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麦,我知道你肯定也有自己的农庄,具体在哪儿不用和我说,我也不想知道。不过你农庄里的白糖和朗姆酒必须出售给卡尔,而且不要从这里出港,去其它地方再弄个小码头吧。具体位置你自己找,目的只有一个,不让别人知道。出货的数量和价格你们俩自己商量,他知道应该卖多少钱,你也不用担心赚少了,有困难没有?”卡尔运走的白糖和朗姆酒,能不从开普敦港出就不从这里出,虽然麦提尼肯定有办法挪出一船两船的,但擅自挪用帝国货物这种先例能不开还是别开。

“没有困难……不过陛下,您怎么知道我种的全是甘蔗?我好像没和您说过吧?”麦提尼脸上又开始出汗,还不由自主的向城市东南方看去,那里正有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还在海湾边上建起一座木质小码头。而且这片庄园周围都用木牌做了明确标示,上面画着大大的皇家徽记,下面用汉语写着一行字:皇家私人领地、禁止进入。

“和慈禧没关系,他现在只管帮我赚钱,你别怀疑他。这都是我猜的,如果你要搞自己的产业,肯定不会选择捕鲸,因为你胆小,怕在海边被我发现。更不会搞冶炼和矿业,因为你是个不爱学习的懒虫,这些东西对你来说太难也太费事。那就只剩下农业了,在农业里,有什么能比种甘蔗榨糖、酿酒利润更高的呢?你这个奸商!”

洪涛还真不是忽悠麦提尼,他确实是猜的。假如麦提尼在北边给他自己和家人留了后路,那没理由不带过去一些产业,否则光靠采摘和打猎,还不饿死这个吃货。就目前看来,榨糖和酿酒是门槛最低、投入最小、利润最大的产业。麦提尼别的都缺,就是不缺人力,白糖和高度酒更容易出售,就算不远途贩运,光靠非洲大陆上的部落,就足够他一家人吃喝不尽的了。这也是奸商的唯一选择。

“好啊,都敢自己另立山头了,胆子肥了啊!陛下,他肯定还没全招出来。您放心,把他交给我,一个时辰之后,咱们去抄他的家,我保证都给问出来!”卡尔听明白了,合算他傻乎乎的给帝国在卡尔堡站了十年岗,麦提尼在这里享福不说,还偷偷给自家置办产业。这不能忍啊,自己没有可以,但是别人也不能比自己有的多,全搅合黄了算,这是他和洪涛学来的真理。

“老麦,你怎么还怕他?现在他就是个屁大点的伯爵,还不是帝国封的,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要钱没钱,就几条破船。你是帝国总督,你的卫兵呢?喊人啊,把他吊起来用鞭子抽,你忘了当年他是怎么折磨你的了?”看到麦提尼抱着脑袋就要认命的样子,洪涛不禁为他可惜,这么聪明一个人,就是胆子太小,还当过海商呢,真是白瞎了。

“嘿嘿嘿,他穷得连白糖都吃不起,我是可怜他,让着他,不和他一般见识。陛下交代的事情我明白了,以后不会让他再来这里上岸。白糖和酒的事情就交给我大老婆的家族去办,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她们的部落离海边不远。”麦提尼还嘴硬呢,这家伙也是活该,听他这个意思,产业肯定不止一处啊,至少是有几个媳妇就得置办几个,谁也不能亏了。合算这几年他也没闲着,紧着劲儿的往自己家划拉。好在这样做并不算犯法,海外领地暂时还不归帝国本土法律管辖,只要完成了上交给帝国本土的份额,总督还就是土皇帝,爱干啥干啥。

有了白糖和朗姆酒货源,洪涛就放心了,剩下的细节还是留给卡尔自己处理吧,他有江竹意帮忙,肯定不会吃亏。不过他夹在江竹意和麦提尼这两个奸商中间,也好受不到哪儿去。买多买少、卖贱卖贵都是错儿,反正实际干活儿的人永远不落好,坐在旁边动嘴的,永远都没错。

告别了麦提尼,洪涛和卡尔并没在码头多停留,只是和海上君王号的大副交待了几句,就驾着小帆船偷偷溜到了皇家庄园的小码头,住进了慈禧新盖的院子里。曾经让帝国里每一个人闻风丧胆的监察部大特务头子,如今变成了一名老牛仔,洪涛上岸的时候,他正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监督皇庄里的十几名奴隶把地里的树根、石块刨出来,然后撒上发酵的马粪,为第一批烟草小苗的移栽做准备呢。

