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锦衣-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极其有资历,或者权臣僭越篡位,才了会赐坐上朝。否则甭管你七老八十,还是身体不适,亦或是吃喝拉撒生理反应也不能乱动,尿急也要憋着,就连随便抬眼看皇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意面君有意刺王杀驾,当斩。

这些规矩不光靠着约定俗成,官规和大明律共同约束的,而从入朝的临近宫门的路上到这大殿之前,皆有人监察看管,谁若做的不好了,就会被拿本记下来,仅这一条就可以参奏你,所以做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需吃喝拉撒就能混一辈子的绝对不是什么大官。

且不说这些,陆炳看到张璁的模样,再看另外几位内阁大学士,眉宇之间纷纷有所变化,而且齐齐的看向自己,不禁心中生疑。看来这次是朱厚熜筹谋了短短一天,今日才临时做出的决定,刚才上朝之前先把内阁叫去才宣布此事,否则怎可能发生了大事而自己不知,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风大一定会被自己的情报部门捕捉到。

“今日上朝,朕不用旁人,朕自己宣布。”朱厚熜这时候快步走了出来,兴高采烈的说道。

朱厚熜扫视着众人,他很享受旁人不能猜透他心思的感觉,看到众大臣不一的表情,自己反倒可以揣测他们的想法,这种旁人不知己,己要猜旁人的快感让朱厚熜神清气爽。

“陆炳。”朱厚熜扬声说道。

陆炳拱手抱拳,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臣在。”

第七十三章龙影大将军

“平身。”朱厚熜说着跑下龙阶,挟住陆炳的手腕就往殿上走去,陆炳忙低声道:“陛下不可。”

“有何不可,朕虽以礼治国,但凡事都有例外,偶尔的违下礼法酌情而定也无可厚非,切勿担心,有朕在没有人敢说什么的。”朱厚熜低声回应道。

陆炳随着朱厚熜站在殿前,望着阶下众臣,朱厚熜说道:“今日,朕封陆炳为龙影大将军,带朕出征,总揽全军,调动全国兵马无需虎符令牌,除圣旨外,其余一切调令皆可不受。”

众人一片哗然,却不敢在朝上大声喧嚷,而此时陆炳的心情也格外忐忑,要打仗了这个早就知道,要任命自己出征也算是预料之中,但这个龙影大将军却让人吃惊万分。除了当今圣上,在世之人谁还能称作是龙,谁若敢那边是欺君犯上意图造反是大不敬的罪过,当诛杀满门。即便是那些藩王也只能用蟒来形容,最多是少年时期,先帝还活着的时候,被称作龙种,这便是唯一的龙字了。

“昨日,朕得到兵部密报,称古田附近的暴民们又要造反了,后来又有军报给朕称鄂尔多斯部,叶尔羌汗国,还有沿海的倭寇都要行动了,安南国也是蠢蠢欲动。我大明可谓是四面受敌,危在旦夕之间。此时,需有人力挽狂澜大战于天下。朕欲以出征,却因至今无子嗣立为皇储监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愧对先祖,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选一龙影大将军,代替朕,成为朕的影子,代朕御驾亲征。此人正是陆炳,陆炳当为龙影大将军。”朱厚熜说道。

话音刚落,有臣子从列中走了出去,义正言辞的说道:“圣上请三思。此事万万不可,立外姓王有愧于先祖。”

“有何不可?更何况,朕何时说立王了?”朱厚熜压根不认识眼前这个人,只是上朝的时候见过几次,乃是一个御史。对于御史,朱厚熜的印象一直不好。御史乃言官查政也,杨廷和在的时候。御史跟着杨廷和骂皇上,到了杨廷和走了,御史又投靠了杨一清,最后见利忘义的舍弃了杨一清跟了张璁,成为张璁骂架上奏的一把利刃。

总之这群御史严格的遵守着他们言官的职责,确实不让人讨喜。抨击丑恶弘扬正气是他们的口头禅,但真能做到的没几个,反倒是成天给朱厚熜添了不少堵。此时又来添堵,朱厚熜怎能不生气,先是憋了一肚子火,那御史还没说几句,朱厚熜就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了。

张璁也是心中一惊。暗自在心底骂开了花,心说这是谁这么不识时务啊,偷偷侧头看去,竟然是御史队伍中的一个愣头青,心说今日就算皇上不怪罪你,待你下去我也要好好整治你一下。张璁又想:圣上又不傻,知道御史大多是我的人,你这随便说话。就像是我授意的一般。不光圣上就连现在身份即将尊贵无比的陆炳都得着跟得和我我结仇,竟是给我惹麻烦,弄死你都算轻的。

