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不主动欺负别人,别人也别想欺负咱。想讲道理咱就讲,不想讲道理那就得动拳头,而且还得先下手。没有这个血性,就谈不上去别人家的地盘做生意。但他也不想真的大开杀戒,那样就失去了攻打马斯卡港、培植傀儡政权的意义,从头到尾帝国就白忙活了。假如赛义德可以说服这些宗教领袖,那就两边各回各家,自己的损失自己承担,谁也不追究了。

赛义德确实是有点威望,再加上几艘战舰就停在码头边上,十几位阿訇里虽然有情绪比较激动的,最终还是同意了洪涛的建议,不再追究这件事儿,带着他们自己的信徒散开了。

“告诉你爹,此时不站出来当好人收买人心还等什么呢?让他私下里去找那些老头聊聊,多站在他们一边说话,然后就说来找我据理力争过了,从我这里要了一笔赔偿,用来给搬迁的居民修建新房子,明白我的意思吗?”阿訇们和赛义德都走了,洪涛把阿尔因叫了过来。他那位老爹真是个废物,这么大的事儿居然连面儿都没露,全等着自己给他擦屁股。

“我父亲去了贝都因人的部落,昨天就走了。他要去劝说那些贝都因人搬到城市附近建立定居点,用他们的驼队给海商们运送货物。要想在大漠里畅通无阻,必须得有贝都因人带路和保护,否则货物出不去。”阿尔因看出洪涛对他父亲有意见,赶紧说明了实际情况。

“哦!这是好事儿啊,看来你爹也不是白给的啊,都知道往这里掺沙子了。成,就这么干,我去和海商们说,货物都交给你父亲叫来的贝都因人运输,雇佣价格上也不会亏了他们。在这里定居保证比在沙漠里放羊、养骆驼挣得多,生活还安定。只要走出一两条固定的商路,他们就不用在沙漠里吃苦了,在这里安家落户过富裕日子多好。”

麦提尼和阿尔因都是奸商,看来是有遗传基因的。如果阿尔因的父亲真的是去找贝都因人了,那洪涛必须高看他一眼。这个老头也是个老滑头,很有政治眼光和手腕。他这个苏丹当得不明不白,表面上没人反对,但私下里也得不到大家的真心认可,只要洪涛的舰队一走,他就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挤。

洪涛本来想给他留下一支锡兰军队撑腰的,可这个老头没等没靠,而是自己去想办法了。假如他真能说服一部分贝都因人来城市边上定居,那马斯卡港可就热闹了。一边是当地宗教势力、一边是大宋海商、一边是他这个新苏丹和贝都因盟友,三方势力共存,变化就会多很多。

贝都因人虽然也是阿拉伯人,也是穆斯林,但他们和城市里的穆斯林大不一样,尤其是在宗教方面。他们要务实的多,也就是说他们对宗教不太狂热,更看重自身获得的利益,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关系。一旦他们进了城,同为穆斯林但习俗又不太一样,肯定会引起当地人的反感,从而也就会帮大宋海商吸引走一部分压力。

要是这里的海商和贝都因人数量足够多,本地居民就不能再一支独大了。打架打不过贝都因人、赚钱赚不过大宋海商,慢慢的他们就会被同化,这座城市也就不再是一座纯粹的穆斯林城市了,它会变得和后世某些穆斯林城市一样,保持着穆斯林风格,但又融合了其它民族文化,相对要开放得多。

“我父亲就是这么打算的,他已经和几位海商说好了,下个月就先弄一只驼队去西边试试。那边还有更多的贝都因人部落,只要能提供给他们好的生活用品,他们会自发来保护这些行走在大漠里的驼队,尤其是盐巴、白糖和鲸油,那是贝都因人的最爱。如果可以换给他们一些帝国生产的钢制兵器,他们会更高兴的。”阿尔因看出洪涛已经不生气了,也大概猜出洪涛支持他父亲的做法,于是又详细说了说他爹的计划。

“这个好办,不过我不要他们的羊群,也不要骆驼和马匹,我只要一种东西,就是黑油!他们在大漠里常年迁徙,必定知道哪儿有那种臭黑油。海商们会提供足够的木桶,他们只要把这些木桶装满黑油,再用驼队拉到这里就算完成交割了。海商会按照油桶的数量支付给他们相应的报酬,具体如何交换,让贝都因人自己去和海商谈。你和你父亲只管收取正常的税收,不要在这件事里面掺合,这是帝国需要的物资,不许任何人染指,明白了吗?别怪我没提醒你,其它东西随便你卖高价,但这个不成!”

