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员猛将。
这样的将领,鞑靼这么多部落,并不多。
要他杀了多蒙,他真的有点舍不得。
马进忠淡淡道:“杀不杀人是你的事,怎么决定你自己掂量。我们只是来提意见的,不是替你做决定的。说到底,你才是鞑靼可汗,你才是能够号令这三十万大军的真正统帅。”
屠胡不满道:“别假惺惺的说得这么好听,我现在不过是你们手里的一个傀儡而已。我只有一点要求,赔偿可以,道歉可以,甚至让我亲自道歉都没有问题,人能不能给我留着。”
王周摇头道:“不行,这是一个祸害,留着对你我都没有好处。”
屠胡恼了:“你们就不怕我不管不顾率军冲进大同城去!再说了,你们两个现在可是在我手上,我要杀你们,易如反掌。”
王周将脑袋往前抻了抻:“来来来,我的脖子在这里,你的弯刀在腰间,要杀我快点动手,反正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马进忠则站起来道:“我有自信在你抽出弯刀之前,用这两根手指头捏断你的脖子。”
579。第579章 :任人拿捏
屠胡被他们两人这么无赖的手段折腾得彻底没脾气了,毕竟人都是贪生怕死的,特别是屠胡这种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才得到荣华富贵的人。
他不知道马进忠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好像张儒身边的人没几个知道马进忠多厉害。
他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跟马进忠赌一口气,这种气,王周敢赌,他不敢赌。
“好,人我交出来。”屠胡无奈的做出了决定。
当天黄昏时分,就在这个名叫青山镇的小镇正中央菜市口,一日前行凶的多蒙被五花大绑带了出来。
老百姓哪里肯相信鞑子竟然会做这样的好事,一个个躲着不肯出来。
屠胡也不强求,毕竟这菜市口周围还是有不好人家的,这些人不敢露头,却一个个把窗户打开缝隙在偷看。
他站在最高处朗声道:“罪人多蒙,于日前杀三人,****少女一人,罪无可恕。今日,当着明国百姓之面,砍下头颅,悬于旗杆之上,以告亡者在天之灵。”
说完,他也不管有没有人看,亲自将弯刀抽出,然后对闭着眼睛认命的多蒙道:“好兄弟,一路好走。”
本来闭着眼睛的多蒙听到熟悉的声音之后猛然睁开眼,用鞑靼语道:“大汗,等等。”
屠胡停下手上的动作,皱眉问:“你还有什么话说?”
多蒙道:“属下无话可说,这是死罪,属下死有余辜。只是那女子已经是属下的人了,家中的人也被属下杀了,孤苦无依,还请大汗看在属下多年来曾为鞑靼立下过不少功劳的份上,替属下照顾好她。”
草原人固有的思维让多蒙做下了荒唐事,但不意味着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畜生。
这个世界上有一见钟情。
多蒙正好对那叫翠儿的女子一见钟情了。
“好走。”屠胡点了点头,毫不犹豫的挥刀砍掉了多蒙的脑袋。
当那些在门缝里看到这个鞑靼人真的被砍掉脑袋的大明百姓走出房门的时候,看到的只有多蒙的脑袋挂在旗杆上。
他的尸体,已经被吉和泰给带走了。
留下这颗脑袋,一方面是给鞑靼将士一个警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信于这些没来得及逃走的大明百姓。
张儒那个人最是护短,他的手下也是这般。
所以屠胡不敢伤害这些人,也有张儒的因素在其中。
回汗帐的路上,屠胡一直都绷着脸,杀了一个心腹爱将,他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如果这是他自己要杀的,那也就算了,偏偏这不是他自己的想法,而是受制于人,他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阿图鲁感到十分不解,在杀多蒙之前他也问过屠胡为什么这么做,现在人已经死了,他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大汗,多蒙是个不错的小伙子,为什么要杀他。”
屠胡没做声。
阿图鲁不甘心的继续道:“大汗,你这么做是会让所有将士寒心的。多蒙多年来对大汗一向忠心耿耿,可他不过是杀了几个无足轻重的明人,大汗就把他杀了。兄弟们都在看着大汗,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着他们打回中原的大汗,而不是一个只知道对自己人下手的大汗。”
屠胡心中憋着的火气彻底被阿图鲁给点燃了,他怒吼道:“你以为杀了多蒙我很高兴,你以为杀了多蒙是我愿意的?
你知不知道,现在这十三座堡寨都是明人让给我们的,他们如果想要收回去,随时都能够说回去。
多蒙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只顾自己享乐,他开心的时候可曾想过我这个大汗会不会难做?
