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俩人在建设局门口下了车,然后向接待处的工作人员递上名片,说明来意。
接待人员瞥了眼名片,抬起头时,那张塑胶脸已经变成一张笑意盈盈的脸,殷勤的给苏信和赵新民倒了两杯茶,请他们稍等片刻。
过了会儿,接待人员带他们去局长办公室。
苏信在赵新民身边轻声说:“到时候按照你想的说就行,碰到意外随机应变。要知道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拿到批文!”
赵新民点点头。
走进局长办公室,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正端坐在老板椅上喝茶,此人正是荣浩他老子荣至福。
荣至福眯着眼睛朝苏信和赵新民望来,他显然对苏信还有印象,表情有些古怪:“诶,你不是荣浩的同学苏信吗?今天来这有什么事吗?”
“荣叔叔好,我今天是陪我哥来的。”苏信笑着指了指身边的赵新民。
赵新民没想到苏信和这建设局局长还是认识的,不过这更加有利。
他把名片递给荣至福,说:“荣局长好。”
荣至福让苏信和赵新民坐在沙发上,然后笑眯眯地问道:“赵总,你有什么事情吗?”
赵新民答道:“哦,荣局长,是这样的,我发现国际商城大门前的那段春江路车流密集,道路对面又是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行人穿越春江路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我想修建一座天桥,让百姓们过路方便一些,今天来这里,就是想向荣局长申请修建天桥的批文。”
荣至福来了兴趣,国际商城前面那一段路人流量很大,经常出交通事故,他也一直想修一座天桥,可实际情况是建设局掏不出钱。如今这个赵新民想建天桥,只要符合标准,他自然乐意。
荣至福拿起赵新民的名片看了眼,“赵总可是做服装生意的,怎么突然有兴趣涉足建筑行业呢?”
知道荣至福是在试探自己,赵新民脑瓜子转得非常快,“我以前一直在广州做服装生意,这次准备回家乡里津发展。不过里津的服装行业一直不景气,所以我准备调整公司发展方向,做建筑行业。”
“从服装业转型搞建筑,行业跨度不可谓不大,赵总年纪轻轻,就这么有胆量和气魄,真是令人佩服啊。但是我想知道赵总准备以什么样的方式申请批文呢?”
“当然是承包。”
在赵新民看来,这是修建天桥唯一可以盈利的方式。
不过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必须垫付本金,可苏信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哪来这么多钱?而且苏信说的一分钱不花就把天桥建起来,并且盈利几十万。这怎么可能?
赵新民不相信却又很想知道苏信如何操作,这是他心甘情愿给苏信当枪使的原因。
一听赵新民说承包,荣至福立马没了兴趣。
承包意味着建设局要掏银子,可建设局哪有钱啊,就算有钱也不会花在这些小工程上,就算花在这些小工程上也要公开招标,怎么可能不招标就直接给赵新民?这么做对他百害而无一利,还会让下属以为他徇私舞弊,贪污受贿。
所以荣至福放下名片,全身靠在老板椅上,意有所指的说:“承包啊,赵总,我实话跟你说,现在建设局有几个大工程,财政紧张。财政局又不肯拨款,所以这个天桥项目恐怕……”
“荣叔叔,我哥的意思是免费承包这个项目!”
就在这时,一直没说话的苏信忽然开口了,“修建天桥的费用全部由我哥的公司承当,不需要建设局掏一分钱!”
这话把荣至福和赵新民都给说愣了。
荣至福心想这世界上还有当活雷锋的商人,不但不挣钱还倒贴钱?
他很疑惑,目光望向赵新民,“赵总,你是这个意思?”
现在赵新民心里完全不知道苏信搞什么鬼了。
如果不从建设局拿钱,修建天桥如何盈利呢?他百思不得其解,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戏已经唱到这档口只能接着唱下去。
迅速调整好心态,他一脸从容的说:“我正是这个意思,我已经很久没回过里津了,心里一直想要为家乡人民办点实事。现在正好碰到这个公益项目,不仅能够圆了我的心愿,还可以为公司在里津打下一个好得口碑。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苏信很是赞赏赵新民的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难怪后来能成为里津第一富豪,应变能力超强。
荣至福可不管赵新民抱着什么目的,只要不要建设局掏银子,一切好说。而且这个项目如果真得不要政府买单搞了起来,等于是为民方便的公益事业,他的政绩簿上也会多上精彩的一笔。
既然如此,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荣至福笑眯眯地说:“赵总不仅有气魄,还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我里津能有你这样的企业家,真是里津之福。所以,我这个局长再不答应你未免太不近人情咯。”
在建设局盖章弄手续花了两个钟头才搞定批文,苏信和赵新民拿着政府批文走出建设局。
见旁边没人,赵新民憋了一肚子的话再也忍不住了,质问道:“苏信,你告诉我你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啊?我是信任你才给你当枪使,可这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拿三块砖头叠起就是一座桥。你清楚我们现在的情况吗?现在我们要在半年内给政府免费建一座天桥,一座最普通的天桥造价起码要五十万,五十万啊,你有吗?”
