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瑜闻言,挑眉看向秦瑾,道:“这都是百年之前的事儿了,你怎么又想到这茬儿了?”
秦瑾撇撇嘴,她也不想啊,但是祖母每日都是在说哪家怎么样,哪家怎么样,出过受宠爱的妃子,还有正妻皇后什么什么的,她能不记住么?
“我看这薄宁啊,以后也不简单。”秦瑾今日只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但是她没有想到过,这句话真的应验了。
秦瑜却是听着秦瑾的话若有所思,薄家百年之前的确是出过一个皇后的,说起来,薄家确实了不起。出过皇后的家族不多,出过皇后并且兵权在握的更是少之又少,出过皇后并且兵权在握还是皇帝宠臣的,到如今就只有薄家一家了。其余的家族多多少少已然被皇帝弄得有名无实。
而秦瑾的话着实提醒了秦瑜。
她和秦瑾是一样的,但是又是不一样的。她和秦瑾都是按照皇妃的标准从小培养,但是她从小就听到教养嬷嬷和母亲祖母告诉她,她将来是要做太子妃的,要母仪天下的。她一开始就知道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她无可奈何。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嫁给霍亦,那个冷傲邪肆的尊贵男子。尤其是在她遇见了那个桀骜不驯却有带着自由气息的男子,她就更加不想嫁给太子霍亦了。
她只想成为那个自由至上的人的妻子。
------题外话------
嗷嗷,留言多多就动力多多哦~
现在开始伦家要慢慢的放男女主出来溜达了~想他们了的吱个声儿啊~么么哒~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四十三章 尤记当时晴方好
那是大魏朝祈鼎二十四年的一个春日,秦瑜秦瑾两姐妹得皇贵妃传唤,入宫。
马车上,两姐妹还在嬉笑着说话,都还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活泼可人那都是挡都挡不住的活力。
“姐姐猜猜,皇贵妃姑姑今日让我们入宫作什么?”秦瑾在姐姐面前永远都是一副顽皮的样子,从小就是秦瑜护着秦瑾。
秦瑜也是个活泼性子,但是她是秦府嫡长女,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秦家,故此她比起妹妹多一分端庄,少一分活泼。这也是为什么秦瑾总是喜欢缠着姐姐的原因,她希望姐姐多笑笑而已。
“小丫头片子想套我话?哼。”秦瑜识破秦瑾的心思,她们俩被皇贵妃传唤入宫意味着什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只是没有人会当面说出来而已,这丫头倒是个心宽的,拿这件事来取笑她们自己。
秦瑾却是笑笑,一双又黑又圆的眼睛看着秦瑜说道:“我可是知道的。但是嫁给谁都好,我只希望能够安稳生活便好。”
秦家老夫人总是给孙女们说一些后宅之中斗争的肮脏手段,也让姐妹俩亲自处理过一些这样的事儿,但是秦瑾虽然处理得好,心中却是无比厌恶这样的生活。她想得极好,若是她以后要嫁的夫君注定是要三妻四妾,那么她就当个贤惠的正妻好了,情情爱爱那些,她要的起么?
秦瑾深知自己,若是想要什么,绝对不会愿意与人分享的。夫君,那就更不愿意了,当然,如果她不爱的话,各过各的有何不可呢?
秦瑜看了妹妹一眼,她总是会发现这个妹妹有时候说出来的话会让人大吃一惊。而秦瑜就觉得自己其实并不了解妹妹,虽然她总是在笑,可是她总有太多自己的想法。那些想法能让她过得很好,可秦瑜却总是会心疼她。
哪个贵族家的女儿不早熟呢?秦瑜心中暗叹了一句。
“姐姐,你见过亦太子么?”秦瑾常年会听到那位亦太子的大名,听说年纪轻轻就有着帝王的杀伐决断之气,她很是好奇这个人。
秦瑜点点头:“一面之缘。”
“说说吧,说说吧。他是不是真的像传闻中的那样?”秦瑾入宫的次数没有秦瑜多,她只是嫡次女,有些方面不需要她,秦瑜就能代表全部的秦家了。
秦瑜摆摆手,她不是很想提到那个亦太子。但是在秦瑾可怜兮兮的眼光下只好在徐徐道来。
“太子爷容颜绝色,继承先皇后倾城容貌。性子上是个冷漠的人,对谁都不假辞色,只是你看起来他仿佛天生就该是那样的,高高在上。”
秦瑜一句话就概括了她认知的太子爷霍亦,但是秦瑾却是明白了秦瑜的意思。那样的人注定都是冷心冷情的,仿佛就应该站在人生的顶峰,俯瞰天下。
秦瑾莫名一抖,那位太子爷绝对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秦瑾在心中暗自啧啧几声,好在皇贵妃姑姑和太子爷的关系一般,不然的话去宫中还得见见那位太子爷。就算长得再好看,她也不敢多看几眼。都说了他不好相处,多看几眼,那不是找抽呢嘛!
