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首辅-第4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长出了口气,唐毅恢复了镇定,他默默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文书,塞给了徐鹏举,徐鹏举不解其意,茫然看着唐毅。

“这是南洋公司的三成股份,换取你们魏国公府在东南的所有产业。”唐毅淡淡说道。

“南洋公司?干什么的吗?”

“杀人越货,抢底盘,开矿山,种粮食,做生意,总而言之,什么赚钱干什么!”唐毅呵呵一笑:“眼下他们只有两万多人,三百多艘船只,很快他们就会拥有大片的土地,比起江南还要肥沃的土地,每年的水稻能做到三熟,还有丰富的金银矿藏,成片的森林,数之不尽的宝石。国公爷,把你们压榨百姓的手段都用的那些土著身上,哪怕狠一百倍,我只会给你们拍手称快,绝不干涉。”

徐鹏举死死攥着文书,指甲变成了白色,到底要不要点头,真是个问题……

第824章五百万亩

徐鹏举从兵部衙门出来,到了门槛,恍惚之下,竟然绊了一个跟头,幸好有家将保护,立刻抬上了马车,赶快回府,生怕让人看见。

只是他们的作为注定了欲盖弥彰,唐毅重新回到了东南,产生的震动,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别看这么多年过去了,唐毅两个字,还是金字招牌,他当初留下来的规矩,深刻影响着东南,士绅豪商,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追随着唐毅,听从他的安排。

苏州出了大乱子,东南不稳,这时候唐毅回来,他会采取什么措施,大家伙都提心吊胆,兵部衙门的周围,各路神仙都派出了人手,里里外外,层层叠叠,把衙门盯了一个水泄不通。

哪怕是跑出一个耗子,都有人抓过来,解剖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没有?

更何况是堂堂魏国公,居然被唐毅叫了过去,又失魂落魄地出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立刻就有人绘声绘影,说唐毅大骂徐鹏举无能,还威胁要弹劾拿下他的魏国公爵位,又把徐家历年巧取豪夺的事情都搬了出来,把徐鹏举说的目瞪口呆,冷汗津津,从衙门出来,都被吓丢了魂儿。

唐经略,要斗魏国公,十足的好戏,大家伙都擦亮了眼睛,等着双方粉墨登场,打鼓调弦,折腾一个天翻地覆,哪知道出乎预料,双方的举动都让人大吃一惊。

首先是传说中挨了骂,吃了亏的徐鹏举,回到府中,立刻下令,紧闭大门,谁也不见,又让人飞马去把几个儿子都找了来,关在家里头,商量对策。

大家伙都暗暗琢磨,果然唐毅有两把刷子,这要是换了别人,魏国公府能忍气吞声吗,岂能不立刻打回去?

到底看看,徐鹏举是在沉默中暴发,还是在沉默中沉默,所有人都不相信唐毅有毁灭一个世袭罔替国公爷的本事。

把目光从徐鹏举这边转移到了唐毅这边,大家伙就更看不明白了。

唐毅见过徐鹏举之后,就仿佛没有这个人了,把他扔在了一边,苏州的事情也不管了,整天在衙门里躲着,也不知道干什么。

苦苦等了十天,从各地陆续有人赶到了南京,有杭州的,有徽州的,真是有福建和江西,湖广的,也包括苏州的,全都是顶尖儿的商人和世家,能赶来的都亲自到了,赶不过来的,也都委托了代表。

前后几天的功夫,足足来了四五十位。他们的身价加起来,折成白银,至少要超过十亿两,当然唐毅不能算在内,不然凭着他掌控的交通行股份,一个人就把这些人都给秒杀了。

众人聚到了南京,唐毅挑选了幽静的园林,款待八方客人,其中浙江和福建的商人最是高兴,一个个高谈阔论,声音比谁都大。

就听泉州的商人说道:“唐大人在我们泉州时间最久,开市舶,练水师,扛倭寇,我们泉州上下,都鼎力支持大人,那是亲密无间,是一家人。”

“你们算了吧!”杭州的商人不干了,驳斥道:“别忘了,唐大人也做过杭州的知府,还创办了三大学院,眼下魏老大人还在杭州呢,恕个罪,我们和唐大人,还算是一师之徒呢!”

他们在这里对着吹牛,争着套近乎,湖广,江西,徽州等地的商人,都不免羡慕,可谁让他们和唐毅的关系相对远一些,只能眼馋。

这里面最尴尬的就是苏州的这帮人,一个个老脸通红,忍气吞声,要说谁和唐毅最近,除了苏州商人,还能有谁?

唐毅就是苏州人,交通行的总部还在苏州,娶的媳妇也是太仓王家的女儿,谁能争得过他们?

