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龄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只是今日不是朝议,不做决断,各位可有何意见可以说出来…”

“陛下,臣附议,”长孙无忌出列奏道,接着又有王珪、温彦博、魏征、戴胄等表明支持的态度。但也有表示反对,萧瑀就是其中一位,竟然和房玄龄当庭争辩起来。

“南方大多是蛮荒之地,人口稀少,根本没必要开发,把朝廷钱财浪费在这里,”萧瑀梗着脖子说道。

“朕今日让你们知晓情况,怎可争吵?所有人回去后斟酌一番,待正式朝会后再议。”

众臣只得噤声退回班列。

“陛下,臣也有事要奏,”站在武将首位的李靖上前说道。

“药师又有何事?”李世民有些掩饰不住的笑意了,刚才房玄龄所奏之事反对之声小的出乎他意料之外。

“臣请奏逐步推行募兵制,以改变眼下府兵战力低下的情况,并募兵新组建一支小型的常备军,作为试验,以新式方法加以训练…”

李靖刚说完,朝堂上的嗡嗡之声立刻变得很大了。

李世民听到李靖上奏,隐隐地露出些笑意,但看到朝堂上众臣们的反应,又是面色一沉。

“药师,募兵制我们刚刚讨论过不久,众臣都认为以当前国力,不太适合推行…”李世民一说话,朝堂上立刻变得安静了,“你也说说理由。”

“陛下,臣奉圣命,于贞观三年率部北征突厥,虽然侥幸得胜,然在征战中觉得军队战力低下,行动迟缓,号令不严,以至错过几次大好战机,臣觉得,如今大唐以府兵为主的军队,战斗力还是有所欠缺,不能应对未来交战之所需。”李靖接着把目前军队中存在的问题都一一说了出来,最后说,“因此臣提议,逐步推行募兵制,待国力强盛之时,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李业诩有些惊讶,他不知道今日李靖要上疏奏请施行募兵制的。

史书上记载的李靖入相后,恂恂似不能言,难道都是假的?

还是因他李业诩这只小蝴蝶的翅膀扇了几下,历史改变了?

第二卷 磨剑 第五十一章 皇后和太子

“陛下,臣反对,”李靖刚说完,就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是一位文臣。

接着又有几位出列,看官袍都是文臣,想跟着发表意见,却被李世民挥挥手挡了回去,“朕刚说了,此两项议案先告知各位,今日不朝议,各位回去后好好推敲,朕也回去细细研究,有不同意见的,待朝议时尽可表述,今乃元旦日,朕也不耽误你们过年了,”李世民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想反对的大臣一脸惊讶,有些人却恍然明白过来。

“散朝…”

李业诩却沉思着,今日的两项朝政都与他有关,联想前些日子李靖和他所说的话,这募兵训练之事,很可能就落在他身上,而开发江南的提议,若实施成功,取得成果,那功劳也有他的一份。

今日让他这个没品衔的小官参加元旦朝会,是李世民的主意?还是李靖在李世民面前争取的?让他来听朝会总是有目的的。

恍然间有些明白,李靖所做的一切,正是努力在为他创造机会…

------------------------

李业诩随着散朝的人流往殿外走。走下台阶,站在一旁,想等李靖一起回府。

等了一会不见李靖出来,却不知李恪从哪里冒了出来,“业诩兄,恪都在这么等好一会了,快跟我走,”说着拉着李业诩就走。

“放手,放手,”李业诩挣脱李恪的手,“我还在等我祖父,”这家伙怎么老是这样拉拉扯扯。

“你祖父不会这么快出来的,父皇还有事与他们相商,”李恪一脸神秘的样子,好像从哪里得知非常秘密的八卦新闻一样的表情。

“你怎么知道?!”李业诩有些吃惊,李世民与朝臣们商议事情,这当皇子的怎么会知道?

“这是多年的惯例,”李恪满不在乎在说着,“每年父皇到了下午才有空的…”

“那拉我去哪儿?”

“上我那儿去,我有事要请教你。”

“不去,”李业诩满肚子愤愤,这无赖王爷也太好学了,大年初一都不让人好好过,有没有天理,一摔手就要走。

“你别走啊,是我母妃要见你,”看着转身欲走的李业诩,李恪大急道。

“你母妃有何事找我?”听说是杨妃要见自己,李业诩停下了脚步。

“我也不知,”李恪双手一摊,一副无奈的表情,“去了你不就知道了啊!”

李业诩只得跟着李恪往淑景殿而去。

刚刚走到两仪门,边上走来一群人,领头的是与李恪年龄相仿一位少年公子,不一样的是身穿一身明黄色的袍衫,好像刚才朝会时也看到过。

“三弟,你去何处?正找你呢,一起去往母后处请安,拜年…”领头的少年公子说,又看看李业诩,“这位是李相的孙儿李业诩李公子吧?!”

