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让大口喘着气只得回来,那双三角眼转了转,看来是被人认出来了,这两个家伙是谁呢?管他呢,这事不能声张,让两个主子了今天知道暴露了身份,还是因为他不慎的缘故,主子肯定会不高兴的,至少不会赏他。

因此,张让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等着他的主子。

也不知等了多久,张妃终于从楼上下来了,张让赶紧迎上去一看,不禁吃了一惊,眼前的张妃怎么变了?!PS:强给亲们弄了第三更,很吃力,今晚没了,晚安。

885。第885章显灵

等张妃眼睛上的黑布条被揭出去的时候,再看床上地上,一片狼藉,一身女儿装的杨勇沉沉地睡在她旁边。张妃躺着没动回味刚才,做梦也没想到,破凶化吉**如此神奇。

其实不是破凶化吉**神奇,是杨勇把它变得神奇了,首先这种**让她做了一次真正的女人,这种滋味儿是她和尹妃几个月来久违的,梦寐以求的。

其次,她真的感动了仙人,刚才仙人真的在她耳边指路了,这条路指得非常清晰明了,那就是让她站到李建成那一派,把秦王李世民干趴下,杀身之祸就破了,从而就能高枕无忧了。

更令张妃感到神奇的是,朦胧中,仙人还赏赐了她两件东西,一样是件紫袍,另一件是条玉带,张妃扭头一看,这两样东西就在她枕边叠放着,规规矩矩的,玉带放在紫袍上。

张妃欣喜若狂,一下子坐了起来,先拿起了那条玉带仔细看了起来,这一条金帛玉带,金属胎制作,外面镶了一层玉,玉上面缠绕了一层金帛,做工精细,光华夺目,还用金线镶着李世民字样。

张妃惊得嘴张多大,仔细看了N遍,看完之后,张妃又拿起了这件紫袍,这是件紫色的锦袍,上面绣的五龙戏凤的图案,也印有李世民的字样。

这两样东西都是窦皇后请示过李渊,命御装房做的,其选料和做工跟李渊的一般无二,只是颜色和图案上有所区别。

张妃久在宫中,不离李渊的左右,当然识货,一看这两东西可不是赝品,而是货真价实的皇宫之物,一点假都没有。张妃看得唏嘘不已,哎呀,真是破凶化吉**感动了上苍,神佛显灵了,不但给自己指明了道路,还把李世民紫袍玉带拘来了,要不李世民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当然这两样东西都是李世民赐给程咬金的,杨勇让程咬金事先拿过来,今天杨勇用到了张妃身上了,还借仙人之口告诉她,有了这两样东西,李世民就有了灭顶之灾。

现在的张妃就算有十个脑袋,也想不明白个中的真相,只有相信杨勇的话。

因此,张妃对杨勇的破凶化吉**非常满意,她现在对杨勇的半仙之体深信不疑,急匆匆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她是女扮男装来的,当然还得女扮男装地走。

杨勇被她的欣喜若狂折腾醒了,杨勇还装模作样地往天上拜了拜了,如获至宝地欣喜了一阵紫袍和玉带,然后包好给了张妃,当然杨勇这是在装相。

临走时张妃还依依不舍。一句话,她完全被杨勇征服了,不止是**上的,更有精神上的。

杨勇告诉她不必儿女情长,来日方长,什么时候遇到难题,还可以再来,杨勇还乐意为她作法,只是她须得对今日之事保密。

张妃幸福地点点头,不需要杨勇叮嘱,这种事她也不敢张扬,这是女人出轨,给她尊贵的陛下李渊戴了顶绿帽子,别说对方是半仙之体,就是金身大仙恐怕李渊也不能接受,因此张妃一句话也没多问便带着紫袍玉带匆匆离开了杨勇的雅阁。

到了楼下,等了半天的张让迎了上来。

因为眼前的张妃与来时大不一样,来时是俊郎公子的模样,而现在的她是两腮酡红,像是喝了酒,发型也有些凌乱,一副娇滴滴的女人态,连走路也变了样,行家一眼就能看出破绽,再看张妃那表情,幸福得有些意犹未尽,那是女人鱼水之欢后的幸福与满足,张让身为二妃的稍身太监,不止一次见过张、殷二妃这种表情,眼前的张妃令张让更疑惑了,怎么回事儿?

