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敲定了一大族的人马,虽然还不确定是否是侯氏族人,但背井离乡跑到这样的小渔村来,肯定与新皇登基这事脱不了干系,能用则用,不行他们也会在自由城自食其力的,朱明倒也是很看的开。
回到船队中,盘点了货物,锡矿石、香料之类的大宗货物已经是完全售罄了,就剩下一些小玩意一时也没找到合适的买主,朱明便也不打算再等了,这次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了,各色工匠手艺人召集了近三百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农奴,朱明想着一旦到达自由城宣布他们成为自由手工业者在让他们知道日后的待遇,应该会让他们感激涕零吧。
还多了一大群不知道是不是建文帝忠臣的家属,反正是文化人跑不了,只要是文化人朱明就有大用,再加上现在是满满两大艘船的货物,这趟航行赚翻了。
这一路朱明也看到了许多,至少现在大明朝市面繁荣,虽然刚经过靖难打乱,但民众的生活并不困苦,反而一个个过得充满希望,反攻计划估计得无限推迟,天上那群神仙要失望了。
(建文朝大臣有名的不是降了就是被杀了,只有借用名臣的族人了……)
第一卷东南风乍起第二十五章冬季扩建
在第二日侯氏族人如约拖家带口的来了,共有四十余人,大部分是男丁,估计举族逃亡的时候也是先保男子,也是朱棣还没下灭族的命令,否则一个也跑不了。
等到人数清点完毕,六艘船一一起锚杨帆,向大海中驶去。
现在的东北信风让航行变得十分舒畅,估计十来天就能返回自由城,所以路上也没有停靠马尼拉的必要,本来朱明还是挺想去看看马尼拉经过上一次的祸害变成什么样了的,这下为了早点回家也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一路无事,只是侯氏族人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虽然侯泰还不至于让朱棣灭十族,但他的族人还是提心吊胆,在侯泰的弟弟和儿子都被处死后便举族逃难了。这样的家族倒是人人都能熟读经史子集,让朱明大叹捡到宝了。
一路的航行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众工匠手艺人们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都觉得新奇,当然晕船生病的也不在少数,还好都没有生命危险。
自由港远远的在望了,港口内虽然不比广州港的桅杆林立,但也算得上是一时繁华无两了,比起朱明出门时又繁荣了不少。
慢慢的驶入港中,早已看到自家船队回来的港口众人也是沸腾了,早就有人撑着小船出港来迎接。
渔村中得到消息的众人也是自发跑到码头来迎接,虽然是冬日,做海产生意的商人还是不少,听得自由城的船队回港的消息,也都从鱼市中纷纷跑到了码头看热闹。
第一艘船靠岸后放下跳板,朱明率先从船上走了下来,熟识他的自由城民众中自然是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各位乡亲、客商,这次船队不但带回来很多货物,而且冬季马上要开工大建设,希望各位客商能源源不断的向自由城提供物资。”朱明说完就下了船。
岸上自有迎接的人已迁来了马匹,朱明与陈善礼、王老伯等人上了马便向自由城方向奔去。
接下来的几天简直是忙开了锅。
这次带回来的工匠中有好些船匠,现在造船厂还为时过早,但修理厂确实可以开起来了,一个简易的修理船坞也已被围了个雏形,而在当地人中挑选一些合适的青少年充实到这个修理厂去开始慢慢学习手艺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他们早日学成,船匠群体就早日庞大起来,才有造大船的实力。
另外冶炼厂还要扩大,锡矿是本地的特产,虽然现在青铜作用没有以前大了,但也还是一个重要的金属,可以用在平日的方方面面。
榨糖厂现在因为原料缺乏倒是闲下来了,但是春耕马上就要开始,朱明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兑换一批未来的优良种子了,明年的大丰收指日可待,所以冬季准备工作也不容轻视。
而且朱明现在终于有老师了,虽然老师可能有点古板,但忠君爱国思想现在是朱明最为需要的,他迫切的需要一个理论体系来同化这些海外的土人,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觉得自己也是汉文化的传承者,所以教育他们汉字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把侯氏族人成年的全部拉上,每人教一个班,足可开三十个班,必须要速成了,那些什么高深的就不要教了,会识写汉字,认同汉文化就可以了。
