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多的将士都在骂杨晞的乱折腾,这是要人命啊,一天辛苦训练下来,他们都没好好休息呢!

看着面前狼狈不堪的将士们,杨晞出奇的没有训斥。无论那支部队,第一次夜半时候的紧急集合结果肯定不会太理想,尤其是这些刚刚选拔进来,还没适应高强度训练的将士们。

以后他们会习惯的。

“立正,稍息!”各集训队长把各自的队伍整理好后,等待杨晞的命令。

训练场上很黑,只有杨晞的那些亲卫手中持有火把,训练场四周也点着一些火堆,但不能将整个训练场照亮,将士们相互间也看不清彼此的面容。

杨晞走到队列前,大声喝令道:“夜间的紧急集合,就是训练你们夜间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有紧急战备、突发情况,或者发现和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作为特殊的战斗群体,我们要有快速集中,迅速出击的能力。无论是在白天,还是晚上睡觉时,我们都要操持一份警惕,随时准备战斗。”

面对一群睡眼惺松又惊恐万分的将士,杨晞说话间不觉得提高声调,“在以后的训练中,夜间的紧急集合会不定时举行,今晚这是第一次预演,以后的紧急集合还需要准备好携带随身的武器装备。下面本帅宣布命令,各队长带回各自队伍,解散!”

“啊?!”杨晞的命令让将士们都吃了一惊,这是在闹着玩吧?

不过他们很快就知道杨晞这根本不是闹着玩的。

在接下来的训练时间内,这样的紧急集合是家常便饭。而且夜间的紧急集合后,并不是马上解散,还有高强度的训练,也就是越野跑等着他们呢。

适应是人的本能,被选拔出来的这些军士大部都是有过实战经验,并且体力很好者,最初的不适应甚至埋怨过后,他们也忍受了下来。因为他们看到杨晞都是和他们一起训练,任何一项科目都没落下,甚至训练队列时候,他也没长时间躲到阴凉地方乘凉的。

这位潼关镇军的主帅,还要忙着处理军务呢!比他们体力消耗更大的主帅都坚持下来,作为普通军士或者中低级军官的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坚持?



第二十四章形势好转

自连续的攻城被击退后,叛军直接退守陕郡。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杨晞不断地派出侦骑打探叛军的动向。所有人都预料叛军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内继续以各种办法攻城,给潼关守军以更大的压力,并寻机将城池攻破。不过很让人意外,叛军退守陕郡后,并没有后续动作,领军的崔乾佑没有任何想主动攻击潼关的意思,屯守陕郡的叛军只是进行与潼关守军一样的训练。

叛军不急于进攻,让潼关诸将都很是不解,不过随后朝廷传来的各方面报告中所陈述的情况让他们明白了叛军为何会采取守势。

在叛军进攻潼关的时候,北方的战事也非常激烈。

朝廷新任命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部从井陉东进,与叛军接触后连番告捷。

郭子仪率麾下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击败安禄山大同军使高秀延之振武军后又乘胜拔了静边军。静边军一战,消灭叛军七千人,让安禄山震惊。

郭子仪随后又攻下云中、马邑,打通东陵关,为继续东进开辟了道路。

此时常山已经陷落,常山太守颜杲卿被俘后被安禄山杀害。由郭子仪推荐的新任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东出井陉,攻下常山。叛将史思明部妄图夺回常山,止了合围攻击饶阳的战事,急扑常山。

双方在常山附近相持四十余日,李光弼不能支,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率军急救常山,与李光弼合兵一处,共十余万人,九门一战,大败叛军。右武锋使浑释之之子、中郎将浑缄射杀史思明手下大将李立节。史思明率残部向赵郡方向逃跑。郭子仪和李光弼离部急追,并随后攻占赵郡。

为减轻潼关的压力,郭子仪在这个时候曾经向朝廷建议,集大军北取范阳,直捣叛军巢穴以绝叛军之路,但没有得到惊异异常、怕长安有失的李隆基的许可。李隆基令郭子仪、李光弼向长安、洛阳方向救援,以保京师不失,郭、李只得无奈接受。

郭子仪、李光弼部在攻取赵郡后合围博陵,攻之不得,只得退守恒阳,准备回援京师。不过在听闻潼关守住,叛军退却后,并没急着南下,而是屯兵休整。

朝廷改授李光弼为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与郭子仪一道退守常山。,史思明收集溃部数万随后跟进,安禄山令蔡希德率两万人,牛廷玠发范阳等郡数万人救援史思明,但被郭子仪和李光弼击败。

