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回纥人只有一天的行程,战事有可能很快发生,李业诩召集所有的将领们议事。

“诸位,回纥人的情况就是如此,下面本帅宣布各师的安排…”李业诩把特战队员侦探到的,还有克里木提供的回纥人情况通报给了诸将后,也不待众将发表意见,即布署行动计划,“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四、第十五近卫师,远程奔袭吐迷度本部所在地,本帅亲自带领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十五近卫师,从左侧迂回到回纥人东北侧,!”李业诩指着刚刚绘制的军用地图说道:“契苾何力率第六、第八、第九、第十四近卫师,从右侧包围回纥人!”

“执失思力率第十、第十二、第十三近卫师。包围前行一步的乌纥部!”李业诩冷着声命令道:“若回纥人归降,则令其跟随我大军一道攻击薛延陀人,不降,则全部歼灭!”

乌纥是吐迷度的侄儿,就是他领兵一部前行驻扎的,!

这一路行来,李业诩已经从契苾何力那里了解了不少关于铁勒系诸部的事,也知道铁勒诸部争斗是非常激烈的,有不少力量弱小,支撑不住的部落是愿意归附大唐的。

就如当初契苾何力归降一样,主要原因就是契苾部有漠北一带坚持不下去,迁徙到沙州一带更是遭遇天灾,加上契苾何力也一心向唐,也就有了率部归唐的事。

克里木带着他的那些手下,还有前去联络的一部唐军已经出发,往回纥人如今所居的地方而去,而李业诩不会等待吐迷度的回复,他在克里木带人走后,也立即布署了后来的行动。

“你们记住一点,回纥人若降,即接受,若诈降,即尽歼之!都去做准备吧!”李业诩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话语,让诸将不禁打了个寒战。

十万人左右的回纥人,若不愿降,都要将其全歼,这命令有些残酷。

“是!末将领命!”所有的将领都抱拳领命而去。

……………………………………

“俟斤,我们被薛延陀人包围了!”吐迷度手下的一名头人匆匆地跑进了大帐内,哭丧着脸向吐迷度报告道。

“什么!?”正坐在榻上喝着奶茶的吐迷度大惊失色,一下子站了起来,把前面的小茶几和装奶茶的杯子都碰翻了,“薛延陀人速度这么快,立即组织人马准备抵抗!传令让乌纥回救!”

“俟斤!克里木回来了,还带来了唐军的使者!”这里一名护卫进来报告道。

“一会再见,等我们击退了薛延陀人再说!”薛延陀人大兵压境,吐迷度没有心思去想这个了,首要的目的是将包围他们的薛延陀击退再说。

薛延陀能将他们这数万人的族人包围,那人马肯定不会少数,吐迷度对能否击退薛延陀人并没信心。

“俟斤!”这时克里木不顾其他人的阻拦,自己跑了起来,“俟斤,那些不是薛延陀人,是唐军,大唐肃州的边军!属下带来了唐军大将的信,还有他们的使者!”

克里木作为吐迷度的护卫队副队长,本来就可以自由出入吐迷度的大帐的,这里闯进来并不让人奇怪。

“什么?是唐军?”吐迷度更是吃惊,他想不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唐军出现在漠北之地上,而且包围他们?既然与唐军接触上了,唐军怎么还会对他们采取行动?

当下吐迷度马上说道:“带唐军使者进来!”同时还是令手下去做准备,集合兵力。

被李业诩当作使者派来的是校尉刘仁轨,刘仁轨带着手下的三百名士兵一道而来。

面无表情的刘仁轨昂着头跟着克里木走进了吐迷度的大帐。

“本使者是大唐安北道行军大总管麾下校尉刘仁轨,特将大总管李大将军的信交给回纥俟斤,!”刘仁轨傲然说道,也不管吐迷度听不听的懂汉语,把李业诩的一封信交给吐迷度。

在吐迷度看信间,刘仁轨继续说道:“李大总管知道俟斤准备率部归唐,因此率大军到此来接应!我十数万大军,能消灭追击贵部的薛延陀人,也请俟斤到李大总管帅帐中商议归降的事情!”

吐迷度看完了李业诩的信,也听了刘仁轨所说的,却沉思起来。

李业诩在信中表达的意思却比刘仁轨说的更明白,那就是要吐迷度马上投降,不然唐军要对他们发动攻击。

吐迷度有些受侮的感觉,但想了一下又明白过来,此次大唐派遣的这次从西面进来的大军,肯定不是肃州、甘州的边军,而是在西域取得骄人战绩的那支军队。欲谷设数十万人马,连反击机会都没有,就被全歼了,从现在唐军的攻击手段来看,这支唐军的战力确实不一般,在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数万人马包围,已方事前没有侦知任何消息。

吐迷度想着乌纥的队伍也肯定被唐军包围了,若自己稍加犹豫,唐军就有可能发动攻击,那族人可能就要面临灭顶之灾。

“我回纥原本就是准备归唐,有唐军的接应,那是最好的事,可以使我们摆脱薛延陀的追击!”吐迷度受打击,脸色变得有些灰败,“本俟斤就随你去见你们的大帅!”

