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董卓霸三国-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让三人一听;大喜道:“奴才愿为丞相做任何事情!”

董卓笑着对张让等人说道:“只要对本相忠心;世上没人能伤害你们!”

张辽叹息道:“恐怕···丞相以后的路;很是艰难!”

“张辽果然大才。”董卓挺起了胸膛;仰天大喝:“但是;我;董卓!有所为;有所不为。抛弃相助于本相的人;本相怎会让其忍受他人的欺辱!再者本相此生怕过谁来!等本相计划成功的那一天;本相要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通通向本相求饶!”

曹性:好强的魄力;真乃是英雄本色也。

张让等三人:就知道当年选董卓是对的;现在只要靠他;我们就能像当年一样“潇洒”了。

典韦:主公英明。(读者:老大;你还出来凑字数啊)

张辽:这三人对以后董卓所有的发展都有所阻碍;诶······

在众人思绪纷乱的时刻;董卓等人也来到了早朝的殿外。站在殿外的众将无聊的要命;见董卓过来连声请安。董卓笑着对他们说道:“这个早朝还是有些无聊的。哦;士族都已经进去了;那我等也进去吧。”

董卓大步流星的进入大殿;身后的众将也是鱼贯而入。士兵冲入了大殿;站立在大殿的两旁。此时众大臣都在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只有董卓与部下十余人和两旁的侍卫不曾下跪。数十人就淡然的看着他们下跪;平身的老套情节。

刘辩见董卓与其将士并没有下跪;他也没什么办法;还得好生的问道:“丞相;不知今日带众多的部将有何事焉?”

“本相此次来是······”董卓的话还没有说完;有一位大臣瞥见张让等人;惊呼:“张让!”

众大臣都回头;看见张让;曹节;侯览。连呼:“还有曹节;侯览!”

有一大臣大怒道:“董卓;你带这些阉党来;是何意也?”众将一听;他竟敢直接叫主公的名字;大怒。皆要拔剑相向。

董卓单手一挥;制止了他们的动作。向那位大臣问道:“不知你是何人也?”

“我乃是尚书丁管!”丁管昂首挺胸;神色不变;全然不怕想要将他碎尸的众将。

董卓淡淡的说道:“丁尚书果然是英勇过人;较之他人强上多矣。”说着董卓看向了百余位脸色惨淡的大臣。

丁管大吼道:“十常侍乃是整个大汉的敌人;董卓你今日究竟是何意也!”众将看着他愈演愈烈的吼声;都已经是刀剑在手。董卓手指向张让三人;不温不火的说道:“这三人对大汉多少的危害;本相不管。但是他们对本相有恩;这却是事实。”

丁管脸色极为赤红;显然已经是恼怒道极点了;吼道:“他们是大汉死敌;你竟然为了他们与整个大汉作对!”

哼;还威胁起本相来了;他们也只是与你们士族作对罢了。“对本相有恩的;本相绝对不会让他们受到欺辱;就算是你们这些大臣也不行!”董卓冷喝出声;一字一句;说的斩钉截铁。

丁管见董卓不肯退让;怒道:“如此;我等不愿与张让为伍也。”其他的百官都没有说话。

“本相不知‘我等’是何人也?还有谁在‘我等’之列?”董卓向众百官问道。百官都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董卓对丁管笑道:“原来丁大人口中的‘我等’只有你一个人。相信尚书大人肯定是对现在的官职不太满意;本相决定命丁大人为一方县令;为百姓造福;如何?”

