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令诸将先回哥舒翰的帅帐,再随他和哥舒翰一道巡城!

就在杨晞命令传达下去,他自己也带着李承光和高适下城楼,准备去往哥舒翰亲自镇守的东门,陪这位老帅一道巡城时候,刘光庭带着几名亲兵急急地跑来向他禀报情况了。

听了刘光庭的禀报,杨晞对这位手下将领的怨气也少了一点。

刘光庭收集的溃兵并不多,只有一千多人,这差不多都是逃回潼关后发现情况不对,继续往长安方向逃跑的军士。还有一些是从另外方向,比如渡黄河而来的军士,及攀越险峻山峰绕过潼关城的军士。很多时候,人的潜力是无能的,就如逃命的时候,那些看起来极难攀越的山峰,也有溃兵敢去攀登,并成功翻过,只能让人感慨特定情况下,人的潜能无限,只是这样的溃兵相对比较少。

通过官道逃往长安方向的大部是潼关城内的百姓!

溃兵虽然只有一千余人,但这些人里面大部都是愿意再回潼关城参加守城战斗的。一些无论如何不愿意回来的,被刘光庭杀了,还有一些是想方设法逃走,不愿意再与叛军战斗的。

用刘光庭自己的话,能搜罗这些溃兵,并将他们控制住,带回潼关城,是件多么艰苦的事。

有机会逃回来的溃兵体质都是不错的,体质差的甚至连成为溃兵的机会都没有,要是能将这些溃兵按抚好,在守城时候肯定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一千多军士,好好组织一下,也是支不错的生力军。

现在的杨晞,最需要的就是军士的补充,多一百人也是好事!

积少成多么!

当然杨晞最希望的就是陈玄礼所领的后续救援大军的抵达!但他也知道,陈玄礼基本上不可能在今天抵达潼关,昨天入夜间能抵达潼关城下,就已经很不错了。

潼关城的地形险要,使的逃回来的溃兵数量不多,大量的溃兵还散布在潼关城东面,当然那二十万人马大部不是战死、烧死,就是被叛军俘虏,能成为溃兵的人数也不会很多。

在训示了刘光庭几句后,杨晞也马上下令,让刘光庭将这一千多溃兵编到东门守城军队中,刘光庭也在东门守卫,听从他的指挥。刘光庭也应命去了,杨晞也继续自己巡城准备。

在杨晞率着李承光和高适两将及杨正和杨东所领的一群亲兵回到哥舒翰的帅帐时候,却看到王思礼先一步抵达了那里。这员据传非常骁勇善战的将领,此时对杨晞已经没有刚见到时那样的敌意了。

从杨晞抵达潼关之后的表现,及他做出的布置上看,王思礼觉得杨国忠的这个小儿子,真不是一般人物,这么小年纪竟然能做到这般从容镇定,表现出的气势甚至不输于哥舒翰这样的百战老将,比他们这些经历了数次生死大战的人还要厉害,怒瞪时候那股凛然的杀气很骇人,这让他有了点顾忌。

心情复杂之下,在看到杨晞大步而来时,竟然不知道该不该上前行礼。

杨晞当然看出了王思礼复杂的神情,也没太在意,上前招呼道:“王将军,敌情有变化,本将准备召集各将一道巡城,以鼓舞士气,并商量一下后续的布置,希望一会畅所yu言,提一些好的建议!”

王思礼只得上前作了一礼,道:“请杨兵马使放心,叛军来攻时候,末将一定支拼死守城,只要末将还有命在,就决不会让一名叛军士卒攻上城头!”

王思礼虽然答非所问,但杨晞却从王思礼的一番话中读懂了几层意思,那就是这个哥舒翰的亲信大将,会听从他的指挥,并且在叛军攻城时候,会全力抵御叛军的攻击。

王思礼有这样的表示,杨晞如何还不满意?

这时,一个声音从后面传来,“杨兵马使,真没想到你的疑兵之际竟然起到这般效果,不但重创了叛军的前锋人马,还成功地将叛军的攻势阻止了!这下我们也有了难得的休整时机!”

说话的正是哥舒翰,杨晞也赶紧上前,恭敬地对哥舒翰行了一礼:“哥舒元帅,末将知道叛军肯定不会就此放弃攻城,只要山为熄灭,他们就会马上再度攻城,大决战也会随之到来!大败之后初胜,军士士气受到一定鼓舞,但末将认为,要进一步鼓舞士气,就要我们这些领军之将再作表率,以我们的自信鼓舞他们的士气,因此本将就想到和哥舒元帅一道率众将巡城,以激励将士们的士气,让他们坚定必胜的信心!敌情有了一定的变化,末将想在巡城时候,再和哥舒元帅及众将商量一下依现在的形势,要不要调整布防!”杨晞的话说的很坚决!



