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泻文眩恐灰绞彼戳宋唬煜掠只褂兴崂垂苷廒槭遣皇俏痹斓摹

想到这里,心中也是激动万分,连呼吸都瞬间急促了许多。

“他日我若即位,必定加封唐公为司徒、大丞相之位。”杨暕也是拍胸许诺,却又道,“不过,那关陇一派一直反对于本王。还有那王世充,本王数次拜访,却都拒而不见,至今都是摇摆不定。这些人手中握有近二十万兵马,只怕还是一个麻烦啊。”

李渊伸出手做了个斩的动作,“殿下,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杨暕愣了一下,他一直谋划的也都是如何弄掉卫文升等大臣。却没有想过,要直接将他们掌握的这二十万人通通铲除。一时间,也不由的有些愣住。

第485章权利游戏

第二卷高筑城'第486章登基大典

………………………………

第486章登基大典

大业十一年八月初一,黄道吉日。

河北涿郡治所蓟城,不过如今已经正式更名为北京。一大清早,北京朱雀御街,穿着光鲜地辽东军内卫军羽林卫与金吾卫的士兵就封锁了整个街口。

无数的百姓都涌出了家『门』,不过他们只能站在街道,和两旁的店铺中观看。只有手持大元帅府发出的邀请函的要人才能通过封锁进入。

原来的蓟城,现在的北京城,也是有内外城加瓮城,这段时间将蓟城定为北京后,辽东军又『花』了大力气在城外修建了三座棱堡卫城。

而原来城中的内城,其实也是杨广所修建的行宫。杨坚开皇末年起,就在几个重要的地方修建了行宫。而杨广即位后,更是修建了诸多行宫。而做为河北要地的涿郡,也修建了一座行宫,即是临朔宫。特别是在大业七年,杨广征辽东高句丽时,曾经将临时朔宫做为一个前线指挥部,在此停留许久。所以临朔宫的规模,仅次于西京太极宫和东都紫微宫,甚至比太原的晋阳宫、江都的江都宫,临渝关的临渝宫,楼烦汾阳宫之上,属于杨广在天下的七大宫城中排名第三的大建筑郡。

不过自从大业九年杨玄感叛『乱』,杨广匆匆从辽东返回河北之后,杨广就再也没有来过这座几经扩建,富丽堂皇的临朔宫了。此时在临朔宫的正『门』承天『门』前,一排又一排身着大红『色』制服的礼兵手持仪刀仪剑,如钉子般站得笔直。在他们身后是刚刚才经过半个月装饰的高大又雄伟的承天『门』,近千名的辽东军文武大臣,和辽东河北各地的世家大族富户缙绅们,还有契丹、靺鞨、新罗、百济、奚国、铁勒、突厥等各部族的国王王子使节大臣们。他们身着华丽的礼服、军服。

不过承天『门』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佩戴着各种闪烁地星状勋章、奖章和绸带的辽东军官们。辽东军的新军制中,每参加一场战争,所有的参战将士战后都会得到一枚战争纪念勋章。而且按照军功,以军功十二转设置了十二级破军勋章,每一转军功,获得相应的等级勋章。除了这两类勋章,辽东军还有等级最高,也最稀有的复国勋章,就是如今辽东军的高层,这种勋章上描绘着一只黄金狮子的勋章也十分少见。纪念勋章上面都是肋『插』双翅的天狼,所以也叫天狼勋章。而十二级军功勋章,上面则是肋生双翅的伏虎,也称之为飞虎勋章。天狼、飞虎、金狮,三种勋章挂在一个个将领的『胸』前铠甲之上,耀耀生辉、光彩夺目。

这盛大隆重的场面,让那些前来观礼的河北乡绅士族大家们,都是看的心神『激』『荡』。早在十来天前,河北各地已经到处流传,陈大帅的人马从草原上救回了在河东被突厥人掳走的皇后与太子殿下。而且还有传言,皇帝如今在太原城中,早已经昏『迷』数月之久,太原城中各方人马也是为了扶持各自支持的皇子皇孙,正斗的不可开『交』。眼看着天下动『乱』四起,太原城中那些文武大臣、世家『门』阀却又还在那里争权夺利,一心为隋的陈大帅,最后决定奉太子殿下在涿郡,也就是现在的北京登基即位。今日,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

