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就太难得了。

孟曦东怎么都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的评委对肖飞如此欣赏。

看来。文人相妒这一恶习在肖飞这里并没有产生太大的负面作用,这些评委们慧眼识才,慷慨地伸出了提携新人的手。

孟曦东心潮那儿澎湃啊。

他知道,肖飞进入1998年才不过21岁。

21岁的一个年轻人,已经将全国最大的文学奖之一的鲁迅文学奖给拿到手了,这绝对是空前的纪录。

而肖飞,此前在去年的时候,还拿到了庄礼文文学奖的散文奖项,庄礼文是文学新人奖,很多国内的名作家都拿过这个奖。

庄礼文奖分量还是相当之重的。

去年拿文学界最重的新人奖,今年就拿最高的国家文学奖。

21岁的年轻人,已经完成了很多文人用了一辈子都没能达到的文学成绩高度。他还那么年轻,假以时日,他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啊?

孟曦东又想到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第五届茅奖是评选94年至98年的国内出版的优秀长篇小说。

而肖飞从96年到目下,已经是出版了三部有分量的长篇小说了,不论是《陆地行走的鱼》还是《亮剑》或者《兄弟》都是优秀的佳作。

都有机会参评茅奖啊!

若是肖飞再拿到第五届茅奖,那这个成绩就实在太逆天了。

只是,这个机会或许真的不会太大,毕竟,在国内的文坛,还是很讲求一个论资排辈的问题的。

孟曦东对着这个名单惊叹。

随后,他又发现,散文奖的评奖结果又出现了一个新闻亮点:十部提名作品,竟然全部获得了鲁奖!

而单单是散文奖项上,就评出了十六部获奖作品。

自然,其中有六部是老作家们的荣誉奖。

孟曦东看了一下,这整个的获奖名单竟然黑压压多达七十余人。

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他觉得,这个获奖的人数是不有点太多了点?尽管分奖项太多,可也不应该有这么多个获奖者吧?

这人世间,不管什么东西,太多了的时候,往往就不值钱了啊!

像茅盾文学奖,为什么含金量这么高?就是因为每四年才评出那么四五部的样子,平均一年才一部!

再看诺贝尔奖,为什么举世瞩目,长盛不衰,同样是在评奖的时候十分的慎重。每个单项奖每年才不过颁发一个人,还是面向的全世界!

可现在。这个鲁迅文学奖呢?第一届就一下子评出了多达七十个获奖作品和作者,奖颁发得多了。这奖项可就过滥过于不值钱了啊!

孟曦东尖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

这同样可以在新闻上大加发挥一下的,相信读者们也都会对此很感兴趣,或者自己这样写这篇报道,也算是给评委会敲一下警钟。

孟曦东以最快的速度写完了自己的关于鲁奖评奖结果的新闻报道。

他的报道的题目是这样子的:他叫肖飞,他21岁,他获得了国家最高文学奖!

而副标题他则道出了自己的忧虑:第一次颁奖,获奖人数多达七十余人,鲁奖发得是否过滥?

孟曦东写完这个长达5千余字的大稿子,送给总编审核之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抓起电话来给肖飞打了个电话。

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肖飞。

……

第一时间拿到评奖结果的,还有京城晚报。

记者雷声也是煞费苦心,终于将完整的鲁奖获奖名单给拿到了手。

当然,这个结果后续会不会有变化,那谁也说不准,在官方发布消息之前,一切都是未定的。

但是,即使如此。雷声觉得单是将这结果以内幕人士爆料的形式发出来,再分析一下获奖名单,就是一篇好新闻了。

雷声将自己的报道重点放在了散文奖上面去。

这个奖项上有两个看点,那是相当之棒的。

第一个点。鲁奖荣誉奖的颁发,像冰心老人、季羡林大师竟然都是获奖者,冰心还好说。大家都知道她是散文大家,以散文著称。但季羡林可是位大学问家,他的散文竟然这么厉害嘛?

想必。度这么是喜欢看的。

雷声是打算挖掘一下6名获得鲁奖散文荣誉奖的作家的故事讲一下。

然后呢,他的目光也是看到了肖飞在获奖名单上的排名位置上去,21岁的肖飞两年连续斩获两项文学大奖。

尤其是鲁迅文学奖,这可是文学至高奖啊,21岁的小年轻,竟然已经在国内文坛登顶了……

这在崇拜神童,崇拜天才的国内,消息出来,估计又是舆论大哗了吧?

肖飞的知名度估计会翻着跟头的再上升一个高度。

对肖飞获奖这件事,该如何表态呢?

