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有人竟然自吹自擂了,”杨晞当然不会放过“挖苦”对方的机会,嘿嘿笑着道:“你的兄弟姐妹也都认为你最聪明吗?”

听杨晞不相信,郭昕有点着急了,赶紧解释:“这不是我说的,是我爹娘说的,他们说,兄弟姐妹十六个人里面,我是最聪明好学的。哼,你不相信就算!”说着对杨晞翻了个可爱的白眼。

“哇,你爹爹还真的厉害,竟然生了这么多!”兄弟姐妹十六个,让杨晞有点咋舌了,不过想想李隆基的儿子女儿加起来有六十几个,也释然。郭昕对她翻白眼的样子挺可爱的,让他涌上一阵软软的感觉。

听杨晞这样说,郭昕又翻了个白眼,不过也马上扑哧一下笑了起来。

自己家的兄弟姐妹是多,很热闹呢!

几句玩笑般的话下来,两人间的距离似乎一下子缩短了不少,后面的话也自然多了起来。

“杨公子,你是家中幼子,你父母怎么就同意你从军去呢?”

“是我自己要求的,父母亲拗不过我,也就同意了,而且我还立下了很大的军功,我父亲对我大加称赞呢!”

“啊,真的如此?”郭昕忍不住心中更生好奇,想了想后再问道:“对了,杨公子,此次潼关防御战,有一位与你同姓,名叫杨晞的人,就是宰相杨国忠的儿子,率军抵御住了叛军的攻击,想必你也知道此事……”

说到这里,郭昕停下了话,满是疑惑地看着杨晞,但犹豫着没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来。

杨晞是杨国忠的第四个也是最小的儿子,而面前这个“杨子亮”,自称“杨四郎”,也是府上最小的儿子,会不会这么凑巧,两人是同一个人?

杨晞马上明白了郭昕停下话语的原因,心里一阵苦笑,看来面对聪明人时候,话不能说太多,也不能自吹自擂,一不小心就露马脚了。

正想解释间,一名下人快步跑到杨晞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听了下人的禀报,杨晞暗暗地叹了口气,他也马上停下了脚步,很不好意思地对一脸惊异的郭昕作了一礼,道:“郭七娘,真是抱歉,在下有急事要走了,不能再陪你逛玩,希望你不要介意。也希望下次我再回长安时候,能再与七娘遇上!告辞!”

“啊,你就这样走了?”郭昕当然有点失望,但知道杨晞有急事,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无奈地叹道:“杨公子有事,那就先去忙吧,也希望你以后保重!”

杨晞走了几步后,又停下脚步,对看着他离去的郭昕再作一礼:“七娘,后会有期,要是下次我们有机会再见面,我会多说一点事的!”

说着,也没再回头,大步离去。

第四十七章机会来了

(第五更送上!明天继续五更,求书友们支持!)

--------

----------

杨晞和刚刚从大唐芙蓉园出来的杨国忠一道,马上回到府中。

回到府中,也没顾的上去和裴柔说点什么,父子两人就先来到书房,秘议事了。

“晞儿,还好这次陛下没有责备你,有惊无险,为父真的没想到李辅国这般可恶,”一进书房门,杨国忠就抱怨开了,“李辅国竟然敢与你这般争权,为父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将他换回来。你也要时刻派人监视,拿捏住他的把柄,要是一有什么把柄捏住,马上报与为父知道,爹爹会在陛下面前建言,另换监军的,爹爹已经物色好合适的监军人选!”

“父亲,孩儿知道了!孩儿还担心陛下会听从太子殿下的进言,免了我这个兵马副元帅的职,”杨晞叹了口气后,也马上向杨国忠建议,“父亲,既然没事了,那明日孩儿就准备返回潼关。特训队现在脱离孩儿的掌控,独自训练,孩儿不是很放心。太子来潼关后,诸将有了另外的心思,孩儿也不放心潼关情况,生怕有变,需要早点回去。而且皇帝有反攻叛军的打算,孩儿必须早做准备,一有机会,马上起兵攻击,这也要回去好生准备!”

“说的不错,”杨国忠同意了杨晞所请,“今日你在府上就好生休息,明日一早再进宫与陛下商量一下其他事,下午就回潼关吧。”

“是,父亲!”

杨国忠背着身在屋内踱了两步,再似自言自语地说道:“太子今番为何要这么呢?亲自到潼关拉拢人。他这样做不觉得太性急了吗?他要做什么?”

“父亲,你说什么?”杨晞有点吃惊。

杨国忠停下了脚步,看了杨晞两眼,笑笑,再摇摇头,“晞儿,这事以后再说吧,现在你还是一心专注潼关事务,长安的事以后父亲再和你说。你也别担心,天大的事情父亲都会扛着,你只要在前方好好领军就行了。争取再打几场胜仗,那爹爹在长安就更好做事了!”