看着这隆重的场面,不少河北的士族、大家,纷纷是摇头接耳,心想怪不得皇帝之前还下了圣旨,不担表扬了陈大帅的忠心,而且还将宝贝公主嫁给了陈大帅,更是封他为王。如今看陈大帅如此尊隋的态度,看来皇帝的眼光果然还是雪亮的。特别是早听的各种传闻,说是辽东军如今拥兵百万,如果陈大帅真的要造反,那岂不是早自已造反当皇帝去了,又哪个会那么好心的把太子找回来当皇帝。

不过今日的大典,除了辽东军的文武,及周边各部族之人,还有不少则是临渝关的河北降将以及以占据的河北六郡的地方官员。这些人都迫于形势降了辽东军,今日也一并都来参加了这大典。

临朔宫中今日也是装扮一新,特别是登基所用的太和殿更是内外一新,巨大的枝形吊灯悬挂在高高的殿顶,五千多盏遍布各处地彩灯和特制的彩『色』蜡烛将整个大殿照耀得金碧辉煌,红『色』的珊瑚绒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了高台前。悬挂在墀台龙椅后面则是一面巨大的龙壁,龙壁之上九龙盘旋,形态各异的真龙居高临下的俯视着,目光里带着无限的威严。

在这个殿堂里荃萃了辽东军所有地头面人物,文武大臣们在安排好的位置站立,从凡墀下一直排到大殿『门』口。众人温文尔雅地轻声的议论着,当然,议论得最多的还是辽东军此次进入河北的过程。河北平原之地,终于马上都将归入辽东军的统治之下。

不过也有一部份人一直是沉默不语,这些人有文有武,却是一眼就能看出,并不是辽东军一系。这些人人数也不少,却是以一位干瘦年长之人为首。那人正是河北军的大将薛世雄,在他的后面则是临渝归降的河北军将领,还有被辽东军占据的河北六郡的地方官员。

不过同是河北军将领的罗艺一家却并不在这些人之列,罗艺此时正带着两个儿子,满面堆笑的和辽东军的那些将领们站在一起,甚至眼神中还透『露』着些许讨好的意味。薛定国站在薛世雄的背后,冷冷的打量着远处的罗艺,心中却有一股说不出的厌恶之情。以往罗薛两家是多年世『交』,可这次罗艺却暗中投靠辽东军,不但开城放辽东军入临渝关,还带人自相残杀,更杀了河北军大帅李景,这样的行为,让薛家几人始终耿耿于怀。

仪式在上午正式开始,但一大早,所有的观礼人都到了现场。当陈克复领着一众辽东军大将抵达时,所有人地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这个年仅二十七岁地青年将军,可能已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强者之一了。

薛世雄看到陈克复到来,目光也一直注视着他。对于这个年青人,他却丝毫不敢等闲视之。甚至他觉得,自己怎么都看不明白他。据他所知,陈破军的父亲陈深已经在江南称帝,复立陈朝。甚至他也知道,陈深已经立了陈破军为南陈皇太子,可他今日为何还要立杨暕为帝?

不少河北人还是头一次看到陈破军。他们惊叹于这位大帅『挺』拔的姿态。飘逸的长发,英俊的相貌。更多的人则议论他不败的战绩,从辽东蛮荒崛起的传奇经历。无论是敌是友,大家都在心中暗暗赞叹,这样的气质,这样的风采,果然是当今的卓越人物。

到了吉时,在一队队乐队的鼓吹之下,年仅八岁的隋朝太子杨杲坐辇进入太和殿。为了今天的大典顺利进行,陈克复也是费了不少功夫。他将南阳公主和出云公主都接到北京,让她们和萧后与太子重逢。萧后见到了两个『女』儿,那边陈克复又软硬兼施,终于她还是慢慢的配合起来。有了萧后的帮助,才八岁的太子杨杲也就好『操』『弄』。

今天的登基大典,事实上杨杲已经进行了许多次彩排,一切都已经演练的十分熟悉。所以陈破军看到太子到来,也并没有什么担忧的。太子今日穿上了最隆重的冕服,头戴冕冠,那冕板之上,前后各有十二12旒,每旒十二珠。身上的袍服也是最隆重的天子大典礼服,上玄下朱,且纹有日月星辰十二章,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杨杲多日演练,此时神『色』庄严,目不斜视的走过鲜红的珊瑚绒地毯,仪态高贵而大气,气度沉稳森严。在经过陈破军时,他顿了下步子,对陈破军微微点头,陈破军为了登基仪式的顺利,最近也是『花』了些功夫哄他,此时微笑着回给了对方一个鼓励的眼神。

在雄壮的乐声中,大隋的第三任皇帝走上高台。

陈克复心情复杂,在这刻,他想到了很多事,很多人。从童稚的年代起,甚至他觉得自己与杨杲的命运也十分相似。在自己二十七岁的生命里,充满了热血、牺牲、奋斗、背叛和情『激』,所有的一切,也许都是为了他日如眼前这般。当年的陈朝不堪大隋一击,所以他这个皇族才能安然的隐居河北。要不然,也许他在七八岁时,也会被他人如杨杲一般的『操』纵摆『弄』吧?

