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上场挑战的是陈雷,和李业诩比较的是马上对战。

陈雷持槊,李业诩持枪,两人上马,陈雷向李业诩敬礼后,即持槊冲向李业诩,李业诩轻松地拨开陈雷的大力击打,却并不进攻。

陈雷力大无穷,在马上却也身段灵活,一根槊舞的虎虎生威,竟然和李业诩战了好多个回合,才被李业诩一枪拍下马,让李业诩颇为赞赏。

接着是赵启东。

赵启东自小练习武艺,特别在射箭方面很是有天赋,在右卫军中射箭水平也是出类拔萃的,人称“赵百步,”是考核时候十支箭全部命中靶心的几个人之一。

两人以五支箭,射一百五十步外的箭靶,看谁的成绩更出色。

赵启东拿了自己的弓,先定了定神,抽出一支箭,瞄准箭靶。

所有的场上的人都屏着气看着。

“嗖…”正中靶心,全场响起一片叫好的声音。

一百五十步大概相当于一百二三十米,箭靶放在那儿都已经显得有些小了,更不用说中心位置。在众人眼里,能在一百五十步外射中箭靶,已经是比较困难了,而射中靶心,难度是非常之高了,不但要求箭术精湛,且力道也要非常之大,弓至少要四石以上才可做到。

李业诩从李成手中接过自己的弓,只是瞥了一眼箭靶,略一瞄准,引弓便射,也是正中靶心,箭头没入靶中寸许,箭尾在那儿颤歪歪的抖着,力道明显比赵启东的那一箭足。

赵启东看了眼李业诩,心里有些震撼。

场上叫好声更响。

赵启东咬咬牙,一下取出两支羽箭,瞄准片刻,箭响处,二支箭都在靶上,一支在靶心,一支在接近靶心的位置。

李业诩也同样取下两支箭,也同刚才一般略微看了下,在众人叫好声中,两箭都命中靶心。

赵启东脸色有些灰败。

第四箭,还是赵启东先射,射中靶心,三支箭挤在一起。

这次李业诩拉满弓,略微瞄准片刻,嗖的一声,却射往赵启东的箭靶,把靶中心的三支箭都射落在地上,赵启东靶上只剩下一支箭插在那儿。

场上队员都兴奋的大声喊了起来。赵启东脸色惨白。

最后一支箭,好似没有比试的必要,赵启东知道自己输了,但还是把手中的箭射出。

李业诩也快速引弓,射出手中的箭,只听“啪”的一声,接近靶处,赵启东先射出的箭竟然被李业诩后射出的箭射中,折成两段。

场中一片寂静,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过了一会才暴发出震天的叫好声。

赵启东的箭先射出,李业诩后射出的箭必须比之速度更快,才能追上赵启东的箭,要射断飞行中的箭,力道也要更大,且计算要精准,李业诩正是料到赵启东的箭是奔靶心而去,才能在靶前位置把它射落。

赵启东满脸不可置信的惊愕表情,拿着弓怔怔地看着前方,半天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自己引以为傲的箭术,在李业诩面前竟是不值得一提。

当下转身对李业诩敬了个礼道,“总教官的箭术已是出神入化,是我太自不量力,向总教官挑战,输的心服口服,以后,再也不敢当这‘赵百步’的称号!”转身走入队列中。

李业诩伸手示意场中队员静下来,露出一个难得的笑容,指着赵启东说,“一百四十四号,你的箭术水平已经是非常不错!”

全场队员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赵启东,到训练营后,队员们还是第一次听到李业诩出口称赞别人。

李业诩又指向吴二毛说道,“还有你,八十二号,你想比试什么?”

“报告总教官,”吴二毛出列,敬礼后说道,“我不比了,我对总教官无比佩服,自感没有任何胜过总教官的武艺,”再敬礼,回到队列中。

全场队员看向李业诩的目光都有些狂热的崇拜。

在军中,一员将领,所立下的战功和自身的武艺最能让兵士们敬佩。李业诩虽然没有军功,但在训练营中的这些表现,已经深深的折服了眼前这些队员们。

第一次考核结束,由郑仁泰宣布了此次考核的最终结果,继续留在训练营中的队员剩下一百四十五名,各小队重新平均分配人员,吴二毛和赵启东还有另一名考核成绩优秀的队员、一百五十八号周平升任小队长,同时免去几名成绩不太理想的小队长。

陈雷本就是小队长,这次的表现让李业诩对其有所另眼相看。

带好队,李业诩开始训话。

“今日的考核成绩不太理想,让我很是失望,我不知道,你们当中会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李业诩稍停了一下,眼睛慢慢地扫过场上的队员,“第二阶段的训练科目会更多,训练的强度和艰苦程度会超过你们的想象,你们唯一要做的,只能接受,要成为最后能留下的人员,你们必须让自己做的更优秀!”