渔阳驿路几绝,叛军将士在渔阳者无不摇心,安禄山也动了放弃洛阳,退守范阳的心思。只是在灵宝兵败后,看到了攻占长安的希望,也压上了大部人马,准备在攻取潼关后占领长安。

但灵宝大捷后的趁胜攻击却不得,数万将军毙命在潼关城下。

据打探到的消息,潼关城已经有十余万军士屯守,领兵元帅杨晞正是杨国忠的幼子。潼关城下的兵败已经让安庆绪和崔乾佑寒心,安禄山也很震惊,他在安庆绪的陈情报告后,心思再次动摇。

此时北方唐军各部攻势依旧,并得潼关战役的逆转鼓舞,攻势更猛。

郭子仪、李光弼在击败史思明部后,继续东进,主动寻叛军主力决战,攻势很猛,准备先收复东都洛阳,或者直接攻取范阳,不过朝廷并未同意了郭、李两部攻击范阳的计划,而是令他们继续向东南方向进发,目标还是洛阳、长安方向。

颜真卿部也在闻知郭子仪、李光弼部连番大捷后,主动出击,并准备与郭、李两部会合。

叛军在北方的战事吃紧,危机感越加显现,而在南方的战事又不顺利。

被朝廷任命为御史中丞的原清河县令张巡率麾下将领许远、雷万春、南霁云振守睢阳渠要冲雍丘,以数千兵力与叛军数万人对抗,竟然没让叛军占到多少便宜,还通过奇袭、固城而守等手段消灭和击伤叛军数万人,牢牢守住雍丘,使得叛军不敢放大胆进军。

朝廷随后又以虢王李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领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屯兵十数万,抵御叛军的攻击。

叛军集重兵围困南阳,李巨率军解了南阳围,叛军只得退兵。

随后朝廷又任命吴王李祇为陈留太守、河南节度使,永王李璘为山南节度使,颖王李璬为剑南节度使,以副使江陵长史源洧、蜀郡长史崔圆主持军务,召勤王之师,共御叛军。

御史中丞程千里、临淮节度贺兰进明诸部也给叛军带去了不少威胁。

叛军在北方没能取得多少战线,在南方的战事进展又不利,灵宝大捷后没能趁胜攻取潼关,让军心大受打击,无论是安庆绪还是崔乾佑、田承嗣、田乾真都已经失去了攻取潼关的信心,他们建议退守洛阳,或者直接退回范阳,避官军锋芒。

许多部下都这般建议了,安禄山心思更加动摇。

只是要真的让在洛阳称帝的安禄山放弃得到的这一切,退回范阳,又很不甘心,他还是有攻取长安的想法。但潼关的十万兵马不是摆设,半年多来的攻打没取得什么结果,即使灵宝一战击败了二十万唐军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形势,要攻占长安,难于登天。

安禄山的决心很难下,使的叛军各部行动都在犹豫,崔乾佑部最终也只是屯集在陕郡,进退两难。

连续接到的朝廷通传让杨晞挺是兴奋。

让他兴奋的不只是各地的战况,还从这些通传上他看到了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包括郭子仪、李光弼这两位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还有一代名臣、著名书法大家颜真卿,名将仆固怀恩、浑释之和浑缄父子、张巡这样一个几乎被神话的名臣。以后他肯定有机会与这些人打交道的,甚至可能与他们有很深的交集,特别是他非常敬重的人物颜真卿,他非常想结交。

杨晞记得,小时候被那个喜好书法的父亲逼迫练毛笔字的时候,他练的最多的就是颜真卿的字贴,什么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都临摹过,他穿越过来后的毛笔字也有颜体的风格。

后世的父亲对颜真卿的字非常推崇,对颜真卿与他哥哥颜杲卿的英雄事迹也时不时津津乐道几句,这也直接影响了杨晞。在他心目中,颜真卿的地位甚至高于平叛功劳更大的郭子仪和李光弼。

“哈哈,看来叛军真的没有能力再进攻潼关了,我们可以放心练兵!”在整理了多份朝廷送来的通传后,杨晞在军事会议上得出了这个结论。

诸将无不应和,还有一些人趁机赞美了杨晞几句。

杨晞没理会田良丘等人的称赞,而是一脸神秘地对诸将说道:“诸位,今日要议的事都完了,不过本帅还想再留诸位一阵,一会给诸位将领看一样新奇之物,相信你们看了,一定会喜欢上此物的!”

