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一听李振的称呼,不苟言笑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从李振的态度看,李振对他是尊敬的。

不仅如此,李振能直接喊出他的字,表明李振也是关注他的,这让曾国藩心中很舒服,也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人物。毕竟李振是皇帝亲自任命的钦差大臣、广东巡抚兼提督,这样权势赫赫的人称呼他为兄,曾国藩足以自傲。即使李振的话是谦辞,也表明了李振的善意。

曾国藩并未注意李振的手势,下意识的抱拳行礼道:“下官曾国藩,见过李大人。”

两个人,相对而立。

一个人伸手准备握手的,另一人抱拳行礼。

李振见状,脸上快速的闪过一丝尴尬,赶忙收回手,说道:“伯涵兄,我的字是‘弘毅’,你直接称呼我的字就可以,不用这么拘礼。”

对于曾国藩的不配合,李振并没有放在心上。

因为两人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有着不用的理念和想法。李振见面习惯于握手,而曾国藩见到官员则是习惯于抱拳行礼,两个人有着不同的处事方式,表现出来的也不同。

曾国藩略微一怔,有些迟疑。

他只是一个办团练的人,即使皇帝曾经让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但是在七天后却又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给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头衔,以至于曾国藩并没有实权。但是李振却不同,是地位显赫的一方大员。

此时,站在曾国藩后面的一干人等都觉得心中舒服,脸上露出笑容。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振以礼相待。

“老师,李大人平易近人,您就不要推辞了。”

一个约莫三十出头,留下短须,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说道。这人目光清澈,举止从容,不卑不亢,透着一股圆滑之意。

曾国藩爽朗一笑,说道:“弘毅,我痴长你几岁,就直呼你的字了。”

李振说道:“这才对,你我不是外人,不用见外。”

说罢,李振拉着曾国藩的手,带着曾国藩大步进入营中。紧跟着,曾国藩带来的人也都进入营中。一行人好奇的望着营地内的一切,神色兴奋。因为自从他们知道了有李振这样的一个人以来,都是听到李振连战连胜的人,没有听说李振兵败的。

这样一个传奇色彩的人,让曾国藩一行人很好奇。

中军大帐,并不是接待来人的,只有一张长方形的会议桌。李振摆手指着会议桌,说道:“伯涵兄,我这里没有接待人的桌椅,只有这一张众将议事的会议桌,简陋了些,请伯涵兄见谅。小叶,撤掉会议桌,重新布置一番。”

“是!”

叶澄衷答应下来,立即准备出去。

“且慢!”

曾国藩伸手制止,说道:“常言道入乡随俗,既然我来到弘毅军中,自当遵从规矩。会议桌就不用撤掉,平时怎么落座的,我们就怎么坐下。”

叶澄衷目光一转,等着李振的答复。

李振点点头,说道:“伯涵兄不讲究,那就懒得换了。伯涵兄,请坐!”说着话,李振走到会议桌旁,一撩衣袍坐下。李振坐下的位置不是以往的会议桌正上方,而是坐在会议桌左侧的正中央位置。这样一来,当曾国藩坐在会议桌右侧正中央的位置,两人面对面而坐,更有利于交流,也不会形成太大的差距。

曾国藩是四十出头的人了,沉浮半生,见李振对他如此礼待,心中极为感激。曾国藩在李振的对面坐下,坐在曾国藩左手侧的是先前劝说曾国藩的中年人,坐在曾国藩右手侧的人也是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然后依次还有三个人在左右两侧坐下,其余的人都在后面站着。

李振这边,只有李振一个人坐下,龙熬、叶澄衷等人都站在李振的身后。

李振没有直入主题,摆手指着曾国藩身边的人,笑说道:“伯涵兄,先介绍一下你身边的人吧。来了一趟,总不能让我用‘那谁、喂、喂’之类的称呼,这样多不好。”

曾国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举止更显从容了些。

旁边的人,都是面带笑容。

李振一句调侃的话,顿时让气氛活跃了起来。

曾国藩摆手指着左手侧的中年人,说道:“这位是我门下弟子李鸿章……”

“李少荃!”

李振眉头一挑,眼中闪过惊讶之色。

李鸿章闻言,也很惊讶。此时的李鸿章名声不显,并没有过多的人知道。‘少荃’是他自己取的号,李振却张口说了出来,让李鸿章很惊讶。不过,李鸿章还是很快恢复过来,站起身抱拳道:“下官李鸿章,见过钦差大人。”

李振打量着这个东方的‘俾斯麦’,心中感慨。

这一次,真是名人大聚会啊!

