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
由于时间很晚了,副市长一行把肖紫烟四人接回市属宾馆。
宾馆挂着三星级的牌子,却是四星级的待遇。里面的装修,比江洲一些四星级宾馆还好。
副市长准备在这里宴请肖紫烟一行,肖紫烟拒绝了,自己是过来考察的,简简单单吃点东西就行。副市长一再坚持,看到肖紫烟怎么都不答应,也只好作罢。于是晚上搞了一个简单的晚宴,顺便谈了扶贫的事。
肖紫烟还是那句话,扶贫可以,资金要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支付。副市长一脸惊愕,不过马上又笑嘻嘻地点头,“这个自然,这个自然,不过请肖董绝对放心,我们不会挪用捐款一分一毛钱。”
第二天,由副市长亲自带领肖紫烟一行,去了几个典型的贫困村,察看回来之后,宋清珍对肖紫烟说,“我怎么感觉有些不太对劲,这个副市长好象急于要钱似的。”
肖紫烟浅浅一笑,“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他们是逮到一笔是一笔,看来我们这次行程要落空了。”
宋清珍道,“我也觉得不对劲,他领着我们这里看,那里看,当我们什么啦?取款机啊?而且我们说到按工程进度支付时,他们好象都不太乐意。”
肖紫烟道:“把方娜叫过来,我们明天回去吧!”
宋清珍正要出去,手机响了,她朝肖紫烟歉意地一笑,出门接电话。
“清珍啊,出事了,你堂哥在学校里受了伤,你手上宽裕吗?汇点钱过来吧!”
宋清珍心里一凉,“怎么回事?妈?”
“学校的教学楼倒塌了,你堂哥冲进去救人,被一根梁砸伤了,断了二根肋骨。学校里又拿不出钱,咱们不能见死不救啊。”
“我知道了,妈!明天就回来。”宋清珍挂了电话,心里有些紧张。堂哥是学校的老师,由于家乡条件差,上面调他去市里任教,他坚持留在乡下,没想到学校出事了,为了抢救学生,把自己能砸伤了。
宋清珍努力平静一下,进去跟肖紫烟请假。
“肖董,明天我恐怕得请天假。”
肖紫烟问了原因,听说竟然有这种事?当下立刻道:“那还等什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去你老家看看。”
宋清珍老家离这里仅一百多公里,走高速的话不要二个小时。四人事不宜迟,马上动身,立刻朝宋清珍老家赶。
。。。
。。。
第386章平凡与伟大
赶到县城,直奔医院。
虽然已经深夜,并不防碍宋清珍为堂兄交费,一直了二万,伯伯感动得眼泪鼻涕都出来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侄女会这么快回来,而且还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听伯伯说,学校本来就没钱,出了这种事,校长也只能干瞪着眼睛,说让他们自己先垫上,到时一起报销。
为了救命,伯伯不得不四处借钱,想到侄女在江洲工作,而且是个职位不低的高管,于是就跟宋清珍父母开了口。
宋清珍老妈当着伯伯打的电话,宋清珍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堂哥跟自己一样是个大学本科生,宋清珍选择了南下打工,最终进入名流集团,当上高管,年薪近百万。
堂哥放择在大城市里教书的优越条件,回到家乡支持农村教育事业,一个月下来,不到二千块钱的工资。
虽然娶了个老婆生子,但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但他毫不在意,一心一意扎根于此。一些民办学校花几倍的高价请他出去教书,他都不愿意离开。
带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在这里当上了副校长。
学校就八十几个学生,四间土坯教室,有时为了不干扰学生上课,只能错开时间。
一年级上课的时候,二年级上体育,反之亦然。
办公室也很简陋,整个学校不到八个老师,不过他们学校的成绩,远居全县第一。
这是今年上半年几名六年级学生,参加语数竞赛的时候,取得的最好成绩。
全市全五名,他们学校占了二个名额。
其中包揽了第一名,和三名。
如此落后的教学条件,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有堂哥的功劳。所以其他地学校只剩三四十个学生的时候,他们学校的学生反而多了起来。
接骨手续不是太复杂,宋清珍等人赶到的时候,堂哥已经进了病房。嫂子是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子,朴素无华。
她嫁给堂哥,虽然清苦,却非常知足。
肖紫烟注意到这位没有华丽外表,骨子里透着朴实的农村妇女,也不禁流露出一丝欣赏。
看到堂妹回来,堂哥有些激动,宋清珍走过去坐在床边,握着堂哥的手。“你不要动,躺着。伤筋动骨的,没有十几天下不上床。”
“真是不好意思,怎么把你也惊动了。听说你们名流集团这几年发展非常不错,你一定又高升了吧?”
