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处在睡眠状态下使用它,配合ms公司的健康液态食物,能够有效的延长寿命,如果一个人一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虚拟世界里办公、生活,他将拥有比其他人多出的90天时间。”
这一系列特性被公布出来,人们在一次惊呆。
他们原以为第三代vr已经做到极致,能够让人们专注精神学习,能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已经足够完美——却没想到这次vr公司要抛弃显示设备,直接作用在人类的梦境里,继续创造奇迹。
先不说更真实、更庞大的世界,就说那种虚拟和现实时间差,增长寿命的亮点,就足以让无数人选择它,去在虚拟世界中过上更好、更理想的生活。
虚拟里很强,现实里还是失败者?
发展到这一代就不一定了,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进驻虚拟世界,因为里面的工作时间更长,这种状态下发挥的作用更高。除了生产制造企业,其它类型企业都已经能兼容虚拟世界。
所以人们在虚拟中,将能够跨越国界,去寻找更合适自己的工作、更能发挥才华的职业;现实世界里,一个人的工作选择范围就是他所在的城市,然而在虚拟里,这个范围将是全世界。
这是人类的全新时代么?
发布会在全世界引起滔天巨浪,讨论的声音一刻不停,主要分成了两派:支持和反对。
支持一方就认为:这是惠及全人类的技术,只得推广并且每一个国家政府,都要减少限制,开放使用。
反对方则认为:作用在脑域的虚拟技术,未知的领域太多,安全是个问题,彻底改变人类习性,影响可能更大。
双方的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支持者,但支持方人数更多——源于vr公司前面几代产品给他们的巨大惠利和信心。
还有vr公司的基金会,资助了很多支持团体的活动、开销,网络上的大量赞美,现实里的支持集会,都能见到该基金会的影子。
用十多年前的一句网络老词来说,就是“水军”。
民间的态度成为了两派,在政府层面上,也存在分歧:这项技术很难不去使用它,但该如何管制?
政府必要对它进行监督,必须要vr公司配合他们。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规定,vr公司得不同程度妥协。
该公司遍布全国的管理人员,也确实在配合。另一方面,购买“永生”计划名额的富豪,则在暗中帮助。
虽然部分人在抗拒,但从长久角度来说,他们迟早会接受。
第288章密谋
说到“永生计划”的发展,已经有很多富豪亲自前往马尔加什,参观它们的计划。在未来城的基因研究中心,他们亲眼看到了一个个基因选择后代的例子,他们还率先享受到一体化医疗舱。
随后前往vr公司的当地研发分部,这里是对欧洲技术和网络输出的重要部分,也有着相当数量的超前技术,甚至比美国的总部还神秘——仍为公布何时发售、量产的第四代vr,这里已经使用。
富豪们在为期半天的适应训练后,体验了这项堪称奇迹的造梦技术,他们在里面无所不能、随心所需,虚拟世界里,一天他们有30到48个小时,可以用10个小时工作,用20个小时享受,剩下的休息。
第四代的魅力,已经成功俘获他们。
在当地住下的富豪,不可避免的就会逛逛这座奇迹之城,参观和游览——看到发展如此辉煌的城市,有不少富豪心血来。潮就出手购买房产,尽管那些都是至少两百万美元一套的豪宅。
更多的富豪来置业、投资,也带动了更多领域的发展,增强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最终让幕后掌控者笑开怀……目前完美按照计划发展的一切,对马尔加什都是蓬勃和充满乐观的。
但对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有发展就必然有竞争,马尔加什输出高价值科技产品,就必然会削弱其他国家的同类竞争品;它们的竞争实力强到无法战胜,那就不可避免的让对手衰落,从而引发不满、对策和针对。
美国的情况。就是一种典型。
要知道马尔加什特区的那帮投资商、企业,很多都是从美国跑过去的。比如vr产业,它就分摊了一部分本属于美国的利益;高端医学产业。它们几乎是针对美国企业进行定点竞争。
以上这些还能够容忍,毕竟很大一部分也在美国当地进行,缴纳了税款,带动了就业。但像超导体技术、核聚变发电等,它们就都是马尔加什“本土产业”——原本属于美国的技术。
在马尔加什崛起之前,资本家们在美国投资了很多核聚变研究企业,也应该是取得了成功,但随着大量资本的外迁,美国本土的民间核聚变研究就统统停止。要不就是破产清算了。
还有很多例子,都在呈现出马尔加什繁荣后,削弱美国的科技产业。甚至还有一份专业报告,预测了其未来十年的发展,竞争必将会重创美国本土产业;军事政治上,还会培养非洲强国。
美国总统看到了这份智库的报告。
时任总统布莱恩·皮勒看到了很多不乐观的预测。
在经济上,这些本属于——大部分会在美国发展的企业,却跑到了非洲,它们可能会制造上万亿的财富。美国非但得不到,还会反过来影响本土的产业,削弱其在世界的竞争力。
军事上,马尔加什的军事实力被中情局取得。它们在机器人、电磁炮技术上属于先进水平,并且还拍到很多次不明飞行器试验,这很可能是第六代技术……这系列必将让地区局势不受控制。
政治上。崛起的马尔加什,对于当前的世界格局肯定是一种破坏。虽然非洲还不是大国的争夺焦点,中东更值得关注。但能争的就寸步不让——至少不能让想扩大非洲影响力的中国人得逞。
该怎么办?
