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逢此朝廷大庆时候,李业诩兄弟俩自是不愿错过出门游玩的大好时机,知道有诸多庆祝活动,也都想着出去凑热闹。

晚饭后,在征得母亲王氏的同意下,撇下强烈要求跟随前去的李栎和云儿,李业诩和李业嗣带上李成和李万,主仆四人骑着马,往人多热闹地方赶去,西市、芙蓉园。

整个长安城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甚至比白天还要热闹,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出门游玩的更多的还是仕子淑女,游人太多,骑着马都过不去,李业诩和李业嗣只得下马步行,把马匹交给李成和李万,嘱其到芙蓉园门口等。

李业诩高挑俊伟的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常有结伴的年轻女子对李业诩指指点点,更有大胆的眉目传情,甚至上来相邀一起游玩,李业诩颇有些尴尬,只得礼貌婉拒。

再次感叹,这唐时的女子比二十一世纪的女孩都大胆开放,什么时候开始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呢?

“大哥,西市人太多了,我们又不买东西,往芙蓉园去吧,那里更热闹,”看着西市里异常多的人流,李业嗣向李业诩提议道。

“也好,那我们慢慢走过去吧,”西市里面人实在太多,地方又不太宽大,显得很拥挤,李业诩也不喜欢这样挤来挤去。

兄弟俩正走出西市大门时,蓦然听到身侧一声低唤,满是惊喜的声音,“咦…翼哥哥,还有翟儿,怎么是你们?!”

李业诩转身回头,一愣,看到出声招呼的是一位似曾相识的俊俏少年,仔细一看,又是位着男装的女子,却想不起来是谁。

更让李业诩惊讶的是边上还有一位同样着男装的高挑女子,一副孤傲的眼神,不是郑燕还是谁?

郑燕也是一脸的惊讶之色!

“翼哥哥你不认得我了?我是淑儿啊,”先前出声的那位女子惊喜的表情变得有些失望。

“是淑儿姐姐哟,你扮男装我大哥没认出来,我也一下子认不出来,”边上的李业嗣赶紧上来招呼,然后悄声地对李业诩说道,“大哥,这位是房相的女儿房淑,小时候我们常一起玩的,淑儿边上的这位,有些面熟,好像是在哪里见过,”指指郑燕有些疑惑。

“哦,原来是淑儿,哟!还真一下子没敢认,”李业诩忙打着哈哈说道,原来的以前还常一起玩的,怪不得看着都有些熟悉的感觉。

房相的女儿?那应该是房玄龄的女儿了!

李业诩不经意地打量起与房淑来,不是太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秀挺的鼻梁,两颊笑涡霞光荡漾,看年龄也只不过十三四岁,却也是一个标致的美人儿。

边上的郑燕看到,用鼻子哼了一声,转过脸去,却又偷偷地斜着眼瞄瞄李业诩,一脸不屑的神情,又似有一些好奇和惊讶。

李业诩当作没看见!

“燕儿,这位是李业诩李公子,那位是李业嗣,代国公李靖的孙儿,是我爹爹多年的故交,”房淑为他们介绍起来,“翼哥哥,这位是郑燕,我们两人很要好的!”

“见过郑姑娘,”李业诩和李业嗣都上前行礼。

“李公子祖父原来是李靖将军,失敬失敬,”郑燕上次已经知道李业诩的身份,也没太多惊讶,只是学男儿般抱拳施礼,“听人说李公子文武全才,还请多多赐教!”

“郑姑娘见笑了,一点微末之技,哪里当得姑娘称赞,郑姑娘是身怀绝学,听说至今未遇上敌手,很是让在下敬佩,”李业诩依然是那副淡淡的神色。

“你们认识?”房淑看看李业诩和郑燕,有些惊奇道,“燕儿是我这两年才认识的好友,她一身功夫很好的,淑儿知道,翼哥哥身手也是非常不错的,嘻嘻…”

李业诩心里打着哆嗦,房淑的几声翼哥哥叫得让他很不自在,有些竖毛孔的感觉!

“燕也猜李公子身手非常不错的,什么时候请指教一下,”郑燕还是那副有些轻视和挑衅的神情,不过在李业诩看来是故意的,至少眼下是装出来的。

郑燕乍一看到李业诩,还真不知是什么味儿,这些天心里老是想着这个拒绝与她比武的人!

原来以为李业诩只不过是权贵家里花花公子一样的纨绔,在得知李业诩是李靖的孙儿后,且旁人都说身手异常不错,对李业诩多了份好奇心。李靖的大名,谁也不敢小看,眼前这个李靖亲自调教的孙儿,究竟会是怎么样的呢?