“是什么新奇之物?”马上就有人好奇了。

第二十五章神奇之物

看到许多将领都露出好奇神色,杨晞神秘地笑笑,并未马上回答,而是示意诸将跟着他到城头上。

特训队的训练并未中断,只是今日的训练杨晞并未亲自主持,他在布置完任务后令那些集训队长负责训练。这几天的训练还是以体能方面为主,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不能太着急的。

体能合格的将士才能入选后续的训练,特种训练最终留下的都是那些各方面非常出色的人。经过严格考核选拔出来的将士,最终能有一百名合格的军士留到最后就不错了。

杨晞的想法是,经过一到两年的渐进式训练及实战,自己手上掌握一支有特别行动能力的特种战士,这些战士可以执行许多特殊任务,这可让以后的战事更好打,也可帮他很多忙。

没有后世特种部队那些先进的装备,许多任务或许没办法完成,但杨晞相信,许多一般人难以想象及完成的任务交付给他们,将士们也有能力完成的。

他不急于求成,特训队的训练也就慢慢来,而且他更不能不管军务,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听取高适及其他具体主管训练的将领们报告潼关镇军的各项事务,他还要琢磨自己的那些“小发明”。

杨晞现在最迫切想制作出来的就是望远镜及火药。望远镜他自己亲手制作,并且有了成果,火药他准备让手下人去负责。他已经选拔出了数十名头脑灵活的工匠及军士,组成一个研制小队,负责**研究及制作。只是现在所需原料还没运到潼关,只能在稍后的时间内开始火药的研制。

**危险性太大,杨晞不想自己在研制过程中遭遇意外,何况他是统兵十万的元帅,这些事吩咐手下人去做就行了,他只要给他们以方法及技术就可以了。

今日他要给众将领展示的就是他这几日制作完成,已经可以实际应用的望远镜。

回长安时候,杨晞在西市寻到成色很不错的透明水晶后,令店内掌柜按他的要求打磨成凹凸的镜片样子。不过那个店内伙计打磨技术不是很好,好多镜片还有些模糊,三十几副里面只有十几副可以用。杨晞选择一片凸透镜和凹镜,在阳光下测试大概的焦距,分别固定在两个软铁皮制的圆环桶里,圆环桶直径稍稍有些相差,两个圆桶可以相互套叠旋转,小的能套在大的里面,以凸镜当目镜。杨晞准备展示给众将看的就是这样一副简单制作的望远镜,单筒的。

走到城头上后,杨晞在诸将惊异的目光中从自己的亲卫头目杨东手中接过仔细包着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望远镜,放在自己的左眼边,对着远处的汉潼关城,慢慢调节焦距。

终于视野中出现了清晰的汉潼关城景象。

汉潼关城正在修葺,像个大工地一样,城头上忙碌的民伕及军士在望远镜中清晰可见,对着阳光而站的那些人的面孔都大概能看清楚。看了一会后,杨晞满意地将望远镜从眼前拿开,笑着对站在自己身边,满脸好奇,但忍着没问询的行军司马高适说道:“高将军,你通过此物试着看看汉潼关城的修葺情况。”

“是,元帅!”高适答应了声后,小心翼翼地从杨晞手中接过望远镜,依着杨晞的吩咐看了起来,并慢慢调节焦距。

“啊?!竟然这般神奇!”只看了一眼,高适就惊出了声,不可置信地将望远镜拿了下来,揉揉眼睛看着远处的汉潼关城城楼。看了几眼后,又拿起望远镜,放在眼前,比刚才认真百倍地看了起来。

看了两眼后,又将手中之物放了下来,再又放到眼前看。

这样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后,高适这才满是惊疑地问一边的杨晞道:“元帅,这是什么神奇之物,怎么可以看的这么远,连汉潼关城楼上的军士模样都看的清楚?你是……怎么制作出的?”

“这东西叫望远镜,是本帅某一天晨起通过露珠看到景物被拉近放大而受到启发之下,无意中制作出来的!”杨晞从高适的手中接过他费了很多精力才制作完成的单筒望远镜,笑着解释道:“本帅费了好些精力,才用打磨好的水晶镜片制作出了这可以将远处景物拉近放大的望远镜,哈哈!”

杨晞笑了两声后,将望远镜交给站在他身边,好奇心比任何人都重的王思礼,“王将军,你试试此物,看看本帅制作出来的这望远镜,在作战时候是不是有用处!”

王思礼当然已经猜到此物非常奇妙,听杨晞如此说,马上迫不急待地接过,依着刚才杨晞和高适的样子通过望远镜看汉潼关城的情景。“啊?!”也只看了一眼,他就忍不住发出惊叹。

通过这个筒状的东西看远处,很远地方的景物都可以看的清楚,景物被拉近了很多距离。王思礼甚至看到了汉潼关城城楼上有一名巡逻的军士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要知道,他们所站的隋潼关城,距离那名军士所站的汉潼关城楼有近千步、三里左右的距离,以肉眼看去,汉潼关城头上的军士的身影都很是模糊,身体的细节根本分辨不出来。但通过这神奇之物却能将五官都分辨出来,真是太神奇了,能制作出此物的杨晞,太厉害了!

