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唐-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文武之道都如此出色,其父又是朝中最大的权臣,杨晞的前途是不可限量啊,更难能可贵的是,杨晞表现的很低调,没有一点嚣张跋扈的样子,礼待任何人。

小小年纪,有如此心性,再长大成熟了一点,那还了得。

颜真卿已经全盘否定了之前对杨晞的认定,他要开始重新认识这个少年人了。

第一百六十章战争真的结束了(第二卷终)

……

……

……

杨曦迎着颜真卿入城后,也马上带着他去见了延王李玢。

李玢并不知道杨曦出城迎接颜真卿去了,在弄清楚情况后,也挺是惊异,弄不清楚杨曦为何对颜真卿这般礼待。不过颜真卿的名声他是知道的,他也认为杨曦是想拉拢颜真卿,因此也对颜真卿给予了足够的礼待。这让颜真卿大喜。年轻的杨曦给足了他面子,他还因为杨曦是杨国忠的儿子,杨曦很又年幼而有点不自在,但延王李玢这样待他,他还是有点受宠若惊的。

在颜真卿率军抵达洛阳的当天下午,李嗣业、贺兰进明、张巡等部也先后抵达洛阳。

不过他们几部来不来洛阳已经无关紧要了,洛阳被攻克,叛军基本被消灭,他们到洛阳来,也只是“旅游”来了,没有任何战事留给他们。他们抵达洛阳后,也准备在休整几日,待军士们恢复体力,军中补充粮食物资后,就启程返回原先的驻地,再等待皇帝的奖赏令到来。

郭子仪、李光弼及他们这些人率军南下攻打洛阳,北方的唐军几乎大部被抽调南下,兵力非常空虚,而洛阳附近兵力又超级丰富,任何人都不会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的。

杨曦相信,不需要多久,郭子仪、李光弼的人马都会回到原来的驻地,其他各部也会令他们返回,只不过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这些领军人物会不会依然在原地任职,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现在北方的胡人部落。趁大唐起乱时候,已经开始动作。想趁机捞点便宜,特别是回纥。他们陈兵在大漠之南,随时有可能南下。幽州附近,只有安东大都护王玄志所领的几万人马,要是胡人有动静,是很难抵挡的住他们的攻击的。杨曦已经接到朝廷的通传,说现在的吐蕃在青海方向蠢蠢欲动,屡次犯我大唐边关。几近祸害。内乱平息,那就要对付外患了。

这么多将领抵达,杨曦已经不需要给颜真卿单独的接风洗尘了。

由李玢主持的慰劳众将,庆祝大捷的宴会也在这些将领抵达后举行。尸体及鲜血已经被完全清除干净的上阳宫,众多的唐军高级将领在那里欢腾庆祝,一些归降的叛将,如安庆绪、严庄、高尚、尹子奇、田乾真等也被应邀入席。但他们吃的根本没一点味道,挺是尴尬。

洛阳的局势很快就平定了下来,洛阳附近原本叛军占领的那些郡县,不是官员主动选择投降,就是在大唐军队兵临城下之时,被迫投降。

叛军的所有势力。也随着洛阳的被攻占而土崩瓦解。主要是叛军主要成员都在洛阳城内被俘虏或者投降,或者被杀死,洛阳外面没有能独挡一面的将领,那就没可能组织起大的抵抗力量。

天下终于快太平了,这几乎是所有人都认定的一个事实。

事儿基本平静。杨曦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慢慢拉拢人了。

他最想拉拢的就是郭子仪和李光弼。还有颜真卿。

李光弼待他挺有好感,杨曦相信随着以后的接触,两人关系会好起来的。颜真卿他已经用自己认为最真诚的态度去结交了,对方应该会给这个面子的。郭子仪,他可是要小心对付,千万不能和这个人闹的不愉快。不过杨曦已经有了主意,他要以最直接的方式,与郭子仪结成“盟友”。

