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信,这位洪大爷真不是随便吹牛的主儿,这次不知道又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反正他心里是信了,于是不再废话,一分钟也没耽误,麻利儿的就跑回广州去召集股东去了。

海峡公司要召开股东大会!这可是新鲜事儿,此时广州城里凡是和大海有关系的商人,就没有一个不知道海峡公司名号的,甚至连市舶司都有所耳闻,只是从来没真正见过海峡公司那位董事长的船队进入过广州港,它们全都是在珠江口就回航了。至于这次突然要召开股东大会是因为什么,谁也不清楚,但没一个股东敢不来的,不光要来,还得赶紧来,生怕迟延了误事。大家觉得那位洪董事长肯定是有非常着急的事情,才会在西瑁洲召开股东大会,否则再等几个月,赶上南下的时候,在船上说不更省事儿嘛。

除了海峡公司的股东之外,还有一些公司之外的海商也托人到罗有德这里说情,询问能不能也一起去列席列席会议,他们都想加入海峡公司。可惜按照洪涛的规定,公司的股份不能无限制扩张,所以股东也不能无限制增加,想加入可以,必须有三名股东联名作保才成。商人啊,多加入一个进来,就得多分一份儿利润,不是至亲好友,谁乐意多加?所以这一年以来,海峡公司的股东数量增长的非常缓慢。

这是洪涛故意的,他不打算把海峡公司弄得太大,那样会引起朝廷的过份关注,说不定还得干涉。他只是想把海峡公司当做一个样板儿,用它来给其他南宋商人创造出一批榜样来。只要榜样的事迹足够辉煌,必然会有人跟风学习,这是百分百肯定的。十个人跟风学,能有三个成功的,就算自己这个功夫没白费。假如南宋有十个海峡公司、一百个海峡公司,试想一下,到时候会是个什么情景?挣钱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自己的理念通过这种模式散播开来,无声无息的渗入每个商人脑子里,别人想抹都抹不去。到时候自己说的话就是真理,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成功,敢有不跟着干的?说起来,这也是一种信仰。

对于这些海商的要求,洪涛也痛快的答应了,还特意告诉罗有德,不光是海商,只要是想和海鲜公司做买卖的商人,都可以来,当然了,在资格上就需要罗有德来把握把握,尽量挑那些有实力的,小商人海峡公司还顾不上,只能从大的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招商大会(280月票加更)

“我这位先生又要搞什么事情,他不是说不帮我嘛!”文南这两个月可算是受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离开了洪涛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了。那些海商对他都挺客气,去任何一家都好酒好菜招待,可是别聊实质问题,一聊实质问题,人家只问一句话:洪董事长知道否?你要说不知道,得,后面人家就不和你聊了。为此,文南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同时也对洪涛以前说过的有关商人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没有利益,你就别和商人聊天!

“文兄啊,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这位先生是个宝贝、大才啊!可惜他不认我这个学生,否则我也想拜他为师的。你可能还没摸透他的脾气,这世间的所有事情,他心中都已经有了一个定论,如果你的想法不符合他的定论,而你又坚持的话,他不会去说服你,而是变着法儿的折磨你,让你自己醒悟。怎么说呢,这个做派有时候是很让人生气,但事后想一想,也确实是个好办法,比光用嘴说实际的多。这次你来广州,估计就是他有意逼着你来的,至于为什么要让文兄吃这个苦,我就不清楚了。不过他已经首肯,会帮朝廷借船运粮,不光要借,还得让那些海商心甘情愿争着抢着出借自己的船只和水手。服了吧?要不怎么他是先生,你是学生呢!”罗有德比文南在待人处事上精明的多,他接触洪涛的时间也最早,看出来的道道也最清楚。

“……他、他不会以死相逼吧!”文南眼中的洪涛是另一个洪涛,如果说罗有德眼中的洪涛是个商业奇才的话,那文南眼中的洪涛更像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海盗头子,凡事儿总是喜欢用武力来解决。

“非也、非也!洪兄不会出此下策的,而且那些海商也不足以让他动用武力威逼。只要他想,借船的事情根本不是难事儿,问题就在于他如何做到让海商们心甘情愿、争先恐后的出借船只。你我恐怕是猜不到他的手段,暂且拭目以待吧,看看你这位先生还能有何种神仙手段!”罗有德的脑子比较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只是他也想不清楚洪涛的手段是什么,连头绪都没有。

洪涛有何手段来让海商们如此听话?无它,还是两个字儿,利益!

