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南也觉察到了大唐对其的防备,这些年并没有直接攻击李思摩部及大唐边境,还派出使团来多次请婚,只是李世民想不到,大唐在出征西域之时,夷南竟然派大军攻击李思摩部,并同时来请婚。

感受到侮辱的李世民大怒的同时,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并令突利设也入殿问责。

“突利设,朕想问的是,夷南派你入朝请婚,又复起兵攻我大唐李思摩部,这是何意?”在突利设被宣进殿后,李世民冷着脸喝问道,“朕曾下诏令你们与李思摩部以大漠为界,如有侵袭者,我大唐即予以讨伐。你们自恃强大,越过大漠攻击李思摩,还敢来请婚,这是要胁朕么?”

突利设听了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大唐天子有命,薛延陀诸部莫敢不从,然而突厥人反复无常。想当年他们没有被消灭的时候,年年进犯大唐边境,杀人成千上万。我可汗认为大唐既然已经打败他们了,就应当将他们全部降为奴隶,赐给唐朝百姓;如今大唐天子却反而抚养他们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对他们的恩德太过分了,可这样突厥人还不知足,据我们可汗所知,阿史那结社率公然反叛,还想谋杀害大唐天子。这些突厥人都是人面兽心,怎么能用待人之道去对待他们呢?我薛延陀承慧大唐皇帝的深厚恩德,无以为报,便准备为大唐诛灭他们,以尽薛延陀的一份力!也请大唐皇帝赐婚于我可汗,让我可汗更能为大唐驱驰,还请大唐皇帝成全!”

突利设说着,脸上满是恭敬的神色,心里却在冷笑,想着出发前夷南对诸头人所说的:“大唐军队精锐远征西域,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阿史那思摩部,定是易如反掌耳!”

诸头人们也都认为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大唐十数万大军都在西北。没有能力再对北边开战,何况薛延陀只是攻击李思摩部,并不取大唐的边州。于是夷南即命其子大度设以同罗、仆骨﹑回纥、靺鞨、拔野古﹑阿跌﹑霫诸部,合兵二十万,度漠南,屯白道川,据善阳岭,攻击李思摩所领的突厥部众。

“是吗?你这样说,朕还要感谢夷南才是!”李世民语气更冷,当着众臣的面却没表示什么,只是瞪着突利设看了半天。直把突利设看的发毛,这才说道:“你先下去吧!”

突利设本还想再说什么,但看到李世民如此的神色,还有殿中一些大臣们怒目相视的样子,也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各位爱卿,夷南数次遣人来请婚,并送来丰厚的聘礼,此次更不一般,来请婚的同时派兵攻击我李思摩的突厥部,朕想问问诸位有何建言?”李世民已经恢复了神色,对着殿下的诸臣问道。

谏议大夫褚遂良第一个站出来奏道:“薛延陀本是突厥一俟斤,当年我大唐荡平东突厥,北疆万里萧条,少有人烟,突厥残余势力四处奔波,无以投靠,须有一个酋长管制,所以陛下才遣游击将军乔师望赐给他们玺书鼓纛,立为可汗。陛下应该再降下大恩,应允与他们通婚,薛延陀与我大唐结亲,必定唯我是尊,愿意听从号令的。我大军在安西一带作战,战事至今已经有近一年,所耗颇多,实在不应再战,如今龙沙以北,薛延陀的部落众多,朝廷想要讨伐他们,终究不能全都消灭干净,应当对他们抚以德义,才可以使让他们归附,所以臣觉得应该赐婚于他们!此次薛延陀只是攻击李思摩部,陛下若赐婚,薛延陀肯定会退兵的!”

“陛下,臣附议,!”魏征也紧跟着出列。“我大唐连年对外征战,百姓负担颇重,实在不宜再战,如今我大军还在班师的路上,疲惫之师,如何应战?薛延陀人只是与突厥人有宿怨,此次只是攻击李思摩的突厥人,并未对我汉人有什么恶意,所以臣觉得还是要以安抚为主,应许婚为上策!”

