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守住潼关,不让叛军打开通往长安的门户,余事待潼关守住后再说吧!”

哥舒翰原本有亲兵数百,但在兵败时候损失了大部,最终只剩下三十几名,这三十几名亲兵刚才全被火拔归仁杀害了,身边暂时连个照顾搀扶的人都没有,杨晞当然义不容辞地去搀扶了。

杨晞没有让其他人上前扶哥舒翰,而是亲自搀扶着哥舒翰回帅帐,这让哥舒翰更是意外。

杨国忠的这个儿子,怎么会这样待他?

没有任何指责他兵败的话语,而是说了他此前数次上奏朝廷,需要全力守住潼关才是上策的言论!

这还是杨国忠的儿子吗?

疑惑之下让哥舒翰忍不住数次侧头看杨晞的神色,没看出这个少年人有诈他的样子后,稍稍松了口气,也不再去顾虑什么,回答杨晞的话道:“杨兵马使,要是你父亲也这样认为,建议朝廷倾全力守潼关,而不是令本帅出关作战那就好了,也不会有今日这样的局面!本帅知道,朝廷已经任命你为潼关兵马使,那你肯定还带有免去本帅所有职务,押回长安处置的诏令!某兵败了,也甘愿接受朝廷的任何处置,还请杨兵马使下命令吧,某会将潼关城的防务移交给你的!”

哥舒翰说话间自称的改变,让杨晞感受到了这位老将已经接受了他这个新任的兵马使的到来,不会再使绊脚,并愿意向朝廷认罪的意思,这让他再松了口气,也马上说道:“哥舒元帅料对了一点,那就是朝廷确实下诏免去了你所有的职务,但并没令末将将你押回长安治罪,只是令你以白身投军,将功赎罪!不过末将知道,要守住潼关城,无论如何都是少不了哥舒元帅你的!虽然今日末将领军到来,还带来了圣命,但你依然是指挥潼关防务的最高长官,要如何布置,一切都听你发号施令!”

看到哥舒翰一副不解的样子,杨晞苦笑了一下,也直言说道:“哥舒元帅,想必你也明白,要是没有你在,我这个兵马使即使怀揣皇帝的诏令,也是指挥不动潼关城内很多兵马的,那样潼关城必定守不住!大敌当前,无论有什么个人恩怨都应该放到一边,齐心御敌!希望哥舒元帅也是如此!”

“杨兵马使,你的肚量可比你父亲不知道要大多少了!”哥舒翰停下了脚步,苦笑着以一副古怪的神色看着杨晞,再道:“不过某预感到了,朝廷令你这样一个少年人领军救援,还真的选对了人,要是其他人率军救援,现在的潼关城已经一片混乱,某也被火拔归仁挟持出城都不定!即使能在这个时候赶到,也不一定敢如此果断除去火拔归仁!呵呵,某听从你的劝,将所有个人恩怨都放到一边,齐心御敌,将叛军阻挡在潼关城下,待潼关城守住了,你再押某去往长安,某会在陛下面前请罪的!”

哥舒翰转眼间心态就这样改变了,杨晞很意外,当然更是大喜,忙说道:“哥舒元帅能以国事、军事为重,置个人恩怨与安危于度外,末将甚是感动,待潼关守住之后,末将定会亲自护送哥舒元帅回长安,在陛下面前力陈战事经过,恳请陛下恕你之罪的!胜败乃兵家常事,哥舒元帅又是奉朝廷命令出关作战才导致失败的,罪责不能全由你一个人扛!”

哥舒翰将杨晞这话理解成了一种讨好,甚至暂时对他的“蒙蔽”,也没在意,呵呵笑了两声后,道:“那是后事,待潼关守住后再说吧!不过,现在朝廷已经免了某的元帅职务,那你也不要再称我元帅了,潼关的防务也以你为尊,一会某会令所有将领过来议事,让他们一定要听从你调遣的!想必这些将领还是会给某这个薄面的!希望杨兵马使能指挥人马,守住潼关!”

其实哥舒翰自己也不是完全知道,他为何会在一会间就改变了对杨晞的态度,会这般说话!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十七章初步部署

(求收藏、推荐票,求一切支持!)

明显感觉到哥舒翰态度及说话语气改变的杨晞,心里再松了口气,也马上说道:“末将已经在陛下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定守住潼关,将叛军阻于关外,要是做不到,定当以死报国!”

杨晞说的很傲气凛然,让人动容,不过他又马上补充了一句:“当然末将知道,当凭喊口号是守不住潼关的,要想凭现在这些残兵败将守住潼关,难度是非常大的,必须做出周密的布置!还好,现在叛军还没有攻至潼关城下,我们有时间做出应对!”

哥舒翰所部在败退时候,有几部人马,如王思礼、庞忠等将虽然也溃不成军,但富有作战经验的他们,在后退时候还是沿途布置路障,以阻缓叛军的追击,现在看来,还真收到了效果!