丁管愤怒高叫道:“董贼;敢欺天谋汉;援万恶之贼;不若与你同死!”挥出手中的玉笏板直向董卓击来。董卓连看都没看;只是淡淡的说道:“子满!拿下”

典韦单手一接;就接住了玉笏板;并大步向丁管走去;伸手一把抓过丁管;往地下一按;丁管一个文弱书生完全反抗不得。嘴巴在地上狠狠一撞;留下满口的鲜血。

“推出去斩了。”董卓慢悠悠的说道。就这一句话;皇帝和众大臣的心里就凉了一截。不是大吼大怒;不是神情愤然;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句;仿佛杀人很是平常;习惯了杀人一般。这一句话在众大臣心中产生的动荡可想而知。

士卒把丁管推出去斩之。丁管直到死;口中也是骂声不绝。

成了丞相;天下还在寻觅第七十八节朝中显威

董卓向众大臣大声的说道:“何为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长。‘丞相’就是承皇上的的旨意来处理大汉事务的人。不知皇上认同否?”

刘辩的脸色有些苍白;支吾着说道:“一切···按···按丞相的办就是了。”百余位大臣也是低头不语;但是也有大臣是愤然的;像司空张温;紧咬牙关;双手握拳。一看就知道;是快要爆炸的样子;只是还没有点燃导火索罢了。

董卓笑着向大臣说道:“这只是本相按照皇上的意思行事而已。”刘辩一听;张了张嘴;但是没有说出话来。众大臣可是老江湖了;一听董卓说的就知道;这是董卓在“放屁”。

董卓可不管他们的神色;继续说道:“众所周知;丁管此人目无王法;藐视上级;端的是可恶之极。今天方才原形毕露。当真为国之一害也。”皇帝和百官都不曾言语;只有华雄喝道:“敢对主公不尊;华某决不饶他。”

董卓指着身后的众人说道:“这些人才都是本相的心腹;本相有今日;都离不开他们的功劳。今日本相特意为其请功;请皇上恩准!”袁魁心里直嘀咕:说是请皇上恩准;连个腰都不弯;还算是什么臣子。

刘辩一听;立马想起母后的话;心中虽有万分的不愿也只得答应:“丞相但说无妨;朕一定恩准。”

“谢皇上。”董卓仍旧挺着直直的腰板;从怀中取出一份名单;大声的念道:“封张让、侯览、曹节三人仍为中常侍。”

董卓故意停了下来看向百官的动静。他们脸色默然;显然是由于刚才丁管的事情;心里还是有些忧虑。张让等三人可谓是富贵中危;危中显福;现在他们的心里就可就踏实了;晚上做梦也要笑了——怎么当年我就帮了董卓呢;只能说士族中人都是一帮蠢材;不然我哪会捞得着这样的好事!

董卓见他们都没有反应;继续说道:“武官:典韦为本相侍卫统领;张济为牙门将军;樊稠为荡寇将军;张绣为讨寇将军;乐进为讨虏将军;华雄为讨逆将军;徐荣为破虏将军;庞德为折冲将军兼司隶校尉;成廉为安远将军兼凉州牧;高顺为车骑将军。”百官心中大惊;前面全部是五品官;怎么一下子突然升到二品了。

董卓特意停了下来;向众将问道:“有何疑问?”

樊稠问道:“主公;我们的都是几品官衔?”百官心中直呼土老帽。

“除高顺的;其余皆是五品官衔。”

华雄问道:“主公;那高顺将军是几品官衔?”

董卓对众将说道:“二品官衔。”董卓顿了顿;问道;“众将可有不服?”

众将都大喝道:“没有!”

董卓严肃的对高顺说道:“本相的军队就交给你了。”

高顺单膝下跪;喝道:“末将定然不会辜负主公的栽培。”董卓亲自将他扶了起来。好生的安慰。

董卓拿著名单;继续念道:“谋士:李肃;此人谋略出众;思绪敏捷;足以胜任九卿之一太常这个职位。(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李儒;乃是本相小婿;但是本相绝不会偏袒于他;李儒小有谋略;也通内政;当九卿之一大司农还是可行的。(掌管国家财货)贾诩;此人才能平庸;就不让其在众位大臣面前献丑了;令其当本相的主簿足以。”

李儒在董卓身后;连呼主公英明。这可是董卓亲自写的;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安排的职位;能不好么?

