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命风景线 作者:周友斌-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点整,婚礼正式举行。当苏红挽着小妮缓步走进婚礼大厅的时候,一时乐队起奏、彩纸飞扬,全场掌声雷动,赞叹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只见小妮面如桃花、朱唇微启,前胸胆露得体,珠光宝气,精美的婚纱长长地拖在后面,由五个七八岁的儿童左右扶着。旁边,比小妮低出一头的苏红,尽管经过一番刻意打扮,依就遮掩不住本来的丑陋。苏红长得也太丑了,南瓜脸、塌鼻子,个子又低……加上她第一次在这么大的场合露面,格外的拘紧不自然。相比之下,更衬得小妮端庄大方、漂亮迷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苏红一时觉得自己象被曝光的三陪女郎,全身都不自在起来。从人们看她时的奇怪目光中,她似乎觉得上了别人的圈套,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在主持人宣布婚礼正式开始后,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苏红在紧张之余,还是认出台上的主持婚礼的市委秘书长,并且看清两边肃穆而立的市政要员、各界名流……
  这时,离苏红不远处的一个小男孩指着苏红说:“妈妈、妈妈,这位阿姨多丑呀,你看她的鼻子……”
  妈妈止住孩子低声说:“别乱说乖孩子,不丑能让她当伴娘吗。”
  旁边一位胖女人说:“这倒怪了,怎么丑了才让当伴娘,没听说过。”
  那孩子母亲说:“越丑不是越衬得新娘美了吗,这你倒不懂。”胖女人恍悟道:“噢,我说呢,堂堂市长大人的儿媳找这么个伴娘,原来是别有用心哪。”
  后面一位男士说:“这主意太馊了,亏他们想得出……”
  这声音虽然压得很低,但苏红还是听到了,她一时觉得眼前发黑,几乎要倒下去了。
  这时乐队奏起欢快的婚礼进行曲,苏红听着这优雅的曲子,两眼的泪就止不住往出涌……
  诱惑
  永祥常在人前夸媳妇。
  永祥说,英子勤快哩,做饭洗衣不停闲。
  永祥说,英子会疼人,捶背捏腰有一手。
  永祥说,英子本份哩,见到生人脸都红。
  永祥说,
  永祥说多了就有人不服。最不服的是振海。振海是村里的电工,有钱。有钱就爱不服人。
  振海说,天下女人都是一路子贷,我就不信有好的。
  永祥说,不信你就试试看。
  振海说,试试看就试试看!
  晚饭后永祥佯装去浇地,振海就来敲门了。永祥、永祥来开门。
  英子在门里说,我家永祥浇地了,有事你等明天来。
  振海说,急事。
  英子问,啥急事?
  振海说,给你送钱来。
  英子问,送啥子钱?
  振海说,开门就知道。
  英子开了门又问,送啥子钱?
  振海说,还不是前辈子欠你的债。
  英子羞红了脸。恼怒道,我不要,你快走!
  振海就当没听见。坐在炕上点根烟,掏一张“人头”往炕上放。
  英子说,我不要,你拿走!
  振海没吭声,再掏一张往炕上放。
  英子说,我不要,你拿走。
  振海没吭声,再掏一张往炕上放。
  英子说,我不要
  振海没吭声,再掏一张往炕上放。
  英子声颤了,我
  振海没吭声,又掏一张往炕上放。
  英子没声了。
  振海掏了一张又一张,过半天不见有反映,瞪起牛眼问英子,你要多少是个数?!
  英子憋得脸通红,你光顾放钱哩,咋不说你要个啥
  窗外永祥急出了汗,扑进屋里就骂起来,好个挨刀的贷,你就眼热那几个钱?!