郑燕看李业诩如此一副俊美异常的脸,还有那么淡定的眼神,与年龄相仿的公子哥儿感觉大是不一样,连看都不多看她几眼,对她也没有表示出一点惊讶和好奇,不过这个人真是讨厌,一看到那淡淡的样子莫名的就有气,恨不得踹他一脚,把他嘴巴拉大些,生气的还有刚才听着房淑那叫得甜蜜蜜的“翼哥哥,”听着真不是味儿!

正想着,却听李业诩说道,“不敢不敢,郑姑娘的身手我见过,在下自觉不如。”

李业诩话虽如此,脸上却并没有什么佩服的神色,依旧是不显山水。

“翼哥哥,燕儿姐,你们是怎么认识的?”房淑一脸好奇的神色。

“看到过郑姑娘大展神威,把程家大公子处默扫落马下,”李业诩转头看着房淑笑笑,问道,“不说这些了,不知两位姑娘此往何处!”

“你们去哪里玩?”房淑露出小女儿心态,反问道,丝毫没有表现出拘谨。

“今日朝廷大庆,放开宵禁,我们也来看一下热闹,”李业诩露出个灿烂的笑脸,房淑女扮男装出来,又没带随从,一定是偷偷跑出来看热闹的,“听说芙蓉园里有游园活动和灯会,在下与小弟本想往芙蓉园去,不知两位姑娘欲往何处?”

李业诩刚刚的笑容让人看着一呆,郑燕也不由得感觉一阵眩目,却马上转过身去,露出一副冷脸!

“我们也想去芙蓉园赏类,那,我们一起去赏灯好不好?燕儿姐,哦!”房淑说道,就差拍小手蹦着欢呼了!

“好吧,淑儿,既然你和两位李公子认识,那我们就一起去吧,”郑燕当先走到前面去了…

第一卷 重生 第十六章 《出塞曲》

一行四人往芙蓉园去,房淑追上去,挽着郑燕的手走在前边,低声说着悄悄话!

四人都是神采非凡,走在街上回头率还是颇高,引的众多路人侧目。

芙蓉园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游园赏灯的男女老少,园里活动还挺多,有灯会、戏曲、杂技等,还有文人骚客们聚在一起吟诗作赋,各种各样的花灯看的人眼花缭乱。

逛了好一会,故作矜持的郑燕也终于露出一副女孩心态,回望了李业诩一眼,和房淑两人蹦蹦跳跳的在人群中穿梭着看热闹去了。

听李业嗣讲,今日灯会的挂灯种类数量虽然没有元宵节时候丰富,但都是宫内将作监所制作,工艺与花样更是出色,而一年之内的两次灯会,自有唐以来也是第一次。

赏过灯,品过戏,看过杂技,李业诩还在感慨唐时候文化的丰富多彩,意犹未尽时,房淑已经喊累了。

偷偷地从家里溜出来,雇了辆马车到西市,又从西市步行到曲江畔,虽然一路兴致挺高,但也让娇生惯养的房淑累坏了。

“累死我了,燕儿姐,你累吗?我们找个地方歇歇吧,”房淑垂着两只手,伸着舌头,作一副可怜状。

“我是不累,既然你累了,那我们去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吧,两位公子,你们意下如何?”郑燕瞅了一眼李业诩道。

“那我们找个地方坐一下吧,”李业诩看了想笑。

“大哥,那儿有个亭,我们上去坐坐吧。”李业嗣指着远处,提议到。

顺着李业嗣指的方向看,不远处假山上有一亭,因地处偏僻,并没很多人在上面。

四人避开人群上假山高处,走在亭中,边上不多的几个人许是自惭愧形,也都走了。

放眼望去,整个芙蓉园繁灯如织,人流如潮。

“翼哥哥,你都好久没上我家府里来了,遗直、遗爱都很记挂着你呢,”房淑侧过脸,有隐隐的羞色,看着李业诩说道。

“近段时间有一些异常事儿,也都没了空,”李业诩笑了笑道,终于听到关于房遗爱这个活宝的消息了,眼前这位房淑如此灵秀,真想不出来作为弟弟的房遗爱会是那么草包样的货色。

“燕儿姐,翼哥哥以前常教我家两位弟弟练习武艺的,”房淑笑嘻嘻道。

郑燕听了稍稍回头,对李业诩道,“小女子一再听闻李公子文武双全,文采更是不凡,不知今日公子能否稍稍展露一下,以应此景,让我们见识一下?”郑燕还特别是加重语气说文采,以此奚落不敢应自己的挑战。

“姑娘过奖了,以前在下只是信口胡语,一些见不得人的拙作,让姑娘见笑了,”李业诩颇为尴尬,不知自己以前都有些什么名声在外,作了那些歪诗。

“翼哥哥什么时候这么谦虚了?”房淑笑笑道,“去年你不是在府上随口作了首诗吗?我爹爹都称赞你呢!”