那御史听了朱厚熜的问话,忙拱手抱拳道:“臣的意思是,出征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圣上切勿听信了小人谗言,就贸然出征,殊不知当年正统皇帝就是听信奸臣王振的谗言。贸然出兵,导致我大明精锐殆尽,四十万人葬身土木堡之中,险些有亡国之患。而今。某人也可能是蛊惑圣上,谋取私权甚至可能勾结外藩,造成形势危急的假象,从而夺取实权,有朝一日倒反大明也未可知啊。”

“一派胡言!”朱厚熜咆哮道:“什么某些人,不就是指陆炳吗,为什么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要想言谏直说何妨?堂堂七尺男儿连别人姓名都不敢说,还需要这般下作暗指,朕最瞧不起你这样的穷酸。你是在嘲笑朕愚钝,看不清别人的为人吗?”

朱厚熜一指陆炳又说道:“没错,情报就是他送来的,但他说的古田暴民的情况比兵部送来的情报更详细,他的情报是用他人家自己的钱供养的人员调查的。陆炳时时刻刻的关乎着国家兴亡,还欲把这些人给朕让朕亲自指挥,这等人不是忠臣是什么。不说这些,国家经济,税负为先,朕之天下,百姓为先。陆炳他在山东,做了多少好事,给朝廷增加了多少赋税。他自己也发了不少财这没错,可你们看现在你们所在的宫殿,又有多少都是陆炳自己出资维修的,光靠着朕的金库和户部国库之中的钱财,只怕这奉天殿都得腐烂塌了也没钱修。而山东的百姓近年来过的殷实无比,不也是人家陆炳的功劳。江湖之中,处处宣扬朕的美名,百姓之中,也有不少人知道朕的名号和善行,陆炳处处宣扬朕的威名,此等人才还要弃之不用,忍受旁人指桑骂槐,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来人,把这斯剥掉官服,乱棍打出宫门。”朱厚熜指着那人叫道。

陆炳欲言又止,本想劝劝朱厚熜不可如此,自古以来打言官的都是昏君,但想到朱厚熜是为自己好,给自己立威,而自我也不是那种滥好人,所以话到嘴边,陆炳又咽了回去。

朱厚熜见那御史被左右侍卫拖了出去,继续说道:“犯我者虽远必诛,此乃关乎我大明天威之事,岂能忍让?从即日起,陆炳当调配全国兵马将领,征战四海,平息叛乱,还我大明盛世。若有抗命者,斩!若有延误军情者,斩!若有不尊龙影者,斩!即日,战事一份两报,给予朕与陆炳两人,只听陆炳号令便可,众爱卿可否听清!”

“臣遵旨,圣上英明。”众臣山呼万岁答道。

张璁走出来抱拳道:“圣上,不知该给陆大人何等官职称号,我等也好提前制作符文印绶官袍铠甲。”

朱厚熜一笑指着张璁说道:“还是张孚敬你识时务,不过这次你可说错了,也怪朕刚才没说明白。陆炳身为龙影大将军,全国上下见陆炳如见朕,可陆炳先前有言要靠自己升官进爵,所以他的官职仍未副千户,印绶保持不变。好了,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今又多了一句,官不在高,有权就行。

陆炳成了这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更成了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副千户,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陆炳一时间成了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成了最令人害怕的人。陆炳虽然这几年十分低调,做人也多是赔笑脸送金银,可谓是和善的不能再和善了,可如今重新得势,而且竟然成了圣上的影子龙影大将军,这便又让人想起来当年那个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贪官闻其名而胆寒的杀神陆炳了。

郭勋等当年羞辱过陆炳,后来虽然不再与之作对,却全是看在陆炳每年的供奉的面子上,这才和善行事。而今如同郭勋一样的人开始担心了,生怕陆炳借机报复。陆炳性子烈,杀伐由心,是每个人所恐慌的。但这次陆炳的上位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刀阔斧的铲平一切不利因素,嫉恶如仇刚正不阿,让官场上翻天覆地一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道理陆炳已懂,上位后只有升官的却未见降职的,这让众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其实这般做除了国难当头,不易内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陆炳真的没空对付朝中的宵小。密十三,倭寇,古田叛军,安南观望,鄂尔多斯的威胁还有叶尔羌汗国的大军压境让陆炳几乎喘不过气来,计划说着简单但实施起来却要考虑周详。

朱厚熜做了甩手大掌柜,所以所有压力就压倒了陆炳一个人身上,关于战事的报告,从朝廷和自己私军两个方面源源不断的传来。

陆炳当下做了几项决定,首先调度自己的老兄弟去各战区指战,牢牢地控制当地的军政大权,在微调中撤换不利。虽然手中有生杀大权,但是一旦战事起来,有违抗军令者就会延误战机,到时候杀一人也难以弥补失败的结果,更会损失千百之众。故而必须先行动起来,把权利控制住再说。

