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热销在这个时间段简直就是一种特异现象。

要知道,纯文学的式微在进入新千年之后是更加的明显的。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也就那么寥寥几位而已。

尤其是纯粹的纯文学长篇,卖得好的,除了公认的经典,新作几乎不可能。

当然,余华的这部《兄弟》出来之后,也是毁誉参半,跟他之前的作品一样,受到了激烈的批判。

甚至有人认为,《兄弟》就是一部毫无思想性和文学价值的媚俗作品,它的故事是夸张的,它的苦难和毁灭是惨剧而非有意义的悲剧,总体来讲,《兄弟》跟余华此前的几部作品一样,根本就缺乏了文学之为文学的东西,只是一本没有价值没有文学性的小说。

肖飞用了一个上午三个小时的时间,在键盘上敲打出一万多字。

这个速度已经不算慢。

但比之口授速录,还是慢了不止一点半点。

可这本书,肖飞并不打算找刘蓓帮自己速录出来,他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出来,这也是对经典的一种致敬。

他存好文档,关上电脑,给自己下了一碗从家里带来的水饺。

在做饭的过程中,肖飞还在想着。

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纯文学小说会被普通读者抛弃?

又为何余华这样一个先锋小说作家的作品会被那么多的读者喜爱?

文学的价值、意义这些高大上的玩意究竟表现在哪里?

他想,余华之所以受欢迎,《许三观卖血记》跟《活着》之所以卖得那么火。第一个原因,恐怕还在于作品的确好读耐读吧?

天才如余华总能从生活中从想象里找到最有意味的故事情节以及情感细节,将之娓娓动听地叙述出来。

就是普通的没多少文化积淀的读者也可以看懂故事,继而被故事感动。

这对于一个作家难道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

作品的最大价值不就是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吗?

完全罔顾了读者的感受,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的所谓作家。真的是太可悲了。

肖飞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写《兄弟》,是因为他要把握一个时机。那就是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的评选。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周期及对象为1995至1998年这四年当中国内公开出版的长篇小说。

肖飞自己在1996年推出了两部作品,一部《陆地行走的鱼》一部《亮剑》。两本书都很畅销,两本书都肯定会有被推荐为候选作品的实力。

但肖飞却并不认为自己就一定有获奖的把握。

茅奖的评奖原则,很多人都知道,注重的是现实性、史诗性等等因素。

但茅奖逐渐形成的隐秘性原则却鲜为人知,这个原则就是:茅奖越来越向着终身成就奖这个方向发展。

一个年轻的作家,要想获得这个奖,那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哪怕你作品真的很出色,也会因为年龄的因素被直接给帕斯掉。

国内有不少的文学大家,参评了很多届的茅奖。但都是一直跟这个奖失之交臂,不停地错失。

像莫言,很多人认为,莫言早就该获茅奖了,可一直到第八届茅奖评选,他才凭借《蛙》这部在他创作生涯中并不那么出色的小说获得了茅奖。

像余华,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一直都被茅奖拒绝着,想要获得这个奖,余华不知道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据此。肖飞认为,自己要想靠着两部畅销书获得茅奖,那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难如上青天。

他现在的打算就是。尽可能多的推出长篇佳作,让自己的创作成绩不断地丰满起来,以此来扩大自己在国内的声誉。让自己真正的成长为国内超一流的文学作家,如此来。才能增加自己获得茅奖的概率。

要问肖飞为何如此执着于在国内刷名气,对茅奖如此执着。那是因为,作为一个华文作家,如果不在中华大地获得巨大的声誉,那如何让自己走向世界呢?

要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不被本民族接受和认可的文学,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生存土壤,根本不可能发展壮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一个地位。

所以,肖飞才要在接下来的几年,尽可能地多推出重要的作品,要让自己在这个国家的文学神坛上有一个立足之地,使得国内的人们在提起华夏文学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自己。

嗯!他要成为国内文学的一棵常青树,而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

他要让这个国家喜欢文学的人一致认为,如果不把茅奖颁给自己,那这个奖就一定存在着不可告人的黑幕。

只有做到这个程度,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吧?