“在下真的是才拙词穷,万不敢当两位姑娘如此抬举,让两位姑娘见笑了,”汗,真要让自己做诗,那不如杀了自己算了,自己又不是什么中文系毕业的,哪有如此文采,即使是中文系毕业,也做不出什么好诗来,如今大唐盛世,著名诗人们辈出的年代,敢在唐朝说自己会做诗,那是要羞死的!

“李公子是瞧不起我们了,”郑燕有些讥讽地望着李业诩说道,话里有隐隐的恼羞和失望,还有一些淡淡的委屈样。

李业诩呆了一下,怔怔地看着郑燕,眼神交会,竟似有些异样。

“大哥,怎么了?”屁事不懂的李业嗣地脸好奇地问道。

“没什么,看到远处精彩的东西,”李业诩有些尴尬。

“哈哈…”房淑觉得有趣,终于憋不住大笑起来,“刚才翼哥哥应该在想名诗佳句了,想到了没啊?”一脸戏谑的神情。

李业诩当下长叹一声,说道,“那在下就勉为其难,略作一二,如有见笑处,还请两位姑娘多多见谅,”谦虚不一定是美德哟,不会做诗,背诗总会的吧?!

背什么诗呢?想想记着的佳句,应眼前景象的,记得的不多,…今天虽然是十五,但元宵节过去已远,而眼前又是灯会的胜景,抬头看一轮圆月。

李业诩有些迷糊…

边上三人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抬头望着一轮明月,眼前的芙蓉园热闹非常。一步,二步,三步,有了,想到一首,“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初兴盛,羞作男儿寸功无,”自己稍稍改一下,不也是一首好诗吗?李商隐,咱篡改了你的名作,你就自个在一旁生气吧,李业诩有些得意。

眼前两个女孩都有些呆了,李业诩吟出的诗让他们心头一震。

也许因为连年战乱对文化的摧残,百废待兴的初唐时期有名的诗人和诗作少之又少,在社会上留传的名诗佳句也不多。而此时的初唐,承袭的还是南朝宫体诗,流行于宫廷和高官贵族阶层,用词多华藻绮丽空洞,应景应物的诗并不多!

也因为唐初政治的开放性,唐帝国国力空前强盛,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唐中后期汉文学特别是诗歌得到长足的发展,名家辈出,李白、杜甫,等留下不知多少名作,以至后来,都没法超越这个时代了,说到诗就是指唐诗。

李业诩这即景咏情的诗可以说是一种异常清新的风格,难怪面前这两个女孩会感到惊异。

“真是好诗,”房淑拍着手道。

“李公子真的好才气,”郑燕也赞道,“公子的诗才让人感慨不已,即应了眼前的景象,又道出了心中的遗憾!”

“诗赋本就是通过语言和韵律反映生活,抒发情感,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没景,无情,怎么能写出好诗呢?”李业诩微微一笑道。

留传千古的名作,有几首是无病呻吟的?!

“翼哥哥,你再做一首么,”房淑一副渴盼的样子。

“公子祖父乃我大唐第一武将,战功无数,”郑燕轻言问道,“听此诗,莫非公子想效仿你祖父,入伍从军,上阵杀敌?”

李业诩一愣,郑燕问这个做什么?

李业嗣看李业诩不答话,帮腔答道,“大哥一向以汉之霍去病为榜,‘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只想着在战场上建立一番功业。”

“是啊!好男儿志在四方,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才是男儿本色,”李业诩正色道,“可惜空有一身武艺和抱负,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我真怕辱没我祖父的威名吧!”

想起带兵打仗,李业诩就浑身热血沸腾,自己后世是一名军人,却又重生在征战四方的初唐时代大唐第一武将家里,或许军队和战场都是自己永远的归宿…只是何时能领兵去打仗呢?

“翼哥哥,是否是你祖父不让你从军呢?”房淑好奇问道。

“那倒不是,许是他老人家看我还太年轻了,但男儿习武是为了什么?当是从军杀敌,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如今我大唐敌患未尽,四夷未服,想我祖父如此年纪还征战沙场,想想为我大唐江山立下无数的将军们,我汗颜呀!”李业诩叹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仰天长叹一声,脱口吟出这首注定流传千年的名作。

只不过诞生的年代提前了…

半晌,没有了声响,李业诩一看,几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

“这是什么诗?是公子所作?”稍后郑燕轻声地问道。

“《出塞曲》!”

第一卷 重生 第十七章 机会

从芙蓉园出来后,李业诩兄弟俩送房淑回府,郑燕则坚决不要他们送,并独自一个人先走了,李业诩只得作罢。

快到自家府门口,老远就看到有家仆在那里长着脖子朝街这边张望,看到李业诩四人骑马过来,赶忙迎上来说,“大少爷二少爷,国公爷回府了,正叫人找你们呢。”

进了前厅,看到李靖和张氏、王氏正坐着谈论什么,看到李业诩兄弟俩进来,王氏责怪道,“翼儿,翟儿,你们俩去哪儿了,叫人出去找都找不到,你祖父都在等着你们。”

“娘,我们到街上看热闹去了,”李业嗣抢着说道,兄弟俩给各位长辈行了礼。

“今日外面很热闹啊,老夫回府时看到街上还是人山人海的!”李靖笑呵呵说道,“皇上大赦天下,京城放开宵禁五日,以前只有上元节时才有这么热闹!”语气中满是喜悦!

