隐匿在了马帮商队之中,直奔叶尔羌汗国而去了。

有了这两千人的帮助,大明岂有不胜之理。鄂尔多斯大败而回,主帅哈喇也被张清泽刺了一剑,下属拼死在抢回主帅,慌忙撤退了。其实武林人士纪律和阵型实在是漏洞很多,这也不怪张清泽,首先他自己就不懂兵法。其次练武之人桀骜不驯,你若让学徒按照队列进行,不准说话不准乱动,学徒还行,可现在纠集的都是出师的成人,若让他们完全按照指令行事,那就难了。

不过这帮人也可以算是所向披靡了。无非就是单兵作战能力较高。骑兵对步兵,按理说那是天降的克星,骑兵利用自身高度和马的速度冲到跟前,从上而下,当头就是一刀,一般防无可防。长矛阵可以防御,但所要求的兵员素质太强,汉人的体力达不到。

弓弩阵也行。但是缺点也不少,首先弓弩手难以培养,这不光需要毅力还需要天赋,胡人也是一样,只是人家从小游牧狩猎为生,大多对弓箭熟稔一些,不似汉人的士兵多是庄稼汉出身。不过纵然是胡人。好的弓箭手,也需要一定的练习和天赋。

况且弓箭手的缺点是无法短距离作战,对手一旦杀到阵前,弓弩就成了无用的家伙。连一点抵抗力都没用,所以不适合大规模作战。若让他们又是弓弩手又是刀盾兵,倒是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募兵和训练起来就更加难了。

火铳更是难说了,换弹填充火药都太慢,所以根本不适合于对抗骑兵的实战。故此,才会以骑兵和大规模步兵阵法敌对,这也就是为什么汉人对敌马上民族多是以人数取胜的原因。

不过这也就是对待普通士兵,对待武林中人,骑兵这点招数就不太管用了。射来的箭矢大多被挥舞的兵刃扫开了,有些暗器高手和武林高手,还当即接下箭矢扔了回去,那准头岂是胡人能比的,当即不少人就被射翻下马。以为到了跟前就能利用骑兵的高度优势,结果武林中人各显神通,有的力大者硬抗当头一击,直接把对手掀翻下马,更有甚者直接练马都掀翻了。

还有的则是一个铁板桥,让过来的刀锋,起身再给对方背后一招,把敌人毙命于马上。还有的则是高高跃起,比那马上骑士还要高,直接取敌人的项上人头。

本来这群武林中人杀出来,就打了个鄂尔多斯战士们个措手不及,再看这群人装扮各异,古里古怪的,有的穿着道服,有的是袈裟戒疤大光头,还有的戴着斗笠,有的一身其他民族服饰,总之完全不似平时看到的汉人。再加上这群人喊打喊杀的冲过来,气势如虹,一动手更是高招频现,鄂尔多斯部的战士心中便打了退堂鼓。打仗打仗,有一半打的是气势和军心,气势上输了,军心也散了,岂有不败之理。

加之后面还跟着李祥手下那些视死如归,做好以身殉国准备的大明战士。在打的鄂尔多斯溃败之后,李祥下令出兵追击,及时补刀,所以鄂尔多斯那叫一个伤亡惨重尸横遍野。

武林中人的确厉害,不过也得分对手是谁,此次的胜利一来是前些时日李祥偷袭的时候,让鄂尔多斯也受到了创伤,更对汉人的部队有了重新的认识,心生了一丝胆怯。同时也是因为大明与鄂尔多斯两军的人数差别不大,加上李祥的部下,两边只有两千余人的差别。

换做对方若是两万人,再来一千武林中人也是白给,成建制的军队配合作战威力无穷。假想一下,若是鄂尔多斯的战士换成陆炳的百炼精兵,那武林中人也得败退,装备精良是一个原因,主要是纪律严谨听命行事,只需几个步骤就能切断武林人士的队伍,让他们彼此之间无法依靠失去相互支援互成犄角的能力,从而分而杀之,再合力围攻一名高手。其余可在外围设防以防救援。

