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董卓霸三国-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大为兴奋:“叔父当真神算。怪不得如此气定神闲。”

袁魁笑道:“叔父气定神闲的信心不非在此;而是袁氏4世3公的威名让我如此也。”

袁绍疑惑道:“今日卢植不是被董卓抓起来了吗;叔父为何保证一定能够幸免也?”

袁魁摇头道:“你当真董卓把卢植抓起来会怎么样么;不会;完全不会。卢植何人也;他可是名满天下的大人物;他若是死在了董卓的手里;后果可不是董卓能够承受的。若是董卓真想杀了卢植;我相信他的小婿李儒也会前去劝阻的。一个卢植尚且如此;我等四世三公何惧也?”

袁绍的心理也就松了口气。心里惧怕董卓的阴影也就失去了。(为后文做铺垫)

成了丞相;天下还在寻觅第六十四节卢植的劝阻

夜下;典韦拿着一盏幽暗的烛光走在前面;董卓随着不管闪烁的烛光来到了收押卢植的地方。

“来人止步;前方乃是看押犯人的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高喝的声音在宁静的黑夜中显得有些空旷。

“丞相到此;还不快让路。”典韦大喝。

“丞相?小人不认识什么丞相;此地乃是凉州刺史董将军的军营;汝等为何人也?怎么到达我军军营;若不从实招来;小人定招大队人马前来缴敌!”看守的士兵举刀相迎。

“本人就是凉州刺史董卓;现今为大汉丞相。”董卓淡淡的说道。

看门的守将仔细一看;果然是凉州刺史董卓。大惊;立马下跪求饶。“子满;本将已晋升为丞相;而高顺尽未将此事告知众将士;扣其军饷半年;赐予这些守军的将士。”跪在地上的守将连呼“谢丞相”。

在典韦的领路下;终于在微弱的烛光下;看到了潮湿阴暗铁牢笼里的卢植。

董卓赶走了营内的守将;并令典韦在营外看守。

典韦刚刚出营;一股平和的声音便想起:“董丞相安好?”

董卓缓缓的坐在了旁边的座椅上;看着跳动的烛光:“卢植果然不凡;竟然已知我将丞相之位拿到手中。”

“卢植本以为;董将军至少要数月之后才想起卢某来;不想来的竟是如此之快。卢某佩服。”

“卢植之才德名满天下;本相又怎有置之不理的道理焉?”

“相比董将军挟天子而令诸侯而言;卢植之才实在是难堪耳目也。”语言中竟带有微微的嘲讽。但董卓却置若罔闻;向他问道:“不知卢植以为本相此举如何?”

“精辟;可谓是一丝不差。”他缓了缓;又接着说道;“剿灭黄巾得战俘十余万;董将军定然将其训练为军;得战士10万余。”微弱的烛光中;董卓并没有任何的举动;算是默认。

卢植又道:“得何进这个屠夫的将令进京勤王;不想在半路遇见了新皇;劫掠回宫;将皇宫之内的守卫置换一空。再第二日早朝之时;董将军如此霸道;定然又是实力大增。卢某算算董丞相的注意只有打在何进所部与何苗所部身上了。”

董卓一听;果然是实力派的人物;不同凡响。大笑:“不愧是朝廷之中最厉害的人物;果然与众不同。本相对你很是钦佩。”

卢植向董卓诚恳的说服道:“董丞相;现在你回头;尚且还来得及;卢某定会为你保全性命;如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董卓笑了;狂妄的笑了:“后果?什么后果?尽可说与本相一听!”

卢植高喝道:“后果便是董氏灭亡;诸侯争霸!”

董卓笑眯眯的说道:“卢植之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董卓话锋一转;大喝道:“本相占领司隶、雍州、凉州;集司雍之兴旺;得凉州之虎师;携虎牢、汜水关之天险;天下又有何人克制本相焉!”

卢植也笑了:“能凭凉州一州之力而得三州之人——董卓;董仲颖。果然是人中龙凤;不愧是祸汉之始也。”他严肃的道:“但是董丞相;你知道你现在是在干什么?”

