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纪元1912-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箱型车身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小汽车的结构简洁,风格硬朗,由带有加强筋的薄钢板冲压制成,配有折叠式风挡和帆布顶棚。而这种小汽车的全重不过只有685千克,只要1个人就能够从前方抬起来,而更为重要的是,其良好的越野能力使得搭乘“闪电快马”的军官们,在通过泥沼时不需要考虑推车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用不了几个月,这种个头小功能却是一流的小汽车,很快就会和“闪电”卡车一样被英法等国军队所接受。

当这个车队行驶着的时候,路边的法国人偶尔会把视线投向这个车队,在卡车上坐着的无一例外的都是东方人,看到这些亚洲人,与过去的嘲讽不同,那些法国士兵总是投去善意的笑容,甚至热情的和他们打着招呼,无论将军们怎么看,在这些法国士兵看来,无论如何,这支让德国人吃亏的军队,是和他们呆在一个战壕里的朋友。

“你们是新补充来的吗?”

在车队边的一辆摩托车边斗里的士兵冲着卡车上的中国士兵大声问道。这些士兵的军装很新,脸上也没有那种在前线呆了很长时间之后的那种疲惫,完全是一副精气十足的模样。

补充兵!

这十几辆卡车上的士兵,都是从南方军营补充来的士兵,他们往往都是刚刚从国内抵达法国的士兵,或许前线的战事并不算激烈,可部队的兵员损失,总需要及时补充,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役,会在什么时候打响,而在打响后,远征军会不会承担新任务。

西线无战事!

几乎是一到达法国,吕思友和战友们便听说了这么一句话,同样也听说了种种关于远征军的“谣言”,远征军虽说身处前线,可是却又远离前线,远征军“光荣的”变成了预备队。至少对于除去十几个零散分布在前线某些支撑点的步珍团外,绝大多数远征军部队,则在距离前线十数公里的法国乡间军营驻扎着,静静的等待着命令。

卡车驶入军营,在车上的吕思友等人连忙好奇的打量着他们的“前辈”。吕思友等人补充的部队是远征军第三师,第三师有一个步兵团在索姆河一带驻防,虽说那里最近几个月并没有爆发什么战事,可是小规模的破袭战还是不断上演着,面对自身的伤亡。第三师师长前后数次向司令部提出请求,要求立即给他补足差额,终于,在等待了一个多月后,随着第四批部队的到达,司令部总算是满足了他的要求,给他补充了三百六十四名新兵。

“瞧。”

正在朝沙袋中装着烂泥的王士勤拽着身边的家有粮,指着那些跳下汽车的补充兵说道。

“又一批新兵蛋子!”

家有粮点点头,尽管他们的也没有上过战场,可是大家感觉自己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似的,一看到那些新兵。他们似乎就找到了一些“老兵”的感觉。

“回头咱们去看看这些新兵蛋子,有没有带什么……”

“王士勤、家有粮!”

坐在一个简易的沙袋机枪堡上的中士突然吼了一声,原本正在聊着两人,连忙继续装着沙袋,或许这里是一处远离前线的军营,但是作为一支军队。必须时时保持警惕,更何况,对于那些洋人。他们打心眼里不相信他们,就在两个月前,在凡尔登,负责守卫一处防线的远征军第三十二团,就是因为法国军在撤退时,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差一点被德国人包了圆,现在即便是身处后方。为了避免发生同样的事情,他们还是把军营收拾成一座野战堡垒,从而避免到时因友军防线被突破后,仓促组织防御时发现没有任何工事可守。

望着那些正在修建着营区内工事的“老兵”,吕思友则感觉有些奇怪,因为这里距离前线还有十几公里,可营区还是被他们修成了一座简易的堡垒。

“我是王天木少尉,现在我需要向你们说明……”

当吕思友等人好奇的打量着营区和营区中那些军装上都是泥污的老兵时,一名军官站在桌后,拿着一张表格向他们解释着。

“这是你们的个人保险单,根据远征军军人保险规定,只有在签署了个人保险后阵亡,你们的家人才能得到抚恤金之外的的保险金……”

“姓名栏,填写你们的名字,编号栏则填写你们的士兵铭牌编号,再就是这里,受益人栏,这个非常重要,不仅要清楚的写明受益人的姓名,还要注明和受益人的关系,比如父母妻儿……”

