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潼关城的险要程度比隋潼关城要小很多,任何一位将领都会倾全力守隋潼关城,就如哥舒翰,在知道自己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放弃了汉潼关城。

杨晞当下也明白隋潼关城更难攻取这个现实,他肯定要保证汉潼关城头上那两千士卒能平安退回来,充实隋潼关城头上的力量。

怎么接应回来,也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要是被叛军追着逃回来,那很难将他们接进城的……

c

第四十五章最艰苦的时候要到来了

“庞将军,贼军的攻势持续不断,他们是想拖死我军!”一名满身汗水的副将跑到城门楼上,对一直站在城门楼上观战的庞忠报告道。

“本将知道了,命令兄弟们,尽量延缓两次射击的间隙,瞄准后再射击,不要坚持不到天黑就力竭了!”庞忠黑着脸下了命令。

每批军士都已经射出了至少十轮箭矢,体力不支的情况已经初步显现,军士们射出箭的高度和力度已经比最初时候差了一些。

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庞忠知道,再这样下去,军士得不到休整,那许多人会拉不开弓的。

庞忠也清楚,叛军肯定知道汉潼关城头上的守军数量不多,没办法轮换,因此才会不间断地攻城,目的就是想利用连续的攻击,消耗城头上守军的力气,或者消耗城里的箭矢。

待城头上射出的箭稀疏了,射程近了,就是叛军更大规模攻击开始的时候。

从城下往城头上射的弓箭杀伤力虽然弱了一些,但还是有非常大的杀伤力的。在现在之前,叛军一直没机会进行大规模的对城头射击,射上城的只有一些零星的箭矢,但接下来肯定会有!

庞忠已经指挥军士打退了叛军五六百人规模的五次冲锋,在付出几十人伤亡的代价下,击毙了千余名叛军,这样的伤亡比例可以说战绩很辉煌了,与前几个月潼关攻防战时候的战绩一样辉煌,但他也知道,只要叛军不放弃,一直采取这样的战术,今天这场攻防战最后落败的肯定是他们守城的军士。

庞忠多希望能有援军抵达,让他们有轮换休息的时间,他也不时地回头看看后面的隋潼关城方向,期望能看到增援的人马到来,可惜一直没看到。

庞忠也是知道,无论是哥舒翰,还是杨晞都不会派出援军的,因为现在后面的隋潼关城守军数量也是严重不足,而那里才是防守的重点,是守卫长安的最终门户,杨晞的许多布置只是想尽量迟滞叛军攻击隋潼关城的速度,及至待到后续援军的抵达。

久经战事的隋潼关城太破败,凭现在潼关附近的兵力是很难守住的。

他也知道,即使杨晞或者哥舒翰会派出援军,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至少会在一定时间后,他们已经与叛军血战在一起之际,那时派出援军才最有效果。

也就是说,现在这情况下,即使后续的援军已经抵达隋潼关城,现在也没有人会援救他们的。

庞忠也完全清楚,隋潼关城的险要程度是汉潼关城的数倍,要是他指挥全部人马,在破败的汉潼关城也只会布置少量兵力,起到迟滞作用。他肯定会用少数兵力死守汉潼关城,不惜代价阻滞叛军的前进步伐,为后续援军的抵达争取时间。

他再一次想到了“丢卒保车”这个词,他相信他们是被杨晞和哥舒翰放弃的“卒”,这两个人是要牺牲他们这两千人马,死守汉潼关城,迟滞叛军攻击速度的。一想到此,庞忠心里就一阵黯然。虽然说灵宝兵败,他所领的十万兵马几乎全军覆灭,朝廷不可能不追责,他如何死守汉潼关城,最终壮烈殉国的话,朝廷可能会不计他前面的失败,不加以追责。但像被弃卒一样被抛弃,他总是不甘心的!

就在庞忠担心与感慨油然而生之际,杨晞的命令传来了,那就是让他们注意叛军攻击的节奏,要想办法保证军士的体力,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天黑,在天黑更不利于叛军的进攻后,再布置疑兵阵,让叛军不敢轻易攻城,他们再安然退回后面的隋潼关城。听到杨晞这样的命令,庞忠刚才心里那点隐隐的怨气也消除了不少,也敬佩观战的杨晞竟然能看出叛军的意图。

这样一个少年人,在观战了一会后,能看出叛军的意图,是很不简单的,至少城头上正在战斗的很多人,是没看出叛军的真实意图的,连另外一个方向的李福德也不一定完全看清楚。

杨晞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命令他们坚持到天黑,并想办法布置疑兵之阵,让叛军认为他们没有放弃汉潼关城,而是加强守卫,让叛军不能轻易攻城。这样可以掩护他们安全撤退,同时也可迷惑叛军,不至于让叛军发现他们弃守了潼关城。

