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上一年李靖率部击败突厥后,北方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都表现的比较安份,大唐的北疆也没什么大的动静出现。斛薛只是铁勒系众多部落中一个中等部落,总人口不足八万人,如今竟敢公然反叛,攻陷灵州大营,还把灵州附近洗掠一番,李世民鼻子都气歪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军报上还说,灵州附近一些其他部落也蠢蠢欲动,想借机浑水摸鱼。

------------------------------

收到消息,龙颜大怒的李世民马上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连在新的军营中带领特卫练兵的李业诩也被传唤进宫。

在训练营中的李业诩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传令的李世民侍卫的一再催促下,跟着匆匆地进宫了。

一路上李业诩想从传令的侍卫那里打听点什么消息,那侍卫却也不知道什么事儿。

进了皇城,通报后,被宣进太极殿内。

已经是下午时分,太极殿内正进行着紧急朝会,朝会已经进行了好一会,大殿上气氛沉闷,却没有人说话,李世民铁青着脸坐的御座上。李业诩乖乖地站在最外边,一些大臣投来惊异的目光,看着这位匆匆而来的李靖孙儿。

朝堂上站着的都是大佬,有李靖、房玄龄、长孙无忌、王珪、温彦博、魏征、李道宗、候君集、程咬金等李业诩叫得出名字的,还有一些是叫不上名字的。

站在李业诩上首的是程咬金,看到李业诩来,挤眉弄眼地对着李业诩做鬼脸。李业诩思吋道,这老妖精肯定还不知道上次把他捆起来扔床底下的人是谁,不然现在也不会这么和善,早就上门来找渣了。在程咬金旁边的是候君集,也微微探出头对李业诩挤挤脸,算是打招呼了!

李业诩进殿站了一会,还是没人说话,很是纳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看到很多人都是面红耳赤,估计刚刚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论。

李业诩正想悄悄地问问程咬金发生了何事,只听李世民阴沉着脸说,“还有谁要说的?”

这时,对李业诩做完鬼脸的程咬金出列,走到堂前,咧开大嘴,粗着嗓门口水四溅道,“陛下,俺老程还是那句话,别议什么了,派兵杀光他们就是,娘的,就这么几万人,还敢造反,老程愿带兵把这群鸟人都杀了…”

“陛下,程大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天下太平,怎么可轻言杀戮…圣人云: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所以攻城掠地,事非得已,此等蛮夷小族,派使晓之以理,宣我大唐仁义之道,他们定会慑我天威,而止戈重新归附,”不知是哪位不开化的文臣,没看到李世民越来越紧皱的眉头,还在那里酸溜溜地咬文嚼字,放言不可用兵。

“放屁,派你去宣教如何?”程咬金脑门青筋暴涨,口中骂骂咧咧道,“那些斛薛蛮人不把你卸成八块才怪。”

“你,你,你…程知节,你怎可在老夫面前口出秽语,有辱斯文,”那文臣一张脸也涨的通红,一根手指抖索索地指着程咬金。

李业诩不认识这位满口之乎者也的酸腐之士是谁。

候君集趁殿上两人争论的时候,对着靠近的李业诩悄悄地说了大概情况,李业诩这才知道灵州斛薛部落叛乱,李世民在问策群臣如何应对。

秘书监魏征提出,泱泱我上国,一个内附的小部落叛乱,不值得大动干戈派兵讨伐,我朝国库并不充盈,而战事消耗异多,太不划算。若对这么小的一个部落举兵征讨,定会死伤众多,两败俱伤,也会让其他部落心寒。只需派人去抚慰,晓之以理,威吓一番,他们就会知耻而返。

很多文臣也持这种观点,说是偃武修文,重在教化,当以德服人;而朝中的武将和房玄龄等少数文臣则赞成武力讨伐。

两帮人已经争论了大半天,也没个结果,只是武将之首,身居尚书右仆射的李靖却没表态。

“够了,你们还要这样无休止地争吵下去吗?”上座的李世民猛拍案几,暴喝一声,把悄悄私语的李业诩和候君集都吓了一跳。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靖出列,“陛下,老臣有一言。”

“爱卿但说无妨,”李世民看到李靖出来说话,阴沉的脸上有了隐隐的喜色。

“贞观三年,突厥寇边,朝议时臣即建言出塞击之,当时也有人讲圣人云云之言,谓之不可妄动兵戈,轻言杀戮,而应派使议和,与今日如出一辙!若不是老臣坚请出师,扫清突厥威胁,生擒颉利,多族内附,何以平突厥百年之患?如今斛薛这样一个小小的部落都敢公然反叛,攻击我兵营,杀我大唐官兵和百姓,挑战朝廷权威,视我天朝何物?若不施以铁腕政策,将其镇压,朝廷的威信定将扫地,大唐在周边属国中好不容易树起的权威将受到挑战,其他部落必定群起而效仿,那北疆又将不得安宁了,所以老臣认为,我们别无选择,必当派兵进剿…臣愿领兵平叛!”