总统和他的内阁针对此事展开了讨论。
“遏制马尔加什发展是必须的,我们不能够纵容一个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自由发展。我们将调派军事力量到印度洋,向他们开出朝美国阵营靠拢,去核化和放开贸易关口等要求。”
这位国防部长的建议,基于武力角度咄咄逼人。
这也是美国的一贯作风: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你不服我就把航母舰队开到你家门口,服不服?
但皮勒却不太赞同:“如今我们在亚太地区与中国抗衡,已经十分消耗精力,中东还有跟俄罗斯的泥潭,再分散军事重心到东非,并不明智。”
另一名顾问同意:“发展为强硬的军事行为,必将会引起对方的抗拒和不满,马尔加什的军事实力很神秘,它们还有欧洲国家的合作。”
在对中东问题上,欧洲和美国已经存在分歧,而它们现在与马尔加什关系不错,有不少合作,还瞄着核聚变技术。万一美国过于咄咄逼人,可能会让马尔加什倒向欧洲,损失的是美国。
有阁员提出不同方案:“我们的首要目的是让流失的资本和技术回到美国,所以不能够采取强硬政策——至少不能以我们的身份。”
皮勒同意:“继续。”
“与欧洲局势一样,国内的混乱会让经济无法有序发展,迫使资本放弃以选择更好的环境,只要马尔加什内部发生点矛盾,局势不稳定了,再引发一些人权问题,让大家一起谴责,商讨制裁……”
这一招玩阴的,比刚才的正面策略更损,但也更有效。试想,因为社会内部矛盾、种族矛盾——就像南非一样,黑人想要做主,白人不允许,最后就乱了,经济发展不了了,他们能撑多久?
即便企业能撑,但糟糕的局势能够让居民、移民感觉安全吗?社会一旦乱了,正常的生产制造能继续?兄弟会搞的非洲崛起方案很高明,出乎预料,但他们的弱点则是:在当地无根基。
至于黑人?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是以黑人为主体的。
白人、黄种人想离开,外面也没有移民进来了,国内的黑人还总是不平定……这个巧妙的、惊人的奇迹,迟早会有倒塌的一天。那时候美国张开怀抱,开出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它们会不回来?
“他们的弱点在移民上。”阁员说,“他们即便能平定国内的局势,也不能在短短几年内,吸收外界数百万的移民。
“人力部充不上去,当地居民又无法顶替所有职位,甚至还互相猜疑,这个非洲奇迹,迟早会坍塌。”
“我们需要重点规划这个方案。”皮勒有了决定。
……
美国人已经在密谋他们的搅屎棍绝招。
他们在这方面可谓经验丰富,从多年前的阿拉伯之春,再到中东、东欧国家一系列的追求“民主”策动,追求民主者反被民主搞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一招实在是百试不厌。
根据情报显示,马尔加什当地确实存在心理不平衡问题,当地的经济中心集中在北部特区,财富几乎都被非黑色人种持有,社会是发达了,但却让黑人享受不到惠利,他们仍旧贫困。
黑人眼中的特区同胞——那些是叛徒!他们中了白人的魔法,变得有知识,有文化,获得了工作和住房,反过来就嘲笑他们还在苦难中的同胞?他们能够分500美元福利,同胞们却没有?
这是个很郁闷,黑人智商想不明白的事情。
他们的总统虽然也是当地人,但哈米德家族很明显是白人的狗腿子,围着他们屁。股转,光顾自己发达,却没有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总统应该是替他们出头的,为什么现在不是?
