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八百年-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拖拖已经见识过了,绝不会再傻了巴叽的调兵去攻击城外更加强悍,火力更加强劲的主战部队。

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打成了胶着战,拖拖急,孙阳比他还要着急。

孙阳有着急的理由,自从北伐军打下了西北根据地,大力发展自身,甚至有了初步的成效之后,跟蒙古人打起仗来更加吃亏。

北伐军的前身,大部分由汉奴组成的北伐军坐拥八星、五星两城的时候,几乎就是个穷横,千里转战,甚至是伤兵的自爆拼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就赚一个,虽然喊的是文明的口号,实际上跟蒙古人干起来就是野蛮之间的对撞,无后方,无补给,全靠劫掠为生,所以破坏力更大。

可是现在拥有了根据地,而且大力的发展之下,具有强烈的文明之风,这时候再打起来就相当于文明与野蛮的对撞,特别是北伐军大量先进的重装备使用起来,更是消耗颇大。

这年头,孙阳手上的青铜火炮就相当于联合**用战斧式巡航导弹打利比亚的皮卡车,一枚导弹数百万美元,一辆皮车算上装备挣死两万美元,甚至从中国进口的话更便宜,看着效果相当的不错,但是越打越吃亏。

这仗一打,大量的资金流水一般的流出去,这也怪孙阳,为了扩大军需效率,把大量的工作交付民间,比如箭杆的制做,由八星城的兵工厂提供简易车床,卖给民间,允许民间在官方的监督之下办成一个个的工厂,给军方加工产品,比如箭头、比如箭杆等,军粮的加工、被服的制做也交给民间的工厂去制做,而且就连火药也拆成了十几道工序交给民间加工,然后统一由官方军工厂收购半成品,进行最后的湿制法调配。

本来军方就掌握着最赚钱的纺织、盐业、钢铁还有印刷等行业,现在与大宋接镶,大量的商品走入大宋,着实赚回大量的钱财来,但是这些钱财在财政部转了一圈,又流入了民间,由军方战争所引起的消耗极大的拉动了自治区的内需,在榆林、延安一带形成了极为繁华的工业带,而八百里的秦川则是农业区,初步形成了工农集中的局面。

民间的商业资本不停的活跃着,甚至已经开始伸向了纸制品的后期处理等,西北自治区的北部在两年之内,就一跃成为东方这片大陆上工商业最为繁华的地区,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代价就是官穷民富,行政少将林子善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孙阳抱怨官方行政机构的开支太大,军方军饷的开支也太大了,是不是应该酌情削减。

孙阳做为自治区的区长,拒绝了林子善的这个提议,西北自治区还有监查署这个独立的监察机构,极大的降低了官员的贪腐,但是没有了外捞,还要养家糊口,高薪养廉则成为了必要,总不能像明朝的官那样,官员靠奉禄要饿死吧,既然不能节流,那就只有开源了。

民间不加税,限制了更多的军费开支,不过还好,几样赚钱的买卖几乎都是官方所控,仅仅是打太原的话,倒是还能撑得下去,现在西北自治区有三项重大的开支,一是水泥道路交通网的铺设,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正在打仗的军费开支,另外一项就是官员和士兵的饷钱。

孙阳看着林子善再次递交上来的叙苦文件,大有撂挑子不干的意思,再看看农业部的宋官萧古递交上来,措词十分不客气的要求增加农业方面开支的文件,头疼得一个劲的敲脑袋。

还是小*平平好啊,从来都不叫苦不叫累,默默的付出着。

“看来,必须要尽快的结束这场战事,最起码打起仗也要有收入吧,再这么撑下去,除了民间加税之外,再无它法了,或许可以搞个捐赠什么的?”孙阳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

不过民间捐赠这一块很快又被孙阳给否定了,现在西北自治区好不容易有了一点起色,绝不能破坏,要好好的护着,不过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

正文157优势

很快的,在自治区火热出炉的新一期报纸上就做出了说明,为了加快自治区的道路交通,活跃工商行业,自治区的财政部支出了庞大的资金用于修整内部道路,入不敷出,为了能够少量收回成本,所以特地在几条公路上设置了收费站。

收费站原则上只设立十年,而且收费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商业运输车辆,虽然设立收费站,但是收费还是很低了,无论空车重车,每车只收取百文而已,这点小钱并不会影响工商业的繁荣,几牛一毛而已。