吐迷度命令克里木带着几十人跟着自己而去,同时令大营中撤除防卫,与唐军对峙的人马也都撤下来,以免发生冲突。

…………………………

李业诩骑在青骓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回纥人的大营。

和契苾何力带着九个近卫师,经过连续几天的行进,终于在夜色将临时候接近回纥的大营,而此时,跟随克里木的使者也进入回纥人的大营。

李业诩所部的行进速度也是根据刘仁轨所在那队人马的进程来调整的,目的就是取得最佳的威慑效果,让吐迷度没有犹豫的余地,无论是真降还是假降,都必须得降。

“报告大帅,回纥俟斤吐迷度跟随刘校尉来营了!”一名手下来报告。

望远镜里,夜色中,一队人马在唐军的护卫下,进了营来。

“这就好!”李业诩大松了口气!

“参见大唐将军!”吐迷度早一步下了马,在李业诩面前几步停了下来,施了礼,用略显生硬的汉话说道,“在下是回纥俟斤吐迷度!”

“本帅是大唐漠北道行军大总管李翼,俟斤来营拜访,本帅很是欣喜,请进内说话!”李业诩对又遇见一位会说汉话的胡人头领而高兴,会说汉话的胡人,肯定是对大唐有着兴趣的,了解东西也应该不少,交流起来也方便些。

“李翼?李大帅?”吐迷度听了李业诩的话,打了个寒战。

李业诩的名声太大了,几战下来威震四方,突袭欲谷设的战事更是让西北诸部落谈之色变,如今吐迷度也领略到唐军的巨大打击力,大唐军队无声无息间出现在他们面前,若是直接发动攻击,那经过这一个晚上,回纥人可能就不存在了。

“正是本帅!”李业诩脸上只有一丝淡淡的表情。

“大帅名震西北,吐迷度深表敬佩!”吐迷度行了个大礼,但还是硬着头皮说,“在下率全族十余万口人前来归唐,为何大帅还要攻击我回纥?”

虽然被李业诩的名声和气势所震,但关系十万族人的前途,吐迷度还是说出了自己的不满。

“此战我们要全歼薛延陀人,不能出任何差池,!”李业诩笑笑道,“此前我们并不知道俟斤是否真归附,所以才出此下策!”

这笑容却让吐迷度心里发寒!

“大唐国势强盛,军威更是震天下,看大帅所领军取得的战绩,还有谁敢与大唐军敌?”吐迷度见李业诩也是直接这么说,不满的话也再说不出口了,其实唐军这样做,做为领兵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我回纥部愿永远归附大唐,所有族人都任大帅驱驰…”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九章 薛延陀人的奇怪战法

长安,太极宫两仪殿。李世民召集一班重臣讨论漠北的战事。

因夫人去逝而久未出现在众臣面前的李靖也被召进宫来。

众臣坐定后,李世民即开始问话,“诸位爱卿,漠北道行军部和安北道行军部诸军皆已经出塞,你们说说,两部如何作战为最佳!”李世民的眼光逐个地扫过在场朝臣们的脸,最后停在李靖身上,“药师,战事的安排你都已经知晓,你对此有何建议?”

此次出征,朝中身居高位的武将大多都在应征之列,如今处于朝堂上的,已经没有几位高级武将了,一些在朝的如段志玄、张士贵等还不是李世民商议军事布署的决策成员,无论是作为一名老臣,还是武将中的一员,李世民先问李靖,都是最自然不过的。

“陛下,对这次北征薛延陀军事行动的布署上,臣无任何建议!”李靖垂着眉说道,甚至没有看挂在墙上的军事地图。

李靖的话让诸臣都吃了一惊。李世民也随之一愣,所有的人对李靖刚才所说的大惑不解。

一直以来,朝廷对外的多次战役,李靖对战事的布置都有着非同于常人的见解,这位老臣的意见也是最受皇帝的重视,今日李靖这样说,一些人以为夫人的去逝,让李靖大受打击,心灰意冷,不愿意在这事上发表意见;或者因出征时,李靖没有出来发表意见,今日也不方便说了。