第三十一章十二连城不能放弃

“唔,杨兵马所言甚是有理,本帅也同意了!这就与杨兵马使一道,率众将巡城,杨兵马使有什么建议请尽管说出来,某会听从杨兵马使的安排的!”

哥舒翰应答的一句话让杨晞再觉放心!这个老帅,还真的挺配合自己!

虽然他并不完全知道哥舒翰在短短半天内做出这样的改变具体的原因是什么,但杨晞相信,以大局为重这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他在抵达时候表达了一种光明磊落,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哥舒翰这样一个败军之将,要是在这种时候,还抱着私怨不放,置大局于不顾,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非常时刻速度也是非常,不一会儿间,收到命令的诸将都在哥舒翰的帅帐前集合了。

有时候,集合众将一道出发,而不是在城头上汇聚,就是为了造势,造一种骇人的气势!

看到诸将都到齐了,杨晞对哥舒翰作礼道:“哥舒元帅,为振军士士气,末将陪元帅巡视城头,抚慰众军!”

哥舒翰回了一礼,再对诸将喝令道:“众将得令,随本帅和杨兵马使巡城!”

说着率先迈着不便利的脚往自己的战马方向走去,几名亲兵赶紧上前,搀扶着哥舒翰上马。杨晞也赶紧跟上,诸将依照职位的高低默默地跟在后面。

巡城从东门开始,再以东南西北的顺序而延!

所有将士接到命令后,都在城门上位置集合待命,准备接受众将的检阅!

天很热,为了不必要的士气损耗,所有将士都列队在城门楼近太阳照一到的位置。

此时已经过了正午,太阳往西靠,城门楼前有大块的遮yin出现了,这也给防守的军士带来了一点便利,没有情况时候,即使守在城头的军士也可以躲到城门楼下yin凉位置。

一群将领骑着高头大马,以整齐的队列巡逻各城门,并面对带领列队的军士喊话,告诉他们此战我军一定能守住潼关,进尔击败叛军的,这作秀一样的行为的确鼓舞了士气。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军的将领有这样气势表现,军士的士气定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鼓舞。

而杨晞也趁机将各城门方向的地形都熟悉了一遍,特别是大火还没有烧尽,但禁沟天险重现的南门方向情况,他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禁沟其实就是一条山堑河谷一样的地貌带,以杨晞估计深度大概在五到三十米,宽大约在十米到五十米之间,就横列在潼关城东南方向不远处,总长有几十里,最近处就贴着南门。

要是没有吊桥与禁沟外沿的道路相通,即使猿猴也很难攀越。

禁沟以西有十二连城,也就是二十座小型的烽火台,守卫着禁沟,禁沟与十二连城,共同捍卫着潼关城。只可惜,逃亡回来的唐军将士太多,竟然把一段禁沟都填满了,以至禁沟成通途。

成了通途的禁沟沿侧十二连城上的守卫军士也都逃走或者被哥舒翰撤掉了。

十二连城只是十二座小型的烽火台,每城大概只能布置一百名军士,要是禁沟天险在,百来名军士依禁沟而守,对敌攻击的阻击能力是很强的,但禁沟天卫被尸体填满的话,烽火台上百来名军士的作用就大大减少了,因此哥舒翰在逃回城,收拢溃兵后,把十二连城上的大部军士都撤了回来。

禁沟内原本长有许多灌木,没有尸体堆积或者尸体没有完全堵塞的路段还可以看到原始的禁沟地貌,但南门城下这段禁沟,可全被尸体填满了。一大早哥舒翰就令浇油焚烧,只是这么多的尸体堆积着,是不可能全部烧光,大火烧了半天,也只烧掉了近一半的尸体,堆积在下面的就再也烧不起来了,除非有人进入沟内,将上面那些灰和炭都除去,再烧上油,堆上干草,那还有可能继续焚烧。

但现在不可能派军士下去清理,温度太高了,人要被烫死的。

不过经过焚烧的禁沟还是初步恢复了其天堑的本质,有了一定的御敌功能,至少叛军不可能踏着禁沟内的尸体攻至潼关城下。

“哥舒元帅,末将觉得,十二连城不应该弃守,应该重新派兵镇守,有十二连城拱卫着禁沟天险,叛军要攻至潼关城下,定会要付出十倍的伤亡!”在仔细地观察了南门方向的地形后,杨晞很郑重地对哥舒翰说道:“禁沟天险已经被清除出足够的深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御敌能力,十二连城要是就这样放弃,等于放弃了潼关城一半的天险优势!”

其实杨晞有点想不太明白,十二连城一道如此重要的防御设施哥舒翰竟然放弃,与十二连城接在一起的汉潼关城也放弃,哥舒翰到底是怎么想的?要想守住潼关城,这几处地方必定要加以防守的!

