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归恩记-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儿臣受教了。”歆竹公主诚恳点头。



  “你好好休息,父皇不能多陪你,这就走了。”皇帝的眼中流露出一抹慈爱的神情,又看了一旁站着的德妃一眼,道:“歆儿这孩子,跟泓儿一个性子,什么事都喜欢自己独自撑着,这几天又要麻烦你看着点她,叫她好好休息。”



  “歆儿可没你说得这么不懂事,照顾她的事一点也不烦人,这些事尽管交给臣妾来做吧!”德妃说罢面向皇帝福了一下,然后就走到床沿坐下。



  与此同时,皇帝起身离开了床边,作势向外行去的同时招呼了二皇子一声。



  包括迟重在内的几名皇家侍卫在皇帝的吩咐下,远远的缀在数丈开外的位置,二皇子跟随着皇帝,慢慢行走在翠微宫院落间的回廊中。



  随意的行至一处回廊中间的亭台里,皇帝站住了步伐,望着紧跟着也停下的二皇子,语气和缓的问道:“泓儿,今天过得如何?身体感觉怎样?”



  “我……”二皇子开了口,正想像平时面对父皇问及的这个问题一样,习惯性的说出“我还好”这三个字时,他的目光忽然扫到不远处刚好看过来的迟重,这一瞬间,他忽然改变了主意,慢慢说道:“跟平时差不多,还是容易感觉忽冷忽热。下午在御花园走动了一下,想到今天是春启节首日,却不能出宫赏杏,忍不住又去了叶姨以前住的地方,没想到不只我一个人去了那里,竟还碰到了母妃。”



  “别苑……”皇帝想起已过世近十年的贤妃,他转身撑着亭栏望向远处,脸上露出一抹怅然。片刻之后,这种看起来不太愉快的神情在他脸上渐渐淡去,他偏过头来,微微一笑说道:“今天你说话的方式跟以前有些不一样,怎么没有再说那三个字呢?其实朕对那三个字是愈发的不相信了,反而像你今天说的这些,虽然让朕有些担心,却也比以前听到你那回复时感觉到多一分的踏实。”…



  二皇子闻言心绪一动,歉疚道:“父皇日夜为国事操劳,儿臣无力帮到什么,还给您增加负担,真是不该。”



  “你不要以此自责伤身。”皇帝慈爱的看着二皇子,又说道:“身为人父,不能给子女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才是罪过哩。”说到这里,他忽然止住话语,然后转言道:“不说这个了,说说别苑吧,墙角里的那株杏树又开花了吗?”。



  二皇子点了点头,旋即笑道:“说来也奇怪,每一年的春天里,那棵杏树就像是与杏杉道上的杏树约好了一般,每每都是同一时间盛开呢!”



  皇帝也笑了笑,说道:“归根结底的说起来,这杏树能每年开花,还有你的一份功劳。当年如果不是你从宫外折回来的那簇杏枝,被贤妃插在泥地里,它也不可能长到今天这副光景。”他说到这里,轻轻的呼了一口气,“希望这株由你之手重得生命的杏树,年年开花岁岁新,也是象征着一种对你来说的吉兆。天下之大,希望祖上保佑,让朕能尽快找到神医,让你尽快强健起来。”



  提到这一环,二皇子的心里不禁微生黯然意,但他没有将这种情绪表露出来,因为父皇不喜欢他的儿子常常悲悲戚戚。



  就在两人相对沉默时,皇帝忽然再次开口,话题却是倒向了另外一件事上,让二皇子觉得有些无措。



  “诺诺那丫头这次真的是做得有些过分了。朕因为叶卿的原因,才同意她时常进宫,陪你散心聊天,可她怎么能因为这个就向你要去银鲤令?”皇帝数落完叶御医的女儿,又看着二皇子责备了一句:“你也真是太放任她了,朕把银鲤令交给你的时候,可是嘱咐了你一些事的。你是朕的孩子,当知道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以后不许这么胡闹了。”



  二皇子早做好了因为这件事而遭受责备的心理准备,闻言他只是恭声致歉,没有辩解什么——尽管他是在帮人背黑锅,却背得心甘情愿。



  不过,他在道歉告罪之后,忍不住还是开口求了一句情:“父皇,这件事能不能别告诉叶御医,不然诺诺恐怕要吃家法之苦。其实若不是儿臣想看今天杏杉道上的杏花,她也不会勉强挑在今天这个宫禁倍增的日子来跑这一趟。”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205)、惊言
  (12点)



  “朕就猜到,你会袒护那丫头。你啊,真是太过宠她了。”皇帝说罢爽朗的笑了几声,然后他又眼中含笑的望着自己的儿子,声音柔和得不像一位帝王:“泓儿,今年你都十四了,是时候考虑娶妻之事了,可有中意的人?”