只是这好似也不像,毕竟此次出征大军的序列里,还有李靖最钟爱的孙子,安北道行军大总管李业诩所领的近十万大军,不提一些建议有些说不过。

此次布署出征薛延陀的军事行动时,李靖还在为自己的夫人守哀,并没参预决策,这是李世民颇为遗憾的事,对此次军事行动的安排,李世民还是最想听听李靖的意见。

只是李靖刚刚如此说,让李世民都是满心的疑惑。

从长安及边州征调的大军出征已经将近一个月,还没最新的战报传回来,传回来最多的是漠北道诸军行进方位的传报,安北道行军部自出了居延海外,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但按行程算,这些日子两边都应该已经与薛延陀人接触上。朝廷也需要对接下来战事的进展做一些必要的安排。

此正是李世民亲自下谕让李靖进宫来议事的原因。

只是不待诸人发问,李靖已经接着在说了:“此次出征薛延陀,我朝动用了二十余万的大军,更是有十二个精锐的近卫师,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薛延陀展开攻击,老臣看了陛下的安排,认为此战的结果,我军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已经没有任何悬念,所以不需要再讨论了,领兵将领会做出比我们更周密的安排…”

李靖的话让其他诸臣更吃惊,敢如此说,李靖是不是对自己的孙儿过于信任了?只是一想到李业诩在西北取得的战绩,在场的朝臣们对李靖的自信也有些理解。

李靖不理会其他诸臣惊愕的样子,继续道:“比薛延陀强大的多的西突厥,都在个多月间灰飞烟灭,薛延陀不可能逃得过灭亡的命运,!”李靖说着向李世民行了一礼,“陛下,老臣觉得,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是,在我大军取得胜利后。如何对漠北进行有效的治理,以使的这一大片地,成为我大唐所治之地…”

“药师所说极是,我二十余万大军出征薛延陀,胜利当不在话下,!”听了李靖所说的,李世民打心底松了口气。他知道,李靖虽然一直呆在府中,但一定是在关注着这场战争的,李世民也是把所有战事的布署都使人告知了李靖,想必李靖在府中一定好好地研究过了,对战事的布置都是知道的。

今日从李靖嘴里说出这样的话,那自是让李世民增加了对战事取得胜利的信心。

“陛下,我大军携灭西突厥、平高昌的余威,以我精锐的十几个近卫师攻袭夷男牙帐所在地,还有漠北道十几万大军攻击大度的人马,薛延陀人即使有防备,也一定不是我大军的对手,!”房玄龄在听了李靖刚才所说了,稍做沉思后,也明白李靖话中的意思,即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臣同意李特进所说的,军事布署已经没什么可议的,两位行军大总管和诸多的行军总管一定不辱使命,旗开得胜的,我们今日要讨论的,应该是在取得胜利后。如何有效治理漠北的事!”

“陛下,臣觉得,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大军在西北取得胜利,不定能在漠北同样取得胜利,!”房玄龄话刚说完,长孙无忌却用怪怪地语调说道,“万一我前方将领因前功而骄傲自大,对敌轻视,被敌所趁,那结果就会出乎意外,所以此战我们还要制定周密的布署!”

“辅机过虑了,朕相信前方的两大行军大总管和诸位行军总管,会给我们带来胜利的战果的,甚至会给我们带来惊喜!”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话有些不以为然,摆摆手道,“朕也认同药师和玄龄刚才所说的,我们更应考虑战后如何治理漠北!”

“陛下,万不可大意啊!”长孙无忌再次站起来,“漠北之地环境,比西北更恶劣,我大军对那一片土地并不熟悉。陛下应制定一定周密的作战计划,让诸将执行才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世民再次不理会长孙无忌的意见,“我们最多提一些建议,如何战,还是让诸领军将领自己制定为好,审时度势,临机应变,才是上策…”听长孙无忌所说的,李世民似有些想到什么样。话锋一转道,“若前方将领有失职、贻误战机的,以致我军出现重大伤亡,或者作战失败,朕一定重责不饶!”

听李世民如此说,长孙无忌也不再说,只是其他诸臣都用复杂的眼神看看李靖,又看看长孙无忌,但没有人在这事上发表意见。

“陛下,臣觉得,对漠北之地,应该效仿西北之安西,在我大军取得胜利后,设置都护府,分置都督府及州县,派我官吏进行治理!”房玄龄也似明白李世民话中的意思,但还是顺着刚刚李靖所说的意思讲道,“漠北铁勒部落虽多,但比安西之地简单许多,分置都护府、都督府及州县应是不二的选择!”