就在杨晞亲自搀扶着哥舒翰往其帅帐方向走去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不过并不是很响亮,并且很快就轻下去。看到杨晞回头张望,哥舒翰嘴角露出了微微的笑容,道:“杨将军,你别担心了,南门无虞,已经重新被控制,一会就有人来禀报了!”

在两人相扶着走进帅帐时候,哥舒翰问了杨晞一句:“杨兵马使,依你看,要守住潼关要怎么布置才妥当?”

“如何防守,末将想与哥舒元帅细细商量,听取现在潼关的情况后再发表意见,但末将觉得有几点是现在必须做的!一是清除禁沟中的尸体,让禁沟恢复阻敌的功能,还有一点就是……”杨晞说着,顿了一顿才道:“依末将所想,现在应该派一部人马出城,在灵宝往长安的通道上埋伏!”

“什么?设伏?”哥舒翰吃了一惊!

“你为什么这么想?”听杨晞这样说,哥舒翰大吃一惊,皱着眉头质问道:“杨兵马使,你要知道,现在潼关城内除了你带来的那三千人马,其他都是残兵败将,根本没什么战力,要是再派人马出城伏击,先不说会不会有效果,但肯定会导致防守潼关的军士数量减少,贼军来攻时候出现慌乱!要是伏击失利,那更加会引起慌乱,导致军心不稳,说不定潼关守军不战而溃也有可能!”

“哥舒元帅说的非常在理,但末将觉得,还是有必要在城外设置伏兵,”面对哥舒翰不客气的质问,杨晞附和了一句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解释道:“末将想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说想借此有效杀伤叛军,只是起到迟缓叛军行进速度而已!想必哥舒元帅也明白,现在叛军肯定在往潼关扑过来的途中,随时可以抵达潼关城下,要是他们途中遭遇伏击,肯定会起疑惑,怕遭受官军大队人马的伏击,而会放慢行进速度,并想办法打探清楚情况再作后续安排。要是此等事情发生两三次,那可以为我们争取调整潼关兵力布防的时间,甚至能挨到陈玄礼大将军后续大军抵达也不一定!这只是疑兵之计!”

杨晞接着把他更深层次的想法都说了一下,一些细节方面都做了解释!

听了杨晞的解释,哥舒翰陷入沉思中,并没马上发表意见。

见哥舒翰有点被他说动了,杨晞继续陈述:“哥舒元帅,要是伏击的人马是末将带来的援军,甚至打上末将‘杨’字旗号,那叛军会起疑惑;要是他们知道朝廷的援军已经抵达潼关,那会更加顾虑,甚至放弃立即攻打潼关的决定都有可能!末将知道,凭现在潼关这点兵力,这点残兵败将,要守住潼关,难度非常的大,关外的禁沟又被尸体填满了,所以我们要想尽一切可用之法,迟缓叛军攻城速度!”

杨晞说完,一双闪着精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哥舒翰,没有一点退让之意,也没有一点怯色。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最大真诚,换取哥舒翰及他手下的将领的信任。得不到哥舒翰及王思礼、庞忠等人的信任和支持,凭他所率的三千人马,要将潼关城守住,难度可比登天。大概的估计,潼关城外有叛军近十万,凭三千人马对付十万,要想取得胜利,守住潼关,谁也不会相信,他自己也是!

除非他率领的是一支装备了现代化武器,就如后世时候他指挥的部队,装备有各种枪械、手雷甚至火炮等武器,不然最终的命运就是城破人亡!

在冷兵器时代,特定情况下,三千和一万三千,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可能相差好几个能量级!

更何况,与哥舒翰及他麾下的部将处不好关系,会处处受掣,三千兵马的威力也发挥不出来!

哥舒翰有点吃惊,震惊天杨晞会这样说。派人出城伏击,延缓叛军行进速度,为守城的布防争取时间,并且令杨晞自己所率的人马出城去设伏,哥舒翰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话,认错了人!

面前这个真的是杨国忠的儿子吗?完全不像!

但仔细辨认,又没一点错,面前这个一身戎装的少年人正是杨国忠最小的儿子杨晞。

长叹了口气后,哥舒翰收起了刚才惊愕的样子,点头认同了杨晞所说的:“杨兵马使,某认可你的提议,可以派几支人马出城在险要位置设伏,以延缓叛军的攻击速度!另外,禁沟内的尸体某已经令军士在清理了,只不过里面堆积的尸体太多,要全部清楚完毕需要费很多时日,但叛军不可能等待这么多日子才会攻城的,所以只能清理多少算多少了!”