一看装束,再听说话口气,李业诩想,眼前这位应该是太子李承乾吧?

“见过大哥,恪刚好在宫内遇上了李公子,正想找他聊聊天呢,”李恪无耻地撒谎,却面不改色,“这位是我太子大哥。”

“见过太子殿下,”李业诩对这位看着稍显文弱的太子作了礼。

“李公子莫客气,常听父皇称赞你,我等也是非常仰慕公子的才气,”李承乾客气地回一礼。

“太子过誉了,翼才疏学浅,哪敢…”

李恪待两人客套完了,又指着其他几位,“这位是我四弟越王泰,这是我大姐襄城,这位是…”剩余的都是一群小屁孩,小高阳竟也在其中,只是没见到汝南公主李宇。

李世民的生育能力太强大了,一大串儿子、女儿,而李恪一会说名字,一会说封号,害得李业诩都记不清了。

又对着一堆皇子、公主们行礼,“见过越王殿下,见过襄城公主…”

待再一通礼节后,李业诩仔细打量起眼前这两位长孙皇后嫡出的,以后为争太子位闹得你死我活的活宝。李承乾稍显文弱,眉宇间却也有英气,举止不凡。而李泰则显的胖些,一件紫袍衫被撑的有些鼓,才十二三岁的小年青,就长这么胖了?定是缺少锻炼。

李承乾一副兄长模样,也没有任何架子,“父皇常教诲我们要向李公子学习,母后也对公子赞赏有加,不若今日你就随我们一起去见母后吧,母后她早就想见你这位常被父皇称赞的少年才子了。”

“这不妥当吧?”跟着这些皇弟、皇妹们去给长孙皇后拜年,自己的身份好像不太适合,李业诩傻眼。

边上的李泰有些傲气,听着李承乾的话,满脸不服的样子,“听闻李公子文武双全,诗才更是出众,一首《出塞曲》名震长安,本王倒想讨教一下。”

“襄城也想欣赏一下公子的文采,常听二妹说起李公子,”花容月貌的襄城公主也来凑热闹,一脸好奇的样子看着李业诩,“李公子长得可真帅气,难怪二妹会念念不忘,我看了也挺喜欢的,嘻嘻…”

“…”李业诩则一脸郁闷,无话可说,新年第一天,就被李世民的这些儿子女儿们抓住玩上一通,自己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大姐,可别乱说,李公子可是有婚约的人了,大哥,那我们走吧,业诩兄,我们一起去吧,”还是李恪亲近,知道帮李业诩来解围。

“李家哥哥,你都好久没进宫来陪玲儿玩了,”小高阳挤过来拉着李业诩的手,嗲声嗲气地说道,“你有没有好玩的东西给我带来?”

“公主,哥哥今天忘记带好玩的东西了,以后我会来陪你玩的,再给你带来好吗?”汗,竟然被一个小女孩拉着手走。

“好的,”高阳用力地点点头。

一行人来到长孙皇后住的立政殿内。

长孙皇后端坐着,接爱众位皇子和公主们的新年祝福。

李业诩站在侧边远处,仔细看着这位被称作千古一后的伟大女性。

长孙皇后模样长的很美,秀挺的鼻子,细长的眉毛,大而温婉的眼睛,明艳高雅,仪容安静,体态娴淑,又有一丝妩媚。一身华丽的宫装,乌黑青丝梳成盘桓的云髻,正中插一支累丝金凤珠翠步摇,平和间却有种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

眼前的长孙皇后也不过三十左右的年纪,和后世李业诩的年龄也相差无几,正是散发着少妇成熟韵味的时候,李业诩在一边偷偷地欣赏着,与自己母亲相比,竟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只是自己母亲气势上稍稍有一些逊色。

长孙皇后可能也感觉到李业诩的注视,顺过目光看了过来,李业诩忙把脸转过一边。

却一下看见长孙皇后身后边有一位长得挺漂亮的小男孩,在那里与人抢东西,边上的李恪悄悄地说,“那是我九弟雉如,还未曾有封号…”

李业诩一愣,雉如?!那不就是李治,能和长孙皇后住在一起定然错不了,这未来的高宗皇帝,还是个流着鼻涕,与人抢东西玩的小屁孩?!