“祖父大人,百姓都为大唐王师取得的巨大胜利而高兴呢!”李业诩恭恭敬敬说道,“一战而除北边之患,祖父您又是此战的最大功臣,孙儿感到非常的骄傲!”

“老夫也甚是欣慰啊,”李靖顿了顿,转头对李业诩兄弟道,“翟儿,你陪你祖母和你娘说说话,翼儿,你随我到书房来。”

李业诩有些疑惑,这么晚了李靖还要和自己说什么事儿?

到李靖书房内坐定,仆人端上茶后退出房间,关上门。

“翼儿,你想到军队中去吗?”李靖呷了口茶问道。

“是的,祖父。”李业诩坐正身子答道,心里猛然一凛。

这一问,让李业诩感觉到李靖今晚要和自己聊什么大事儿。

“如你到军中,你能做什么?”李靖直视着李业诩的眼睛问道!

“孙儿如今李家枪法已经学的不差,骑术、射箭水平虽不敢说冠绝天下,但自信并无太多敌手,自从习得祖父的兵法,孙儿对行伍用兵之道也颇有心得,自信可以帅一营士兵,上阵杀敌了,”李业诩满是豪气地说道。

“哦,你只想领一营之兵?”李靖眯了眯眼,笑着道。

“孙儿当然想像祖父一样,统帅诸军出征,可是,那不是现在能做到的,况且孙儿对军中之事不甚了解,带兵之事不敢说大话,”李业诩犹豫着,要不要把自己心里的另外一个想法说出来…

“还有吗?”李靖站起身,端着茶来回踱步!

李靖这么一问,李业诩大喜,直起身答道,“祖父大人,孙儿还有一想法,如果我手上有一支行动迅捷,身手不凡,军纪严明的精锐部队,并熟识各种武器装备,能利用各种天气状况快速出击,大战时潜入敌方,袭杀或擒拿敌方将帅,破坏粮草辎重,制造敌方混乱,我大军集中兵力趁势冲杀,必能大败敌军,祖父大人觉得这样可行不?”

“咳…咳…”李靖被茶水呛了起来,“翼儿,你何时有此想法?又有何种军士能做到这一切?”

“孙儿与苏将军对决时想到,如果军中有一支如孙儿般身手的队伍,严加以训练,能否做到?”

面对在军中厮混了大半辈子的李靖,话不需说的太明白!

李业诩在后世特战队呆了多年,有着多次指挥特战大队秘密行动的经历和经验,后世的多次战例已经证明,特种作战人员在很多时候对战争的胜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对手还没有特种作战概念的时代,如果自己手上有一支如后世特战大队般战斗力的队伍,那对敌方的破坏力一定是非常的惊人。

但李业诩不能对李靖讲这些,要让李靖相信这,不是凭嘴巴就能说服的,定是要拿出行动来证明。

学习李靖的兵法虽然是李业诩梦寐以求的。作为冷兵器时代的统帅将领,行军、布阵、组织攻击等谋略手段都必须了然于心。这些方面李业诩觉得自己都只是刚入门不久,都是从李靖的兵书上学到的,虽然这些是李靖大半辈子征战的经验总结,但李业诩也知道,在没有经过实战的演练前,自己所学的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还需要用心的学和领会,最好的当然是能在战场上实践。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的谋略和兵法,能在战场上击败对手的都是好的战法,自己所善长的,在这个时代不一定有人认同,如果要想自己训练一支部队,那眼前的这位大唐第一武将必需要说服才行。

如果在大唐军中推行自己所掌握的后世现代的训练和治军理念,灌输现代的军事思想,改进军械装备,那对推动军队之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再有如李靖这般的将才和帅才,大唐的军队会变成怎么样?

想到这些,李业诩很是兴奋,当然,这一切如果要实现,那就要在以后的征战中多方面展示自己军事方面的才华,立下诸多军功,如眼前的李靖一样,才会有大批的人信服。

李业诩一脸期待地望着沉思的李靖。

“嗯,非常不错的想法,与老夫想的倒有些不谋而合,”李靖沉思片刻,笑哈哈道,“果然没让老夫失望!”

“多谢祖父夸奖,孙儿只是信口诳语,”得到李靖赞赏,李业诩也稍稍地松了口气,如此提出训练一支特战队的想法,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突兀,没想到李靖却并无多少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