张让虽然疑惑不解,但以他的精明哪里敢乱问。接着她的主子,主仆二人离开了玉春楼,找到来时的八人抬暖轿,坐上去,人抬轿起往皇城而去……

柴绍和李元吉急匆匆一阵风似的离开玉春楼,回到太子府,见到李建成和刘文静,把事情的经过对二人如实讲了一遍,二人也吃惊不已。

“张、尹也去了四姐妹妹玉春楼?还到了头牌那里?这怎么可能?女人到青楼会女人,这是什么名堂?”李建民也懵圈了。

刘文静思索了半天道:“太子殿下,张、尹二妃到玉春楼绝对不是寻欢作乐,哪有女人找女人的?他二人再寂寞难耐也不会做出此等出格之事,那只有一种可能,他二人肯定到那里看相占卜去了,看来程咬金之言不是无中生有,说不定这个青楼头牌真会点妖法邪术也未可知啊。”

听了刘文静的分析,柴绍和李元吉、李建成都有些难以置信,一个青楼头牌,还会看相占卜,行什么破凶化吉**,这太不可思议了吧,但除了这种解释外,还会有什么可能呢?

“大人言之有理。”李建成也不得不认可刘文静的分析有几分道理,继而又道,“大人,张、尹二妃、程咬金、罗松、玉春楼的四姐妹,这些都是李世民的人?青楼头牌还会妖术邪法,接下来岂不是对我们非常不利,老二是不是在施什么大阴谋,我们会不会被蒙在鼓里?”

“大哥,不要在犹豫了,先下手为强,不如直接发动兵变,把李世民一伙一网打尽,免得夜长梦多。”李元吉急先锋的性格又表现出来了。

李建成和柴绍不赞成李元吉的做法,二人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走兵变之路,骨肉相残,得有多少人流血丧命啊,弄不好大唐就乱了。再说,李世民那帮死党也不是好对付的,不说别人,单就一个李元霸谁对付得了?因此,二人都问计刘文静。

“各位,张、尹二妃弃了我们倒向秦王,玉春楼有李世民暗中撑腰,他们都是李世民的党羽,这不容怀疑,倒是这个程咬金和罗松,我们下定论过早哇。他二人究竟到春楼是寻欢作乐,还是脚踏两只船?这两个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弄清楚,他二人到底是谁的人。”

三个人点头赞同,“可是如何弄清楚他们是敌是我呢?”李建成和李元吉没了注意,刘文静一时也没想出对策。

柴绍眼睛一亮道:“有了,柴某有一计,可让李世民吃不了兜着走!”

886。第886章早朝

“驸马有何妙策?”三个人不约而同,把目光都盯向了柴绍,他们三个也知道,平阳公主的女婿绝非凡人,不光武艺超群,战场上能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而且还胸怀锦绣,腹有良谋。

柴绍道:“明天就是大朝的日子,大哥既是太子,又是长兄,当着陛下和众文武的面,可奏李世民一本,说他行为不检点,出没青楼,暗中给青楼撑腰,蛊惑人心,让程咬金和罗松出面作证,这一招不但能揭开程、罗二人的真面目,还能让李世民吃不了兜着走。”

“高,不愧是驸马!”李元吉和刘文静二人听完大喜,交口称赞。

李建成思忖了一下,眉头微皱,“驸马之计妙是妙,只是这种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父皇奏本合适吗?还是本宫私下里向父皇告他的状比较稳妥些。”

刘文静摇头道,“太子殿下,驸马此计的妙处就是在朝堂上,这虽然有失你们皇室贵胄的体面,陛下可能会不高兴,但是,太子有一告,秦王还有一诉,李世民肯定会矢口否认,这么大的事陛下定然不会听你一面之词。而且文武百官都知道了,陛下也不用再回避什么了,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肯定要问程咬金和罗松个中的虚实,这样程咬金和罗松不得不当众表态,从中我们就可看出此二人究竟是敌是我。这件事如果太子到后宫,偷偷地跟陛下说起,陛下顾及皇室脸面,肯定处理得很低调,程咬金和罗松也不必当众表态,当然也不能试出二人的立场。这叫有所得必有所失。”

“大人言之有理,就依驸马之计。”李建成点头拍板了。

第二天是这个月的十五,这是大朝的日子。大唐的上朝制度,大致分为三类,日朝,小朝和大朝,日朝就是每天都上朝,这当然不是要求文武百官的,而是一些少数重要的政务、军务部门的主官(品级官员)天天上朝议事,日朝也不是皇上每天都到,有时是皇上到,有时是太子到,没要特别要求的,没有重要事情的官员可以不来上朝。

小朝较严格,逢三、六、九这些黄道吉日则是小朝的日子,它的严格与隆重程度位于日朝和大朝之间。小朝一般情况下文武百官都到,没什么特殊情况,皇上也临朝,处理一些事情。

最隆重的是大朝,逢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大朝又称早朝。有意思的是,早朝可真够早的,那是一种你应该想像不到的早!

