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常胜侯-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年春二月,车骑将军朱然征魏柤中,斩获千馀。夏四月,武昌言甘露降。秋九月,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江表传曰:是岁,权诏曰:‘谢宏往日陈铸大钱,云以广货,故听之。今闻民意不以为便,其省息之,铸为器物,官勿复出也。私家有者,敕以输藏,计畀其直,勿有所枉也。‘】

十年春正月,右大司马全琮卒。【江表传曰:是岁权遣诸葛壹伪叛以诱诸葛诞,诞以步骑一万迎壹於高山。权出涂中,遂至高山,潜军以待之。诞觉而退。】二月,权適南宫。三月,改作太初宫,诸将及州郡皆义作。【江表传载权诏曰:‘建业宫乃朕从京来所作将军府寺耳,材柱率细,皆以腐朽,常恐损坏。今未复西,可徙武昌宫材瓦,更缮治之。‘有司奏言曰:‘武昌宫已二十八岁,恐不堪用,宜下所在通更伐致。‘权曰:‘大禹以卑宫为美,今军事未已,所在多赋,若更通伐,妨损农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夏五月,丞相步骘卒。冬十月,赦死罪。

十一年春正月,朱然城江陵。二月,地仍震。【江表传载权诏曰:‘朕以寡德,过奉先祀,莅事不聪,获谴灵祇,夙夜祗戒,若不终日。群僚其各厉精,思朕过失,勿有所讳。‘】三月,宫成。夏四月,雨雹,云阳言黄龙见。五月,鄱阳言白虎仁。【瑞应图曰:白虎仁者,王者不暴虐,则仁虎不害也。】诏曰:‘古者圣王积行累善,脩身行道,以有天下,故符瑞应之,所以表德也。朕以不明,何以臻兹?书云‘虽休勿休‘,公卿百司,其勉脩所职,以匡不逮。‘

十二年春三月,左大司马朱然卒。四月,有两乌衔鹊堕东馆。丙寅,骠骑将军朱据领丞相,燎鹊以祭。【吴录曰:六月戊戌,宝鼎出临平湖。八月癸丑,白鸠见於章安。】

十三年夏五月,日至,荧惑入南斗,秋七月,犯魁第二星而东。八月,丹杨、句容及故鄣、宁国诸山崩,鸿水溢。诏原逋责,给贷种食。废太子和,处故鄣。鲁王霸赐死。冬十月,魏将文钦伪叛以诱朱异,权遣吕据就异以迎钦。异等持重,钦不敢进。十一月,立子亮为太子。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十二月,魏大将军王昶围南郡,荆州刺史王基攻西陵,遣将军戴烈、陆凯往拒之,皆引还。【庾阐扬都赋注曰:烽火以炬置孤山头,皆缘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孙权时合暮举火於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是岁,神人授书,告以改年、立后。

太元元年夏五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初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吴录曰:罗阳今安固县。】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又有一婢,名纺绩。是月,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表随崇俱出,与崇及所在郡守令长谈论,崇等无以易。所历山川,辄遣婢与其神相闻。秋七月,崇与表至,权於苍龙门外为立第舍,数使近臣赍酒食往。表说水旱小事,往往有验。【孙盛曰:盛闻国将兴,听於民;国将亡,听於神。权年老志衰,谗臣在侧,废適立庶,以妾为妻,可谓多凉德矣。而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将亡之兆,不亦显乎!】秋八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深八尺,吴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门飞落。冬十一月,大赦。权祭南郊还,寝疾。【吴录曰:权得风疾。】十二月,驿徵大将军恪,拜为太子太傅。诏省徭役,减征赋,除民所患苦。

二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子奋为齐王,居武昌;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二月,大赦,改元为神凤。皇后潘氏薨。诸将吏数诣王表请福,表亡去。夏四月,权薨,时年七十一,谥曰大皇帝。秋七月,葬蒋陵。【傅子曰: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以父坚战死,少而合其兵将以报雠,转斗千里,尽有江南之地,诛其名豪,威行邻国。及权继其业,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马融注尚书曰:殄,绝也,绝君子之行。】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臣松之以为孙权横废无罪之子,虽为兆乱,然国之倾覆,自由暴皓。若权不废和,皓为世適,终至灭亡,有何异哉?此则丧国由於昏虐,不在於废黜也。设使亮保国祚,休不早死,则皓不得立。皓不得立,则吴不亡矣。】

11。10。24AM注解:《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摘取单独传,怎么看孙权都比大耳贼差了点,唉!

