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风-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天忙开口道:“我可以保证,如果粮食不够吃的话我可以大量从吕宋和三佛齐买入,一定保证江浙百姓粮食充足”

    哪知徐阶又笑了,开口道:“我反对,并不是因为这个,你年纪小,又没做过官,有些事看不懂,也并不怪你,我大明四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做过翰林,是有道理的。

    小天连忙道:“请阁老赐教”

    徐阶道:“之所以当官之前先修书,目的就是观政,看几年,学几年,再放下去几年,回来,就是个合格的官了,哪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应该怎么去做,心里也就都有数了。怕的就是擢升高位,出现像你这样的情况,好心却办了坏事”。

    小天还有些不服,徐阶继续道:“我问你,北宋王安石变法,其中大部分的政策都是好的,出发点也是为民为国,为什么就是推行不下去呢”。

    这在后世高中课本上都有标准答案的,小天开口道:“是因为反对力量强大,触碰了当权者的利益,另外,变法到后期,其中的漏洞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被放大,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到最后,变法干脆变成了党争”

    徐阶道:“你说的都没错,可是为什么,反对变法最主要的领袖是司马公,而司马公推翻变法后,受百姓爱戴,朝野尊敬,家家户户都供奉了他的长生牌位,难道,只因为他写了本资治通鉴么”。

    小天:“这个。。。。。”

    徐阶道:“我来告诉你吧,因为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方法也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是不好的,法令出了京师便走了样,而且一天三变,让百姓无所适从,下面的人在执行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没个人的理解,也都有每个人的利益,这才苦了百姓,以至于当时许多百姓对王安石视若仇寇”。

    小天这下明白了,开口道:“阁老的意思,改稻为桑会变成另一个王安石变法”?

    徐阶点头道:“不错,一件事初衷是好的,方法是好的,结果却未必是好的,关键就是执行。一年之内多产五十五万匹丝绸,这是要将两个省的农民都去种桑啊,这么大的国策,上上下下有多少油水,又有多少利益纠葛在里面,这样大的事情,不议上几年,谁敢轻易动手,即使要改,也只能徐徐图之。可是现在,必须得让百姓在三月春耕之前让两个省的百姓全都插上桑苗,你说,江浙一带如何能不乱套啊”

    徐阶的话像一道闪电一样批中小天,开口道:“阁老的意思,是有人会趁机吞并土地?而且,一个弄不好,还会有人煽动民变”。

    徐阶道:“你还算聪明,我就是这个意思,国库空虚,改稻为桑我并不反对,只是这实在是太快了一点,这样的大事,怎么也要个三五年来徐徐的去做,你却要在三个月之内做成,江浙一带又有倭患,东南必乱啊”

    小天大惊失色,“那,那该如何是好,咱们快向皇上说明情况,重新商议啊”

    徐阶又是一阵苦笑:“这些道理,你以为严嵩不明白?兼并土地,他严党就是主力。你以为皇上不明白?咱们这位陛下,心里头比谁都清楚,九州万方,都在他老人家心里装着。只是陛下也急啊,他的万寿宫三年前就说要修,到现在也不见动静,不就是穷的?今天所有在玉熙宫的人,都能看明白这件事情,唯一糊涂的,只有你呀!”

    徐阶的一席话,听在小天的心里只觉得手脚冰凉,天旋地转,一直以来,他都以为他拥有先进几百年的知识和阅历,自以为聪明,今天才知道,他还差的太远太远了,能站在一个时代顶尖的人物,哪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老狐狸中的老狐狸,和他们相比,自己还太嫩了。

    改稻为桑是他提出来的,倒时候捅出天大的洞来,他难道就能独善其身么?就算这燎原火烧不到他,他难道要做这帮凶么?他本来就是绍兴人,倒时候如何回家面对家乡父老?

    寒冬腊月,小天却感觉浑身上下全是汉,都湿透了。难道,我要当这个千古罪人了么?

