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虫蛾子能灭杀干净,就能遏制棉铃虫的繁育。

村里的人都在这么干。

“爸,别走啊,听我给你们讲个邻村发生的故事吧。”肖飞坐不住了,站起身,追着父亲三人快速地讲着自己杜撰的一个危言耸听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中午,一老汉带着自己的孙子在自家的棉花地里打药。老汉背着喷雾器在前面打,他的小孙子在地头玩耍。老汉打了一趟药回来,他的小孙子对着他喊,‘爷,别打了,别打了,木用啊!’老汉很奇怪,问为什么,他的小孙子说,‘我看见你在前头打药,你身后跟着个老太太一把一把的往棉花棵上撒虫子。’这故事我是听人说的,那人说那老汉就是他们村的,现在你们知道今年的棉铃虫为啥治不住了吧?这分明就是天灾啊!”

“胡扯八道!”

“瞎说!”

“那老头是哪个村的,你倒是说明白了。”

肖飞讲这个故事效果很明显,听得父亲、哥哥、姐姐三人都有点毛骨悚然,人不能胜天的时候,总会很容易相信一些神神怪怪的东西。

他们心里打鼓,嘴上却是一致呵斥肖飞。

肖飞当然能感觉得到家人的色厉内荏,他想,看来,还是得在村里多造点谣。

像什么棉铃虫百毒不侵,泡到纯药液里都死不了,害得农夫以为是假药,然后自己拿起瓶子喝了一口,结果直接中毒身亡了什么的,多来点,不信动摇不了村人保这季棉花收成的信心。

他管不了村人如何,他现在急需改变父亲的观念,把自家的棉田毁了抢种点别的庄稼,他算了算,时间应该还来得及,当然,前提是,他能尽快说服父亲。

第13章反鸡汤急先锋

昏黄的灯光下,肖飞趴在小方桌前,摊开了稿纸,手里捏着一杆钢笔。

他要开始写稿大业。

家人都去棉花地里跟棉铃虫蛾子作殊死斗争去了,家里就剩他一个,刚好给他腾出一段清静的时间。

手里捏着笔,他有些感慨。

多少年都不曾用笔写过稿子了,一时间肖飞还真有点不习惯。1996年,电脑在城市里都还是个稀罕玩意,更别提农村。

这时代写东西还是得靠笔杆子,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

俗称爬格子。

屋里很热,门窗都开着,还是没风吹进来,肖飞只穿了条大裤衩子,仍是一身的汗水,小溪一样流淌。

写什么呢?

肖飞用毛巾擦了把身上的汗,心里思索着。

要想稿费挣得多,还是要给杂志写稿,像故事会、山海经、知音、家庭、女友、爱情婚姻家庭等杂志,稿费都很是不低,千字两百元起。

但杂志发稿周期长,即使稿子顺利过了终审,刊发出来有时也要至少等两三个月时间,稿子发出来后,再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收到稿费。

四、五个月的时间才有钱拿,肖飞有点等不及。

所以,还是先给报纸写稿子吧。

报纸尤其是日报,几乎每天都有发行,报纸的副刊稿子也好发表得多,只要质量过硬,编辑收到稿子后,两三天内就能发表出来,一个月后就能收到稿费。

最适合像肖飞这样渴望短平快,快速赚稿费的人。

肖飞想到了前世跟自己交好的两个编辑:h省日报大河副刊的责编张成功以及z市晚报百花台副刊的编辑刘泽来。

张成功时h省s市人,诗人,为人热诚,喜欢踢足球,爱好交朋友,其人儒雅文气,平日里爱穿宽宽松松的唐装,有一颗浪漫的心。

刘泽来则是西北人,一枚高大豪爽的汉子,善饮,认真负责,最爱做的事便是栽培有潜力的作者。

这两个编辑是肖飞最熟悉的。

前世肖飞跟他们关系极好,对他们也都比较了解。稿子投给他们,当不会被草率埋没。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两家报纸的副刊稿费都还可以。

z市晚报按篇付稿酬,每篇50元,无论长短。

h省日报则要高上一点,千字70元。

那就先给这两家报纸写一批稿子吧。至于文章的类型,肖飞想都没想就确定为反鸡汤小文。

励志类的文章是每个时代都不过时的,逆境的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取,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煽情而感人的故事,总是会被人们津津乐道。

90年代一直到2000年初的中国,其实本身就是个很励志的故事。

经济飞速增长,国力迅速增强,鸡的屁赶英超法,将一个个列强甩在身后。

这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国民乐观向上的美好时代。

1990年,诗人汪国真因为励志小诗而走红全国,掀起最后一波诗歌热潮。

1993年,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和马克汉森主编的《心灵鸡汤》出版之后,不仅在美国大卖,更是风靡全世界。

同样是90年代,台湾作家刘墉的感悟随笔散文集《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等在国内也是备受拥趸。

总之,这个时代绝对是感悟励志文的天下。

投稿给报纸副刊的文字,若是能从生活的表层感悟出一点独特的东西,投稿命中率达到百发百中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可是,肖飞并不打算自己也励志,也鸡汤。

他知道,新千年之后,尤其是2010年之后,国内泛起一股反心灵鸡汤风潮,很多社会精英都以批判鸡汤为己任,认为鸡汤文是精神**,是一针灵魂麻醉剂,起了很坏的作用。

要想一鸣惊人,那就必须发出与众不同语惊四座的言论!

