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恩记-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别十年,再别又三年。”王炽轻叹一声,明显话只说了一半,又自个儿打住,然后他就抬手一指桌对面已经摆好的草绳编织的墩子,“坐。”



  林杉便依他所言,不再恪守、或者说是摆弄什么礼式,大方坐在他对面。



  紧接着,王炽又拎起桌上的茶壶,斟满一杯,推到林杉面前,温言道:“你这又是讲了大半天,先喝口清茶润润喉咙。”



  林杉短暂怔了一下神,旋即没有犹豫的端起茶杯一饮而空,他的确渴得厉害,只是习惯了忍耐才不表露。



  不料他才搁下茶杯,王炽拎着茶壶就又凑了过来。



  望着淡色茶水跌入白瓷茶杯,波纹回旋在茶杯中隐现清脆水声,林杉的手指在茶杯边沿摩挲片刻,隔着瓷壁感受着恰到好处的微温,这一次他没有再饮,而是在思忖片刻后说道:“真的只为闲聊?”



  “你就不能稍事休息?”王炽略显无奈地一笑,“总是绷紧着精神也不好,这还是你劝过我的话。”



  林杉闻言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然后就端起茶杯慢慢啜着。他的目光随意游动,在桌角一个有些眼熟的匣子上停了停。



  就在这时,王炽的声音又传来:“今次找你来,其实还是为了昨天我们谈过的事情。”



  林杉以视线指了指桌上那匣子。慢慢说道:“有新的谍报传来么?”



  “哪有那么频繁,这些都是旧报。”王炽顿了顿声,然后目光凝起,看着林杉极为认真地说道:“但我对北国的顾虑仍旧,你……”



  林杉叹了口气。



  王炽神色微滞,知道今天的交谈,结果恐怕与昨天无异。但他有些不甘心,依旧还抱着信心,想说服眼前之人。凡事不过三,但他愿意在老友身上多花些时间。



  沉默了片刻。他站起身,转过脸看向背后那张宽阔的地图,实际上心里还是在想着与这副地图无关的事。



  见王炽站起身,林杉也不准备继续坐着。然而他搁下茶杯正要起身,忽然没来由的脑中一片昏暗。眼前视物有一瞬间的模糊,跟着他的身形也是控制不住的晃了晃。他暗觉不妙,下意识地闭上双眼,又深吸一口气,才将脑海里那股翻腾的阴云逐渐压下,再睁开眼时,视线中的朦胧事物也渐渐恢复清晰。



  这样的身体异状只持续了片刻工夫。所以当王炽听到背后的异响,回头来看时,只见林杉的气色似乎又差了些,再无别的异样。



  尽管如此,王炽还是询问了一声:“怎么了?”



  虽然他没有看见林杉刚才闭目调息的样子,但习武出身的他。还是敏锐觉察到林杉呼吸的节奏有些乱了。…



  “没事。”林杉轻描淡写的应了一声,然后慢步走到王炽身边,与他一道看那张悬挂展开的宽阔地图。



  林杉走到地图面前站定了没多久,王炽忽然又道:“我看的不是地图。”



  “我知道。”林杉无声笑了笑。



  王炽偏过头来,看着林杉的侧脸。认真地再次问道:“虽然这个问题,你很早以前就给过答复,但现在我还是想再问你一次,倘若北国开战,你真的拒绝参与?”



  林杉平静地道:“是,我拒绝。”



  王炽垂在身侧的手握紧了一下,而后又缓慢松开,这时他开口,语气于平静之中又带着一种坚韧不拔:“你不改你的初衷,我亦不想改我的初衷。”



  “大哥,你……”林杉霍然转过脸来看向王炽,眼神里一片惊疑。



  王炽没有避开他这目光,字字铿锵地接着道:“你不参与,那我还期待于谁?当初承纲兄编写北域战略时,全程参与的就只有你、我,以及二弟。那时二弟醉心于武道修为,虽说知情,却了解得并不透彻,如今让他冲阵是可以的,但要说到掌控全程,你觉得我能期望于谁?我可以亲征,但京都若又变动,我随时会中途撤离,到时候谁来监军?”



  王炽一连三问,句句都指向一个人。



  林杉双瞳微缩,抿紧的嘴唇动了动:“此事……”



  “我只信你!”王炽伸出一只手按在林杉肩头,“倘若一次交出二十万兵力,我只相信,你能带着他们回来。”



  此时的王炽多么希望林杉能像十多年前那样,与他碰拳。



  然而林杉只是无动于衷的站在那里,他的眼神犹豫,如此过了片刻,他微微垂下目光,平静说道:“太过遥远的事,现在就商议,怕是拿不准结果。”



  “你这是说得什么话?”王炽还握在林杉肩头的手不自觉间收紧,同时他的眉峰渐渐抬高,“北域战略是十多年前编写的,那时你也没对阮承纲说这话,现在倒在我面前意欲退缩?”