听着李业诩简单的几句话,所有队员心里都是一沉,他们明白,真正艰苦的日子才刚刚来到。

晚餐异常丰盛,但所有队员都没有了欣喜的感觉。

-------------------------------

尖利的紧急集合哨子声在训练营上空响起。

考核的当天晚上,多数队员以为白天刚刚进行过考核,主官们会让他们放松一下,也就放心地进入梦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队员们刚入睡不久,紧急集合的哨子声撕碎了所有人的好梦。

稍稍的惊诧后,大部分队员快速穿戴好,百米冲刺般的速度来到场地中间列队集合。

对于紧急集合,队员们已经渐渐的些适应了,不像刚开始几次那样慌乱。有人总结出来紧急集合时的最快动作,并得到推广:不能慌乱,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动作---起床,先穿好裤子,再穿靴子,衣服套在身上,拿好武器装备,到训练营的路上再整理好衣服,集合的速度也渐渐快了起来。而那些没有头绪的队员,也差不多都在这次考核里被淘汰出去。

亲卫教官整好队伍,李业诩扫了一眼场上队员,宣布解散,各自回营睡觉。

只是一次突击的紧急集合训练,队员们心里如此想道。如集合般快速散去,回营房马上上床睡觉,一天神经紧张下来,所有人都是很困乏至极,很快营房中又是鼾声一片。

哪知道,一会,紧急集合的哨声再次响起,离上一次集合才不到一个时辰…

营房中像炸了窝一样,乱成一团,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一个晚上两次紧急集合,所有队员都懵了。

集合速度明显比前一次慢多了,一些队员甚至又没穿靴子跑了出来,还有人连自己队列的位置也搞不清楚了,站错了队。

像极了训练刚开始时的第一次紧急集合情景。

“你们以为有了一次紧急集合,就不会有第二次了吗?我们要时刻操持警惕。战争时敌人来袭扰第一次,难道就不会再来第二次?兵不厌诈,要在任何时候快速做好迎敌的准备,”依然是李业诩威严的目光下严厉的训话。

这次李业诩破例允许没穿靴子的队员回去穿好靴子再追上来。

“整理好自己的装束,带齐随身的武器装备,出发…”待场地上的队员们准备妥当,李业诩示意那些临时负责的亲卫们带着各自的队伍开始越野跑。

五公里强度的越野跑回来,队员们都已经是筋疲力尽,有几名队员甚至是相互搀扶着回来,进了营房,所有人倒头便睡,许多队员甚至连脚上的靴子都没脱,就睡着了。

清晨,照例是起床的哨声把他们从睡梦中叫醒。

还是五公里强度的越野跑,而且早饭供应的包子明显少了,每人平均两个,一碗汤,对这些折腾了大半个晚上,早晨又五公里跑回来的队员来说,这两个包子只能塞牙缝了。

要命的是,上午的训练科目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不少,每天一百个引体向上,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仰卧起坐,一百个高抬腿跑,一百个举木杆跳蹲。

这是今后每天的必修课,无论何种训练情况下,这些科目每天必须完成。

队员们开始体会到这李业诩说的更高强度训练的滋味。

让队员们感觉更加痛苦的是,到了中饭时分,供应的饭和菜也是明显减少了。队员们都感觉几乎整天饿着肚子在训练。

队员们慢慢感觉到李业诩所说的更加艰苦的训练是怎么样了…

第二卷 磨剑 第十九章 尚书大人来视察

午后休息时候,突然隐隐听到营房外远处传来马匹奔跑的声音,还有人声骚动,似有一伙人骑着马朝这边奔来。

没有听到门口禁卫的阻拦喝斥声。

李业诩一下猜到是何人到来。能直接进训练营而不被阻拦的只有三四个人。

场上响起紧急战斗集合的哨子声,所有队员都按照命令,如临大敌般快速摆好战斗队形,弓箭上弦,李业诩带着几名亲卫迅速冲到营房门边,做好战斗准备。

难得战斗预演的机会,这样的战斗预演还是第一次进行。

门口禁卫敬礼的声音,随即冲进来几骑,最前面的赫然就是一身戎装的大唐军中第一武将,当朝兵部尚书李靖,身后是右卫大将军候君集,后面跟着几名亲卫。

看到场中指向自己的弓箭,队员准备出击的阵形,李靖和候君集全都愕然一愣,连坐下的马儿都感受到死亡的威胁,立起马头长嘶一声。

虽然心中已经猜到,李业诩看到李靖的到来还是一喜,立即改变口令,所有队员改变战斗队型,迅速列队集合,速度之快,让还骑在马上的李靖和候君集一脸惊诧。

“立正!敬礼!”