  二皇子闻言愣住。



  他深居宫中,不论是讲身份还是讲范围,就算有了意中人,也只可能是朝中某位官员家的千金。但一般来讲,除了皇帝主持了什么大型会典,就像半年前那次庆贺中陆大丰收,邀请了一些官员携其家眷入宫赏戏时那样,二皇子可以接触到较多的官家女子外,其它的类似妃子私邀官眷逛御花园、聊天之类的活动,他则是极少参加的。



  排除皇亲之间的交流走动,与二皇子接触最频繁的人,还要是一位他能因之心生好感的适婚女子,这是一个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



  可皇帝没有料到,他已在心里预备好答案,只待他的孩子亲口说出,与其重叠,可随后他却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泓儿未得……”二皇子的语气,于平静中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迟疑。



  这位用武力推翻旧政、又十年来每天都为国务操劳的皇帝心里有一瞬间因为这个答案而恼了一下,但这种恼意很快又被一种释然之情稀释。



  可能是因为身处这处映入满眼的皆是纯粹青色的院子里,站在这每次见到都会让他觉得有愧的儿子身边,谈着孩子的终身大事,他能很容易的暂时放下作为一位帝王习惯持有的威严,仅以一个父亲的姿态,考虑儿子对娶妻之事的心里想法。



  “泓儿,父亲是过来人,所以有理由告诉你,男女之间是不可能只存在友情这一种情感的。”皇帝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又道:“如果你还想说,你只是把诺诺那丫头当妹妹看待,倘若你的上头没有姐姐,我或许勉强能相信你说的话。”



  二皇子从父亲的话中听出他的不相信,同时也听出了称谓上的一些变化,他倒因此也缓下神来,笑着说道:“父亲,你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刚才何必故意一问戏我。”他语气微顿,接着又说道:“可是我这个样子已经亏欠了叶叔很多了,若再连他唯一的女儿也连累,真不知下一次见到他时,我该如何自处。”



  “听你这么说,你对诺诺还是存在感情的了?”皇帝似乎直接忽视了二皇子话里所表达的顾虑,直接截取了他想要的某种信息。他又追问了一句:“是不是你只要摆脱了这身麻烦,你的所有顾虑就都解决了?”



  “我……”二皇子犹豫了,沉默了片刻后,他忽然平静的问道:“天下良善女子何其多,父皇为何一定要做此选择?”



  “原因就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王家欠了叶家太多。”皇帝说罢叹了口气。



  二皇子不解道:“父皇既知如此,那为何还……”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皇帝缓缓道:“贤妃、也就是你的叶姨,她是诺诺的堂姑,可她在嫁给我之后,并没有享受多少安乐的日子。叶氏一门延到如今,也就剩诺诺这唯一的血脉,所以现在我这么做,看上去可能是有些过份了,但这个决定,是我一早就在心里预定下的。”



  他见儿子的脸上神情在听到这番话后,微微一变,又温言补充了一句:“虽然那丫头能进宫陪你聊天,是我授意了你母妃才操持成的,但你们俩若真谈不拢,我也不会继续勉强去撮合你们。不过我虽对你这么说了,可在今天之后,你可不能为了赶她走而故意欺负她。”…



  二皇子有些无奈的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皇帝撑着闲亭扶栏,将目光投入对面的一片翠色里,沉声说道:“世人都说积德积福,叶家为了我们王家做了多少事,便等于是为了这个天下的稳定贡献了多少力量,我只失望于叶家一脉留下来的不是一个男孩子,不能继承其家族的遗泽,立业封爵,所以叶诺诺必须获王妃之尊。”



  二皇子闻言,眼中渐露些许震惊。看样子自己的父亲是真的决定了这件事,而若他以圣旨赐婚,凭皇族尊贵为后盾,再加上叶诺诺的堂姑那层关系,叶御医恐怕没有反对的理由。



  皇帝折回目光,注视着二皇子,语气稍缓的接着说道:“朕育有三个孩子,你虽然排行第二,却实是朕的长子。自古以来,太子之选都是立长不立幼的,而你的心智品格也是不输老三的,若论治理一国社稷,你则比你弟弟更多了一份严谨沉稳,这是朕最看重的,只可惜你缺了一副好身体。”