这一条政令一下,并没有引起民间的什么反弹来,毕竟只是针对于往来的商队车辆,从南走到北,一辆车还不到一贯的道路支出,而且行车,比如骑驴骑马出行的,都是不收费的。

别看这钱小,但是由于自治区的几样独特的商品,使得往来的商队极多,西域胡商,南方的宋商,甚至还有一些蒙古方面的色目商人,往来不绝,每旬收费都在数万贯之多。

而且为了战争的支出,孙阳还派了使者前来大宋,不管怎么说,我们自治区也是大宋的一部分,现在俺们跟蒙古人死磕,你们大宋就算是不出兵牵制,可是总得出点钱吧,不管怎么说也是在为大宋收复失地。

不管朝庭方面是如何想的如何争论的,事实就摆在眼前,无论是为了打击蒙古人也罢,还是为了暂时拉扰一下孙阳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甚至在一些文人士子的眼中看来颇有反意的孙阳孙将军,总是要出点钱意思一样。

大宋有钱呐,穷得就剩下钱了,几个使者跑了一趟,送上几匹上等的羊绒布,数十套印刷版的古藉,甚至还给朝庭的后营送了不少女人的私密用品,换回来数十万贯的资金支援来,也着实让孙阳松上一口气,咬咬牙,支持几个月的战争还是不成问题的。

虽然孙阳放弃了民间的捐赠,但是在民间还是有一些自发的劳军行为,虽然在宋朝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有所上升,但是士农工商的排名仍然影响深重,自治区渐渐兴起的一些私营商人们无论是为了自身的地位考虑还是为了名声,都参与了劳军,所谓的劳军其实就在民间捐款。

谁都不傻,陕西被北伐军从蒙古人的手上夺回来,前后不过两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生活在此地的汉人都明白,若是北伐军败了,他们也会跟着倒霉,任谁都不想再回到蒙元统治的时期去,民间的劳军行为足足筹到了十余万贯的资金来,更让孙阳手头宽绰了不少,甚至还能拔一点给萧古的农业修整方面。

虽然中国人在家天下的社会当中,一向都是顾小家而舍国家,毕竟国家不是自己的,换个姓统治也不过还是当平头小百姓罢了,若是换个统治者也就罢了,可偏偏是蒙元,野蛮的蒙古人入中原,再加上蒙古人强大的军事力量几乎统治了地球上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就连非洲大草原上都有蒙古人的骑兵奔驰,在这种自高自大的情绪下,几乎不接受中华文明,不像满清,还能学习汉文化,统治数百年。

而蒙古人的统治太野蛮,也太狠了,马踏之处,尽是蒙古人的牧场,再加上宋朝的温和统治,很得人心,现在自治区的统治更加温和,甚至再拮据也没有向民间派税,更得人心,所以劳军才会如此顺利,这还是没有行政推动的情况下,若是稍加推动,成果会更好。

无论在什么样的年头,都不缺少汉奸,但是在自治区,却没有汉奸生存的土壤,首先自治区推行普及教育,而且还有深入到乡村级的治安局管理治安,一些泼皮无赖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来,再者,自治区属于大破大立,启用的是新式读书方式,旧式读书人几乎就是宋朝派来的官员,哪怕这其中有投降派也使不上劲。

自治区从行政体系确立的时候,就把军方分离了出去,军人负责对外战争,行政官员就负责内部管理,对外战争根本就参和不上,想投降都投不成,各管一摊,除非军人当中出现投降派。

只不过看看军人的出身就知道了,现在北伐军中的将领,负责战事方面的少将只有郭破虏一个是义军将领,剩下的都是跟随萧远五十九骑出漠北拼杀出来的,而且基层军官八成以上都是从蒙古人手上解救出来的奴隶。

在享受了蒙古人手下非人的生活之后,谁还会再想着去投靠蒙古人?能剁三的剁两刀都算是鸽派了。

行政方面有不少大宋派来的官员参与,所以多少有些温和派,甚至有点投降派的意思,甚至不少人主导要谈和,但是他们有劲使不上,这些官员多负责农业、商业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行政军是北伐军出身呢,牵制着这批人呢。

真正能够决定对外关系的,还是以军方为主,双方并不碰面,甚至都不会在一起开会,孙阳把两方区分得极为清楚。

这种军政分开最大的好处就是专人专人的事情,文人不通军务,就管好你们的民事管理,军人不懂行政,就老实的服从命令打你们的仗去。

自治区现在占地小,传令方便,所以并没有设立大宋方面枢密院之类的军事指挥机构,而军方服从的命令,就是孙阳这个自治区唯一一个可以称做将军的人的命令。

孙阳没少收到底下那些宋官们递交上来的折子,要求设立枢密院,或是直接归入大宋枢密院指挥,对于这种折子,孙阳理都没理,直接就扔火堆里烧了,笑话,归入大宋管理,他手下这支好不容易才拉起来的精锐队伍只怕用不了两年就要被扯得七零八落。

后世都说大宋重文轻武,军队不堪一击,事实上当真如此吗?射程八百步的神臂弓,重达三十余斤,两千余片铁叶子编成的步人甲可抗骑兵冲击,创造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以步兵阻挡骑兵的奇迹,这样的军队弱吗?这样的军队差劲吗?

