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军魂-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多军中事务孙儿都不太明白,以后凡事要先祖父您汇报请求才行。”

“哈哈,翼儿,你没在军中呆过,军中事务老夫定是比你熟悉多了,以后啊,不明白的地方多问问老夫,”李靖眯着眼看着李业诩,有些担心眼前这个孙儿到军中镇不住那帮兵痞,“老夫希望你能尽快熟悉军中事务,有些事也可问问定芳。定芳啊,以后就当你的副手。”

“是!孙儿明白,只是有些委屈我们的苏将军了,”虽然早知道苏定芳要来当自己副手,但正式从李靖口里说出来,必要的客套还是要的。

苏定芳自从入李靖门下,待李业诩格外的客气和尊重,让李业诩有些意外和尴尬,一个后来的旷世名将,现在倒好像成了自己的仆从一样。

“公子太抬举烈了,公子的才智我是非常的敬佩,有何委屈可言?”苏定芳可没李业诩那么多的心思,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眼下的这一切,对他而言也很是满足了。

“好了,你们也别这么见外了,”李靖瞅瞅眼前两人,再问李业诩道,“翼儿,那些装备的生产,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祖父,基本没什么意见了,”李业诩还真惊叹于现在工匠的手艺水平,水晶竟可以磨成那么薄,用来当作小小指南针的表面,望远镜的镜片磨制的也越加精密了,只是短刀类的质量还是不太满意。

“那就好,没什么事,你们先下去吧。”

“祖父…”

“唔,你还有事吗?”李靖看着欲言又止的李业诩问道。

“孙儿还想要一个人?”李业诩小心翼翼地说道。

“谁?”

“郑仁泰!”

“郑仁泰?是何人?”

第二卷 磨剑 第四章 拍板

李业诩再次陪着母亲进宫。

王氏自和杨妃在那里拉家常,李业诩被李恪拉到一旁,接受这好学皇子的不停问询和请教。

一会,小高阳悄悄地溜了进来,“李家哥哥,你上次答应过些天陪玲儿玩的,你不能说话不算数的哟。还有,你有没有带好玩东西了?”

“看看,这是什么?”李业诩从怀里掏出一叠用废旧宣纸折的小动物之类的玩物,比之上次做的又是大不一样,“好看吗?”

“哇,真好看。都给我吗?”小高阳闪着一双大眼看着李业诩,却忍不住伸手抢了。

“别急,一会弄坏了,都给你!”

“我再去给二姐一些,还有愔儿,他们都在记挂着,李家哥哥,一会我再来找你玩,”小高阳一蹦一跳地走了出去。

“十七妹,慢些,”李恪在身后大喊着,又看看有些想笑的李业诩道,“业诩兄,我们继续吧。”

----------------

一会,李世民使人来唤,李业诩随着传唤的宦官来到两仪殿。

殿内只有李世民、李靖和候君集三人。

李世民正在看案上放着的东西。

“业诩贤侄,你写的大纲朕翻看了一下,朕的评价是,非常之好,”李世民抬起头,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李业诩,“朕也是带兵多年,自问也是略懂练兵之道,却从未有过如你所写的练兵之法,甚至从未耳闻,药师和君集有何看法啊?”

“陛下,微臣也是如此觉得,刚才臣稍稍粗看业诩贤侄所写练兵之大纲,其所推行的练兵之道非常之妙,微臣自觉不如,”候君集上前道,“若依此法练兵,必能训练出一支虎狼之师,因此臣觉得,此法颇值得军中推广!”

“陛下,我有话说,”李业诩一听有些不得了,如果在大唐所有军中都推行这样的练兵之法,估计有大半士兵要吃不消如此高强度的训练而逃亡,那是要出乱子的,“此大纲上所写的练兵之法强度非常高,非普通士兵所能承受,必须挑选军中体力强壮、耐力较好者才能承受,并不适合变通士卒之日常训练。”

“陛下,老臣也如翼儿般看法,此法只适用于特种战斗人员的训练,”李靖已经细细研讨过训练大纲了,也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非体力、耐力超群者,不可!”

“唔,说的有理,朕倒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李世民微微有些失望,“那就如业诩贤侄所言,先在军中选一批身体素质好的兵士,用此法训练,朕想看看,用此法训练出来的军人,会有怎样的战斗力,”李世民站起身,指指训练大纲道,“贤侄,朕想知道,你是如何写就如此练兵之法的?”