  话语微顿,他向二皇子投去鼓励的目光,又说道:“虽是如此,但朕不希望你因此变得心性萎靡,朕的孩子不应该是那么容易被身体上的残病摧毁精神的人,何况你目前身体上表现出来的症状,只是因体质虚弱引起,并不真是什么恶疾,一定有对付的办法,若昭国没有这样的能人,那便出海去寻。”



  无论是这番话的内容,还是皇帝说话时的语气,都令二皇子心中突然腾起波澜,百念齐生。而他的父亲在说话的同时,口吻也变得严肃起来,在毫无征兆的恢复到一国君主的姿态的同时,让这番话也变得认真严峻起来。



  眼见二皇子在自己的话说完后,神情微怔,目带讶然,皇帝也才觉得自己今天的话说得有些多了。原本他只是想借银鲤令的事聊聊儿子将来的取妻意向,不料竟说到了立储之事上,要知道这孩子平时可是一点政务也不沾的,一下子将他扔到储君的位置上,是不是会给他过多的压力?



  二皇子此时的确觉得心神震荡,自长到能明白事理的年纪,他便一直觉得自己的活着,对谁都没有意义。他并不是出生在宫里的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富贵的这种觉悟并不强烈,虽然因为生母的疯癫症,他的生命里缺失了一部分母爱,然而他的周围还存在许多在照顾他的人,父皇的勤政、德妃的友好、皇姐的善良、叶御医的厚德,诺诺的积极活泼……来自不同的人的正面思想,以另一种方式越过身体上的病痛,完善着他的灵魂。



  在这些关怀着他的人当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位叶姓贤妃,虽然只与她相处了一年,但从她那里获得的一些古怪的话语,在她不在的这些年,却在他的脑海里变得清晰起来。



  “人需要量力而行,有时是可以勉强自己前行,但不能没有自知之明。知道前面是悬崖还要往前跑,只为追一道彩虹,那是愚蠢;若身后还带着一帮子人,为了自己想要却没有价值的东西,而要带着他们同你冒险,那是犯/罪。”



  这句话,是叶姨在他四岁那年吵着要爬别苑里那棵歪脖子树时说给他听的。



  当时他还无法理解,但几天后,叶姨带着他溜出宫去,却是让他趴到一个大户人家的院墙上,目睹了一场‘家法表演’。看着几名丫环趴在窄条凳上被打板子,直打得院子里惨叫连连,几名丫环的臀上隔着单薄的衣布渗出血来,他差点被吓哭。随后回宫的路上,他听叶姨讲,这几名仆人就是因为其看护的家主幼子一定要去戏弄一条流浪狗,被咬断一根手指,她们才遭此毒打惩戒。…



  那一刻,才四岁的他记住了叶姨之前训导过的话,之后的宫中生活,时刻在认清自己的行为,尽量不给身旁随侍的一干宫人带去被动的罪罚。



  现在,听出父皇有立他为储君的意向,他又想起了这句话,则是在质疑自己。



  我真的有能力继承父业,带领这个国家走向繁荣吗?



  不,不能。



  不是我不想,而是这副身体,限定了我的步伐,扼住了我的命运。



  权力越大的背后是责任越大,与责任如影随形的,是压力。



  心念至此,二皇子只觉得一阵飘忽的无力感从脚底升了上来,好在他很快想到自己的弟弟。那小子看起来没有哪里比自己差,只是不喜欢住在宫里罢了,但父皇若立他为太子,待他担起了社稷之责,这项习性要收也不难。想到这一点,二皇子心头的压力瞬间缓和了不少。



  可当他正要将这想法说出口时,一旁陪着他沉默了良久的皇帝已提前的干咳了一声,开口说道:“时候不早了,朕还有事要忙,你且回寝宫,早点休息吧!”接着他不由分说的朝亭外喊了一声:“迟重,护送二皇子回去。”



  一直警惕着周围环境的迟重立即应声。



  皇帝离开得突然,二皇子还有些许心绪掉在立储之事中没有抽离出来,对着那明黄背影习惯性的深深一揖,却是没有说话。



  迟重拜送皇帝,待那身影走远,他站起身看见二皇子异常的神情,忍不住轻声道:“殿下,你怎么了?”