潼关的天险,并不是只指城隘的高大,易守难攻,而是指城隘与周边地形相结合而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比坚固的防守要塞,叛军从潼关东面来,要想攻破潼关城,就必须要克服地形的险峻所带来的劣势,将潼关外围的防御阵地攻陷后,再攻取潼关城。

若在汉潼关城及十二连城布置兵力,那叛军要攻潼关城,就必须先攻破汉潼关城,再拔了十二连城,越过禁沟天险,才能攻至潼关城外,才有机会对潼关各门展开攻击。汉潼关城能布防的兵力不多,十二连城也是一样,但要攻破这几个要隘,叛军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必须很大。

杨晞在抵达潼关,初步布防时,只是听别人口中讲述了潼关城的地形及各险要地方,并未实际观察过这些地方,可以说并没有很具体的概念。在布置任务后,他也只观察了东门方向的形势,其他方向并没细看,这是他的一个失误,主要是怕叛军马上攻城。这次巡城时候,仔细看了,才清楚各方向的地形概况,对最初的军事布署也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想法,那就是十二连城是一定要再派兵驻守的。

如果在汉潼关城布署两千兵力,叛军要攻汉潼关,至少要用十倍左右的兵力攻城,如果要将汉潼关城攻破,全歼上面的守军,至少要付出几倍兵力的代价。

十二连城各隘只能镇守百来名军士,但要将各隘占领,那可就要付出十倍以上的代价了。

这些地方派人马驻守,不但可以当作潼关城的突出防守单位,可以有效的阻滞叛军,延缓叛军对潼关城的攻击时间,还可以有效杀伤叛军。

以付出百来人的代价,消灭数百甚至成千的叛军,此等划算之事,如何会不为?



第三十二章来的真是时候

(感谢abd5432书友的打赏!!)

具体看了汉潼关城及十二连城加禁沟的天险地势,杨晞真的想不明白哥舒翰在逃回潼关城后,为何弃守了这些地方?

即使禁沟内堆满了尸体,但禁沟西侧的十二连城几座城隘,还是能有效杀伤来袭的叛军的。。

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放弃已经破败不堪的汉潼关城是说的过去,但十二连城是不应该放弃的。

这半年多以来,叛军对汉潼关城进行了持续的攻击,导致汉潼关城遭到非常严重的破坏,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持续的战争情况下又没办法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导致其防御能力大大下降,容易被叛军攻破。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汉潼关城进行防守,兵力不足,放弃也情有可原。

但与隋潼关城互为屏障的十二连城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放弃的!

不会是这位老帅被吓破了胆吧?

杨晞的提议说出后,哥舒翰还未来的及回答,一边的李承光先接口了,“杨兵马使,哥舒元帅,本将认为杨兵马兵所言甚是有理,无论潼关城内的守卫人员多少缺乏,但十二连城不应该放弃,必须派兵守卫!”这也是李承光一直以来坚持的观点。

高适也马上站了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元帅,末将觉得杨兵马使所言甚有理,禁沟内的尸体虽然未全部清除,但禁沟及十二连城的作用已经恢复,理应再派军士镇守,叛军攻至城下,十二连城可以有效地牵制叛军,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叛军对潼关城的攻击!”

王思礼等将领虽然没站出来明言,但他们的神态也是表明了相似的意思,那就是认同杨晞所说,再派军士镇守十二连城。

哥舒翰也只是犹豫了一下,也马上点头答应:“本帅也认可杨兵马使的建议,那就马上派兵再守卫十二连城,每城派驻一百二十名军士,由一名校尉率领!”说着上眼睛直视着站在杨晞身后的高适,喝令道:“高将军,具体哪城派谁领军,就由你安排!”

“是,元帅,杨兵马使,末将遵命!”高适大声应命后,马上离去,安排重新派军士镇守十二连城的事了。

看到众将都认可了他的提议,杨晞松了口气!

不过他也在后悔,当初答应让哥舒翰来镇守南门的决定是错误的,应该他自己来领军守卫。

哥舒翰毕竟老了,很多时候会出现糊涂的,

还好有午后的巡城行动,不然十二连城如此重要的地方都被弃守了,那就太可惜了!他继续纳闷,为何这个时候的哥舒翰就没认识到十二连城的作用,不派兵防守,其他将领也不提此议?

不会就他一人保持清醒,其他将领都被吓糊涂了吧?杨晞自己都糊涂了!

只是他也不要就此事质问哥舒翰及其他将领,巡城继续!