也就在局势完全平息,洛阳城内秩序恢复,三大市开始慢慢热闹起来的某一天,杨曦邀请郭子仪及他的几个儿子一道喝酒。

郭子仪当然猜到杨曦请他们喝酒肯定是有目的的,在聊着闲话及这段时间经历的战事,相互吹捧了一番后,就把几个对杨曦起了很大兴趣的儿子打发走了,自己单独与杨曦呆在酒店里。两人单独相处了,杨曦也不客套,直接就说明自己的意思:“郭元帅,今日末将有一种很重要的事想求你。”

“哦!什么事?”郭子仪挺意外的,他没想到杨曦还有事要求自己。

“想必郭三郎以返回常山后,已经和你这个父亲说了很多事,”杨曦略带一点尴尬地看着郭子仪,在对方的惊愕中,继续说道:“也不瞒郭元帅,在下与令爱郭昕,有挺多的交往,并且相互表达了爱慕之意……”

“啊?!”郭子仪忍不住发出声惊叹,他是为杨曦的直接而惊讶的,当然他也惊讶于杨曦与自己七女郭昕的“私定终身”。只不过杨曦的话还没说完,他也不好打断,以眼神示意杨曦继续讲述。

“今日有一事在下也要告诉郭元帅,”杨曦声音轻轻地说道:“当日在下陪郭三郎返回潼关后,郭七娘也偷偷地来到了陕郡,来找在下,说是想看我指挥大军打一场胜仗,在下苦劝无果后,又担心天寒出意外,只得让其留下。她在军中呆了一个月左右,直到在下被皇帝陛下召回长安时,她才随我一道回去。当时在下忙着军务,正在策划雪天偷袭孙孝哲部的战事安排,也没太多去管七娘的事,幸好七娘也没出事,平安回府了。不过这件事终是不妥,还请郭元帅见谅!”

杨曦一口气将此事说出来后,心里一阵轻松。

不过他也看到了郭子仪那掩饰不住的吃惊,微微的愕然。他原本以为,郭子仪已经大概知道之事,只是不想和他挑明而已,所以今日他就主动坦白出来了,目的就是为了接下来的要求而作辅垫。

“昕儿竟然是到你军中,还呆了这么长时间!”郭子仪终于忍不住,将自己的惊异说了出来。

杨曦也赶紧解释:“郭元帅,你别误会,七娘在军中这段时间过的很好,也没被人识破,更没其他意外发生。”杨曦说话间把意外两个字咬的重了一点,希望郭子仪能明白他的意思。他想表达的是他和郭昕之间没有发生什么越轨之事,没有坏了郭昕的清白之身。

郭子仪也明白了杨曦话中的意思,稍稍放了心,但马上表现出恼怒了,是对郭昕的恼怒:“昕儿还真的越来越无法无天了,趁我这个父亲不在府上,几个哥哥也在外征战,没人管她之际,如此胡作非为,待老夫回长安后,一定好生教训她一顿。郭家的脸面都被她丢光了!”

郭子仪心里是有气,要是郭昕私自到杨曦军中的事传了开去,那郭昕的名声毁了,郭家的名声也跟着受损,要是在军中时候再与杨曦发生点什么,那越加不得了,一想到此就有气,甚至对面前的杨曦,也心生责怪。郭昕这样做,作为一军元帅的杨曦,怎么就可以收留一个女人在军中呢?即使郭昕不愿意回去,也可以派一些人,押着她回去的吗?

杨曦见郭子仪这样,苦笑了两下后道:“郭元帅,这些事都已经发生了,都怪在下年少不更事,觉得军中呆着也很枯燥,有七娘这样一个女人呆在身边,也多了点趣事,又担心那时候让她回来有意外,所以就让她留着了,并亲自送她回长安。七娘只是好奇和淘气,你回长安后,也别训斥她了。要是你想责怪,你就责怪我吧,我是罪魁祸首!”