“干什么?难道本相不知道么?”董卓的样子显得极为的不屑一顾。

“董卓;你这是在挑战大汉四百年的余威!”卢植大喝。

董卓一愣;厉声道;“那你说说;这大汉四百年的余威都干了些什么!羌族叛乱!黄巾造反!幽州张举称帝!汉灵帝死了;阉党与士族的争斗!难道这些都是跟大汉四百年的余威没有任何的关系!”

董卓突然平和的说道;“大汉四百年的余威如此?本相又岂会放在眼中。”

卢植被董卓一通话语说得没有半点理由可讲。军营之中突然静的针落可闻。一直摇晃不止的烛光也恢复了它有节奏的跳动。营外的冷风呼呼吹啸;吹寒了这一片土地。

卢植深思了很久;叹道:“董丞相;卢某还是劝你早日率军回凉州;若此性命尚可得以保存。”

董卓微微一笑:“莫要再说什么大汉四百年的余威;给本相说清楚了;本将到底有何难;让本相性命不保!”

卢植有些踌躇的说道:“若是卢某说出董丞相的军政漏洞;还请将军回心转意。”看来他还是向着大汉的;说些东西都要遮遮掩掩的。

“尽管说;本相听着呢。”董卓淡然道。

“董丞相已武力打天下;但是却缺乏治理百姓的人才;短时间尚可应付;但是长时间定然会出大问题!”卢植的话语很是诚恳;但是见董卓的脸色没有半分的变化。

只听董卓静静的说道:“只有这些?”

“董丞相不急焉?”卢植疑惑道。

董卓笑了:“本相有何急焉?不肯治理本相便把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让他们帮本相治理。还有没有别的?”

卢植嘴角的一丝笑意没有逃过董卓的眼睛。他又继续说道:“董丞相得不到士族的支持?”

“士族;本将要士族干什么?”

“士族之中;人才众多;且每个士族都实力雄厚;若得他们相助;事半功倍也。”

董卓大作好奇之状:“不想士族有如此力量;待本相一统三州之日;就是剿灭三州士族之时;不仅扫除了障碍;还得到了钱粮。当真是人生一大乐事。”董卓笑道。

卢植神情大悔:“董将军何不利用这只力量?到时士族定可助董将军一臂之力也。”

董卓向卢植笑道:“不用这只力量的原因有二:

一;当年本相得战功之时;本相前去贿赂士族;士族却不与本相相应的功勋与官职;害的本相投靠张让;被他人称为阉贼一党。二;更是简单明了;就是士族中人从未看的起本相;直到现在本相当上了丞相;你看看他们的眼神也从未有过尊敬。本相早就想把他们的脑袋当夜壶了;上天给了本相这个机会;本相会拒绝么?”

卢植一听;果然像他当年所说的一样(他说董卓投靠张让也是因为士族不容罢了)

“卢植还有什么要教本相的么?”卢植沉默了下来;细细品味董卓所说的每一句话。

董卓说道:“卢植没有什么请教;本相对自己却有几分不满?”

卢植一听立马看向董卓。董卓慢慢的说道:“本相现在只有2个女儿;并无其他子嗣;若是本相百年之后······”

卢植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如此董丞相更应该回师凉州以保性命。”

董卓笑着说道:“若是本相现在回凉州;难道士族还会对本相示好么?就如你所说的一般;士族中人实力强大;他们会让一个比他们更强大的董卓存在?本相还没有这么蠢。”

董卓见卢植无声了;说道:“本相是绝对不会退回西凉的;就算本相同意了;本相手下的十万将士会同意?卢植你还是不要白费心思了。”

“本相倒很想看看;数年后的天下诸侯争锋的场面;卢植先生定要为本相留意也。哪个是本相的劲敌;又哪个是个蠢材。还需卢植多多关照也。”

卢植一看没有说服的董卓希望;哼着道:“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命;等到诸侯争霸!”

董卓突然想到有几个人物是卢植的弟子;便岔开话题问道:“听闻卢植在大汉之地弟子众多?”