  林杉没有说话,只是肩头忽然轻微一颤。



  王炽注意到他身体上的这丝异样,目色微变。紧接着,他握在林杉肩头的手也动了动,掌心有温热湿腻感传来。他迟疑着翻开手掌,只见一片殷红!



  “军医!”王炽大喝一声。



  ————



  重新包扎了肩头旧伤,林杉的脸色又苍白了些,他额角的头发已被冷汗濡湿,倦容更加明显。



  等军医将换下的沾血布带以及一些瓶罐收拾了出去,军帐中又只剩下两个人。王炽深沉一个呼吸后,忍不住问道:“既然那老头儿给你准备了药,为何肩上的伤愈合得竟这样慢?你这个样子,即便不提北疆。就是叫你去青川,我也是有些不忍……”



  营帐一边,林杉的目光投过来,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却又欲言又止。



  林杉在换伤药时,已经由侍卫扶到军帐中唯一的躺椅上了。王炽不忍见他憔悴的样子,本意是让他料理完肩伤就回自己的营帐休息。然而林杉此时却要求留下,因为他决定向王炽坦诚议定一件事情,就趁他现在明显看起来状态不佳的时候。



  王炽依旧站在那巨幅地图面前,来回踱步一圈。然后侧目看向林杉,语气里带着愠意地道:“那老头儿是怎么回事?怎么说走就走,是不是还有意在躲着我?”…



  “不,药师这次是真的有事缠身。”林杉迟疑了一下,终于开口。将严家的事详细说了一遍。此时中军帐里就他与王炽,如果他决定了,这个环境也适合说及此事。话至末了,林杉又补充说了一句:“严行之的资质、性情,都算尚佳,如果能够救留一命,对严家意义很大。”



  初次得知严家怪病的实情。王炽的心情也是莫名地惊诧。接着将这秘闻消化在脑海里,他忽然又有一些恼火。因为严广在太医局做了几十年的医正,作为一个前朝遗臣,他自认自己对严广的优待,算是所有京官中极高的水准了,没想到严广老儿还有这么一个秘密瞒了他这么久。



  每年三大假。冬三九、夏三伏的回老家休养长假,每年两次的俸禄外的御礼……虽说他这么优待严广是存了私心的,只希望这位在医界声望颇高的老医师能带领好太医局,多为皇家宗嗣的延续与健康成长做贡献,但人心肉长。他这么多年不断对严广的优待,也是怀揣一丝感情的。



  不过,他很快又念头回转,想通了这一问题。关于严家的古怪家族病,虽然没有传染性,发病现象很隐蔽,只在有直系血脉关系的严家人之间传递,但这种事情如果传播开来,对严家将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如果此事在闲人口中肆意传播,不知道最后会传成怎么个诡谲的结论?这对严广的不利,间接会影响到他在太医局的地位。



  严家的家传怪病,不会干扰太医局任何正常工作,但这些闲言闲语却会。



  所以自古私事不公论,家事不外传。严家怪病,说到底是他们家的私事,严广避而不宣,也算不上是欺君。



  反之,严广在太医局工作多年,所建功劳除了对御医的能力提升有积极影响,就说军方的军医里,也有不少他带出来的学生。严家撰写的药经、医经大多公开教授于人,这对南昭民生质量,也有着深远的意义。面对这个有功老臣,或许金钱上的馈赠已经不匹配他的功绩,如果能救他们家唯一的子嗣后人,动用一点国朝力量又有何妨?



  思及于此,王炽那阴晴不定的脸色终于平静下来,这时他才发现林杉看向他的目光里,隐有忧色。



  略作思索,王炽便知道他忧的是什么,却是淡然一笑,说道:“刚刚知晓此事,我的确有些恼,但换个角度想想,这是严家的私事,他即便瞒着我,我也不怪他。”



  听了这话,林杉的神情果然放松了些。



  可就在这时,话语微顿的王炽紧跟着又有些急气地道:“今天知道了严家的事,我忽然有种疑惑,为什么在许多事情上,似乎我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难道将这些事情提前告知我一声,会出什么问题么?”