李业诩有些讶然,心里不明白,大唐境内有叛乱,派兵进剿是理所当然的,如此显而易见的事,怎么还会有人反对?也不知上次讨论北击突厥那么大规模的征战时,会是如何的一般争吵。

真不明白那一帮酸腐的文臣脑子里在想什么的?遇兵乱竟也还要偃武修文,听之任之?而且还是那个以忠谏直言而在历史上留下鼎鼎大名的魏征率先提出的?

李靖此话一说完,房玄龄也上前奏道,“臣同意李相的观点,斛薛部的叛乱,不能放任不管,当以派兵进剿,杀鸡骇猴,以镇其他部落,扬我国威,臣附议,”接着中书令王珪、奇Qīsūu。сom书刑部尚书李道宗、兵部尚书候君集也出列发表自己的意见,都支持出兵征讨平叛,几名武将争着要领兵出征。

李世民终于舒了一口气,此前一直盯着李靖使眼色,哪知道这老狐狸这么沉得住气,待朝堂上这么大臣吵了老半天才发表自己的看法。谁都知道,李靖这位以军功而进封为尚书右仆射的老臣,生性耿直,但从不轻易得罪人,但一言往往切中要害,在武将的中威信无人可比,在朝堂上说话的份量也非同一般。

李靖这么一说,没人再出来反对,连魏征也憋着气,胀着脸,却想不出话来驳斥李靖,谁叫人家领兵把一直威胁大唐边境安宁的突厥打残,还把对方的首领颉利擒到长安来了。

事实胜于雄辩么,况且还有群领百官的左仆射房玄龄也支持出兵。

“还有何人有不同意见?”李世民恶狠狠地扫过朝堂上站着的大臣的脸,没有人敢再吭声了。

“平叛事关朝廷威信和颜面,还有灵州附近百姓的安危…还有人再反对吗?好,既然无人反对,那朕决定出兵平叛。”

这李世民话说的好无耻,这样说,还有人敢反对吗?

看到没有人跳出来发表不同意见,李世民脸上终于露出点笑容,“接下来再议如何出兵,派何地士兵出战,由何人来领兵征讨。”

“陛下,就让俺老程去吧,不论率哪一支军队,俺老程都愿意,一定会把那帮鸟人杀的屁滚尿流的,”程咬金第一个跳出来请战。

而李道宗、候君集、薛万彻等众多武将都出列请求带兵出征。

李靖却未再次请战,他知道,这么一个小部落的反叛,根本用不着他出手,李世民也不会让他去。

李业诩没有发言的资格,但他知道,宣他到这儿来,定是有他的事儿了。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最后定下议案,由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帅…李道宗任灵州都督多年,对那里的情况挺是熟悉。

“右翊外郎将李业诩何在,”李世民大喝一声。

第二卷 磨剑 第六十七章 出征

“臣在,”李业诩从队尾站了出来,走到李世民前面拱手一拜道,不出所料,终于有自己的份了,不过这一声“臣在,”听着自己都觉得很别扭。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这位名声很响,却很少露面的少年才俊,李靖的孙儿。看着李业诩走在朝堂上那一副气定神闲的表情,很多朝臣都用吃惊的眼光看着,又看看李靖,脸上若有所思的样子。

李靖则投来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朕命你率军作为前锋,归于李道宗部下,参加此次平叛。”

“是!”

朝会后,李世民留下李道宗和李业诩这两位点将出征的将领,还有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李靖和兵部尚书候君集、户部尚书戴胄等到两仪殿内商议出征的事宜。

李业诩所知道的结果是,一起出征的还有左翊卫郎将程处默和右武卫郎将尉迟宝琳这对久未谋面的哥们。

李业世一番吩咐后,李靖、李道宗、候君集都退下了,只剩下李业诩。

“贤侄,此番平叛,如无意外,胜利当不在话下,朕希望你能立下战功,”李世民看着李业诩,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说道,“朕需要你用战功来证明你所做的一切,这更是以后你担当大任的需要!”