在解释完军人保险之后,王天木少尉又拿起另一个单据。

“好了,这是军人储蓄的填单,根据条令,你们的军饷40%在法国领取现金,60%在国内支付,这一点,在你们来法国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不过现在你们已经进入战区,可以领取每天5毛钱的战地津贴,请务必填写你的军人储蓄帐号,实际上,作为你们的长官,我希望你们能够有长远打算,考虑到这里地处前线,而且你们的衣食住行包括草纸、香烟、香皂、牙膏之类所有的个人物品都是远征军提供,在军营和前线,根本就没有花钱的地方,所以,我建议你们将军饷转为零存整取的方式,这样的话,一年后,你们就可以拥有几百元的积蓄,有了这笔积蓄,将来你们回国后,可以拿这些钱和退役金一同做点生意,购买土地,当然如果你们乐意的话,还可以用军饷购买债券,债券的利息相对较高,如果你们做出这个选择的话,帐号就可直接转成债券存单……”

和过去把士兵当成“粮子”、“炮灰”不同,或许是根据江苏陆军的经验,军方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以保障士兵没有后顾之忧,抚恤金、保险金以及其它种种“金融服务”,每一项都是为了解决士兵的后顾之忧。

“还有这种军人邮件,相信你们已经接触过了,这种信封是军邮信封,所有的邮费都已经提前支付。每个士兵每月可以得到十个信封,如果你们写完十封信,可以到军人福利社寄信,你们的信件会被装入军事邮包,对于军事邮包。法国人不敢取邮费,当然,信件会在国内分拆……”

对于王天木,这个戴着眼镜的毕业的法国教会学校的少尉军官,在这里所从事的除去翻译工作之外。就是向士兵们解释着远征军司令部为士兵们准备的各种福利,以及向士兵们解释着士兵保险,甚至还有一些针对士兵的金融服务。

“好了,解散,一个小时后交表!”

终于,在沿着机枪堡修建了一道简单防线后,没有什么任务的王士勤和家有粮两人。便一起闲逛到了补充的新兵那里,他们刚刚领取了步枪、手榴弹、防毒面具之类的个人装备,正在餐厅那里用着餐,和过去第一批远征军初来法国不同,饭菜充足不说。而且还有很多肉。

“天天似过年!”

对于很多刚从国内来到法国的士兵而言,在法国的饭菜无疑对了他们的胃口——肉很多!

“新兵蛋子!”

朝椅子一座,看到吃的满嘴都是油的新兵,王士勤便问道。

“这种好东西,很久没吃到了吧!”

远征军的饭菜分成两种,一种是战地伙食。饭菜非常丰盛,还有一种是后方伙食,饭菜则很简单。肉两天才吃一次。

“早上吃法国面包,中午米饭和萝卜杂烩,晚上面条……”

见对方的军阶比自己高,吕思友连忙回答道。

“没这里肉多!”

听着这个新兵蛋子的话语,家有粮说道。

“不错了,我在山东当兵的时候。一天两顿大白菜,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才能吃着肉,想打打牙口,要自己拿钱下馆子……”

“你?就你……”

王士勤的眉头一扬。

“你估计也就是去偷个鸡、摸个狗的打牙口!拿钱下馆子,在这咋就没见着过一会!”

兄弟的嘲讽,只让家有粮脸色一恼。

“有本事的话,出营,你来说话,我出钱,咱们去嫖法国娘们去……”

“长官,我,我会说法语!”

吕思友连忙开口说道。

“你?”

王士勤和家有粮两人惊讶的看着眼前这挂着下等兵军衔的年青人,这会他才注意到他和其它人的不同来,相比于其它的士兵他更显得有些文弱。

“上过学堂?”

“我在法国的教会学堂读过书,会说一些法语!”

吕思友连忙回答道。

“你要是上过学堂,还会说法国话,那你怎么不参加军官培训!”

通常那些会说法语的、上过学堂的士兵,都可以报名参加军官培训,培训半年,就能当少尉了。

“我……”

抓着头笑了笑,吕思友的神情显得有些腼腆。

“我错过时间了,我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他们说军官培训的报名截止了……我……”

看着这两个老兵,吕思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你是主动投军的吧!”

看一眼这看似有些腼腆的新兵,王士勤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

“你不也是吗?”

不待家有粮说完,王士勤却摇摇头。

“不一样,不一样,咱们是想吃口饱饭,是想拿那个军饷才当的兵,吃的粮,可……”

看一眼吕思友,王士勤又继续说道。

“在法国教会学堂读书,家境肯定差不到那去,犯不着像咱们一样来吃断头粮对吧!喂,洋学生,你为啥来当兵!”

“我……”

吕思友抓抓剃光的脑袋,好一会才说道。

“我只是想来当兵!”