不管怎么说,总之这场仗算是胜了,李祥高兴万分,张清泽也十分高兴。此时又有补给部队送来了粮食,解了无粮的燃眉之急,所以李祥决定修建营盘,重整旗鼓待恢复一些元气。就与张清泽联手,直捣黄龙彻底一次性的打败鄂尔多斯,拿着他们的降书顺表凯旋而归。

—————————————————————————————————————

此时的古田叛军,正在收缩防线,先前的大举进攻攻城拔寨的攻势一去不复返,反而变得处处小心丝丝谨慎。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知道。陆炳来了。

这并不代表古田叛军胆小怕事,这正说明了他们领导者的聪明睿智和不骄傲自满的优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古田叛军对陆炳做了尽可能详细的了解,包括已经快淡出人们视野的琉球海战。

收复常州土匪,琉球海战,与鬼虎的登岛战役,以及山东与大匪首蔡龙羽的小规模战争。都说明了陆炳是个全方位的军事才能。虽然他没有拜得名师指点,更不是从军的人才,但是这几场不同规模不同打法的战争的确说明了他是个全才。

陆炳乃至陆炳的父亲陆松,虽然是武将,但多是从事文职亦或是锦衣卫的情报审讯工作,所以这和陆炳的军事才能没有关系,但却说明了陆炳还是个情报高手。一旦情报准确的话,就可以对敌军的动态进行合理的预判。这样可比什么大计策都要管用。

陆炳考取了武举,策论比武都很厉害,而且听说科举也有功名在身,虽然古兰叛军不明白为什么陆炳到了殿试的时候就在科举名单上消失了,也不知道陆炳武举的第二名是怎么让给别人第一得来的,这些都不影响陆炳是个文武全才的概念。

当然陆炳在山东登州府的事迹也是逃不过叛军的侦查的,虽不是白手起家。但毕竟这么大的家业也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陆炳注定不是个凡人,他与皇帝的关系,和现在他是龙影大将军的身份说明不管怎么挑拨离间都不会有效果,即便陆炳打了败仗也不会担心有上级责罚。能够责罚他的只有皇帝一人。

作为全境战事的总指挥,陆炳也不用担心将领的不尽心协调作战,生杀大权全在陆炳之手,谁若是没事儿掣肘对手,让战局懈怠,那可是要人头落地的,所以此次战争不同于以往古田叛军所遇到的情况。大明一方可谓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比之御驾亲征也不逞相让。

同时之前的情报让陆炳越来越加神秘,山东基业,文武双全,和相邻不远可以只手遮天的大势力沈家那不清不楚的关系,都让古田叛军一方大为头疼,遇到这种对手只能感叹时不我与,竟然出了陆炳这样类似于怪物的对手。

不过,古田叛军并不后悔这次再次扩张引发大战的时机,在这一点上他们比叶尔钦汗国的可汗赛义德要强得多。密十三的白羽找古田叛军的谈判也最为顺畅,古田的叛军很明白,自己与大明朝廷斗了这么多年,战火从未彻底平息过,而己方也被剿了复燃,复燃再剿,几经起落了多次,所以不管什么时候起事都会引来朝廷大军平叛。故此,此时起事和再选他日毫无差别。

但不同的就在于其他地方的动态,白羽带来消息,大明四面楚歌,周边不少敌对势力同时发难,这让这次的起事时间成了绝佳良机。大明不可能倾国之力只对付自己,而不对付旁的敌人,那么己方的压力就减轻了不少,所以叛军的首领经过商议后同意大规模起义。

战火燃起,叛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直到大明大批军队来之前他们都是连连胜利。但是这次来的军队,并没有因为四面都有战事而减少,反倒是有增多的趋势,不光当地的驻军增多,就连京城三大营也来了,有彻底平息叛乱斩草除根的感觉。叛军紧张了,白羽的消息是准确的,倒是没有骗自己,大明的其他地方也开始有了战事,沿海西北都不安宁。

但恐怖的是,看来明军准备分别击溃对手,集结力量击溃一方,再攻打下一方,而首站就是古田的叛军,古田叛军没有后悔,因为他们知道后悔是没有用的,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第八十七章大海战时代

