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大宋,他回家就得写一份深刻的自责文章,然后喝了毒酒。当然了,大宋皇帝也不会给他下跪,想都别想。

“皇帝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皇帝。不能说我当了皇帝就不是人了,只要是人,就有对错。不管是当皇帝还是当总理、部长,最好别认为自己就不是人了,那样的话别人也不会拿你当人对待。我错了,我给你道歉,怎么就有失威严了?难道我有错死不认账你才高兴?算了吧,这件事儿过去了,刚才你说的,谁提打断谁的腿是吧?”洪涛越来越喜欢文南这种人了,要是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人,就自己一个不要脸的,那该多好啊!

“……本来我自认是最了解陛下的,可是有时候我又发现还是看不懂。”文南本来还想和洪涛说说做皇帝的威严问题,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他所熟悉的那种皇帝,根本不可能出现洪涛身上。

“哦?我哪儿又让你看不懂了,你是说刺青这件事儿吗?”其实洪涛也认为文南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这并不是说他最了解自己的脾气和秉性,而是对自己的很多思维模式更容易理解。

“这件事儿无关痛痒,我刚才只是……算了,不说了。我不理解的是陛下为什么又开始插手政务,不是说您做得不对,相反,我也认为原来的有些政策不太合适。但是您让泊蛟去当总理,却又时不时的插手和他打擂台,这会让泊蛟很难受。我现在很庆幸总理不是我,如果是我,我会很迷茫,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算对。”看来文南这趟回来并没进入休息状态,金河城里发生的事情他都知道了,现在正在为泊蛟打抱不平,或者说是在试探洪涛的真实想法。

“你理解的方向还是有问题,你总认为政府承认错误、纠正错误是错的,这样会失去威信,我认为恰恰相反。我从来不怕有错不承认的人,因为他们不会进步。至于说威信这个东西,得看你怎么理解,如果一个政府要靠吓唬人来管理国家,这种威信要不要也不吃劲儿。”

“政府和人民应该像两个基本独立的商人,谁也不贵谁管,各自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又必须坐在一起合作,于是就产生了协议。政府就要按照这份协议中规定的条款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人民也改按照协议中的规定去完成他们的任务。这份协议的期限很长,一届政府和一代人根本执行不完,那就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如果发现协议里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得双方坐下来重新商量,都同意了才能改。如果一方不乐意,就不能改,更不能强行去改。每次政府换届、议员的选举,就是一次重新调整协议的过程。承认错误,可以在重新调整的时候让人民继续愿意与你合作,总比到时候被人民直接抛弃要强的多吧?”

“当然了,我说的是一个完美的流程,以帝国目前的状态还做不到,政府做不到、人民也同样做不到。但是没关系啊,只要朝着这个目标一直走下去,总会越来越近的。至于说这个目标到底是对是错,谁也回答不了,我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也得留给后人去回答,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一边走一边思考,发现错了,及时调整,就这么简单。”文南的问题,估计也是很多帝国官员的问题,他们也看不懂自己这位皇帝到底要干什么。但是洪涛没法和他们去讲太多,因为他们听不懂,这就先要让让泊蛟、孔沛、文南这样能部分理解自己的人明白,然后再去慢慢说服别人,光靠自己得累死。

“那陛下为什么不继续担任总理,带着我们一起走,这样不是更快吗?等到您真老了的时候,再把担子交给我们,那时候我们应该会比现在明白的多吧。”洪涛的理论文南听明白了,他只是不理解洪涛为何撒手撒得这么早。为了培养接班人是正常的,可是这个培养方法是不是有点太生硬了,有拔苗助长的嫌疑。

“其实很简单,就拿驾船打个比方吧。现在给你一艘海船,你能驾着它去广州港吗?”文南提出的这个问题,同样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洪涛也乐意再说得详细点。

“不能……不过这是因为我没有刻意去学,要是学的话,应该成吧。”文南觉得洪涛这个比方打得不太准确。

“不是这样的,很多水手和军官当初都是奴隶,甚至连大海都没下过,不是照样也学得会嘛。人啊,有个坏毛病,就是懒!你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上,他就不愿意去学习新东西。还有一个问题是你至今没学会驾船的关键,就是你根本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不管在谁的船上,你都是个过客。因为你知道有船长、大副、舵手、领航员在,他们会把你带到目的地去。”