偏偏苏州乱子,现在还没平定,他们一个个心虚胆怯,还没说话,都矮了一截,生怕惹来唐毅的怒火,一个个恨不得把脑袋塞到桌子下面,别让唐毅看到才好。

可是十好几个大活人,谁能看不到他们。

唐毅从后面走出来,目光最先就落到这伙人的身上,吓得大家一缩脖子,鼻子头冒汗。所幸只看了一眼,就转向了其他商人,只能偷偷拍胸脯,大呼侥幸。

“呵呵,唐某离开东南多年,大家伙还能赏脸,真是受宠若惊啊,没有别的,我今天要好好招待大家伙,上菜!”

唐毅一摆手,有侍女宛如蝴蝶一般,飘到了各个桌子前面,她们的手里端着红木托盘,里面放着银制的餐具,泛着柔和的光。

一看就是好东西,唐毅好吃,大家伙都知道,看起来今天有口福了。

侍女们把餐盘放在了每个人的面前,拿开了盖子,又纷纷离去。

好奇的众人,一起伸头看去,只见一碗白水,清澈无比,难道是开水白菜?可是那也有点颜色啊,这个一点颜色都没有,就是白水啊!

唐毅手里也端着一碗,笑着示意大家伙,有人端起碗,喝了一口,再喝一口,把一碗都喝光了,只是感到了甜意,是糖水!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唐大人这是玩什么游戏啊,有人就说,你这就不懂了,大人姓唐,请大家喝糖水,说明大人和咱们是心连心的,是一家人。

经过“高人”一解释,大家伙都恍然大悟,一个个伸出大拇指。

唐毅不由得摇头大叹,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

“诸位,咱们不打哑谜了,这就是一碗寻常的糖水,除此之外,我什么也没准备,不过光是这个,分量也足够了,大家说是不是?”

刚刚那位“高人”又站了起来,“大人所言极是,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人的深情厚谊,小的们铭感五内,浑身热乎乎的,真是感动不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唐大人也,您如同及时雨,又如……”

“你先歇会。”

唐毅实在是被这个马屁精打败了,不浪费吐沫了,赶快说正事吧。

“诸位,打开门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离不开的东西。如果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这第八样东西,就是糖,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地的口味不同,可是鲜有不喜欢吃糖的,即便是做菜不放,点心啊,糖块啊,不光孩子喜欢,大人也喜欢。”

众人都跟着点头,可是却不知道唐毅打算说什么。

“小小的糖,可是一个大生意,利润丝毫不亚于盐。最近几年,东南越发富庶,据我所知,市面上的粮价涨了三成多,可是糖价却翻了三倍还多,不知道我说的可对啊?”

“对,对极了!”有一个泉州的商人站起来,躬身说道:“大人,小的名下就经营白糖,多是从两广那边贩运,这几年各地的糖价都暴涨,广东的糖也不够卖,当地的商人坐地起价,心才黑呢!”

其他商人也跟着七嘴八舌头,说起了白糖。人们生活好了,就会大量吃糖,南甘北甜,种植甘蔗的历史唐毅是不清楚的,不过他知道明人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方法,甘蔗熬成糖浆之后,又黄又黑,可是用黄泥水淋过之后,就会变得洁白如雪,称为霜糖,身价陡增,一斤上好的霜糖,在东南能卖到三钱银子,比食盐贵了一大截。

毫无疑问,种植甘蔗榨糖,绝对能发大财。

这些商人比猴还精明,唐毅提起了话头儿,他们就猜到了,纷纷眼睛冒光,激动地问道:“大人,莫非您知道哪里有产糖的宝地儿?”

“宝地不知道算不算,可是有一块长近四百里,最宽处八十里的肥沃平原,能开辟出来的田有多少呢,差不多五百万亩吧,或许还能更多!都适合种植甘蔗,水稻,鱼米之乡,膏腴之地,最妙的是还没有主人,一年三熟不止……”

听着唐毅的话,在场的众人就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往脑袋涌,小脸也红了,血管也膨胀起来,不自觉的舔了一下嘴唇,就跟嗜血的野兽,闻到了腥味一般。

五百万亩田啊!

那是多大的一块肥肉啊!

就拿东南第一大地主,华亭徐家来说,徐阶发迹了二十几年,徐家人巧取豪夺,逼得别人家破人亡,用尽了卑鄙的手段,背了无数骂名,农田和桑田加起来,也不过六七十万亩。

五百万亩,快赶上十个徐家了。

还是无知之地,不用背负骂名,一年三熟,比起江南还要肥沃,简直是流油的宝地,谁能不垂涎三尺,恨不得立刻拿到手中。

大家伙都知道唐毅不是信口开河的人,他敢说,就一定有,眼下的问题是怎么能吃到自己的嘴里。

在场有些精明的人,尤其是苏州的那一帮,他们品过味了,难怪唐毅不着急去苏州解决乱局呢,他是胸有成竹啊!