不过最终让古田叛军按兵不动,连退数十寨,收缩防线如临大敌的原因,乃是陆炳一伙装备精良的私军介入,他们浩浩荡荡的开入战区,为首高坐的正是龙影大将军陆炳。精兵强将人数占优的明军,根本没有大举进攻,除了安营扎寨不断地打造密不透风的营盘以外,也没有任何出击的军事行动。这与情报中,那性情火烈脾气较为暴躁的陆炳好不相同,以攻为守才是陆炳的特点,快攻诡道才是陆炳应该做的,可现在却按兵不动了。

于是古田叛军也不敢主动出击,反常必为妖,只能按兵不动,生怕中了陆炳的诡计。渐渐地,一连十天明军依旧没有任何行动,古田叛军沉不住气了,既然敌不动,就要诱敌深入,于是乎古田叛军很明智的退后了,留下几座空城给明军,希望明军占领城池,打破这种僵硬的格局,更是为了拉长明军的防线,形成兵力的分散。

在这点上,古田叛军是很高明的,而明军也因此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几座城池和数座寨子。但让他们瞠目结舌吃惊不已的是明军的行为,每个城池只派出了不到百人的军队占领,甚至一些小寨子只有寥寥数人驻防,根本没因为古田叛军的行为而打破明军应有的节奏。古田叛军侦查在侦查,却一无所获,于是更加奇怪了,只能彻底偃旗息鼓,谋定而动。

这一切都是因为陆炳这个怪才的到来,不过,陆炳真的来了吗?当然没有,此时的陆炳正和叶尔羌的大汗赛义德聊天呢。

—————————————————————————————————————

大明军方在西北边境按兵不动,在西南边境也是按兵不动,鄂尔多斯那边也是迟迟才由李祥带兵集结出兵的,最后倒是结局很好,算是来了场大胜,也是此次对外的首胜。之所以这几方的敌军都没有大规模进攻大明。而是相对保守的在自己可控范围内作战,乃是谁也不愿当这个出头鸟。

大家都知道这次攻击的还有其他几方的势力,在边境作战,大明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作战并不积极,但是若是深入大明作战,大片分割大明的领土。大明就要与之拼命了。谁先动手,大明必定倾国之力敌之,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否则无法跟国人交代,领军将领更是要被圣上杀头。想想也是,江山就要不保了。任谁做皇帝都会紧张得。

但边境就不同了,边境之地大多荒凉,而大明朝廷虽然一直主张这些地方的所有权,也派出了相迎的官吏和政策去管理这些地方,但本心上却从未把这些地方和人民真正的当成大明的子民。

所以说,边境的重要性和中原以及江南,在皇上的心中地位是不同的。谁动大明腹地。谁就是动了皇帝的命脉,大明就要跟谁拼命。而如今情况有些不同,陆炳代行皇权,陆炳的脾气大家都知道,也就不敢马虎了。同样敌人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谁会当出头鸟呢?谁也不傻,都希望另外己方先打起全面战争牵制兵力再说。

这几方的按兵不动,不代表大明全境毫无作为。早在李祥与鄂尔多斯大战之前。沈紫杉所督军的海军,就开始行动了。沈家财大气粗,海战备战的时候就显现出了沈家和陆炳两方的商业地位。国家粮仓的东西且不说,剩下的食物是应有尽有,都不用国家招募,各地商户纷纷主动来献。

海战除了水师参战以外,还调用了很多有经验的渔民以及归顺朝廷招安纳降的水贼。在兵员赶来之前,财大气粗的沈家便把战船纷纷刷了一遍,即便是打仗也要打得好看漂亮。当然颜色统一也更便于指挥和辨别,知道沈紫杉是监军督导的人。纷纷摇头说这不过是小女儿心态,不过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自己错了。

也难免旁人这么说沈紫杉,本来女人当家房倒屋塌,多数女人在这个时代是不被男人敬重的,即便你出身名门,甚至如同沈紫杉一般,带领沈家多年,财大气粗蒸蒸日上,却也是一样比不上男人的地位。

同样的场合,沈紫杉总是比别人要势弱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先前她要女扮男装乔装打扮的原因,不光是抛头露面有失体统,更是因为男女的不平等。

沈紫杉不能解释给每个人听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的原因,不光是不现实的问题,也不是涉及军事机密的缘故,更是因为犯不上。旁人爱怎么像都无所谓,阶级不同沈紫杉并不太把他们当回事儿,在她看来那些人不过是如同蝼蚁一般,只要目的达到了就比什么都重要。旁人这般认为沈紫杉其实也是有理有据的,打海仗的首要因素,就是船坚炮利。