  英子一时瞪傻了眼,拉紧永祥的手想辩解却说不出一句话,猛回身就朝墙柱撞过去。
  屋子里顷刻间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
  下岗指标
  东坝储畜所所长孙长贵从支行开会回来脸色阴沉沉的,也不搭理妻子郝秀,半躺在沙发上把30多个电视频道来回地调换,不时还发出低沉的叹息。
  这场面郝秀见得多了,孙所长就这老毛病,单位出点屁大的事回到家准吊脸。郝秀是有城府的女人,马上堆一付笑脸过去挨着丈夫坐下来关切地问:“单位又出事了?”
  孙所长把手中的摇控器往茶几上一放,捏了郝秀伸过来的纤手,摩弄着,愤愤地说:“今天支行开会,给我们所分配一个下岗指标。妈的,没听说过下岗还分指标,简直是胡闹!”
  郝秀用宽慰的口气道:“机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事,行里不折腾怕也不行。”
  孙所长依就不平:“他们安排起来轻巧,可让我们怎么办?让谁下岗都不合适。”
  “论资排辈吗”郝秀说:“谁资历浅谁下。”
  “所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孙所长道:“除了我和两个副所长,就剩三名职员。一个是李所长妹妹李燕,资历最浅,但最动不得,咱这边一动,那边你侄女就完了;一个是白副县长的远房亲戚小红,资历一般,也动不得;最后一个吕淑丽没背景,但她资历却最深,年年是全行模范,‘七一'前所里遭歹徒抢劫那回,李燕跟小红吓得抱头大哭,只有吕淑丽冲上去跟歹徒扭在一起。。。。。。这回行里还准备报她地级模范呢。”
  “那么公平竟争罢”郝秀说:“来个业务考试,谁不行谁下。”
  孙所长推开郝秀的手责怪道:“业务考试还不是明摆着吕淑丽第一! ”
  “那只有抓阄了,谁运气坏谁下。”郝秀说:“这样即是李燕真碰上坏运气李所长也不能怪你了。”
  孙所长一拍脑袋站起来道:“哈哈,抓阄。对,只有抓阄!这样才最公平,谁也无话可说。”又激动得俯身要吻郝秀。
  郝秀见丈夫脸色多云转晴天,自己却拉下脸,一把推开他道:“别来这一套,刚才还把个驴脸吊得二尺长,这会子又高兴了。没见过你这种男人,本事不大,毛病不少。”
  要说办事效率还得属孙所长。第二天到所里,孙所长跟两位副所长一碰头,马上召开全所人员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通报所里的决定;并宣布马上在全所三名职员中抓阄产生一个下岗名额,上报支行。
  抓阄结果正是孙所长最不愿看到的。李所长妹妹李燕第一个抢先抓到阄儿,打开一看,见是个“下”字,当时就捂着脸哭了。小红见李燕当了炮灰,心里的石头先落了地,脸上的紧张气氛顿时消散得全无踪迹。吕淑丽最后一个抓到阄儿,本来也怕下岗,见李燕先哭了,心早乱成一团麻。急忙过去把自己还未解开的阄儿填在李燕手里,安慰说:“别哭小李,这个是你的。我比你大几岁,下岗到社会上干什么也比你强。。。。。。你好好干吧。”
  李燕接住吕淑丽递过的阄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把头埋在她胸前低低的抽泣。孙所长也被这富有戏剧色彩的场面给搞瞢了,原来早就准备好的一席婉转的客套话哽在喉间,一时想不出该如何收场了。
  焦点新闻
  小李第一天来市广播电台上班,就接到一项紧急任务,新闻部贺主任让他跟记者叶林去下面搞个焦点新闻来,明天的焦点话题等用稿。