朝中相公纸上谈兵,订好阵图交给下面的打仗的将军去实行,完全缺乏战争应有的随机应变,为什么牛壮老将军会裹足不全,失去收复北方失地的机会?因为牛壮老将军明白,如果他率固北军北上的话,结果就是会被朝中那些相公文人硬生生的拖死,数十万精锐固北军最后也要惨败北方平原地带,所以在牛壮老将军交待后世的时候,一再叮嘱文少庄只需守成便可,切不可贪功冒进,意图收复北方失去,那样的结果只能落下岳王爷的下场。

而孙阳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创立西北自治区之后,虽然名义上归属大宋,甚至连行政的文官系统都有不少大宋派来官员参与管理,大宋的文官指挥队一踏糊涂得令人发指,但是在民事行政管理上,却有独到之处,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最合适的一个王朝,比现代某党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否则的话也不会打造下一个大大的东方富国。

但是在军队方面,是绝对不容掺砂子的,孙阳要想在与蒙元的战事当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就必须要有富庶的大宋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比如资金,比如人才,所以才会开放行政让宋官进驻,自治区在名义上所属大宋管理,但是自治区却独创管理体系,偏偏处于半独立状态,少了大宋文官体系的掣肘,可以更好的发挥,甚至变得越来越强大。

正文158争夺不休

孙阳的想法简单而又有效,只要军权在手,无论是大宋的那些相公们还是派到自治区来的那些宋朝官员,都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在这种情况下,孙阳仍然能够在前方引领着大军安心打仗,就连军方的后勤都由军方专业的军需官李平少将来协调,而且军方在后勤支出上也是独立的,根本就不受那些文官的控制,在前方打起仗来,也不用担心后面有人捅刀子。

身在前线的孙阳将手上的各种文件都收集了起来,有不少是后面那些宋朝的文官们发来的谈和提议,孙阳连眉头都没有皱上一下,直接就将这些文件都封存了起来,甚至他也没有打算找这些人算后帐。

或是可以把这些文官看成是投降派,但是说到底,其中相当多的人还是一片好心的,意图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只不过现在蒙古人并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爪子伸来了,只有剁断它才能让它重新缩回去。

孙阳只是发回去一封措词严厉的公示信,以自治区区长的身份喝令那些向军事指挥上伸手的官们,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文官管行政,军人负任打仗,各管一摊,自治区之所以叫自治区,是因它有着自己自己的行为准则,军人不干政,文官不涉军,这是铁律。

自治区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的是宋制,但是没有宋朝那些乱七八糟让人头昏眼花的官名,不过上书言事者无罪这一条很好的执行了下来,你不能封住别人的嘴,你可以以个人的身份指责,但是却不能利用你的职权来干涉军务。

“将军,那些文官又胡说八道啦!”孙阳的护卫长,脸上带着叉形疤痕的上尉杨松给孙阳倒了杯热茶,瞄了一眼厚厚的牛皮文件袋说道。

“嗯,一天都吃饱了撑的,你们别出去瞎说,军人就是安心打仗的,他们后面的事情我处理!”孙阳有些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要是让那些脾气暴烈的军人知道那些文人在扯他们的后腿,非出现骚乱不可。

“我明白,当您的护卫长不但要有战斗力,嘴巴还得严实,不过我就有些想不明白,咱们为啥要看他们的脸色,那些读书人成天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什么事都想管管,打仗的事他们能管明白吗?若是能管明白的话,大宋的军队也不会被蒙古人打得缩头不出了!”杨松不屑的撇了撇嘴,摸了摸腰间的骑兵刀,甚至脸上还显出了一丝狠色。

“少放屁!”孙阳笑骂道,“我且问你,如果我把你们放到他们那个位子上去,你们能把自治区管理得像大宋那些富庶吗?”孙阳问道。

“这个……说起容易,要做起来,怕是有点难!”杨松捏着下巴说道。

“那不就得了,在行政管理上,大宋,仍然是一把好手,就是在军事指挥上次了点,咱们北伐军的作用就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当军人的,只管打仗就行了!”孙阳摇了摇头说道。

“说得也是,又不欠俺们的饷,管他们那些事呢!”杨松笑着说道,“对了将军,你看,这攻城战,能不能让我们护卫队也上去试试身手?”杨松有些小心的说道。

“怎么?都不愿意保护我了?”孙阳笑道,他身边有二百人的护卫队专门负责他的安全,这些人都是经过万里转战的老兵,每个人的手上至少也得有十条蒙古人命才有资格成为孙阳的护卫,现在突然从前到后方,虽然身负保护孙将军的重任,但是那种空落的感觉确实也不好受。

“不是不是!”杨松连忙摇头,脸上那条叉形的伤疤也跟着扭动了起来,“我们就是想上前松松骨头!”