“再打一个比方,船上有很多水手,他们一辈子也当不了军官,连个舵手都当不了,这是为什么?别说是知识问题,泊蛟还上过几天学,卡尔干脆就没进过学校,但是他一点不比现在那些从学校里毕业的高材生军官差,为什么?”洪涛否定了文南的回答,继而又提出另一个问题。

“他们和我一样,不关心这些问题……”说到这里,文南其实已经大致明白洪涛要说啥了,他正在使劲在脑子找洪涛这个答案是不是有错误的地方。

“嗯,没错,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当船长、大副、舵手和领航员的,这些职位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严格的训练,这也是船上谁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领航员和舵手一个道理。我现在就是在训练他们来担任这些职务,这些岗位必须亲自练,不断的练习,没有大风浪都要故意去找大风浪。只有经过大风浪洗礼的军官,才能算一名合格的军官。光在学校里毕业,没有任何用,让他们去指挥一艘船远航,就是在谋财害命。”

“至于说为什么这么早就得培养接班人,我实话和你说吧,不是早了,而是晚了。早知道这些孩子会变成这样儿,我早就该让他们多经历经历大风浪的。现在这些年轻人,尤其是从航海学校里毕业的孩子,都是眼高手低的家伙。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怀着一颗建功立业的雄心,但是学到的真本事却根本不够支持他们这颗雄心的。这件事儿是我犯的另一个大错误,当初我认为只要给了他们一颗雄心,他们就会给帝国带来无限美好的未来。现在看来,他们带来的不一定是美好,说不定是大灾难。让这些小家伙过早的独立,对帝国没有一丝一毫好处。”

“这次我之所以要跳出来干预他们,就是因为我发现他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家管理者,却已经忙不迭的要驾着帝国这艘大船远航了。我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帝国驶入一片他们根本对付不了的海域吗?趁着现在我还有精力、有足够的办法对付他们,让他们多练练不是坏事儿。”

“如果等到我老了,你说那时候大权在握的他们还会听我这个废物皇帝叨唠吗?他们会利用规则一脚把我踢开,踢得远远的。也别指望金河和塞飞能帮我什么,他们俩和那些孩子也是一路货色,别忘了,他们也是航海学校里造出来的怪胎。”

“我不光没当好一个开国皇帝,也没当好一个父亲,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太少了,稍不注意,他们就长大了,不再是那些整天抱着我腿缠着我问东问西的孩子了。他们比其他人更希望尽早脱离我的羽翼,飞到外面去拥有他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你可能还不知道吧,金河和塞飞在学校里都有他们自己的小团体了,而且他们的团体里不光是他们的同学,还有以前的毕业生,甚至有现役的军官和政府官员。具体有哪些人,我现在也没法查清楚了,监察部已经不在我的控制之中,新任的监察部长搞不好也是这些团体里的人。”

“听到这些,你后背有没有发凉?老文啊,咱们教出来一群嗜血的怪物。千万别以为帝国现在很强大,就可以天下太平。一旦看不住这些小家伙,你所眷恋的大宋,分分钟会变成一片焦土。帝国越强大,这些小家伙的破坏力就越大。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打压他们了吗?不是我想打压,这就像是在船上,犯了错就得抽鞭子,即使是我亲儿子,也得抽,还得更使劲儿。”洪涛总算是找到了一个能理解自己想法的人了,说起来滔滔不绝,把他这几个月的郁闷全倒了出来。

“陛下……”文南刚开始还有点觉得洪涛说得有点言过其实了,他和洪涛一样,常年都不在帝国待着,很难深层次的了解帝国这几年的变化。但是听到后面,脸上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尤其是听到洪涛的两个儿子开始在身边聚集他们自己的势力,整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是啥?历史上讲得很明白,历朝历代都有这个现象。皇子之争啊,一旦处理不好,就是血流滚滚,别说他是个外交部长,就算他是帝国总理,也不敢在这件事儿上瞎搀和。

016章老毛病犯了

“你别紧张,帝国皇位的问题很简单,法律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长子继位。这件事儿不用别人操心,我自己就能解决。再过两年我就会退位,然后带着塞飞娘俩去开普敦居住。他的未来很广阔,但是不能从政,这不能怪我狠心,谁让他是弟弟呢,这就是命!”