那么大的一块饼摆在那里,东南的这些商人世家,还不一个个跪求唐毅,分他们一点好处啊!

到时候,苏州就彻底被孤立了,成了釜底游鱼,蹦跶不了几天了,大家伙急得满头冒汗,其中有一个中年人沉着脸,想了许久,突然问道:“大人,如果小的没猜错,您说的这块地方,应该在东番岛吧?”

唐毅露出了一丝惊讶,没想到还有人能说得出来,他点了点头。

那个中年人又紧跟着问了一句,“东番岛可不是无主之地,大人莫要欺骗小的们?”

其他人都是脸色一变,吃惊地看着唐毅,满是疑惑。

唐毅笑道:“你说的没错,可是东番岛的主人,要把这些地都卖了,就看大家伙有没有胆子吃下来了。”

第825章一个美丽的故事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古有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什么才叫交朋友,谁才是真正的好朋友,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一死一生,乃见交情。古之贤人,已成过往,应天的报纸,披露了一段感天动地的朋友之谊,刚登载出来,就引起了轰动……

林阿凤是福建商人之后,幼年聪慧,读书识字,后来家道中落,没法读书,不得不跟随叔父海外经商,十五岁那年,到了吕宋。

他们将携带的丝绸贩售大半,最后遇到了一个大客户,竟然将剩下的几百匹丝绸买了一个干净,在交易的时候,林阿凤的袖子里掉出了一卷《论语》,他急忙去捡,没想到却被对方抢先拿在了手里。

对方见林阿凤读过书,盛情邀请,到了他的家中做客。

林阿凤随着叔父,到了对方的家门前,才知道这个客人竟然是吕宋的国王,名叫苏莱曼,他仰慕大明,喜欢大明的丝绸瓷器,物产丰饶,他以仁孝治国,善待百姓,热情好客。吕宋被他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俨然海外中华。他留林阿凤在王宫之中,谈诗论文,热情好学,林阿凤肚子里的学问很快被榨干,盘桓了三个月,林阿凤依依不舍,临行之时,他们还约定,等到下次再来,林阿凤要带来更多的书,给国王陛下解惑。

不幸的是,回去的路上,遭遇风浪,林阿凤的叔父失踪,船只损坏严重,流落到了东番岛。

林阿凤被当地的土人救起,恢复了身体之后,他只得跟随土人一起耕田、打猎、采集,靠着聪明的脑袋,林阿凤赢得了土人的尊重,十五年的时间,他成为了东番岛上,最大的土人头领。

他不忘昔日的约定,重新组建船队,购买了上百本儒家经典,兴冲冲,漂洋过海,前往吕宋,去面见苏莱曼国王。

十五年不见,林阿凤每天站在船头,极目远眺,盼着能和老朋友重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船队到了吕宋国的都城,马尼拉城。

令林阿凤吃惊的是,城中竟然都是鹰钩鼻子蓝眼睛的西夷,可怜的吕宋人只能在道路两边行走,中间的位置要留给西夷。

林阿凤带着满腔的疑惑,找到了昔日的王宫,可是那里已经变成了总督府,飘扬着西洋人丑陋的旗帜。

深受百姓拥戴,热爱儒家经典的苏莱曼国王不见了踪影。林阿凤疯了一般,到处打听,原来在他离开的五年之后,西夷强盗,漂洋过海,从遥远的家乡来到了吕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所不为。

仁爱的国王被赶走了,善良的国民变成了奴隶,远方的征服者,肆意抢夺,杀戮,吕宋变成了人间的炼狱,不止当地的百姓,汉人的商旅也被无情杀戮,海面上遍布尸体。

林阿凤目睹了一切,多年的好友生死不知,昔日的天堂变成了可怜的人间地狱,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卑鄙的西夷。

林阿凤誓,要替苏莱曼国王报仇,要替死去的冤魂讨回公道。

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西夷,林阿凤毅然决定,将他在东番岛的土地全数抵押给南洋公司,由南洋公司行债券,募集军费,去消灭可恶的西夷……

呜呼,山河不足重,重在一知己。十五年物是人非,身份迥异,林阿凤不畏艰险,扬帆出海,所为者,信也!

旧友不在,山河破碎,愤而兴兵,义也!

毁家纾难,不计一切,可谓勇也!

吕宋本为大明属国,竟遭西夷染指,生灵涂炭,国破家亡,上国君臣,竟不如一林阿凤,宁毋愧呼?

……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

可是蕴含的意义却不言而喻,有人被林阿凤和苏莱曼的友谊感动;有人心中暗爽,没想到蛮夷之地,竟是如此仰慕大明,显然有这种想法的,都是一肚子孔孟教化的读书人;还有人恼恨西夷无耻,要求大明朝廷,兵为吕宋复国,严惩西夷。

一篇故事,引起的讨论,竟然暂时盖过了苏州之乱的风头,大家伙都把目光转向了遥远的海外,记住了一个名字:林阿凤!