文南走后,洪涛也仔细想过是否能在自己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去帮南宋军队抵御蒙古入侵的可能性,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过早暴露金河湾战斗力得不偿失,那样可能会把南宋朝廷吓个半死,以后再想和他们合作可就难上加难了,说不定还会带来其它不可控的后果。但不通过金河湾的武力,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施以援手,办法就是这些南宋海商。

原本洪涛只是打算在自己动手的时候,借用一下他们的船只充当后勤补给船队,被文南这么一闹,他突然想明白一个问题。抵御蒙古入侵的主角应该是他们才对,那是他们的国家,如果他们自己都不出力,自己就算帮他们把整个亚洲都打下来有何意义呢?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要想空口白牙的振臂一呼,就有万人响应,那纯粹是做梦呢。长江以北打成什么样儿,对地处南方沿海的海商来讲,根本没有触动。一方面是这个年代里消息传输得太慢,前方的战况并不能及时反馈回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个时候的人民对国家这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他们更习惯用地区、家族来区分彼此。没有见识过战火涂炭、异族统治的场面,很难让身处广州的海商去为北方老百姓操心出力。

怎么办呢?强行命令这些海商把属于他们的船只借出来不是不可以,但这违背了洪涛当初给他们的承诺,那就是一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办,谁也不能违反。那些规则里没有董事长能任意支配股东财物这么一条儿,规则的建立并不是几张写满条款的纸,而是看它如何运行,要是自己这个创建者带头违反这些规则,那如何要求别人去遵守?

不能强迫,那就得交换,好在洪涛对交换利益这件事儿非常在行,他也乐意用这种方式去影响身边的每个人。大家平等交易,谁也别吃大亏、谁也别占大便宜,各取所需,不是挺好的嘛。

用什么来和那些海商进行交易呢?好办,洪涛已经攒了一柜子的鲸鱼皮纸卷,上面都是他从脑子里挖出来、再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记录下来的一些奇思妙想,政治、军事、自然、地理、科技、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从这些东西里,挑出一些比较简单、比较符合南宋实际情况的项目来,拿去给那些南宋海商们进行投资、生产、售卖,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海商,不光是要在大海上跑来跑去,光人和船跑没用,核心是商品。不管你运的是什么,你总得有拿得出手、你有别人没有的玩意,才能赚钱。目前广州、泉州的海商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一部分人家里都经营着各种小作坊,其中的出产物品就是他们拿出去和别人交换的货物,这样会把利益扩大化。另外一部分实力不太足的海商,也都和各种生产型的作坊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是他们的上家儿。

不过南宋可以向外输出的商品还是太少,这是洪涛的感觉。就目前来讲,南宋的手工业已经很发达了,输出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加工过的成品,上面充满了附加值。而其它国家输出的商品有多一半儿都是原料,会被南宋商人买回来,经过加工之后,再返销出去,一来一去,赚大钱的还是南宋商人。

可洪涛觉得这还不够,远远不够!不光是出口商品不太够,南宋国内的消费也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既然南宋已经是一个商品社会,连粮食都已经有一大半是商品粮了,那干嘛不让它再向商品社会更进一步呢?自己不是制定政策的人,也没这个资格,不过自己可以从下而上的去影响这个政策,因为自己手里有数不清的产品可以生产。

这些产品有些现在能用,有些还不能用,挑挑拣拣的,洪涛就找出几样比较合适的东西来,他就打算用这些玩意去和南宋海商进行交换。由自己出技术、他们出资金,合资进行大规模生产。自己除了占一些技术股份之外,另一个条件就是让那些打算和自己一起合资办厂生产新商品的海商,自觉自愿、争先恐后的去帮南宋朝廷一个小忙。能完成这个约定的,洪涛就会和他们一起合作办厂,并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不能完成的,你再有钱也免谈,哥们的技术不卖、只换,就这么任性!

那问题就来了,洪涛手里这几样技术有那么厉害吗?能让海商们心甘情愿去赔本赚吆喝,甚至还要冒一点点生命危险?到了前线上,谁说得清哪天会出危险啊,搞不好连船带人都回不来!

