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的发行将是近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重心。
整篇专访到此为止。
肖飞在专访还未发表前先过目了一遍。自己都笑了:这广告的意味也太浓了点。
不过,以现在的形势。这篇新闻会有很多报媒抢着刊发。
《陆地行走的鱼之后,肖飞再“亮剑”》,中原晚报上的新闻标题还是很醒目的,这标题是肖飞亲自捉刀打造。
刘泽来告诉肖飞,主编陆劲对这题目很满意。
这篇新闻在中原晚报文化新闻版发表之后,刘泽来又是将之传真给了国内与自己有业务联系的几乎所有报纸。
他告诉人家,这新闻可以随便转载,他不要转载稿费。
关于肖飞的新闻正是最热门的时候。
国内其他报纸收到新闻后,自是如获至宝一般,中原晚报刊发的次日,国内就有二十多个报纸转发了这则新闻。
随后的几天,更是有一百多家报纸转发新闻。
于是,国内的人们,尤其是比较关注文坛、爱读书的那拨儿人都知道了,肖飞将同时推出两部长篇。
不得不说,刘泽来的这篇新闻写得还是非常有煽动性的,读过新闻的人都开始纷纷打听肖飞的新书何时才能买到。
很多书店都有读者去打听。
这也算是给肖飞的这两本书做了个预热。
而翰墨文化这个公司也开始浮现在众人面前。
人们都很惊奇,翰墨文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公司,居然可以拿到肖飞两部长篇的运作权。
对这些,肖飞也没怎么关注。
他现在急于搞定的事情是:将《陆地行走的鱼》跟《亮剑》的发行征订做好。
中原晚报上的新闻出来后,翰墨文化的市场部就开始忙碌起来:帮着刘泽来联系他各地的朋友、同学,邀请他们担任当地的兼职业务人员,给各地的书店打电话,询问是否订购肖飞的两本书等等。
肖飞在中原市一共待了6天时间。
在他走之前,两本书的征订已经如火如荼,各地书店的反响还是十分的火爆,征订数额一路走高。
征订开展的第一天,自建渠道加上新华书店的渠道两本书的征订数额合计就达到了四十余万册。
其中,《陆地行走的鱼》显然更受欢迎一些,征订数量到了32万册,而《亮剑》也达到了11万册。
这是因为,《陆地行走的鱼》已经被市场验证,属于那种超级畅销书,而《亮剑》的征订则完全是靠着肖飞的个人名气支撑,能在一天内达到11万册也是相当不错的。
这个成绩十分的璀璨夺目,振奋人心。
翰墨文化的办公室里一片的欢声笑语,看到这个数字,大家的心这才稍稍放进了肚子。
而刘泽来也长长地松了口气。
四十余万册的订量,已经足以确保公司的码洋达到400万元以上。
而这个,还仅仅只是开始。
随着肖飞即将推出《陆地行走的鱼》单行本跟新作《亮剑》的新闻在国内迅速传播,肖飞相信,后续这个数据还会猛烈增长。
前世的时候,于丹的《论语心得》在百家讲坛推出后,轰动了全国,随后的,她的讲稿被整理成了书迅速推出,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可也是销售了几十万册的。
肖飞费了那么大的劲儿进行造势,他可是有着更大的野心的,他希望自己的这两本书能在这文学低迷的时刻创造一个销售的奇迹,给时下文坛打一针强心剂。
第181章书没上市,钱先赚到了
ps:第一更,求大大们多支持
“肖飞,你放心回去吧,这里有我在,不会出什么乱子的。”
总经理办公室里,刘泽来对肖飞说道。
刘泽来很兴奋。
他怎么也没想到,大好局面就这么一下子就打开了,现在的形势已经好得不能再好。而这一切都是肖飞带来的。
刘泽来现在对肖飞可谓心悦诚服。
而他已有打算从中原晚报辞职,专职来经营翰墨文化。
可惜的是,报社却爱惜人才,并不愿让刘泽来就这么离开,目前还在竭力挽留他留下来。
肖飞对此并无太多强求,他希望刘泽来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对于刘泽来,肖飞还是非常信任的,两世与之打交道,刘泽来的真诚忠厚,肖飞自是体会很深。
“有泽来兄在公司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那就拜托泽来兄了,有什么事,咱们经常通个电话交流一下即可。”肖飞说道。
他是打算次日一早就回河阳。
之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头回去,是因为肖飞心里有事情。
林春丽的老公刘贤民前世大概就是1996年的十月份突然发病并因为医治不及时而撒手人寰的。
前世刘贤民发病时肖飞不在家,竟是不知道他确切地是哪一天发的病。
在中原市的这几天,他每天都惦记着这事,唯恐前世的悲剧这一世再次发生。
肖飞的家里已经安装了电话。
肖飞差不多每天都往家打电话。
幸运的是,刘贤民现在貌似一切都还安好。肖飞就嘱咐哥哥。若是林老师的男人有个什么意外,请尽量地提供帮助。
肖阳也答应了下来。
肖飞这才稍稍放了点心。
但父亲在肖飞打电话到家的时候却是满腹的牢骚。
肖友金说。已经是阴历8月底了,再过些天就进了9月。该播种冬小麦了,可是自家的6亩玉米到现在籽粒还没长饱满哪!