听了阿尔因的话,洪涛立马就想起一种可以互相交换的东西,那就是石油。这些天他可没少打听这种黑乎乎的玩意哪儿有,也知道了几个地方真的有石油自喷出来,但是这几个地方无一不在大漠深处,如何运输出来是个很大的问题。反正想靠海商们自己组织运输队是不太可能的,这里的自然环境太恶劣,贝都因人生活了几百年才适应,大宋海商就是再有野心,在这个年代也是很难战胜大自然的。

现在好了,有了贝都因人需要自己的商品,石油就不愁运不出来。以后贝都因人可以啥都不用干了,专门帮帝国采集石油吧,这就是十三世纪的石油工人!说不定还能出现几个王进喜一样的劳动模范呢。

四百四十二章开放?

“陛下,监察部来人了,急着见您,就在船上。”本来洪涛还想在岸上多等两天,和阿尔因的父亲再详细聊一聊贝都因人的事情,再让他和赛义德互相配合得紧密一些,把这次骚乱的影响降到最低。可是还没等他和阿尔因谈完,朗崖就凑了过来,悄悄在耳边嘀咕了两句。

“你怎么来了?”监察部的人除了慈禧之外,很少和洪涛直接接触,皇帝身边总围绕着一群特务给人的感觉不太好。但这次来的人居然是慈禧的副手,也就是平时老跟在他身边像个影子一样的那个年轻人。他有一个很少见的姓氏,伊,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伊一。他的父母都是疍家人,来自广州沿海,当初只是为了省事,才给他改了名字,原本他都没名字,就叫小一。

“大宋有变,慈部长和文部长请陛下火速回去定夺。”伊一的废话很少,如果慈禧在这里,他一个字儿都不会说。即使单独见到洪涛,他也惜字如金,只说了一句话,然后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一份封好的文件。

“这里没外人,帮我念一下!”洪涛不太喜欢这个年轻人,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儿年轻人的样子,充满了阴郁的气息。当年他家来金河湾之前是做海盗的,是被荣老头感召过来的,在学校里这孩子也是个另类,几乎没有朋友,但是学习成绩非常好。

“一共两件事儿,北伐和罢市。大宋朝廷在去年底做出了北伐的决定,只待帝国的最后一批火枪和弹药运到就开始。文部长坚持要先解决海商罢市问题,年初双方在广州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大宋朝廷原则上同意由海商成立咨政会,行监督弹劾广州、泉州、琼州官员之事。不过他们提出了一个必须条件,文部长和慈部长都无法答复,议会也不敢做主,只能由陛下决断。”

伊一长得并不招人烦,挺清秀的一个人,但是那双眼睛总是灰蒙蒙的,看着像个死人。得到了洪涛的命令之后,他缓慢的用死人眼看了看舱房里正在打扫卫生的那几个波斯舞女,这才开始读密信,声调更烦人,没有阴阳顿挫,和念经似的。

“什么必须条件?”洪涛很想让脚下匍匐着的图冲上去把伊一咬死,看看他会不会有表情。

这只大猫已经完全成年了,体长超过了一米五,体重比慈悲还大。不过由于从小就被人类养育,它已经失去了部分野性,对人类的攻击性大大降低。尤其是对年轻女性更温顺,看见波斯舞女立马就凑过去卖萌,这个问题就怪洪涛,什么人养什么玩意嘛。

“大宋朝廷要求两国互相开放口岸,他们的商船也要可以出入我国的港口。”伊一说完这句话,直接把那封密函折了起来,放到了洪涛的办公桌上,看他的意思是读完了。

“……和文南谈判的大宋官员里有文浩吧?”听到这个条件,本来还翘着腿半靠在椅子里的洪涛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体,伸手摸了一根雪茄点上,深深吸了一口之后,随着喷出来的烟雾又问了一个问题。

“确实是文浩,在这个问题上,他转达了大宋皇帝的意见。这是大宋朝庭里的共识,他们对帝国非常好奇也非常警惕,很想来帝国港口转一转。既然两国交好,那开放港口也就自然而然了。”伊一抽了抽鼻子,对雪茄味道不太习惯。

“去把孙舰长叫进来。”洪涛还真被难住了,大宋朝廷这一招够狠啊!开放帝国港口……帝国哪儿有富裕的港口开放,除了还没建设完的麻逸港,就是帝国首都金河城了。不管开放那个,都不是一句话就能完成的事儿,还得有很多具体工作要做,这是存心给自己添麻烦,自己还不能不接着。