洪涛觉得有!他提供的这些商品和技术,都是南宋市面上见不到、但又有相关成品的,至少是能一目了然的进行比较。说白了吧,就是对某些产品的升级换代。这种东西比新鲜事物利润更大,因为新产品出来,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期,能不能被原本的市场接受也是问题。但老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生产出来就能卖,老产品的覆盖面而有多广,新产品就同样有多广。具有了这个特质,这个买卖就有得做了,已经把投资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只要不是傻子,谁都会算出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是傻子的洪涛也不会和他废话,他也混不到海峡公司的股东里面,这里都是人精,至少在做买卖的问题上,谁也不比谁傻。

另外,洪涛还用他自己给海商们做了一个背书,金河湾的战舰会给运输船队提供护航保护,不过不能以金河湾的名义,只能用海峡公司的招牌,也就是说,这些船名义上都是属于南宋海商的。有了战舰护航,海商们恐怕就不会担心自家船只和水手的安全问题了,洪董事长的舰队是个啥实力,大家心中都有一个评价。

如果说陆地上是蒙古骑兵的天下,那海洋上就是大食海船的天下,不过这是前两年的说法儿,现在海洋上是洪董事长的天下。原本张牙舞爪的大食舰队已经被挂着老鼠旗的舰队碾压得一丝不剩,就连广州和泉州城里的蒲家人都安份了不少。这些海商已经习惯了一早起来,站在甲板上左右张望,当看到远处有挂着老鼠旗的帆船时,这一天的心情都是安定的,啥也不用怕,只需要去船舱里玩命算计上岸之后如何买卖货物,使劲琢磨如何能赚回更多的钱就够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香水、火柴、炉子(320加更)

香水,这是洪涛琢磨出来的第一种商品。宋朝人都爱臭美,男人在过节过年时候还要擦着粉、插着花到大街上臭屁,女人就更讲究了,其中香水就是她们必不可少的东西,不管年纪大小、长相美丑,个个都是香喷喷的。

难道说宋朝本来就有香水了?确实,百分百是香水,还是纯天然原料提炼萃取的,只是味道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一个味儿,蔷薇花的味道。

“美人晓镜玉妆台,仙掌承来傅粉腮。莹彻琉璃瓶外影,闻香不待蜡封开。”

这是一首宋诗,说的就是宋代妇女梳妆打扮时候的情景,最后一句讲的就是当时香水的香味非常强烈,透过琉璃瓶上的蜡封,就能闻到。

蔷薇水,产自大食,也就是玫瑰花了。大食人把优质玫瑰花配上各种香料,然后高温蒸馏,再把蒸馏液收集到琉璃瓶中,用蜡密封起来,贩运到广州、泉州,高价出售给爱美的宋朝女子,获利颇丰。

宋朝人其实也不傻,很快就学会了这门手艺,也用桂花、茉莉花自己制作香水,可惜香气一直不如大食人制作的香水浓郁。或许宋朝人也和后世中国人有同样的毛病,就是喜欢进口货,所以在香水市场上,占据高端的一直都是大食人的蔷薇水,中低端市场才是本国香水的战场。

造香水难吗?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或者说造出现代的合成香水很难,但造这种很原始的植物萃取香水一点儿都不难。不过洪涛要给它增加一些难度,就是往里面添加一种更具挥发性的液体,酒精!有了酒精的加入,香水将更容易挥发,香气也就更容易传播开来。就算是同样的香水,有酒精和没有酒精的放在一起,肯定是有酒精的更诱人。

酒精是金河湾妇女联合会酿造朗姆酒之后的副产品,已经生产了好几年,也是洪涛极力主张的项目。最初洪涛并没想到酒精还有其它作用,只是拿它当个消毒剂使用,凡是刚来的奴隶,必须用酒精消毒,出海的海船上也会带着,有个外伤啥的也能用上。

没想到这次在洪涛琢磨做什么的时候,酒精帮了他的忙儿。把泊珠用的香水里掺杂进去一些酒精,香气立刻又浓郁了很多,还会被人体的体温蒸发,很容易让香气飘散开来。自打泊珠用了洪涛改良过的香水儿,妇女联合会的作坊里就香得进不去人了,大姑娘小媳妇都跑到泊珠这里来索要,一人喷一身,香得都带上臭味了,她们还乐此不疲。

可惜洪涛还弄不出更好的玻璃瓶来,这些年也没顾得上去琢磨如何制造玻璃。如果能有一些透明的玻璃瓶来装这些暗红色的香水,那售卖起来至少还得价格翻好几倍啊!

有了香水,马上就出来了一种副产品,那就是香皂。宋朝人很爱洗澡,城市里有很多公共浴池,这一点也是领先了世界很多年。以前大家洗澡是用动物油脂、皂荚、鸡蛋清混合起来制作的肥皂球,自从洪涛的鲸油肥皂面市以来,很受欢迎,有多少卖出去多少。现在洪涛又把肥皂里加上点香水,摇身一变,改香皂了。成本基本没啥提高,但销售价格直接翻倍,这就是新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最赚钱的商品,就是新产品!

