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恩记-第5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筒里淡黄的浓稠液体洒在柴车上,没有什么气味,似乎是比较纯粹的油脂,但又与炒菜的油有些不一样。两人不仅将柴禾洒满这种油脂,连柴车也没有漏掉。…



  做完这些,两人将竹筒扔到车上,又各自从衣袖里摸出火折子,吹亮后,前前后后将柴车点着个遍。



  原本看上去已经潮湿得有些快要烂掉的柴禾,似乎是在之前泼上的那种油脂的助力下,瞬间就剧烈燃烧起来。



  一车湿柴烧着后火势汹汹,这现象不仅看上去不太符合常理,柴堆上火焰的温度与颜色似乎也存在古怪。点火的两人只是迟疑了一下,露在衣服外的手臂皮肤就被那火苗上翻腾而出的热浪烫的通红。



  这种火焰宛如被附上了一种魔力,它似乎并非是从柴禾里发出的,而仿佛是空气在燃烧,然后主动去吞噬它能沾到的所有物体——哪怕是潮湿的柴,哪怕是湿柴下盖着的那三具刚死不久的尸体。



  烈火之中似乎还能听到“滋——滋——”的声音,但那声音很快就消失了。



  伴随着很快暗下去的火焰,柴、柴车以及三具尸体都化成烧透了的白灰,连小半截碳条都不剩。



  一旁退开数步远的两人一直冷眼看着这一幕变化,直到火灭成灰,他们才又慢慢走近过来。



  焚过尸体的地方,火虽已经熄了,但还余留着比较高的温度。那种看上去近乎可以瞬间吞噬一切的火焰,起初只是在柴车上燃起,柴车垮塌后,那火焰才合着火灰在地表上停留了一小会儿。但却只是因为这片刻的工夫,微湿的土地都要被烤焦了。



  季五走到焚烧过后留下的一堆白灰旁,蹲下身伸出手掌,贴近白灰探了探。然后他侧头朝身旁的田七点了点头。



  田七没有说话,只是与季五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对某件事便已明了。



  杀人后焚尸,田七与季五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他俩在这种事上的合作,也已经有过好几回。有些规则,彼此之间已经熟悉。



  只是对自家府上的人做这类事,毕竟极少。季五在站起身走开时,眼中隐约滑过一丝复杂神色,但这一幕,站着的田七并没有看见。



  等季五走开几步。田七便拔出包在衣服里的刀,在那一片白灰里拨弄了几下。一番检查,在确定没有完整的物品残留后,他握着刀的手,手腕微转。刀锋一抖,挑起地上两团烧变形了的铁圈,甩进一旁的幽碧湖水里。



  这两个铁圈本来是钉在车轮上的铁片,现在已经成了这堆火焰里唯一的残存品了。如果留下铁片,则容易让人怀疑,为何烧垃圾连车也烧掉 。除去这些,那一地白灰。便更加接近是烧掉垃圾后的残留。



  刀锋回转,割下里衣的一截衣袖,拂去沾到刃口上的残灰后,田七收刀入鞘,重新将刀包进外衣中,然后侧目看向一旁的季五。平静说道:“可以走了。”



  季五微微点头,与田七同行,此时的他隐约与来时有些不一样,离开焚尸地的时候,季五没有与田七并肩行走。而是稍稍落后了一步。



  季五的性情有些沉默孤僻,田七早就了解这一点,所以并不计较。而且就算他有闲心与季五聊一聊刚才焚尸时的感觉,自也清楚现在不是时候。



  走出了一段距离后,季五与田七没有直接回史府,而是拐了个弯,一同走进无名湖泊旁那片佛钟渺渺的翠绿竹林。



  田七与季五进了竹林,但绝非是要到座落在竹林深处的那所小庙里去礼佛。他二人实是要借竹林的密集遮挡,卸下身上地伪装。…



  等到两人从林荫间走出来时,他们披散的乱发已经整齐拢好束起,包着佩刀的外衣整齐穿回身上,佩刀则像平时习惯那般,挂在腰侧,



  两人又来到无名湖泊边,并未细想那幽碧的湖水会不会含有什么伤身的物质,快速掬一捧水,洗了把脸。刚才出史府时故意抹在脸上的柴灰被擦干净后,两人已然恢复了属于十家将的那种精神气。



  在湖岸边站起身,季五扫了一眼起了微澜的湖面,看着水中自己那扭曲了的映影,他忽然长舒了一口气。



  田七洗完脸,随后也站起身,他听到耳畔传来老搭档的叹息声,自然而然顺着季五的目光看向水面。



  望着那并肩站着一同扭曲了的两道映影,他的眼中浮现片刻的若有所思神情,忽然问了一句:“你怎么……舍不得?”