“哦,看看这是谁啊,卡舰长,你是监察部唯一监察不到的帝国官员,快和我说说,这几年你都利用干嘛去了。虽热我辞职了,但是对你的好奇心一直都没降低。不过我看你也混得不怎么样啊,要不要也辞职和我一起给陛下当皇商?你负责大秦那边的销路,我们俩还在陛下手底下当差。”离开了监察部的工作环境,虽然只有半年多,慈禧看上去倒是开朗了许多,不像原来那样见人就阴笑,不说话光动眼珠。

“我可不是帝国官员,我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伯爵,还有我自己的城堡,可比你这个破木头房子强多了。就算让我去当渔民,我也不和你这个家伙在一起,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可是不管慈禧怎么变,他在别人眼里也还是那个见不得阳光的大特务头子,卡尔和他也没啥深交情,更谈不上感情。

“这块地方不错,我决定了,除了你自己吃的粮食和菜之外,就用甘蔗和烟草轮作吧,顺便再弄个小榨糖作坊和酿酒作坊,出来的白糖和朗姆酒全卖给卡尔,给你一个坑他的机会。”洪涛没搭理他们两个人斗嘴,而是骑上慈禧的马,站在马背上看了看自己的皇庄,挺满意,地方够大,地势也不错。

“陛下英明,我也觉得种甘蔗最实惠,还能给牛马当饲料。另外我还自己做主从慈悲运来的奴隶里挑了二十多人留下了,这些人来源单纯,我训练训练,就让他们帮我看着这里,总比用别人的手下放心多了,您说呢?”慈禧倒是干一行爱一行,这个皇庄已经让他打理得快风雨不透了。

“嗯,这些事儿你做主,你办事儿,我放心!”洪涛都没想到这一层,他只是习惯性的去相信了麦提尼,并没多想,看来慈禧在这方面比自己机警多了。

“还有件事儿我想多句嘴,一个多月之前,我在这里碰上个监察部的老部下,是来这里接任的。他告诉我说皇家海军和帝国陆军里有些新上来的军官不太安份,经常凑到一起嘀嘀咕咕的。而且这件事儿和那个伊一还有点瓜葛,当初算我瞎了眼,怎么弄了这么一个接任者,也算他够狠,居然把我也给混弄了,不服不成啊!陛下最好别在外面待太久时间,那群小家伙的野心非常大,如果陛下老不在家,恐怕他们的胆子就更大了。”慈禧虽然辞职了,但是还没从他的工作中完全走出来,四处打探消息成了他的习惯。

“……也对,现在帝国正在转型,我是该多在家里盯着点。成了,剩下的事情你们俩个和麦提尼自己处理吧,要是没事的话,别老去找老麦,他是帝国官员,你们俩都是帝国里的另类份子,容易给他添麻烦。”如果要是别人这么说,洪涛还得琢磨琢磨他的用心,但是慈禧这样说,就绝不是空穴来风,道听途说的东西他绝对不会和自己来嚼舌头,这样非但得不到自己的赏识,还会引起自己的反感。

第二天洪涛就登上了海上君王号向东驶去,这一趟出来,啥也没干,又一年过去了,时间真是不禁用啊。也不知道泊蛟这个帝国总理干得怎么样了,大宋那边的北伐进行得顺利不顺林,最然离开了帝国总理的座位,但是洪涛的心却还在上面,这个国家就像自己养的一个孩子,只要自己没闭眼,就永远不可能没有牵挂。

001章一切都在变

一二四五年的亚洲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大宋在年初发起了反击,从襄阳、芦洲两个方向,集结了十二万精兵,同时发起了北伐,目标直指黄河沿岸的汴京和徐州。如果这是放在往年,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大宋朝廷能成功,搞不好就又是一次大溃败。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宋朝廷不光有了新式的水师战船可以护送船队给军队当后勤补给,还有了一支上万人的新军,此次北伐正是以新军为主力。

反观蒙古帝国,它的实力这些年降得很厉害,大部分精锐都在当年的三国海战中丧失殆尽,再加上这几年的汗位之争,整个帝国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就算争夺汗位的贵由和蒙哥两方因为大宋北伐而暂时和解,一致对外,也没有绝对把握可以轻易化解这次战争了。

双方的第一战就已经从某种角度上反应出来了两国的此消彼长。从庐州北上的大宋新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了蒙古军队重兵把守的颍州,然后调转兵锋,向西直逼蔡州,五天之后与从襄阳北上的另一支新军在蔡州城下又血洗了蒙古守军,以八千对两万,交战仅仅两个时辰不到,就把这支蒙古帝国南方防线上的最精锐部队给击溃了,一直追杀了几十里,能逃回许州的不过三千多人。