当天夜里,海上君王号就带着一艘小海狼踏上了归程,慈悲去开普敦了,马斯卡港的事情洪涛都交代给了舰队的副司令和朗崖。相比起这个海外贸易港的成败,和大宋谈判更重要,洪涛折腾了十多年,就等着这一天呢。可惜好事多磨,大宋朝廷不肯轻易就范,还加上了一个让自己很难办的条件。是否开放帝国港口,还真不能自己说了算,这件事儿必须回去和议会商量商量,把一切利弊都想清楚之后再决定。

洪涛在帝国里一直都算是激进派,很多对外交往的主张都是由他发起的,比如说给振州造船厂提供简化版鲑鱼级图纸、帮助大宋建造水泥厂、用战舰护航帮宋朝军队运送补给、把火枪出售给大宋朝廷并帮他们训练新军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他都是站在积极的一面,利用他的威望和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帝国议会和政府部长们同意他的观点。

可是这次在开放帝国港口和大宋通商的问题上,双方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掉个。洪涛成了坚定的保守反对派,大部分议员和政府部长都站到了他对立面上,他们对大宋朝廷提出的这个条件持赞成态度。

这些年金河帝国本土对外输出的产品并不太多,鲸油已经不是特产了,大宋也有人开始在近海捕鲸熬油,就连日本人也学会了这个技术。虽然捕获量还很小、制作工艺也有欠缺,但也影响到了鲸油的销售价格。只是肥皂大家还搞不太明白制作工艺,暂时算是一项独门生意。

不过这些产业连同制皮厂都被洪涛给外迁了,挪到了槟城港和普吉岛建厂,它们的污染太严重,每天一开门就能味道一股子臭脚丫子味道。

由于金河湾并不大量种植农作物,酿酒厂也只剩下一座,大规模的酿酒厂设在了文莱港。白糖也一样,它需要用到大量的甘蔗和鲸骨粉,对河水污染也很严重,直接被迁到了马六甲港,利用制糖残渣造纸的工厂也一同迁了过去。

现在马六甲港已经变成了帝国的战略要地,原本生产红磷的作坊变成了火药厂,除了帝国内需的火药,外销产量全由这里出产。

目前只有玻璃厂、金属集团、石化集团和造船厂还放在帝国本土,而且它们也都有了备份,一旦等开普敦那边的工厂正式开工之后,金河湾里的这些工厂也得逐渐减产,只生产高端产品,其余的外销产品慢慢也就不生产了。

洪涛的本意是要把金河湾、麻逸港变成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不鼓励大规模、大密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些玩意完全可以甩给殖民地人民去玩,既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就业机会,还能减少帝国本土的环境破坏问题。

寄生虫嘛,哪儿有亲自去干活的,都是等宿主把营养全放到血液里,然后直接去喝血。只要控制住高端产业,大部分利润就还是帝国的。别看那些大工厂干得火热,最后一算账,全是白干。

可是他的这个理论并没获得大部分帝国人民的认同,甚至连政府官员和议会议员也都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买卖都是大赚特赚的好生意,为啥都让别人去干,却让帝国本土的企业看着流哈喇子。他们很朴素的认为只要干活多、生产的东西多、卖出去的货物多,钱来的就多。大家全是帝国企业的股东,企业赚钱多了自己分的就多,讲别的都是瞎扯。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让洪涛在这个问题上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就是钱!

帝国内部是高工资高消费,一个帝国普通工人的月工资高于大宋普通城市居民的十倍还多。帝国的黄金储备太多了,这玩意在洪涛眼里还不如铜值钱。不过这些钱赚到手也花不痛快,因为帝国是个封闭的国家,等于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除了政府层面的大宗采购之外,帝国居民是不能随意去外国转悠的,有钱也花不出去。

自己有钱却又不能让别人知道,古人云过了,这叫锦衣夜行,属于违反人性的范畴。

是个人就有虚荣心,自己过得好不好怎么体现呢?必须拿出来和别人比比。假如帝国港口永远不开放,不让外人进来也不让自己人出去,那就永远没有显摆的机会了。现在终于有了合适的理由开放帝国港口,大家都巴不得早点实现,好拖家带口的去大宋转转,显摆显摆自己的富裕,心里舒坦啊。

还有一部分人比较理智,他们支持开放港口主要是为帝国着想。大宋海商这些年在大海上窜来窜去,已经把买卖做到了大食国,每天大把大把的捞钱。可这一切全凭皇家海军给他们撑腰,还得花费帝国的财政,虽然能得到补偿,但那些玩意都不是明摆着的,一般人很难想到。

现在国居民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赚钱,他们掺合不进去。因为帝国目前全是国营企业,就算有人想去当海商也没这个规矩,眼看着别人用自己家创造出来的条件挣钱,心里急啊。