—://。。

辛宪英【佐逸】

更新时间2011…11…259:16:45字数:2498

《三国志·魏书·辛宪英传》

毗女宪英,适太常泰山羊耽,外孙夏侯湛为其传曰:‘宪英聪明有才鉴。初文帝与陈思王争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司马宣王将诛爽,因爽出,闭城门。大将军司马鲁芝将爽府兵,犯门斩关,出城门赴爽,来呼敞俱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於事可得尔乎?‘宪英曰:‘天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以后事付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讬之任,而独专权势,行以骄奢,於王室不忠,於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不可也。且为人死,为人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

宣王果诛爽。事定之后,敞叹曰:‘吾不谋於姊,几不获於义。‘逮锺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从子羊祜曰:‘锺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特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祜曰:‘季母勿多言。‘其后会请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见锺会之出,吾为国忧之矣。今日难至吾家,此国之大事,必不得止也。‘琇固请司马文王,文王不听。宪英语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於亲,出则致节於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汝其慎之!‘琇竟以全身。宪英年至七十有九,泰始五年卒。‘】

'三国志并没有对辛宪英做最终评价'

外加度娘撰写:辛宪英生平经历

魏大将军参军辛敞之姊。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宪英劝敞尽职,敞遂出。宣帝果诛爽。懿以各为其主,乃义人也,复各人旧职。

辛宪英(191~269年),就在她出生的那一年,董卓焚烧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到她去世前六年(263年)蜀灭,再两年后(265年)魏覆,而吴则在她身后苟然残喘至280年也终于亡了,可以说,辛宪英的一生见证了整个动荡的三国时代。她的父亲辛毗,是侍中,爵封颍乡侯;弟弟辛敞,为河内太守,官至卫尉;丈夫羊耽,官太常,为太傅羊祜之叔父;儿子羊琇封甘露亭侯,累迁中护军,加散骑常侍;女儿羊姬,亦一代经学大家。即所谓簪缨世家、门阀巨族,特别是其夫家羊氏一门,在历史上无论是政治舞台,还是诗书薪传,均人才辈出、显赫无比。

辛宪英之于史,素以智着称,旧时曾有歌将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关于辛宪英较早可见的史料,是裴松之所注三国志,在辛毗传下引夏侯湛的纪略,夏侯湛(243?~291?),西晋文学家,和潘岳是好朋友,二人均神逸貌美,时人号为“连璧”,其是辛宪英的外孙。此后的《晋书·列女传》、《资治通鉴》等基本都按此记述,主要载有三件事。

二一七年,曹操终于决定立曹丕为世子,丕知道消息后,得意忘形地抱住辛毗的脖子,喊到:“辛君,你知不知道我有多兴奋?”辛毗回来后告诉宪英,宪英叹息说:“世子的责任是,代君主主持宗庙、管理国家。代替君主,不可以不忧虑责任重大;管理国家,不可以不担心治理困难。应该胸怀忧戚、谨慎小心的时候,却反而大喜若狂,这样如何能长久?魏国国运恐怕不能兴隆了!”

二四九年,司马懿趁权臣曹爽携魏帝曹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时,发动政变,军政官鲁芝知道消息后,准备冲出城去报信,招呼时为参军的辛敞一起行动。辛敞惊惧,急找姐姐辛宪英商量说:“天子在外,司马懿紧闭城门,传言对国家不利,会不会如此?”宪英答道:“我的推测是,司马懿此举,不过是为了诛杀曹爽!”辛敞问:“会不会成功?”“不可能不成功!曹爽绝非司马懿的对手。”敞又说:“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出城?”“怎么可以不去?尽忠职守,是人之大义。一个普通的陌生人有难,尚且要伸出援手;而何况你身为人家的臣属?不过,普通部属只要尽该尽的责任就行了,而亲信就可能要献出生命,你应该看大家怎么做,从众就得了。”辛敞于是出奔城外。等到政变结束,司马懿认为其义、且各为其主,并没有加害辛敞,敞叹说:“我要是不跟姐姐商量,可能就大义有亏了。”

二年,钟会伐蜀,辛宪英之前就曾对侄子羊祜谈论过此人:“钟会做事大胆放肆,不是处于人臣的长久之道,我怕他会有二心。”当钟会要请宪英的儿子羊琇当参军时,宪英不禁发愁:“以前,我是为国担心(钟会);今天,则要为降临家门的危难忧戚了。”羊琇向司马昭坚决请辞,司马昭不允许。宪英就对琇说:“去吧,但要提高警觉。一个君子,入则致孝於亲,出则致节於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要令父母为他忧虑。军旅之间,可以通行无阻救你一命的,只有仁恕!”羊琇谨记母言,后来果然得以全身而归,朝廷因琇曾劝阻钟会谋反,嘉封关内侯。

辛毗、辛敞、羊琇,乃何等人物?但当他们遇到大事,都去找宪英询商,可见宪英的智力识鉴确实为人所推崇信赖,可算是家族智囊。一个妇女,足不出户或鲜有出户,却有着如此高的政治洞察力,每言必中!的确让人惊叹,象“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早成千古名言。假使其为男儿身,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定然是第一流的人物。不过,对宪英来说,这样又未尝不是好事,齐家育儿,表范门风,享年七十九岁!如此美满,又何须去学郭嘉、周郎、庞统们的名士风流?