文南心里的恐惧感,洪涛都能感觉到。虽然自己没在古代皇权社会里真正生活过,但是这种事史书里都快说烂了。一般的情况是谁搅合进去谁倒霉,非常非常残酷,最终就没有胜利者。可是这种事儿楞被说成是一种政治智慧,为了自己家儿子继位,杀得满朝文武心惊胆寒、国家摇摇欲坠,不知道算尼玛哪门子智慧。

“陛下,退位的事情不忙……恕臣斗胆,可以先立下诏书……”文南是最不愿意看到洪涛退位的,他在金河国的根基最浅,甚至连慈禧都比不上,全凭洪涛撑着。一旦洪涛撤了,他这个部长可就有的受了。为了自家的安危,就算是再怕,也得多说两句话。

“再来几个顾命大臣是吧?老文啊,你还是跳不出原本的思维模式,你以为我一闭眼,凭几个顾命大臣就能斗过那些小家伙和他们身后的势力啦?就算能斗过,也是惨胜,何必呢?因为一个废物皇帝的位置,就把整个国家搞得鸡犬不宁?这件事儿是皇家的内务,谁也别想干涉,也用不着别人干涉,在我闭眼之前,必须把下一任皇帝的事情彻底解决。”洪涛知道文南想说什么,不过在这件事上,谁说都没用。

“那也不用如此匆忙,陛下的身体……”文南也不是不愿意让洪涛退位,他只是希望洪涛尽可能的多当几年皇帝。

“哦,我明白了,你是怕最终落得和慈禧一样的下场是吧?嘿嘿嘿……老文啊,你也害怕啦?别怕,你和慈禧不一样,他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才四处树敌的。这个工作注定他最终不会得到善了,能全身而退已经是我的最大能力了。你好歹也是他们的老师,只要不违反帝国法律,不去玩弄权术,他们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而且别忘了,帝国不是谁能说了算的,他们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你有足够的利益去和他们交换。别看你在这里不是什么大家族,但你在汉人族群里的声望很高,谁也不敢忽视这个群体。说到这里,你得感谢这套制度啊!它总会在你想大权独揽时给你造出极大的困难,没有足够的权利,就无法更改这个规则,更改不了这套规则,就注定谁也没有太多权利。这是一个死结,很难解开的,只要大家悉心维护这套制度,它就是大家的最大保护神。”

这次洪涛明白了文南的意思,他是害怕了。其实大可不必,慈禧在帝国里是万人恨,文南却是声望极高的家伙,他只是还不习惯利用这种声望来保护自己。没关系,慢慢会习惯的,还是那句话,人总是得逼着他前进,不逼到那个份上儿,谁都是大懒蛋!

“既然陛下都有了决断,那南就不多说了……”这次文南没全信,但也没有其它理由反驳。洪涛一旦想好了一件事儿,不拿出点真东西来,是很难说服的。

“好了,和我说说大宋吧,自从不当总理,再没了慈禧,我再想知道大宋的确切消息就不太容易了。他们北伐进行得如何?那三个开放港口的海商们过得咋样了?”洪涛也不想在皇位这个问题上多纠缠,这件事儿说大就大得没边了,说小却又小得不值一提,是大是小完全取决于自己怎么做。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但洪涛觉得自己可以,而且一点都不费力。这就得拜穿越者的好处了,他都没把这些人真正当活人,更不会去眷恋什么皇位。对自己来说,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下辈子又会穿越到什么朝代去,才是他真正关心的,可惜关心也没用。

“广州、泉州、琼州的情况还算平稳,海商们除了积极扩大他们的群体之外,也不想去过份刺激朝廷。朝廷现在根本顾不过来南边了,他们在北边遇到了大麻烦。一个半月之前,北伐的新军吃了一个败仗,大败仗!我就是为了这件事儿才回来的。战报上说,他们在汴京南边遇到了蒙古主力,大概有四万人左右,多一半都是骑兵。新军被对方包围,奋战了十一天,结果弹尽粮绝,四千多新军和八千多其它部队都没回来。”一说起自己的工作,文南放松多了,也像洪涛一样,盘腿坐在地上。

“被包围了?他们的后援部队呢?总不会就让这一万多人去进攻汴京吧?难道说十一天还赶不到!”可是他说出来的东西却让洪涛很不轻松。南宋新军肯定会吃亏,这是洪涛早就预料到的,但是他没想到这个时间来的这么快、亏吃得这么大,一下子就把南宋的一半新军给搞没了。

按照帝国陆军的训练方式,南宋新军不应该吃这种亏,因为他们不会远离主力部队单独突前,更不会去追击敌人。敌人愿意跑就尽管跑,新军只负责攻坚和防御,永远会随着大部队和辎重一起慢慢推进。以南宋的军力,蒙古军队根本没能力一口吞下新军,顶多是给他们制造点麻烦,拖慢他们的行进速度。可现在的情况是新军真的被蒙古军队给全歼了,这就让洪涛有点搞不懂了。