卢植一愣;但还是说道:“不错;卢某有弟子数百;不知董卓问这些有何事也?”

“本相听闻有数个卢植的弟子;很是有些能耐。不知在卢植心中哪个比较看重?”

卢植有些自豪的说:“卢某有两个弟子颇有成就;一人是公孙瓒;一人是刘备!”

董卓心中大呼:果然如此。向卢植说道:“公孙瓒本相在幽州也是相当有名的人物了;他的白马义从确实是当世一绝。刘备本相在黄巾起义中见过;此人不值一提!”

卢植淡淡的说:“公孙瓒便向董卓你一般;统兵有方;军队有成。但是终究会因为;太过相信军队而灭亡。刘备则不然;此人虽然武艺粗糙;智谋匮乏;但是此人却有极好的仁义;且礼贤下士。现今只为一介县令。若是得遇良机;必然龙飞九天;成为当世一霸。”

董卓装作不信的样子说道:“只靠两个结拜义弟超强的武艺;从而才在黄巾之战中闯出一番名堂;不然他早已被黄巾砍成肉泥了吧。”

卢植撇嘴一笑;并未辩驳。

“我们谈话就此为止;等本相一统三州之时;便是你自由之日。”佩剑一挥;轻描淡写的一剑斩断了蜡烛上的细捻;漫步走了出去。

卢植一见大惊:他可知道那一剑斩断细捻;武艺自是一流。但是董卓的挥剑的速度;太快了!眼睛看不清他的挥剑。这是他所见过武艺中最强的;比初次见关羽;张飞的震撼还大!当真是无双勇士!若是为大汉所用~~~~~~

成了丞相;天下还在寻觅第六十五节王匡和桥瑁

第二日;董卓率领着西凉铁骑依次占领了整个洛阳城;雄武的10万铁骑吓倒了洛阳常年不见军队的洛阳百姓与士族。士族之人更是显得有些惶惶不安;士族的浮夸子弟更收起了平日的傲气;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大街之上都贴起了告示;言:凉州铁骑进洛阳保护皇上;大汉丞相董卓下令;绝对不会妨碍百姓的正常生活。大汉丞相董卓。

当有人看见这份告示的时候大声的念了出来;在西凉铁骑进入洛阳之时;还有不少的百姓在一旁大胆的观看。

也正是这日;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的两人各领军队万余;来到了洛阳;早有洛阳士族之人告知;董卓已经私自占领的洛阳;自封丞相;对两位甚是歧视等等。两人大怒;正准备攻打;不想此时董卓来了一封书信;言:本相董卓;今日已晋升为丞相;若你等在三日之内退回自己的郡中还可;如若不然;休怪本相的10万铁骑踏平你的万余大军。”

河内太守王匡和东郡太守桥瑁看过此信后大惊:10万铁骑!各自派人前去调查。事实真是如此;而且还不止如此;连何进、何苗的兵马也被董卓吞并了。两人不自觉的会和到了一起相谈此次的事情:

王匡无奈的说道:“董卓此次带领10万铁骑;叫我等如何是好?”

桥瑁叹气:“我也不知到也什么办法?况且天子尚在董卓手中;我等不可轻举妄动!‘

王匡:“洛阳的士族怎么不把董卓的军力告知我等;还好我们自己调查了;不然我军在10万铁骑之下;必然全军覆没矣。”

桥瑁暗暗一想:“士族难道想借董卓之手除掉我等?”

王匡大吼:“绝对不可能!我与洛阳的士族常有联系;他们必然不会做出这等忘恩负义之事;只怕是······”

“只怕是什么?”桥瑁。

“只怕是让我等给董卓找些麻烦。”王匡。

“麻烦?我等万余士兵还不够董卓的10万铁骑一个冲锋的。”桥瑁吼道。

王匡对桥瑁笑道:“不如我等回去如何?”