据史料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然后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时,百官行一跪三叩头大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由此看来古代当官也不是容易的,别的不说,只这早朝就是一种悲剧,身体不好的官员估计就受不了。那时不像现在,条件这么优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路程,至多是骑马或坐轿,没有豪华的轿车,更没有空调,早朝时半夜三更就得起来折腾,在午门外一等就是几个时辰,进去后还是等,一直到皇上出现跪拜之后坐上龙椅后,才算正式开始。

这期间,无论文武老少,百官们都得规规矩矩地站着,然后大臣有事奏报,皇上当场答复,也没个点,什么时候处理完,皇上说散朝,众臣还得跪拜,等皇上离开之后,他们才能走。这当中,大臣们一个动作或者是一句话错了,就有欺君杀头之罪,中间谁要是拉肚子或是上厕所小解估计都是问题,估计这种场合应该没人敢提前开溜。无论冬夏,一年四季均是如此,那种辛苦可想而知。

闲言少叙,一切繁文缛节之后,李渊坐到了那把龙椅上,文武百官朝拜之后,立在下面整整齐齐地排成几队,大概是文东武西,中间留出宽宽的过道。

李渊现在伤和病都好了,但是经过那次御驾亲征,他一下子像仓老了十岁,人也瘦削了许多,以前他跑得最勤的二妃宫,可是现在仨月俩月也不去一次了,就是偶尔去了,也是乖乖地睡觉,不敢与二妃像当年那样折腾了。至于其他妃子的寝宫,李渊干脆就不去了,这表明李渊的时代基本上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李渊,只有大朝时才临朝,没什么特殊事情,日朝和小朝一般都有太子李建成临朝,代表他处理朝政,然后向他汇报那些有价值的事情。

值班太监看文武官员全到齐了,看向李渊,李渊向他微微点头,太监扯着嗓子充下面的百官大喊:“有本早奏,无本卷帘退朝!”

这些文武百官真够惨的,起那么早,在寒风中等了几个时辰,就等来这一句话,意思是有事赶紧汇报、请示,要都没事的话就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太监的话音刚落,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太子李建成,扫了一眼队伍之中的李世民,又看了看后面的罗松和程咬金,然后整寇抖袍上前两步对李渊躬身施礼道:“父皇,儿臣有本上奏。”

李渊一愣,没想到第一个出班奏本的竟然是他的长子,他有什么事不私下和自己说呢,拿到朝堂上,文武百官面前,看来这不仅是大事还是公事。

不止是李渊有这种想法,文武百官包括秦王李世民也是这这样想的。

李渊这样想着,缓声对李建成道:“太子何事,快快奏来。”

“父皇容禀。”李建成不慌不忙,“前些天,京城最大的青楼玉春楼更换老鸨子,重新挂牌,命名为四姐妹玉春楼,开业的当天,有人看见秦王到场了,秦王不但乔妆改扮,还命他的贴身侍卫出手为四姐妹玉春楼镇了场子,殴打了并州府衙门的办差官王成。父皇,此事当如何处理?”

这几话一出口,全场皆惊,谁也没想到,李建成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状告李世民,这亲哥俩不管平时和不和,但表面过得去,李建成是太子,主持朝政,而李建民主要是带兵打仗,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这是李渊的骄傲,今天当大哥的怎么公然枪指二弟?因此文武百官的目光唰啦一下全都盯向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也吃了一惊,此事过去这么多天了,他认为没事了,可无论如何想不到,太子李建成这么直截了当的告了他一状,而且还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看来今天要大祸临头!

887。第887章证人(上)

李渊听完李建成的话吃了一惊,但是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秦王李世民所为。%e%%f%%%%e%%f%d

现在的李世民在李渊心目之中的位置不次于李建成,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建成,比方说这次大唐表面上与杨勇和亲,实则使了个稳军计,一方面腾出手来休息生息,另一方面挑起突厥和义军的战争,使双方消耗实力,大唐坐收渔人之利,李世民这一计,李渊非常赞同。

身为大唐的秦王,无人匹敌的天策上将,怎么会出没烟花柳巷?还命自己的稍身侍卫为一青楼撑腰,镇场子,这是不可的事儿。

另外李渊认为,就算真有此事,身为太子,又是世民的长兄,这种事太不光彩了,怎么能拿到朝堂上,当众奏本?私下说道说道,哪怕低调惩戒一下李世民,这事不就过去了?何须闹得满城风雨,你们是亲兄弟,你身为大哥脸上光彩?