肖友金估计,等到抢种小麦的时候,玉米也难以成熟。
现在村里人都在看肖家的笑话呢!
说什么拔了棉花种玉米,到头来白白浪费地力却没一点收成,算是白做工了。
肖友金心头那个愁啊!
有这两件事压在肖飞心头,他也没心思在中原市待太多的时间。
现在局面已经打开,形势也相当不错,刘泽来办事能力十分的强悍。在他的带领下,翰墨文化的发展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好的。”刘泽来答道。
肖飞又想了想,自己身上现在可谓山穷水尽,一穷二白,没什么钱了。就这么回去如何能帮得了林老师?
他便开口道:“泽来兄,待会我要在财务先支用五万元现金,跟你知会一下。”
“好,我去帮你办,现在咱们账上现金还是相当充盈的。哈哈!书还没印一本,书款倒是收到了几十万了,肖飞,不得不说。我太佩服你了。”刘泽来笑着起身,亲自去财务给肖飞拿钱。
肖飞靠在沙发上,看着刘泽来离开。嘴角也是流露一丝颇为得意的笑。
在新书开始征订前,肖飞提出来。要收取渠道商三分之一的预订款,只有交钱。才能代理零售《陆地行走的鱼》及《亮剑》两书。
对肖飞的这个提议,刘泽来表示不赞同。
他说,这种先交钱再订书的形式并无先例。
而且,现在出版方是弱势,渠道商才是强势的一方。出版方只能去委屈求全地顺从着渠道商,哪能使用这种带有霸王条款性质的强势要求。
刘泽来担心,若是按照肖飞的提议来征订翰墨文化的新书,那估计会遭渠道商们强烈反对的。
要是把渠道给得罪了,书还怎么卖?
公司里的人绝大多数也支持刘泽来的观点。
大家都认为,还是按照原来的行规来办事吧,人家怎么干的,咱们也照着来,先把征订发行工作做好了,来个开门红,这才是最重要的。
肖飞却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没有屈从于多数。
这次的新书征订,他们还与省新华书店进行了合作。走这个系统,对于民营图书公司来说,有时候是一种灾难。
这个发行渠道回款太慢了,有时候,一年两载的都甭想收到钱。
那要是把成本全砸进去,却长时间回不了款,对于新生的翰墨文化来说,太危险了。
所以,肖飞才如此坚决地要推行收取三分之一预定书款的协议条款,将成本风险给提前规避掉。
他认为,自己有这个底气。
自己好歹正在风头浪尖,知名度在国内可谓一时无两,这可都是卖点啊!
有这么高的知名度,自然就有相当高的市场号召力,有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他就不信图书零售渠道不对自己屈服。
事实上,在征订的信函发到全国各地图书渠道商那里时,这个预付三分之一书款的协议条款的确是引起了一片的哗然。
有很多渠道商组团表示抗议,甚至声明,如果不废除这个条款,他们就不预订翰墨的图书。
即便面对这么强大的压力,肖飞也没有动摇让步。
他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
他让市场部很明确地告诉那些渠道商:翰墨文化在一个区域市场最多只选择三个合作伙伴,若是协议签订得晚了,那只能遗憾地失去与翰墨合作的机会。
这话传出来后,渠道商们马上慌了神。
一天之内,很多人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要跟翰墨文化签订预订肖飞新书的协议。
这才有短短一天,征订出去四十余万册图书,收到了大几十万的预付书款的征订奇迹。
肖飞相信,若是没有预付书款这一条款的限制,没准预订数额会比现在多上很多。
总而言之,这次中原市之行,收获还是相当丰饶的。
经此一役,翰墨文化的招牌算是真正的立了起来,公司的规章制度什么的也都明确了下来,肖飞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次日,他自己打了个车赶到汽车北站,从那里坐上了回河阳的长途车。
到达县城后,已经是中午,肖飞没有回学校,而是直接转了一趟城乡公交,一路颠簸着回了家。
他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没回过家。
他下了车,发现眼前一片白茫茫大地。田地里的棉花早已拔掉,地里空荡荡,甚是萧条冷落。
只有自家的地块,生长着绿油油的玉米,煞是扎眼。
他沿着小路慢慢走着,穿过土岗的隘口,就看到了村子。
肖飞发现,遇见自己的村人在跟自己说话招呼的时候,脸上都带着敬畏的神情,说话的语气里满是讨好的意味。
他便轻轻地叹息了一声:自己终究是跟以前不一样了啊。但这不正是他所孜孜追求的结果吗?