一群小的皇子、公主们围着长孙皇后问长问短,而长孙皇后则满脸慈爱地逐个爱抚着,亲自分发礼物。

李恪并非长孙氏所生,本想在李承乾、李泰等参拜完毕后,再上去问候。这个时候还是嫡庶有别的。

没想到长孙皇后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恪儿,你来了,怎么还躲着,也不来和母后说说话。”

这长孙皇后公开场合对待各位皇子果然都是一个样子,并没有厚此薄彼。

“恪见过母后,祝母后身体安康,”李恪上前施礼道。

“你母妃可好?”

“谢母后记挂,母妃安好,刚刚还说着到母后这里来问安。”

长孙皇后这才看清站在后边,略微有些尴尬的李业诩。

李业诩觉得长孙皇后一瞥而来的目光有些异样,似包含有惊讶、迷惑,只是一瞬间就没了,依然是一副端庄的表情。

“母后,这位就是父皇常说起的,李相的孙儿李业诩李公子,”李承乾还是挺聪明的,看到自己的母亲露出疑惑的表情,忙上前介绍道,“是孩儿唤他过来的,母后不是想见见他吗?”

“见过皇后娘娘,”李业诩上前一礼道,真的庆幸自己是穿越到大唐,而不是后来的所谓大清,不要奴才、主子爷地叫,也不要动不动就下跪行礼。

“哦,是业诩贤侄,常听皇上说起你,如今一见,果然俊秀人儿,英果非凡,”长孙皇后仔细地看了会走近了的李业诩,露出异样的笑容。

“翼不才,那敢当皇后娘娘如此夸奖,”被美女夸奖,这心里感觉总是很好,更别说是面前这身份特殊的美女了。

“少年人有你这份心境,却也少见,怪不得皇上对你称赞有加了,”长孙皇后看眼前的李业诩虽然只有十几岁,但在脸上却看不到一丝稚嫩。在她这位皇后及诸位皇子、公主面前还是如此从容自如,心里暗暗称奇。

“皇后娘娘莫再夸我,翼真愧不敢当,”汗,李业诩怎么感觉眼前的长孙皇后看着自己竟有些怜爱,挺像自己母亲的眼神。这皇后怪怪的,面前可是有你这么多亲生非亲生的儿子女儿啊?!

被一个感觉上年龄相差无几的美女以这种目光注视着,李业诩有些不自在了,竟觉得自己是在装嫩一样。

李泰走上前,对长孙皇后说道:“母后,孩儿常听父皇讲李公子武学高深,文才出众,不妨今日让他赋诗一首,以助过年的喜庆?母后觉得可好?”

“青雀说得有理,今日是元旦日,贤侄也作首诗助兴一下,就当是送我的贺礼好了,”长孙皇后笑吟吟地看着李业诩道。

“这…”李业诩心里狂汗,一下子哪能想到什么诗啊,都怪自己前面几次的卖弄,这下可好,要露马脚了…

第二卷 磨剑 第五十二章 过年杂事

“业诩兄,你一定要镇住他们,特别是我这个四弟,”李业诩身边的李恪悄声说道,不知这李恪和李泰有什么过节。

虽然长孙皇后对所有皇子都非常好,但在她面前,非嫡出的李恪总有些不自在的感觉。

“翼惭愧,当不得皇后及太子和越王的称赞,唯有班门弄斧,献丑了,”为了李恪这话,也为了不被眼前的大小美女们看轻,怎么也得露一手,前些天不是刚念了一首吗?

李业诩收起心神,故作沉思了片刻。

几位小皇子还有大小公主之类的,听说李业诩要做诗,全都挤到一块来了,小高阳不知是否为了显示她与李业诩非常熟识,还跑过来拉着李业诩的手。

看着这么多皇家儿女们看着自己,李业诩稍稍有些不自在,把目光转向别处,却感受到另一异样的目光,却是一位与李宇年龄相仿的公主,但不是路上遇见的,不知是何人。当下缓缓地吟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是昨日在家中吟诵过,李业嗣记下来的那首诗《元日》。

除了几个小屁孩,面前的一众人都睁大了眼睛,刚才那异样目光的女子也垂下了头,似乎都在细细品味刚刚李业诩所念的诗。

“不错,不错,好一个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年的气氛尽在其中,”长孙皇后称赞道,“贤侄,此诗是何题?

“诗目曰《元日》!”

“好诗,好诗,此乃佳作也,母后,孩儿把它写下来,一会给父皇看看,”李承乾好似才回味过来,击掌称赞。

而李恪更是激动,一张帅脸竟有些发红,好像这诗是他做的一样。

“青雀,你可服否?!”长孙皇后问李泰。

“孩儿服了,”李泰看起来深受打击,但看着李业诩的眼神还是不服气。

“乾儿、泰儿,以后有机会多向李公子请教,”孙长皇后对李承乾和李泰说,眼睛却是看着李业诩,“贤侄,有空啊,多进宫来指教一下太子和越王!”

