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这么想的,咱们不是一个合作社吗?就是一家人了,算一个整体。这样的话,我们在生产中不用再分泊家、黄家、陈家,应该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脑袋想问题、有手拿东西、有脚来走路,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如果一个人有两个脑袋、四只脚、一只手那不成怪物了,您们说是不是?”洪涛对陈名恩提出的这个问题早就有计划,不过不能直接说,一定要等他们自己琢磨出来,然后再引诱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想,这就叫洗脑。

“涛伢子,有话你就说,我们疍家人不像土人一样那么多讲究,谁有本事谁就做话事人!”黄海反应最快,他已经有点明白洪涛的意思了,陈名恩和泊福还楞戳戳的没琢磨过味道呢。

“我的意思嘛,就是我们大家分工合作!有专门出海捕鱼的人,有专门运输渔获去振州出售的人,有专门在家给大家做饭、织补渔网、制作工具的人,有专门和土人联络买卖货物的人,这样就像一个人了,有头有手有脚,哪儿都不多、哪儿也都不少。”得到了黄海的支持,洪涛又把话挑明了一些。

“谁当脑袋谁当手脚呢?这个东西怎么分?”陈名恩好像明白了,不过他没吱声,只是笑眯眯的看着洪涛。泊福话密,性格最直,他没全听懂洪涛的话,不明白就要问清楚。

“我是这么打算的,我阿爷懂的汉话和汉家规矩最多,他最适合当这个对外联络的人,福伯您做事儿最认真,黄伯在疍家人里交往最广,我的表哥们都是出海的好手,嫂子们都是缝缝补补的好手,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我阿爷和福伯负责去振州卖货买货,黄伯负责去联络更多的疍家人加入咱们的合作社,人数先不要多,最好找大家都信得过的人。我和表哥们出海负责打渔,嫂子们在家负责做饭和制作工具,这样分配成不成?”既然黄海和陈名恩都默认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洪涛就不怕泊福一个人不同意了,于是就把自己的计划合盘托了出来。

“你个伢子脑子灵活,还是你和你阿爷去振州吧,我带着他们出海,下海苦啊!”泊福这回算是全明白了,他果然有意见,不过这个意见让洪涛有点意外,他并不是嫌自己分配不公,而是要照顾自己,话里话外还是不愿意自己出远海去受罪。

“福伯,我是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再苦也比您能抗。看看您的手和膝盖,刮风下雨阴天就会疼吧?就别去和大海讨生活了。您和我阿爷、黄伯操劳了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把孩子们拉扯大。现在我表哥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您们几位也该过几天舒服日子了。再说我是个外乡人,既听不太懂大家的话,又不懂这里的很多规矩,到了振州平白给我阿爷添麻烦,您说是不是?”洪涛不是不想享福,但是在宋代的贫民阶层,能享到什么福儿?还不如自己出海劳累劳累舒服呢。再说了,洪涛想出海还有另外的打算,他想试试自己在后世学到的那些航海知识管用不,能不能在宋朝活舒服喽,这些技能必须要弄明白,否则自己的计划就是镜花水月,根本无从谈起。

“好伢子!就听你的!小二、小三!以后你们俩出海的时候一定看好你们弟弟,把他弄没了,我拆了你们的排船!”泊福让洪涛这一顿暖心窝的话彻底打败了,眼窝里都有水花了,借着回头喊自己儿子的机会,老人伸手抹了抹脸,用一顿怒骂平复着自己的情绪。

“哦……”蹲在后面的泊小二和泊小三到现在为止都不明白自己咋又挨了阿爷骂,不过他们并不辩解,都被骂习惯了。

“福哥,要不我去把翁家也叫回来?他们窝在振州连芋头都快吃不上了,我过来的时候没叫上他们,怕你这边鱼也不多。”黄海对洪涛的分配没有什么意见,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嗯……他家女人多,日子也苦……涛伢子,翁家是你小三哥和沙哥的亲家,全家只靠他一个人下海,要不让他们过来?”泊福这次没自己做主,特意给洪涛解释了解释翁家的情况,把定夺的权利让给了洪涛。

“嘿嘿嘿,这事儿您和黄伯做主就成,先别叫太多人来,等我们试试新方法到底好不好用再拿主意。”洪涛赶紧谦让了一下,自己虽然距离董事长的位置越来越近了,但这几位老人还是主心骨,必须不能急着抛开他们,自己在这里根基太浅。

“开饭!拿我泡的海龙酒来,明天咱们就走一趟振州,给伢子们奔一条出路去!”泊福看到洪涛还这么尊敬自己,心情大好,吼着让儿媳妇端饭端菜端酒。洪涛到来这几天是他过得最舒服的日子,每天都有白米饭吃,还有酒喝,那些被风湿病折磨着的骨头节好像都不那么疼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名恩、泊福和黄海就驾着一艘小船,带着所有的渔获,张开黑帆沿着海岸线向东而去。他们此去的目的不光是要卖鱼,也不光是要把翁家叫回来一起加入合作社,还要按照洪涛的提议,看看能不能在振州找到可以大量收购海产品的固定客户,哪怕价格稍微低一些都可以,这样以后就不用再发愁渔获的出路了。批发、零售这对词儿又从洪涛嘴里蹦了出来,当泊福问他为啥要降低自己渔获的价格时,洪涛给了他这么一个答案,听着也挺有道理的。

第二十四章帆船能跑多快?