这一点,肖飞自然深深知道。

既然重生了,那肖飞就没打算再平庸地人云亦云,他要让这个世界记住自己,他要搅风搅雨,搏取大名!

出名要趁早啊!

更何况,他已经19岁了,他不能再按部就班的等待了。

这一晚,肖飞汗流浃背,伏案疾书。

围绕“反鸡汤”这一中心,他一气儿写了十篇稿子:《心灵鸡汤还是精神**》、《虚假的励志》、《试论鸡汤的阿q精神》、《修炼自己与挑剔世界》《什么样的鸡汤文章才养人》……

因为是草稿,所以,他写得飞快。

几乎是头也不抬,手腕写累了,就活动两下继续。

父亲他们是在深夜10点多之后回来的,那时,肖飞已经写完了稿子,将自己的稿子收起来,寻思着明天上午好好抄写一下,然后下午直接投出去。

肖飞回来后,家里的住房更加紧张。

只是夏天还好,比较容易凑合。

肖阳夹了一领席子拿了条床单,冲肖飞一甩头:“走!去外面路边睡,凉快!”

这一晚,哥俩就在家门口的路边铺开席子,睡了一晚。

天气太热,屋里睡不舒服,路边睡觉的人比比皆是,到处都躺满了贪图凉快的人们。

星月满天,夏虫唧唧,微风阵阵,比之溽热的屋内,舒服太多。

肖阳身子一挨席子就沉沉入睡。

肖飞却是怎么也睡不着,脑子兴奋得不行。他在想,自己1996年就高举起反鸡汤的大旗,时间是不有点过早了?

要知道,现在还是国内鸡汤文字的发轫期,要到2000年初的几年,鸡汤文学才逐步达到**,同时也暴露出其种种弊端和缺陷,以致开始被人诟病。

肖飞提前了整整十年开始反鸡汤,论调惊人是不假,相信也定能引发舆论热点,进而让他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可他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毕竟,在绝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目中,心灵鸡汤代表着正能量,代表着催人奋进的力量,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信仰。

他这会儿对心灵鸡汤这样的励志文体大肆批判,无异于戳了马蜂窝,被蛰得满头包都是轻的。

还有,肖飞也有点担心,自己这过于激进的文章,会不会被编辑给枪毙掉。

戳马蜂窝他不怕,声名险中求嘛!

他最怕的就是,编辑怕事儿,然后将自己的文章束之高阁。

他思考了一下,最终,他认为,刘泽来相比较思想更激进一点,胆子也更大一点,那就把这十篇稿子全给了他吧。

第14章散布谣言

ps:书已经签约了,请放心收藏,恳求支持,谢谢路过的各位!

次日一早,等肖飞醒来,发现昨晚睡满了人的村街两边空荡荡的,只剩自己一个人还孤零零睡在路边,身上裹着的床单几乎被露水打湿。

太阳已经升起,红彤彤的藏在村东的树林子后头,散射出霞光万道。

此刻,暑气还没上来,挺清凉的,风一吹,甚至有一些寒意。

周围的树上,小鸟蹦蹦跳跳叽叽喳喳,不时有新脱壳的知了扇动着嫩绿翅子从空中尖叫着飞过。

几个拖着鼻涕的孩子蹲在肖飞不远处,看着他嘻嘻的笑,鼻涕泡呼哧进了鼻子去了,又噗的一声从鼻孔耷拉下来。

一切是如此温馨美好。

照肖飞的生物钟推测,这时不过6点来钟。

哥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的,竟然没有叫醒他。肖飞起身卷起凉席往家里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不用想,又去趁着凉快到棉花地里捉虫子去了。

肖飞犹豫了下,最终他认为下地捉那丑陋不堪的小爬虫不过是无用功,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他决定还是不去地里帮忙了,就在家里替家人做顿早饭吧。前世好歹有过十多年居家过日子的经验,肖飞做点家常便饭还是没问题的。