“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帝国派去的参谋人员很安全,他们在这次战役之前的半个月,就被护送回许州了。”文南无力的摇了摇头,南宋的军队体系非常复杂,就连南宋官员出身的他有时候也搞不清,再加上糟糕的通讯手段和一贯欺上瞒下的作风,要想看到详尽的战报,恐怕要等很久,而且最终能不能让文南这种外国人看到还是个问题。

“什么?他们弃用了我们的参谋人员?哈哈哈哈……又来了、又来了,我就说嘛,狗改不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口味恢复得这么快。西路军的主帅是孟珙吧?我估计这位名将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不过有他在,我倒是不担心咱们的参谋人员会送命。就算没有新军,他也能带领西路军稳住局面,至少不会再被人家围歼了。”

听了文南的解释,洪涛笑得差点躺倒。啥都不用说了,拿大脚趾头猜,也能知道南宋新军为何会遭此惨祸。南宋朝廷又插手前线指挥了呗,搞不好有人根本不乐意看到新军再打太多胜仗。原因嘛,还不是那套愚蠢的平衡手段,防止任何一支军队过于强大,必要的时候不惜让对手帮忙把自己的军队干掉,这是南宋朝廷的传统。

“我已经派出了监察部密探,让他们去通知东西两路我方的参谋人员,立刻停止前进,能原地固守就固守,不能的话直接返回襄阳和庐州。在没有彻底搞清西路新军被围歼的始末之前,别人爱怎么打就怎么打,咱们的人一个都不能白白送死。”文南现在已经不替南宋朝廷的昏招脸红了,他虽然还把南宋当做自己的故乡,却已经和那个朝廷完全断绝了任何关联,成了陌生人。

“嗯,这样很好,我估计蒙古军队也无力发起全线反攻。先这么耗着吧,等我们自己的情报人员把事情搞清楚之后,再去和大宋朝廷扯皮。北伐是他们的事情,咱们没必要急急忙忙上赶着。”对于文南的处理办法,洪涛很赞成,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顺便也给南宋朝廷里那些人提个醒,别以为自己有了新军,就能天下无敌,他们还差得远呢。

017章药不能停!

“不过我有点担心,这么多火枪被蒙古人拿到,会不会很快就被仿制出来,哪怕没有我们制造的好,如果数量足够多,也会大大消弱我们的优势。”文南确实考虑得很全面,不光看到了战场上、国家间的问题,还想到了技术层面。虽然他不是个技术人员,连懂都谈不上。

“大可不必,火枪不像火炮,只要找到合适的金属配方和火药配方,就能做出来。它对工业基础的要求更高、更精细,就算是大宋朝廷想仿制火枪也很难,勉强搞出来了,过低成品率也会让他们承受不了高昂的制造价格。至于说被缴获的那些枪支会不会被蒙古军队利用起来,我觉得他们可以这样想,也可以试试,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还是那句话,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他们连合格的铅弹与发射药都造不好、更没有用于更换的簧片,那些火枪很快就会变成废物的,还不如拎着一支短矛管用。”

对于文南的担忧,洪涛觉得是多余的。文南不了解火枪的优劣,但是自己很明白。成建制的火枪兵,非常依赖后勤补给和阵型,这也是为什么火枪兵不能过于突前和追击敌人的原因。没有足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严格的训练,拿着火枪战斗力反而会下降。

至于说蒙古帝国能不能仿制出这种燧发前装滑膛枪,答案是肯定的。这玩意并不是太高端的技术,只是古人没有这种成熟的思路,现在亲眼见到了火枪兵的犀利,又获得了火枪的样品,只要想仿造,一点都不难。但是造出来并不意味着可以形成战斗力,靠手工打造枪管,速度太慢了、成品率太低了,于是成本就被人为抬高了,高到一个难以承受的程度。

这样弄出来的火枪兵,不仅提高不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还会拖后腿,极大浪费他们有限的资源。在失去了掠夺这个主要财政来源之后,蒙古帝国没有资本再和南宋来一次装备竞赛,不管火枪如何好用,他们也得放弃。

就像民国时期的军阀们一样,很多枪炮国内也能仿制,但是枪管、炮管必须进口,再加上工艺不够精细,还得大批量从国外进口成品,能自己修理修理,就算很会过日子、很有战略眼光的军阀了。据其原因,只有一个,基础工业、化工不给力。在这种情况下,给你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