原来这还是李世民的意思,这李世民也是个头脑发热的好战分子,就想把整个大唐军队都变成战斗力超群的特种部队。

“陛下,翼自小在祖父大人的教诲和指导下,研习古今兵法,习以家传武学,以自己这些年来练武及格斗技艺的经验,还有,总结出这些高强度锻炼体质、增强身体耐受力的方法,加上祖父大人的从旁指点,才写出此训练大纲,”李业诩看着李世民说道,本来还想说昏迷时受人指点的事,想想却还是不说了,边上几人明白就行,“翼每日晨练就有此中的多种训练科目,自觉效果非常的好,”这不是吹牛,自己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已经练习惯了,都不觉得辛苦了。

偷偷地憋了眼李靖,看到李靖是满脸不自然的神态,把功劳都说成是李靖的,没想到这老爷子还有些不好意思消受。

李世民转过身,指着案上的训练大纲道,“呵呵,贤侄,朕明白,你有奇遇,不过朕还是低看了你,有如此手笔,大才也,”说着走到自己案前,徒然一换语气喝道,“李业诩,听宣…”

李业诩忙跪倒在地。

“朕封你为右翊卫郎将,暂不授品衔,负责调训特种战斗部队,苏定芳、郑仁泰作你的副手,免去原先品衔,所有兵士从右卫军中选拔,行文明日正式下达。暂时置于右卫军中编制,训练大小事宜,由兵部尚书李靖主管,不受其他人节制,你起来吧。”

李业诩叩谢了起身。

这郑仁泰也给自己挖到手了,还有苏定芳,都成为自己的副手,相信在自己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下,这两位日后的名将定会更加出色。

“朕还想问你,为何要求郑仁泰到你训练营中?”李世民有些好奇,“郑仁泰曾在…立下过大功,现居左翊卫郎将,”郑仁泰本是秦府旧人,曾参与过玄武门兵变,李靖在这儿,李世民不好说出口。

“翼曾经见过此郑仁泰,此人武艺不凡,适合到特种部队中来,”李业诩只说了一个牵强的理由,总不能说知道他以后会成为名将,所以想挖到自己门下来。

更关键的是,他还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妹妹。

“朕想问你,训练营以何命名好,训练完成后战斗部队称作什么?朕由你决定!”

“陛下,训练营就叫特种训练营,成军后就叫特战队吧,”除了这,还有更合适的名称吗?

“好,就如此决定,药师,君集,你们分别去做准备吧,业诩贤侄,你留下,我们再聊聊…”李世民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是,陛下…”

---------------

“贤侄今日可否用过早膳?”李世民看着李靖和候君集走出殿外,有些戏谑地说道。

“陛下,我今日不饿,”李业诩想起上次见到李世民时饿的肚子抗议的事,不禁有些尴尬,这身子还是不能和后世的相比。

“已是午膳时间,朕倒饿了,贤侄可否陪我喝上几杯?”李世民不阴不阳的声音,依然是颇为玩味的笑容,让李业诩有些无所适从。

“陛下,我…”李业诩有些愤愤,你啥意思,我还能说不吗?这么阴阳怪气的,当皇帝就想玩我?

“哈哈,好了,现在就你我两人,还是像上次一样,咱们叔侄相称,聊些平常事儿,”李世民笑着打断李业诩的话,吩咐上酒菜。

转眼间酒菜摆了满满一桌,李世民帮李业诩倒满了酒,自己杯中也倒上,举杯道,“贤侄,来,我敬你一杯,这段时间训练辛苦你了,”说罢,一口饮干杯中酒。

“陛下,不辛苦,”李业诩也忙干了杯中酒,就训练几名亲卫,有啥辛苦呢?倒是与你这个皇帝一起喝酒聊天,是件很辛苦的事。

“哎,我说贤侄,你不要叫我陛下,我们以叔侄相称,还是称我叔叔,”李世民夹了一块兔肉,扔到嘴巴里大嚼起来。

“是,叔叔,”为啥叫着总是很别扭呢。

“贤侄颇懂练兵之道,你能写出这样的练兵大法来,想必对兵事也是了解颇多了,连你祖父和候大将军都称道有加,不简单,也让我起了好奇心。”

“叔叔,那是祖父教导有方,翼自小得到祖父教诲,行军步道之事,也稍稍懂一些,”李业诩习的一段时间兵法,反复研究,这冷兵器时代的行军步阵之道,还是颇有心得,也不怕李世民问。

只是没有在实战中演练过。

“药师此次举贤不避亲,在我面前举荐你,想必你已得到你祖父的真传了…能得到药师认同的,能用几个?如此人才,岂可埋没?!”李世民颇为自傲的一点,就是对无论何种身份的人才,都会加以重用,“依我看,他日你的成就,定是在你祖父之上。”

“叔叔太高看我了,翼怎么敢和祖父相比,”能在历史上留下的名气比李靖还大,李业诩真的没敢想。

“高看?我这双眼睛,还从未看错过人,”李世民指着自己,微笑着说道。

“侄儿愚纯,恐怕要让叔叔失望了!”