  听了王炽这似在赌气的话语,林杉不禁失笑,然后他收整情绪,肃容认真说道:“这些都是小事,身为一国主君,这些琐碎不需要每一样都过目。”



  林杉这话令王炽的思绪忽然转入另一个角度,他面色微沉,默不作声地定眼看了林杉片刻,然后才开口道:“你不去休息,留在这里。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事要说?”



  ————



  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伍书终于成功带着莫叶出城了。



  走入城西大门那光线晦暗的甬道时,有一瞬间,莫叶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三年前。师父带着她来京都的时候。他们走的也是城西甬道。也许是因为今天与三年前走过这片黑暗时,自己的心绪大约是一致的,对未来一片茫然忐忑,所以才会在不自觉间,于脑海中将三年前的一幕幕与今朝所见融合。…



  京都的过城门别,还是分得那么仔细严格;商队过道的内外,依旧总是排着长长的待检商车;就连城门外的夕阳,似乎还是悬挂在那个离地平线只有寸许高度的位置……一切仿佛都只是昨天与今天的差别,一切仿佛都没有改变过,包括自己也还是原来那个在生活发生变动时。便会陷入彷徨、茫然与忐忑中的自己。



  如此的胆怯与懦弱!



  但一切又似乎已经悄然改变。自己已经不再是三年前那个药罐子小女孩,不再抵触入口之苦,不再是握起一把软剑,都吃力得手抖的孱弱丫头。今天带自己出城的,也不是三年前那个悉心照顾自己长大、耐心教授自己诸多知识的师父。而是一个沉默寡言、形容丑陋的叔叔。



  并且与三年前进城时略有不同的还有一点,三年前她来这里时虽然忐忑,但大致是安心的,而今天她却是在逃离这座城。除了忐忑,现在她心里还有实实在在的畏惧,畏惧这座城里繁华下的血腥,她忽然觉得这漆黑城道就如一个怪物张开的口。她正往外奔跑。



  眼见自己离城门口的明亮越来越近,莫叶心里压抑了许久的那个问题,再一次的从脑海里浮现出来:如果三年前听师父的劝,不跟着来京都,会不会后来的事就可以避过?即便三年前自己来了这里,时隔三年还是会再出去。那自己来这里有什么意义?还无辜连累了师父,自己真是太蠢、太傻!



  她思及于此,心绪渐生乱象,脚步自然慢了下来,直到不小心撞到身后跟着出城的百姓。她才回过神来。



  她正要出自习惯地道歉,忽然就听一个熟悉的声音自背后传来:“小叶,你是不是在想我?”



  莫叶的心忽然一阵收紧,不用回头看,她已经凭那声音辨出,身后差点被她踩到脚的那个人,正是在城中如影随形禁锢了她两天一夜的那个年轻杀手。此人只用两天短暂时间,就把她认识的人全部骗得团团转,她岂能不对他印象深刻?!



  好不容易在伍书的帮助下脱离此人的掌控,莫叶真的很畏惧再落入此人手中。她本能的又加快脚步,想离后面那人远些,却差点又踩到前面那人的脚后跟。抬目远顾,因为她之前的走神,本就与她走着间隔了一段距离的伍书,已经离得更远了。



  就在这时,背后那年轻杀手的声音又传来:“我还没有胆大到,在这里就敢对你动手。”



  听了这话,莫叶忽然又回过神来。对啊!这里可是帝京都城的甬道,就连师父都要忌惮一分,仅凭一个杀手,任他武功再高,也不是都城守卫军的对手。他若敢在此处作乱,岂非自找麻烦,并且这麻烦还将是会无穷无尽展开的大麻烦。



  莫叶很快又想起了三年前自己走过这条通城甬道时的一个记忆片段,忍不住要抬头往上看。



  就在这时,她忽然感觉自己的头被人从后面伸来一掌拍了一下,出自本能反应,她又将头低了下来。与此同时,那个杀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要东张西望,我可不想无端被你拖累。”



  听了这话,莫叶心里隐隐一阵刺痛。



  曾经,她最不想拖累的人因她遭受重创,至今生死不明;而现在,如果能成功的话,她真想利用一切外力,尽可能的“拖累”身后这个似乎怎么也甩不掉的杀手。…



  “不要想着玉石俱焚之计。”背后那杀手的声音忽然又传来,“领你出城的那个男人还没走出去呢!”