自打这两仗之后,大宋的两支北伐军可以说是胜多负少,即便是负也都是小负,既不影响战局走势,也不影响部分士气。如果不是因为新军非常依赖后勤补给,不敢把战线拉得过长过散,估计用不了三个月,就能陈兵黄河边了,收复三都不是梦。

另一件大事发生在南边,一直处于迷雾中的金河帝国自己露出了真面目,开放了金河城、麻逸港两座港口,允许外国商船在遵守帝国法律的前提下自由进出。这下不光一直和金河国关系暧昧的大宋商船纷纷跑来观光,就连东南亚各国的海商也结伴往吕宋岛挤,甚至还有部分来自日本和高丽的商船。他们宁可转道大宋的港口再跟着大宋商船一起出航,也要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强大帝国是啥摸样的。

但是他们看到的金河城并不是一座辉煌的大都市,别说辉煌了,恐怕连繁华都算不上。城市里最高大的建筑就是帝国图书馆,而帝国政府大楼居然缩在城市的角落里,不光比不过大宋的皇城,就连日本的宫殿也比不上。

单就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而言,金河城最大的特点就是没风格也谈不上艺术。整座城市都是灰蒙蒙的,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连台阶的宽窄和级数都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没有明确的路牌指示,别说外人来,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但不经常进城的奴隶都会迷路,因为每条街道也都一样。

相比起金河城来,金河口北岸新开辟出来的码头区倒是更热闹些。由于金河城里不允许开设客栈和饭馆,所以那些对外的饭馆、旅舍就都只能开在这里。其中最大的一家饭馆叫做金河楼,三层,就坐落在码头旁边,他的老板叫巴颂,和慈禧一样,也是最早被洪涛抓来的奴隶,原名叫什么估计他自己都忘了。

至于说一个奴隶出身的移民哪儿来的钱开这么大的酒楼,还雇佣了不少厨师专门做各国风味菜,这就得去问帝国监察部了。这里名义上是巴颂的产业,实际上是帝国监察部内务局的情报站,很多服务员和厨师都是内务局的情报人员,专门负责在这里收集各国客商的资料和情况,汇总之后记录在案,做为资料库使用。虽然慈禧辞职了,但是他从洪涛那里学来的后世情报工作方式、还有他自创的很多办法都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此时正值晌午时分,按照金河国的习惯,一天是早中晚加夜宵四顿饭,正是饭点儿,所以酒楼里已经人满为患,尤其是位置最高的三层,连一张空桌子都没有。由于这座楼是平顶,还是用水泥框架结构盖的,所以它的四面都是大窗户,除了中间少部分桌子之外,全是靠窗的观景座。坐在这里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居高临下的看一看外面的异国风光,对这些游客来说,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就在东南角的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中年人,桌上摆着一个铜质的打火锅,这是金河城最著名风味,叫做皇帝火锅,其实就是厚实的鸳鸯锅。有了洪涛从中美洲带回来的辣椒,鸳鸯锅很快就成了一种高级美食,用什么食材无所谓,只要加上辣椒,那就身价翻了好几倍。金河城里的居民如果要请客,一般都会先问对方,你想不想吃皇帝?对方大部分时候也会笑哈哈的高声回答,对对对,我们就去吃皇帝!

这俩个人看穿戴应该是来自大宋的海商,他们的座位正好可以看到东边的金河城和南边的金河,此时火锅里的红油正在炭火的炙烤下翻滚着浓稠的水泡,但是他们俩个人的眼睛都不在火锅和盘子里的菜品上,而是时不时盯着窗外看。

“武兄,此地会不会是金河国的一个普通海港?就像咱大宋的泉州和广州,它的国都应该另有别处吧?”说话的这位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绿色道袍,手里还拿着一把倭扇,典型的南宋海商摸样。

“很难讲,孙兄可能没去过西瑁洲的航海学校,那里的摸样和这座金河城如出一辙,应该都是那位洪皇帝主持建造的。按说航海学校也应该是金河国的太学了,皇帝亲任校长,还经常去讲课,可依旧是这种四四方方的房子,没有过多的装饰。这可不是金河国没钱,而是他们的洪皇帝力主节约,反对一切不必要的修饰,只要功能不要外表。刚才孙兄应该也看到了,那座图书馆和其它房屋建造得完全不是一个规制,不仅高大而且富丽堂皇,地上铺的都是上好的波斯地毯,可知是为何?”