“是,父亲,孩儿明白了!”杨晞答应了声后也没再追问,父子两人躲在书房内细细聊了一些事,大部是关于潼关诸将的情况,最后裴柔派人来催,两人才停止聊事。

杨晞好几个月没回来了,人也黑了瘦了,裴柔很是伤心,搂着杨晞哭闹了小半天,在杨国忠和杨晞的劝慰下,好不容易才止住。

晚饭后,裴柔又拉着杨晞问长问短了半天,直到杨国忠提醒杨晞需要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回潼关,裴柔这才放过杨晞,让他回去睡觉了。

连续几天没休息好,杨晞很累了,回到自己的小院中后,只和眼泪汪汪,对他回来非常开心,开心的忍不住哭的平儿逗笑了几句,就准备睡觉了。

平儿稍稍有点失望,遗憾于杨晞不陪她好好说几句话,但也很心疼,在服侍杨晞梳洗后,很温柔地替杨晞按捏身子,替他消消乏。

也就在平儿温柔细心的按捏中,杨晞安然入梦,一觉睡到大天亮。

起床后,也在平儿的细心服侍下,杨晞打扮停当,告别了挺是不舍的小丫头,再和母亲裴柔告别了后,就随父亲杨国忠,再往大唐芙蓉园,找皇帝李隆基商议事儿去了。

在商议完事后,杨晞将直接返回长安,不再回府了。

对于潼关的形势杨国忠比杨晞更着急,盖因为太子李亨到潼关巡视后拉拢诸将,诸将心思起了变化之故,杨国忠希望杨晞早点回去,主掌大局,免得生变。杨国忠也知道,皇帝在听了杨晞建议后起了主动进攻的想法,想趁叛军有退守洛阳、甚至范阳的打算,军心浮动之际,将陕郡夺回来。

陕郡夺回来,那出潼关的门户也掌握在我军手中,只要有机会,就可以挥师向东进军,收复洛阳或者北上攻击范阳都可以。要是陕郡在叛军手中,潼关就是前线,只能守而不能攻,更不要想攻打洛阳及北上。这一点李隆基明白,杨国忠清楚,杨晞更是知道。

要不然杨晞不会在潼关稳定,补充的人马抵达,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向朝廷提议收复陕郡的。

当然杨晞不会和哥舒翰一样,带领潼关的所有人马出击,断了自己的后路。

灵宝兵败前,在朝廷的逼迫下哥舒翰被迫率军出城作战,其实杨晞一直不明白,哥舒翰为何要将潼关的二十万人马绝大部分带走,倾巢而出。要是留五万或者更多的人马守城,哥舒翰率其余人马出关作战,即使惨败了,也不会出现那样被动的局面。

朝廷令哥舒翰率军出战,并没要他率全部人马出关呀!

“四郎,你觉得现在主攻出击时机已经成熟了吗?”今日一见面,李隆基就问询了这个问题。

杨晞却是摇摇头,“陛下,现在并不成熟。但只要在确保潼关无忧的前提下,可以做好主动出击的准备,当然肯定要留一部兵力镇守潼关。要是北方有大捷消息传来,叛军抽调陕郡的一部分人马去增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陕郡军心不稳,比如叛军缺粮、缺少其他给养,粮草被毁什么的,那我们可以趁势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将陕郡夺回来!能不能主动出击,要看有没有机会!”

这次杨晞令李汉和陈远率特队到陕郡一带训练,也曾有过特别的吩咐,要李汉和陈远审时度势,决定如何行动。如果有机会潜进陕郡城,那不想办法给叛军内部千万混乱,刺杀崔乾佑或者焚毁叛军粮草,要是特训队行动成功,那他就可以挥兵急进,夺取陕郡了。

“唔,说的有理!”李隆基想了下后,认同了杨晞的建议,看了看杨国忠,再看看杨晞,道:“四郎,朕认可了你的建议,你回潼关后,抓紧操练人马,做好主动出击的准备。如今叛军军心不稳,安禄山已经令安庆绪退守洛阳,他自己正在集结人马,打算退回范阳,要是陕郡有异动,你可以率军出击,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趁机夺回陕郡!”

“是,陛下,臣明白了!”李隆基有这样的明确答复给他,杨晞心中豪情顿生。

如果说指挥潼关防御战让他的名望树立,那接下来的战事只要他打胜了,名声会越来越响亮。

说不定,他也会挤进历史上著名将领的行列中。正因为想到此,杨晞心中充满了豪情!