  ……



  白芦泊又名白芦湖,两个名字,一字之差,但形容地的确是同一个地方,而且还十分贴切。



  白芦泊原本就是一片长满芦苇的湿地,稍微经受一阵大点的雨水,这片湿地就会累积丰沛水源,形成一片泊地。惹得芦苇疯长。人们若不走进观察,只在远处高山上俯望,多半会误以为这片地域是个大湖。



  新年更替旧年景,新的芦苇枝自然会取代枯老了的芦苇。就这样一年一代的积累。老朽掉的芦苇一层一层烂在了常年湿润的土壤里,致使这片湿地的土壤越来越肥沃,颜色渐呈深灰色。



  经验老到一些的农民认得,这种颜色的土对农耕来说,意味着什么。这种土质堪称农产黑金,但大家也只是看一看,没法真动手在这片土地上播种。



  这片肥沃的土地每到多雨的夏季,就会被高涨的积水淹没,一直到深冬,水位又会慢慢降落下去。直至枯竭。像这样春冬是泊、夏秋是湖的地域,是既不能开发出来种田,也难以形成蓄水稳定的真正湖泊。



  后来有农民发现,可以用移土的方法,将泊中肥沃的泥浆挑到新开荒的田地里。犁田翻土几经混合后,可以比较明显的改善原来贫瘠的土壤。



  经验很快传开,四周农民纷纷效仿。



  因为白芦泊退水的季节大抵是在冬春两季,而农耕最关键的季节是春上,所以每到开春播种的时节,就会有大批四周的农民来这儿挖土。



  需求多了之后,白芦泊被挖得一塌糊涂。渐渐出现了损害到芦苇正常生长的破坏性发展。芦苇如果不长,使土壤变肥沃的来源自然就会逐渐消失。



  当这一情形发展到几乎有半个泊地被挖成白沙裸土时,终于引起朝廷的注意。



  然而自然的力量是凡人无法抗衡的,自然环境一旦发生某种破坏裂痕,也不是凡人轻易能修补得了的。偿还总不如索取容易。



  工部来人了,但不是要去种芦苇。能做的、最有效遏制这种趋势的,只能是勘察地理,然后教百姓如何下铲,才可以尽可能不破坏维护白芦泊自然循环的芦苇交织在地底的根须。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白芦泊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只要人的力量停止产生破坏效果。自然的修复力也是很强的。



  除此之外,朝廷还因对白芦泊的地质勘察结果,议出了一个新举措,就是在这里建设了一个移动的驯马场。



  之所以说是移动的驯马场,是因为这处驯马场只在春初开启两个月,夏季涨水之后就会关闭。



  驯马场所训的马,也几乎全是商用马。



  大型商队都会养数量不少的马拉送载货板车,并且因为走货运路线对马的损耗极大,每年必然会淘汰一部分和新增一部分马匹。怎样让这项用途的马不要素质不齐,怎样让整个京都用于此行的马都遵守一定的行业秩序,便是这处驯马场的主要任务所在。



  然而,即便这处驯马场驯的不是军需战马,但闲杂人等,轻易也是不易进入场地之内的。



  可王哲却是堂而皇之的进了,还是坐着马车进去,一路上脚都没踩过地。只是在入口哨楼守军处,王哲亮明了一块腰牌,那守兵却是不敢多看,脸色也顿时恭敬起来。…



  杨陈的脑子里还闪现着刚才过关时的画面,马车已经穿行过驯马场入口军事驻防的哨楼,白芦泊驯马场景观有一大部分已能映入眼底。



  试想夏季的白芦泊,应该已变身成一片由青色芦苇与嫩绿色芦穗环绕的巨大浅水湖。秋季的芦湖则是芦花如绒,柔白一片,只要有一阵风吹过,就会有一大片芦花携带着成熟的芦苇种子脱离芦穗,在离开这片生养之地去旅行前,在湖面随风离别前的旋转舞。



  水面与湖周叶片开始泛黄的芦苇接壤的边缘也会因此变得朦胧梦幻起来。



  只有在严冬时节,白芦泊才会恢复到它名字里的颜色。



  而在现在这个春末夏初的时节,泊中渐渐开始涨水,泊边去年秋天留下的枯黄芦苇在冬季时被风雪压塌在地,此时已经被新长出来的一片绿芦叶盖过,不少芦苇开始抽苞拔穗,整个芦泊一片生机勃勃,这个时节的白芦泊实该改名叫绿芦泊。



  进入这片场地,杨陈深深受此景观影响,一时有些恍身。也忘了赶车了。而那匹拉车的马也是越走越慢,一对长耳时而一齐竖起,时而左右摆晃,似乎是在聆听什么。在寻找着什么。



  毫无疑问,这马是感受到同类的讯息了,并且如果人能比拟它的思考,此时这马应该也会是感觉震惊的,因为这地方有太多它的同类的讯息,而且很陌生,有点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