“我有啊。”苏信并没有生气,因为任何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会跟他急眼。
赵新民一愣,隐约猜到苏信是富家子弟,问道:“那你有多少。”
苏信想起赌侠里面的经典桥段,笑着从口袋掏出一张纸币,“呐,一块够不够。”
赵新民气得差点吐血,将手中的政府批文扔在地上,指着苏信说:“你是不是把我当猴耍,非得把我逼上绝境?”
“有的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所谓的绝境其实是天大的机遇。”
苏信收起笑容,“你没有钱,我也没有钱,但我们可以让别人出钱,我们也有让别人出钱的资本!”
“什么资本?”
苏信弯腰捡起批文,晃了晃说:“就是这个!”
见赵新民依然一脸愤怒和疑惑,苏信接着说:“修建一座天桥是赚不了钱,可你有没有想过天桥就是一个给人过的渠道,那我们完全可以在上面挂几十个广告牌,这样利润不就来了吗?”
“二十一世纪商业运作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资本,不是产品,而是渠道!而我们恰恰拥有这个渠道,其他生产商要通过我们的渠道提高他们商品的知名度,就必须掏钱!”
苏信摊开手中的批文,继续说:“现在我们有这个政府批文,完全可以去找那些大公司洽谈广告业务。在这么繁华的街道上立广告牌,又有那家公司会拒绝呢?”
赵新民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口若悬河的少年。说实话,他真的是被苏信给镇住了!
此刻他已经完全弄清苏信的意图。
苏信先是看中春江路密集的人流量,准备修建天桥,然后以不要政府出钱的条件拿下政府批文,再用政府批文拿到大公司打广告的订金,接着用订金把天桥修建起来,挂上广告,最后从大公司拿到余款。
自己一分钱不花还赚几十万,好一招空手套白狼!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然能想到如此巧妙的商业创意,不可谓不天才!
“那,我们现在怎么做?”赵新民已经被苏信折服,说话的口气都有些没主见。
“当然是你请我吃午饭。”
苏信揉了揉肚子,眯眼望着火辣的太阳,笑道:“我可只有一块钱。”
ps:本故事的商业构思——借力修天桥,并非虚构,来源于大学四年级工商管理教材创业管理教材,在二十世纪初确确实实曾经发生过。
第63章前一分钟黯然神伤
苏信和赵新民随便找家饭馆,解决了午餐。
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的赵新民迫不及待跟苏信讨论和广告商洽谈业务的的具体事宜。
赵新民说:“兴隆步行街那一段路人流量这么大,应该很容易招到广告商,而且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天桥总长达到二十米,我们最少可以在两侧墙壁竖四十块广告牌,这样一来,广告订金足够支付五十万工程款!”
苏信放下茶杯,“四十个广告位没必要一下子全部租出去,我们可以选择先把二十个广告位给那些大企业,价格按照广告位的好差定价,筹集够工程款就行。等天桥建好挂上广告,有了广告效益后,再把剩下的二十个广告位进行招标,这样能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赵新民点头:“如果这样的话,按照广告位的好差,价格要定在二万至八万,总资金一百万,广告订金算一半,刚好五十万付工程款。不过这样一来,价格会不会贵了点?”