他走到家,正遇见父亲蹲在门口抽烟,仍然是旱烟锅。父亲看见肖飞磕了磕烟锅就匆匆站了起来,说:“可把你给盼回来了,你说吧,现在咱们该怎么办?你老子我是没一点辙了。”
第182章种地也需要点新思维啊
“爸,你在担心个啥?”肖飞笑着问父亲。
肖友金懊恼地一挥手:“还能担心啥?眼见着就该种麦了,咱家的玉米到现在籽粒还没长饱呐!”
“爸,这也值当担心?就是颗粒无收,现在对咱们家也没什么打紧的吧。”肖飞心疼地看看父亲不展的愁眉,看来这事真是把他给愁坏了。
父子俩往家里走。
肖家的小楼现在在整个西里村是独一份的鹤立鸡群,家人已经搬进新楼里住了。
“颗粒无收的话,饿肯定是饿不死人,可老子看着心疼啊!六亩地的玉米长势那么好,竟然没有收成,我没法接受!臭小子,你不是说什么80天就能熟吗?现在都快仨月了,为啥还没熟的迹象呢?”肖友金大声地抱怨着。
门口的声音早惊动了家人。
母亲、哥哥、姐姐都从屋里出来,欣喜地跟肖飞打着招呼。
“他爹,你就别吵孩子了,六亩玉米不要又咋滴?肖飞这么久没回家,一回来你就吵吵个不休,算怎么回事?”母亲责怪着父亲。
“是啊,爸,别吵肖飞了,要怪也得怪那黑心的种子公司,买种子的时候说得那么好,谁能想到居然成熟期误差这么大的!”肖阳也帮腔。
“肖飞,你还没吃饭吧?想吃啥,姐给你做去。”还是肖艳心细,问了一句。
“还没呢,想吃姐做的捞面条”肖飞笑着说。
“那我去给你做。”肖艳说。
“我去摘几个西红柿去。”妈将手在身上系着的围裙上擦了又擦,去了后院菜地。
“爸。哥,咱们去地里看看吧。”肖飞对父亲和哥哥说。
“还看啥看。再看也没熟。”肖友金嘀咕了一句,但还是跟着肖飞和肖阳往地里去。
到了自家田里。
肖飞掰了一穗玉米棒子。揭开来,看了看。
玉米的籽粒已经长齐了。
用手指甲掐了掐,一汪的乳白色浆水。这玉米的确是还嫩得很。
不过,肖飞觉得,这些玉米用来煮着吃口感理应是已经相当不错了。
肖友金跟肖阳站在一旁看肖飞动作,肖友金又是忍不住的唉声叹气。秋风凉了,吹得他头上白发瑟瑟颤动,让肖飞心里也是一颤。
“爸,你叹什么气啊!这些玉米现在已经可以卖钱了。”肖飞说道。
“啥?”父亲瞪大了眼睛。“怎么卖钱?”
“卖玉米棒子啊!咱们种的是糯玉米,煮着吃很好吃的。”肖飞解释了一句。
一旁的肖阳一拍脑门插了一句:“爸,你看我这记性,肖飞之前跟我说过,说咱们今年补种的这玉米最适合煮着吃,嫩玉米棒子可以摘下来拉到市里去卖,一穗就按批发价也能卖到两毛呢!”
肖友金却不太相信:“几万穗玉米棒子呐,能卖得出去?会有那么多人吃这个?”
肖飞叹口气,这西里村还是太闭塞了点。村民走出去的不多,见过世面的更少,所以思想太僵化了点。
“爸,咱们西陵市有几十万人口呢。每年到了秋天,满大街都是卖煮玉米的小摊点,大家都爱吃这个呢。这点你就不用担心了。”肖飞对父亲解释着。
“爸,我认为肖飞说得对。”肖阳随声附合着。
肖友金看看两个儿子。叹息了一声:“好吧,那我就不管了。你们哥俩看着办吧。”
肖友金说完,背着手脚步有些蹒跚地往家走去。
肖飞哥俩对视了一眼。
“哥,待会你去钱村找一下钱光文,让他帮忙联系一辆卡车,咱们今天就把玉米棒子全摘了,用卡车拉到西陵市去。”肖飞说。
“行,没问题。”肖阳答应下来。
肖飞回家吃饭,肖阳则骑了自行车去钱村。
等肖飞吃完饭之后没多大会,就听见外面有卡车停下的声响。
却是钱广文跟肖阳带了一辆大卡车来了。
这个下午,一家人齐上阵,肖阳又叫了几个帮忙的,花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就把六亩地的玉米棒子全摘了下来。
这些玉米棒子堆在地头,楞是堆成了一座小山。
村里不少人都在围着看热闹,还议论着。
“哈哈!我早就说了,老肖家这玉米不可能长成熟的,他们还不听,现在怎么样?还是为了赶着种麦毁掉了吧,他们家这一季还是白忙活了。”
“看着长不熟,早该毁掉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活该!看他们一家人最近那神气活现的样子,就让人生气!”