中情局从当地人嘴里,获悉了很多不满。
这种不满也因为没有得到解释,白人们——在他们看来,只要是肤色比他们浅的,都是白人——白人并不重视他们,随着北部经济的发达,北部限制人口进城,矛盾隐患已经埋下。
美国人看到了昔日南非的影子,而当地更加的不平衡,少数不到10%的非黑色人种,控制着当地90%的经济。
这些资本家,还制定了一系列让黑人不满的“隔离”政策,这里面只需要有人来引导,火药桶很容易引爆。
很凑巧的是,今年就是马尔加什总统大选年。
非洲素来有每逢选举换届,就会产生政局动荡的“习俗”,哈米德这多年来的行政能力,已经让一些人怀疑他,如果这时候有一个激进派参选,蛊惑更多的人心,这个局势会很精彩的。
第289章流血
在本就存在问题、大选临近综合症、有心人推动下,原本只是一种口头上不满和牢骚,却演变为了一场街头运动——最先想在姊妹城展开运动,但却被当局以破坏公共秩序为由禁止。
这个举动在黑人眼里,再加上某些人耳旁吹风,就成了白人趾高气昂,根本不把他们——这块土地上真正的原住民看在眼里!
白人虽然创造了财富,但财富并没有他们黑人的份!白人在这块土地上,只是将他们黑人当做苦力来使用!
“我们要像南非一样,要像圣人曼德拉一样,废除这个国家存在的种族不平等和隔离政策!”
黑人人权和权利公平委员会的领导人,特里斯坦·马塞尔,正在首都进行“街头运动”的宣传,他周围聚集了一帮黑人听众。
黑人们知道曼德拉——那个受人尊敬的领袖,让南非实现平等,经济飞跃,黑人不用读书也能够去政府工作、去当警察的圣人!
马塞尔继续呼吁:“我们要实现黑人全面平等,白人必须正视我们,开放我们工作、受教育的权利,开放给我们更发达的城市!”
“黑人平等!”台下开始有人响应。
“我们黑人兄弟姐妹,要团结起来,去游行、去宣传,去让政府做出改变,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力量和决心!”
“团结!平等!”更多人开始响应。
短短一个月,当地的街头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热潮,尤其是在人口最多的首都。举牌子、喊口号,堵在政府门前、堵在总统府门前的平民越来越多。
他们白天也不工作、不干活。只需要按时跟着人们在这里喊几嗓子,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每天就能领30美元。
这种待遇,比听政府的安排,老实去从事什么农业、基础工业发展要好得多,那玩意儿几个月都不见得有收获。
总统府内的哈米德,已经接了几个从特区打来的电话。
那两位酋长先后过问了最近在首都和其他地区上演的“街头运动”,并要求他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街头运动因为无法在特区展开,对社会的影响暂时不大,只是一贯不太关心非洲地区局势的美媒,却一反常态的谈论起来。
当人权这个大棒挥舞起来时。再简单的事情都会变得复杂,哈米德清楚,他要让政府尽快平息事态。
所以哈米德采取了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派出警察维护秩序。
可能是警察的执法方式有些太主动,游行人群的情绪又比较激动,因此在总统府前发生了摩擦,在人群效应下,摩擦扩大——警方为了保证安全,便决定展开驱逐行动,解散集会。
但这种粗暴行为。却不幸与集会人群的不满情绪相抵触,人群中还广泛流传着,总统就是白人代言人,他只是少数派资本家。只会无视黑人的权益,相反去捧白人的臭脚云云。
这种情况下,警方的驱逐演变为了摩擦。
有了摩擦就往往会演变为武力行为。再警方强行将一名自由斗士按倒后,其他人的情绪也爆发了——谴责声、口水、拖鞋和石块。朝着警察身上飞去,警方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展开强行驱逐。
最后这变成了一场流血驱逐,警方逮捕了15名集会者,更多的宪兵出现在总统府和政府办公地点周围,电视台和新闻开始引导舆论声音,声称政府会重视、并召开议会讨论他们的问题。
但示威团体,行动委员会都认为,这只是资本家的敷衍手段,根本不会落实到实处,他们要求哈米德下台,并且本届总统候选人——其余两人都不是人们推选出来的,也下台。
更多、范围更广的团体,开始活动起来。
尽管某些人是真心为这个国家,想要保持理性,但人群效应是很难控制的,尤其这里面还藏着某些浑水摸鱼的家伙,原先的温和“街头运动”,这下子又演变为抗议,甚至是反抗政府。
哈米德政府的态度仍旧坚决,他吸取阿拉伯之春和全世界各地的“民主”后惨状,态度是:坚决镇压!