他家没专门的厨房,地锅垒砌在院子里,顶上搭了个棚子,四面透风,冬天的时候,父亲会自己编织些草毯子四处垂挂下来遮挡一下肆虐的冷风。这个家的清贫由此可见一斑。

肖飞烧了一锅玉米糊糊。

用大陶盆子盛出来,用盖子盖了,放在井台上晾着。

再用水刷了锅,从院中的菜地里摘了几个茄子,烧了个茄子。

正炒茄子时,姐姐回来了,看到肖飞在做饭,她惊奇得不行:“弟,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你竟然做起饭了。”

在这个家,肖飞是老小,一直是备受照顾的对象,几乎没干过重活,更没做过饭的。

“姐,你也太小瞧我了吧,我在做饭这方面可是很有点天赋的哦!”肖飞将炒好的茄子用不锈钢盆子盛出,笑着说。

肖艳走过来,闻了闻:“味道好像还行,颜色也好看,就是不知道好吃不。”

“尝尝不就知道了?”肖飞递给她一双筷子。

肖艳夹起一块尝了尝:“嗯!真香!弟,妈会埋怨你的,你放油也太多了点吧?照你这个炒菜法,咱家的油要比平时多费十倍也不止的!”

早上8点多,太阳高高升起时,父亲跟母亲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回了家。

他们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地里的棉铃虫好像又多了,这前天才刚打的药啊!昨晚又捉了一晚的虫蛾子,虫是从哪里来的?这不由得他们不想起来昨晚肖飞讲的那个鬼婆子撒棉铃虫的故事,不寒而栗。

肖艳从压井里打出清凉的水让他们洗手脸,在一旁跟他们说着肖飞做饭的事。

父亲咧嘴笑了笑,看了眼肖飞表示了下嘉奖:“总算会帮家里干点活了。”

母亲看到肖飞炒出的茄子,果然嘟噜了好半天的嘴,抱怨肖飞不会过日子,炒个菜放那么多油,败家也不是这么个败法。

等肖飞把方桌子摆出来,跟肖艳一道盛好饭菜,哥哥气呼呼的骑着自行车也回到了家。

哥哥刚才是去乡里农资站赊农药去了。

哥哥愤怒地说,农资站的人说了,如果不把前头的欠债结清,不会再赊给农药了。

哥哥说,他是费尽了口舌,说尽了好话,装尽了孙子啊,都不能把药给赊出来。

父亲叹口气:“阳,不是我说你,你的脾气得改改了,跟个炮捻子似的一点就着,人家能赊给你才怪!等会吃了饭,我去看看,这事你不用管了。”

一家人吃完饭。

父亲起身骑着车子风风火火的去了乡里。

虫灾这么严重,不把农药赊回来怎么能行?

不打农药,那就是妥妥的棉田绝收的节奏,这关系到肖家一年的生活。

“肖飞,你还不打算上地吗?”母亲看见肖飞扭身将方桌擦干净,拿出来一沓稿子放到桌上,坐了下来,皱眉问。

“妈,我有点事要忙。”肖飞讪讪地道。

“妈,让弟忙吧,我跟哥干快点多干点,也不是不行。”肖艳说。

肖阳也点头:“飞这是要写文章了,他这也是正事,妈你忘了吗?咱们家飞可是能赚稿费的人,一篇稿子赚过75块钱呢!”

肖阳说的是肖飞高二那年在《中学时代》发的一篇稿赚的稿费,当时,这篇稿曾轰动了整个河阳一中,为肖飞挣来了才子之名。

“好吧,反正我们大家也都没指望过你干活,那你就在家好好写吧,能写出来点钱那是最好。”母亲听了肖阳的话,这才算是恩准了。

等一家人走后,肖飞就开始誊抄昨晚写的十篇稿子。

这个时代,不像网络时代,稿子写在电脑文档里,投稿的时候,直接用电子邮箱发出去就可以,不用担心底稿的事。

手写稿件的时代,想留底稿,那就得再辛苦抄一份出来。

十篇稿,一万字多点,肖飞花费了将近三个小时才誊抄完毕。

自然又是出了一身的汗,看看誊抄出来的稿子没什么错误,他用一个牛皮纸大信封将十个稿子塞了进去。

这十篇稿四十多张稿纸,厚墩墩的。

一种叫做成就感的东西油然而生。

因为父亲将唯一的自行车骑走了,肖飞不得不步行去乡里。

西里村属于东平乡所辖,乡政府所在地叫东平村,形成了个小型的政治经济中心,乡里的各个底层机关都集中于此。

邮局也不例外。

西里村距离东平村不过三里地,走路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一路上,肖飞变成了个话唠,见了村里人,就开始主动说话,讲起据称是他在县里听来的故事。

鬼婆子撒棉铃虫了。

棉铃虫成了精,百毒不侵了。

某精准预测过很多大事的半仙呕血数升折损了半年寿命占了一卦,卦象显示,今年河阳县的棉花9成9要绝收。

走一路,散布一路谣言。

到了乡里,肖飞心满意足的想,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谣言肯定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来。

聪明人该好好想一想了。

“飞,你干啥去?”