雷声觉得,京城晚报该为之欢呼,肖飞的出现,预示着一个世界级的文学作家已经在冉冉升起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京城的媒体获得这一消息的人不在少数。

于是,正月初九这天,京城多达四家报纸爆出了鲁迅文学奖奖项已经全部评出的消息。

这四家报纸是:《华夏青年报》、《京城晚报》、《京华新报》、《京城青年报》。

整个的京城轰动了。

这四家报纸的报道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肖飞都是他们报道的一个重点和核心。

他们都在强调一个问题:肖飞在弱冠之年已经登顶了国内文坛!

而他获得的还仅仅只是散文奖项。

肖飞写散文时间不长,篇幅很小,也只有区区一百多篇小文的样子,竟然连夺了两项文学大奖。

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但大家都没忘了,为肖飞在国内赢得巨大声誉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他已经在短短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出版了多部重要的长篇小说。

假以时日,他在小说这一领域估计会获得更多的奖项。

《华夏青年报》记者孟曦东在其报道里说到的肖飞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几率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讨论。

而京城四家媒体率先发出鲁奖的评奖结果之后,很快就被全国各地的报纸所关注,他们的文章被广泛转载。

这个国家的民众顿时就被吸引到了鲁奖上去,同时,肖飞也获得了最多的评论和关注。

一时间,肖飞再次大热。

很多人都在讨论,肖飞应不应该获得鲁奖这一问题。

第533章韩涵的焦虑

这个寒假,对于韩涵来说,痛并快乐着。

自他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他就被翰墨文化公司签到了旗下,翰墨公司向他约了一部长篇。

甚至,该公司为他定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青春文学,就写写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写苦逼的少年对于中国教育的认知,表现一下青春期的迷茫和烦躁、快乐与忧伤。

翰墨还给了他一个很有意味的书名:《三重门》。

这书名是什么意思呢?

据翰墨公司总经理刘泽来向他解释,三重门暗指的是一个孩子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门槛,最后才能鱼跃龙门,进入大学阶段。

这解释很有味道的样子。

领完新概念奖,韩涵的心就如野马奔腾,再也收不回来了。

翰墨公司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可能的门:只要用心去写作,不用去苦逼的读书考大学,同样可以出人头地。

年方十五岁的韩涵心动了。

他回到家,就对父亲说,自己要立刻投入到跟翰墨签约的长篇小说的写作当中去。

韩涵跟翰墨公司签约,其父亲自然是知道的,韩涵还未成年,他要想签约,还必须由监护人同意才能行。

韩父之所以同意儿子签下这协议,也是迫于无奈。

儿子顽劣,对学习并不太上心,将来就是考个不入流的大学,到社会上打拼之后也会很艰辛。

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翰墨公司也是比较可靠的一家公司。那就不妨让儿子试一试好了。

现在,儿子说要马上开始写。他也表示了坚决的支持。

不仅如此,韩父还给儿子出谋划策。提了不少的建议,做了详细的指导。

韩父认为,儿子的才情是有的,文字功底也完全达标了。

现在写长篇的唯一一个阻碍就是,儿子可能对长篇的驾驭能力还不够。

幸运的是,翰墨公司还赠送了儿子一本名为长篇创作指南的小册子,韩父看了之后觉得写得很好,就交代韩涵认真学习一下。

而韩涵看了此书之后,也是大受启发。

在经过一番前期的资料收集、整理。小说大纲的撰写之后,韩涵于1997年的12月正式投入《三重门》的写作中去。

他激情四溢,情绪饱满。

他是上课在课堂上写,下课在家里写。

写到**或自己认为得意之处,还喜欢念给自己的父亲或同学听一听。

自然,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很快都知道了,韩涵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而且小说写得还不坏的样子。

毕竟,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很轰动的比赛。韩涵能夺得大赛一等奖,这也是被学校视作一项荣耀的。

如果说,此前的韩涵籍籍无名的话,现在。他也变成了校内的一个名人。

他的老师找韩涵谈话,希望他能暂时先把写作放一放,毕竟。他这个年龄段,马上就要面对中考了。如果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话。那将来想上好大学很难的。

韩涵对此自然是听不下去的。

他明确无误地告诉老师,自己对上学不感兴趣,自己也志不在于考大学,自己只是想好好地写小说,希望能在这上面闯出一点名堂。

没奈何,老师最终放弃了对韩涵的劝导,并将其归入不可救药的学生那一类。

学校里对韩涵写小说的事也是议论纷纷的。

绝大多数人认为韩涵这是不务正业,人们都认为,一个才15岁的孩子,写出来的长篇能看吗?