其次联络沈紫杉,让其准备那些商议研究已久的大杀器,把这些东西通过京杭运河运至舰队停靠处。当年陆炳出征琉球的时候,曾打造过一支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现如今这支舰队的威力仍在,归为大明水师调度,只需加上更加先进的火器,就能再次一展雄风大杀四方了。

另外汤克宽派往两广,主要防止广东地区时不时的暴乱,广东的暴乱通常规模不大,但是就怕暴民们被人蛊惑,或者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从而大开国门,引倭寇入大明,亦或是对安南国不抵抗,还有数年前那些船坚炮利的红番也需要担心。要知道南方的丛林中的蛮国也是虎视眈眈的看着大明,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所以汤克宽此次前去,乃是坐镇两广,防止后院起火,让敌人截断东西南北运兵和粮草供给的道路。

第七十四章汉魂

俞大猷和李杜在大明的东南沿海设防,形成海防的第二条防线,以阻杀第一道防线的漏网之鱼,守护沿海百姓的安危。与此同时,与第一道防线交相辉映,运送补给等等。

第一条防线乃是以攻为守,是沈紫杉和沈家的智囊坐镇的,当然他们并不是军人,所以主要的军事工作还是交予大明的水师来指挥,而沈家只负责监军和那些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武器应用和维修。

第二条在军事强度上,此次各方面综合而论,大明水师的装备最强,欲以一次击毁海上的对手。但缺点也有,那便是水师的指挥是最弱的,而陆炳以为,即便是对手再怎么诡计多端,也敌不过自己的无敌舰队。在强大的舰队,高大的船只,快攻主三种舰艇的相互配合下,在新引进的火器和沈家与自己共同研制的大杀器面前,不论对手如何挣扎,都会被击毁沉没。

正因为水师方面的力量强大,而对手多是实战经验丰富,但装备较差的倭寇水贼,故而陆炳并未派遣自己的为数不多的军事指挥前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先不说军事能力和军事素养极高的良将,就是能带兵打仗的普通将领,陆炳也是较为紧缺的。如果打局部战役还勉强够用,但若是大这样南北东西跨度极大,四面受敌的全面战争,陆炳就有些头疼了。

朝廷的将领,陆炳多是看不上的,除了吃喝嫖赌,真正能够打仗的,掰着手指头也能数的过来。

应对海战,戚景通最为有经验,但陆炳对戚景通另有重用,故此这才作罢。看似大明人才济济,但实则文强武弱,堪得大用的武将并不多。所能派遣的武官大多都是陆炳认识的。这让陆炳涌起人来捉襟见肘,整个战表一列,简直就是一支陆家军,这让陆炳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可以认识这么多当时豪杰,还是大明无人可用的悲哀。

当年在江南收复的匪首李祥,现在已经疏通完毕。即将调回京城,而手下的兄弟们他也没忘记,可以做顺天府的常备军,这可是李祥花了大价钱下了大工夫才搞定的事情。做了京官和京兵不光油水足了,面子也大了,京官平地涨三级可不是开玩笑的话。

不过正当李祥做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的时候。陆炳却下了一纸文书,令李祥带兵出关,平定鄂尔多斯部的叛乱。李祥二话没说就遵命了,即刻准备,五日后起兵开拔奔向鄂尔多斯部。不光是因为皇帝之前什么龙影大将军的命令,更是李祥知道,跟着陆炳混没错。这次不能回京,只要熬过去了立了功,荣华富贵少不了自己的。再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家陆炳为啥对自己这种杂牌部队好?又为啥给自己钱,还不是要关键时候卖命?义气不义气放到一边说着,把其中雇佣关系的道道看明白了,做起事儿来气儿就顺多了。

陆炳之所以看重李祥的这票人马,那是因为他们本是土匪出身。性子烈。脾气蛮,一般普通庄稼汉训练的士兵,听命行事走走阵仗吓唬吓唬人还好,若是真打起来,不见上几次血涨不了本事,一见血腥准腿软。

而这群土匪就不同了,他们性情之中的凶残和蛮行正巧可以和游牧民族鄂尔多斯部相抗衡。往日中原部队除非人数占优或者御驾亲征,否则和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多是一触即溃。而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陆炳正是要用他们的匪气来克制鄂尔多斯的骑兵,看看究竟谁更勇敢谁才是战场上的猛士。

各地的卫所驻军自然是不能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设立卫所制度是有研究的,负责平定维稳当地事态,也可随时勤王救驾。动则生变,变则生乱,本来大明百姓就与官府是矛盾对立方,这些年积压的久了,除了山东这些年因为陆炳富裕起来以外,各地百姓与官府的关系都频临崩溃的边缘。