晚清的两大重臣都汇聚到了他的营中,绝对是世所罕见。李振见李鸿章站着,也站起身,伸手说道:“少荃兄,我这边不兴抱拳礼,除了军礼之外,都是握手。”

李鸿章点点头,赶忙伸手和李振握手。

旋即,李鸿章坐下。

不过,李振却仍然是站着,曾国藩也不好继续坐下,立刻站了起来。尤其是他见到李振和李鸿章握手,才回想起李振在营地门口迎接的时候也曾伸出手,只是当时他抱拳相对,两人并没有握手,事情发生了,曾国藩就没有去考虑了。

他继续介绍了剩下的人,坐在曾国藩右侧的人是曾国潢,是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接下来依次左右排列,是三弟曾国华、四弟曾国荃、五弟曾国葆,曾家五兄弟全部都列席。

李振一一和几人握手,然后才坐下。

叶澄衷让人上茶,又站在旁边。

李振呷了一口茶,笑说道:“伯涵兄千里迢迢来我营中,有什么事情吗?”对此,李振心中也在琢磨,思考曾国藩是想要借兵、还是要借钱,亦或者是借武器。

曾国藩说道:“不瞒弘毅,我此番来,是向弘毅取经的。”

“哦,此话怎讲?”李振问道。

曾国藩叹了口气,一脸落寞之色,说道:“这几年剿匪,虽时有获胜,但都是胜少败多,尤其是两次遭到惨败,我这一把老脸都丢尽了。反观弘毅,率领士兵以少胜多,连战连胜,打得发匪无力抵抗,当为我辈之楷模啊!”

李振说道:“伯涵兄过谦了!”

曾国藩肯定的说道:“事实胜于雄辩,弘毅打了胜仗,打败了发匪,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次我来江北大营,是想要向弘毅请教用兵、练兵之道,希望弘毅能不吝赐教。”说着话,他站起身,恭敬的朝李振揖礼。

第0526章开眼看世界

曾国藩可以做到屡败屡战,一方面是心境,另一方面是他不甘心。然而,曾国藩的心毕竟不是铁做的,会有气馁的时候,会感到沮丧和落魄。正如他两次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一次想要投水自尽,一次想骑马冲入敌阵拼死一战,只是都被部下阻拦,才保住了性命。

他这一次来拜见李振,是诚心诚意,是打定了注意要学到东西的。

他没有而别人有的,他可以学习。曾国藩有了这个想法,抛去了自身一把年龄的问题,所作所为发自内心,并没有装腔作势。

李振摆手道:“伯涵兄请坐,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作为一个晚辈,也是初出茅庐,也有事情要向伯涵兄请教的。”

李鸿章说道:“李大人,您不要谦虚了。大清国的汉人将军中,当以李大人为首,称得上是我汉人中的顶梁柱。放之四海,李大人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将。这次我和老师一起前来,也是想要向李大人取经的。”

“少荃兄过谦了!”

李振见李鸿章如此自谦,心中也颇为的用意。

想一想,晚清的两大名臣坐在他面前,并且谦卑的向他请教,这是何等的荣耀?李振也不推辞,缓缓说道:“伯涵兄、少荃兄,对于行军打仗方面的事情,我这个出身行伍的人,的确是有一点看法的,不过仅限于自己的一点经验。”

顿了顿,李振又道:“若有不对的地方,请两位兄长多多指教。你们二人都是出身名门世家,学问比我丰富;又都比我年长,处事的经验比我丰富;而且在官场的时间也长,对官场更是比我了解。我们交流一番,不存在请教这个说法。”

李鸿章说道:“李大人,关于……”

李振道:“少荃兄,直接称呼字就好,再叫李大人我可要生气了。”

“好,好!”

李鸿章也是一脸笑意,觉得眼前的人没架子。他说道:“弘毅贤弟,关于做官这一条,我的理解是皇上的恩宠。只要得到皇上的器重,一切都不是问题。正如弘毅贤弟得到皇上重用,这就是关键,有这一点足够了。”

曾国藩瞪了李鸿章一眼,道:“弘毅,别听少荃的话。这是半截话,若只是邀宠,可能是忠臣,也可能是佞臣。所以,还要三省吾身,这是我目前的看法。”

李鸿章乖乖的道:“老师说得对!”

李振笑道:“伯涵兄不愧是名门出身,学问和做人都是极为优秀的。”

曾国藩说道:“言归正传,说说你如何练兵的?”