  季五闻言,先是侧转头看了田七一眼,然后他摇摇头,没有说什么。



  “看开些,我们烧的只是三具死尸。”田七淡淡说道:“你并不是没亲手杀过人,怎么忽然像是有些不适应了呢。”



  田七说完这话,拾步离开湖边,这一次他才是准备回史府去复命了。



  季五紧步跟随在田七身后,但他的双瞳微微发直,像是有些走神。



  他也没在意田七能否看见,在听到田七有询问意味的那句话后,就再次摇了摇头,终于愿意开口,缓缓说道:“背叛相爷,他们本来就该死。我只是在想一个别的问题。”



  “什么问题?”田七脚步稍缓,在他回头看向季五时,步伐稍微朝左侧挪出一些。他还是习惯与季五并肩行走,而不习惯这个沉默寡言的搭档近乎悄无声息的缀在自己身后。



  “这三个人若有来世,会不会成为一家人?”虽然季五的话中提到‘家人’,但他的嗓音里没有一丝温情,“那个男的,说到底是受那两个女的拖累而死。”



  “如果那个男的不是孤家寡人,也许会像另外那两个护院家丁一样,不至于要死,只是被赶回老家种田。”田七也学着季五的样子叹了口气,接着又道:“我好像有些明白你为什么会这么想了。”



  “不。”季五立即出声否定。他的脸上露出一丝凉薄笑意,“我没想你想的这么多,我只是觉得他们是一起死的,如果要轮回。应该也是同路。”



  田七闻言微微愣了愣神,他有些惊讶于季五的真实想法。



  默然片刻后,他忽然又冷哼了一声,说道:“这两个女的可不是温良之辈,玩玩也就罢了,家里若有这样的人,难以旺家,只会多生事端。”



  “呵 !旺家…”季五倏地开口:“你信这些?”



  田七没有理他,只是继续着他刚才说的话:“除了满足那方面的需求可以凑下数,多事的女人。还是无胜于有。”



  季五低头摩挲了一下腰侧摸起来粗糙得刮手的刀柄,没有再开口。



  湖岸离林间小庙不太远,庙中有钟声传来,声音听来十分清晰。田七忽然在胸前合了一下手掌,不知算不算是在合什祈祷。他很快就松开了手,垂下按回在身侧的刀柄上。



  ……



  莫叶独自走进阔大但有些空荡荡的宋宅,她本来想问问大门口负责看门的家丁,阮洛此时在做什么,但转念一想,他们未必知道这些。



  以前她在邢家村住时,回家的第一句话。肯定是冲院子里每天可见的那两个杂役叫着“婶娘人呢?”。独自在家时,问旁人最多的也是近似那句话的“师父人呢?”。而她每次问询,大多都能很快找着她问的人。…



  如今的生活环境,则让莫叶感觉到了距离与隔阂。前几天在叶府养伤时,这种感触尚还不深刻。等来到宋宅之后,五重宅院层层包围。让人轻易难看见内里,这种感触才强烈到无法忽略的程度。



  作为世家大族,这种繁复的屋舍格局是有必要存在的,只是莫叶暂时无法适应罢了。



  人们往往在拥有名誉的同时,还担负着责任与麻烦。便自然形成了高门大宅这种遮掩格局。得势时彰显气派体面,失势时可以作为在需要正面迎接麻烦之时,有一个抵挡与缓冲。



  虽然莫叶目前对宋宅的全貌还没完全熟悉,但如果只是去一个地方,还不至于让她自个儿走丢了。



  脑子里的念头转了几圈,莫叶最后发现,在整个宋宅里,自己目前最熟悉的就只有两个人。而再论一下轻重,则是阮洛更为重要。



  白桃对自己来说,算是同伴,但阮洛对自己来说,是责任,是自己被某些人安排到宋宅所要履行的责任。



  来到阮洛的书房所在的院落,莫叶还没走近,就听见屋内传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她在倾听片刻之后,又略思酌了一下,想起这应该是算珠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那天她第一次看见阮洛书桌抽屉里的那把算盘时,阮洛曾当着她的面拨弄过一番。



  门口侍立的两名丫鬟看见莫叶走近,连忙矮身一福,轻轻道了声:“莫姑娘。”



  莫叶微笑着施礼,亦是以极轻的声音问道:“少爷什么时候进书房的?”