“陛下,臣反对!”兵部尚书李世勣踏前一步,怒声说道:“你们这些人都自以为博览群书,却是只知古而不知今之辈。汉初匈奴强大,中原汉王朝力量弱小,所以不得不许嫁女子,送金银财物以诱惑他们,这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世勣语气更加的厉声:“如今我大唐国力强大,周围诸部落皆臣服于我们,以我大唐的几百千许步兵,都可以击败他们的数万骑兵,所以这些年来薛延陀肯卑躬屈膝,听令于我们,不敢稍有延怠;也是因为他们刚刚立了可汗,属下杂姓部族不少,想要借着大唐的势力以威慑制服他们。他们中的同罗、仆骨、回纥等十多个部族,各有兵力几万人,如果他们合力攻打薛延陀,可以立即攻破取胜,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是因为畏惧夷南及其两子是我大唐所立的可汗。如今若将宗室女嫁给他,他们必然自恃是大唐的女婿,越加骄狂,其他部族谁还敢不服?!所以臣反对赐婚,而且对薛延陀的犯边行为,一定要派兵反击!我大唐军力强大,国势正盛,岂容薛延陀如此跳梁小丑般挑衅,臣愿领兵出征…”

“陛下,臣附议,!”刚刚年后转礼部尚书的李道宗也出列奏道:“薛延陀人人面兽心,从来不会记住我们对他的恩德的,我们稍不加注意,必会被他们反咬一口,造成祸害。现在我们回绝其请婚要求,组建大军,反击他们的入侵,并将此事诏告天下,其他部族得知我们抛弃了薛延陀,很快会将他们瓜剖!臣愿领兵征讨!”

“陛下,臣也附议!”房玄龄也出列奏道,“如今薛延陀只是看到我大军在安西一带征战,想征我北边突破,没能力组织大军反击他们的袭扰,才敢如此妄为,若我们此时应承了薛延陀人的请婚要求,那诸夷必定会看轻我们,而薛延陀势将更大!所以臣以为,千万不可许婚,应派兵征讨!”

“陛下!”李世勣再次出列奏道:“伊列道行军部及交河道行军部诸军都在班师的途中,据传报,他们已经抵达了沙州,可以令班师的大军从肃州、甘州一带出关,从西侧攻击薛延陀部,再另征召府兵,从丰州、胜州出大漠,两边合击定可将薛延陀部全部歼灭…”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二章 反击薛延陀

李世绩所说的这话让李世民心头一震。

刚刚接到李思摩遭受攻击的情报时。李世民正是考虑到大部精锐的近卫师,都还在班师的途中,不能从西北及时返回,无法对薛延陀的攻击做出有效的反击。

若从几大近卫师将到达的肃州、甘州一带往东北方向攻击薛延陀的侧后部,肯定会出乎夷南的意料之外,再以另一师从丰州一带出击,两个方向几十万大军对薛延陀的用兵,很有可能就可以彻底击跨薛延陀部。

在西北一带军事行动的顺利,给予李世民对大唐军队战力的无比自信,虽然再开战势必大大增加朝廷在军事方向的开支,但比起李思摩部被薛延陀歼灭,大唐威信受损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相比,李世民宁愿国库里的钱物少些去。

这些年通过对南方的连续性开发,还有鼓励商业的一系列政策出台,朝廷的粮食和赋税收入是连年的增加,即使连续几年的征战,还是能应付的。

想到这些,李世民那种担忧的心情都没有了,当下压压手,示意诸臣安静下来,也阻止了欲再出列发表奏言的魏征开口。这才说道:“我大唐兵威震天下,一切强敌都败于我大唐雄师之下,朕也不能忍受被人逼迫,朕决定拒绝夷南的请婚要求,并将薛延陀使团扣留,遣大军反击薛延陀人的攻击!”

李世民扫过众臣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只须记住朕说过的话,朕不会屈服于任何人的逼迫之下,我大唐是天下的主宰者,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见李世民如此说,众臣莫有再敢出声反对者。

散朝后,李世民留下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道宗、李世绩等一众重臣们商议如何布署军事行动。

……………………………………

贞观十五年四月底,李世民发布了两份反击薛延陀的诏命。

先一份诏令中以兵部尚书李世绩为漠北道行军大总管,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副,征召大军,反击薛延陀的入侵。

以李道宗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九州兵马共两万人,出定襄;灵州都督、正在组建第五卫军的左骁卫大将军薛万彻为单于道行军总管,以刚刚募集的两万士兵中的一部,并征发胜、夏、银、绥、丹、延、踯、坊、石、隰十州兵马共两万人,从胜州方向往诺真水一带攻击;以营州都督张俭为居延道行军总管,率领本部骑兵以及奚、契丹族兵马共两万余人进击薛延陀东部边境;右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领兵一万七千人,出兵云中;怀化郡王李思摩为桑乾道行军总管,率其所剩下部下约两万余人出碛口一带;西海卫大将军李大亮为呼延道行军总管,以第四卫军一部两万人往云中方向攻击;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领兵五千,出击薛延陀西部。