你现在跟我说这些,在多蒙做这件事之前,你怎么就没想到这些?
阿图鲁,你别忘了,现在谁才是大汗!”
阿图鲁面色不改:“属下知道大汗才是大汗,只是属下觉得多蒙死得有些冤枉。不仅仅是属下这么认为,很多将士都是这么认为的。”
屠胡道:“吉和泰都不会这么认为,你这么认为?
你不要忘了,我们带着三十万大军出征,目的不是为了"jian yin"掳掠,我们的目的是要夺回中原。
成吉思汗的子孙,不能因为一点小事乱了分寸。我从来都没有忘记过我的目的,也不会忘记我的目的。
你如果觉得多蒙死得太冤枉,可以让人把我这个大汗杀了给他赔罪。”
阿图鲁强辩道:“我没有那个意思。”
屠胡道:“我不管你有没有那个意思,你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我是大汗,你是万夫长,这一点只要我不死就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还有,三十万大军只有半数是能够真正参加战争的,那么多年轻人离开大草原,不是为了内讧,而是为了夺回中原。
本汗不是一个任人拿捏的软蛋,更不是你一个万夫长能够拿捏的软蛋。”
阿图鲁跟了屠胡不短时间,还从来没见过屠胡发这么大的火。
他本能的想到了不久前来到汗帐的明人,本能的认为是那些人给了大汗压力。
既然屠胡都发怒了,他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心里,一直都有一根刺横亘,让他感觉十分难受。
回到汗帐之后,屠胡将所有人都赶走了,然后自己把自己关在汗帐里,这一关,就是三天时间。
回到大同府城的王周和马进忠并没有一起进入知府衙门,一个消失在街道之中,另外一个则直接进了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内,傀儡知府已经消失无踪,而马璁则坐在府台大人的位置正在对大同边军将领训话。
暂时的,知府衙门成了军营的白虎节堂。
看到王周回来,马璁象征性的起身跟王周打了个招呼,然后又坐下跟手下商量接下来该怎么打。
等他将军事会议彻底开完之后,所有人都离开了,王周才上前道:“这一次算是有惊无险,在鞑靼大营的时候,可把我吓死了。”
马璁揶揄道:“你这胆量可不小啊,莫非那屠胡已经变成了食人的恶兽,让你都感到害怕?”
王周道:“这小子不是那种任人拿捏的货色,这次被我们拿捏了,心中必定记恨。”
580。第580章 :忧心
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心,也不知道是担心屠胡,还是担心朝廷大军。
马璁安慰道:“别担心那么多了,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当初决定做,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老大说过,有些事他不会强求,我们愿意做,就要考虑清楚后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来的决定,患得患失,没好处。”
王周叹道:“我也知道患得患失没好处,可你就不担心你在京城的家人吗?虽然我们没有在明面上高举反旗,朝中那些大臣却肯定知道是我们在背后捣鼓的。当今圣上为人宽厚,朝臣却未必宽厚。”
他担心自己的祖父。
虽然说从小到大,祖父对他算不上好,家族里面所有的力量基本上都是在同父异母的大哥身上。他一个庶出次子,没资格享受那么多,连给家族打理产业的机会都没有。
可他依然担心自己的家人。
他担心那个体弱多病的老母会受到祖父的责骂,担心家中妻小会成为替罪羔羊,担心心高气傲的祖父会怒火冲天。
马璁很是无所谓的道:“没什么好担心的,陛下是个聪明人,跟老大的关系莫逆。大明建国这么多年,还没有一个皇帝能够跟臣子有这等关系。别人做不到的事,当今圣上做到了。他应该能够理解老大的苦心,不然朝廷大军也不会到了这个时候依然按兵不动。
把家人留在京城,不就是给陛下留下一个信号么。
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行,说不定老大哪天行了,局势就完全能够掌控了。”
王周揉着眉心,一脸担忧:“你说万一要是老大一直都。。。”
马璁怒道:“呸,你别跟那放屁,老大吉人天相,早晚会醒过来的。”
王周也意识到自己失言,马上呸了两口:“呸呸呸,我这是什么嘴,最近太着急,连说话都不会说了。”
见马璁面色不愉,他马上转移话题道:“你说老大安排这么多暗子,唯独不让陈广的福州水师有任何动作,到底是为什么?我觉得老大把三十万鞑靼大军召进来,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
马璁面色稍微平缓,冷哼一声:“鞑靼这些年贼心不死,屠胡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真实身份。老大的谋划,一定有他的道理,而且这道理很有可能跟屠胡有关。
你还记得前几天被杀的人么?