李振点点头,说道:“伯涵兄称之为练兵,其实我也就是一点看法。我认为,一个军队称之为军队,至少有三个条件。首先,一支军队能凝聚起来,而不是一盘散沙,主帅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常言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个没有能耐的将领,军队肯定是不行的。这支军队不能成为军队,只能说是一盘散沙。”

曾国藩听后,立刻开始思考,他到底有能力没有呢?

有!

曾国藩思考后,心中毫不犹豫的肯定。

李振接着说道:“伯涵兄是当世大才,能耐不凡,能将兵,亦能将帅,所以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并非是伯涵兄的问题,也不是少荃兄的问题。我认为在主帅正常的情况下,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军中士兵使用的武器。”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兵们没有锋利的武器拼杀,军队的士兵肯定难以发挥出强横的战斗力。”

“明代以前,其实包括明代,大多数的交战都是用刀、剑、长枪等冷兵器交战。那时候的比拼,靠的是武勇,靠的是武器的锋利。谁的力气大,谁的武器锋利,就更加的厉害。到了现在,已经不是力气大,不是刀刃锋利,就能取胜的。”

“现在比拼的是火枪的厉害,是武器的先进性,这是取胜的关键。不管你练了什么武艺,或者是金钟罩,或者是铁布衫,我一颗子弹打出去,立刻就能杀了你。当两军交战的时候,我的士兵都使用火枪,伯涵兄的士兵全部用刀,你说谁能胜利呢?”

李振一脸的笑意,目光落在曾国藩身上。

曾国藩叹口气,点点头。

显然,曾国藩也认可李振第二点的看法。

李鸿章说道:“弘毅贤弟,我的士兵可能武器不怎么样,但是还有士气啊。军队的士气上来了,众志成城,同样是可取的。”

李振轻轻摇头道:“少荃兄,你钻牛角尖了。在相同的情况下,士气高昂的军队的确是占有优势的。但我的第一点就说清楚,必须有一个正常的主帅。自己这方的主帅看到对方鼓舞士气,他难道不会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吗?和尚可以做,道士也可以做的。”

李鸿章点点头,道:“继续说!”

曾国藩一言不发,等着李振继续讲。

李振继续道:“第三点,也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我认为一个军队要有一股军魂,让所有的士兵们有向着军队的士气,这是这一股精神。有了这股精神,才能把所有的士兵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可以把后背交给同袍战友,让他们可以拼命的厮杀,让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浴血拼命。这一点,我认为是最困难的,也是军队失败了也不散的关键。”

“呼!!”

李振说完后,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

此时,以曾国藩为首的人,全都是陷入了沉思中。仔细想想,李振说的很简单,都是能懂的,具体操作起来,却又是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良久后,曾国藩叹息道:“说到底,重点是武器不够厉害啊!”

李鸿章说道:“若是我们的武器厉害,早把发匪解决了。”

李振眼珠子一转,心中有了另外的想法,严肃的说道:“要改变武器,就必须要向外国的洋人学习。如今洋人船坚炮利,火器厉害,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东西。不管是洋人的政治,亦或是经济,或者是文化,都值得学习,凡是洋人的,都可以去研究。”

李振这么说,是想让两人接触更多的信息,让两人开眼看世界。

第0527章刺头挑事

李振的想法是想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尽快接触外面的世界,当两人看到外面的世界,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见识了更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思想会渐渐的发生改变。如此一来,有一定的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两人忠君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两人都还没有崛起,地位不高,能虚心的接受新事物。

曾国藩说道:“弘毅的意见,我会采纳的。”

李鸿章也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弘毅一番话振聋发聩,让我大开眼界。看来,还真是小觑了洋夷。”

李振笑说道:“其实要获取更多的新信息,国内就有来源。我在广州开办了‘九州日报’,报纸上专门刊登洋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内容,还涉及洋人的武器。主办报纸的人是大名鼎鼎的名士魏源,他和林则徐是好友,接触了许多外国的事情,本身在这方面有经验。所以,你们可以多看‘九州日报’,多学习外国的制度、武器等,学强国之道,学强自身之法。”

李鸿章点头道:“弘毅贤弟的建议我会去做的,一定身体力行。不过,我还想参观弘毅贤弟军队士兵的操练,可否?”

这话出口,曾国藩、曾国潢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李振。

显然,这是曾国藩一行人来此的重头戏。

李振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说道:“好,去看一看士兵的操练。”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脸上露出喜色,立即起身,兴致高昂的跟着李振出了中军大帐。叶澄衷跟在李振身旁,说道:“大帅,先去哪里看呢?”