另一份诏令中以特卫大将军李业诩为安北道行军大总管,特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左卫大将军执失思力为副,以契苾何力为瀚海道行军总管,执失思力为金微道行军总管,特卫将军苏定芳为燕然道行军总管,特卫将军郑仁泰为皋兰道行军总管,左卫将军上官怀仁为卢山道行军总管,右卫将军程名振为贺兰道行军总管,以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共十二个近卫师,九万余人,从肃州出居延海,往东北方向进入漠北。

漠北道行军部下加上李思摩部,共有约十三万大军,安北道行军部下有九万余大军,此番大唐这反击薛延陀的入侵,共动用了近二十余万兵力。

去年出征高昌及西突厥,动用了十五万兵力,已经是大唐对外用兵的极致,而刚刚过了一年,这个纪录又被刷新了。

近二十三万大军的总兵力。一次出征即置两个行军部,两个行军大总管且不相互隶属,进行发布的诏令让天下震惊,李世民这样的布置让朝中的许多人都不解。

只是无论是谁,都从这份诏令中嗅出了味道,那就是此次出征,必定是给予薛延陀人一个致命的打击。

没有人会去想大唐动用这么多的军队,会无功而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此战后薛延陀真珠可汗夷南的命运,坊间的百姓都确信,夷南必定如颉利可汗,还有欲谷设般,成为大唐的俘虏,只是一些人对大唐连年的对外征战产生担忧的心思。

朝廷刚刚在年前发布了平定西域的诏命,因如此巨大的胜利,皇帝李世民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宣布减免因支援西征而耗费颇多的陇佑道的赋税,长安放开已经延迟到子时开始的宵禁一个月,百姓还都沉浸在朝廷对外征战的巨大胜利带给他们的喜悦中,想不到年后,又再次发布了出征的诏命,而且规模比去年出征高昌和西突厥更要大。

一些百姓出现了惶恐,他们担心朝廷连番的征战,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一些人也担心,朝廷会因兵员不足,而在民间摊派兵员。

李世民似乎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事了,在发布出征诏命的两天后,再次发布告天下百姓的诏令。诏令中说。此次北方薛延陀入侵,为使我边境不受侵犯,百姓不遭到掳掠,朝廷组织大军进行反击,此次大军的出征,朝廷不会增加百姓的赋税,也不会在府兵之外再征召其他兵丁员额。

……………………

出征的诏命发布后,李世民召集御前军事会议,朝中的一些重臣如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高仕廉、唐俭等,及诸位在长安这次准备出征的将领都参加了。

“唐爱卿,此次朝廷发布出征诏命后,民间可有反对之声?”诸臣到齐后,李世民先一步问户部尚书唐俭道。

“陛下,此次出征诏令发布后,确实在长安附近的一些州县引起一定的恐慌,百姓怕加重他们的赋税,幸好朝廷再发布告天下百姓的诏令,各州县官府也发布安民告示,百姓才心安!”唐俭忙起身应道。

“如此甚好,朕不想背上穷武窦武,盘剥百姓的骂名,!”李世民似松了口气般。要进行连年的征战,而且都是超大规模的用兵。李世民确实有些担心,怕战事延长,而使得所费颇多,让国库空虚。只是几战下来进展都是颇顺,时间也不太长,支出虽多,但只是暂时性的,并不会连续几年大幅的巨量耗费,而且诸军在取得战事的胜利后所获的战利品颇丰,使得李世民下决心并不太难。

“陛下,此举虽然安了民心。但臣觉得不太妥当,!”唐俭再说道,“朝廷国库虽然殷实,但征战的开支实在是大,若不从百姓身上加收赋税,恐怕几年后就要出现亏空了!”作为掌握户部的最高官员,唐俭还是比较担忧。

“战事不会连续几年的,!”李世民有些不以为然,“朕想着,年内一定会结束,所以不必多征收赋税!”

见李世民如此自信,唐俭也不再说。

李世民清清喉咙,看着将要出征的诸位武将道:“薛延陀仗着他们强盛,越过大漠南下,行程几千里,马已疲乏瘦弱,粮草消耗也颇巨。凡是用兵之道,须是见利迅速推进,遇着不利局面迅速撤退。薛延陀乘李思摩部没防备,急速进攻,此是上道;李思摩被迫退入长城以内,薛延陀并没退兵,而是继续往幽州方向进击,犯了兵家大忌也;朕想着薛延陀的大军粮草已经快用尽,只能取野地之食,因此你们几部不需要速战,应当互成犄角之势,牵制薛延陀的大军,等到我西北的几大近卫师进入漠北,取薛延陀后方,敌军慌乱将要撤退时,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定会大破敌军,一战即可平薛延陀…”

“陛下用兵如神,!”李世绩听了站起了身,恭敬地行了一礼道。“臣所想也是如此,若大度设与我对恃,我军不急于进攻,薛延陀大军已经征战数月,定是要困马乏,给养缺乏,必定已经成劳师,而我西北安北道行军部下各近卫师,擅长长途奔袭,必定可以趁大度设所领的这二十万大军回撤之前,即消灭夷南亲领之几万部众,到时定可破夷南牙帐,再与我漠北道诸军前后夹击,薛延陀即可平定!”