他知道,虽然他改变了一些历史,自己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如今天这般,立隋室傀儡皇帝,他虽然是第一个,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只是一个开头,这个头一开,也就昭示着曾经无比强大的隋朝终于倒下了。

在这一刻,他突然感觉无比的轻松,望着着高高在上的龙椅,他默默的想:“杨广,虽然你的大业并未实现,但我却是明白你的信念与理想。等着吧,你心中所期盼,所要实现的,我会帮你实现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虽然你和你的大业都跨了,但是有我的接替,我一定会让华夏,让大汉更加繁盛,让四海臣服,天下景仰。”

第486章登基大典

隋朝军制与辽东军第一阶段临时编制解释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

府兵制到了隋朝起了很大变化。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

隋炀帝时,府兵直接从民间征调,男子年满二十一岁为成丁,即可参加府兵。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将军府为鹰扬府。

长官为鹰扬郎将。军人称“卫士”。卫府制度趋于完善,中央集权在军制上得到加强。在皇帝直接统辖下,全国府兵由12卫分领,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虎贲郎将四人,虎牙郎将六人。

炀帝大业三年(607),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原左右卫府)﹑

左右骁(骑)卫(开皇十八年设置的左右备身府)﹑

左右武卫(原左右武卫府)﹑

左右屯卫(原左右领军府),

左右候卫(原左右武侯府)

左右御卫(新置);四府为:

左右备身府(原左右领左右府)

左右监门府(依旧名)。

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

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为内卫。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

骁骑(属左右翊卫)﹑

豹骑(属左右骁卫)﹑

熊渠(属左右武卫)﹑

羽林(属左右屯卫)﹑

射声(属左右御卫)、

佽飞(属左右候卫)。

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隋初为亲﹑勋﹑翊三卫﹐唐代同隋初)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当。

十二卫在全国设立鹰扬府,大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每府设立鹰扬郎将为主官,鹰击郎将为次官,下辖步兵校尉、越骑校尉、司马、长史,仓、兵等参曹事。

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12卫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按府兵制,十人一伙10人,设伙长。五伙为一队50人,设一队副和一队正。

两队为一旅100人,设旅帅。两旅为一团200人,设校尉。

府兵自备武器铠甲及驮马,各平时除每年抽出大约三个月时间进行训练外,就是轮流担任入京番卫之责。

而在战时,大隋军队将进行行军制度,重新调集兵马,重新编制。

行军制度的兵员有四种来源,一即是抽调府兵。

二兵募,不是临时召募的募兵制,而是一种义务者的兵制,不定时,不定人数,朝中根据需要,下派到各地方政府征召士兵的一种制度,他们同样也得自备装备。

三就是番兵,番兵就是少数民族的武装,一般就是臣属于大隋的民族部落,在隋军战时派兵出战。如隋军曾经攻打契丹的时候,就征召了一部份突厥士兵。

第四,就是骁果、健儿,这些是自愿兵,朝廷打仗,征召自愿军参战,而且得是身体强健、勇敢的壮汉。

而行军,则有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制度,例如平时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鹰扬府分散在全国各地。

而行军则是将四个来源的兵集中在一起,根据战争的需要征召士兵数量,调派大军。

按战争的规模,出动士兵人数,及将领数量级别。

如果是大战,则会派行军元帅或者行军大总管,下面辖总管若干,然后就是校尉再接着是队正,而不再有府兵编制中的旅帅一级,也不再有府一级。军队也不再是以鹰扬府为单位,而是以军为单位。

每军两万人,其中分战兵及辎重兵,战兵一万四千人,辅兵六千人。战兵又分为战队、驻队。战队战斗时负责战斗冲锋,而驻队是押阵,只有在胜利时才会上去。

所有的战兵,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为步军和马军,步军又分为弩兵队,弓兵队,跳荡队,奇兵队。