听清楚了杨晞的命令后,庞忠油然而生一种感激,他也知道现在时候对杨晞生出感激是不合适的,但这种感觉却是掩藏不住,自然而生了。

感觉好了,精力似乎也旺盛了,庞忠以非常有力的声音下达了他的最新命令,那就是命令将士,延长两轮箭矢的射击时间,在叛军再推进一段距离后再射击,除非叛军加快进攻节奏。

随着庞忠命令的下达,城头上往下飞的箭矢密集少了一些,但这并没有让攻城的叛军军士有任何的庆幸感觉生出来,死亡的威胁并没有少去,随着他们往前的推进,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矢杀伤力也在加大。夏天时候,人身上装不进去更多厚的束甲,攻城的军士除了上举的盾牌外,身上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抵挡箭矢的装备,而盾牌是不能有效防住城头几个方向射来的箭矢的,一不小心,身体某个部位就会中箭,中箭后手中盾牌自然就举不牢,没有盾牌的掩护差不多就成了唐军的靶子。

攻城叛军的伤亡情况并没有少去,只不过他们有机会射出一些箭矢往城头去,但仓促之下射出的箭矢要么没有落到城头上,要么没对城头上的守军造成很大的影响,城头上守军的防御并没出现紊乱。

李福德也接到了杨晞的命令。

在接到杨晞的命令后,李福德也仔细观察了叛军的进攻情况,马上明白怎么一回事,也马上下令调整了射击的频率和速度。

只不过他所部没有经历过潼关的攻防战,在看到叛军一波接一波地进攻时,不顾一切地连续射击,在叛军五轮攻击下来后,他们比庞忠部至少多射了好几轮箭,将士们体力的消耗也多庞忠部多了很多,一些军士已经拉不满弓,射出的箭只落在城外不远处,一些人射出的箭即使射在叛军军士身上,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很大了。还好杨晞的命令及时传来,让李福德还有机会调整布置,并且可以利用几百名替补的军士作轮换。

也幸好,潼关城前地形险要,叛军没办法展开更大规模的攻击,要不然现在已经是危险时候,说不定许多云梯都架在了城头上了!

不过谁都知道,更艰苦的时候还没到来!

谁都知道,最艰苦的时候也就要到来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四十六章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下周只是个裤衩推,很悲催,但愿依然能保留在首页新友们多砸几张推荐票,多给一些会员点击!多谢了!明天第一章提早到上午八点钟发!)

-----------

“报告副帅,唐军的防守很顽强,我军损失惨重!”一名校尉飞快地跑到依然立在山坡上观战的崔乾佑面前,大声报告战事情况。。

崔乾佑默默无语地挥挥手让小校尉退下,表示他知道了。

战事的进展情况他都看在眼里,他完全清楚已方差不多已经付出了两千余人马的代价,但依然没能有任何一兵一卒攻到潼关城内,有限的几架云梯刚刚在潼关城头竖起来,马上就被推倒了,那些准备攀爬云梯的军士最终落了个惨死或者重伤的命运。

六波攻击无果了,虽然他也看到这样的攻击已经让城头上的守军体力消耗很大,射到城下的箭矢也数不胜数,但离唐军力竭,箭矢耗尽的时候还早。

要是在灵宝大捷之前,做出了这么多牺牲,但依然没取得任何进展,他只能下令停止攻击了。

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潼关城内的守军兵力严重不足,最多只有一两万人马,而攻城的人马有近十五万,在兵力占严重优势的情况下,肯定要连续攻城,不能放弃,要不然等唐军的后续援军抵达,局势又将恢复到灵宝之战之前,两军只能处于对峙状态。

这是包括他崔乾佑,还有安庆绪及洛阳的安禄山都不愿意看到的。

灵宝之战前,形势对他们很不利,崔乾佑也是知道这一点,安禄山有退守范阳老家的打算。大多兵力被牵制在潼关城前,而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程千里、李嗣业等唐军将领所领兵马又在后方不要命地攻击,并取得了优势,安禄山及手下的将领,包括崔乾佑都担心洛阳与范阳之间的通道被截断,及至所有人马被唐军分割包括,逐个歼灭,因此想退回老巢范阳。

但在灵宝大捷后,哥舒翰的二十万人马几乎全军覆灭,潼关差不多到了无兵防守的地步,要是这样的时机都不把握,不趁机将潼关城攻下,打开通往长安的门户,那以后再也没机会染指长安了。