当时我们的暗子就暗处看着,他是因为身份的问题不能出现在明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被杀、被侮辱。回来之后,他自己切断了自己左手的三根手指头,他说这是替那三个死去的人切掉的。
一个书生,有当年大同刘鹏的气概,慷慨赴死,这样的人很值得尊敬。就算是沙场征战的新卒,也不一定在那种情况下有那样的胆气。
一个老兵,已经是残废了,可他依然能够挥舞着拐杖冲向敌人,他是战死的,不是被杀死的。
这些我们看到了,可是大部分人佩服这两人的时候,我却在想,为什么当时围观的有十几个人,其中更有五六个是年轻小伙子,偏偏只有这最不可能挺身而出的人挺身而出了?
老大一直致力于将大明带着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他需要的是大明的每一个百姓在说到自己的国家的时候都能够自豪的拍着胸脯说我是明人。
他需要的是每一个在战场上用生命拼杀的将士都能够无所畏惧,勇敢的用手里的武器结果敌人的性命。
他需要的是当自己人受到欺负的时候,其他人能多一份真诚,少一些冷漠,能够出手相助。
所以这些年老大受尽委屈,背了不少骂名,却依然无所畏惧的继续前行。
现在老大昏迷了,而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还有这么多人能够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袍泽兄弟被杀而无动于衷。这不仅仅是对老大这些年努力的一种讽刺,也是光明正大的在打我们的耳光。
老大昏迷是一个契机,这一天早晚都会到来,只是我们谁都没想到老大的布置这么早就会派上用场。
鞑靼的狼子野心,需要一个人去摘除,而这个摘除的人,除了我们之外,绝对不能是其他人。
否则就算将来老大醒了,跟朝廷握手言和,我们这些人都逃脱不了一个叛国的罪名。
陛下能够做到按兵不动,就是在观察我们到底会怎么做。如果我们真的是一心造反,别说是京城的家人,只怕马上就会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大军压境。
只要我们不明目张胆的造反,一步步把鞑靼人引入复地,设下一个圈套,杀了这些鞑靼人,彻底绝了鞑靼的香火,就能够赢得保命的本钱。
你现在的犹豫,在将来可能会让更多的兄弟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下,到了那个时候,只怕连老大自己都无能为力了。”
一通精密的分析之后,王周心境豁然开朗,他一直都在担心,担心自己的名字会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现在马璁这么一解释,他马上就明白了。
当然,还有一重意思是马璁没有说出口王周却心知肚明的,那就是这一次所谓的造反,也是为了将刘吉背后的人拉到明处。
万安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露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要真正将万安的人全部挖出来,就必须有一场让万安能够看到希望的动荡。
张儒的昏迷,恰好就是这样的机会。
当然,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将万安一党全部揪出来一网打尽,现在他们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要说担心,马璁现在唯一担心的,便是张儒到底能不能醒过来。
张儒不能醒来的话,哪怕万安一党被一网打尽,张儒的部署都有可能落空,因为谁也没法保证朱佑樘能够活到计划成功的那一天,谁也没法保证太子会不会坚定不移的执行张儒的既定战略。
现在,也只有盼着张儒能够快点醒来,只要他醒来了,他手下这些人才能真正找到主心骨。
581。第581章 :动起来1
弘治十一年四月初四,朝廷大军彻底部署完毕,可皇帝朱佑樘,却是学会深居简出了。
连续三次大朝会,朱佑樘都以身体不适为由不上朝,内阁李东阳、徐浦、刘健、谢迁联袂进宫,也没能说服皇帝上朝。
朝中渐渐变得人心不稳起来,不少官员都跳出来攻讦张儒麾下的将领。
同时,也有人开始对内阁几位大学士下手,不过朱佑樘一直都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将所有事都交给内阁的人处理。
当内阁值房案头的奏折达到一个连刘健也不愿意看的高度的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他拿着那一沓厚厚的奏折进宫了。
“陛下,刘大学士求见。”萧敬温和的声音在东暖阁门外响起。
汪直落马之后,朱佑樘将皇宫里的太监都换了一遍,不过他生性仁慈,并没有对这些人大开杀戒,而是将他们贬到那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去了。
朱佑樘大感意外,脸上露出犹豫的神色。
半晌,他还是点头道:“让他进来。”
刘健一进来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臣年迈昏庸,请陛下准臣告老还乡。”
朱佑樘本来到了嘴边的训斥话语一下就缩了回去,连忙起身将刘健扶起来:“刘大学士,你这是闹的哪一出?”