此去振州单程据说要百余里,关于里这个问题,洪涛和陈名恩探讨过好几次,也没搞明白宋朝这个里到底有多长。因为里这个单位在宋朝就没一个明确的官方规定,在宋朝的计量衡单位里,最高就到引。一引等于十丈、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一寸等于十分,再往上往下都没了。这种单位还是秦朝制定的,自秦之后就没怎么改动过,至少在宋朝没有变,官方规定的就是这么五个单位。

洪涛自己换算了一下,如果十引等于一里的话,才300多米,有点短了,按照十六进制,由16引为一里,应该是480多米,差不多和现代的一市里相符。其实如果洪涛把历史学好点的话,就应该知道他算错了,古书里曾经有记载,在清代重新修订长度单位之前,各个朝代都是以十八引为一里的,至于为啥,不清楚,反正就是这么记载的。也就是说,宋代的里要比现代的市里稍长一些,550米左右。

不管是480米还是550米吧,反正差不太多,对于洪涛也没啥大影响,也就是说从宁远河扣到振州要50公里左右的海路。按照目前这个小木船的速度,3、4级风的时候满帆可以跑到3节左右,也就是每小时5。5公里,基本上和成人快步行走差不多。

可别小看这个步行的速度,人走路是要付出体力的,你能走一个小时快步,能走十个小时快步吗?别快步了,你能一分钟不停的走十个小时吗?帆船就成,别说十个小时了,只要不进入无风带,不管顶风顺风,它都能走,一天24小时、连续十几天、几十天的走。所以说别看速度不快,实际上它还是比人走路快很多倍,还是驮着负重走。

说起帆船的速度问题,洪涛谁也不用问,心里门清。这件事儿他学习过,就在考帆船执照期间,他去图书馆查了不少资料,连现代带古代是一顿看啊,可见他为了玩能下多少功夫,生怕别人把他问住。如果问他懂不懂上市公司,他脸不变色心不跳就能回答两个字儿:不会!但是要被人家在玩的问题上问住,尤其他正在玩的项目上问住了,那他会觉得自己非常没面子。

唐宋时期的帆船能跑多快呢?历史记载中给出过答案。郑和宝船日行大概100海里,平均下来只有4节多。有准确记载的实例还有一个,清末有一条远洋帆船叫耆英号,从波士顿出发,用了21天抵达伦敦,总行程5264公里,平均每小时航速10。44公里,也就是5。7节。别说6级侧后风的极端情况,那样算的话还有1级风直顶的时候呢。

明代文献《使琉球录》里有嘉靖、万历年间出使琉球的记录,从福建到首里(即现在的那霸)需要七昼夜,慢则十日可达,可以推算出当时帆船的航速大约在一昼夜行八十多公里到一百二十公里之间。

上面都是中国硬帆船的航速,是不是欧洲软帆船就能跑快一些呢?这还得分析,有记载的就是1660年7月巴达维亚总督派遣范德兰率12艘帆船到湾湾用时65天;1661年驰援湾湾的雅科布。考乌率领10艘军舰经38天于7月18日到达湾湾,这样就可以可推算出欧洲软帆船一昼夜航行约六十到一百公里之间。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帆船速度不快,其实大航海时代欧洲帆船照样快不到哪儿去。盖伦帆船的平均航速也就是7节左右,地中海排浆帆船快速航行也只能在8节左右,而且只能保持一整天,时间再长桨手就划不动了。就算是极端冲刺能跑出11节以上的航速,但也只能保持20分钟,不在远洋航船之列。

这里所说的都是远洋商船和武装商船,如果换成战舰的话,船速还能上升一些,但是不会太多。别说清末的英国战舰,那时候都是19世纪了,平均航速也就不到10节,否则也不会被航速能保持11节的蒸汽船所代替。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例外,不管是古代中国还是欧洲,都有一些近海海船可以跑得比较快。比如说在福建沿海有一种排水量200吨左右的帆船,当地叫做绿眉毛,有三支桅杆五六面大帆,它有记载的航速是平均9节。不过这种船只适用于战舰,船身瘦长,无法装载太多货物,所以又叫鸟船。

那有人问了,洪涛环球航行的时候,为啥那艘帆船能跑出30节的高速呢?两个字儿:科技!三个字儿:高科技!