“陛下,李翼明白。”

“必要时候,你可有单独行动的权利,所以朕派你们几位年少将军出战,以方便特殊的时候你能指挥得动,朕已经和李道宗说过这一切。但万万不可大意,不得有轻敌思想,更要提防其他部落趁机作乱,你不要让朕失望,”李世民脸色稍稍有些放松,露出了丝笑容,“若平叛成功,朕给你记大功,但你得给我记住,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意外,一定要活着回来,朕还要给你主婚,还要听你的建言。”

“是,陛下,”原来李世民早已经指定让李道宗领兵出征了。

----------------------------------------------------

李业诩出了皇宫时,李靖在宫门外等候着他。

路上,李业诩也和李靖说了刚刚李世民说的话,李靖听了含笑不语。

回到府中,李靖召集家人,宣布了李业诩即将出征平叛的消息。

作为武将世家的李府,当家人李靖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出征了,全府上下对出征打仗的事早习以为常了,但对李业诩的奉命出征,还是有些意外。

毕竟李业诩才这么几岁的年纪。

祖母张氏、母亲王氏心里都十分不舍,偷偷地抹眼泪,生怕年少的李业诩出点什么意外,长辈对小辈总是多些特别的疼爱之意。

听了李业诩一番话后,羞愧中似有醒悟的李德謇,大多时候也呆在家里了,此时知道年少的儿子要率军出征,脸上更是有别样的神情,站在一旁不知说什么好。

小妹李栎泪眼汪汪地挤在李业诩怀里,叫大哥不要去打仗,陪她玩。

惟有李业嗣一脸羡慕,“大哥,你现在就有领兵出征的机会了,不知小弟什么时候才能有这么一天。”

李靖在一旁说,“翟儿,会有那么一天的。只要你像你大哥一样,勤学练武,钻习兵法,待老夫认可了,就有这样的机会。”

“是,祖父,”有李靖的支持,李业嗣也是一脸兴奋

而张氏和王氏听了李靖的这番言语,在一旁默不做声,她们心里可是一百个不愿意让两个孩子出征打仗,只希望一家人平和地过日子,但在李靖面前都不敢说什么。

李靖又拉着李业诩到书房,详细地吩咐了一番,出征时候的一些注意事项,作战中一些要注意的问题,及与其他领兵将领间的相互配合等,都讲了一下。然后让李业诩收拾一下,马上回军营,安排好一切,随后几天都在军营中待命,等着朝廷出征的命令正式下达。

李业诩回到自己的小园,把消息告诉了云儿。可怜的丫头听了消息后,在李业诩怀里哭成了泪人。

李业诩好不容易劝住云儿,收拾了一下,带上李成和李万,告别家人,先去了一趟研制火药的地方,吩咐流云一干人抓紧时间制作一些东西。

回到军营,召集特卫所有的士兵,宣布了即将出征的消息,要所有人做好出征的准备。并从即日起,停止其他科目的训练,专门练习马上各种队形的快速冲杀,各种地形环境和遇敌情况下队形的变化等。

出征前的一系列准备和安排,有苏定芳和郑仁泰这两位曾经上过战场的主将在,也不需要李业诩太多操心。

稍后,李业诩又集合特战队,把这次出征的情况详细讲解了一遍,并告诉队员们此战的安排。

当天李业诩让苏定芳和郑仁泰两位回各自府上,和家人告别一下。

---------------------------------------------

贞观五年四月二十日,出兵灵州的诏命正式下达。

以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为灵州道行军总管,以右翊卫郎将李业诩作为前锋,左翊卫郎将程处默、右武卫郎将尉迟宝琳等几位青年将领置领中军,率部众一万五千人,出征前往灵州平叛。

四月二十二日,长安城外举行出征仪式。

尚书右仆射李靖主持仪式,先是宣读了皇帝的诏命,然后是一大通数落斛薛部族背信弃义,公然反叛,引起天怒人怨的话,以说明此次出征是天经地义的事。然后是一身亮灿灿明光甲的李道宗领着一起出征的几位将领了诏命,拜祭天地。

只派一万五千人的平叛队伍,显然李世民没有太把几万人的斛薛部落叛乱当一回事,只是一招杀鸡骇猴的把戏。惟李道宗这位宗室名将有些郁闷,所部的都是些少年将军。率领着一群年轻将领出征,不知会不会给自己添乱。

唐初多年战事不断,长安城的百姓早已熟悉了战争的场面,自武德以来,数万十数万人规模的军队出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更别说这么小规模的出征了。因此看热闹的百姓并不多,反倒是各公候府的人都来了不少,其中有不少是着甲胄的各府亲卫。李业诩的家人也来了不少,有父母亲,弟弟李业嗣,小妹李栎,还有哭成泪人的云儿。