船坚炮利和外观没有太大关系,和船型吨位以及用料与装备的关系莫大,其次才是船员素质和战斗力,以及后勤补给指挥得当等等等等。这一切都和沈紫杉给穿重新刷漆一点关系都没有,沈紫杉的作为在外人看来,就好似一个姑娘给自己的娃娃打扮一般可笑,也难怪别人耻笑沈紫杉。他们并非没想到统一指挥和辨别的因素,只是他们认为沈紫杉不会想到罢了,而所求的也只是好看。

尽管人们偷偷耻笑沈紫杉,却没有人敢于耻笑沈家,因为沈家有了沈家,这些战船更加强大了起来。本来船上的土炮沈紫杉并没有动,因为土炮有土炮的好处,那就是造价便宜威力巨大。同时,沈紫杉装备了较为轻便和灵活的后膛填充的弗朗机火炮。

弗朗机是对一个色母国家人们的称呼,而弗朗机炮正是他们发明的,后来陆炳层也接触过弗朗机人,这才明白原来不过是对西班牙人的旧称罢了。弗朗机炮可以提前准备好火药进行填充,比之前膛炮虽然因为炮口直径的减小威力小了许多,但更加快捷和灵活,颇有些陆炳连发式火铳的意思。

原先的火炮安装在哪里就固定的,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能移动,一旦这一片受到攻击或者起火了。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火器烧毁。但弗朗机就不同了,弗朗机炮身轻巧,即便不用轮子和骡马拉拽,也可以用人力搬运。

那么试想一下,一旦船上火起或者遇到什么事情,这些火炮也可以避开免遭祸害。这还不是重点,假设船的两侧都装备了弗朗机。假如各十尊的话,那么一旦船的一面对向敌人的时候,就可以把船的另一侧的炮搬运过来,形成二十尊火炮的打击力度,那么一来攻击力就成倍的加大了。

当然弗朗机火炮的另一大好处就是便捷和后膛填充,这样一来就可以提前准备好弹药和火药。填充到木制炮筒之中,直接装填达到连续射击的效果。炮弹很小,炮身很长,宛如子母一般,于是便有人给这种弗朗机火炮取了个名字名曰子母炮。

其实这种技术也逐步的在被应用于火铳之中,陆炳已经开始制造准备大批量辅助现有的连发火铳,形成长短不一射程不一但丹药型号一致的火铳。也就是说。依照连发火铳的弹药型号,制造弗朗机长枪,通过后填式击发,长枪可以增加射击距离,连发火铳则是近身战威力十足,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弥补,会发挥更大的威力。

原先陆炳装备在船上的火器一样都没丢,还增加了更多的新鲜火器。这让船只的载重大大增加,同时兵员数量就减少了。沈紫杉做出了大胆的改革,穿上的远程武器能带多少带多少,穿上之留少量食物,标准是全船口粮的两天供给量,船上的士兵也仅保持能够船体运行和操作远程武器,以及甲板作战的标准人数。至于登陆作战的部队。除了几个大型福船以外,其他船只一个不留。

至于登陆作战人员,军械辎重,粮草补给则有专门的货船运送。每日补给给大船,这样倒也大大增加了补给的数量,货船所带的粮食和淡水,足够维持三个月之久。

每艘货船由一艘哨船两艘苍山船护卫,从而组成庞大的舰队,同时有战斗序列在前面压着,随时可以进行支援,也能有效抵挡敌人对货船的攻击。货船一般跟战斗序列的船队相隔不远,即便敌人用尽诡计,袭击到了货船,准备断掉明军的粮草,也不是件轻易地事情,片刻之后还能夺回,纵然放火也难以成功。

因为首先庞大的舰队遇到一般的小型攻击者根本不用理会,直接撞上去也能把敌人撞毁,要知道大明的造船工艺以及用料可不是盖的,这些货船更是沈紫杉亲自督建的。

其次大型舰队难以逃过覆盖面极广的明军战斗船队,即便绕过他们,从后方袭击货船,货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