罗贯中:“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宪英聪明有才鉴”、“从容阴礼,婉娩柔则。载循六行,爰昭四德。操洁风霜,誉流邦国。彤管贻训,清芬靡忒。”《晋书·列女传》11。11。25AM注解:《三国志》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摘取辛宪英唯一出现的段子。若是穿越去三国,不收了她,枉你穿越也。

【注:辛宪英没有字,我就自己给她取了一个,也许不算好听,但符合我的剧情。】

—://。。

甄宓【洛灵】

更新时间2011…11…269:10:07字数:3750

《三国志·魏书·甄宓传》

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汉太保甄邯后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魏书曰:逸娶常山张氏,生三男五女:长男豫,早终;次俨,举孝廉,大将军掾、曲梁长;次尧,举孝廉;长女姜,次脱,次道,次荣,次即后。后以汉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寝寐,家中仿佛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逸薨,加号慕,内外益奇之。后相者刘良相后及诸子,良指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诸姊怪问之,后答言:‘此岂女人之所观邪?‘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习女工。用书为学,当作女博士邪?‘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魏略曰:后年十四,丧中兄俨,悲哀过制,事寡嫂谦敬,事处其劳,拊养俨子,慈爱甚笃。后母性严,待诸妇有常,后数谏母:‘兄不幸早终,嫂年少守节,顾留一子,以大义言之,待之当如妇,爱之宜如女。‘母感后言流涕,便令后与嫂共止,寝息坐起常相随,恩爱益密。】

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世语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魏书曰: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嘉焉。其后帝欲遣任氏,后请於帝曰:‘任既乡党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顺,前后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后流涕固请曰:‘妾受敬遇之恩,众人所知,必谓任之出,是妾之由。上惧有见私之讥,下受专宠之罪,愿重留意!‘帝不听,遂出之。十六年七月,太祖征关中,武宣皇后从,留孟津,帝居守邺。时武宣皇后体小不安,后不得定省,忧怖,昼夜泣涕;左右骤以差问告,后犹不信,曰:‘夫人在家,故疾每动,辄历时,今疾便差,何速也?此欲慰我意耳!‘忧愈甚。后得武宣皇后还书,说疾已平复,后乃欢悦。十七年正月,大军还邺,后朝武宣皇后,望幄座悲喜,感动左右。武宣皇后见后如此,亦泣,且谓之曰:‘新妇谓吾前病如昔时困邪?吾时小小耳,十馀日即差,不当视我颜色乎!‘嗟叹曰:‘此真孝妇也。‘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魏书曰: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文帝之不立甄氏,及加杀害,事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饰虚文乃至於是,异乎所闻於旧史。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陈氏删落,良有以也。】

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使司空王朗持节奉策以太牢告祠于陵,又别立寝庙。【魏书载三公奏曰:‘盖孝敬之道,笃乎其亲,乃四海所以承化,天地所以明察,是谓生则致其养,殁则光其灵,诵述以尽其美,宣扬以显其名者也。今陛下以圣懿之德,绍承洪业,至孝烝烝,通於神明,遭罹殷忧,每劳谦让。先帝迁神山陵,大礼既备,至於先后,未有显谥。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功莫得而尚也。案谥法:‘圣闻周达曰昭。德明有功曰昭。‘昭者,光明之至,盛久而不昧者也。宜上尊谥曰文昭皇后。‘是月,三公又奏曰:‘自古周人始祖后稷,又特立庙以祀姜嫄。今文昭皇后之於万嗣,圣德至化,岂有量哉!夫以皇家世【祀】妃之尊,而克让允恭,固推盛位,神灵迁化,而无寝庙以承享【礼】衤已,非所以报显德,昭孝敬也。稽之古制,宜依周礼,先妣别立寝庙。‘并奏可之。】太和元年三月,以中山魏昌之安城乡户千,追封逸,谥曰敬侯;適孙像袭爵。四月,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又尝梦见后,於是差次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钜万;以像为虎贲中郎将。是月,后母薨,帝制緦服临丧,百僚陪位。四年十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像还,迁散骑常侍。青龙二年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