“贤侄,年轻人不托大是种美德,但你也不必如此谦虚,我自有数,来来来,我们再干一杯,”李世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你说说看,现今我大唐军队的战力如何?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善的?你不必顾虑,尽管说来。”

“这…李翼不敢!”

“让你说你就说么,贤侄,无论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你的…”

第二卷 磨剑 第五章 论道

“是,那侄儿就妄议一次”,李业诩喝了一杯酒,“翼以为,眼下大唐军队构成以府兵为主,战力不强,”这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的府兵,和后世的预备役民兵差不多,战斗力能强到哪儿去?

“哦,你如何认定府兵战力不强?”李世民皱皱眉头说道,“府兵制源于西魏,完善于北周、隋两朝,我朝以均田制为基础,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府兵平时务农,生活无异于农民,国家毋须为其负荷军饷,因而节省了大量养兵费用。而多次征战,证明府兵战力并不弱,实为现在最合理的兵制。”

“叔叔,侄儿并不是说府兵制不合理,我只是说,相对于正规训练的军队,府兵战斗力明显有差距,”李业诩露出他那招牌式的淡淡微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缺少系统训练;兵不识将,将不知兵,战时不利调度;战斗力低下,机动性不强,不能远征。此是府兵作为大唐军队主力的缺陷!”

“唔,你继续说,”李世民见李业诩停了下来,催促道。

“若要让大唐的军队战斗力大幅提高,必须要保有一支相当数量、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斗力超群…将帅军事谋略出众,且忠于朝廷,忠于陛下的常备军队,马匹,武器装备、粮食等各方面后勤供应要充裕,得以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唔,贤侄此言有理,其实,我也知道府兵在战力上有缺陷,只是如今大唐并不富裕,以募兵取代府兵,并非合适时候,”李世民听了沉吟半晌,筷子上夹着的兔肉也忘记放到嘴里,呯的一下掉回盘子里,“贤侄,你接着说!”

“全部以募兵取代府兵,则需增加国家的负担,在财力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府兵制与募兵制相辅,试行募兵制,府兵可作为内卫的主要兵力,募兵所征的兵士,用于补充于战斗力精锐的军中,可以规定一个服役期,以两到三年为好,加强各方面训练,进一步提高战斗力,若国家异常强盛了,则军队以募兵制完全取代府兵制…那样,军队战力定是有很大程度的上升!”

唐朝前期的军队,以府兵为主,面对行动快速,单兵作战能力出众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和军队,正面冲杀,无论是体能、速度及战斗力方面都是处于明显劣势。幸亏有大批军事谋略出众的将领,用他们杰出的军事才能,以战术的优势弥补了这个缺陷。

而盛唐时期,军队以募兵为主要兵员来源,经过系统训练,军队的战斗力上了一个台阶,对外征战更是所向披靡,大唐的国家实力也达到了一个顶峰,这都是写在历史上的事实。

“唔,说的不错,两到三年的服役期,加强训练,我会记着侄儿说的这番话,”李世民看向李业诩的目光却多了些赞赏,怎么这爷儿俩是同一个调调,说起推行募兵制的理由来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这小的比老的说的更能打动人心。

“叔叔,此乃翼狂言,不当之处,还请叔叔多多包涵,”受人称赞,得表示一下谦虚,这是美德,更别说是面前的帝国主义头子。

“你也应该听你祖父讲过此次出征突厥的经过了,我想听听你对此次战役的看法,”李世民又换了个话题。

“翼是听祖父讲过,翼以为,此次作战过程,胜在将领的谋略:快速出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此乃胜之根本,也是祖父用兵之道的精华,”李业诩放下手中的筷子,“若大唐军队拥有如下几项:有祖父般杰出谋略的将领,军队高度的机动能力,兵士出色的作战能力,还有充足的后勤保障,面对北胡军队,哪有不胜之理?!”汗,李业诩说完,才发觉说的太过了些,有些吹牛的味道。

“说的好,看来你对你祖父的用兵之道颇有心得了,”李世民露出赞许的笑容,继尔眉头一皱,“你说的这些,还是关系到朝廷财力的问题,如今百姓还不富裕,赋税不能过重,贤侄,莫非你有好的建议,快说,我知道你还有话说,继续,”李世民再次催促道。

“叔叔,我敬你一杯,”酒能壮胆,李业诩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想说一些心中想的,“侄儿斗胆再说一些军外之事,请叔叔莫要责怪!”