接下来,杨晞也和李隆基、杨国忠及随后被传唤来的韦介素、魏方进、萧华等朝中重臣细细商量了一下时局,李隆基也豪情满怀地向众臣宣布,要尽快平定叛乱,还天下百姓以安宁。

不过谁也没料到,反攻的机会在杨晞回潼关后的不多日后就到来了。

第四十八章准备出击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收藏、打赏!也提早几天向书友们预定下个月的保底月票!《傲唐》三月一日上架,希望有机会争一下新书月票榜!)

------------

杨晞返回潼关时候接到特训队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们大队人马已经渡过渭河,准备再过黄河后行抵陕郡附近,想办法打探陕郡情况。如果有机会潜进城,会想尽办法施展一些手段,暗杀或者搞破坏。

杨晞在训练特训队的时候,也同时训练了一批信鸽,以鸽子来传递情报。

小鸟飞行的速度比马快多了,以信鸽传递情报方便了很多,他能及时收到特训队的消息。

如今特训队还处于训练中,还不能算是成军了。

他们要是能通过实战的训练取得成果,并得到锻炼,那杨晞是非常高兴的。

来到了人命很不值钱的古代,又是战争时候,杨晞并不在乎死几个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特训队组建起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杨晞从来没想过这些人不能牺牲,只要特训队不损失惨重或者全军覆灭就行了,他只是嘱咐特训队要避免无谓的牺牲。

他最希望的就是特训队在第一次行动的时候就表现出色,立下大功,自身损失极小。那样的话,特训队的名声就会大震,他更加有理由加大对特训队的各种投入,并给予其特殊地位,也可以向朝廷申请给予特殊的编制。

不过随后特训队并没好消息传来,他们准备潜进陕郡城的计划没能实现。

陕郡城守卫非常森严,即使晚上也是巡逻不断的,根本没机会登城,特训队在付出了三人受伤的代价后,果断地阻止了潜伏进城的计划。

他们依杨晞制定的另外一套方案展开了训练,那就是猎杀叛军的侦骑。

这个任务相对就简单了许多,在最初三次攻击不是太理想后,后面数次攻击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歼灭了数支叛军的侦骑,并将灵宝附近的隘道都清理了遍,向潼关发回来的战报上说明了情况。

叛军完全退守陕郡城,没有在沿途设置大的伏兵,这是特训队经过周密侦察得出的结论。

此前的打探,传回来的消息是叛军在一些险要地段屯兵驻守,提防我军可能的攻击,从这点变化上分析,杨晞认定叛军真的有可能完全退守洛阳,甚至直接退回范阳的打算。

他也马上令全军将士做好实战的准备,以便随时可以出关作战。

而在杨晞从长安返潼关后第十天传回来的一个消息,直接给他打了针鸡血,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他也马上召集诸将商议军情。

“诸位,本帅刚刚收到陕郡方向传回来的消息,崔乾佑被安庆绪召回洛阳,已经离开了陕郡,现在陕郡的军务只由其一叫李灵的副将主持!”杨晞环看着帐下诸将,满是豪情地说道:“各位,崔乾佑离开潼关,叛军完全退守陕郡城,本帅觉得此正是我们出击的大好机会。本帅计划留五万人马镇守潼关,余部由本帅亲自率领,快速攻击陕郡,争取一战就将陕郡攻取。只是不知道各位意见如何?”

崔乾佑离开的很隐蔽,没有传出任何消息,但还是被我特训队员打探到消息了,他们也第一时间将此消息传了回来。在传回来的密信中,李汉还用满腔豪情地向杨晞保证,他将率领一半军士,跟随在崔乾佑的卫队后面,准备寻机刺杀崔乾佑。

听了杨晞的话,诸将一阵愕然,没有人会想到主动出击的时候这么快就到来,一些人还惊异杨晞竟然已经下了这个决定,在没有请示朝廷及与诸将商量前,就下了决定。监军李辅国就是这样想的,他也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自己的疑惑:“元帅,末将觉得此事还要从长计议,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崔乾佑离开陕郡是真的离开,还是诱敌之计,引诱我们去攻击,他们要是在半途设下埋伏怎么办?”

听了李辅国的话后,杨晞并没觉得不快,李辅国这担心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个问题他已经解决了,当下马上说道:“李监军此话说的有理,但你不要担心,崔乾佑离开陕郡的消息已经确认,潼关往陕郡的途中也没有叛军的伏兵!崔乾佑定是没料到我军这么快就侦知其离开陕郡的消息,我们应该趁机快速攻城,趁叛军没防备之际,将陕郡攻取。”

这时王思礼站了出来,同样表示自己的疑惑:“元帅,末将认可元帅所说应趁崔乾佑离开陕郡之际快速攻击,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陕郡守军还有十万余人,都是善战的精兵,我们想轻松攻取,那是不可能的。末将觉得我们要详细规划,不能贸然出击,不然灵宝兵败的惨剧会重演!”