坐在靠窗位置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短打扮,头上没戴幞头,只是把长发绑在了一起,等于是梳了一个大马尾辫。他的上衣居然还有两个带盖的兜,和皇家海军的军服有点像。脚上穿的也是不是大宋常见的那种布鞋或者皮靴,而是一双露着脚趾的皮凉鞋,还是带金属扣袢的。

相比起他的同伴,他这身打扮用后世的话说可就洋气多了,而且很彰显身份,他就是一名海商,还有很大可能是海峡公司里的海商。因为只有这些常年接触金河国人的海商,才会穿这种由一些广州、泉州裁缝店仿制的金河国服饰。就像当年大陆刚刚改革开放时,很多广州人由于靠近香港,就率先换上了西服革履,戴上了太阳镜一个道理。

“他们的皇帝喜欢看书?”孙姓海商略微琢磨了琢磨,得出一个他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

“孙兄高明,这位皇帝不光自己喜欢看书,还要求学校里的学生尽可能多的看书。不光要看与自己学业有关的书,还得看其它毫无关系的书。用他的话讲,书是所有人的良师益友。这可不是光说说而已,我在航海学校学习的时候,虽然并不是正式学生,但也能进入学校图书馆里去随便翻阅藏书,市面上能见到的书籍那里基本都有,还有很多外国人写的书,里面全是外国文字。那些金河国高年级的学生,每个人在毕业之前,都要去图书馆利用闲暇时间帮助通译把这些书翻译成汉文。眼前这座图书馆比航海学校的又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里面的藏书应该更多。假如能让我等进去看看的话,德馨交给我们的任务说不定几天就能找到答案。”

这位很洋气的海商,身份并不是海商,只是装的像而已。他的真实身份是南宋朝廷的四品官员,专门负责督建南宋水师的新式战舰,同时他还是文浩知音社里的核心人员,名叫武修言。他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武修行,和他官职一样。

“要不咱们问问这里的店小二?不是说只要是金河国的人,就可以随便进入那座图书馆里去查阅吗,而且还不收费。要是能找到这里的人帮咱们进去看看,岂不事半功倍?”既然武修言不是海商,那这个孙老板应该也不是海商了,他们来金河城的目的不言而喻,是来打探情报的。

在这方面,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金河国厉害。在洪涛和慈禧的不断努力下,金河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一整套军用、民用情报收集、整理、分析体系,而且得到了帝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这东西确实好用,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要是能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这也算是洪涛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资源吧,用后世的时髦说法就是软实力。

002章大家都在看

文浩虽然没和洪涛接触过,也不可能听谁说过这套情报体系,但他通过知音报和知音社认识了不少航海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以代培生为多。这些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从学校里听说过的很多金河国的传言讲给他听,这也就是文浩用来研究金河国、研究洪涛的主要途径,其中也有涉及到监察部和内务局的只言片语。

凭借文浩的聪明脑瓜,不难想象出金河国正在有意打探大宋的情况。当然了,他顶多也就只能想到这里,再聪明的人也跳不过时代的差异,成系统的情报工作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和能有的,他自然也不会想到。能主动让人来金河国了解情况,还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就已经算很不错很不错的了。但凡是文浩的私心和野心别那么重,洪涛都会把他拉进自己的团队中来,可惜啊,眼睁睁看着一个人才,不能用。

“万万不可!这里不是大宋,咱们还是摸清楚情况再说吧。你看下面那些军队,每个人身上都有火枪。昨天下船的时候你没领那本书吗?我晚上在房间里看了看,这好像是金河国律法的一部分,专门挑出来和外国人有关的让我们看,意在防止我们无意中触犯这里的律法,想得还是很周到。”武修言一边说,一边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入境须知。

“我也拿了,不过还没来得急看,主要是上面的字体太难看,还是从左至右书写,不知道是哪门子讲究!”孙老板显然对金河国还不太了解,甚至连海商接触的都不多,否则不会对这种书写方式感到奇怪。自打有了金河国至今,一切金河国出的报纸、书刊、合同、文件,都是这种书写方式,而且还夹杂着很多简体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

“孙兄看码头上,好像是出事儿了!”由于背靠着东边的窗户,武修言不用特意转头,就能看到码头上情景。就在两个人闲聊的时候,码头上好像有人争吵了起来,人越聚越多。

“不错,是有人在争吵。那几个男的摸样像是高丽商人,那几个穿着黑色衣裤的是女人?”孙老板身上有很浓重的大宋风气,太爱看热闹,听了武修言的提醒,立马起身来到了窗边,整个上身都探出去了,嘴里还不住的介绍着码头上的详情,好让身后的人听见,很有点后世现场记者的意思。

“小二!小二!来来来,那几位黑衣女人是哪国人?”和孙老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