桥瑁还没回答;就有斥候报告。

“报;得到情报;并州刺史丁原的6万大军正向洛阳方向前来;不需一日的路程。”两人大声叫好;多了并州的6万大军;虽然在战场之上胜算还不大;但是洛阳城中还有士族中人无数;他们只需在背后暗插一刀;以乱军心。这样一来;胜算可是大增。

洛阳城丞相府。

李儒向董卓汇报着王匡和桥瑁的情况。董卓笑道:“此二人只有2万余步兵;不足为俱;可有并州刺史的消息?”

李儒摇头道:“尚无并州刺史消息······”李儒的话尚未说完;斥候就传来了消息;并州刺史丁原领兵6万余;其中4万骑兵;2万余步兵;离洛阳只有一日的路程了。

董卓大惊:“不想丁原来的如此之快;军队如此之多也!两位军师有何办法?”

李儒谏道:“若是王匡;桥瑁;丁原三军相聚;对主公极有危害;加上洛阳城中尚有士族中人挑拨离间;背后插刀;如此我等危矣。不如先派军消灭了王匡与桥瑁;丁原到达之日;派兵严密注视洛阳的士族;主公便可集中全力对付丁原。只凭丁原的6万大军怎可与主公十万西凉铁骑相比?”

董卓觉得这个计谋不错;显得很是稳重;虽然是个死办法;但却是个必胜的计谋。董卓暗自点了点头;看向贾诩;等待着他的回话。

贾诩:“主公;李儒之计已很是完美;无需再加变动;若是我大军前去;敌军主将王匡;桥瑁自知必死;必然全力反击;何不给他们安置司隶以东的一处郡守之职。”

李儒一听大喜;道:“文和果然大才;如此王匡与桥瑁定然不会拼死反抗也;说不得还会直接退去呢。”董卓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完全明白;经过李儒的解释才了解到了此计之毒。

董卓大喜;马上进宫向皇上要了圣旨;令庞德庞德为主将;乐进;华雄二人为副将;领铁骑五万按照李儒的吩咐前去迎敌。并令徐荣率领1万大军巡视整个洛阳;告诉徐荣;本相不想在战场上战斗的时候;后面还有什么不安的地方。徐荣保证着自去巡查了。(新皇刘辩在一边大哭;圣旨你说要就要;那我多没面子啊。董卓问;那你要怎么样?给我糖;我就给你。晕~~~)

庞德此时已经不是16、7岁的年纪了;此时的他已经有19岁了;武艺已经超过了华雄;只在典韦之下。而他又是董卓的小婿;所以军队之中;很多将士对他都信服。

庞德向将士大吼:“丞相已经占领了洛阳;此时正是我等将士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就等着丞相给全军发奖赏吧!”

“丞相万岁;丞相万岁······”将士们都欢呼起来;声势恢宏;眼中出现过金钱和美女;他们知道;这些已经离他们不远了。

庞德大刀向天一挥;大喝:“全军出发!”五万铁骑嗷嗷叫着冲向了王匡和桥瑁的大营。

斥候惊慌的向王匡;桥瑁禀告:“报告将军;董卓有铁骑5万向我军杀来!离我军的路程;不需一个时辰。”

桥瑁大惊:“董卓刚才还不是说给我等三日时间么?”

王匡略一思索大声的回道:“董卓定然也知道了丁原来洛阳之事也。董卓是怕我等三人联军共同对付他;所以······”

桥瑁大吼:“所以现在就来灭了我等!”

王匡低下了头;不语。

桥瑁大怒:“我军现在马上离开洛阳;不参与此战!来人······”

王匡幽幽的回道:“此时回师已经晚了;并州丁原离我等只有一日的路程;董卓怕我等联合;岂会让我等安然离去也?”

王匡苦笑了一番:“还是准备战斗吧。”桥瑁也只能无奈的准备战斗;只是心中暗恨何进;到死了;还拉上我这个垫背。哼!董卓想我死;我一万大军怎么也得拉上几千的西凉铁骑做垫背的!