现在最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要爆炸式的增长了,凭着这么小的领地和人口还是不够,接下来还是要把自己给吃胖一点。
出海带回来的商品已经全部运入了自由城中,当年的新茶在市集上绝对是抢手货,不少当地的商人也想抢着分一杯羹,但马萨尔早在朱明的指示下只是按天每天放出一些,这些商人无奈之下只好转而买一些其他获利不是那么大的商品,市场很快就被带动繁荣起来。
一些天方商人想要整批的购入瓷器等商品,朱明也要求他们对等的需要输入一定量的西域商货,知道自由城也有上好的西洋商品后,一些明国的商船也开始注意到这个小小的城市。
忙完手头的琐事,朱明抽空来到城外的营地,现在虽是冬季了,但入伍的新兵才一个多月,还处在加紧的训练之中,朱明的长枪阵已经形成规模了,有了队列行进的基础,长枪阵威力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别的一些军队不会这么重视队列,所以他们对于这种枪阵是模仿也模仿不来的。
看着穿着冬衣还在不停训练的士兵们,连陈善礼这也不禁叹道,好一支铁甲雄师,若有十万兵,便足可扫荡天下了。
不过朱明现在有多少呢?一千而已,所以他现在还要做的就是——继续募兵。
就是上面这些事情,在朱明回到自由城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直烦扰着他,水稻种子已经使用兑换戒指兑换来了,区区一个自由城也用不了多少种子,立马可以让亩产五百斤上升到一千斤左右,朱明已令人将种子分发到各村,要求就是较往年多出的收成交一半给官府。
村民有了免费的种子使用,城主大人还口口声声的说种出来的粮食又多又好,人人都喜气洋洋的准备来年一开春就种下去看看。
在朱明出航的时间里,自由城又拉来了一大批的流民,经过筛选,朱明再次组织了一支千人队。现在赵庆是大统领,而王铁与花都各统帅一支千人队,只是盔甲在如此快速的扩编下有些供应不上,还好武器尤其是长枪制作简单,但也让附近的竹林为之一空,以后也得从外进口了。
训练仍然是一丝不苟,这次飘洋过来的侯氏族人中,有一唤作侯寅的,也颇好武事,这次再也不愿做那文事,要效法那班超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朱明看他能写会记,又继承了侯家的清廉刚正性格,便要他先做军法官,手下组建了一支纠察队,以后的军功计算也都落在了他身上。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彻查军队后勤供应,两千多人的吃饭也不是小事,若有人有心克扣,那可是会弄得军心涣散的,还好严密查探之后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朱明高兴之下又给军队的伙食费加了点标准,弄得士兵们训练起来更卖力了。
一眨眼,再过两星期就要到新年了。
第一卷东南风乍起第二十六章冬末攻势
北方疲敝,朱明与陈善礼对坐桌前细细计议,朱明很清楚东南亚地小人弱,在陆地上不管是面对大明还是阿拉伯人乃至欧洲重装士兵都是没有太大胜算的,出路就在海上,现在大航海时代还差几十年才开始,只有发展海上才是硬道理。
难得的是陈善礼这个本时代的人也同样看到了这点,而且提出只有找到一个大岛作为根据地才能更好的施展。
确实是这样,只有岛屿才能利用海洋的天堑隔绝对方的强大陆军,同事彻底发挥自己强大海军的作用,那么现在的战略就很清楚了,自由城作为一个贸易中心,在它之前必须要有一道可靠的屏障,那就是遮普城一带,而在它背后,要有一个安全的大后方,马六甲海峡对岸的苏门答腊岛暂时可以充当起这个责任。
那么近期的发展大计就这样定下来了,朱明决定近日就要出兵,在过年前便夺下自己的前方保护带,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过年,安心的继续发展自由城的实力。
遮普城的盟友,对不住了,不过你们毫无进取之心,迟早也是被满刺加吞并的命运,那么还是由我来独力对抗吧。
部队已经在凛冽的风中集合了,送战书的快骑早已出发,估计遮普城的国王还在忙着张灯结彩准备庆祝新年吧,庆幸自己读过了如此艰难的一年,有他想不到的时候。
朱明已经将部队出征形成了一套规范,誓师大会办的慷慨激烈,人人被城主描述的美好愿景激的热血上头,这一仗后开始军功爵,战死的也根据功绩分田地店铺,残废的进工厂,而能百战不死的大把的将军之位等着你去做。
朱明动员完后,又是授旗仪式,这次也是倾巢出动,只留了一百多人维持城中法纪而已,而船上的大炮也被拆了四门重量较轻的两斤炮,虽然这时候铸炮技术还没发展起来,但对于攻城来说,多少还是能发挥些作用的。
现在的军旗是黑鹰旗,既然决定以海洋起家,那么黑色的旗帜是符合以水为尊的理念的。赵庆从朱明手中接过黑鹰战旗,向着校场的两千人舞动着,下面的士兵都激动的大喊道:“万胜!万胜!”