因为写小说而影响到学习,更是犯傻的事。

甚至有人挖苦讽刺说,韩涵这是走火入魔了,这孩子被文学给毁掉了,这辈子也休想有什么前途。

韩涵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努力写作着。

他写得并不算慢。

他一天下来总能写个四五千字的样子。

这样,到了98年元旦到来的时候,韩涵已经写下了十五六万字的稿子。

原本,按照他的设想,他这长篇可能也就十七八万字的样子。翰墨公司的人告诉他,十七八万字,已经可以出一本厚度不错的书了。

可是,他写了一个月的时间,已经积攒下厚厚的稿子,却发现,自己的小说越写越长,要写的内容似乎还有很多的样子。

这让韩涵有些焦虑了。

他在报纸上看过肖飞的不少新闻。

新闻上说,肖飞是个写作的快枪手,肖飞曾经用笔一天写下了一万六千余字,还能保证极高的质量。

还有新闻说,肖飞很早就开始用电脑进行写作,这更大大提升了他的速度,他用电脑一天曾经写过两万多字。

而自己呢?

一个月时间,每天花费多达四五个小时,才写了十五万多字。

差距,还是有点大啊。

韩涵是以肖飞作为追赶的目标的。

他咬咬牙,决定自己到春节期间,自己必须将《三重门》写完,写完的同时,还要认真修改最终定稿。

所以,韩涵在98年的寒假,几乎整天就宅在家里,他不去找同学玩,不去走亲戚,不去玩耍。

他一天十几个小时扑在自己的小说写作上。

终于,在2月1日,也就是农历新年破五这天,他修订完了自己的长篇小说。

《三重门》的最终定稿他写到了20万字多一些。

他将定稿交给父亲过目。

韩父看了之后,认为儿子写得非常之好,小说很吸引人,很有青春气息,语言俏皮,情节生动,笔力虽然稍有端着架子的嫌疑,但还算成熟。

不过,韩父还是觉得,有些地方或许可以修改得更好一些的。

他就提出了一些建议。

而韩涵也接纳了父亲的建议,父子俩开始新一轮的改稿。

正月初九这天,韩父却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那朋友说,首届鲁奖评奖结果已经出来了,肖飞不负众望,勇夺散文奖项的第一名,获得了首届鲁奖。

放下电话,韩父就跟韩涵提了一嘴:“韩涵,你的偶像肖飞,人家21岁已经获得鲁迅文学奖了。”

韩涵对鲁奖也是很关注的。

父亲的话让他猛地一愣,这消息对他而言,实在是太刺激了。

自己现在也已经15岁了,再有六年,自己能追得上肖飞的高度吗?

他有些迷茫。

不过,面儿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笑了笑说:“爸爸,肖飞得奖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

“怎么会是情理之中呢?这可是国家最高的文学奖,国内那么多的文学大家,尤其是我国有散文传统,散文作家很多,写得好的也多如牛毛,肖飞能在散文这一分项上获得鲁奖,还得到了评委满票推荐,这太不容易了。”韩父说。

“我认为,肖飞的散文写得很新颖,他从人们都日常惯见的事物中发掘出了生命的哲理和深沉意味,他赋予了陈旧的意象以新的意趣,这些在国内鲜有别的散文作家能够达到,所以,肖飞获奖是意料之中的事。”韩涵说道。

韩父看了一眼儿子,忍不住道:“韩涵,你将来是打算写严肃文学,还是通俗文学?你想走怎么样的一条文学之路呢?”

韩涵沉默了一下,脱口而出道:“传统的文学圈子已经被太多的庸才占领,我就不去凑趣了吧,但是,爸爸,你说什么样的文学才算是严肃的,什么样的又算是通俗的呢?我觉得,自己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争取最广大读者的喜欢,只有获得读者青睐,那才能名声大噪,才能多卖书,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或者,去努力做一名青年意见领袖,也不错吧?”

这就是韩涵对自己的人生规划。

从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嘴里说出这样成熟的话,被外人听到,或许会很惊讶。

但是,韩父经常跟儿子探讨,类似的话,不知听了多少,他已习以为常。

“那好吧,我不会对你做任何的限制,韩涵,你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就好。”韩父说。

等父亲走后,韩涵却陷入一阵的焦虑和迷茫之中。

肖飞获得鲁奖的消息的确打击到了他。

虽然他处于一个叛逆的年龄段,虽然他一向也以自己的才情而自傲,可是,面对着已经在文学领域搏得骄人成绩的肖飞,他还是涌起一阵阵的无力感。

也许,自己真的要考虑走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了吧?