“元帅,此物真的太神奇,非常有用处,有了这种能视远的望远镜,在行军作战时候可以发挥很大的用处,先于对手发现敌情,可以先一步做出准备,很可能就是取胜的关键啊!”

“说的不错,”杨晞点头认同王思礼所说,“要是每名将领都佩有这样一副望远镜,那指挥作战时候就可以做到先于对手发现敌情,及早做准备,此物有非常大的用处。”

说话间望远镜已经传到其他人手中,庞忠、李福德、刘光庭、李承光、田良丘、吕崇贲等将先后观摩了杨晞制作出来的这个神奇之物,每个人看到后都惊异不已。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当然明白此物在行军作战时候的用处。每个人都有一种期望,自己也能拥有一架。

这般神奇之物,谁不想拥有?

“待本帅改进后,再令军器监大量制作,争取人手一架望远镜!”杨晞的话让诸将顿然兴奋了起来。看到诸将看他时候那副敬佩的样子,杨晞的虚荣心有点小小的满足了。

他当然要让父亲杨国忠令军器监大量制作望远镜,只是现在制作出的这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不是太好,与他后世所用的军用望远镜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但也能将就着使用。

更复杂的组合镜片望远镜,只能等以后再制作了,最好能把玻璃先弄出来。

第二十六章训练继续

(求收藏、推荐!)

--------

如果说杨晞在初临潼关时候没得到任何一位将领的欢迎的话,那现在的他已经让大多的将领都敬佩了。这其中原因很多,有杨晞率军急救潼关的壮举,手刃火拔归仁、救下哥舒翰的英雄事迹,还有斩杀监军宦官边令诚的事,及在潼关防御战中不俗的表现,战后入朝替诸将求情等。

而杨晞选拔出色将士进行特种训练,也是让诸将都吃惊的举动。所有将领都曾亲眼目睹了特种训练营的训练状况,很是让他们吃惊。杨晞有这般能耐,诸将心中虽然很有疑惑,但对杨晞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而现在杨晞亲自制作出可以将很远物拉近的望远镜,并许诺以后每名将领都可以配备一架,这更让诸将惊喜之下对杨晞更加心生好感。

新鲜事物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在许多将领眼里,杨晞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与奸相杨国忠无关的人了。杨晞这段时间的表现完全没有一点为自己谋私利的,全是为了潼关不失,为了大局利益,其人格魅力让许多人汗颜。

杨晞的号召力在慢慢地提升,这一点他自己也慢慢感觉到了,但他并不满足如此,他要做绝对的权威,要让诸将对他完全心悦诚服,对他的命令严格遵从。

要做到这样,当然不是简单的事,道路很漫长呢。但杨晞相信,只要做出努力,总会有收获的。

“我一定能当好一个合格的统帅的!”这是杨晞鼓励自己的话。

望远镜制作出来,效果非常好,在行军作战时候肯定大有用处,并且杨晞以此让诸将再次震撼,一举好几得。他也马上写信给长安的父亲杨国忠,要杨国忠亲自去军器监,以他所隈图样制作大量的望远镜。他依照后世时候的望远镜模样画了好些图样,单筒、双筒的都有,他更希望能制造出两个镜筒一样变焦的望远镜,他相信凭借现在的制造能力可以制作出实用的双筒望远镜的。

他已经将望远镜的制作原理详细地讲给了据他观察后认为最聪慧的两名亲卫,嘱他们赶回潼关,将制作原理说与杨国忠听,并参与军器监的制作过程,让制造的工匠明白其中的原理。

这时代聪明的人很多,只要和他们讲明了原理,他们应该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以改进的。

----------------

杨国忠传来密信,说是监军宦官李静忠已经踏上行程,准备到潼关赴任了。

李静忠来到潼关不可能与杨晞一样通过驿站快马前来,他是骑马慢腾腾来的,至少要三四天的行程。杨晞并没太多去理会这个中年大叔级宦官的到来,他忙的不可开交,全部热情都被调动起来,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对募集的那八百名军士的体能训练中。

其他各将也忙着训练士卒,火热的太阳下,潼关城内外全是将士们辛苦操练的身影。

经过十几天的训练,八百名精心挑选出来的将士已经有五个吃不消高强度的训练自动退出了,有十名因为受伤或者身体吃不消被淘汰,其他大部的将士都抗了下来。

抗下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