随后众人都端上了一碗烈酒,喝掉碗中的烈酒,众人把陶碗一摔,大军开拔!
看着跟在身后的黑色洪流,朱明心中还是小小的有点成就感,在东南亚这些小国身上看不到什么规范化的影子,很多连军服颜色都不统一,而自己的这种规范化给这带的民众带来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前来欢送、看热闹的民众一个个手掌都鼓红了,眼前这支铁军简直有吞噬一切的气魄。
这次出征朱明就是要昭告天下人,我自由城可不是软柿子,他也违背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兵家常识,他就是要光明正大的一举夺下遮普城,震慑马来半岛的诸国:我这只刺猬虽小,可要吃我也扎你一嘴刺。
只有这样,在马来半岛的势力地盘才能得到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自己才能放手向岛屿攻略。
两天的路程很快,前面就是遮普城了,送战书的使者早已回返,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这个使者还是在士兵中津津有味的一次又一次重复:当时遮普国王还以为又是盟国需要补给或是准备提供什么新的装备了,一看是一份撕毁协议的战书,一哆嗦连手中的银杯也摔掉了,当下嘴巴抖的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是遮普行政官站出来装模做样的说了一番自由城不顾协议必遭天谴,大军会碎如齑粉之类的场面话。
其实之前朱明也与陈善礼仔细分析了攻下遮普城的利弊,但是知道时间紧迫的朱明没办法再等了,一些虚的名声也顾不得了,苏门答腊岛上小国林立,想攻下也不是简单的事,必须要尽快扩大实力以及为自由城创造一个稍稳定的环境。
对面的遮普城已经是大门紧闭,城墙上旌旗林立,气势倒是鼓得很足。
“把炮推上来,前进到三百步距离轰击。”朱明下令。
被装上木架的铜炮被一群士兵从队列后缓缓推出,操炮手就暂时由水手们充任了。
看着行动笨拙的青铜小炮,朱明在心中感慨,看来改良火炮也得排上日程了,按现在这炮的效用还不如投石机呢。
虽然遮普城没有弩床之类的大型守城器械,但为了防止手弩之类的远程武器对炮兵造成伤害,朱明还是派出了一队步兵持这特制的大盾小心翼翼的护在了炮兵身前。
不过朱明明显高估了遮普城的决心,城头毫无反应。
炮兵们飞快的装填了火药和弹丸,随后稍稍调校了一下炮口高度,随着一声令下,四门炮依次点火击发。
只听得“砰砰砰砰”四声沉闷的轰鸣,四颗黑黑的弹丸已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向了城头。
遮普城也是土夯的低矮城墙,被炮弹一击中,立马崩开一大片碎屑,四颗炮弹都或高或矮的打在了城墙上,虽然对对城墙的伤害并不见得有多大,但还是让城墙上如开锅的水一般沸腾起来,隐约可以看到墙上人影往来,旌旗也变得歪歪斜斜起来。
“大人,是否让儿郎欢呼以壮声威?”陈善礼在旁低声建议道。
“很好,第二轮炮口抬高打入城中,让弟兄们也吼两嗓子!”朱明大声令道。
自有传令兵下去传令。
不到十分钟,抬高了炮口后又击发了一轮,炮弹带着尾烟旋转着划入了城中,隐约传来了一两声木板崩裂开的响动。
正当朱明要下令再打一轮火炮要稍事休息的命令时,遮普城却城门大开了,里面陆续走出不少持刀擎矛的士兵来。
朱明也不动作,只待对方整好了队伍,零零散散的望过去也有千人上下,随后就见对方队列动了,向前压来。
自由城一方也是齐整了队列,长枪手黑衣黑甲,长矛伸出,声势上完全压倒了遮普城凌乱的队伍一头。
对方的将领估计也是拼死一搏了,远远的还在一百多步外就下令发起了冲锋,原本就不整齐的队伍顿时变得更乱了。
朱明这只队伍可算是面对过骑兵队冲击的小有经验、合格的长枪阵列了,怎么会被这样小丑式的冲锋所撼动,而且步兵的冲击力和马队完全没得比,前排的长枪手只是放平了长枪,便在上官的指令下踏着鼓点,也向前杀去。
小时候玩过蚂蚁吗?当下雨天搬家的蚂蚁密密麻麻的爬来爬去时,一小杯水泼去,整个蚁群一片混乱,四处是慌张乱爬的蚂蚁,不少沾上水的则在拼死挣扎。
现在自由城队伍就是那杯水,遮普城的军队就是慌乱的蚁群。