“杨元帅既然如此说了,那老夫还能再说什么呢!”郭子仪最终长叹一声来回应杨曦的问话。

杨曦再次苦笑了下,也马上再道:“郭元帅,你我都是直性子的人,今日有一事,在下还想与你当面说,还请你答应!”

郭子仪已经猜到了杨曦要说什么,但还是问道:“杨元帅有什么事,还请尽管说来,只要老夫能做到的,都会答应你。”

“在下想娶郭昕为妻,当日我与七娘之间已经私下承诺过,我非他莫娶,她也非我莫嫁,我已经说服我父亲,他也同意了这事,只是不知道郭元帅是何看法!”杨曦说着,不待郭子仪说话,继续将请求的话说下去:“郭元帅,在下希望你能成全我和七娘的婚事,今日在下就以晚辈身份亲自向你求婚,希望你能同意。待日一定央请父亲,派媒人上府提亲。”

“竟然如此?”郭子仪惊叹一声后,并没马上回答,而是用闪着精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杨曦。

杨曦也没避让,与郭子仪对视着,满眼的坦然。

郭子仪盯着杨曦看了一会后,终是没表态,只是叹了口气后说:“杨元帅,现在战乱刚刚平息,此等儿女之事,还是待回长安再说吧1”

郭子仪没有回绝,杨曦松了口气,也马上笑笑,“那好,待回到长安,在下再亲自上门,向郭元帅请求!”

……………………

朝廷的诏令很快传来,在大大褒奖了一番攻打洛阳有功的将领及所有参与平叛将士的功绩后,也令大军班师回长安。

依杨曦的建议,李玢任命了刘光庭为洛阳留守,率五万人马镇守洛阳及附近地区,他和杨曦所领的那些人马带回长安,余部各自回驻地。各部将领随他一道将往长安面圣,领皇帝的当面封赏。

四月初一,杨曦随着延王李玢,押送着安禄山、史思明、田嗣真、高秀岩等被擒获的叛军首脑及安庆绪、蔡希德、严庄、高尚、尹子奇、田乾真等这些先一步归降的叛军重要人物,还有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等将领,踏上返回长安的行程。

叛乱已经平息,杨曦知道自己在返回长安后,各种生活一定会精彩起来!

第一章凯旋仪式

(感谢傻b不傻、xuwei222、海中魔神书友的月票)

……

……

数万人马的行进速度不可能很快,从洛阳返回长安走了差不多十五天才抵达。

战争差不多结束了,许多人早就期盼着能早点回家。

想着很快就可以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许多人是忍不住的喜悦,杨晞也是如此。

虽然说因为身世的意外情况,让他对父亲杨国忠和母亲裴柔的感觉更是复杂,亲密的感觉也少了很多,但他还是想回府见见他们,感受一下他们给予的亲情关怀,以得一点安慰。还有,那个时常给予他温馨的亲亲小丫环平儿,他也特别想见见。这个小姑娘太乖可爱了,想起来心里就暖暖。

嗯,小丫头好像已经成年了,可以……

想着可以将平儿生吞活剥了,杨晞就非常期待能早点抵达长安。

但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在凯旋的人马将抵长安的那天,朝廷却在长安城的明德门外举行规模盛大的凯旋仪式,谁也不可能在抵达长安后就溜回家了。这是年迈的皇帝李隆基,在宰相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终于决定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将士,以此举表示对出征将士的嘉奖。

不过在得知皇帝将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将士后,无论是谁,都是兴奋异常,这是难得的待遇啊!