宋清珍马上给他介绍,“这是我们肖董事长。”
堂哥虽然身在农村,现在的网络如此发达,对外界的时事还是非常了解,看到肖紫烟的时候,大为震惊,就要挣扎着起来。
幸好被宋清珍和他老婆按住,“别动,有什么话你就躺着说吧!”
“怎么惊动了肖董事长,清珍,你——”
宋清珍马上打断他的话,“我们正要这边考察,刚巧碰到这事就一起过来了。”
“哦!”堂哥朝肖紫烟点头微笑。
肖紫烟道:“你躺着就好,你的事迹我们都听说了,你也不要担心其他的,当务之急就是养好身体,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听说肖紫烟也听说了自己的事迹,堂哥顿时精神了不少,“肖董事长,如果有机会,我想跟你讲讲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团队。”
肖紫烟保持着微笑,“明天我会去看你们学校的,别担心,安心养身体吧!”
肖紫烟出去的时候,堂哥一直看着肖紫烟的背影,对老婆道:“看到没有,这就是名流集团的董事长,上千亿的大公司。”
他老婆对这些什么都不懂,她很实在地说了句,“她很漂亮。”
躺在病床上的堂哥笑了,老婆这句话太有意思了。当然,她对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其它的都不懂,只知道肖紫烟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
堂哥道:“我以后要教出很多象肖董事长的一样优秀的学生,让我们家乡富裕起来,让祖国富裕起来。”
他老婆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富裕起来?”
堂哥瞪了老婆一眼,“俗!”
肖紫烟和宋清珍等人离开病房,在就近的酒店开了房间。
宋清珍怕肖紫烟不适应,就过来问需要什么?
肖紫烟透过酒店窗户,望着外面灯火辉煌的璀璨都市。“你们这个地方真有这么穷吗?”
大街上,灯光通明,将这座小城照亮得如同白昼。
这是典型的浪费,肖紫烟在心里叹息。
第二天,肖紫烟一行来到学校。
学校座落在山脚下,三面环山,一条不是太平坦的马路从前面穿过。没有围墙,只有两栋低矮土坯房子。
一栋是教学校,一栋是办公楼。
教学校在昨天下午倒塌了一半,剩下的一半象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苟延残喘,估计也撑不了多久。
今天学生全放学了,有几名老师带着就近的孩子在搬砖头。
他们要把这些砖头搬开,尽快搭建几间教室来恢复上课。
又有几名村民赶过来,加入搬砖的队伍。高娜惊讶的道,“怎么还有这样的学校?这真是学校吗?”
她家里是下岗工人,条件并不好,但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
宋清珍道:“我们这里是个多山的地方,学校建在这里已经很好了。”
当年她就在这里读书,她和堂哥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只不过后来她留在大城市里,堂哥回到了家乡。
土坯墙壁上,依稀能看到剥落的石灰,一些多年以前的标语隐隐可见。
肖紫烟走过去,司机远远跟在后面,他也是城市里的人,真没见过如此贫困的学校。
不过沿途过来,这一带似乎都不富裕。
很少见到那种高大的房子,偶尔有几辆拖拉机和摩托车经过。四人来到学校,办公室里有个六十来岁,秃顶的男子在打电话。
宋清珍认识他,这是学校的钟校长。
等校长打完电话,宋清珍才叫了一声,钟校长半天没认出这个打扮时尚的大城市美女。目光打量了后面的肖紫烟和高娜几眼,“你们是?”
他最担心记者了,刚才接到上面的电话,这事绝对不能声张,更不能让记者知道,如果被记者曝光了,要追究他的责任。
接完电话,校长就骂娘了。
宋清珍和她堂哥都是钟校长的学生,他教过的学生中,只有宋清珍的堂哥一个人回来了,其他学生都不愿意回来。
连他女儿也去了城里,不愿意回这里教书。
宋清珍见他不认识自己了,于是用家乡话说了句,“我是宋清珍,你记不起来了吗?宋清平的堂妹。”
“哦哦哦——!钟校长恍然大悟,听说山沟里飞出只金凤凰,在外面发大财了,年薪百万。尽管很多人都无法理解年薪百万究竟有多少钱,但他们都知道宋清珍这个人。
在他们这个地方,宋清珍算是一个最有出息的人。
虽然她没当官,她的名气比官大。
当官的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啊,尤其是现在这社会,工资都是透明的。
钟校长一下子反映过来,心里立刻有一个念头,“莫不是回来投资的吧!”这大概是钟校长目前最大的愿望,如果有人投资,几万,十几万也好,把学校盖起来,他的心愿就了了。
本来他准备退休,可是考虑到这里老师太少,如果自己再离开,宋清平的压力就更大了。
宋清珍此时也有想法,从积蓄里拿个二十万把学校重建。她不好意思向肖紫烟开口,而且她自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有这个义务。
所以宋清珍道,“钟校长,学校这是怎么回事?”