董卓向皇上问道:“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刘辩有些疑惑的道:“朕是没有意见;但是董爱卿所奏的太常与少府官职与朝中的大臣相同。不知董爱卿有何办法。”

董卓笑道:“简单;将其封为一地太守便可。听闻徐州;青州等地都缺乏太守之人也;此番正可补齐不足也。”(董卓也不知道有没有缺太守;不过圣旨到了;不缺也缺了)

在董卓强大的淫威面前;皇上屈服了:“如此就按董爱卿之言吧。”

董卓说道:“张让。”

张让马上鞠躬道:“丞相有何吩咐?”

“平时你是怎么做的;现在还怎么做。”张让可是个聪明人;一听明白了丞相的意思。“昂首细步”的向皇上身旁走去;一个俏丽的转身;说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华雄“悄悄”的向我问道:“主公;太监的声音声音怎么这样;听的末将毛骨悚然。”可是他的“悄悄”话足以让整个大殿之上的人都听到;张让;曹节;侯览三人显得有些尴尬。士族之人心中大呼:都是一群武夫;连自己的窝里都会闹出矛盾出来;董卓有了这群武夫都能干什么!

董卓转身;用严厉的眼神看向华雄;华雄仿佛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急忙抱拳道:“主公;末将···末将只是······”

董卓用极小的话语说道:“以后说话小声点。”华雄连忙像个懂事的孩子一样点头答应;引得他身后的数个部将在后面偷笑。

董卓连忙向张让说道:“侯爷莫怪;本相的部将多是豪杰出身;对于宫廷之事不甚了解;妄侯爷莫要怪罪。”

张让:“奴才不敢。”

“本相看众位大臣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如就此退朝吧。”

众大臣都没有什么要事;都离开了皇宫。皇上见董卓与众将还没有离开皇宫;有些紧张的问道:“不知丞相还有何事?”

“本相在宫中;自有要事在身;皇上自回寝宫则可。侯览送送皇上。”

“奴才遵命。”自是扶着皇上回寝宫了。

董卓在大殿之上说道:“高顺将军;立马领军回军营;军营之中可莫要出了什么乱子。”

“主公放心;没有主公的命令;无人可调动军营的一兵一卒。”高顺道。

董卓点了点头;向庞德与华雄说道:“你二人领兵5000;随张让与曹节去取钱财送到丞相府。切莫全部拿光;尚需留一些稀奇古玩与他们。”

“末将明白。”李儒、贾诩这样的智者一听大惊:主公什么时候这么细致了;难道他还谁商量过的;他们互相看了看;都没有什么发现。



成了丞相;天下还在寻觅第七十九节定计

皇宫大殿之中;就只剩下董卓与董卓的部将。

董卓向众人问道:“本相现在已经控制了洛阳;接下来本相该当如何?”

李肃谏道:“自然是将司隶全部的控制在主公的手中。”

董卓:“不知李肃有什么主意?”

李肃说道:“将司隶的守军将领与郡守;全部换成主公的人便可。”

董卓:“守军将领本相尚有人选;可是郡守之选;本相该如何选择焉?”

李儒说道:“主公;不仅郡守要换;连县令也要换。至于人选;一;西凉学府可有数十人;且丞相与众将之家属尚在西凉;正好一并带来。二;在洛阳招些寒士为县令、县丞也未尝不可。”

“好;令张济为主将;樊稠为副将领骑兵一万;前往西凉接回众将家属;与西凉学士。”

“末将领命。”樊稠与张济喝道。

“告知学府的副院长;(院长是李儒)本相不求有才;只求有德;当然德才双备之人;本相更是欢喜。还有本相与众将的家属窃不可有失;本相的老母已有七十余;本相妻子已经产下一子;他们若是有所事故;叫本相如何是好!”

张济大喝道:“主公;若是主公家属有任何的事故;末将愿提头来见!”

董卓大怒:“本相要的是本相与众将家属共同的安全!若有闪失;提头来见!”