后世的帆船和中世纪的帆船完全是两个概念。首先就是船型,它是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出来的,而且吨位很小,非常适合高速航行。其次就是材料,从船体到桅杆再到船帆,都是既轻又坚韧的合成材料,帆的推重比非常大,在古代是无法找到这么好的帆布和这么结实的桅杆的。如果强行把桅杆加高、帆面积加大的话,还没等船速上来,桅杆就先被帆拉断了。最后就是用途了,古代的帆船不管是商船还是战舰,都是以实用为主,上面要搭在很多货物和人,现代的帆船主要是为了玩和比赛,一两个人就能驾驶,不用太多考虑转载量问题。

另外现代风帆的使用方式和古代风帆完全不同,虽然看着都是那么一块布,但实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古代风帆主要是利用顺风航行,这是科学技术的限制,他们不懂伯努利原理,自然而然的觉得顺风要快一些。其实不然,当飞机发明之后,大家就琢磨出一种利用机翼原理让帆产生压强差的技术,后世的帆船都是这么设计的,它在侧风的情况下要比顺风快很多。

其实现代远洋货船的速度也都不快,全是十多节而已,就算是战舰也不能长时间保持高速航行,那样机器受不了。所以说在大海上远航,主要参数是平均航速,高速航行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不是说不重要,但绝对不是首位的。

按照这个速度,考虑到顶风以及休息的时间,陈名恩他们从宁远河口到振州也要20个小时左右,来回需要两天,再在当地出售货物、购买货物、怎么也得四五天之后才能回来。

第二十五章动员

那洪涛这段时间要干什么呢?他不打算继续用地笼捕鱼,因为捕回来也不能长时间养活,死了又不能保鲜,所以他打算先去试试滚钩和螃蟹龙的效果,螃蟹抓回来比较好饲养,不吃不喝也能活上十多天。大鱼嘛,如果真捕上大鱼了,洪涛就可以再跑一趟振州,把大鱼给陈名恩送过去,也不耽误销售。

想出远海,首先就得有帆,这个目前已经具备了,下午之前,第三面新帆就能完工,这样有两艘装备了新帆的小木船同行,安全问题基本就解决了。还得准备给养,想捕大鱼就得出远海,一来一回加上捕鱼作业时间,怎么也得四五天,这个吃喝就要备足,尤其是淡水。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还不是船和给养,是天气!如果不懂得预判天气变化,有再好的帆、再好的船、再多的补给,跑得越远就死得越快。赶上台风什么的,连后世那些高科技帆船也得崴泥,跟别说这种破木头船了。

依靠经验判断天气这个活儿洪涛干不了,一个海域有一个海域的天气变化规律,洪涛通过太阳、星星、月亮和潮汐变化,可以大概知道后一天的天气变化,顶多不超过两天,再长他就无能为力了。不过泊小二和泊小三可以,他们从十多岁就跟着父亲出海,每年至少都要经历两次出远海赶渔汛的情况,如何判断天气状况,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如果连这个都不会,那疍家人就别活了,死亡率还会更高。

“这几天不会有大风雨,但是真的要出远海吗?”泊小二接到洪涛的命令,站在船头上看了半天,又爬上附近的小山看到下午,才给了洪涛一个确定的答案。可是他对洪涛出远海的计划有点犹豫,主要是没得到他阿爷的批准,他有点不敢。

“福伯走的时候不是说了嘛,让你们一切听我的!”洪涛这是偷换概念,泊福这句话里显然没包括出远海,但是也没说不让出。

“可是……”泊小二30多岁的汉子,让洪涛拿话绕得有点晕,只是觉得不对劲儿,但说不出来哪儿不对劲儿。

“二哥,你不能光想着你的排船啊,三哥都有孩子了,可是还得和阿爷挤一个排船,你就不着急?我们又不是跑太远,多半天的路程,然后就下钩下笼子,如果收成好,以后我们多去几次,也能让三哥早点有自己的新排船啊。还有琪鸿,他眼看也要成亲了,总不能让他也和我、和我阿爷挤在一个船舱里吧?”洪涛这次换了一个说法,开始拿这些汉子最焦急的东西说事儿。

“二哥,多半天路程没事儿,还有黄浪和黄涛呢,我们这么多人还能回不来?”泊小三一听排船,果然不淡定了,也开始帮着洪涛说话。

“就是,二哥,去试试吧!我和黄涛去山上砍竹筒,多准备点水,明天就出发!”比泊小三还急着要新排船的就是陈琪鸿了,他和黄沙新年就要结婚,如果能有自己的新船,那就太好了。

泊小二本来就是个老实疙瘩,让几个弟弟一怂恿,再加上洪涛这张破嘴,也就不再坚持。其实他也想出远海去捕大鱼多挣钱,不说弟弟们的新排船吧,他大儿子泊蛟都快12岁了,过不了几年就得娶媳妇,到时候还得给孩子准备一条排船啊!如果不冒险,哪儿来的大鱼?