第七十四章 严嵩() 
♂,

    小天确实已经被吓傻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徐阶看到小天这个样子却很欣慰。只要对黎民百姓还有慈爱,对朝廷社稷还有一份责任,对天理人伦还有敬畏,那么这个年轻人就还是同道中人,为国为民的人,即使办错了事情也还是可以原谅的,况且事情其实还没那么糟,还是有补救的办法的。

    徐阶接着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圣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旨意,这条国策,不推行也得推行了,如何才能将百姓的损失降到最低,就成了现在最主要的事情。政策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于谁去执行。

    小天觉得他和这些老狐狸相比跟个小白兔似的,干脆直接开口道:“阁老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您直管吩咐就是”

    徐阶说道:“严嵩当权十几年,朝廷上上下下都是他们的人,我入阁终究只有几年而已,又只是次辅,能做的事情其实有限,明日内阁会议我会去争,但终究只是聊胜于无罢了,张经下台,我也受了不小的牵连,主事人选很难争的过他们,这个时候,你们父子二人就很重要了”。

    小天道:“还请阁老明示”

    徐阶道:“地方上的事,终究还是要地方自己去做,ZJ的布政使周佳孝我了解,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再熬个几年也就致仕了,你父亲虽然只是参政,但现在官运正隆,他不会跟你父亲争,所以只要你父亲挺住,他们就没法胡来。新任巡抚胡宗宪,是他们的人,这个人我不了解,但严党对他寄予厚望,他自己应该也是个有本事的,在军事上很有才能,确实比我推荐的张经要强很多,朝廷里谁都看得出来,他就是下一任的浙直总督,江浙地区倭患还没有剿灭,一旦江浙乱了,他百死难赎其罪,因此他也不会给你父亲掣肘。按察使马乔,也是他们的人,而且此人和地方大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ZJ地方上唯一能跟你父亲唱反调的只有此人”。

    小天道:“也就是说,只要我父亲顶住了马乔的压力,尽量安抚好桑农,就可以让ZJ的贪官豪强收敛些,不让江浙乱起来,是么”。

    徐阶道:“你说对了一半,这样大的事,朝廷不可能全交给地方来做,京里一定会派人,我明天在内阁,也会全力相争,但争不争得过,就难说了,赵文华毕竟在ZJ几年了,这件事,绕不过他,我争取再派一个辅助他,但不一定能成,倒时候,你就成了另一个关键”

    “我?”

    徐阶:“是的,你。这改稻为桑毕竟是你的提议,你现在又圣眷正隆,他们不敢不听你的意见,你可以看住他们,不让他们过分逼迫百姓,另外最主要的,皇上也不会让江浙乱起来,改稻为桑,毕竟是为了织丝绸,这样,织造局就也是这里面的一份子,皇上多半还会派锦衣卫下去,这两股势力他严党控制不了,而你的身份特殊,这两方势力都会给你面子,这下你明白了吧”。

    这下小天算是明白了,合着江浙乱不乱的起来责任全在我们爷俩肩膀上担着呢?哦,老爹负责顶住地方上的势力,小爷负责拉拢内臣对付赵文华,那你呢?你干啥?老狐狸啊老狐狸,忧国忧民不假,但其中有几分是党争,小天就不得而知了。

    可是没办法,改稻为桑毕竟是小天提的,出了乱子他跑不了,严党那帮人真要是做得过分,他还真只能按徐阶说得办。

    跌跌撞撞的出了徐府,小天连怎么回的家都不知道,哪成想,还没进门呢,下人就告诉他,严府在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派人来请了,都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小天现在想骂娘,你们两个老狐狸有完没完啊,刚被徐阶洗礼了一顿,又来?你俩斗你俩的,能不能不带上我啊。小天真想一摔袖子,告诉他小爷累了,不想去。

    可是不行啊,当朝首辅相请,谁敢不去啊。更何况,徐阶叫你你就去,严嵩叫你你不去,你这是要干什么,严嵩会怎么想?

    哎,没办法,带路吧,虱子多了不咬,正好小爷也听听严嵩能有什么高见。

    严嵩相比于徐阶老辣的多,这个人不像徐阶一样,自带一身正气的bff,气场相比徐阶弱许多,可这个人的气场却格外的稳,任尔等八面风,我自屹然不动。好像这世上没有任何事能让他动容,也没有任何事情能脱离他的掌控。

    小天看到严嵩的时候,严嵩正躺在摇椅上听昆曲,闭着眼睛也不知道是醒了还是睡着了,下人巴拉他一下他才把眼睛睁开“恩?怀恩来了啊,快请坐吧”

    严嵩从摇椅上坐了起来,吩咐下人给小天上茶,跟个长辈唠家常一样牵着小天的手说道:“怀贞哪,知道你是绍兴人,特意给你找的最好的昆曲班子,唱了有一会了,没成想就这么一会耽误,你就被少湖叫去了,倒是白白便宜了我这个老头子,现在天有点晚了,从头唱就该耽误睡觉了,你就将就一下,陪老头子听个尾巴吧”

    小天自然不能说什么,总不能说我不爱听昆曲吧,这严嵩这么看中自己,小天也不能不给面子不是。

    好容易上面的戏班子唱完了,本以为可以谈正事了吧,哪知严嵩又道:“今天特意给你准备了淮扬菜,我这厨子,蟹粉狮子头做的是一绝,宫里的御厨都比不上,你今天一定得尝尝。”

    明朝的大户人家,一天是要吃四顿饭的,也就是宵夜。

    小天能怎么办?还能说我不饿么?