着男装的郑燕赌气地站在远处。前几日,这小妮子跟着郑仁泰找上门来,死皮赖脸地想跟着李业诩一道出征,却被李业诩毫不留情地拒绝,眼泪汪汪地气跑了。本来还想着李业诩会上门道歉,哪知多日过去,却连个人影也没见着。

生气归生气,知道今日大军要出征了,郑燕还是忍不住一早就跑来送行了。

庄重的仪式后,站在一块的程处默和尉迟宝琳不断地对着李业诩挤眉弄眼,不知道想表示啥。

仪式完毕,李靖走到李道宗面前,客套了几句,然后来到李业诩面前,一脸肃然的神色,再次吩咐道,“翼儿,此次出征,老夫不在你身边,凡事都要你自己处置。你要灵活运用所学的,不能拘泥于书上的东西,”李靖语重心长地说道,“记着,这是你的第一战,为了你自己,也为了陛下,只能成功,千万不要损了咱们李家的名声,折了老夫的名头,万事小心,”说完这话后,李靖即转身离去。

看着李靖离去,刚刚做着鬼脸的程处默和尉迟宝琳跑了过来。

“业诩贤弟,你怎么只带了这么几名亲卫啊?”程处默不改本性,当胸就是一拳。

李业诩看看自己身边,只有几名亲卫,而程处默和尉迟宝琳所带的竟有五六十名。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李业诩说完这句话,就朝自己的家人走去,把愣神着的两位粗汉扔在一旁。

跟家人告别一番,在母亲在一再叮咛下,李业诩又走到正和郑仁泰说话,眼睛却不时地瞟向他的郑燕那里。

看到李业诩过来,郑仁泰知趣地闪到一边去了。

“燕儿,我走了,你自己多保重!”李业诩微笑地看着郑燕。

“业诩哥,你自己要小心,我那日不是耍小性子,我是想上战场保护你的,”看着李业诩笑吟吟的脸,郑燕心里的气早就没了,一股离别的不舍愁绪涌上来,眼里竟有泪花在闪烁!

“没事,我会小心的,能伤我的人还没出生呢,”李业诩哈哈笑着说道,“待我这次立了功,就可以来娶你了,你在家等着,我走了!”说着朝脸上满是红晕的郑燕做了个鬼脸,跳上马一溜烟跑了!

------------------------------

随即,李道宗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李业诩率领的特卫六百名士兵在最前面,而郑仁泰带领着特战队,早已经出发了,他们此行走在大部队的前面,负责警戒和搜集情报,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第二卷 磨剑 第六十八章 分兵

灵州离长安有一千一百里左右的路程。

带着大批辎重粮草的部队行军速度很慢,半个多月过去了,也才行进了不到一千里路程。

李业诩有些心急,如此行程,不知何时才能到灵州。

这也影响了特战队的行军速度和他制定的特战队作战计划,斛薛部离灵州已经有几百里远了。

特战队一直在走在大军的前方,起初保持领先大概半天的路程,并不断地传回前方情况的通报。而这几天,不断地分兵往前,最前面的十几人,已经摸到斛薛部众后面,跟随着缓慢北移的斛薛部一起移动了。

这天宿营后,李业诩往李道宗的主帐里去。

待由帐外的亲卫通报后,李业诩进帐参拜了李道宗。

“贤侄,你有何事?”正分析完军情想休息的李道宗对李业诩的来访有些不解。

“大帅,如此行军速度,太慢了些,此行多天,离灵州还有两三百里的路程,待赶到灵州,斛薛部可能都过了贺兰山,远遁而去,能不能加快速度?”

“如此行军速度已经是极快了,”李道宗笑着看着李业诩道,“贤侄,你未带兵出征,不了解行军情况,大队行军,粮草、辎重要跟上,安营扎寨,拔营都要时间,不能心急啊,我们现在所率的队伍人数不多,行军速度还算快了,若有几万,十几万,那速度就更慢了。”

“大帅,末将手中已经有斛薛部的最新情报,他们现在还在贺兰山麓,将抵三关口,估计再有三天行程即过贺兰山,若出贺兰山,追击就不容易了。因此末将有个想法,由末将率领一部分骑兵,轻装前行,快速追击,出其不意地攻击斛薛部,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这是末将所得的最新情报!”

“哦?你是从何处得到的情报?”李道宗想起李世民临行前的特殊嘱咐,知道李业诩手上有一支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力量,必要时候可以让其自主行动,不由的心中大动。

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支秘密力量的行踪。只是李业诩这个前锋通报的情报,比自己从其他方面了解的情报,详细准确了许多。

“是末将派出斥候,以跟随在斛薛人身后探听消息的。”

“哦,在斛薛人身后,”李道宗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