于是,众人就都忙了起来,该去准备竹筒的带着砍刀上山,该用贝壳粉和上桐油给船只堵漏的就去沙滩,该清洗渔具的也忙着把那些做好的螃蟹笼放到海水里去泡一泡,去掉上面的异味。洪涛也有活儿要干,他拉着泊蛟和几个孩子去沙滩上绑鱼钩了。

这些鱼钩比洪涛想象的还不堪入目,哪儿是鱼钩啊,如果放到后世里,洪涛肯定不敢往鱼钩这方面想,它们更像是杆秤下面的吊钩。大拇指粗细的钩身,黑乎乎的很粗糙,一个能有半斤重。钩柄上有个穿绳子的铁圈,钩尖倒是打磨得很锋利,洪涛用一块木板试了试,扎进去再拿出来,钩尖就顿了,钢口不好。不过钩尖上的倒刺做得比较精细,不是一个,而是一上一下两个。有总比没有强,钓海鱼也比钓淡水鱼省事儿,只要够结实,什么锋利不锋利的,凶猛的海鱼看到什么像是能吃的东西,都会过去猛咬一口,估计没有这个钩尖也照样能钓上鱼来。

洪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20只大鱼钩绑在由三股细麻绳编制成的子线上,然后把这些一米多长的子线再绑在镐把粗细的大缆绳上,每个接头都要绑牢固。每根缆绳上绑十个大鱼钩,然后再在缆绳上绑四个由几根一米长竹筒捆扎成的浮漂。这个工作也不轻省,粗糙的麻绳沾了水之后非常涩,不一会儿就把洪涛那双细嫩得和土人女人一般的手给磨得生疼。对他手的评价是大家的一致认为的,泊福就一直纳闷,精通捕鱼还号称从小就捕鱼的洪涛,怎么会长了这么一双手。

好不容易绑完了钩子,洪涛还得去礁石上把三支搭钩磨锋利,这玩意也是洪涛画出图样让陈名恩拿到崖城镇找铁匠打造出来的。它就像古代的戈,尖部就是一根带着倒刺的四棱锥,有一尺多长,后面还探出一个枝杈,是个向后的钩子,最后面是个铁套筒,直接套在一根两米长的木棍上,再通过上面的孔洞和木棍上钻出来的孔洞对其,用细麻绳一道一道的缠紧。木棍后面还连着一根几十米长的麻绳,麻绳末端固定在一大堆绑起来的竹筒上。

这是洪涛设计出来的鱼叉,它平时可以当搭钩用,碰上个体较大的海鱼,直接往鱼身上一拽,后面那个弯钩就把鱼钩住了,可以防止大鱼挣扎的时候伤人。要是碰上体型特别大的鱼,那就当鱼叉用,直接把带着倒刺的四棱锥插进鱼身体中就撒手,让大鱼带着麻绳跑,最终把浮筒带走,什么时候它折腾没力气了,就会浮上来,然后大家找到浮筒也就找到大鱼了。

第二十六章船太次

这玩意也不是洪涛发明的,是借鉴了因纽特人捕杀鲸鱼的鱼叉,区别就是人家的鱼叉后面连着的是一个海豹皮做的充气浮筒,洪涛没地方找海豹皮去,也没时间去找羊皮或者牛皮做同样的浮筒,正好山上的竹子多,因地取材吧,反正只要是浮筒就成了,不见得因纽特人用海豹皮,自己就非得用海豹皮,因纽特人还没竹子呢!

至于能不能管用,洪涛哪儿知道啊,有没有那么大的鱼让他用这个玩意还是未知数呢,他这是有备无患,反正也不费什么力气,没有大鱼当搭钩使也不错!

为了能让男人们顺利的出远海,嫂子们在篝火旁加班加点的忙了半宿,终于把最后一张黑帆给赶制了出来。疍家女人的地位比较低,所以出不出远海她们没有发言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然后向龙王和妈祖祈祷,祈祷这些男人们能顺利回来,要是再能带回渔获那就更好了。

“她不能去!女人不能出远海,那样妈祖会不高兴的!”第二天凌晨,当泊小二带着一众亲兄弟、表兄弟、儿子、侄子在船头恭恭敬敬的拜完了神灵之后,发现洪涛要带着泊珠上船,立马就不答应了。

“我和泊珠带着泊蛟一条船,不影响你们还不成?”洪涛还想帮泊珠力争一下。

“不成,这是祖宗的规矩,如果她上了船,我们就都不能出海了!”泊小二此时对待亲妹妹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