当然,他还要在这个圈子里给自己培养一个好的人缘,第五届茅奖的评委都有哪些,他是知道的,在随后的时间里,跟他们打好关系,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肖飞心潮起伏地思索着,以至于溢锅了,煤气灶被浇灭他才清醒过来。

随后的几天里,肖飞一直都在闭关写书。

到了正月初八这天,学校毕业班和复读班提前开学,他才暂停了自己的写作,出来跟严章、游贵、李佩甄、朱熹令以及王立凯、王非等人聚了个餐。

这一天,还是西历的情人节。

虽然小小的县城现在并不过这个洋节,但学生们是开风气之先的群体,不少人是知道情人节这个节日的。

肖飞特意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小屋,安排了一次烛光晚餐,和徐凤娟浪漫了一把。这也算是他苦行僧一样的生活的一个调剂。

但次日,李堂秋找到了肖飞,一脸兴奋地说,学校接到了个来自北大的电话,说是,过几天会有一名招办的老师过来考察河阳一中,顺便跟肖飞说说话。

第303章获得保送北大资格?

“肖飞,我觉得,北大没准是要以特招的形式录取你。”李堂秋眉飞色舞地说道。

肖飞认为,李堂秋的话可能性很大。

若如不然,那北大招生办的老师何必要千里迢迢赶来河阳考察,还要特别和自己谈谈呢?

作为国内最好的超一流大学,清华跟北大对于优秀生源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这两所名校的招生办时刻紧盯着国内各地高中的尖子生,你争我抢地进行着掐尖行动。

像河西省最好的省级重点高中,每年都会有保送生名额。

而每年的全国各科知识奥赛的高名次获得者也都会在竞赛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就被国内名校给直接瓜分掉。

后来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学子也有很大概率获得保送名校的机会。

肖飞觉得,北大若是没有关注到自己,那才叫奇怪吧?

自己虽然没有奥赛获奖的光环,也不在省级重点中学成绩拔尖,但现在就是说自己是全中国最出名的中学生,也不会有人反对吧?

《陆地行走的鱼》及《亮剑》的成功,《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大火,自己的散文获得了庄礼文文学大奖等等令舆论大哗的事件,已经让自己一举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最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作家。

这样的人,北大和清华怎会不关注,不动心?

现在评一所高校的影响力,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知名校友的数量。

肖飞这样的人,那就是潜在的大牌知名校友啊。

更何况。肖飞的学习成绩也是相当出色的,以他现在的成绩。是直奔着省文科高考状元去的。

如此尖子,怎么能不想尽方法提前收入囊中呢?

肖飞认为。北大这会儿才过来跟自己谈谈,已经算是来迟了,而清华,直到现在还没现身,肖飞只能送它一个成语:风骨铿锵。赞美之。

“李老师,我觉得,特招不特招的都无所谓。”肖飞对李堂秋说道。

“怎么会无所谓啊?”李堂秋挑了挑眉毛,“特招录取,那就不用再参加高考了。省多少劲啊,也不用担心发挥不好了。能提前锁定,当然是好的。”

“李老师,我意思是,上大学现在对我来说,只是个人生的过程,如果不是怕将来难免遗憾,上不上大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是没什么影响的。”肖飞笑。

“这句我相信。不过,肖飞,我认为,这事你最好还是重视一下。别到时候出现个什么意外。”李堂秋说道。

“李老师放心,我会认真对待,也会好好跟北大这位老师谈谈的。我相信,我们会相谈甚欢。不会有什么不愉快,你知道。我一直是个与人为善的人。”肖飞笑了起来。

李堂秋笑着无奈摇头,用手指点着肖飞:“你呀你呀!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了。”

“李老师,如果我接受北大的提前保送录取,不用再参加高考,那岂不是就跟省文科状元无缘了?也没法给学校争光了吗?”肖飞不无恶作剧地说道。

锁定一个北大录取名额。

丢掉一个极可能到手的省文科状元名额。

对于肖飞来说,失去的是一个虚名,省文科状元这名头要与不要无所谓。

可对学校就不一样了,河阳一中什么时候出过省文科状元这么高大上的玩意啊,这可是足以让河阳一中引起高层重视,获得全省名誉的啊。

李堂秋笑笑说道:“先锁定北大,然后,也并不妨碍你继续参加高考啊,只不过,那个时候,你的心情会更加放松,没准也更有可能考出更好的成绩,是不是?省文科状元只要你去参加高考了,那还不是咱的囊中之物?”