为什么想来当兵,恐怕还是因为两年前,在集市上的露天影院中看到“胶澳事变”的记录电影,从那时起,他就对那些身为国战的士兵充满了敬意,而在几个月前,从报纸上看到远征军以伤亡万人作为代价,一战扬名世界,甚至就连教会的孔神父,那个骨子里原本瞧不起中国人的神父,都在弥撒时用极尽赞美的词语称赞着远征军。

加入远征军!

从那天起,他的梦想就是加入远征军,成为远征军的一员,以个人之躯体、之血肉,成就中国之地位,挽回中国之尊严,所以,他跑到了天津当了兵,尽管他的家人曾竭力反对过,可是对于他来说,既然做出的选择,就绝不会再回头,无论未来是生是死,他已经做出了选择,如果他不来的话,他的余生都会活在屈辱之中,为自己的怯懦。

投军,或许是他第一次忤逆家人,爹和娘早晚会明白自己的用意,体谅自己吧!

“好男儿战死沙场,切莫蹉跎岁月荒,战死沙场为国荣光,病死榻上徒虚荒,忍情轻断思家念。……”

这时从家有粮的嗓间慢慢的哼出这首歌来,这首歌是他们从广播中听到的,先是军官们唱着,后来慢慢的远征军中流传开来,在他哼着这首歌时,吕思友则在跟着轻哼着歌,“病死榻上徒虚荒,忍情轻断思家念。”,这不正是自己所思所想吗?

“……慷慨捧出报国心,为国战死赴沙场……”

就在歌声将毕时,空气中传来一阵阵密集的有些沉闷的炮声,听着那炮声王士勤、家有粮等人的脸色无不是微微一变。

“长官……”

“打起来了!”

作为老兵,对于炮声,他们是极为敏感的,就像此时的炮声,绝不是什么存在性炮击,而是大规模炮击!这是大规模战役的前奏。

第143章大战将起时炮灰自参战

在法国乡间,零星散布着许多宫殿式的建筑,这些建筑在辉煌的王朝时代,大都属于法兰西贵族,大革命时期,贵族们被推上断头台,漂亮的乡间宫殿成为了革命者的居所,而在随后的动荡之中,这些宫殿换了一任又一任主人,随后经过拿破仑时期,第二第三共和国时期一连串的倒手之后,最后落到了一位法国银行家手里。

不过现在,这里又换了一个新的主人。

在庄园铁门两侧,挤堆着一片沙袋,沙袋后方则全副武装的法国士兵,这里就是法军前线司令部,事实上,征用乡间别墅作为司令部、军营,在现在的法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毕竟,这些可以容纳数百人居住、办公,而且又拥有面积不菲的院落的庄园,在法国的乡间随处可见,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充当军事指挥部的地方了。

法国人如此,英国人也是同样,即便是初来的中国远征军亦是如此,不过后两者都是在法国政府征用后,移交给他们使用的罢了。

而此时,在这座宫殿式建筑的餐厅内,墙上的名画早已经被它们的前一任主人带到了城中,即便是不带走,恐怕也会被士兵们扔到地下室内,这会那些带着路易时代风格的豪华墙面上钉满了数十张军用地图,相比于以往这间餐厅作战室内显得比以往更为热闹一些,来自英法中三国的将军们,都站那时讨论着下一阶段的战役。

尽管现在,外界普遍认为,已经进入尾声的凡尔登战役德国人遭受了挫败,可众所周知,在那场战役中,法国人损失更大,甚至作为预备力量的中国军队亦在长达数月的战役中,付出了数万人的损失。

而正当全世界的目光集中于凡尔登惊心动魄的疯狂激战的同时。协约国联军就开始计划起了对在索姆河一带发起反攻,而且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战前的准备工作同样日趋完善了起来。而英法两国司令部选择索姆河的原因非常简单——进攻计划所依据的军事思想的特征很简单。法军和英军司令的方针是,选择无疑是世界上最牢固和最完备的防守阵地作为他们的进攻点。

“在近两年的准备中,”

英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爵士看着室内的法国的霞飞将军说道。

“德国人不遗余地力把这些防御工事加固得坚不可摧。第一和第二体系各由数条深壕构成,筑有防弹掩体,由无数交通壕把它们连接起来。每个体系的壕堑前沿有铁丝缠绕物防护,其中许多是宽达40码的双股铁丝。竖起铁桩,用带刺铁丝交织其间,铁丝常常有手指那么粗。”

在黑格将军提到德军的防御时,作为旁听者参加会议的徐树铮只是静静的观看着侦察机拍摄的照片。他不时的皱着眉头,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对于这个计划他一直都极为抵触,可是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参谋长,即便是他在这里发表他的意见,恐怕也不会被采纳,尤其是那位霞飞将军对于中国远征军,一直存在着种种偏见。