在第一批接触到枪阵的士兵被无情杀戮后,遮普城的整个队伍都混乱了,虽然阵亡人数还不到一百,但已经没人上前了,现在他们纠结的只是向左还是向右跑,不过也有一些脑子不灵光的还想着往后跑跑回城里去。
一支千人队就这样瞬间消散了,甚至没对朱明的队伍造成伤亡,他们其实也有不少长枪手,努力往前送一送可能还够的到自由城的士兵,但是没人有这个勇气。
朱明也不下令追击,队伍击溃对面的敌人后又停了下来,对面的城经过一个小小的骚动后城门又是大开。
这会没有士兵出来了,遮普国王已经一票大臣老老实实的排着队鱼贯而出,估计他们自己也早料到这个结局了。
接下来的事情毫无悬念,递降表,朱明保证遮普国王退位后享受原淡马锡国王一样的待遇,想去哪就去哪,不过最好不要去苏门答腊了,朱明可不想俘虏一个人第二次。
随后战场统计出来了,此次战斗一共阵亡四十三人,伤三十多人,都是遮普一方的人马……
战后安抚民众的事情也没想象中那么困难,他们早就准备好了接受另一个统治者,只是并不是预想的满刺加国,但听说自由城也不错,税收的少,可以干的活儿多。
这个冬天,圆满的过去了。
第一卷东南风乍起第二十七章新年伊始
这个新年朱明治下的人民都过得很舒服,自由城不用说了,就业机会的大增让家家户户都有些余粮,而遮普城也是由于新官上任,朱明开仓按人头放了粮,拿着前任存下的东西做自己的人情,朱明这事也不是第一次干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很。
新年的第一天,已经是永乐元年了吧,朱明心中想着,之前小半年所有的积蓄已经被他全部花干净了,他买下了市面上,商人库存中很多积压了很久也没有卖出去的货物,现在在他面前的仓库中,堆成了小山。
朱明的想法很简单,买下积压货物,商人有了资金自然会再去做生意促进市场繁荣,而这些积压的商品到自己这可不积压,自己的兑换戒指只看你物品的价值,可不管你好销不好销。
看这眼前的这些精良陶器、木桌凳、玳瑁工艺品、西边的小玩意等等各色滞销品,朱明仔细的想了想下部要发展什么。
丝绸这东西发展起来各色技术太多,要想织的和大明一样好估计投入的精力也不会少,还是做做中间商从大明贩就好了,我们只要织织土布就行,价格优势会决定一切的。
自由城村民来年的种子已经备好了,但遮普城的还没准备,这个也需要兑换点,要知道产量能增加一倍可是很恐怖的,还可以兑换点甘薯种,这东西虽然还在美洲,但自己拿出来也没人知道不是。
还有一个东西是朱明也有兴趣发展的,那就是自行车,这东西可以省去不少人力,自己稍加改良做成用来装货的也不是不可。
首先朱明还是兑换了几台珍妮纺纱机,这东西也是人力的,只是构思巧妙,机械结构比较精巧,估计有仿制的可能,随后是飞梭织布机,也是大大减轻人力要求的好东西,虽然这两样机器都是三百多年后才出现的,但科技系数并不高,虽然时代差了老大一截,不过朱明这些积蓄下来的积压品还是勉强兑换下来了,但也用空了好几个仓库。
随后剩下的东西全都用来兑换了种子,做完这一切,朱明想了个借口让人把这些东西蒙着布搬到了城主府中。
元宵节前,朱明的织布厂隆重挂牌成立了,其实很简单,房间是现成的,机器一摆,最重要的是琢磨出这些机器怎么用,朱明借口这是东边大明最先进的技术,让几个老织工好一阵感慨。
几人摆弄了一天后,珍妮纺纱机就轻巧的转动起来了,飞梭织布机也在悦耳的咔咔声中欢快的工作了起来。
在底下人少的国度,每一个人口都是宝贵的财富,朱明是不支持妇女在家操持家务的,纺织厂内几乎是清一色的女工,机器还在仿造中,但培训工作已经开始了,所有人每天都有上机的机会,朱明也说明了,现在虽然是死薪俸,但以后可是要按纺出了多少纱织出了多少布来算的。
另外就是自由工艺学校成立了,朱明在级别定位上这是与文化学校一同重要的学校,是科技人才的摇篮,朱明还抽空亲自编写了一份简单的数学、物理、化学教材,不但引入了阿拉伯数字还第一次在这个时代提出了万有引力、摩擦力等学说,把侯家人叫了两个让他们一知半解后,便踢到工艺学校去教学了。
你还别说这个时代的工匠悟性那都是超强的,一个个竟也理解了不少,有的还去找到珍妮纺纱机把摇轮和锭子的转动部分都打磨了一次还上了点油,振振有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