四百四十三章让位

“唉,贪心不足蛇吞象……开放!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着容易,但是大家知道开放之后我们要面临什么问题吗?私有制是可以实现,自己也可以做买卖,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好事儿,一旦把这扇门打开,很可能后患无穷!到时候别说各位,就算是我也控制不住这个国家了。”回到金河湾已经半个多月了,洪涛每天都在各种会议上重复类似的话,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没见到什么效果。

要开放帝国港口,那就必须把帝国目前的制度改一改,纯粹靠大型国有企业应付不了这种市场行为,想做买卖就得开公司、想去跑海商就得个人投资。但是这样一来,政府对国家的控制力就会大大降低,他再也不能把整个国家护在自己羽翼之下了。

这一步是要迈出去,可不应该是现在。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一步应该是在他晚年、等他退位之后,再由继任的小皇帝按照他给安排好的步骤实施,也算是小皇帝上位之后的一个政绩吧。

在目前这种环境下,用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管理金河帝国是最有效的,或者叫军事共产。可惜洪涛光顾着去影响大宋海商的思想了,他忘了一个问题,金河帝国的居民也是人,他们也有人的各种欲望,大宋海商们会接受的思想,他们也一样会受到影响。

以前他们过惯了苦日子,突然过上好日子了,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不会再要求更多。经过这些年的熟悉,他们也从巨大的惊喜中缓了过来,开始要求更多,这也是人性,洪涛没辙。

“我的建议是保持原状,顶多把帝国居民出国的事情解决一下,港口还是不开放为好,现在投票决定吧。”该讲的洪涛觉得都讲清楚了,至于大家都听没听明白、想没想清楚,自己管不了。当初这个制度是自己设定的,那就只能维护它的正常运行,改是能改,但洪涛不想承认自己这一次又玩坏了,还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投票的结果证明大家确实仔细听了自己的警告、也仔细考虑了,也证明人性这个玩意确实厉害。一部分支持开放的议员投了反对票,但这部分人数量还不够,不足以影响议会的最终表决结果,帝国议会同意了大宋提出的交换条件,开放了自己的港口。可能是为了弥补帝国皇帝的第一次失败,帝国议会打算把具体开放哪座港口的权利交给了洪涛来决定。

“你们决定了杀人,是抹脖子还是捅肚子有区别吗?多此一举!”听到议会的这个决定,洪涛当场就翻脸了。这是他在议会里第一次出口伤人,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因为他撂挑子不干了,当时就辞去了帝国总理、国防部长和海军司令的职务,成了一位比较纯粹的帝国皇帝,除了对议会决议的一票否决权之外,啥实权都没了。

“自打我被泊家从海里救起,到今天已经十六年整了。在这十六年里,我和大家一起兢兢业业的建立起来一个庞大的帝国。当初我是个刚刚三十岁的小伙子,不能说貌比潘安吧,也称得上风度翩翩。现在大家再看看我,已经快五十岁了,老婆孩子一大堆,头发里都有白的了。大言不惭的说一句,这些都是为了帝国付出的。”

“这件事儿对我来讲,是个奇迹。大家和我一样,都是平民出身,谁也没有经验管理这么大的国家,所以我才建立起来一个凡事大家商量着办的规则。虽然今天我是失败者,但这不是我辞职的主要原因。相反,我对今天的失败有部分高兴,这就是我建立这套规则的初衷。只要有这套规则在,每位当权者就都会遇到我今天的遭遇。失败是正常的,如果不失败,就说明这套规则出问题了。”

“我不能老站在前面带着大家走,总有走不动的那一天。与其到走不动了再换人,不如提前就先让别人先试试,最主要的是让年轻人试试,以后的路毕竟是他们走。孔副部长其实一直都在做部长的工作,他也能胜任这个职务;文部长的才学足够,对帝国和周边国家也足够了解;泊蛟总督也是帝国总理的人选之一;慈悲、泊鱼、泊虾都可以接任卡兰巴港总督的职务。”

“我虽然不再担任帝国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职务,却还是帝国皇帝,他们如果需要我的帮助,还可以来找我。其实只要大家小心的维护好这套规则,谁当总理都差不多,这才是帝国最宝贵的财富。但愿大家以后能像今天一样,百分百表达自己认为对的意见,让帝国成为多数人的帝国,不要让它成为某几个人的帝国,这是我做为帝国总理给帝国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谢谢大家!”

不管议会同意不同意,洪涛都不干了,其实这也不算撂挑子,当初在确定帝国政体时,他身上的帝国总理、国防部长、监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