在东平集市的入口,肖飞迎面遇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手里提着好几瓶的农药,脸色红如猪肝,眼中带着几丝遮掩不住的羞色。

“爸,我去邮局一趟,你赊到农药了?”肖飞看看脸色不太正常的父亲,有点狐疑。

“嗯!只要肯求人,怎么能赊不到。”父亲用一只脚支地,挺了挺胸膛,“那你去吧,我得赶紧回去打药去。”

父亲走后,肖飞的脸色陡然间阴沉下来。

父亲以为他不知道,其实,重生而来的肖飞如何能不知道,父亲所谓的求人,是跪地磕头的那种丧失了人格的苦苦哀求啊!

前世,肖飞不止一次听到村里人讲有关父亲在农资站求赊农药的丑态:他跪在地上,他对着人家作揖磕头,用双臂抱着人家的腿。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肖飞的心都在流血。

将稿子送到邮局投递,回村的路上,肖飞还是有点烦躁不已,他现在急需要拿到一笔钱,他不能再容忍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人,被他人嘲笑!

第15章发财的妙招

回家的路上,肖飞一直在苦苦思索来快钱的招儿。

然后他便发现,当下,除了入室盗窃、拦路抢劫这样不要本钱的非法买卖,想要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赚到一笔可观的钱财,简直就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钱难赚屎难吃,俗话诚不我欺。

他苦恼地叹口气。

慢慢沿着路走着,目光茫然地四下张望。

虽然走得慢,但没多久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村庄,毒辣辣的太阳高悬头顶,已经是接近中午时分,地里仍然到处是忙碌的人们,浓郁呛鼻的农药味四处弥漫。

几个泥猴儿一样的孩子从村边的土岗上下来,叽叽喳喳说着话,他们手里拿着小铁铲,端着广口玻璃瓶,瓶子里有些圆溜溜的紫褐色爬虫在胡乱爬动着。

那些紫褐色的爬虫叫土鳖,又有个别名地鳖虫,是一种中药材,主治破瘀血续筋骨,在中药里用处十分广泛。

土鳖性喜腐土烂草,多见于腐殖质较多的树林、土岗、坟地、墙角杂物等处。此物昼伏夜出,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活动。

西里村的土岗很适合土鳖生长,随便掀开一小块腐土都有可能看到有肥大的土鳖飞快逃逸,钻到一丛荒草中消失不见。

村里人在农闲的时候也会上岗去挖土鳖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挖土鳖,是真正的挖。用小铲子挖开土层,把藏在土里的土鳖翻出来,再捉到随身带着的容器里。

这种方式,挖个一整天,最多不过能挖个三两斤的样子。

每斤湿土鳖(活着的,没有干制过的)5元到8元,最贵的时候也有到十元左右的时候。96年的时候,农村人能一天挣个一二十块钱已经算得是高收入了。

肖飞看看高耸连绵的土岗,再看看那些挖土鳖的孩子,心里开始狂跳,他一下子想到了一个快速赚钱的方法。

这方法很简单。

用食用油、盐、味精、酒炒制麦糠。像炒菜那样的把麦糠炒得香喷喷的,气味浓烈。这是第一步。

然后,用铁锨在土鳖出没藏身的地方铲出一小块平整的地方。

把炒制好的麦糠抓一点放到铲好的平地上。

之后的事情就是等待了。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出来活动的土鳖闻到麦糠的香气,就会蜂拥而来愉快的就餐。

这时候,就可以用手大把的将聚拢来的土鳖抓起来装进早已准备好的容器里。

这种抓土鳖的方法前世的时候大约是在九七、九八年的时候传到了西里村,有人曾用此法一个晚上抓了一百多公斤的土鳖。

在九十年代末期的几年,每公斤晒制好的野生土鳖的价格在40元以上。

平均三公斤活土鳖可以晒制一公斤干土鳖。

也就是说,一个晚上就可以挣到1500元!

足可以抵得上两亩棉花的出产了。

当然,土鳖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有限的野生虫子,不可能捉之不尽,若是全村人一齐上阵,那村子里面及周边的土鳖一夜之间就能被捉个净尽。

但在1996年7月中旬的时候,这种简便省力高效快捷的抓土鳖的方法西里村的村民们并没有人知道。

可以说,肖飞要做的将是一个独门生意。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不能再等了。

既然想到,就得赶紧去做!

肖飞很清楚,现在村里之所以只有孩子上岗挖土鳖,是因为地里活太忙,村民们都还顾不上。若是再晚上二十多天,到了八月初的时候,眼见着棉花已经彻底无望,全村的人都会涌到土岗上挖土鳖,将整个土岗翻了个底朝天,而且是翻了一遍又一遍。

到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