按隋末唐初兵法大家卫公李靖的做战排兵布阵记录,每战,他将每军分为七个部份,

为中军、

左虞候、

右虞候、

左厢两军、

右厢两军。

而所有的兵马以五十人为一队,两百至三百人为一营。

“中军4000人,内取战兵2800人,50为一队。计56队。战兵内,弩手400人,弓手400人,马军1000人,跳荡500人,奇兵500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2800人,内各取战兵1900人,共计76队。战兵内,每军弩手300人,弓手300人,马军500人,跳荡400人,奇兵400人。

左右厢各二军,军各2600人,各取战兵1850人。战兵内,每军弩手250人,弓手300人,马军500人,跳荡400人,奇兵400百人。

马步通计,总当14000,共280队当战,余6000人守辎重。其中弩手2000人,弓手2200人,跳荡2900,奇兵2900,马军4000人。

隋朝军队中,除了外府兵,内卫军,番军,募兵、骁果、健儿这四大类别,还有一类很重要的兵马,就是在末期时,各地地方大量涌现的乡兵。

乡兵,就是非正式编制的兵马,是在朝廷与地方政府已经无力弹压各地的造反势力时,由各地地方的世家、豪强、地主、缙绅及民众自发组织的保境安民的民兵一类兵马。

乡兵的特点就是由当地发起,没有正规编制,也没有朝廷任命的将领官员,且人数不多。一般只要在当地郡县登记过后,就行,在地方盗匪横行之时,可以允许少量拥有部份武器铠甲。

而在木子的隋末书中,主角在辽东初步立足后,为了得到更多的兵马。在没有朝廷正式的任命之前,是无法私自扩编部队的。所以主角在最初时,招募了大批的兵马,却以乡兵的编制存在,这也是一个钻空子的方法。

乡兵没有编制,没有官员,朝廷也不负责兵器铠甲,后勤粮草,将士粮饷,完全属于自发性的组织。

甚至主角为了突出这些人是乡兵,故意暂时改变了编制。为了显示乡兵的特性,所以才会选择了后世才有的军队编制,这也是为了避嫌。

不过书中这种方法,只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为了避免朝廷借此治罪。

当主角得到了朝廷正式的兵马编制授权后,这种临时暂行的师团营连排编制也就取消了,正式换成了隋朝时代的军、营、团、队编制。

有不少的朋友看到那暂行乡兵编制后,觉得不满意,这个也是木子处理的不好的一个地方。不过这也只是一个过渡,在随口就已经取消这种编制了的。。。

第487章传国玉玺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八月初一,北京临朔宫太和大殿里,才八岁的杨杲,还有些懵懵懂懂的走向天下至尊的宝座。当他转身面南的那一刻,殿堂之下,群臣齐拜,山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回音在大殿上空久久回dàng。'。'

“众爱卿平身!”从太子变成了天子的杨杲按着先前练习的那样,双袖挥起。才八岁的他,在双袖挥起的那瞬间,他仿佛想起了父皇的样子。他知道,当坐上这个位置后,那意味着什么。身为天子的骄傲沐浴着他,笼罩着他,完完全全包围了他。

“谢皇上!”跪拜的群臣齐齐站起。文臣、武将、功勋、谋士……清一sè的象征帝国威严的官服官帽。他们站起来,他们是帝国的栋梁,每个人都顶天立地!

居高临下,看着这满殿的臣子,杨杲心中也十分ji动。正思绪乱飞时,目光突然扫过居于最前面的陈破军,他突然感到惶恐,一种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惶恐!年幼却又十分聪慧的他,终于想起母后在夜深人静时对他说过的话。哪怕就是成了天子,在面对那人时,也得一切听他的。想到此处,杨杲一时意味索然,甚至心中忐忑不安,立时拘紧了起来。

皇帝继位,一般都是前任皇帝临死之时,诸大臣与皇太子陪在身边。皇帝一死,各大臣立即拜见新皇帝,也就算是即位。不过新皇必须经过登基大典,才算是合法的成为了皇帝。大典一完成,新皇帝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

登基大典是为新皇帝继位所举行的一个重要的宫廷仪式。登基大典会在老皇帝死后一个月之内择吉日举行。汉代一般要等一个月左右。唐宋两代往往是先帝死后第二天就举行登基仪式,明清两代往往是半个月左右。汉代和明、清两代是先继位再举行登基大典,而南北朝和唐、宋时期是继位和登基大典同时举行。

不过如今的皇帝杨广并没有死,他只是昏mi不醒,且人在太原,也并没有什么传书诏书,及三省六部的宰相大臣们的决议。不过如今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