李业诩跑步来到李靖马,“报告李尚书、候大将军,训练营全体官兵列队完毕,请指示,”说摆,敬了个军礼。

李靖满脸讶色中跳下马,问道,“翼儿,刚才你们唱的是哪门子戏?用这种方式来迎接我们?你们这是什么礼仪?请指示,这又是何解?”指指列队整齐的队员问道。

“报告李尚书,刚才演练的是特战训练营迎击来犯之敌的一种战斗阵型,”李业诩指着行礼的队员道,“刚刚这是下官制定的训练营中军礼,”又走近李靖身边,悄声说道,“祖父,孙儿是想给您一个惊喜,也请您给他们作训示!”

“好!”看着队列整齐的士兵,李靖吃惊中露出稍稍的赞许。

“礼毕,稍息,”陪着李靖和候君集来到队列前,李业诩再次喊出口令。

整齐划一的收礼,立正,再稍息。

“李尚书,这些兵士号令间进退如一,军姿整齐,比右卫军中任何一营都不逊色,”候君集也在一旁称赞道。

场下大部分队员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位被称之为军中战神的李靖将军,很多人脸上都是露出崇拜的神色,李靖的不世战功在大唐军中广为传诵,在军中已成了所有将士的偶像。

到底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李靖在场上一站,不怒自威,虎眼扫过之处,人人噤若寒蝉,即使是在这盛夏之时,也感到一丝寒意,和主教官李业诩的眼神非常相象…

“训练营的队员们,今日我李靖到这儿来,只是想看看你们的训练情况,我要看看你们是如何训练的,”简短的几句话,落在场上的队员耳里,却若字字珠玑。

所有队员都在各自的教官带领下分散训练,训练也比平时更卖力,都想在李靖面前留下一个良好印象。

李业诩、苏定芳、郑仁泰刚陪着李靖和候君集站在场地边上观看。

“翼儿,你这些训练器件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李靖指着单杠、双杠、平衡木、障碍墙等训练设施对李业诩说,“是你自己所做?你与我讲讲进行这些训练的缘由?”

“祖父,这些训练设施,有一些是候大将军依孙儿所讲的,让右卫军中所做,一些是孙儿自己带人动手制作,主要锻炼队员的体力、臂力、平衡能力、跳跃能力、身体灵活性等,”李业诩指着从平衡木上跑过的队员说,“你看,在平衡木上能快速通过而不摔下来,那这名队员的身体平衡保持的不错,”又指着一名练引体向上的队员说,“这主要锻炼队员的手臂及上身力量,力量不错了,即使一些时候需要长时间悬挂着,也吃的消,”陪着李靖和候君集细细观看了队员的训练情况。

“李尚书,末将也觉得这些训练项目非常不错,以后也要在右卫军中开展起来,”不愧是很有头脑的武将,候君集已经想把这些训练器械和训练方法在右卫军中推广开来。

“可以,”李靖沉思片刻回答道,又问李业诩:“翼儿,队员每天训练多少时间?”

“每天至少训练五个时辰,不包括晚上的紧急集合!”

“哦!”李靖听了不再言语,而是站在一旁仔细地观看起队员训练,候君集也是一脸严肃的神色。

这两位都是多年带兵练兵,经历了不知多少战事过来的百战将军,看到场上队员不同一般的训练情况也不禁有些吃惊。

就从进入训练营到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队员们所表现的,无论在训练方式、集结速度、协调能力、体能表现上都让他们异常震撼。

确实是一营异常强悍的兵士。

李业诩又请李靖和候君集到训练营的会议室,向李靖报告了这十来天的训练进展情况李靖看着放在前面的训练进展记录,听着李业诩的汇报,不断点头称是。

“定芳,在这可否习惯?”待李业诩讲完,李靖问站在身边满脸肃然的苏定芳道。

“恩师,烈在这儿协助公子练兵,实是非常之荣幸,从公子身上习到很多东西,”苏定芳恭敬的回答。

“你和翼儿有空多讨论下兵法,枪法也要常练习,都不能荒废了,日后还是有你施展手脚的机会,”李靖看着苏定芳似有一些感慨。

“是,恩师,烈记住了。”

“冻伤药的事,有没有问及孙道长?”

“还没遇上孙道长,待有机会,我再去拜访一次吧!”