钟校长叹了口气,“这么多年头了,不倒才怪。就是人活了几十年,也差不多了。”
说完,他就问,“清平受伤了,你去看过没有?”
宋清珍说看过了,刚从那里过来。
校长又说起宋清平的事,“清平是我叫回来的,他从小受了我的影响,我也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太自私,把他留在这里。”
宋清珍也知道,如此堂哥去外面闯世界,他一定可以过得衣食无忧。说不定还能娶上一个很漂亮的老婆。可他生生让自己回到这里,这种伟大的情怀,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堂哥是个有志向的人,校长你不要太自责。”
跟校长说话,一时忘了介绍肖紫烟,反映过来后,宋清珍一脸歉意,“钟校长,这是我们公司的肖董事长。”
钟校长马上变得客气起来,“我知道,我听清平说过,名流集团是一个国际型的大公司,市值上千亿,不得了。不得了!”
肖紫烟谦虚道,“跟校长相比,我们算是渺小了。”
今天这一幕,肖紫烟深有感慨,原来一个人可以这么活。不一定要有很多钱,不一定要住很漂亮,很大的房子,但是必须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眼前的几个人,都那么平凡,那么朴实无华,但是他们心里的伟大,无人能比,那一刻,她决定了,在这里投资建一所学校。
校长注意到这个漂亮的大城市女董事长,有些腼腆地笑了,“肖董事长说哪里话呢?我们只是不想让这些孩子没书读,没学上。再说我一辈子就是以教书为生,让我做别的我还真做不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安理得,也踏实。”
肖紫烟深有同感,是啊!老校长说得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踏实!
“钟校长,你们别搬了,让孩子们回家吧,建学校的事,我们来做。”
钟校长惊讶地看着肖紫烟,半晌才感激地拉着肖紫烟的手道,“那我替孩子们谢谢你,谢谢!”
肖紫烟马上做了安排,“高娜,准备一下,让公司打款过来。”
高娜应道:“好的,打多少钱?”
“五十万吧!”
ps:求个鲜花吧!
。。。
。。。
第387章这算哪门子事啊?
钟校长一脸惊讶,五十万啊!
果然是上市公司大老板,出手阔绰。
要知道象他们学校这样的条件,如果只建几间普通的教室,几万块钱就可以了。可惜,连几万块钱都没地方抠。
建个二层楼,八间教室的话,估计二十来万够了。
剩下的钱,还可以添些新的课桌椅,再给教职工办公室弄一下。
当然,别太讲排场。
可这只是肖紫烟的第一句话,后面又说了一句,“等他们把学校建起来,再打五十万给他们添点设施,老师的住宿条件也要改善一下。”
钟校长直接愣在那里,要知道他们这地方的确不怎么富裕,去年一年乡镇财政收入都不到五十万,这句话绝对不是瞎掰。
而肖紫烟轻轻松松两句话,一百万就这样捐出来了。
“校长,校长,你怎么啦?”
要不是宋清珍手快,钟校长早坐到地上去了。
钟校长晃了晃脑袋,“这个肖董董事长,我们只有建一座普通的学校,真的用不了那么多。二十万,二十万足够了。”
钟校长到底是个朴实无华的人,伸出二个指头,诚恳地道。
对于一个村小学来说,二十万真的可以。
搭六间教室,粉刷一下,把地面铺上水泥,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待遇了。可肖紫烟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小气事来?
既然捐了,就要搞好,她对校长说,“没事,我会叫人出个设计图,你们按设计图纸建吧!教室尽量多建几间,搞个上下二层,三屋都可以。必须要有礼堂,食堂,图书馆。”
校长又不是没见过世界,他懂,什么都懂。可这些对于一个村办小学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谈。
可在肖紫烟,高娜她们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宋清珍也知道,一百万有点多,在这里恐怕花不完。
但是她更知道肖紫烟的想法,所以坚持道,“钟校长,这些问题你就不要担心了,学校条件不抓好,老师没法安心上课,学生在这里的教室里读书也不安全。”
钟校长有些激动,嘴唇都在颤动,拉着宋清珍的手,平时满腹经纶的他,此刻也说不出话来。
“那,我我我代表老师和学生们谢谢,谢谢你和肖董事长的关心。”
宋清珍让校长以学校的名气一个账户,名流集团会将钱打到账户上。资金到位,马上就可以动工。
这时村委会的人来了,他们得到上面的通知,学校倒塌的事,不要外传,如果发现有什么陌生人进来,要及时上报,尤其是不让他们拍照。
村委会的人看到宋清珍,“哟,这不是清珍嘛,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的?”