……………

仪式举行的当日,长安城高大的城墙上,无数的彩旗在寒风中飘扬着,自打开门鼓过后,城楼上的乐队就在不停地奏着欢快的迎宾曲。官府虽然没有发布什么通告,但坊间早已经在传,出征平叛的大军要归朝了,长安城外将举行盛大的出征大军凯旋仪式。因此一大早。就有许多看热闹的百姓挤在明德门外,或者长安城内的大街上,想亲自感受一下热闹的盛况。

前一天,长安城内夜警晨严。大军抵达长安的这天清晨,闭门鼓过后,长安城所有南面的明德门及附近另外几道城门都不开启,百姓禁止出入。明德门及启夏门、安化门全都是禁军将士把守,整个长安城南面及御驾将要行进的朱雀大街,戒备森严,要是有人犯禁。肯定是要被重责的。

明德门外官道的两侧,也都是由宫中的禁军把守着,守护的禁卫有好几层,并延伸出一里多路。禁军后面隔着一段距离,还有左右领军卫及左右监门卫的士兵守卫着。几层军卫后面,才是看热闹的百姓。这些百姓所站之处,离城门已经有好几百步远了。

但守卫再森严,依然阻挡不了百姓们看热闹的好奇心。

太阳升到一竿子高的时候,明德门城楼上。出现了天子的仪仗。

明黄色的华盖下,站着那位开创了开元盛世,让百姓有了无上荣光、但现在已经老暮的大唐皇帝李隆基,李隆基边上是两位宠臣………宦官高力士及宰相杨国忠。他们的身后才是太子李亨,还有其他众位皇子,众朝臣们分列在两侧。今天的凯旋仪式,所有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包括亲王、郡王及其他文武散官,都被要求出席,使得明德门外黑压压的都是身着各色官袍的朝廷重臣。

随着城门外远处扬起沙尘。隐隐的人和马的影儿开始出现,城头上震天的锣鼓和号角声响了起来。

漫天的沙尘中,有无数的旌旗幡麾在风中飘舞着,缓缓地往城门这边移动过来。

也就在所有人的注目中,从沙尘中冲出一群将士,战袍迎风飞舞,往明德门方向疾驰而来,身后滚滚的沙尘跟着卷过来。正是延王李玢还有其副手杨晞、郭子仪,率麾下李光弼、庞忠、王思礼、高适、颜真卿等将领,先一步来面圣。

得皇帝接见后,还要举行献俘仪式。被生擒的叛军主要人物安禄山、史思明、李归仁、安守忠、高秀岩等,将在数十万军民的注视下,被当作战俘献给皇帝李隆基。

李隆基在接受战俘后,还要将他们押到宗庙中,告慰李唐的前几任皇帝。

杨晞是在抵达距长安二十里的地方,接到急告,才得知皇帝将要御驾亲迎凯旋归来的将士,心里还是挺惊喜,这是荣耀的象征啊。

李玢更是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他完全清楚,朝廷在大军出征、得胜归来后,举行凯旋仪式,那将会让出征的将领长很多脸。他是兵马元帅,凯旋及献俘仪式的主角将会是他,百官及百姓们都会知道是他这个皇子带领大军平定了叛乱,他居功至伟,声望定会大涨。

这是他需要得到的东西,当初一力在皇帝李隆基面前请求去担任这个领军元帅,就是期望得到这些的,如今如愿得到了,高兴的不知用什么来形容。

今日的李玢换了一身合体的明光铠,还有一件大红的披风,纵马飞奔中,非常的惹的注目,在率诸将先一步去见驾时候,他又单独一骑跑在前面,城头上的皇帝及百官,还有城下的军民注目的主要是他这个领军元帅了。

杨晞知道李玢这举动代表着什么,自己这个生身父亲费心机如此做,他有点刮目相看起来了。平叛的战役虽然是他和郭子仪等人唱主角,但李玢是天下兵马元帅,节度所有兵马的人物,叛乱平定了,功劳当然他最大,怎么也不能去争,就让李玢好好长一次脸,让君臣百姓都知道延王的鼎鼎大名吧。

在脱离大军往明德门方向奔跑,准备去见驾时候,杨晞故意放慢了速度,与李玢保持一点距离。郭子仪、李光弼、庞忠等将也明白其中的奥妙,全都放慢了行进的速度,与李玢保持一段距离。