正月十日,沪上各家报纸纷纷就新鲜出炉的鲁奖以及肖飞获奖的事件开腔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各报纸的副刊及评论版,也多有关于对肖飞获奖大发议论的文章。

其中,新闻晨报副刊就特约了韩涵一篇文章。

韩涵的这篇小文题目就是:我的文学导师肖飞。

这稿子是该报的副刊编辑向韩涵特约的,因为编辑知道,韩涵跟肖飞颇有渊源。

韩涵在这篇小文中回忆了跟肖飞相识交往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意。

他说,是肖飞带自己真正走入文学的门,他是他一辈子的文学之师。

这篇稿子,在满版愤懑的抨击和批判文字中显得是那样的卓然不群……

是的,很多人都对肖飞获得鲁奖很是愤怒。

第534章拿年龄说事

“这次鲁奖评奖,有猫腻在,那是一定的,肖飞怎么会有资格获得鲁奖散文奖项呢?就凭他那兔子尾巴一样的小文,就凭那些无聊的乡村絮语,他有何资格拿这个国内文学最高奖?”

“我国老一辈散文作家,钱力老人,今年已经90多岁了,从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他就有作品发表,八十余年笔耕不辍,坚守在散文这片领地上,他的散文作品古朴自然智慧之语散见全篇,按理说,钱力先生获得一个鲁奖散文奖,怎么着都是应该的吧?可是,老人并没有获奖,反倒是一个黄口小儿高居在散文奖项的头名……”

“我只想质问评委一句话:是什么让你们不约而同地投票选举了肖飞的作品,并一举将他推上了获奖作者的高位?他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难道真的比那些老作家们写得好吗?我看未见得吧?”

“不管怎么说,肖飞拿这个鲁奖都该被看做我国文学界的一个耻辱,弱冠之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成型呢,他已经被追捧成了国内文学名家,这不是笑话吗?遍观古今中外,有这么咄咄奇怪的事情吗?”

“鲁迅文学奖,被国人捧上了神坛,结果,它自己却跳入了地狱!今次的评奖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这是一场灾难!肖飞获得此奖,只会让全国的作家们感到寒心。”

韩涵翻看了一下沪上的多份报纸。

结果,除了相关新闻之外,他还看到了副刊和评论版上充斥着如上这样的批评性文字。

这些文章无一例外。先拿肖飞的年龄说事。

一些人认为,肖飞过于**。不可能写出深沉厚重的东西,从其发表的散文作品来说。也没有太多的宏大主旨和意义在里面,这样的小文,拿来欣赏一番可以,但获得鲁迅文学奖,就显得太单薄了。

一些人认为,肖飞挤掉了老作家们的获奖机会因为肖飞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不少的老作家抱憾终生。

这辈子再也没有获得鲁奖的机会!

还有一些人认为,肖飞能获奖,肯定是通过关系运作。不然。不可能会所有的评委都齐刷刷投票给肖飞。

肖飞的获奖只能助长文坛不正之风越来越烈。

看着这些评论,韩涵十分的气愤。

他自然知道,能这么快就将自己的文章发在报纸上的人,肯定都是圈内的人,是被报社约稿。

就像他自己,若不是晨报约稿,他想前天写的文章,次日就发出来,那不可能。

都说文人相轻。果然如此啊!

韩涵概叹着。肖飞的散文他自然是认真读过的,甚至,韩涵还模仿过肖飞的这种写法,不过是学不到位罢了。

这么清新自然质朴而充满了哲理的文章。为什么就不能获得鲁奖?

放眼国内,又有几人能将散文写到肖飞这种程度?

这些人啊!都是心态严重失衡了呀!

他们看着肖飞小小年纪就获得这么大一文学奖,嫉妒得都快发狂了。自然是要疯了一样表示不满,给评委们增加以下压力的。

我们国家这些年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按资格分配所有东西,现在可好。肖飞斜刺里杀出,直接越过无数老家伙,直接抢走了他们的获奖机会,那怎么能忍得了啊?

不过,虽然一大批人跳出来对肖飞进行大肆批判和攻击,但还是有一些圈内人表示了大力支持。

这些人认为:

“文坛不是论资排辈的地方,能者上,劣者下,天经地义的事,肖飞获奖是一个很好的信号:以后的评奖,或者年轻人会有更多的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