“是,母后…”李承乾和李泰应道。

“皇后娘娘,这,翼不敢…”李业诩很头大。

“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是…”李业诩无奈地应承。

李恪拉拉李业诩,递了个眼神,示意先走。

“母后,恪先回去了!”

“皇后娘娘,翼先告退了,”李业诩呆着感觉有些怪异,当下对着长孙皇后歉然一笑,也提出告辞。

“好吧,”长孙皇后依然是那迷人的笑容,“有空去看一下汝南吧!”

“是…”

李恪和李业诩施礼后退出。

“贤侄,当是非常之人,”临走前长孙皇后又说一句。

李业诩怦然心跳,长孙皇后何意?

带着长孙皇后赏赐的礼物,跟着李恪来到淑景殿。

路上李恪悄悄地说道,“我这四弟自诩文采非凡,眼高于顶,从来看不起人,今日业诩兄转眼间作出这等佳句,定是让他打击。”

“恪弟,和越王是否有过节。”

“这…”李恪转着狡猾的大眼,想一会说道,“也没什么,不说了。”

“对了,刚刚在你母后那里看见的另一位年龄稍大些的是谁?”李业诩描述着样子。

“那应该是我五妹李丽质,封号长乐。”

“哦,”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长乐公主,李业诩又问,“汝南公主怎么没见到?”

李恪怪怪地看了李业诩一眼,“这个冬天我二姐身子一直不好,在床上躺着。”

“…?!”

来到淑景殿,拜见了杨妃。却也没什么事,只是杨妃托他问候一下母亲王氏,还有感谢李业诩指教李恪,并委托李业诩再接再厉,对李恪更加严厉地管教。

李恪在边上听着一脸悲愤。

杨妃也赏赐了一大堆东西。

李业诩再三推辞,却也不许,只得接受下来。

走出宫门,李业诩还是觉得有些恍恍,这大年初一过的实在有些不爽,太拘束了,很郁闷…

---------------------------

不过,总得来说,李业诩还是很喜欢这时候过年的氛围的。

这古代过年的气氛比后世好多了,充满了喜庆和温情,还有那么多的后世已经消失了的传统习俗。

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府上的各种迎接新年活动就开始了,祭灶、扫房、祭祖,每件事都很隆重。

除夕前第三天是立春,这时候立春日称为春节,表示春天来临了,是个异常重要的日子,官方举行了盛大的迎春活动,连作为皇帝的李世民也出席了,受到重视程度让李业诩很是吃惊。

李业诩不知后世为何过年要称为春节?春节就是春节,年就是年,拜年拜年,没有叫拜春节的,还是老百姓最实在,不管你当权者如何改变年的称呼,在他们口中,永远不变的还是叫过年。

除夕夜就不用说了,反正李业诩没睡觉过,守岁、燃爆竹,陪着父母、弟妹聊天,玩乐,一个晚上在闹腾。

正月初一,李业诩不知府上是如何庆祝,只听说也是异常热闹。他么一大早被李靖拉去听朝会,末了又稀里糊涂去见了皇后,被众位皇子、公主们包围着,如动物园的猴子一样被人观赏了大半天,感觉上有些不太舒服。

后面几天还被李靖拉着到各府上去拜年,这拜年的礼仪也是异常的隆重,特别是上郑府拜年时候的礼节。只是不能见郑燕,据说是因为未过门的原因。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府上的人儿都在剪彩纸,制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帐上,或戴在头上,以示纪念。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若这一天天气晴朗,预示着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年节的喜庆活动一直持续到上元节后。

------------------------------

正月初八,晚饭后,李业诩当着李靖的面对李德謇说,“父亲,孩儿想与你细谈一会,是否可以?”

“翼儿,你那么忙,还是,以后再说吧,”李德謇在自己的老子和儿子面前显得非常慌乱。

李德謇在李靖面前并不是十分害怕,李靖责骂他,自小有张氏袒护着,多年来都是如此,李靖最终懒得管了。

但李业诩却让李德謇觉得有些害怕,特别是李业诩那说不出味道的眼神,似乎能把人心底看透,每次面对李业诩的目光都让他感觉心寒。当父亲的在自己儿子面前感觉到压抑,满心的不自在,这也是很有趣的事。

“孩儿和父亲多年未曾好好聊上几句了,年后孩儿即要出远门,不知何日是归期,”李业诩用他那犀利的眼神看着很是紧张的李德謇。

说实在的,在李业诩眼里,这个李德謇并没给他父亲的感觉,接触不多,交流更少,反而李德謇的作为让他有些厌恶,所以说话也没有那种尊敬的口气。

“翼儿,你又要去哪儿了?我…”母亲王氏在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