秦瑜见秦瑾又在自顾自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打断她的思绪,静静的闭上眼,养养神。虽说皇贵妃是她们两人的亲姑姑,但是毕竟是在后宫高位上的女人,说话什么的还是得注意注意。这可不是什么好活儿。
约莫是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姐妹俩感觉到马车已经停下来了,便是有嬷嬷上前来请人下马车。下了马车以后,自有皇贵妃宫中前来的内监上前带路,姐妹俩从善如流。
皇宫之中许多景物都是十分珍稀,布局也宏伟大气。内监带着姐妹俩穿过前庭,往皇贵妃的关雎宫走去。只是在路过御花园的时候,内监停在了一旁。
秦瑾不解,内监便是解释道:“前方乃是四殿下和十二殿下,两位殿下在前,奴才不敢上前打扰。”
内监说得委婉,但是秦家姐妹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皇宫之中多少还是需要避嫌,尤其是她们这样的外来臣女,自然是要避过皇子们的。刚才内监说道了四殿下和十二殿下,那就是要等两位殿下离开之后她们才能过去。
没办法,谁让皇贵妃的关雎宫一定要过了御花园才能到呢。
秦瑜和秦瑾两人低着头,远远在另一旁,没有让人注意到她们。但是却依稀能够听到那边两位殿下传来的声音。
“四皇兄,看我射得准不准!”说话的是十二皇子,他当时不过是九,十岁左右的年纪。衣着华贵,手中握有一柄小弓。显然是想让四皇子瞧瞧他的箭法如何。
四皇子闻言“呵呵”一笑,声音带着一种莫名的低沉和魅力,让秦瑜心头一跳。秦瑜抬眼望去,恰恰好见到四皇子上前帮十二皇子调整了拿弓的姿势,举止随意,却是止不住的慵懒高贵。
“摆好。试试。”四皇子似乎并不是个多话的人,帮着十二皇子摆好了姿势当即就走到他身后去,全然不管。
“嗯!”十二皇子信心十足,离弦的箭飞速破空,快准狠的射中红心。这时候秦瑜才看见了那十二皇子正前方摆着一个草把,草把之上有靶心。
也许是被人盯着久了,四皇子回头一看,恰恰是撞入了秦瑜的眼眸。
深邃似海。
这四个字就是秦瑜对于四皇子霍启的感受。
四皇子对于这时候出现在御花园的秦瑜等人表示有些不悦,但是看到那个内监的时候,他就猜到了这两人必定就是皇贵妃家中的侄女,秦瑜秦瑾两人。
“什么人?”十二皇子听到四皇子的动静,往后一眼,见到了秦瑜等人。
内监听闻十二皇子发话,急忙忙上前请罪:“奴才关雎宫的小李子,带皇贵妃娘娘的两位侄小姐入宫相见。不想打扰了四殿下和十二殿下,奴才该死。”
十二皇子挑眉看向四皇子,四皇子抬手让他起来,背过身子去,说道:“过去吧。”
“这……”内监还有些犹豫,这毕竟是不符合规矩啊。这外女怎么冲撞皇子殿下呢!
“怎么,本皇子的话你可以不听了?”四皇子见内监没有动作,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他瑟瑟发抖。
……
后来呢……秦瑜莞尔,她记得后来她就和秦瑾大喇喇的穿过了两位皇子所在的御花园,她鬼使神差的回头,见到了那人似笑非笑的眼眸,带着强烈的情绪。可她不记得那是什么,但是她记得那双眼睛,一辈子都记得。
------题外话------
嗷,是不是不把章节名加进去比较好捏?