    明朝大户人家讲究的是食不言寝不语,吃饭就是吃饭,还是没法谈正事,不过有啥说啥,这蟹粉狮子头做的是真不错,口感松软,肥而不腻,不愧是严嵩的厨子,比后世许多大酒店做得要好吃多了。

    吃美了,两人终于可以谈正事了,严世藩本来想掺乎,被严嵩给赶走了,就听严嵩道:“怀贞啊,少湖找你,是说改稻为桑的事情吧”

    小天只能说是。

    严嵩又道:“他还是这么个急性子,他跟你说什么,你不说,我也知道,这也好一会了,你现在应该也能琢磨明白了吧”

    小天发现跟这些老狐狸聊天自己只有点头的命,只能点头说:“是”

    严嵩道:“恩,想明白就好,那你现在,想不想听我这个老头子说说我的看法啊”

    小天还能说不想么?只能说:“请阁老赐教”

第七十五章 朝事无是非() 
♂,

    严嵩喝了口茶,开口道:“朝廷现在,就是个四处漏风的房子,这几年来,外面的风风雨雨就没停过,我一个人给陛下遮风挡雨,勉强啊,算是挡住了吧,可是我自己也被这风雨浇湿了,现在外面都说,说我是有明以来第一奸臣,你怎么看”。

    小天连忙道:“没有的事,阁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有明君在位,下有悍臣满朝,我知道,阁老最难”。

    严嵩呵呵笑了两声,开口道:“也没有什么悍臣,平湖他们也是为国分忧而已,只是现在大明当家的毕竟是我,有些事知易行难,我也是没有办法,等他真坐上了我这个位置,就知道我的难了”。

    小天连忙说是。

    严嵩继续道:“天下是皇上的,不是我严家的,我还没那个呼风唤雨的本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朝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也不是我严嵩一个人造成的,两京一十三省都是我举荐的人,有什么帐都算到我的头上来了,其实就是换上他们的人,也未必能好到哪去。难道我严嵩派出去的就一定是奸臣么,我只有一妻一子而已,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江浙乱了,对我有什么好处?这账,还不是要算在我的头上?

    我擦,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了。

    小天:“那既然如此,为何。。。”

    严嵩笑道:“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是么,呵呵,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今天上午你也在,应当知道朝廷的难处,我再说点你不知道的,上个月西边来报,太仓已经空了,而鞑靼那边也不太平,宣大的边军,已经一年没有发军饷了,今年冬天,山陕全境雪都不多,你知道这意味什么吗”。

    嘶。。。小天当然明白这意味什么,意味着只要今年山陕二省,只要有个火星就能爆炸啊。倒时候鞑靼长驱直入,稍微弄不好又是个BJ周边数日游啊。

    小天道:“那朝廷,就没有什么办法么”

    严嵩笑道:“有啊,这不是有你那几百万两的银子么”

    可还是不对啊,历史上可没有自己,连忙问道:“那要是我今年没做成这些买卖呢,或者说,改稻为桑推行不下去呢?”

    严嵩道:“那样也有办法,收到你那封折子以前,内阁已经打算铸钱了,票拟都拟好了”。

    小天沉默了,历朝历代,朝廷亏空最有效的两个办法,一个是铸钱,另一个更狠,那就是印纸钞。这已经不是剥削百姓了,而是**裸的从百姓手里抢钱啊,一旦朝廷大规模铸钱,百姓手里今天还能买一张大饼的铜板,明天也许就只能买一个馒头,后天,也许连一个窝头都买不来了。

    严嵩又道:“所以你不用有压力,你对朝廷对百姓还是有功的,改稻为桑,总比铸钱要好”

    小天道:“可是江浙的百姓。。。”

    严嵩道:“本就是割肉补疮,哪有不疼的呢”

    小天沉默了,是的,他已经无言以对了,改稻为桑,的确要比铸钱好,毕竟坑也顶多只坑江浙两省的百姓,退一万步讲,江浙乱了,也比山陕乱了要好,可特么这现在做得不是数学题啊,这是千千万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啊。