村委会有三个人,两个上了年纪的男子,一名四十来岁的妇女。打招呼的正是这名妇女。
宋清珍虽然不常回家,但是她的名气在村里不少,因为前段时间修村公路,她一个人出了五万,这个数字,绝对是村里的大户。
只可惜后来路修成了,账也没了,究竟用了多少钱?剩了还是少了,反正是一笔糊涂账。
路修好了,没一二年又坏了,人家水泥马路打二十几公分厚,他们村里打十几公分。几十吨的大卡车开过来,直接陷在那里。
宋清珍认识对方,“我哥受了伤,所以回来看看。”
对方似乎很警惕,宋清平受伤是昨天下午的事,她们今天早上就到了,这也太快了吧!就算是坐飞机,从省城到乡上也得六七个小时。
一名村干部进去跟校长说话,为了不让人听到,走得远远的。
钟校长是个实在人,把名流集团决定投资建校的事告诉了村干部。村干部打量着那几个女的,也不知道打什么主意。
钟校长哪里知道村干部的心里想什么?还在说,人家可是上市公司,身价几千亿,名流集团很有名的,跨国大企业呢!
村干部根本就没听进去,而是对校长说,“这件事情你不要对外面乱说,等下县里的领导就要过来,知道吗?”
学校根本就不属村里管,但是村里要插手这事,而且他们要建学校,将来避免不了要村里支持。
听说县里领导要来,钟校长就琢磨着,宋清平的医药费那事能不能报?
三个村干部也会做人,要请肖紫烟四人去村委会吃饭。
被宋清珍推了,她说家里父母准备好了,要回家聚聚。
四人进了村,宋清珍老妈早就杀了鸡,买了鱼,正忙着做饭菜。宋清珍老爸也在帮忙,老两口忙得不亦乐乎。
伯伯和婶婶也来了,虽然宋清平受了伤,但是有儿媳妇照顾着,再加上宋清珍给他交了钱,一时也不需要担心。
刚要吃饭,几个村干部就来了。
宋清珍老爸赶紧去拿酒,招呼他们一起入座。
三人客气了几句,大大咧咧坐下来一起喝酒,对方的目光总是落在肖紫烟身上,大概猜测到她才是真正的大老板。
村干部说,“听说贵公司要捐款建校,这个我们举双手赞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嘛。我们村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第388章拦路告状
他们的应对方案是什么?
宋清珍很久都没有想明白,去看堂哥的时候,跟他说起此事,堂哥说糟了,你们这事恐怕是弄不成了。
“为什么呀?”
肖董事长为了学校出钱出力,难道还有人阻止?给钱也没人要吗?
堂哥解释,“你们是不知道其中的内幕,我虽然不在机关上班,但是对这些内幕略知一二。县里的几个领导好面子,曾经在上任之时发誓,要摘下贫困的帽子。但是几年下来,没实际效果。当然,与我们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愣他们怎么折腾,地方经济总是活跃不起来。过两天省里要来检查,如果让他们知道学校的事,恐怕又要骂他们不作为了。”
啊?
尽管宋清珍对这些情况略有所闻,没想到在自己的家乡发生了。为了面子,竟然置学校和孩子们于不顾。
这事在宋清珍心里泛起了波澜,怎么也无法平息。
宋清珍是个犟性子,一定较真,绝对不肯轻易认输。从医院出来,她就去找县办公室主任,想弄清楚上面的意图,到底如何安置这些老师和孩子们。
办公室主任还算客气,告诉她此事正在研究,暂时没有决定。如果他们真有这个诚意,就把资金打到财政的账上,由县里出面解决,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经过这两天的反反复复扯皮,宋清珍哪里还肯相信?
二天后,省里来人了。
是一位副部级的主要领导干部,在县里安排下,看了几处正在兴建的楼盘,还有几条公路后,领导突然提出,到乡下看看农业发展情况。
经过宋清珍村上的那所学校,秘书问这学校怎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