嗷嗷,求留言,求收藏~伦家每天勤奋的9:55更新,乃们都没什么要夸奖伦家的嘛~tat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四十四章 君心难测
薄府收到圣旨之后倒是风平浪静,唯有老爷子不痛快,三番几次的叫薄卫和薄今两人去书房训话,至于训得什么话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薄宁是因为圣旨有意要在半月之后随行圣上,倒是与薄夫人一直都在闺房私话。有些不同的是,每日多了一个雪姨娘。
不过认真算来也不是如此,只是每日雪姨娘都会到正院来请安,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院子去。
“母亲何时让雪姨娘前来立规矩了么?”薄宁一向不怎么管后宅之中的事情,毕竟薄府之中没有别的女人,不需要她来多事。只是薄宁这几日都见着雪姨娘来请安,心中好奇。府中的规矩是初一十五和一些重要的日子要来请安,雪姨娘这几日这么频繁来请安自然是引起了薄宁的注意。
说到这个,薄夫人眼中闪过一抹锐利,复又恢复常态,道:“前阵子老爷子说府中太过宽松下了意思。”
原来是祖父的意思……薄宁思忖了一会儿,嘴角一弯,露出明艳的笑容:“既然是祖父的意思,母亲也勿须太过操心了。将军府后宅能做主的人只有母亲一人而已。”
薄宁的话说完,薄夫人的神色却有些不对劲儿,欲言又止:“写意,我……”
可薄宁却好似没有发现薄夫人的异常,仍旧是笑靥如花。薄夫人见薄宁如此也只好作罢,三言两语又扯到了南巡之事上面。
“圣上南巡还不知何时得回,那些衣物你都准备好了么?”薄夫人对于薄宁也要跟着圣上南巡表示有些忧心忡忡。将军府一下子去三位主子,薄卫,薄今,薄宁都要去。薄卫乃是一品大员,而薄今则是京城守卫少将,也要跟着前去,薄宁不用说,自然是太后点的名。
“母亲不需担心此事了,此行我会带着清玉前去,满玉留在府中,母亲多多担待。”薄宁深知母亲不大喜欢满玉有些脱跳的性子,但是此次南巡她本就是个附庸,又岂能带着两个侍婢出去。只好将满玉留在府中,只希望母亲不要太过苛责满玉才是。
薄夫人闻言一愣,心中不免有些苦涩。她的女儿小时候还会甜甜的叫她娘亲,会肆无忌惮的依赖在她身边撒娇,会笑会闹……是什么时候开始呢?薄夫人觉得自己有些记不清了,但是那些事却还是深深的印在了薄宁的心里,不然的话,那个乖巧懂事的女儿为何如今竟然变得有些陌生了呢?
她竟然会觉得自己会去苛责她的侍婢?薄夫人心中酸涩异常。
“你多多注意,南巡之期在太后身边,定是要小心些的。”薄夫人还是十分关切的叮嘱女儿:“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你的表姐宛卿也会出现在南巡之中。”
薄宁点点头,黎宛卿会出现在南巡队伍之中她一点都不稀奇。若是不出现,她才会觉得稀奇了。毕竟,黎家当前还是个克制秦家的好帮手,皇上不可能不让黎家的人一同南巡。
想到这里,薄宁心中暗暗觉得皇上果真是善于玩弄权术,就算是一个南巡也要搞的里外不得安宁。南巡之中带上了新晋丞相郦蓝田,却留守了秦家左相秦琼,圣旨上说了秦家之女随行,半个字没提到黎宛卿,但是黎宛卿却是直接跟在顺妃身边出行。就连皇子也是除了六皇子全数都去,留下的还是秦家的人。
看起来似乎都是秦家的人留守朝堂,但是却没有想到皇上请出了前丞相风良出山,代为安政,秦琼那个老匹夫又要被压制了。
薄宁暗自啧啧几声,皇上好谋算啊。
“女儿知道了,倒是母亲在家中要妥帖一些。”薄宁总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但是她现在又说不上来。所幸的是,满玉会留在府中有什么事儿,满玉也会应付得来,她不行,还有祖父撑腰呢。
想到这里,薄宁就稍稍松了一口气。她觉得不对劲儿的地方也只有正院了。
“夫人,大少爷来了。”和玉上前通报,语毕之时就见到了薄今,依旧是一副潇洒君子的模样。
“母亲。妹妹。”他上前,对着薄夫人笑道:“母亲可否将妹妹借给儿子一会儿?”
薄夫人见到儿子,心情便是好上许多,薄今的样子好似也有话要说,恰好薄夫人也没什么别的事,手一挥便是将两兄妹放出了正院。
薄今领着薄宁出来,这才是说道:“太后可有对你说过什么奇怪的话?”
“没有。”薄宁摇头,“何出此言?”