“有两个办法可以很快将禁沟内的尸体清理完毕!”杨晞说着,伸出两个指头,“一是以大火冲。要是有大水可引,很快就可以将禁沟内的军士尸体冲走;还有一个就是用火烧,浇上油,堆上干柴,一把火就可以将里面的尸体烧成灰!但这两个方法难度都非常大,潼关附近,并无水可引到禁沟里,除非天降暴雨;以火焚烧,很可能让军心生变,毕竟禁沟里面的那些尸体都是我大唐军士的,不是叛军,许多都是幸存者的同伴,将这些人的尸体烧光,很可能会让军士起怒,甚至生变!”

“唔……”哥舒翰听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正想说什么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接着一声“报”后,马上就有两个人先后闪身进屋。

不是别人,正是刚才领命去掌控南门的庞忠和李福德。他们在以凌厉的手段控制了南门后,将南门的防务交给各自副将负责,自己跑回来向哥舒翰和杨晞报告情况,并接受新的任务。

见两将进来,并报告了已经成功将南门控制住后,杨晞不待哥舒翰有什么吩咐,马上命令李福德道:“李将军,你立即率五百人马出城,在城外择一处险要地段设伏,以延缓叛军追击的速度,为我军重新布防争取时间,并打上本兵马使旗号!注意,不要恋战,一接触射完几轮箭后就撤退,并令你的副将率一千军士,在相隔你的设伏地一段距离的地方,再设一个伏击点,再以一部军士,在第二个设伏点以远,以马尾拖拽树枝回来奔跑,尽量扬起更大的尘沙!如此几次后,就可以撤回城里来!”

见李福德和庞忠都是一副疑惑的样子,杨晞只得耐着性子继续解释,将他如此做的原因讲了一下,也就是唱一出空城计,方法与当年李世民率军以疑兵之计解雁门之围差不多,目的只是想叛军知道,朝廷援救潼关的人马已经抵达,敢于主动在城外伏击叛军,让叛军有顾忌,不敢大胆追进。

经过了杨晞一番解释,李福德终于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了,但他还是犹豫。并不是说他不尊杨晞的命令,只是担心杨国忠的这个小儿子在城内出现意外,而不敢马上答应。

对于他来说,守住潼关的意外远没有保护好杨晞的安全来的重要,丢了潼关,他也基本不会受责,但要是杨晞没保护好,被哥舒翰及他的手下当作人质擒拿,那罪就大了,杨国忠怎么可能会放过他?

李福德很想不明白,杨晞为何会如此安排,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

他和刘光庭所领的人马,应该是杨晞最可以依仗的兵力,在抵达潼关后,杨晞竟然一点都没这样考虑,让他和刘光庭率军护卫在身边,而是令他们马上执行任务。刚才就令他率军夺取潼关南门,现在又命令他率一部人马出城设伏,迟缓叛军的行进速度,而刘光庭还有潼关城外收拾溃兵。

把他和刘光庭都派出去,城内还让什么人领军护卫啊?

因为有这样的顾虑,在杨晞宣布完命令后,李福德忍不住犹豫了!

杨晞见李福德犹犹豫豫,不禁“大怒”,“咣当”一下拔出腰上佩剑,指向李福德道:“李将军,你要是胆敢抗命不尊,休怪本将不讲情面,军法从事!”

“是,末将尊令!”被吓了一跳的李福德只得挺直身子,大声领命!

“记住,不可恋战,但一定不要让叛军看出端倪,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迟滞叛军的攻击速度,不然本将也会责罚!”

“是,末将一定完成使命!”李福德行了一礼后,大步跑了出去,布置去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十八章没想到的人

在李福德领命出去后,庞忠在看了哥舒翰一眼后,上前对杨晞作礼请命:“杨兵马使,末将也请求率军出城设伏!汉潼关城是一处极佳的设伏及防守地,要是在那里设置兵马,至少可以迟缓叛军半天行进速度,甚至更久!哥舒元帅,杨兵马使,末将愿离五百人马,在汉潼关城抵御叛军!”

如今的潼关城是隋朝时候所修,可以称之为隋潼关城,汉潼关城在现潼关城的东南方向约几里处,设在潼关塬头上,长洛大道到原望沟间。汉潼关城城北就是黄河边,无路可通,只能绕道塬上才能通过。

过汉潼关城,从它的西侧下到禁沟底部,再北行才能进入现在的潼关城内。要是关闭汉潼关城门,就能横断长洛大道。而汉潼关城城东是原望沟天堑,猿猴都难以攀越,更不要说人,可以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

但因为大军新败,汉潼关城的守军也逃光了,全都逃到现在的潼关城内,汉潼关城没兵防守。哥舒翰在逃回潼关城后,清点兵力发现只有不到一万人马,也打消了再派兵防守汉潼关城的念头,而是集全部兵力,防守地势更险峻的新潼关城,也即他们现在所呆在隋潼关城!