曾国葆插嘴道:“既然去看操练,自然是随意走,不能有安排。”

叶澄衷年纪不大,跟着李振却有一段时间。见曾国葆突然插话,一点都不讲规矩,心中略微有些不喜。他看了曾国葆一眼,收回目光等着李振说话。

李振笑说道:“好,随意看看。”

曾国藩见李振没有生气,顿时松了口气,然后瞪了曾国葆一眼,才开口道:“弘毅,五弟说话口无遮拦,请不要放在心上。”

李振摇摇头,说道:“伯涵兄严重了,我认为国葆大哥说得很对。既然去看操练,自然是不能事先准备好的,否则就是去看表演,不是真正的操练。现在这个时段,军中的士兵还在练武,我们先去看练武的士兵。”

李振带着一行人,直奔军中的大校场。

“哈!!”

“嘿!!”

……

校场中,大喝声此起彼伏,声如洪钟,响彻云霄。

两千四百名士兵,正在校场中练武。

这两千四百人分成两拨,其中一拨跟着杨露禅练武,一共一千二百人,分别是杨班侯、戚镇海、鲁少川和史密斯麾下各自一个营的士兵凑起的。另一波的一千二百人跟着董海川练武的,这些士兵的组成,也跟杨露禅麾下练武的士兵一样,都从四个团中挑选了一个营的士兵。

李振带人来的时候,正是杨露禅和董海川亲自领兵练武的时候。

两人带队,两拨士兵联系不同的套路。

一拨士兵练习的是太极拳,一拨士兵练习的是八卦拳。杨露禅交给士兵的拳法并不是完整的练拳,因为完整的太极拳练习下来耗时太长,也不容易学习,所以杨露禅教导的都是太极拳中容易学习并且有杀伤力的招式,简单迅速,容易施展的。

董海川教导的八卦拳同样如此,交给士兵训练的都是经过他修改的招式,凶狠快速,能在短时间内杀伤敌人。

李振停下来,曾国藩等人也停下。

众人驻足观看,杨露禅和董海川也看到了李振。

杨露禅让士兵继续练武,快速的跑过开,抬手立正,大声说道:“大帅!”老先生虽然岁数大,却中气十足,声音洪亮。接着,董海川也吩咐士兵继续练武,然后快速的跑了过来,立正行礼,大声说道:“大帅!”

李振微微颔首,摆手道:“杨老、董老,你们继续训练,我带人来看看。”

“是!”

两人行礼后,转身就准备返回校场中,继续操练士兵。

曾国藩见了李振军中上下级见面的行礼方式,明白李振的确是做了改革。尤其是李振麾下士兵的穿着打扮不同,心中颇有感触。

“两位老先生且慢!”

正当曾国藩心中思绪万千的时候,他身后的一名青年突然开口说话。这名青年长得魁梧精悍,面目透着一股凶狠之气,颇为武勇。李振和曾国藩在中军大帐交谈的时候,他一直是站在曾国藩身后的,因为曾国藩没有介绍,李振也不知道这人是谁。

曾国藩眉头皱起,问道:“寿卿,你叫住两位教头有什么事情?”

问了一句后,曾国藩立刻介绍道:“弘毅,这小子名叫刘松山,是我麾下的一员骁将。他年纪轻轻,能征善战,但是心气有些高,还需要打磨。”

刘松山一听,顿时蔫了。

旋即,他又斗志昂扬的看着杨露禅和董海川。

李振问道:“刘松山,你有什么话要对两老说吗?”

刘松山说道:“回禀李大人,卑将叫住两位老先生,是想问李大人一个问题。用这样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作为教头,能训练出一支无敌之师么?莫非这是李大人故意准备的?”

“哈哈哈……”

李振朗声大笑,说道:“杨老、董老,有人不服了啊!”

杨露禅和董海川盯着刘松山,目光凶狠。

杨露禅往前踏出一步,一撩衣袍,左手负在身后,摆出右手,朗声说道:“小子,老夫让你一只手,看你有什么本事?”

虽说刘松山也感到杨露禅给予的压力,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声道:“李大人,老先生主动搦战,万一我失手怎么办?”

“混账!”

曾国藩脸色大变,说道:“弘毅,我疏于管教,请弘毅见谅。”

刘松山固执的说道:“大人,您训练出来的军队不输给任何人,何必要向李大人低头呢?依我看,这两老头训练出来的军队还不如我们的呢?”

曾国藩更是气急,已经是怒气汹涌。

他带上刘松山,是想要让刘松山开开眼界,并且打磨刘松山的骄横气。然而,曾国藩却没想到这小子是一个急脾气,而且口无遮拦。曾国心中无奈,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