“好,我有言在先,你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李世民饮了杯中酒。

“国家富裕是军队实力的根本保证,众安方道泰,民富则国强,国强民更富;国之根本在于民,民犹以食为天,如今我大唐人口不过三百万户,粮食产出不高…”

“咳…咳…”对面的李世民仿佛喝酒呛了起来,“贤侄,你…继续说,”李世民脸有些红,不知是否酒喝多了还是刚才被呛的。

“叔叔,侄儿不敢说了,”李业诩吓了一跳,忙停下话语,还以为李世民恼羞成怒了,说得有些过,说到这老流氓的痛处了。

“无妨,你讲的有理,接着说,”李世民像个演员一样马上恢复了正常脸色。

“当前之道,侄儿愚见,最重要是就是加大粮食的产量,还有鼓励人口生育,添丁不加赋…”

“如何增加粮食产量、鼓励人口生育?如何添丁不加赋?”李世民微微地皱起眉头,粮食和人口,这也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一则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改变耕作方式,改善种植结构;二则加大开发南方力度,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开发,”李业诩猛喝了一口酒,再说道,“得让百姓安于种地,如此粮食产量才会增加,若赋税没有增加,百姓的日子好过了,生育积极性当然就会增加,那人口自然增长也就快了!”

“开发南方?为何要开发南方?贤侄,你莫停啊,”看到李业诩停了下来,李世民有些急道。

“为何要开发南方呢?关中地区有效耕地面积已经没有更多扩增的余地,且这些地方土地不够肥沃,相对于南方,气候寒冷些,作物可生长时间短,雨水也不充裕,引水灌溉不太方便,许多田地是靠天吃饭,种植成本高,但产量不高…”

“而江南及比江南更南的南方,气候温暖,土地异常肥沃,且雨水充沛,河道密集,灌溉方便,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各种作物。翼听说大部分地方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因雨水多,适合种植产量更高的水稻,可以眼下南方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生长周期长,产量低。以侄儿看,必须推广种植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的水稻,培育优良品种,并以稻麦复种,再把中原成熟的种植经验和耕作用具在南方推广,如此粮食产量定会稳定地增长,许会有这么一日:江南熟,天下足…”

李业诩自来唐后,吃的大多以面食为主,虽然在特战队呆久了对食物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了,但还是喜欢那白白大米饭的味道,可惜现在的大米供应还是很少。

李业诩以前为完成论文时曾查过资料,唐初对江南的开发并不重视,且南方种植水稻的范围在唐中后期才迅速扩增,后世曾言,湖广熟,天下足,李业诩说这个江南熟、天下足,并不觉得是在放狂言。

“若粮食大幅增长了,百姓不再饿肚子,心安了,才会起着生育更多的子女,如此人口才会快速增长,人口增长了,兵源有保证,军队的战力才能提升;军队战力提升了,才能更好保卫大唐国土,如此,天下百姓才会更心安,更专注于生产,也必定会进一步支持朝廷的政策,这样的良性循环,国力强盛指日可待!”

李世民听着盯着眼前盘子里的一只鸡腿沉思了起来…

李业诩自来唐后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带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征讨四方,为历史上的这个中国开疆拓土,狠狠教训一下那些后来欺凌华夏,让中国蒙羞的民族和国家,但这一切,要有异常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更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关键的,要有好的政策,做到富国强兵,不至于像汉武帝时代一样,穷兵黩武,对外战争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国家却打穷了,弄得民怨四起。

如今,他正在为实现这个梦想走出了关键的一步。现在所说的一切,都是被历史证明非常有用的东西,若李世民能听取他的意见,那一个强盛的大唐帝国,会更早一些出现在历史上。

好半晌,李世民才有反应。

“好…好,贤侄不只练兵有道,胸中还怀有治国安邦之理,”李世民正了正脸色严肃地说道,“贤侄之才,更出我所料,如此之道,当是大有益处,朕替天下百姓感激你,当受我一拜,”说着真得站起来向李业诩行了一礼,随后大笑起来,“生子当如李业诩,哈哈哈…”

“叔叔,你莫如此,折杀侄儿了,我只是胡言乱语,不敢当叔叔此番夸奖…若被祖父知道了,不知要如何责罚我,”李业诩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蹦起来,躲到一边,这当皇帝的,怎么总让人一惊一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