    小天又说道:“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戮力同心呢,只要保证百姓的土地不被大量兼并,又能及时运来大笔粮食,至少也能保证江浙不乱吧”。

    严嵩道:“千年田八百主,从来都是如此,改稻为桑,离不开那些豪强大户的支持,他们改了,也就成了一半了,各级官员,跟他们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涉及到权贵甚至藩王郡王,你还能拿政策压他们不成?都说我严党**,可我严嵩就算有天大的本事,顶多也就能管到知府,下面的各个县令,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况且两京一十三省四品以上官员一千多个,哪一个不是我拟的票,难道这一千多的官员,全都是我的人吗?是不是这些人只要贪污渎职,就都要算到我严嵩的头上来呢?”

    小天觉得脑袋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只有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严嵩道:“剜肉补疮,没法子的法子,少湖他们即想给朝廷赚银子,又不想苦了百姓,又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他手下那些人,许多都是书生之见,看不得这个看不得那个,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又想不出来。可怜老夫,身上担了这么多的骂名。江浙今年改稻为桑,必须完成,多增加出来的五十五万匹丝绸,也必须织出来,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土地兼并是免不了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掌握这个度,不要让百姓饿死,也不要让百姓闹,就算出了乱子,也不能是大乱子,百姓要恨要骂,都冲着我严某人来吧”

    小天一下子理解了,为啥全天下都知道严嵩贪,全天下都知道这老头治国的才能一般,全天下都知道这老头胆小自私,但嘉靖就是不换了他了,嘉靖这么聪明的皇帝能被他严嵩蒙在鼓里么?当然不是,是因为舍不得,甚至嘉靖离不开他,就像他自己说得,朝廷就是个四处漏风的房子,嘉靖需要严嵩来给他遮风挡雨,这个人也确实挡住了,为此他并不惜淋湿自己。

    最后临走时,严嵩还是亲切的拉着小天的手说道:“赵文华有几分本事,我知道,不过胡宗宪确实是我在为国选才,他是个有本事的,你不要瞧不起他,多接触接触你就知道了,赵文华虽然贪,但也是识得大体的,这件事必须由他来做,有脏水可以往他身上泼,但希望你能保护好胡宗宪,不要牵连到他。朝廷诸事艰难,都不容易,江浙那边的事情,拜托了。

    小天连忙说道:“不敢,不敢,阁老辛苦。您放心,江南的水,淹不到他。”小天心想,胡宗宪有什么本事,我恐怕比你还要更了解几分。

    回到家,小天觉得自己真的快要不行了,徐阶的话,严嵩的话,反复交替的在脑海中回响,谁是错的?谁是对的?小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呢?

    不得不说,今天的两场谈话,改变了小天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朝事无是非,与忠奸无关。

    刚要换衣服睡觉,下人又来了,陆炳有请。

    嘿,你们还有完没完了。

第七十六章 上不负君下不负民() 
♂,

    小天只觉得有块大石头在心口堵得厉害,脑子里一片混乱,这时候只想睡觉,其他的一点也不想。

    但这是不可能的,陆炳相召,无论如何也得去。无奈啊,只得赶紧洗一把脸,整理整理心情,踏上去陆府的路。

    陆炳见到小天,介绍一个旁边的大胡子道:“认识一下吧,这是朱七,我锦衣卫最得力的干将,这次改稻为桑,我把他派过去,有什么事你直接跟他说,我已经吩咐过了,他们都会听你的”。

    朱七是个标准的武人脸,也就是一个没有表情的家伙,抱拳拱手道::“参见乐公子”

    小天自然也是很客气的回了礼。

    陆炳道:“内阁的首辅和次辅,一天之内都跟你谈了话,感觉怎么样?”

    小天苦笑道:“不怎么样,都是老狐狸,我只有听的份”

    陆炳道:“说说,都聊什么了”

    小天便将今天下午的两场对话都跟陆炳说了

    陆炳道:“那你是怎么想的,是更认可严阁老些,还是更认可徐阁老些”。

    小天道:“我也不知道,脑子很乱,都有心想躲回海上去了”

    陆炳道:“最好不要躲,你现在年龄小,就算有些事处理的不明白,但无心为过虽错不惩,毕竟是一片公心,而且给朝廷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补亏空的办法,即使是剜肉补疮也多亏你找到这块肉不是,可如果你躲了,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他们会觉得你这个人不能担当大事”

    小天道:“我也知道,只是一想到这改稻为桑一举一动都牵扯国计民生,万千百姓,就觉得不知道如何是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