还好,除了南门方面的防守情况做出重大改变外,其他各城方向基本保持原先不变。

巡城结束,就在诸将准备散去,各回各自坚守的岗位继续待命之时,有军士飞奔着来报,说是监军宦官边令诚逃回来了!听到监军宦官边令诚出现了,众将都有点吃惊,哥舒翰也是!

监军宦官可不是一般人物,至少朝廷在军队中实行以宦官作监军的制度以来,监军宦官的地位就凌驾在众将之上,仅次元帅、各类兵马使等统兵将领,而且因为监军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很多时候,其发言权甚至超过了元帅或者兵马使,特定时候,甚至能主宰整支军队的命运及统兵元帅和兵马使的命运,就如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个统兵大将,就因为边令诚的一再上奏,再加上杨国忠掺合了一把,功勋何等卓著的两个人就失了性命。

对于各级统兵将领来说,监军宦官都是压在他们心头上的一座山,挂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利剑,是一个非常畏惧的人物,特别是在兵败以后,对监军此人会更加害怕。

监军宦官的一道奏言很可能就决定了他们的前程命运,甚至生死的。

可以说,监军宦官是整支军队中最让人畏惧,最不受欢迎,最让人讨厌、憎恨之人,特别是像边令诚这样能直达天命,深得皇帝的信任,又害死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两将的人,许多人想一杀而后快,几乎所有人都期望此人在灵宝兵败时候死于乱军之中,却没想到现在又阴魂不散地出现了。

在场的这些人谁也不知道边令诚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要说边令诚刚刚从乱军之中逃回来,那就该从潼关前面出现,但现在边令诚并不是从东面出现,而是从西门进潼关城的!此人怎么会从潼关西门方向冒出来呢?这是在场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杨晞当然对这个所谓父亲的亲信人物深恶痛绝,要不是此人一再奏言,封常清和高仙芝两将不一定会死。这两将不死,潼关兵败的事也可能不会发生!

一听边令诚出现了,不由的皱了皱眉,没好气地喝令带此人到面前来。

他不像哥舒翰及其他将领,对连令诚没有一点畏惧,也不会有任何的顾忌。

在听到边令诚到潼关的报告时,许多将领的眼光落在了哥舒翰和杨晞这两位潼关城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上面,他们从哥舒翰和杨晞的脸上看到了不同的反应。

哥舒翰神色有点紧张,似有畏惧;而杨晞则一副鄙夷加无所谓的神色。看到两位主将这般神情变化,许多将领油然而生一种好奇,很想看看边令诚到来后,杨晞会如何相待!

当然,谁也不知道在听到边令诚这个人也来到潼关城后,杨晞马上做出了一个决断,一个非常果决的念头瞬间在他心里起来。他要用这个人,为了自己壮威!

“带边令诚到这里来!”淡淡的声音从杨晞的嘴里说出来,没有人能感觉到杨晞现在的心态到底如何,但他这一声带,还是让许多人心里起了诧异。

但杨晞不理会诸将的注视,只是傲然站立在南门城头,等着边令诚的到来。

很快边令诚就在几名军士的带领下,出现在了杨晞面前。

这是一个约摸四十几岁的中年宦官,皮肤原本应该很白净,但因为被太阳暴晒了,再加上经历了战火的洗礼,一张脸变成了乌红色,只有身上被衣服遮住的肉是白的。

那乌红的脸,狼狈的神情,再加一身的泥淖还有血迹,让人觉得很滑稽。

看到边令诚这副样子,杨晞脸上的两道浓眉皱的更紧了。

虽然顶着一身狼狈而回,边令诚的威严还是在的,许多将领情愿或者不情愿地上前见礼,连哥舒翰都略略抱了拳,打了声招呼。

只有杨晞傲然而立,以冷冷的目光看着由几名亲兵相扶着,跌跌撞撞来到一众人面前的边令诚。

他已经想明白了边令诚为何会从西门方向来,心里也有一丝惊喜在涌动。

这个宦官来的真是时候,给他送大礼来了!

第三十三章祭旗

(新书榜上距黑土大神只几百分的差距,最多一百张推荐票的分值,兄弟姐妹们,帮唐远爆菊去!*-*)

------------

边令诚当然不清楚此时的杨晞已经在掂记他项上的人头了!

此时的边令诚可以说心里稍安,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他在逃亡的路上已经知道进行任命杨晞为潼关兵马使,代哥舒翰指挥潼关军务的,这消息让他放了心,这也是他回潼关最重要的原因。

“末将见过杨兵马使!”

见杨晞对自己很冷淡,边令诚心里涌上一阵不妙的感觉,但还是上前行了礼。

他与杨国忠关系挺好,杨国忠的几个儿子也都有交集,只是与杨晞的交情浅了一点,但也不算差,但今ri见到杨晞,初见到却让他心生恐惧。杨晞表现的太威严了,而且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