“老实的在后方呆着吧,说不定什么时候拖拖派一支大军从后面偷袭,直插中军,到时候有你们拼的,咱们现在不同往日的,从前咱们就是一帮穷横,杀几个就够本了,我可以带着你们冲在第一线,现在不行喽,咱们的军队要走正规化的道路,所以为将者必须要身处后方指挥做战,而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孙阳摇着头说道。

“韩少将可是冲得厉害呀!”杨松有些不服气的说道。

“他就是个**,说不定哪天横死在战场上,就算是归宿了,说他八百遍也他娘的没脸!”孙阳忍不住骂了起来。

孙阳骂归骂,但是战斗还是要继续,步兵已经大半入骑,骑兵仍然堵在西门处保护步兵后方,城市巷战拉开了序幕,而这也是北伐军步兵最擅长的一种做战方法,他们拥有各种各样适合短兵相接的战法,长安之战已经给步兵积累了足够了的经验。

郭破虏这一次负责留守,没有跟来,负责指挥步兵攻城战的是步兵一师的师长上校鲁静,鲁静的年纪不算太大,只有三十多岁,属于稳扎稳打型的将领,步兵的将领几乎都是这种稳当型的军官统领。

因为步兵的特殊性,追不上骑兵,逃不过四条腿,所以步兵的将领就必须要具有冷静的头脑和稳妥的战术,才可能让步骑对抗中占到上风。

每名步兵的身上都有披甲,而且还是比主战骑兵稍厚一些铁甲,虽然不如大宋步人甲那样变态,但是却也防护得极为全面,从头部一直到护腿的战裙,全部都用铁片钉在结实的布料上,制造成本比步人甲要低得多,缺点就是容易破损,毕竟内衬是布料的。

但是这种甲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且制造的速度快,自治区还能承担得起,而且为了这次攻城战,专门用于城池防御的推山营都被派了出来。

推山营清一色都是身高在一米八以上,体重在二百斤左右的壮汉,一身负重五十斤的重甲,手上再拎上一把一米半长,三十余斤重的大砍刀,仅仅是一身的装备就高达八十斤,一般人还真就舞不动。

推山营在八星城防御战上由孙阳披三层重甲而创,在这种城池内部,不便于骑兵展开的地方平推开,简直就是人形版的坦克,尽是小孔的面甲一放,盾牌似的大砍刀一挥,漫步于箭雨乱飞的战场,犹入无人之境,不过由于负重过大,无法长时间做战,属于支援型的部队。

步兵分组而战,十人一组,人手一支轻弩,完全就是把轻弩当成了步枪来使用,虽然北伐军的轻弩使用的是软钢弩臂,无法与复合材料相比,使用率也不如复合材料,基本上射上个三五百箭之后,做为弩臂的软钢金属疲劳,射程就会从二百米直降到了不足百米,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但是自治区现在坐拥八星城,也就是后世的包头铁矿之上,再加上孙阳弄出来的土法炼钢,畜力、水力冲锤、冲压机等,加工速度要远大于消耗速度。

这种轻弩在射速、射程上并不比几百年之后出现的前膛火枪差,甚至还更具优势,如果说有哪里不如火枪,只怕就是补给了,毕竟箭支再轻也要比火药、铅弹更占地方也更加沉重一些,增加了后勤的压力。

正文159你来我往

北伐军的箭雨逼得一身皮甲的蒙古军,还有连甲胄都没有新附军没有还手之力,小半个太原城被北伐军的步兵所占领,拖拖不敢,也不能放弃太原,太原自古就是在原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失去太原,几乎就相当于失去了中原的腹心。

一旦太原入手,北伐军将真正的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形势下,而蒙古军也失去了一个军事重镇,后继的战争将会变得艰难起来。

所以孙阳要尽可能快的夺下太原,拖拖要尽力守住太原,双方谁都不会退让,这是一场自治区能否走出困境,大元能否稳固中原关键一战。

自治区步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