成了丞相;天下还在寻觅第六十六节破灭联合;得军一万

天空太阳耀眼;几朵白云点缀。显得极为的和谐;美好。但是大地上的五万飞骑的铁骑;扬起了漫天的沙土;冰冷的战刀寒得令人发颤;显得凄凉孤寂。

庞德、乐进、华雄三人横刀立马;站于战阵之前;身后五万鉄骑一字排开。一眼望去枪如山;刀如林;直如遮天蔽日之势。

王匡与桥瑁联军见此阵势;军心有些浮动。二人大声喝止;力图稳定军心。

华雄在一旁向庞德小声的说道:“按主公之言;是否让末将先去给敌军挫挫锐气。”

庞德点头道:“你看敌军瑟瑟发抖的样子;不要玩的太过火了。”

“末将明白。”立刻拍马而出;手举64斤的大刀;向敌军喝道:“有何将敢前来受死!”

王匡和桥瑁大怒:现在的军情已是不稳;若是能战胜这个敌军;说不得能挽回一些劣势。王匡立马安排了一个小将前去斩敌。

小将接到王匡的将令;大喝而出:“西凉之人小看天下豪杰也;便让**来领教西凉将军的勇武。”他说的实在是不错;但是他却没有这个实力;两马相交;只一合;便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下他的项上人头;头颅滚出好远;鲜血流了一地。

华雄大笑:“本以为说什么天下豪杰;有几分本领;原来只是蠢材一个!”身后的五万大军俱是大笑着挥舞着手中的战刀。

王匡一看大惊;这个小将是被华雄一刀砍下来的;但是他在军中也是可以排好几名的。看来再派他手下的大将上去也是送死;略为担忧的眼神看向桥瑁。不想桥瑁手下的部将都显得有些发抖;桥瑁叫他们上去;但是桥瑁手下的将领说;这个西凉的将领的武艺;就算是他们全上都不是他的对手;他们都不愿意去送死。

王匡见此大怒;拍马而出。华雄一见;调戏的笑笑:“不想天下豪杰之中也有不畏死的。”

王匡并未与华雄交战;离华雄数十步的距离定了下来;大喝:“董卓若是想战;尽管过来;我与桥瑁太守何惧?”

庞德所率领的五万大军;见敌军两万步兵的战栗的样子;都大笑了起来。而且是毫无形象的放声大笑。

王匡见此;昂首长啸:“士可杀;不可辱!难道董卓还不敢与我军一战?”他身后的两万大军听了王匡的话;都显得有了些精神;至少不再战栗了;但是死亡的恐惧还是少不了的。

庞德拍马而出;向华雄说道:“华雄回阵;庞某与王太守有些话需要谈?”

王匡不知何事;但还是问道:“与将死之人还有什么好谈的?”

庞德笑道:“现在尚未开战;王太守何需如此想死焉?”

王匡哼了一句:“五万铁骑攻打二万余的步兵;战果还需要我多说吗!”

庞德仍报以微笑的面容向王匡说道:“若是有一办法可救你等性命;不知你可愿意?”

王匡大怒:“你是要我投靠董卓?哼;董卓此时是自身难保!”

庞德此时虽然有些怒气;但还是平静的回道:“丞相已为王太守大人向新皇奏的一份圣旨;封你为渤海郡郡守;治下有8个县;虽比不得你的河内太守;但是此地风景秀丽;靠近海边;有盐铁之利;乃是丞相特意为你挑选的地方。”说着将圣旨交给了王匡;王匡一看大喜;随即又陷入了沉思;向庞德问道:“董丞相这是何意?”

庞德一听有些不喜;为何?刚才还是叫董卓的;现在给了他一点好处就叫董丞相了。鄙视~~但是庞德面色不变的回道:“你自去当你的渤海郡守;但是河内的军队不能带去渤海郡;得立刻交与丞相管理。”

王匡一听;大声喝道:“若是我将军队交付与董卓;董卓还不派人立马杀了我。”

庞德笑道:“王太守不必担心;怎么不问问丞相对桥瑁的处理方式?”庞德不看王匡疑惑的眼神;向王匡身后的桥瑁说道:“请桥太守一起过来相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