庞忠在明白了杨晞的意思后,也马上主动提出他率军防守汉潼关城。如何他打着拼光手下人马的打算,那凭借汉潼关城而守,拖住叛军半天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杨晞稍作思虑,也看了一眼哥舒翰,只是不待哥舒翰有什么表态,马上就命令了:“本将允了!庞将军就率八百人马防守汉潼关城,并与李将军一道协作,共同拖延叛军行进速度!本将会令李将军,因所部任务完成后,你庞将军部一道退守汉潼关城,阻击叛军成功后,再退回潼关城内!”

“是,末将尊令!”庞忠对哥舒翰和杨晞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昂首大步离去。

知道自己已经初步得到了庞忠此人的信任及尊重后,杨晞稍稍放了心,转头看着哥舒翰,嘴角露出了一点微笑,“哥舒元帅,想必庞、李两位将军肯定能迟缓叛军行进速度的,说不定能将叛军挡在汉长安城外一两天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商量其他的布防吧,也可以传其他将军到帅帐内议事了!”

哥舒翰没反对,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大声地对外喝道:“来人,速将各将,到本帅帐内议事!”

庞忠离去之时,将自己的一些亲卫留给了哥舒翰,哥舒翰就令这些人去传各将来议事!

如果让杨晞自己的亲兵去传各将来议事,那是肯定行不通的!不说哥舒翰在军中的威望他完全不能取代,就是单凭他是杨国忠儿子这一条,就没有任何一位将领会听令于他。

甚至效果会适得其反!

这一点在刚才庞忠身上得到了体现。

要不是他入城后在果断的手法处置了火奴归仁,救出了哥舒翰,那庞忠依然不会理会。正是他出人意外的果断,才赢得了庞忠的初步信任和好感,会暂时听从他的安排。

但这也有前提,那就是整个过程中哥舒翰都没表示反对意见。要是哥舒翰有反对意见,或者表现的对他非常不信任,甚至顶着干,那根本不要指望庞忠会听令与他的。

哥舒翰态度这般,杨晞觉得与他从火拔归仁手中救下哥舒翰最有关系,可以这是他迈出主领潼关兵事计划的一个很好开端。他来潼关的时间还真的选的极妙,就当这一切是冥冥中注定的吧!

在等诸将过来的时候,杨晞也简单的问询了一下如今潼关城内的兵力情况及兵力分布状况,哥舒翰也很配合,杨晞所问的都是仔细讲了。

不过也只是讲了一点点,外面就传来马蹄声,哥舒翰派人去传的将领陆续过来了。

最先报告进帐的就是哥舒翰手下最得力的部将王思礼。

这是一个身材很高、很壮实的中年将领,比自觉身高应该在一米七八左右的杨晞高了半个头,黑黑的眉毛和胡须及那一身合体的束甲将他整个人衬的很威严,只是满身上的尘烟及满脸的疲惫让他显得有点憔悴。王思礼在匆匆进来,向哥舒翰行了礼后,发现了哥舒翰身侧的杨晞,大吃了一惊!

他当然认识杨国忠,也认识杨国忠的几个儿子,赫然间发现了杨晞呆在哥舒翰身边,而哥舒翰那些他熟悉的亲兵一个都不见了,乍然之下马上想到了是杨晞得了朝廷的令,到潼关擒拿哥舒翰及他们这些兵败之将,一阵怒意油然而生,手也自然地按到了腰间的佩刀上,准备来个先发制人。

“王将军,杨兵马使奉皇帝陛下的令,率三千人马,星夜急驰三百里,一早赶到潼关救援,如今他已经命令所领人马出城伏击叛军,造我军声势,迟滞叛军的行进速度,接下来我们要好生商量一下怎么防守潼关!”哥舒翰以与寻常无异的口吻对王思礼说道,并对他不停地使眼神。

作为哥舒翰最亲信的几个部将之一的王思礼不是笨人,当然明白哥舒翰特意这么说及使眼神的意思,心里生出疑惑,不过按在佩刀上的手已经离开,并在哥舒翰身侧坐了下来。

哥舒翰长叹了口气,再对王思礼解释道:“王将军,刚刚火拔归仁杀了本帅身边所有亲兵,胁迫本帅,并准备以本帅名义召集诸将议事,将潼关城内所有将领都擒获,再开城向叛军请降。杨兵马使所领人马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城,恰巧遇到此事,马上加以阻止,是杨兵马使果断斩杀了火拔归仁和手下仆从者,派人控制了南门,不然此时本帅已经成了火拔归仁的阶下囚!”

“什么?”王思礼一下子起了身,脖子上青筋暴露,一副择人而噬的样子,心里也一阵后怕。

要是哥舒翰所说的都是真的,不是因为杨晞所迫才这样说的,那太可怕了。

他们率领残兵败将回城后,所有精力都放在收拢残兵,重新布置潼关防守上。

却没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