两种对立态度形成,马尔加什的不和谐声音成功传遍了世界。
这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特区的发展,所有人都清楚,一个动。乱的环境是无法维持健康有序的经济的。
特区政府高层,专门召开了讨论会议。
参议员袁于博说:“我们必须要支持哈米德控制平稳局面,安全过渡到总统选举后。必要情况下可以介入武力,如果他控制不住,我们就要推选更能安稳人心的候选者。”
身为当地人的玛诺罗,也提出意见:“造成冲突的原因主要还是沟通不够,我们这边的黑人同胞就不会产生这种情绪,我觉得适度的发动更多人展开沟通,也能够解决问题。”
一种强硬、一种温和,两种态度留给两位酋长。
两种有利有弊,作为头头的他们,需要考虑的是代价最小,处理速度最快的方式……思考到一半,泰格接到一则消息。
“情报局的顾问带来的。”泰格将内容显示在大家面前,“这个黑人权利和平等委员会,受到一些西方人权基金会的支持。”
“更是有证据显示,有人故意提供资金并策划和教唆了最近这系列问题,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活动。”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孟谦若有所思,他们清楚:大国都是群狼——它们不想见到再有人加入食肉阵营。
所以这是马尔加什不断与西方合作,寻求政治支持、认老大的原因……但事实证明他们做的还不够好。
“我们不能让任何人,破坏我们建立起来的秩序。”泰格态度很坚定,这是个非常有希望,多方面超前的社会,放弃?
谁会放弃到嘴边的肉?
……
针对这系列事情,哈米德被通知可以采取更强硬的武力,同时情报机构将会展开盘查,秘密抓捕带头教唆的人。
哈米德也不希望事情发展成充满火药味的对立,所以他自己决定举行一次公开演讲,呼吁大家冷静。
哈米德在台上说:“我和你们一样是同胞,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我也当然会重视你们,尊重你们的意愿,考虑你们的感受!”
“但暴力、干扰秩序,一直都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途径,我愿意与你们的代表坐到一块,商讨如何解决的这系列问题!”
“我们的一个要求是!”人群中有人站出来,“规定白人的企业里,必须要有黑人15%的股份!能达成我们就愿意坐下来谈判!”
哈米德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解决的,它需要议会、特区领导层的决议。”
“那你单方面派人抓捕我们的民权运动领袖马塞尔,这就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那人继续逼问道。
那个最先领导黑人进行运动的马塞尔,上午就给情报局请去喝茶了。
相隔仅仅一个半小时,哈米德并不清楚,他楞了一下,台下以为他理亏,便有人大喊:“骗子!你是个骗子!”
“他在出卖这个国家,出卖自己的灵魂!”
“他是白人的走狗!”
“骗子!”人们的情绪再度爆发,宪兵和警察立马上前维护秩序,总统的警卫看到局势不稳,就将其护送离开。
“这群疯子!必须要镇压!武力镇压!”哈米德看到了令他恐惧的一幕,四面八方都是愤怒的、举牌子的黑人。
“必须要镇压!”哈米德气得发抖。
“雷吉思,你给我接通斯通先生的——”
哈米德的话最终没能说完——三枚子弹从愤怒的人群里射。出,第一枚打在了护送他的助手雷吉思身上,第二枚击中哈米德的手臂,第三枚打在了哈米德脖子上,顿时鲜血喷涌。
枪声、喊声、人群的尖叫声……乱成了一片!
第290章闪电战
泰格接到电话已经是事发的二十分钟后,然而局势都已经乱套:哈米德在送去医院的半途中死亡;陆军司令皮亚尼纳派兵包围了情报员扣押马塞尔所在的酒店,威胁他们释放人员。
情报小组投降,马塞尔没有杀死他们,他放过了那几名抓捕他的当地人,并告之他将要暂代这个国家领袖的职责,建立一个过渡政府,维持政局的平稳,并愿意与特区领导人展开商谈。
“哈米德死了。”泰格将消息告诉其他人。
“他死了?”孟谦很意外,今天上午他们还谈过电话,考虑该怎么用更好的办法处理目前的乱局,这就死了?
“那个马塞尔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