“末将明白!”二人大喝。

董卓说道:“张让等人的钱财交与李儒处理军务。至于洛阳寒士召选就交与李儒与李肃共同处理;此关乎整个司隶的民生;窃不可让士族安插进来。”

二人连呼明白。

李儒谏道:“主公;现在朝中已是主公独掌霸权;但是为了稳定朝中的紧张的局势;还需召集海内名士前来;以助主公一臂之力。”

董卓问道:“儒可有人选?”

李儒道:“蔡邕;蔡伯喈。此人才能出众;且为海内大儒;若是主公用之;大事可成也。”

“哦!”董卓故意提高了声音;因为蔡邕让董卓瞬间想起了才女蔡琰;马上接着说道:“此人现在何处;立刻征调他为祭酒;若是有大才;升为三公也未尝不可。本相正需要一个能与袁家对抗之人坐正朝中。”

李儒:“此人现在就在洛阳;儒即刻差人前往叫之。”

董卓想起历史中蔡邕貌似不肯来;淡淡的说了一句:“差之不来;斩!”

贾诩大惊;蔡邕的名气在大汉可是响当当的;竟然就这样就斩了;对董卓的将来可很是不利;而且董卓的杀气不仅在战场;也在谈笑之间;可怕!

李儒一听也谏道:“主公;若真斩了;这对主公名声不利。”

董卓淡淡的说道:“不必多言;李儒亲自将本相之言告之于他;若还是不来;就当场斩之。”

“儒明白。”李儒见主公的这么斩钉截铁;也就没什么劝阻的话说了。

董卓笑着向李儒问道:“贤婿好像早已对今日的对话有所准备一般;还有何事也一起报来吧。”李肃在一旁显得有些不自在。贾诩一句话都没说;但是却是最心安理得的一个。

李儒道:“主公可知党人否?”

董卓:“略有耳闻。”其实董卓一个屁都不知道;但是不能在部将面前丢了面子;只能装B啦。

李儒道:“主公;党人的身份和地位超然;在门阀士族中的影响力非常大;主公现已称霸于朝廷;但恐朝廷之外有人不服;不如将此些人做一方刺史以便安抚地方;也可让主公更好的在洛阳发展。”

董卓一听到此;立刻陷入了沉思:就是那些刘表;刘繇、孔伷、陶谦、刘馥、刘岱之类的废物?让他们去牧守一方?但是也只得如此。为什么?因为天下英雄太多;如果不立这个州牧;只怕再出来一个“曹操”;自己可就蒙了。再者;由于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对策。想通以后;董卓缕着胡须笑道:“好;就让那帮党人帮本相牧守一方。”

李儒大呼:“主公英明。”只有贾诩有些奇怪;这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计谋;何必这样高兴。怎么不要他们都去内斗呢;那不是可以更好的发展?

董卓向李肃与贾诩问道:“你等二人可有何良策向本相告之焉?”

贾诩平静的道:“主公应随时注意士族的动向;以免他们对主公不利。”

董卓点点头说道:“有理;士族害本相之心不死;得严加注意。此事就交予文和处理。”

“诩明白。”

“李肃可有良策献之。”董卓问道。

李肃支吾了半天;没有说出什么话来。身后的张辽谏道:“丞相;末将有一小小的提议;特向丞相禀告?”

丞相;不是主公;那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其他的人都泛起了同一个心思;有的甚至都拔出了手中兵器了。董卓一看;大惊道:“张辽乃是本相侍卫副统领;众将放心可也。文远有意;尽可说之。”

张辽一见;也是大惊失色;只是短短的一句;就有人拔刀相向。深深吸了一口气;平稳了一下心境;说道:“丞相;丞相之谋士之中只有李儒军师略通内政;若是丞相真的占领凉;雍;司隶三州;何人来统筹处理政务;末将担心李儒军师一个人;并不能完全的妥善处理。”

董卓一听;立马乐开了花;大喜道:“文远之言;一语中的;直指本相要害之处。奇才也!”董卓转头向李儒、贾诩问道:“此事你等二人觉得如何?”