刘健将手中奏折双手奉上:“陛下请看。”
朱佑樘犹疑了一下接过奏折仔细看起来,看了几本之后,他一下将手里十几本奏折全部掼在地上:“荒唐!”
这些奏折大部分都是弹劾刘健的,里面的罪状五花八门,有说他为老不尊爬灰的,有说他利用职务之便损公肥私的,有说他的贪墨国帑的。更有甚者,竟然将朱佑樘自己亲口答应的给刘健的儿子荫庇国子监的事给翻了出来。
这也怪不得朱佑樘会发怒,他对刘健的为人还是十分清楚的,此公不说是那种大公无私的人,却也绝对不是那种损公肥私的人。
让他十分气愤的是,这些弹劾的官员说得头头是道,好像真的是在为大明的江山着想一般。
等了一阵,让心情平复一些之后,朱佑樘沉声道:“这些人不用去管他,入朝为官,哪里会没有人在背后说闲话的。大学士劳苦功高,朕是知道的,这些闲言碎语,大可不必理会。”
刘健面容悲苦,脸上纵横的皱纹都在颤抖:“臣也不想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只怕三人成虎,老臣辛苦经营一世的名声,就得被这些宵小之徒彻底败坏了去。”
朱佑樘道:“大学士何必杞人忧天,这名声不是别人说出来的,那是自己做出来的。大学士的为人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这些芝麻绿豆的小官员,可能连您的面都没见过,就在那里大放厥词,这后面,一定有人在推动。
几日前朕就跟内阁几位大学士通过气,这段时间,不管朝臣上的奏折是什么奏折,只要是无关战事的,一概不要理会。
这些东西,你拿回去当柴火烧了也好,放在内阁值房案头也罢,朕是不会管的。
你们的为人如何,只要朕相信就行,他万安就是长了三头六臂,莫非还能煽动大明数万官员一同上奏不成?”
刘健叹了口气:“臣愚钝,只知这些人牙尖嘴利,许多还跟都御史台的人有关系,一旦都御史台的人也掺和进来,只怕老臣真的要晚节不保了。陛下心性仁慈,必不会对这些人痛下杀手,若是定边侯在,至少陛下手中有一刀。”
张儒在,张儒就是朱佑樘杀人的刀。
不管他杀人是不是出自皇帝的授意,所有的血债都会记在张儒身上。而且张儒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朱佑樘面前能够真正说得上话。
刘健自问比不上张儒,他也不愿背这种骂名。但是他是内阁首辅,如果有官员被杀,那么第一个背黑锅的,肯定是他。
为官清廉一辈子,刘健是真心不想在最后关头晚节不保。
朱佑樘宽慰道:“老大人且安心,朕不杀人,是朕还没有到杀人的时候。现在也不是时候,万安的党羽到底有多少,没人知道。”
刘健道:“臣不知道陛下跟定边侯到底是怎么商量的,但是现在举国上下都知道,定边侯麾下的人反了。
陛下按兵不动,臣不敢置喙,然天下百姓不会这么认为。
若是事先安排,为何侯爷这个时候昏迷?
若非事先安排,为何陛下不平叛?”
说来说去,话题总算是扯到了点子上,不光是刘健,就是其他几位,上次跟皇帝谈完之后,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惴惴不安。
现在最重要的是民心,一旦失去了民心,大明就真的岌岌可危了。
朱佑樘叹了口气,淡淡道:“不知老大人可有心思听朕说一个故事?”
刘健一怔,马上道:“臣洗耳恭听。”
朱佑樘缓缓道:“朕跟定边侯的事,你们很多人是知道的。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定边侯是朕的奶哥哥,却不知道他曾经无数次救过朕的命。
说实话,这皇位,如果不是因为有定边侯,说不定会落到谁手中。
朕一直心存感激,因为朕知道,只要他的心不变,朕就能够在这皇位上过一天安稳日子。
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大明越发稳定,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朝中官员的日子也好过了,就有人在朕的耳边撺掇朕除掉定边侯。
他现在才不过三十岁,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以后他会走到什么样的高度,连朕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朕动心了。
朕可以保证朕活着的时候他不反,可朕没法保证朕死了之后他不反。既然他的一切都是朕给的,朕理所当然的认为能够随时收回来。
可惜,朕的奶哥哥从来都不是吃素的,他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谋划,目的就是为了防备有朝一日朕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