  “没事。”二皇子回过神来,平静的面庞上突兀的出现一抹微笑,又道:“走吧!”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
(206)、谐行
  (12点)



  用罢晚膳后,皇帝有独自走走的习惯。大多数情况下,人在吃完饭后,脑中会略生混沌,慢步行走可以稍作提神之用,也可避免积食蓄淤。一天当中,昭国皇帝除了就寝,就是这个时候最为放松了。



  虽然睡前还有一些折子要阅,但这每天排在最后一批送上来的奏折,一般都不是急件。扰人清梦的事下面做臣子的知道控制频率,忙碌了一天的皇帝也想能睡个好觉,工作的质量有时与休息的质量是对等的,皇帝明白这个道理,对于臣子们如此排列奏折的送达顺序,也是意授了的。



  平时在这个散步消时的时间里,皇帝一贯是一个人自处,于安静和相对放松的环境里,略为拢总一下整个白天里处理的所有事项。可是今天他少有的邀了德妃同行,虽然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如此,可是时隔一个多月,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与他相处的德妃心里还是禁不住的有些激动。



  从北关到入京,十多年的风雨相伴,如今在同行之事上,德妃最期盼的不再仅是会典上与这位身为皇帝的丈夫身着华服、在一众权贵的瞩目伏拜中出场,或是在寝宫锦被间恩爱无隙,反倒是这晚饭后的偕行,因为她虽然从未主动要求过,但却深知,在这个时候能被他主动邀请所代表的意义。



  几名侍卫远远缀着,德妃和皇帝二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里,缓缓走在花圃间的石子路上,半晌无话。



  侍卫们对这位君主的如此习性早已见惯,可是德妃与他这样相处,还是会觉得有些不习惯。站在她的角度看来,他要是不说话,多半是心里有什么烦心事,可是见他没有开口,她心存顾虑的亦是没有先提出话头。



  好在这样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在行过一处台阶时,皇帝靠近了德妃一步,伸手扶着她的小臂,下了台阶后,他的手也没有松开,而是滑至她的手腕,握起了她略小且纤瘦的手。



  德妃就这么被皇帝牵着手走,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和因为练武而在指节间留下的茧子传来的些许粗糙感,她的心里只觉一阵温柔妥帖。



  虽然皇帝没有开口说什么,但这样的肢体接触,已然是两人之间距离最近的交流。



  德妃终于开了口,柔声说道:“皇上是不是在为什么事而烦恼?臣妾可以做些什么吗?”。



  “没事,朕的家务事都丢给你了,朕自己该做的事岂能再让你操心。”皇帝微微一笑,右手将德妃的手移到左手上握着,然后右臂长伸,轻轻揽着她的腰,两人之间靠得更近。



  德妃索性微微偏下头,靠在皇帝的胸膛上,听着他的心跳和近在咫尺的呼吸,这一刻她只觉得作为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幸福与成就正重重环绕在身旁。



  为了增强巡防安全之能,皇宫之中,一到晚上便由宫人点亮了四处高立在木柱顶端的宫灯,将重叠的楼宇、行廊与花木间的小道照得通透。往常的饭后散步,皇帝只会带几名侍卫,并放在较远的位置跟着,但这次因为德妃同行,所以增加了两名掌灯宫女,走在前面。



  负有照路责任的两名宫女时不时要注意主上的行走,当她们悄然一回头,正好看见皇帝和德妃半拥而行,立即转头一脸平静的两名宫女在心里却是泛起了涟漪。…



  后/宫之中,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着,四妃去其二后,皇帝也没有再纳妃的意思,这倒让剩下的两名妃子最大限度的获得了皇帝的恩宠。作为德妃的近身侍女,这两名负责掌灯的宫女无比希望德妃能快点怀上龙种,因为从目前她受宠的程度上来看,一旦她生下皇子,很有可能可以登上帝后之位,这样一来,她二人将来的生活也会大有指望。



  可想到生育之事,德妃已是有几年没有动静。在这期间皇帝不是没临幸过德妃,太医局的一干御医也不是没有为德妃诊治和调理过身子,也没哪个医官定论说德妃不能生孩子,可这生孩子的事依旧没有结果,这事拖延下来,倒变得尴尬和成了忌论。



  好在,对于犯了皇妃之中最不可犯的忌讳的德妃,皇帝似乎并不因此冷待于她,这几年来,对她的恩宠反而有逐渐走高的趋势。



  有人说皇帝不介意,是因为他已经有两子一女,并且都已快成年了,后顾之忧不大;也有人说,皇帝如此恩宠德妃,是因为她帮已故皇后养了十几年的儿子,并且还将皇后之子培养得很好,这位德才兼备的三皇子很可能是皇位继承者,再看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