南宋海商都是明白人,不用洪涛说太多废话,就明白哪种东西能赚钱。香水的竞争很激烈,因为它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市场还是现成的,投资见效快。最终一位广州的海商联合泉州两家商号,合力把几座大城市的香水生产销售权拍了下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香皂就别拍卖了,肥皂是罗有德的寰球公司独家经营,索性香皂也给他吧,算是对他这几年兢兢业业的补偿。另外寰球公司里还有金河湾的股份,这也算是洪涛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了,不过除了他和罗有德之外,谁都不知道罢了。

第二种新商品叫做蜂窝煤炉子,北方人应该比较熟悉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铸铁的筒子,里面塞上耐火材料,中间放置煤球或者蜂窝煤,就可以用来取暖,也可以用来做饭。这也是金河湾的副产品,基本都是让铸造工坊学徒们练手用的,铸造大炮肯定不能让他们干,只能靠铸造其它东西来磨练技术。铸造啥呢?洪涛就给他们画了一个图纸,正好炉子也是圆筒状的,就它吧!

炉子本身不是单独的产品,而是一系列。除了炉子之外,还得有烟囱、还得有蜂窝煤。所以这又是一个需要配套的产业,洪涛不喜欢麻烦,他愿意一套一套的出售。烟囱就用陶土烧制的管子代替即可,制造蜂窝煤的模具金河湾可以造出来,如何制作蜂窝煤也不太难,学学就会,煤粉和黄土的混合比例都是现成的。

在广州这种南方地区,需要用炉子取暖吗?真不太需要,但是这个产品还是被海商们用高价买走了。不取暖可以做饭、做水,再说了,生产出来谁说非要在广州售卖了,你不会拉到更北的地区去?或者干脆把作坊设立在有煤、有铁的地方。洪董事长也是这样建议的,守着原料生产成本就低嘛。

“这种炉子需要使用说明书,每个炉子都要给一份儿,否则出了人命就不好了。说明书就交给知音报社印刷,他们印得又快又好,价格还公道!”洪涛对中标炉子的海商特别重视,还塞给他一个几页纸的小册子,上面是他写的防止煤气中毒注意事项,顺便还给自己的报社拉了一笔生意。只要炉子在卖,报社就有钱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铸造炉子卖,可比香水、香皂费事儿多了,不光需要制造炉体、烟囱,还得上门安装、调试。不过这项产业一点儿不比卖香水少赚钱,光是售卖蜂窝煤这一项,就能获利颇多。所以看着虽然麻烦,但脑子明白的商人只要听过洪涛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马上就能算明白这个帐。

炉子这种投资巨大、工艺复杂的产品,更适合大家族经营,他们人多、本钱多、势力大。洪涛是很仁义的,既要照顾到大家族,也不能把小门小户扔开不管,下一项产品就最适合小本经营,它的名字叫火柴!

在南宋的市面上,有很多卖小商品的,其中有一项叫做“发烛”。这个发烛是什么玩意呢?它就是宋朝的火柴!不同地区的人对发烛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引光”、有的叫“焠儿”、还有叫“取灯儿”的。最后这个名字洪涛很熟悉,他姥姥就把火柴叫做“洋取灯儿”,有洋的肯定有土的呗。

北宋有本《清异录》,里面也记载过宋朝火柴的详情: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由此可见,宋朝的火柴和后世的火柴已经非常相像了,也是用小木条制作的。不过它上面只蘸了硫磺,没有红磷,还不能摩擦自燃,只能是用别的火源引燃。

这没关系,世界上最大的剽窃者洪涛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火柴头和火柴皮上的磷是红磷,也叫安全磷,燃点很高,不会自燃。可是自然界里没有红磷,只有白磷或者叫黄磷,而且也不是唾手可得,还需要一点点化学知识。

制备白磷!初中的化学实验里有,或者是高中?原料嘛,就是骨头、硅石、木炭。过程也很简单,当年舍勒同学就是用这个办法得到的白磷。

骨头,金河湾里有的是,过滤糖液用的骨炭就合适,如果需求量大了,没关系啊,多杀几头鲸鱼就成了,那玩意身上的骨头都是论吨来计算的。金河湾的捕鲸数量一直都在稳步提升,从原来的每年三四头,到现在的每个月两头,就这样还赶不上罗有德卖鲸油、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