  小李跟叶林驱车出动的时候,心里直犯愁:这没头没绪的,上哪去找“焦点”。叶林好象理解他的心事似的说:“别发愁,跟着我就是了”。
  当采访车路过5路公共汽车站时,发现前面有十来个人正围成一圈指指点点看着什么。叶林叫司机把车停在一边,对小李说:“这说不准就是个焦点新闻,我们下去看看”。
  原来这里刚发生了一起车祸,肇事司机早已逃之夭夭。只见马路上躺个中年妇女,满身的泥污,头上正淌着血,两只手还不停地抽搐着。围观的人们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先把伤者送医院抢救,但是在谁来送的问题上又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激进派认为应该马上让医院派救护车来接;反对派却认为这事应该通知警察去送,双方争得面赤耳红,争不出结果。见此情境,叶林对小李说:“这的确是个好素材,我先去电话通知派出所,你一定要把这件事完整地记录焉,特别是围观者的嘴脸”。一支烟功夫,开过来一辆警车,叶林记忙上前同下来的几位民警一一握手,并让小李记下他们的姓名、职务等等,然后才将中年妇女抬上了警车。
  送走警车,叶林给小李现场上课:“。。。。。。做为一个新闻记者,最可贵的素质便是目光敏锐,善于抓焦点,比如这个新闻的焦点在于肇事司机的残无情,围观者的麻木落后与人民民警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形成显明的对比。。。。。。”说得小李连连点头。
  下午,小李随叶林去追踪这一事件的结果。当他们坐着采访车再次经过5路公共汽车站时,却惊奇地发现,上午躺倒的那中年妇女又侧卧在原来出事的马路上。小李一时目瞪口呆说不出一句话,叶林却兴奋得手舞足蹈,“小李,你小子真走运,第一天上班就碰上这样精彩的事件”。叶林果断地一挥手说:“走,我们去找派出所了解情况!”
  在西城派出所办公室,叶林找到姓钟的所长问道:“老钟,你们怎么搞的。。。。。。我还准备在电台表扬你哩”。
  钟所长摊开双手陪笑说:“记者同志,这事我实在是无能为力。我们确实把伤者送医院了,可医院要让先交5000元押金才接病人,我们没钱,又无法与伤者家属联系,只好送回原处了。。。。。。”。
  从派出所出来,叶林又大发议论:“。。。。。。我们要善于从一个事件的背后,挖掘出更深的社会问题。。。。。。”。
  小李一心为那女人的处境担忧,好不容易打断叶林的长篇大论,说:“叶老师,我们还是先救人要紧”。叶林摸了摸自己稀疏的头发,吞吐着:“这事吗。。。。。。我们不好管。还是先回单位请示主任后再说吧”。
  回去的路上,小李的心情特别沉重,先前对叶林那股敬佩之意,一下子消散得无影无踪。
  黄医生
  黄医生是我见过的下唇肥厚而且倒垂得最厉害的一个人,那下唇倒垂得几乎要超出了下巴。我看单凭这一项可以申报吉尼斯世界大全。
  黄医生在我们那一带是吃得香的乡村医生。我对他的印象是:腿儿勤、爱女色、能吃肉。——这都是小时候的成见。常见他背后了画红“十”字的医疗包,满村子跑,出村看病的事也常有。谁家人有个头痛脑热的,打经孩子到卫生所叫一声,黄医生随后就跟着来。小时候上学,要路过卫生所,那时叫“保健站”常跟同伴踮了脚隔窗子年黄医生诊病。黄医生擅长妇科。一次,我们在窗外偷看他给一位年青妇女做检查,听诊器夹在耳后,用肥厚的手按那女人的脐下:“这痛吗?”再往下:“这痛吗?”再往下……随着黄医生手不断往下移,我直觉得心往上提。恁时候对男女之间的事虽说不大懂,但特敏感,哪位男老师女老师眼神不一样都能感觉得出来。