“妈的,这小子何德何能,不就是徐海手下的一个海盗头子吗,竟然成了堪比关公的圣贤,过了,太过了!”雷七不停摇头,显然,他觉得自己比林阿凤更有资格,成为大家嘴里的英雄。

唐毅把两手一摊,“我也没办法不是,谁让士人喜欢这个调调,没法办,只能撒狗血,投其所好耳。”唐毅呵呵一笑,“怎么样,南洋公司可是打响了第一炮?”

“响,响炸了,比雷都响!”雷七夸张地说道,兴奋不已。

唐毅精心编造故事,就是为了出兵吕宋制造舆论。

当初他和席慕云谈的时候,就已经把目光锁定到了吕宋,还让席慕云做提前的筹备。眼下东南的乱局,说到底就是内部矛盾无法消化,不得不互相针锋相对。唐毅也不是神仙,能压住所有的势力。

相反,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很多人已经淡忘了他,或者说开始怀疑他的本事了。对海外用兵,把饼做大,通过利益分配,将东南的所有势力重新聚集在自己的麾下,这就是唐毅的如意算盘。

只是凡事都讲究包装,越是图谋深远,就越要精心打扮,弄得花枝招展,让人挑不出毛病。

整个事情的核心是借口帮着吕宋复国,驱逐西班牙人,牟取吕宋岛。

吕宋作为大明的属国,大明是有保护的义务。

奈何眼下的大明,自顾不暇,让朝廷的那帮人同意漂洋过海,去为了别人打仗,根本是做梦。

朝廷的力量指望不上,就只能靠民间。也就是让士绅商人出钱出力,雇佣人马,去和西班牙死拼。

唐毅分析过后,又给推翻了。

虽然努力传播海外的知识,让大家能睁眼看世界。可奈何大爷当久了,提到吕宋,就是烟瘴之地,虫蛇之乡,为了那么一块蛮夷土地费心思出力气,还要承担战败的风险,实在是不智。

时间充裕,唐毅还可以做大家的功课,可眼下他要尽快把吕宋吃下来,有了成功的范例,让所有人看到,他的路能走得通。下一步改革东南,才有希望,才能说服那些大家族,跟随他的脚步。

思前想后,唐毅精心编织了一个故事,一套完美的方案,伴随着故事,也就出炉了。

先,帮着吕宋复国,对付西班牙人,是林阿凤,由他挑头,就避免了明廷卷入其中。

其次,东南的商人世家,虽然不知道吕宋怎么回事,可东番岛的情况他们熟悉啊,尤其是福建等地的商人,更是往来不断,这几年,东番岛上,有几十万的汉民,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好不兴旺。

东番岛上土壤肥沃,水热条件极好,还适合种植甘蔗,以目前的糖价计算,种植甘蔗的利润,至少比粮食多一倍,甚至能过桑田。

足足五百万亩,要是都种上了甘蔗,一年下来,光是这一项,几百万两的利润,谁看着能不眼红!

这个方案,同样对东番岛上的人也是好事情。

王直和徐海盘踞在东番岛,已经十来年,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个人的冲突越来越多,特别是王直年纪大了,干儿子毛海峰等人,对徐海十分看不起,双方一南一北,剑拔弩张。

除了他们之外,董份到了东番岛,也拉起了一股势力,席慕云也建立了据点,小小的一个岛,聚集了这么多神仙。

偏偏又离着大明太近了,商人往来频繁,早晚朝廷都会知道,他们藏身东番岛,到时候免不了大战一场。

放弃狭小的东番岛,另辟广阔的天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只是徐海和王直,有心打仗,可是手里积蓄不够,西班牙人,那可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国王以降,全都支持殖民开拓,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还有强悍的战船,徐海的船只和人家比起来,就像是三岁的孩子和成年人,不成比例,要想打赢,只有靠人数堆,偏偏徐海和王直都舍不得死人。

事情就僵在了这里,直到唐毅的方案抛出。

利用东番的土地作为抵押,行战争债券,筹措军费,有了钱,王直和徐海就能鸟枪换炮,打下了吕宋之后,他们就可以搬到更广阔的吕宋去,至于东番岛,就留给东南的世家,种甘蔗水稻。

各取所需,完美!

这是唐毅给自己的评价,倒是雷七挠了挠头,“大人,我怎么觉得您这是驱虎吞狼啊!王直和徐海,辛苦了十年,好不容易把土地开了出来,就要拱手让人,您,您有点不劳而获!”

“你还真说对了!”唐毅一拍桌子,“我就是不劳而获,莫非你还心疼王直和徐海了?”

“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