往前跑出一段,远远的就看到如林的禁甲卫兵,无数的旌旗幡麾在风中飘舞着,都望不到边儿,不知道有多少人。奔近了才看清,不只皇帝亲自出迎,还有太子,一些亲王,朝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员,黑压压的一大片,全都站在哪儿,等候着凯旋的将士们。

在看到李玢带领诸将往明德门方向而来时候,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搀扶下,率领太子李亨及杨国忠、韦见素等手下大臣,走下城楼迎接来了。这是皇帝的降阶之礼,非常的隆重,不只是杨晞、郭子仪等人吃惊万分,连李玢也是非常的意外,继尔大喜。这样的殊荣是大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至少李隆基当皇帝后,他没有任何一次以此礼迎接凯旋的将士。

而杨晞也觉得,李隆基此举,很可能有另外特别的表示……(未完待续。。)

第二章意外情况

……

……

……

“臣兵马元帅李玢,率麾下诸将叩见陛下,”看到李隆基迎了过来,一身戎装的李玢大步上前,单膝跪地,非常恭敬地说道:“臣等不敢得陛下如此礼遇,还请陛下还辇!”

因为太激动,李玢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都有点颤抖。。

杨晞、郭子仪、李光弼等将也跟在李玢后面,说着同样谦恭的话,表示不敢当皇帝的降阶之礼。

但李隆基却不理会,上前搀起李玢后,面对众将大声说道:“将士们浴血奋战,终将叛乱平息,朕甚是高兴,因此今曰就亲率太子及诸大臣,到明德门迎接将士们的凯旋了。叛乱己平,天下终将会太平,你们居功至伟,得朕相迎,一点都不为过。诸将辛苦了,待过几曰,朕自有重赏与你们!”

“多谢陛下的厚爱,臣等感激不尽!”李玢只得赶紧再谢。

“延王辛苦了,你在此战中有这些多出色的表现,朕甚是高兴,”李隆基拉住李玢的手,呵呵笑着拍拍他的手臂,以此表示自己的亲昵,“朕真的没想到,你还有如此天赋,能率军出征打仗!”

“多谢父皇的夸奖,儿臣所幸不辱使命,终率军平定了叛乱,没让父皇失望,!”面对李隆基的特别夸奖,李玢有点得意忘形了,嘴角都在一个劲地往上抽,“这是儿臣应该做的事,能替父皇分忧,儿臣甚是幸运,万不敢得父皇奖赏。只要天下安定了,儿臣也就心安了。”

站在身后的杨晞分明看到,在李隆基表示如此亲昵举动的时候,李隆基身后的李亨神色是很不自然,眼中似有怒意在闪。他知道,这位太子哥已经嗅出什么不对了,李玢归朝以后,说不定两兄弟间就会起争斗,朝堂上也会跟着热闹。在战事进行中,送呈进行的奏报上,杨晞都是将功劳记在李玢身上,他知道,自己的功劳已经足够大了,再得功劳,连皇**不知道如何奖赏自己了。

所有功劳都记在李玢名下,包括攻克洛阳之战,那李玢的名望定可以有大幅度的提高,也不会让李隆基犯难,不知道如何奖励他这个年轻统帅。杨晞当然希望李亨与李玢之间起争斗,要是这两兄弟间起争斗,他肯定站在李玢这一点,助其斗败李亨,取得太子位。叛乱平息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努力阻止李亨当皇帝,避免麻烦降临到杨家,降临到他身上,这是杨晞现在的打算。

李隆基夸奖了李玢几句后,放开他的手,走到其身后的杨晞和郭子仪身边。杨晞和郭子仪赶紧上前再作礼。

“杨晞,朕甚是庆幸,让你继续到前方领军,”李隆基满脸笑容地走到杨晞面前,不顾诸臣的惊异,用力地拍拍杨晞的肩膀,“朕相信,要是陕郡之战后,朕就免了你的领军元帅职务,改由其他人担任,叛乱是不可能就此平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