  宋宅目前大部分仆人还是用‘少爷’来称呼阮洛,或者前面缀一个‘表’。这可能是因为宅中大部分仆人都是服侍惯了宋老爷,对这位来得比较突然的少爷还有些陌生的缘故。而像白桃那样已经开始称阮洛为家主的情况,毕竟是少数。



  两名丫鬟闻言迟疑了一下,其中一个丫鬟反应快一些,便回复道:“表少爷吃了午饭后才进去的,算起来…在里面待了不到一个时辰。”



  随后,另一名丫鬟又道:“表少爷说,我俩不用在里面侍着,所以我们只好站在外面了。”



  莫叶点了点头,微笑着道:“可能是他需要安静的环境,好能专心做一些账目,我进去看看他。”



  除了那天阮洛从金老板那儿拿回来的一摞陈年旧账本,宋老爷身为他的舅舅,猝死异地,也还有许多生意上没整清的账目,需要阮洛今后逐步办清。莫叶话中所说的情况,宋宅里的仆人大多也都心里清楚。



  侍立门口的两名丫鬟自然知道莫叶到来的职责,闻言没有再说别的什么,只微微躬身,目送莫叶步入书房。
(801)、敌影重重
  …



  略显阴沉的天幕下,在一片没有什么树木,只有坟头凌乱矗立的荒地,莫叶跪在一处没有墓碑的坟丘前,一张一张燃着黄纸。



  今天是民间扫墓祭祖的日子,这片平时罕有人迹的荒地因此陡然也变得“热闹”起来。每年的这一天,这片地方上色彩鲜明的变化,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景。



  这种风景,不是季节交替自然形成的春暖花开、草木返青现象,而是由人为带来的纸花、香烛、冥钱点缀成就。



  也是等到了今天,以往有路过这儿的人才可能发现,平时看上去或许只是一个小土包的地方,其实那方寸突出地的下面竟可能埋着一位亡者的骸骨。



  逝者的精神最先消弭,躯体随后也必将成灰化土,这作为他们遗留在世间的最后一丝痕迹,很快也都会深眠入大地,消失无痕。但记着他们的活人们,会随着生命地延续,将这份对先行者地思念,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人要成长,便需要忘记一些事情,才能完全接纳一些新的东西。莫叶自认自己不可能忘了师父的事,但她要想坚强成长起来,便至少得能做到将这段过往先封存在一个范围里,不至于使自己的心神时时受其困扰、锢足难以进取。



  第一年在这座空坟前祭拜时,莫叶哭了很久,悲伤情绪难以抑制地随眼泪不住淌下脸颊,任她不停抬袖,似乎总也擦不干。



  那天许多路过的扫墓人看着她哭得凄厉的模样,又见无碑的坟垛外表全是新土,都猜她是不是刚刚痛失挚亲。还有陌生的扫墓人忍不住动了怜悯心,凑近身劝慰了她一番。



  第二年来的时候,莫叶只低头垂泪片刻,但没有哭出声。她慢慢烧完一篮子冥钱,低郁的情绪很快就恢复了平静。没有在坟前逗留多久就回去了。



  今年的今天,是她来到这儿祭拜的第三年。眼看着一篮子冥纸钱已经被她认真地在坟前烧掉了一大半,这时的她也只是湿了眼眶,再无更多的情绪表露。



  也许是因为今天市面上出售的冥纸钱。质量比去年纸坊压制出来的产品,工艺上更精细了,烧起来过火速度快,还不起什么烟,没有熏到莫叶的眼。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烧纸钱时的莫叶面现思索状,但她思索的事,其实于坟垛中寄托的那缕哀思无关,她已走神至别的事上……



  当挎篮里盛的黄纸钱只剩最后一摞时,莫叶感觉有一个人在向她走近。那是一种蕴含目的的脚步声,与在此之前匆匆路过她身边的那些漠然过客不同。



  莫叶手指间捏着黄纸正要往火堆里投的动作一顿,她抬头朝脚步声来的方向看了一眼,刚才还深陷在沉思中,因而神情略显麻木的脸孔上。渐渐现出一丝微笑。



  这笑容里没有勉强的意味,很是生动,因为她看见了熟悉的老朋友,并且这是她没有意料到的事。



  “你怎么来了?”莫叶轻声开口。



  “我应该来的。”回答她的,是一个极为年轻的男子声音,音色没有女子那般柔软,但听来让人感觉温暖妥心。



  在外郡学庐求学将近三年。石乙终于完成学业,并还赶在去年年底之期前夕回到东风楼,与楼里一群虽然跟他没有血缘关系、但亲如姑姨的明媚女子们一起同堂过了一个春节。



  可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石乙则天天被他的众位姨母们围着打转,问诸多问题,或者故意拿熏香丝帕撩拨他。也不知道那些姑姨是怎么想的,对这位还算能与楼里的姑娘们连上亲戚关系的阳光少年,竟使出了各种缠迷手段,初时弄得石乙很是尴尬。…