“……在这些防卫体系之间的树林和村庄已变成名副其实的堡垒。村庄中通常随处可见深深的地窖。许许多多白垩地层的坑穴和采石场,都被用来作为机枪和迫击炮的掩体。原有的土窖又精心加筑了地下掩蔽部,掩蔽部往往有两层,由地下深达30英尺的通道互相连接。敌防线的各突出部是敌人可以从那里向正面进行纵射的部位,建成的设施齐全的堡垒,且常有布雷区保护;同时,各阵地构筑了坚固的多面堡和混凝土机枪掩体。一旦己方壕堑被攻占,可以从那里对之进行扫射。这样的阵地可以观测炮弹在敌方的落点,敌人还巧妙地部署了交叉火力网。”

在黑格作着讲解的时候,霞飞这位“凡尔登的胜利者”,之所以同意发起这场攻势,一来是为结束“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凡尔登的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在挽回他的声誉。毕竟在凡尔登战役期间,尽管他发动宣传把那场僵持战变成一场“胜利”,可声誉的受损,使得他必须要用另一场战役去拯救自己的名望。

“这些防御体系连同它们之间构筑工事的地点和其他支援点全都选址刁钻,可以相互提供支援,而且机枪和大炮可纵射和侧射。有最大可能的发挥。总之,这些体系不但形成连续的防线,而且是强大的纵深复合体。”

这是拿士兵当炮灰打着玩!

观察着地图和照片,这会又听到黑格解释着德军的防御时,在心下暗自嘲讽着,徐树铮的脑海中却是思索开来,如何能够避免远征军被英法联军当成炮灰打着玩呢?这种坚固防线,别说是十几个师,就是投入几十个师,不定也都是当炮灰的料,毕竟,协约国可没有“阿尔弗雷德”,更何况,即便德军拥有“阿尔弗雷德”又能如何呢?只要稍坚持一下,阿尔弗雷德也不过只是吓唬人的东西罢了。

“敌人第二道壕堑系统的后面,除了树林、村庄和其他准备作防御用的牢固据。点之外,他们还另有几道业已竣工的防线:我们根据飞机侦察获悉,敌人正奋力改进和加固这些防线,还在这些防线之间和更后面挖掘新的防线。”

你们还知道敌人还在加强防御啊!

在心下轻叹口气,徐树铮只是自顾自的思索着如何避免远征军变成炮灰,霞飞,想到那位法军总司令对中国军队的歧视,他在心下暗自冷笑一声,或许……霞飞或许好对付,其它的英法两国的将军们恐怕不好对付啊。

“所有上述情况清楚地指明了适合于我方进攻的战场;可以肯定,如果敌人在此地被击败,他们将比在其他防守较为薄弱的战场受挫更为沮丧。”

只是为了所谓的沮丧,难道就要让数十万军人白白送命吗?士兵再是吃断头饭,可也是爹生娘养的!听着道格拉斯爵士的话语,徐树铮的心下微微一怒,作为远征军参谋长,现在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在派出远征军时。总理一再坚持“自主指挥权”,这些洋人,连自己人都不在乎,他们又岂会在乎中国军队?

随后,道格拉斯爵士还描述了英军自己的战备状况,作为英军总司令黑格对于其部队准备情况的了解可以说既全面又正确可靠:

“经过半年的准备,大批弹药和各种储备必须先期集聚在我前线的适当距离以内。为了便于向前线提供后勤支持,我们同时修筑许多窄轨的新铁路。敷设了壕堑电车轨道。所有可用道路都经改善,并增筑了多条别的道路,还筑起了几条越过多沼泽的低凹处的堤道。……必须挖掘数十英里深壕交通线和铺设电话线的浅沟,以及供集合与突击用的堑壕。构筑大量枪炮掩体与观察哨。”

或许,内心深处对英法将领不珍惜本国士兵生命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对方的准备工作,还是不能不让人佩服,相比于中国,英法将领更注重战前的准备,他们甚至根据进攻面积大小,按比例分配各种口径的炮弹发射量。

“……因此,不存在突然袭击的机会。没有任何办法遮掩两军之间直截了当的实力较量。或阻碍攻击部队方面展示勇猛的气慨。德军观察了将被进攻的部位的前方所进行的毫不伪装的全面战备达数月之久。一周以来,变化无常但空前剧烈的进攻前的炮轰,把钢铁与火焰射击敌人的壕堑。蹲伏在深深的白垩洞里顽强的德军步兵,因炮轰而常常短缺食物和饮水,但他们在等候信号去修复炸毁的胸墙。我们的榴霰弹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