这场战争之后的政治改革必不可少,不然大明离亡国就不久了。这一点,陆炳心里很清楚,众臣心里也很清楚,只怕就是皇帝一人不清楚,但又不能明说,否则就有僭越和牟朝篡位只嫌,一个不臣之心就可以杀人满门,这谁敢说?再说一改牵扯的利益点太多,得罪了某些人连怎么死的都恐怕不知道。

故此,卫所驻军不能动,作为震慑力量也好,防止地方崩溃。到时候各地一团乱,内部一团糟那还怎么对外打仗。其实之所以用强权来压制百姓,以暴制暴,乃是因为大明根本没法以德服人。从根本而言,大明的官制就有问题,这才造成了现在这副民不服管的局面,这才是最令陆炳担忧的。

对此陆炳是无力改变的,现在变革来不及了,更是没有精力这般做,大明这艘破船更是经不起折腾。他虽然来自未来,但穿越而来后也不过是个凡人,没有这么大能量改变这个世道,若真想打破一切枷锁,做到真正的逆袭,也只有造反了,但这是陆炳压根没有想过的。这也从侧面应证了为什么大臣不敢说的问题。

其实除了制度上的问题,还有汉民族本性上的问题。汉民族本就不是个懦弱的民族,坚韧不拔性格倔强,宛如一根芦苇,看似很柔弱,但是想要扯断它却也要废上一番力气。

支撑汉人精神的,是两个字,气节!因为这个气节,五胡乱华的时候,因为天下止兵无兵可用的糊涂事儿,北方汉人都快被杀绝了,四百万仅存的汉人。慷慨激昂的《杀胡令》,悲愤的哭喊,汉人最后的怒吼。黄帝创造了华夏,而濒临灭绝的汉人又再次被大英雄冉闵挽救。

那时,骑射身体皆不如胡人的汉人,如同野兽一般撕裂了身体包裹的臭皮囊,变成了一头头血性十足的野兽,杀尽胡人几十万。原本被称作是二脚羊的汉人,可以随意奸淫辱略甚至吃掉,成为食物的汉人,现如今却绝地反攻,成为胡人最恐怖的噩梦。

到了后来,汉人的天下恢复了平和,而他们的身体也越来越柔弱了,燕云十六州的丢失让汉人无马可骑,这成了汉人的软肋。纵观历史长河,汉武帝时期全国养马尚可与匈奴一战,冉闵之后又达到了一个战争的高度。但到了南宋,却没有大规模起兵的存在了。宋朝文武官员不均造成了文强武弱,也导致战事上外行指导内行,汉人经历了千年的儒家教育,更是只知道之乎者也,却让大多人成了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穷酸。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却让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连连受阻。大金的连环阵金马阵各种骑阵被蒙古人踏平了,西夏的重装甲骑兵铁鹞子也被蒙古人给灭了,那些纵横山河,杀的汉人丢盔卸甲的其他游牧民族,他们在蒙古人面前,虽然麻烦,却也没阻挡住蒙古人进攻的步伐。

原以为汉人绵羊一般好欺负,是手到擒来的,可是他们错了,在对南宋的进攻当中,足足让他们的两代可汗相继离世,蒙古人最终征服了汉人,但汉人却也让他们付出了血的代价。

看人看似被征服了,蒙古人记恨汉人,把他们视为最低等的动物,甚至连牲畜都不如。汉人被打压下去的热血再次沸腾起来,蒙古人的屁股还没坐热,元朝还没有一百年,就被明所灭。

自古以来,汉人是最恭顺的民族,却也是最血性和最不屈的民族。一旦有情况发生,屈辱达到了临界点,聚众闹事占山为王那是常有的事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有作乱不迅速遏制,就会烽火连城蔓延全国。

防洪之术,不在于堵,而在于疏,治民亦是如此,陆炳不希望自己掌握军政大权后,在这段特殊时期对自己同民族的百姓进行打压,因为这种血性是好的,起码还证明这个国家有真正的男人存在。陆炳知道,不到一百年多后,清朝会入关,他活不了这么久,虽然希望有能力改变历史,但却可能无法改变这一切的发生。陆炳知道自己也不过是个历史长河中的流沙,但那时候才是汉人真正血性灭亡的时候,这让陆炳感到荒凉和悲哀。

满清通过同化,奴化,剃发,以温水煮青蛙的办法,慢慢地把汉人的血性给消磨殆尽了,真正的勇士都被杀了,剩下的也在隐忍中死去。说句好听的是满清最终被汉人同化,可说句不好听的,那边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至于汉人何时能够再度燃起斗志,陆炳不知道,起码他穿越前的那个社会,华夏巨龙依然在沉睡。

总而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