哦,明白了,你看到朕宠爱世民,你心里不舒服,想打击报复,就你这样的还配当太子吗?本来朕对此事一直下不了决心,不想废长立幼,可现在看来不能再犹豫了,这件事过去后,朕立即重新立嗣!

因此,李渊非常生气,气的当然是李建成,等李建成说完,好半天,李渊阴沉着脸才发话了,“太子,秦王主管军务,事务繁忙,怎么可能到那种地方去?也定不会做出那种低俗之事的,是不是弄错了?”

李建成看出来李渊不高兴,也听出来了,他爹这是偏袒李世民,那意思是自己冤枉他了呗,这个老东西,怎么这么偏心?看来他是完全向着李世民了,照这样下去,自己的太子之位危险啊,不行,既然撕破脸了,必须得把老二干趴下,于是赶紧又施礼道:“父皇圣明,开始时,儿臣也不相信世民会做出此事,暗中派人调查,今天终于有了结果,这件事实完全属实,有人证在。”

李建成这句话一出口,可吓坏了一个人,正是并州太守袁守敬。

其实,刚才李建成一提这事,这家伙的心就揪起来了,因为他是并州的行政长官,并州青楼的事自然也归他管,而且那天还是他派巡检校尉王成到四姐妹玉春楼闹事的,结果撞到枪口上了,被李世民的贴身侍卫教训了一顿。事后,他吓得魂不附体,把他小舅子王成绑上,带着重礼到李世民府上谢罪去了,他和王成跪倒在李世民面前,痛哭流涕,一阵乞求带自骂之后,李世民也答应了不再追究此事,那个哑吧亏他已经吃过了。今天太子怎么又抓住这事了?

这样一来不大紧,整得就好像自己到太子那里诉了委曲,太子出面为自己撑腰出气一样,自己太冤枉了,这里面没有自己半点屁事儿,可千万别让本官出面当证人呀!要是那样,可是给本官出了个天大的难题呀!

袁守敬吓得面无人色,战战兢兢,心里不住地乞求上苍保佑,保佑太子李建成别把他牵扯进来。

“谁是人证?”李渊本来想轻描淡写,李建成又扔出人证二字,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不得不问下去。

“父皇,兵部尚书镇国大将罗松和右武卫大将军程咬金都可以作证,当天他们亲眼看见了此事。”李建成说着,回头看了这二人一眼。

罗松和程咬金一听,心里也是一紧,这可是大是大非的风口浪尖,太子怎么把自己戴上了证人的帽子,这是怎么个碴儿,事先他也没跟我们透露半点儿,可他怎么知道我们二人清楚此事?不错,老程那天是当事人,就在头牌的房间里,从头一直看到尾,后来还出面用我们王爷之妙计把李世民给打发走了。

罗松当天虽然没在场,但是也听程咬金和杨勇说了,对此事知道得也是一清二楚。只是太子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让我们出面作证,太子是何居心,我们究竟该不该站出来当众指证此事?

如果站出来指证李世民,那就等于站到李建成的立场上,跟李世民决裂了;但是如果矢口否认,则李建成必然恨上自己,那就等于离开了李建成一党,站到了李世民的立场上,想脚踩两只船继续混水摸鱼搅乱大唐,就不可能了,这可怎么办?程咬金和罗松心里犯难了。

正这时,李渊点了这二人的名字,不点也不行了,当着众人的面,李建成已经把李渊也逼上了风口浪尖,他身为一国之君,众目睽睽,不能太明显地包庇自己的儿子,那以后还怎么服众呀?

于是道:“程爱卿,罗爱卿,太子的话你们都听到了,你们究竟知道不知道此事啊?”

二人一咧嘴,赶紧出列施礼,不出来也不行了,皇帝点名了,可怎么说呀,二人你看我,我看你。突然右仆射裴寂向他们投来一种目光,并轻微微地摇了摇头,意思是,千万不要乱说,他当然担心的是李世民,也猜到了这是肯定是刘文静的奸计,心里替李世民捏了一把汗,并偷偷地向程咬金和罗松暗递眼色。

与他心理截然相反的是左仆射刘文静,驸马柴绍和齐王李元吉,三个人露出得意之色,并向程咬金和罗松偷偷投去鼓励的眼神。

下面的李世民也很紧张,虽然到现在李渊还没问他,但是他是被告,此事如此落实了,后果是什么他很清楚,砍脑袋不脑袋不好说,但是,李渊那把椅子恐怕今后就与他无缘了。

想到此,李世民心里就恨起来了,李建成太可恶了,有你这样当大哥的吗?你这是把我李世民往死里整呀,我们哪是亲兄弟呀,今后就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