“陛下,若安北道诸近卫师无法快速攻击到夷南的牙帐,那又如何安排?”李道宗虽然也对李世民和李世绩所说的颇为赞同,但也想到了万一的情况。

“大度设所领之军有近十五万人,这是薛延陀精华之所在,若将其这一部尽歼,薛延陀也不成气候了,夷南定是会向我上表请和,!”李世民也听出了李道宗话中的意思,也知道有这种可能,“只是此战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朕希望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将在外,定是要审时度势,临机应变才是,朕另遣校尉宇文法持朕诏令,往乌罗护与靺鞨,调用两部落的军队,从东南攻击薛延陀部…”

“臣明白,!”李世绩站起身抱拳领命,“臣等一定不负陛下所托!”李世民给予他们临机决断的权利,这就够了。

“朕要你们记住,对付薛延陀,降则抚之,不降则灭之,!”李世民神色凝重地说道,“夷南既然如此,此次朕一定要将漠北地置于我大唐所治之下…”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三章 不能回家了(上)

伊列道行军部下的几个近卫师。在焉耆城外,被称为“鱼海”的美丽大湖边休整了近十天,一切打理就绪,也即启程,和侯君集的交河道行军部属下各军一道,踏上回家的路。

先往西州方向行进,待行至离西州约两百里处,转向东南方向,沿着大沙海西侧,过蒲昌海东,再过莫贺延碛西部边缘,沿经沙州商旅往来最多的西域古道而还。

这条道是往西域最好走的一条路,也比从焉耆经西州再过伊州到瓜州的路近,除有几座地势稍高的大山外,其他路段都是较平坦,且刚好都在大沙海及莫贺延碛这两个大沙漠的边缘过,沿途有许多个大小的湖泊,还有丰富的草场,十数万人马的饮水及草料都不会成问题。

大军返程,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只要在入冬前能抵达长安即可。而且带有数万的俘虏,还有许多西域原来小国的国王和部落的头人们,行进速度也快不起来。

为了方便管理,两部所获的俘虏,都集中到一道,看管押送的任务由侯君集所领、跟随归去的万余府兵负责;那些跟随大军一道往长安朝拜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西域诸小国国王和各部落头人们,也都跟随侯君集的交河道行军部一道行进。

李业诩是有些繁与这些原先的国王和部落头人们打交道,这些如今被新任命为各羁縻都督府都督及其他各种官职的国王及头人们,三天两头往李业诩的帅帐跑,套套近乎,或者问一些事儿,一些甚至要赠于李业诩一些贵重的礼物,弄得李业诩很心烦,所以把这个烦人的事儿都扔给侯君集,而侯君集对此却没一句推托,就接手了。

没有了这些烦人的事,李业诩也感觉清静多了,一路行来,宿营时间都可以抽空整理一些这次西北战事中多场战役的经过。这些战役的经过需要呈送给李世民,还有自己的祖父李靖过目,当然以后还可能在即将组建的军事学院当作战例典范来讲解。

李业诩自己也要从这些战役的经过中总结经验,一些有瑕疵的地方也待下次改进;也在一些时候召集手下的众将,一道讨论这些战役的经过,以使手下的将领们在用兵之道上相互学习而得到提高。

军中长史裴行俭在讨论这些战役经过时,常有不同于常人的言论,让其他将领们都有些吃惊,唯李业诩不以为然。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裴行俭有历史上那样的盛名,年轻时候肯定会有所表现的,只是李业诩不知道,因为他的到来,历史改变了,裴行俭还能否回安西来任这位都护府都护之职,在这片土地上成就威名。

一路行来,侯君集和李业诩也常会面,只是自焉耆后,侯君集没再讲关于所缴获战利品的事,李业诩也没将侯君集私取所缴获珍物的事传报给朝廷,他最终决定待回到长安后,找个机会和李世民当面说,并要李世民再次严令诸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中纪律,不论是临时征召的府兵,还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各卫军所属近卫师,在平日或者战时都不能违反纪律。

纪律问题是李业诩建议李世民进行军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李业诩在后世解放军中,还有到唐后最初带领的特战队,及后来的特卫。改制后的第一卫军,无不把纪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只是李业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