灵宝惨败给王思礼留下了非常重的阴影。

“元帅,末将不认同王将军和李监军的说法,”高适站出来支持杨晞的建议,“兵书有云,兵贵神速,叛军主将离军,群龙无首,我们当然应该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攻破陕郡,并争取全歼叛军,拉开反攻的序幕。元帅已经做了周密的布置,又已经探知叛军并没在沿途设置伏兵,叛军定不会料到我军会突然发兵攻击潼关,崔乾佑即使接到报告,也来不及返回陕郡了。我们不能错失这个机会!”

今日杨晞并没打算让诸将争论,在听了高适的话后,他阻止了想站出来发表观点的庞忠,面色冷峻地对诸将说道:“各位将军,想必你们也知道本帅组建了一支特别行动分队,他们现在已经抵达陕郡附近,并准备刺杀前往洛阳的崔乾佑。说不定过几天就会有消息传来,崔乾佑被特别行动分队暗杀。还有,本帅研制出了火药,这种武器的厉害程度你们许多人已经看到过了,如今潼关军中囤积了一定数量的火药,可以用来攻城。叛军从未有人见识过这种武器的厉害,本帅相信火药第一次投入使用,定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战果!”

杨晞说着,顿了一顿,再加重语气说道:“因此本帅决定,趁崔乾佑离军往洛阳之际,马上集结人马,准备攻打陕郡。上次本帅回长安,陛下已经同意了本帅的请求,只要有机会,就举兵攻打陕郡,打开通往洛阳的门户!”

主将离开坚守的城池是经常有的事,就像几天前,他这位兵马副元帅就离开潼关前往长安,要是叛军侦知情况,很可能也会派军攻打的。现在还不清楚崔乾佑离开陕郡前往洛阳是为了什么,但杨晞相信,肯定是安庆绪有重要事召崔乾佑去相商,消息被打探到,他绝对要好好利用的。

听杨晞如此说,诸将知道杨晞这决定已经无法更改,也没有了站出来反对了。

“下面本帅宣布诸将的安排!”

第四十九章战争又将开始

(第二更送上!)

---------

---------

杨晞宣布了诸将的安排:以李福德和李承光两将率四万五千人马镇守潼关,暂委以李福德为潼关兵马使,李承光为副。余下的十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准备快速攻击陕郡。以庞忠为先锋,率三万人马先行,王思礼率两万人马殿后,他与高适、田良丘、刘光庭、吕崇贲等将率中军跟在庞忠后面,前、中后三军相隔五里行进。一部辎重主要是火药之类的武器由前军携带,大部由后军王思礼部押送。

在诸将的安排上,杨晞并没和多少将领商量过,他只是和行军司马高适讨论过这事,问询了一下高适的意见,但高适的意见他也只是参考,如何安排诸将都是他自己的主意。

令庞忠领先锋人马,这是他经过仔细考虑后才下的定论。

虽然说在灵宝战役中庞忠所领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但在潼关防御战中此将表现的很勇猛,挺有谋略,性子又耿直,与王思礼等将相比较更让杨晞信任,杨晞也将打先锋的重任交给他。

而对李亨的拉拢表现的最有兴趣的王思礼,杨晞只令他领后军。

也不是说就因此不信任他,而是灵宝兵败时候王思礼所领的五万前锋军没有任何作为,加上王思礼年岁也不小了,少点冲劲,杨晞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让他领后军。

他自己领五万中军,如此打算是准备在庞忠部开始攻城时候,全线压上,尽快将陕郡攻取。

命令下达后,杨晞马上就下令人马开拔,并严令最后一支人马必须在入夜间离开潼关城。在回长安时候,杨晞已经在皇帝李隆基面前讨到命令,只要机会合适,马上发动对陕郡的攻击。因此他也没事先请示,而是在命令下达,庞忠的先锋人马一部已经开出城外之时,才将此事以急报上奏朝廷。

自杨晞从长安回来后,潼关兵马已经在做主动进攻的准备,要出关作战的人马已经做好了大部准备工作,军需物质也都配制齐整,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出发。

这也多亏了这几个月的大练兵,将士们自上而下做到令行禁止,没有人敢不把杨晞的命令当回事。杨晞的命令一下达,全军马上进入战时状态。一时间,整个潼关城内到处是鸡飞狗跳的情景,无数的将士在不断地来回忙碌,人喊马嘶声音都快盖过城头上那巨大战鼓发出的隆隆声。

就在午后时分,庞忠率领的前锋人马先一步开拔,离开潼关。

庞忠带着数十名亲卫行在最前面,他心中可是充满感慨的。

几个月前,他率十万人马出潼关,但最终带回来的却只有几千人。这次他麾下人马只有三万,也不知道最终能回潼关的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