安禄山在收到灵宝大捷的消息后,也是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趁机将潼关攻下,并且他自己也率支持人马,快速往潼关方向而来了。无论是安庆绪,还是崔乾佑都明白,现在的他们只能不惜代价攻取潼关了,即使尸体堆积到潼关城的高度,也不会退缩放弃。要攻占整个潼关,打开通往长安的门户,那面前的汉潼关城是必须要攻下的,不然根本没机会陈兵隋潼关城下。

崔乾佑也再次下令,继续采取刚才的战术,一波接一波地对汉潼关城发动攻击。

随着崔乾佑的命令,叛军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又继续开始攻击,并且攻击的规模稍稍的加大,军士手中的盾牌遮挡的更严密的,他们以盾牌组成一个很大的遮盖,快速地往潼关城下推进。

攻击潼关城的不可能是骑兵,骑兵在这个时候发挥不出威力,只能用步军,或者令骑兵下马当步兵用。他们擅长城池的攻防之战,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将自己身体遮掩的更严密一点,那受伤的机会少一点,保命的机会也会大一点。

但潼关城前地势不平坦,高低起伏很大,攻城军士手中的盾牌再举的高,也不可能一直能将身体遮挡住,只要稍一疏忽,致命的箭矢就会射中他们的身体,接下来就是受伤或者丧命的命运等着他们。

不过潼关城头射下来的箭矢依然很密集,攻击的叛军军士接二连三地倒在城下。

-----------

“又一轮攻击被打退了!”隋潼关城东门城门楼上,观战的杨晞看到叛军再次发动一波攻击,但依然伤亡惨重后,残兵无奈地退下后,不由的感慨了一句。此时的他更加无视叛军留的下尸体了,只是希望城楼上庞忠和李福德还能支持的住,不让叛军有机会登城。

即使叛军有机会登城,也要在攀登到城头前将他们悉数斩杀,不让任何一兵一卒登上城楼。

据他观察,叛军在城下已经损失了至少两三千人马,而城头上的守军伤亡最多不过数十人,叛军后续的进攻差不多是踏着同伴的尸体而来。

如此巨大的伤亡悬殊,最大的原因就是潼关周围的地势,要不是汉潼关城东南两门外地形险恶,高低起伏不平,无法展开大规模的兵力,又因为地势的原因,攻城的叛军没办法集合军士对城头上的守军展开有组织的箭矢对射,几乎是硬着头皮上去挨打的,迎着城头上射下来的箭雨在冲锋。

这样的情况也就造成了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城头上伤亡的军士也只是被有限射到城头上的箭矢所伤,没对守城的唐军战力造成很大的损失。

就在杨晞感慨之时,高适飞快地跑到城门楼上,大声的请命他要率军急救前面的潼关城。

隋潼关城上的守军将士几乎都看到了汉潼关城发生的激战,这种场景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时常看到,但今日味道却完全不一样了,汉潼关城只有两千余兵力,很难抵御住叛军的连续攻击,今日叛军的攻击强度及频率远胜以往,最这样的情况下去,那两千守军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已经看的满腔热血上涌的高适按捺不住,再次向杨晞请求让他率军增援汉潼关城。

因为领了哥舒翰的令回京当面向皇帝请求不要出关作战,高适错过了随哥舒翰一道出关作战的机会,这也让他避免经历灵宝的惨败,心里没有太多的阴影,比其他将领表现的更热血。

不过他的请求再次被杨晞否决了。

杨晞告诉他,除非后续的援军抵达,不然不可能派出兵力支持准备弃守的汉潼关城,现在军士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守住隋潼关城,不让这座长安的门户落入叛军之手。

即使汉潼关城落入叛军之手,只要隋潼关城还在我军手中,那也没太大关系。我军守着隋潼关城,叛军占领汉潼关城,只隔几里路相望,那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杨晞不怕任何的对峙!

在听了杨晞的解释后,高适只得无奈地接受了命令,准备在天黑后接应庞忠和李福德部!

杨晞也再次传令,通过驿站的快马,将请求援兵的紧急军报送往长安,要皇帝李隆基尽快派援军过来。在继续站着观战的时候,杨晞也在琢磨着,后续的援军最快会在什么时候才会抵达!

c

第四十七章援军的情况

(新的一周开始,唐远继续努力更新,期待书友们更大力度的支持!)

------------------

杨晞在记挂着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增援的一部分人马也在希望能早点到达潼关。。

先行一部的窦华及张渐都下了死命令,要军士们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进。

“报告将军,前方出现很多逃难的流民,阻塞了官道,我部的行进速度受阻!”