原来李堂秋打的是这么个主意。

肖飞心说,您老人家太精明了点吧,什么好事都想占着。

跟李堂秋聊过之后,肖飞仍然回归了疯狂写作的状态。

他每天用电脑敲两万字,计划着到3月中下旬完成《兄弟》的写作。但这书写完之后,他却不想马上推出去。

肖飞想沉淀一下,选准一个时机再推新作。

他在七个多月的时间里,推出了四本书,三本长篇一本散文集,这个速度已经是很快了。

这本兄弟最迟也要等到6月份的时候再放出来。

放的时候,还是按照余华在上一世推出的时候那样,分成上下两部好了。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

肖飞觉得,自己这纯粹就是一种恶趣味:一部书可以出版两次,销量上也应该可以上一个台阶吧?

只是不知道,被吊胃口的读者会不会给自己寄一把菜刀什么的。

但肖飞不知道的是,自己要被北大提前录取的消息竟然传了出来,在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

徐凤娟给他发来短信:祝贺呀,肖飞,要上北大了。

肖飞回她:别听人乱说,八字还没一撇呢。

徐凤娟说:李老师都说了,这事没准已经板上钉钉了,怎么会没确定?北大这次派人来,肯定是为了特招你的事;肖飞,我怎么办?

她原来担心的是这个。

肖飞如果去了北大读书,徐凤娟肯定是也想考个京城的大学的,但以她现在的成绩,想考一所京城里的好大学,很难的。

肖飞便给她打去了电话笑着说:“娟儿,如果我去北大,我会想办法让你也考上北大的,放心好了。”

徐凤娟在电话那头幽幽地说:“骗人,你以为考北大跟菜场买大白菜似的,随随便便就能做到?肖飞,我知道,一直缠着你或许是不对的,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的想离你近一点再近一点。”

她这是很没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肖飞心想,自己脑子里装的就有今年高考的试卷及答案,有谁能阻拦自己帮徐凤娟考上一所好大学?

只不过,徐凤娟不知道这个,自己也不能跟她说。

她恐怕自己都不知道,她平日里重点复习的好多知识点,就是今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吧?

就是徐凤娟现在去参加高考,考出个超出重点线几十分的好成绩也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事。

只能让她先不安着吧。

转眼间,元宵节就过去了。这个新年到此也就正式结束。到正月十七这天的上午,李堂秋突然打了肖飞的手机,说是北大招生办的徐元徐科长来了学校,让肖飞过去校长办公室。

第304章两强开抢

肖飞只好丢下正在写的小说,起身下楼。

快走到办公楼下时,他遇到了迎面匆匆而来的李堂秋,李堂秋看见肖飞便朝他招手:“肖飞,又有新变化了。”

新变化?

会有什么新变化?肖飞心里很是疑惑。

“李老师,又怎么了?”肖飞笑着问,看李堂秋红光满面的样子,这新的变化估计也是好事。

李堂秋左右扫了一眼,眉梢挑起,笑意难掩:“刚才北大来的徐科长在外面的待客间跟校长交谈,校长室套间里头的电话响了,我替校长去接,你猜,这个电话是哪里打来的?”

一个四十快五十岁的男人玩起了“你猜”的卖萌小把戏,肖飞觉得挺逗的,也间接反应了李堂秋此刻的心情大好。

“李老师,这我哪能猜得着?您直接告诉我吧。”肖飞说。

这个电话肯定是跟自己有关的,肖飞心想着。联系到北大来人,肖飞心说,难不成清华也打来了电话?

这个也完全有可能。

只是,年前怎么它们就没半点动静呢?

非要扎堆儿一块凑热闹吗?

“哈哈!是清华招生办的一个同志打来的,他们倒是直接,说他们对你很感兴趣,希望你能接受清华在今年三月举行的特招生考试。肖飞你还不知道吧?清华的特招考试录取率很高的,只要参加,那就有90%的几率能通过,这下好了。两大名校都向你发出了邀请,你这面子也真够大的了。”李堂秋爽朗地大笑着说道。

居然真给自己猜中了。还真是如自己所想,两大名校不约而同地要招揽自己。

这可是很难得的一件事。

两校身为国内顶尖儿的超一流大学。虽然近年来在拔尖生源的争夺上已日趋白热化,但他们一般是不会放低身架抢得这么掉份儿的。

名校自有名校的矜持。

肖飞淡淡地笑了笑说:“李老师,我们上去吧,别让客人等急了。”

“对,对!上去跟北大的这人好好谈谈,让他充分认识到你的价值。”李堂秋频频点头。

两人来到校长室门口。

李堂秋敲门。

“进来!”屋里响起朱旺年中气十足的声音。

两人进了办公室,肖飞看见朱旺年正陪着一名身形消瘦衣着板正,戴一副金边眼镜的中年男子说话。

那中年男子看见肖飞进来,眼睛便是一亮。笑着站起了身子说道:“这位就是肖飞同学吧?我见过照片,真人比照片还要精神啊!”