李儒说道:“张将军所言不虚;儒没有把握将三州治理好;儒惭愧。”

贾诩一惊;仔细的打量张辽;说道:“主公确实需要招些大才;以助李儒的一臂之力。”

“二人可有人选?”董卓问道。

李儒说道:“儒久居凉州;并不知晓中原之事;只知长安的钟繇乃是一个大才;其余的儒都不甚知晓。”

贾诩也是说出了同样的话。一旁的李肃谏道:“末将还知晓两个大才;乃是出自一家叔侄;荀彧与荀攸。”

董卓大喜;早就听说过他们的大名了;立马向贾诩说道:“文和;本相给你一月的时间;将他们带到丞相府中;不管用任何的办法。”

“诩明白。”

事情刚刚谈好;就有士兵扛着金银过来了。大把的金银!成箱的金银!

成了丞相;天下还在寻觅第八十章何太后“相谈”

从皇宫之中;一个装金银箱子;需要五六个大汉才能抬得起来;有的箱子本身就是金银做成的;一箱又一箱的从殿内抬了出来。看着抬的士兵沉重的脚步;心里不禁感叹;这些钱都属于自己的了!灵帝和宦官所得的钱财都给自己做了嫁衣——他们算不算是另一个“和薄

一个个箱口被打开来;金光闪闪;银光耀人;翡翠珍珠;玉器珠宝;稀奇古玩数之不尽。斗大的珍珠不足为奇;人一样高雕刻的翡翠不足为怪。

董卓看的是流尽口水;众将看的是两眼直瞪。庞德报告道:“主公;只算金银就在2亿贯以上;若是加上珍珠等饰品;当在5亿贯左右。”

“好;传令大军押送回丞相府。”董卓喝道;“李儒;将士所需的金银都从中取出;若无必要先不要贩卖玉器。”董卓自己的府中空荡的很;尚需要些玉器点缀点缀。

“对了;贤婿;派人到丁管府中去抄家;男子斩;女子皆为军妓。以后若还有此等事情;莫要忘记。”

“儒;知晓了。”

“众将若是没有什么事情;就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本相在皇宫尚有要事。”众将都出宫了;董卓只见还有典韦;张辽与曹性在自己的身旁;对张辽与曹性说道:“跟着本相可是很是繁忙的;二位若是想;可先到高顺将军处熟悉一下军营的气氛。”

张辽说道:“丞相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董卓说道:“如此你俩便跟着吧;只是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都不要往外说才好。”

二人齐声说道:“末将晓得。”

“也该去会会何太后了。”董卓拍了拍怀中先皇的圣旨道。

袁魁府中。袁魁向袁绍说明了今天在朝中发生的事情。袁绍大怒道:“好个董卓;竟然与阉党为伍;实乃可恨!”

袁魁淡淡的道:“现在乃是董卓执掌大权;我等尚不可力敌也。”

袁绍还是愤怒的说道:“侄儿只是看不惯阉党的嘴脸罢了。”

袁魁说道:“说来董卓还算是有情有义;但是他的有情有义是对阉党!本初想想;天下人会如何想;天下人会说;董卓阉党乃是一丘之貉;董卓之毒更甚于张让。”

袁绍一听赞道:“叔父英明。”

袁魁笑道:“祸乱朝廷可能还不能将他如何;当年张让祸乱朝廷不也无事焉?靠这些还不够;要让董卓死无葬身之地;还需加一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此董卓必死矣。”

袁绍大喜道:“只要我等说董卓想要造反;到时定然天下人都与他为仇。董卓不死也难了。”

“本初;派人到中原之地到处传播;言董卓霸占朝廷;斩杀大臣;实乃是奸贼也。加之其言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之语;定是想造反无疑!”袁魁道。

袁绍道:“叔父放心;绍马上去安排。”

皇宫之内;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