下去后,我们就向同伙们神秘地传播黄医生的“桃色新闻”,说得绘声绘色,加上村里一些关于黄医生乱搞男女关系的流言,所以那时候总把黄医生想象成很贪色的人。但黄医生爱吃肉这一点,我却敢肯定。黄医生常给人接生。我们这一带先前也有接生婆,但自从有了黄医生,有了新法接生,这事便成了黄医生的专利。接生虽说是苦差事,常常整夜整夜地熬,但却最受人敬重,并且可以放开胃口开一次荤。接生完了,黄医生转身一洗手,主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一碗大片肉。黄医生从不说客套,捧起碗呼噜呼噜象吃面条,三下两下就拨拉完了。黄医生接生完这一碗肉,不知从谁家带头做起,成了一种惯例。
  六十年代初期,遇着三年自然灾害,村里都有饿死人的事,人人营养不良,全村六零年到六一年没人生一个孩子,到了六二年秋后才有饲养员黄有科老婆生了孩子,但那时猪肉供应紧,一般人根本买不到,黄医生也因此很长时间过不了一次肉瘾,原来白胖白胖的一个人,一下子瘦得脱了一层皮。
  一天傍晚,二队队长黄小眼领着保管李二民和饲养员黄有科两面三刀个来找黄医生,说他们生产队一头两个月大的小猪因偷吃了拌农药的麦种,给毒死了,问黄医生敢不敢吃。黄医生一听有肉吃,眼睛立马都亮了,问了问拌种配药的详情,从药架上挑了几盒解毒、急救的注射针剂,背上医疗包说:“走,有我在,中了毒都不怕!”。
  几个人趁天黑偷偷把那头毒死的小猪从马坊院里转移出来,宰杀了。连夜在黄有科家里架起锅煮熟,等有科老婆孩子都睡熟了,几个人躲在小西房里吃。开始,黄医生让他们几个先吃,说万一出点事,自己好抢救。这一说,几个人反都不敢下手了,全楞在那面面相觑。黄医生见这阵式,自己先揪条猪腿巴子在手里说:“万一问题严重,你们先把我往县医院送、可别让卫生院郭瞎子把我给耽搁了。”见黄医生一脸严肃,大家都觉得气氛一下子坚强起来,有一种大事临头的感觉。
  一会,大家见黄医生吃得满嘴流油,又是馋,又是怕下手迟了,让黄医生一个人把本来就不大的小猪给独吞了,纷纷动起手来,三下两面三刀下那小猪便只见得一堆碎骨。吃完,大家不敢散去,等到夜半十二点多钟,看看各自相安无事,才敢散了。
  第二天,黄小眼和李二民两个人拉肚子,一齐去找黄医生,黄医生说:“好好的拉什么肚子,没吃过荤,滑腻的!”一人屁股后面打一针说:“下地去吧,出了事包在我身上!”
  黄医生爱吃肉,也可以角逐吉尼斯世界大全。
  最不受欢迎的村民
  四昆爹在临池村是个“重量级”人物。村里的大事小事都离不了他。
  谁家孩子打架伤了皮肉,得请四昆爹来讲理;谁家兄弟分家下不了场,得请四昆爹去摆平;谁家人赌博让派出所抓了,得请四昆爹出面赎回;就连村里请戏班唱大戏、生产队让谁当会计的村事四昆爹也要亲自过问。
  谁家生孩子走满月得请四昆爹吃满月酒、谁家儿女定亲家得请四昆爹吃定亲酒、谁家动土盖新房得请四昆爹吃上梁酒,婚丧嫁娶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这四昆爹有多大能耐,这么让人敬畏?
  四昆爹掌管着村里的水电权呗。谁敢跟他做对?谁不听话四昆爹一句停你的水电!保管教你伏首贴耳。
  四昆爹这权力倒是不小,可他真敢掐人的电,断人的水么?不怕村人跟他闹?
  四昆爹不怕。四昆爹有他儿子四昆在村里当治安员哩。谁不听话?谁不听话四昆就指着鼻子尖骂你娘!你敢顶嘴?敢顶嘴四昆还不打你。打轻了都便宜你!
  四昆敢打人。那不犯法吗?村里就没人管吗,村里管不了还有乡里呢。
  四昆不怕。四昆哥三昆在乡里当副书记,分管政法。谁告四昆?告四昆不是白告!