朱旺年也起身,给肖飞做介绍:“这位就是北大招生办的徐科长,今次是专程过来咱们学校见你的。”

“徐科长好!”

“肖飞同学你好!”

肖飞微笑着问好,两人轻轻握了握手。

大家就重新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徐元一直在仔细打量着肖飞,眼前这孩子身材高大壮实,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书生,他的面相虽然带着一丝稚嫩,但他的目光深邃。他脸上的神情淡然深沉。

徐元从肖飞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成熟稳重的气场,这气场不是肖飞这个年纪的孩子所应该具有的。

他便在心里赞了一句:不愧是能写出《陆地行走的鱼》跟《亮剑》的天才文学少年。

徐元此次专程过来河阳,的确是为了考察肖飞而来。

北大是中国文脉所系的一所顶级学府,北大的文学传统要比清华更悠远厚重。中国近代史上不少的文学大家都曾在北大讲学任教就读。

所以,北大对文学人才的看重是有一种历史传承心结在里面的。

肖飞在国内文坛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肖飞在短时间里拿出来的作品也足够分量。北大想要忽略他,是几乎不可能的。

只能说。肖飞窜起得太快了。

而北大又太审慎。

它需要对这位文学新人做出全面的评估和评判。

这也是为何,北大会一直等到春节过后才找上门来。为了表示真诚,还特别派专人与肖飞相见。

“肖飞同学,我刚才一直在向朱校长了解你的学习成绩,不得不说,你的成绩真的太棒了,一般的文科学生,五门功课原始分裸分总成绩能达到620分以上,那就是顶尖儿的好学生了。可你的成绩一般都在700分以上,这个成绩对于文科生来说太不容易取得了,由此也可看出你的优秀。”徐元开口夸赞道。

“徐科长过奖了。”肖飞轻声道。

徐元斟酌了一下又道:“我这次来,是想问问肖飞同学,有没有想到北大就读的意愿?”

肖飞却没想到,对方第二句话直接就表露出了意图。

“北大是文科生心目中的最好的大学,没有其一,我当然对到北大读书是心有向往的。”肖飞说道。

徐元听得肖飞这么说,松了口气。

他知道,像肖飞这样的学生,个性一般都是很强的,逆反心理也重,做出与众不同的选择也属正常。

“哦,那太好了,肖飞同学,我代表北大热烈欢迎你今年报考北大,我校承诺,只要你的考分到了北大在河西省的提档线,我校就一定会录取你!”徐元张口说道。

坐在一旁的朱旺年和李堂秋却是一愕。

不是提前录取吗?

不是特招保送吗?

怎么还要考试,还要考分达到北大在河西省的提档线才录取?

这,这有点不对劲啊。

肖飞也很意外,清华直接打电话过来,还给了个特招录取考试资格呢,3月份只要去清华校本部参加一下考试,就有可能被提前录取。

这个特招考试,很有可能就只是个过场。

可北大虽然专程派了个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过来,现在竟然只肯给开个空头支票,而非提前敲定录取名额。

肖飞表示,他有点看不懂。

“徐科长,难道不是提前特招录取吗?”朱旺年面带讶异地问道。

徐元有点尴尬的笑了笑说:“肖飞同学学习成绩这么好,高考成绩达到我校河西提档线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也没什么吧?”

李堂秋在旁说了句:“以肖飞的成绩这自然是没问题的,只是,你们北大的这种态度让人有点心凉啊,这很明显的是对肖飞不太重视啊,徐科长你恐怕还不知道,刚才我们接到了清华的电话,他们邀请肖飞3月份到校参加特招考试呢,你们不会连个特招考试的名额都不肯给吧?”

“啊!?清华也向肖飞发出邀请了?”徐元大吃了一惊。

第305章谁以谁为荣

由不得徐元不吃惊,在出京之前,他可没收到任何风声。

而且,徐元认为,肖飞算是难得的文学人才,而清华的优势传承是理工科,犯不着跟北大争。

北大这次之所以只肯给肖飞一个“达到最低提档线”就录取的承诺,而不是直接以特招录取的形式提前把肖飞拿下,是因为该校中文系的系主任曹子正认为,肖飞此子是个人才不假,但年少得志总免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