一名军士快速地跑到了率着亲卫跑在中间的窦华面前,大声报告情况。

“知道了!”勒慢坐骑的窦华紧皱着眉,几乎没什么犹豫就大声下令,“命令,马上将官道上的难民驱散,要是有阻道者,杀无赦!”

“是,将军!”禀报的军士大声去传达窦华的命令了。

随着窦华的命令下达,官道上登时一片鸡飞狗的情景,快速奔驰的唐军将士挥舞着明晃晃的战刀,大声地吆喝着,不理会前面有没有人阻道,继续以很快的速度奔跑着。要是有哪个不知趣的人还在官道中间行走,阻了官军的行进,那他们手上的战刀可是马上就会挥下去的。

这些都是从潼关及潼关附近往长安方向逃难的百姓,间或夹杂着少量的溃兵,这些人早成了惊弓之鸟,看到远处飞快奔跑的军伍,大部的人自动躲到路边,将道路让出来,不敢与军士争道。

但总是一些人反应迟钝,或者行动不便,在军士快速奔跑过来时候,来不及躲避。

任何时代,优胜劣汰都是不变的法则,这条法则适应于大多情况下,即使逃难时候也一样,反应迟钝或者来不及躲避的难民,大多成了开道的唐军军士战刀下的牺牲品,不死也被砍伤,一些伤重倒地者被后续的战马踩踏,一命呜呼。

没有人去理会这些倒霉蛋,杀气腾腾的唐军将士依然快速往前奔跑,往潼关方向急行。

不过官道上逃难的流民数量还是不少,或多或少影响了大军的行进速度。

还有这该死的天气,更是让人马行进的速度受到不小影响。

人马行进速度没有预期中的那样快速,领军的窦华可是心急如焚,临行前杨国忠的一再嘱托,还有想象中潼关的惨状不时地在他心头浮现,让他恨不得能让这数千人马插上翅膀,马上飞抵潼关城内,加入阻击叛军的行列中。

窦华所领的这支人马虽然归属于陈玄礼的后援大军行列中,但比陈玄礼的后续大军出发早了快半天,一挨组建完成,人员马匹到位,杨国忠就越过陈玄礼直接下了出发的命令。在窦华率军出发前,杨国忠可是下了死命令,要窦华以最快的速度行进,即使跑死一半将士,也要想办法尽快抵达潼关。

重压之下的窦华也只能令全军将士以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行进,但官道上不时出现的难民,还有酷热的天气却让人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人和马的体力都不能用尽,不然会适得其反,在跑了一段距离后,总是要缓下速度,或者暂时休息一下,不然人马会有很多倒毙的。虽然杨国忠那样下令,即使跑死一半人马,也要尽快抵达潼关,但负责领军的窦华却是知道,很多时候是欲速则不达,要让这三千人马在抵达潼关后,有力气、能成规模投入守城之战中,必须要合理调配体力,有适当的休息,保持人马能承受的速度行进,不然真的会跑死一半人马,剩下的另一半也没办法投入战斗。

窦华很渴望能有杨晞所部那样足够的战马,可以让他们两骑轮换前进,但因为长安城内没有充足的马匹了,他想效仿杨晞的举动没机会实现,要知道陈玄礼所领的这六万大军还有近一万人没马儿骑,只能步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或许是许多人现在的感慨,窦华虽然心急如焚,想尽快潼关,但心里还是在嘀咕,要是不令哥舒翰出关作战,那就不会有现在的潼关危急情况出现,也就不需要杨晞及他们后续人马这样心急火燎地救援,灵宝一战,可是将潼关及潼关附近的兵马全部填进去了。

在飞快地跑了一阵后,窦华也令军士减慢速度,并想办法让人和马都就进补充一下食物和饮水。

而在这时候,从潼关传来的求援急报通过驿站的快马再次送往长安,马背上军士装救援急件的背囊上那插着的三根表示紧急的翎箭及红飘带分外的惹人眼,有种让人触目惊心的感觉。

传报的军士飞驰过处,无论是逃难的百姓,还是窦华所领的军士,都纷纷避让,不敢与其争道。

这已经是窦华从长安出发后遇到的第三批次送急报的快马,看着飞驰而去传递紧急军报的军士,窦华的心很沉重,他当然想象的出现在的潼关军情是何等危急了,当下也马上唤过身边的副将问询现在已经行至何处,还要多久才可以抵达潼关!

“报告将军,我们刚刚离开长安七十里,天黑前可以抵达渭南。要是连夜急行的话,最快明天中午或者下午时候就可以抵达潼关!”

副将的报告让窦华心情再次沉重,他凝神看了远处行进的队列一小会后,再次喝令,“传令全军,在前方驿站处休整,补充饮水和食物,待休整完毕,再加快速度行进,连夜急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