“陛下,臣也如此认为,应该在漠北设置都护府及下属都督府、州县,并委派我官吏与归降的胡人一道治理,!”李靖对房玄龄所说的,也表示赞同,对刚刚长孙无忌所说的,似乎并没当回事。

见房玄龄和李靖都如此说,其他诸臣也没表示什么反对意见。

李世民对诸臣这样的态度也大感满意,颌首称道:“朕也如此认为,只是漠北之地上铁勒部众多,薛延陀若被征服了,其他铁勒诸部或来降附,或仍在观望,皆有可能,若我朝不乘大胜之机,招抚这些游移不定的部落,稳固对漠北的统治。恐会错失良机,!”李世民接着用异常严肃的口气道:“朕决定亲自往灵州招抚,安边静乱,对诸夷表示我大唐的诚信,使万里之外不再有兵戈…”

李世民的话,让诸臣大吃一惊,皇帝亲自往灵州北招抚铁勒诸部,这太让在匪夷所思了,长孙无忌马上站了起来奏道:“陛下,这万不可,陛下乃九五之尊,自非诸胡头人可比,如今我精锐的大军都在征战之中,京师之地也要大军镇守,没有可以护卫陛下北巡的力量,万一出差池,如何是好?陛下北巡招抚,耗费不会是少数,朝廷连年征战,实应减少各方开支;且陛下这些年身体也不太好,诸多因素考虑,臣觉得,陛下千万不能亲自去招抚诸夷来归附,不若由臣替代陛下前行吧…”

接着房玄龄、高仕廉等人也表示相似的意见,愿意代皇帝北上招抚诸夷部落。

李世民却连连地摆手,“去岁我大军征西北,今年征漠北,耗费颇具,将士征调非常多,京邑之地,驻军也少。朕也知此番北巡所费颇多,也要另征调将士随行。但朕必须有此一行,就似良药却苦口,病者也非甘愿饮之,但生病了总是要服的,这是可以除膏肓之疾;耕种弊力,也不是农夫乐于做的,但又必须去做,只为能填饱肚子,充盈家中仓库之需。这些都是忍小恶而成大美之为,就轻害而得殊功也,朕此行正是如此,能换取漠北诸部的归降,有何不可为?”李世民说的很坚决,不容其他朝臣再劝,“朕身上的疾病都是常年累积,本就应趁还能远行之时,巡视我边境,以鼓将士之士气,并解决此关乎我大唐北疆安稳之大事,朕意已决,必将赴灵州,以招抚铁勒诸部,以示我大唐的诚心,诸位爱卿不必再谏!”

“是,陛下,臣等愿意随陛下一道往灵州!”见皇帝如此说,众臣也只得应诺,并都表示愿意陪伴皇帝一道,往灵州招抚铁勒诸部。

………………………………

河东道,云州,城北五十里地,长城脚下,漠北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亲领的近一万人马驻扎在此,稍远一些,有张士贵领的近一万人。

李世绩的帅帐内,不时地有传令的亲兵进进出出,将李世绩的命令传达到各地。

一群突厥族人装束的唐军士兵飞驰而来,领着的几名在得到允许后,被护卫的汉族唐军士兵带进了大帐。

“末将怀化郡王李思摩奉大总管的令,率部前来会合!” 领头的突厥族唐军将领进了帐后,对走上来迎接的李世绩作礼道。

这些突厥族士兵正是李思摩带来的。

漠北道行军部属下诸行军总管,都按照李世绩的命令,从不同方向往北进发,目标直指还在长城北侧逗留的大度设所领的十万薛延陀大军。

此时的薛延陀大军还是摆出一付欲进攻的阵势,大度设并未探知我几路大军已经相继往其侧、后方向而去,还一心想击败李思摩部,将李思摩部所居的那片水草丰美之地据为已有。

受到薛延陀人攻击的李思摩部,损失不小,向南败退,但在接到朝廷将派大军增援后,李思摩部停止了南撤的脚步,重新调整布署,准备与其他几部唐军全兵,反击大度设所领的薛延陀攻击。

李思摩奉李世绩的命令,率手下还能征战的两万余人马赶过来会合。

“郡王不必多礼,本帅想问问你与薛延陀人交手的情况,!”李世绩还了礼,将李思摩迎入帐中,分位就座,也没客套的虚话,即问最想知道的情况。

无论是如何方式的作战,知己知彼,都是上策,对敌方有所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展开战事。

大度设所领的薛延陀大军有十万多人,这是让任何人都不会小视的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李世绩必须慎之又慎。

比李世绩年轻好多的李业诩率另外一支大军从西入东北攻击,李世绩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李业诩复制在安西的战绩,将薛延陀人打的没有反击的机会,而他自己所领的大军,面对大度设,却打得很辛苦,这样就太丢脸了。李世绩也希望李业诩能取得骄人的战绩,但同时也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在各个方向将薛延陀人打得找不着北。

而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