李靖听了点点头,不再言语。

“李尚书,训练营中有苏将军这样出色的军中将领,业诩贤侄这样的后起之秀,还有让人惊叹的练兵之法,末将相信他们定能训出一营好兵来,”候君集笑着对李靖说,又看着李业诩道,“贤侄,真不愧是李尚书一手调教出来,让人刮目相看啊…他日必将是我大唐军中出色的战将,李尚书,末将恭喜您!”

“候将军,你可是高看了李翼,这小子才几岁啊,还不知上战场会不会吓尿裤子呢,哈哈哈!”嘴上虽然这样说,但看着眼前这个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从小尽心教诲培养的孙儿,李靖也是掩饰不住满脸的欢喜。

李业诩听着却大感尴尬,李靖这也太贬低自己了,虽然说只是自谦。

李靖又对李业诩道,“翼儿,你需要的短袖衣服和短裤,我已差人带来,你使人到营外清点交接,还有一千双软底布鞋,穿着舒适轻便,以后就作为训练营中兵士的作训鞋!”

“是,祖父,”李业诩应允道,又转身对郑仁泰说,“郑兄,你带人到营外接收物品,清点后分发到队员手中,剩余的置于仓库中保管。”

“是,”郑仁泰跑出房外,叫上几名队员出去搬运东西去了。

“李尚书,末将出去察看一下训练情况,苏将军,你带我去四处看看吧。”候君集察觉到李靖有话单独要跟李业诩说,当下也就走了出去。

“翼儿,过几天皇上会使人来传你问话,你要准备一下,把训练营的情况写份详细的报告交予皇上。”李靖一脸凝重的神色看着李业诩,“或许皇上还有其他事要问询于你,具体是什么事,我也不知!”

“是,孙儿明白!”

“过些日子,你回来一趟,我带你去房相府上一次,”李靖颇为玩味的笑容。

“是,”李业诩有些疑惑,李靖带自己上房府中去做什么?

“翼儿,家中一切都好,你就不要挂念了…老夫这次来,主要还是为你壮威,我可要走了,还有什么事吗?”

“祖父,孙儿明日想带人去终南山看看”

“好,我嘱人带你过去。”

“是…”

祖孙两个走到外面,候君集正与苏定芳站在交谈,看到李靖和李业诩出来,候君集迎上来说,“李尚书,末将有一想法,想让业诩侄儿把此中的训练方法,去掉了一些高强度的科目,也写成一大纲,能用于普通士卒的训练,在军中推广,您觉得如何?”

李靖沉思片刻,颌首道,“唔,言之有理,待我们先禀告皇上,由皇上来抉择吧…”

第二卷 磨剑 第二十章 初探终南山

第二天一大早,李靖的一名贴身亲卫唤作李林的,一早就来到训练营外等候着。

李业诩安排好训练事宜,一身闲时的装扮,带着苏定芳和李成、李万两名亲卫,在李林的带领下,一行五人朝终南山疾驰而去。

终南山在长安城之西南约七十里,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终南山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初,在终南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

也因终南山离长安不远,且地形险阻,唐初时曾在此设过军营,驻军把守。至武德末,天下初定,民心渐安,一些军营也就废弃了。

长安到终南山,是宽阔平坦的官道,因是盛夏时分,官道上来往的车马并不多。

放眼望去,一切都是那么让人感觉舒爽,没有后世宽阔的公路,没有大片的高楼厂房。道路两旁,只有间或散落的民居,阡陌纵横的田园,虽然不是农忙时节,田间还是有忙碌的百姓在耕作,溪流清澈,满眼绿色,一幅异常美丽的自然画卷。

就连空气也是异常的清新,比后世不知好上多少倍的自然环境…李业诩看着满心的愉悦…在后世那个时代,已经很少能看到如此景色了…甚至有些置疑起来,后世那些所谓繁华的城市化生活,究竟是好还是坏?

五人在官道上飞奔,雄伟的终南山一直就在前方视野中,渐行渐近。

快接近终南山,李林领着他们离开官道,沿着一条不算太宽的路往一处山谷而去。这条路行走的人不多,有些荒废了,路中间的草都已经长的很高了。

越往山谷走路也越小,行了大半个时辰,已经是上山的路了,一会,骑在马上已经不能通行,只得牵着马步行。

行到一陡峭处,有军士把守着。

几名站岗的士兵如临大敌般把他们拦了下来。

李林说明来意,并呈上李靖的手令,领头的一名校尉模样的军士接过,仔细看看,把手令还给李林,挥手放行。

守卫的军士让他们把马儿留在了此处。

一路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