“你可是不知道,祖父这几日三天两头将我和父亲困在书房训话,言下之意是让你远离太后。祖父好似对太后意见很大一样。”薄今对于薄宁这个妹妹是有什么说什么,也不会藏着掖着,自然就是把祖父的话三三两两都告诉了薄宁。
薄宁笑笑,当中缘由太过复杂,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了。薄宁想了想,长话短说:“祖父只是不想让我成为皇家控制薄家的棋子罢了。太后曾经与祖母有一段姐妹情倒是真的。”
薄宁话里的意思很简单,只是薄今面色有些阴沉。他也不想让妹妹掺和到皇家的阴私之中,他虽与太子霍亦有几分交情,但是祖父三令五申说过,宫门深似海,若是写意成为皇上的儿媳,想必薄家也就开始战战兢兢的生活了。
祖父从朝堂之上退下来,只为保住薄家。太祖父的时候没有向太祖皇帝求爵,正是因为希望薄家的血脉能够长远的流传下去。只是百年下来,薄家子息单薄,到这一代也唯有薄卫一支嫡系,怪不得祖父不希望和皇家扯上关系。
可若是写意自己愿意,祖父也会保住写意。他会,父亲自然也会。而皇上肯定也知道这一点,却不知皇上究竟适合打算。洛阳水患之时,写意在宫中住了大半月,他原本以为写意会遇上哪位皇子,却不想真的只是在太后身边陪伴左右。
这样难测的心思,果真是帝王心。
故此这一场南巡,杀机,生机,错综复杂。
------题外话------
嗷嗷,看到掉了几个收藏,有点小受桑tat
求安慰求虎摸求留言求收藏求么么~
最近天气有点坑爹,感冒了。码字神马的好费劲儿,嘤嘤。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四十五章 老爷子的打算
第四十五章老爷子的打算
因着皇帝南巡之事还只是朝宗之间清楚,不得皇帝下旨之前不容外传。只几家得了圣旨的和大臣们知道。是以朝中在旨意下达之前,也就照常上朝。薄卫乃一品大员,虽说是从一品却是皇帝亲信,今日被皇帝召去御书房商议南巡之事。
薄今带了消息回府,老爷子用过膳之后又将薄今薄宁兄妹一起叫到了书房里去。薄夫人也为着已经到了的夏日再去给府中主子们添置几套新衣,带着和玉出门去了。
说起来薄宁好一阵子没有来给老爷子请安,老爷子老当益壮,这阵子清晨都早起练剑,带着薄今一起,故此也没让宝贝孙女来请安。所以薄宁每日就去了主院给父母请安,加上老爷子时常有事与薄将军和薄今谈,薄宁当真许久没有来见老爷子了。
老爷子性子不甚随和,他少年就是跟随父兄上了战场,又是个烈性子,后来成了亲,娶了薄宁祖母,那火烈的性子也是收敛许多。但老爷子年逾五十,对于孙辈的孩子们倒也不似那么严苛。
“两个小子要随行圣上,老爷子我有些话不得不说。”老爷子神情肃穆,叫薄今薄宁两人一时也郑重起来。
老爷子一双剑眉仍旧英武,说起话来也是掷地有声:“薄家原本就是百年大家,自你们父辈起,便是子息单薄,传到你们这一辈儿仍旧如此。薄家还有旁支,却不能成为嫡系的助力,也就靠着薄家的荫佑。”
薄今薄宁对视一眼,这件事倒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只是祖父现在提起来也不知是何意思。兄妹两静默不语,等着老爷子说下半段。
老爷子见两人都沉着不语,心中还是觉得两个孙辈的孩子了得,继续说道:“老爷子我在家行三,上有一庶兄嫡兄,下有一嫡亲的弟弟。可仁皇帝之时,战乱颇多,大魏国腹背受敌,薄氏一族男丁几乎全部战死沙场,老爷子我捡了一条命,薄家方得以传承。”
薄老爷子说起自己少年时,也就是仁皇帝(现皇帝的祖父)当政之期,大魏国真是腹背受敌,又恰逢朝中武将寥寥无几,薄氏一族便是将嫡庶全族的男丁投入战场。当时薄老爷子在家排行第三,恰好是十二岁,也是可以上战场的年纪。
当时薄老太夫人与薄老太爷大吵一架,薄老太夫人不想三子上战场去,薄老太爷却是异常的坚持,虽然薄老太夫人气病了一场,却也没能拦着薄老太爷的决心。
当时薄家子息也不少,只是年岁太过相近,且薄家男子少年成名,在战场上也是英勇无比,连连打下许多捷报。而薄老爷子从那时候开始上战场的。但是薄老爷子排行第三,前面还有两个哥哥,虽说是一嫡一庶,但是论军功,嫡兄怕是没有庶兄厉害。
仁皇帝当政之期,朝政不稳,在朝为官的武将们大多都是常年在外,而薄家的两个儿子一南一北守在大魏朝的边界,薄老爷子则是留守京畿,而老四,也就是薄家当时的幼子却遭奸人谋害而死。
薄老太夫人本就身子不好,打击之下一病不起。薄老太爷一直驻守边关,常年在外的身子也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