  但石乙不知道是本心够坚定,还是他以前就在众人不知道的地方玩熟了这游戏。他不仅很快便适应下来,并还看出了她们这么做的恶趣味动机,暗自计划出了一套陪玩策略。



  既然求饶投降的礼貌办法,只会招她们越玩越欢乐,他便只能从正面发动“反击”。



  自此,衣衫斜挎、故意袒胸露腹的阳光少年在东风楼里大唱春曲,逢人便拼酒,左搂右抱,满嘴尽吟些香艳词赋,挠人心尖、酥碎人骨的融言耳语合着口齿间的酒香喷薄,大有随时忤辈逆推的势头,戏弄得楼里“十一钗”个个面红耳赤,暗道不妙。



  在这种旖旎游戏快要崩体,眼见即将酿成不谐时,幸好与石乙真正有血缘关系的姨母紫苏出面,才算调停了这场闹剧。



  众位姨母们自此又不再故意来挑逗俊美长成的干外甥,石乙很快也恢复了他刚学成归来时的样子,着正衣衫,举止大方得体,待人谦逊温和,对楼里一众姨母十分礼敬,每天早起以后,都要轮个问好。



  而石乙对于母亲的亲妹妹、他的亲姨母紫苏,他的态度更为温柔亲近,很多事情都会抢着帮忙去做,近乎恨不得将她当母亲供奉起来,只要她坐着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三年前,担负管理东风楼全部事务之责的九娘忽然将这份责任与权力全部交托给了紫苏,自此失去踪迹。从那天开始,楼里的姑娘们就都在猜测,或许是因为九娘承受不了林杉遇刺身亡这件事对她造成的心灵创伤,无心再做任何事的她只能选择暂时避世寡居一段日子。



  只是时至如今,漫长的三年时间过去,离开以后的九娘居然从来没有递过一封信回东风楼,也不知这几年里她隐居的境况如何。楼里曾与她姐妹相称、共事十余年的一群女子对她愈发挂念,甚至有人悲观的推测,她是不是早已经无声逝去了。



  也是因为这种太惹人牵挂担心的议论,才让一些陈年旧事从东风楼里流走出去,让莫叶知晓,原来那个在黑夜以单薄后背护着她,握着匕首独挡危险的女子,在十多年前,以韶华年纪,放下了少女的矜持。全心全意且极为热烈的追逐过林杉的爱。



  但这两个人,后来还是没能走到一起,划清彼此之间永不迈过的一道距离,只是做了普通朋友。



  尽管如此。当林杉有来东风楼清理账簿的时候,楼里所有的女子都很自觉的让出时间和空间,让九娘得以与林杉单独相处——哪怕只是为了公事。



  也不知道是出于一种怎样的默契,让楼里所有的女子都似成了九娘内心的一份子,没有完全死心,总还希望能抓住一丝机会,撮合这两人终成眷属。



  然而三年前的生死别离一旦注定,那便是无论做什么也挽救不了了。



  九娘就这样把楼里所有的事都交给了紫苏打理,这三年来可把她累得够呛,石乙回来后。就把理账的活儿都接了过去,在他暂时没有找到工作之前,便当得了东风楼管账一把手。



  别看这理账的活儿不用出什么蛮力,实际上是非常消耗心力、还有定力的,有时候一整天都只能坐在桌前弄那些枯燥的数字。对于性格多韧性不强的女子而言,很容易便承受不住。



  学庐机构,不同于官学书院。书院的教学体系十分全备,但学习周期也长,主旨在于培养栋梁之才。学庐则是面向寻常百姓开设的教学机构,教授一些基础的学问,主要偏向于教导人获得一技之长。…



  石乙自外郡学庐学成的学问里。一半在于生计之学,其中便有珠算一门。因为官学承袭的施教环境存在太长久,南昭想要引进小梁国的算珠学问,只能先在学庐这个教学领域施展试验,看看本国民众对这项学识的接受力如何。



  而对于在几年前就立志要做一名大商贾的石乙而言,这则是他最重视的一项学科。



  学庐里设的教学科目。大约还有三成是纯文科,石乙对此倒是不太热心。除了学习生字解意,他其实是比较讨厌死记硬背那些读来生涩,看起来也不含什么谋生实质作用的诗词赋句。



  但是学庐里既然设有这项科目,学业比例组配。自然也是有道理可循的。一个人即便算盘拨弄得再巧,白目不识丁也不行啊!何况南昭的文化底蕴承袭运行了三百余年的前周,无论何种事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