有人幸灾乐祸着。
“我听说,他们是打算把这些玉米棒子拉到市里去卖的。”
“这么多玉米棒子,拉到哪里也卖不完哟!城里人吃个新鲜可以,但也不能拿玉米棒子当饭吃吧?想法很可笑!”
“等着吧,拉到市里估计也卖不出去,还得浪费雇车的钱!”
有知情者小声议论。
在村人的注目下,所有的玉米棒子都被装上了大卡车,这辆载重五吨的卡车被装得冒尖儿,才勉强装完。
次日一大早,天还没亮,肖阳跟钱光文跟车去了市里。
吃完早饭,肖友金就赶肖飞回学校。
肖飞没听父亲的话,他从家里出来,先去林春丽家转了一圈。
林春丽在学校,不在家。
刘贤民独自在院子里坐在椅子上晒太阳。看到肖飞,刘贤民试图从椅子上站起身,却是脚下踉跄了一下。
肖飞赶忙扶住他。
“贤民叔,最近身体还好吧?”肖飞将刘贤民重新扶坐在椅子上,寒暄了一句废话。
说完他就后悔了。
看刘贤民现在的样子,瘦得皮包骨,一张脸黯淡无采,肖飞就知,他的病情比之以前重了很多。
身体能好才怪。
“还好,还好,就是心口疼,不过也是老毛病的,不当紧。”刘贤民有气无力地说着,
肖飞观察了刘贤民一会,皱了皱眉,看来,刘贤民正在沿着死亡大道阔步前进着,最近几天,不定哪天就该倒下了。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对他说道:“贤民叔,我觉得你还是赶紧去医院看看病吧,这不能拖的。”
“肖飞,叔不是不想治病,是实在没钱啊,有时候我就想,要是能死了,那也是好事吧?就不用再拖累这个家了。”刘贤民颓废地说道。
他的眼神都是一片的灰败。
“贤民叔,怎么能这么想呢,如果手头紧,我可以先帮你把看病的钱拿出来。”肖飞说道。
“谢谢肖飞,不过,我觉得我用不着。”刘贤民惨笑着说道,“对于死,我早看透了,死对于我或者是一种解脱。”
贫苦的乡村人家,家里人若是得了大病,基本不会去治疗的,只能在家里等死,没别的原因,他们负担不起巨额的医疗费。
肖飞就是愿意借钱给刘贤民,刘贤民也不会借的,借了就要还,以他现在的病情,死亡迫在眉睫,钱花了人也死了,治病借的债可就变成还活着的家人沉重的负担了。
肖飞皱了皱眉,看来,自己还是得跟林春丽商量一下。
他就跟刘贤民告辞。
从他家出来,打算去本村小学。
可刚走到街上,就有人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跑了过来对他说,刚才有干部开着车到了他们家找他呢。
肖飞微皱了下眉头,会是什么人过来找自己?
第183章乡官来访
ps:三更完毕,恳求大大们正版支持,给我动力。
不得已,肖飞放弃了去学校找林春丽的打算,跟着来找自己的人回到家。
却是看见,自己家门口停着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车子被擦得锃亮闪光,一些孩子、村人围在门口。
肖飞跟大伙打着招呼往家里走。
“肖飞,是李书记过来看你来了。”刘铭兴对肖飞说道。
“哪个李书记?”肖飞笑着问。
刘铭兴说:“乡党委书记李平山啊。”
李平山,那不是李佩甄的老爹吗?虽然李平山是东平乡的一把手,肖飞也跟李佩甄交好,但还真没见到过他父亲。
李平山听到自己回家竟然会过来找自己,这让肖飞很感意外。
“哦,知道了。”肖飞冲刘铭兴点点头,往家里走。他听见刘铭兴在自己身后跟别的村人在那里说着什么早觉得肖飞不是一般人,看看,人家现在一飞冲天了吧。
肖飞走进院子。
母亲在门口站着,看见他回来就说:“李书记在屋里等着你呢,快进去吧。”
肖飞进了屋,看到客厅的沙发上坐着三个人,旁边还站着几个人。
坐着的三人中,一个是刘振海,另一个是肖友金,只有居中而坐的那个黑瘦的中年男子不认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