  那你还不往县里告。我就不信县里也没人管。
  县里当然有人管。县里信访办主任是四昆他二哥双昆。省里还有他大哥大昆呢。大昆是省水利厅的副厅长。
  所以四昆不怕。四昆不怕四昆爹就不怕。谁不服气四昆爹就瞪了眼睛怒喝,断你的水电!
  当然也有人不怕。秦哲人就不怕。秦哲人仗着自己会作两句狗屁对子,写几笔臭草书,就谁都不服。最主要是不服四昆爹。
  去年村里建个照背让秦哲人写了“临池”两个字。四昆爹看后说,谁写的,该剁手!毁了重请人写。四昆爹说不好那就是不好,照壁的字还不是乖乖地毁了让人重写了。秦哲人私下里说你四昆爹懂个球,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还来指点别人,省里的书法家都不敢说我的字差呢。
  秦哲人私下说这话没人听见不要紧,可秦哲人不该孩子结婚不请四昆爹。
  不请四昆爹,四昆爹当然不自找着去。但是结婚前一天晚上全村停水、停电!
  秦哲人找上门跟四昆爹论理。四昆爹当下就咯了口浓痰啐在秦哲人脸上骂,敢跟我作对的人还没生出来呢!秦哲人还想拉四昆爹出去讲理,没想四昆扑上前揪住他就打。打完了还说秦哲人打了他爹。
  秦哲人理没论成,头上却多了两个大血包,眼睛都让打青了。
  第二天,秦哲人儿子照常结婚,只是没有电不能放高音啦叭,没有水只好去外村拉水吃。村里的人听说秦哲人跟四昆爹打了架,好些本来要去的人也都借故不去了。秦哲人儿子的婚事过得冷冷静静。
  听村里头风声议论起来,也是对秦哲人不利。人们说,秦哲人个王八蛋,你一个人跟四昆老爹过不去让我们大家也跟着停电停水。没本事就稳稳在一边呆着,少去丢人现眼!
  前些日子新上任的县委宋书记来临池村考查工作,因为考察农村治安上访工作,县里信访办的任主任任双昆也陪着下来了;因为临池村属前桥乡管辖,乡里分管政法的副书记任三昆也陪着下来了;四昆是临池村的治安员,还要给宋县长汇报,自然少不了。四昆爹虽说沾不着边,村干部还是硬把他给请去了,依照惯例,那一次上头来人不请四昆老爹出面呢?那一次不是村长先把四昆老爹介绍给来人说,这是省里任厅长任大昆他爹。新来的宋书记当然知道任厅长任大昆,还知道任双昆任主任、任三昆任书记呢。这不,今天又认识了个任四昆任治安。宋书记也学着中央领导的样子,上前拉了四昆爹的手对在场的人、主要对县报社跟广播站的同志说,要是全县的人要都能象四昆老爹他们一家人这样有素质,咱水头县的治安工作还怕上不了新台阶?治安工作搞好了,我看咱这贫困县的帽子早就脱掉拉!
  前桥乡可真是紧跟形式,宋书记走后马上就出台一项“素质工程”。目的是通过这一系统工程,让全乡村民的素质有一个飞速提高。“素质工程”其中有一项就是全乡各村民委员会每年要开展一次“评选最不受欢迎的村民活动”。
  春节前,临池村举行了一次“评选最不受欢迎的村民活动”。今年评出最不受欢迎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哲人。
  晋南馍
  晋南人爱吃馍,上顿下顿吃馍吃不腻,这习惯叫外地人眼傻。去年在北京参加一个训练班,跟一个南方人同吃同住,二十多天过去,我每顿吃馍,他每顿只吃米饭。完了却惊叹我的饮食习惯,我说我们晋南人爱吃馍馍,就像你们南方人爱吃米饭,并不为怪。不过北京的馒头终究不能跟我们晋南的馍馍比。
  在晋南,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