苏信说:“做生意要双赢才能做好,在价格上我们绝不能让步,但可以增加广告的期限,两年、三年、四年都行。这对广告商来说是天大的好处,没人会拒绝,而我们也只是用天桥赚第一桶金,不是把它当作下金蛋的凤凰,这样对我们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苏信的气魄让赵新民再次感受到这个少年的与众不同,这个天桥项目只不过是他商业计划的第一步,却已经如此富有创意,可想而知后面的计划多么惊人。
苏信又说:“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份协议书,这样才能跟广告商谈。”
“好,你说我来写吧。”
赵新民借了支笔,动手起草协议书草案。
协议书弄好后,两人去复印店打印协议书,然后去他们看中的第一家企业,肯德基的广告部洽谈广告合作。
在苏信看来,肯德基作为一个洋快餐品牌,能够在后世风靡全中国,他们富有创意的广告部门功不可没。这样的一个极具眼光的广告部门,不可能看不出兴隆步行街那一段路的广告效益有多大。
事实也是如此,赵新民说明来意,将政府批文给肯德基广告部门主管看了后。主管有点动心,有了初步合作的意向,之后和赵新民签署了一份协议书草案。至于正式协议书,约定一周后,等公司派人实地调研清楚,再进一步协商确定。
签署完协议书草案,已经到了下午四点半,天气这么炎热,苏信两人顺道在肯德基喝杯饮料,休息一下。
坐在肯德基的一个靠窗的位置上,苏信看着手中的协议书草案,感慨万千,虽然他有信心凭借这份政府文件招到广告商,但第一单广告招商如此顺利的完成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有些庆幸,也有些振奋,自己终于在创业之路上踏出了第一步。
不过苏信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个仅仅只是开始,不能因为创业之初的顺风顺水就疏忽大意,后面的正式启动修建天桥项目和莫叶山承包招标才是真正的考验,并将阻力重重。更重要的是,现在距离2003年不到三个月,肆虐整个中国的**即将爆发。届时,将是自己疯狂积累原始资本的最佳时期。
想到这里,苏信已经很是振奋,重生以来,他就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创业方向,结合对未来的先知,中国乃至世界商业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脑海中早就有一幅宏大的商业蓝图。
只不过,这个借力修天桥的点子并没有纳入苏信的这幅蓝图之中。这个点子是昨天经过步行街的时候,他听见老妈谢小芬的抱怨人太多,容易出车祸,临时想起自己在后世曾经从大学教材里看到过这个实例。当然了,借力修天桥看似简单,实际上操作也很简单,但胜在精巧,把握性极高,而且不需要成本。
就在苏信思考这些的时候,旁边的赵新民喝了一口冰镇可乐,猛呼了一口气,全身瘫在软椅上,说:“真没想到,昨天被城管端了摊子后,我心灰意冷,甚至有死的冲动,可是过了一天,我不仅活得好好的,还充满了斗志。”
苏信愣了一下,赵新民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重生的那一天,也是有点感慨,笑了笑,“人生就是这样,前一分钟黯然神伤,后一分钟欣喜若狂。”
赵新民侧过脸,说:“苏信,有一件事我一直想问你,政府批文上写的是我的名字,那些广告订金也全部打入我的账户,你难道不怕我把所有的钱据为己有吗?”
“怕啊。”
苏信笑了笑,“但相比这个,我更怕你是个平庸的人。”
赵新民半天没说话,最后盯着苏信的眼睛说:“苏信,你知道相处两天你给我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吗?明明不平庸却要装成一副很平庸的样子。”
苦笑着摇摇头,苏信没有回答,吮着吸管喝了一大口冰凉的可乐,然后抬起头,说:“其实我也有个问题想问你。”
“你说。”
“昨天你问我能不能实现你的价值,现在我想问你,你觉得我能不能实现你的价值?”
“我还是不确定,但我很期待。”赵新民笑了笑,朝苏信伸出手。
“我也很期待,期待着你确定的那天早点到来。”
苏信嘴角一咧,笑着站起来,伸手和赵新民的手在半空中紧紧握在一起!
很多年后,赵新民面对中国财经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自己在这个炎热的夏日里,和这个神奇的少年握手的画面。
他说他驰骋商场数载,经历过的重大选择不计其数,但毫无疑问,这次是最正确的!
第64章让爱再延伸一尺
两人在肯德基休息了一会儿,赵新民还想着去下一家可口可乐公司洽谈广告业务。这事他一个人足够搞定,苏信去了也是多余,也就不打算去掺合了。
赵新民离开之后,苏信独自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手里拿着一杯冰镇可乐,望着窗外悠闲的行人,午后的阳光有些慵懒,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心里也跟着暖融融的。
重生回来,难得有这种惬意闲暇的时光。
只是这时,一个老乞丐闯入苏信的目光之中,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奶奶,衣裳褴褛,头发灰白凌乱,目光浑浊还有些呆滞,暗灰的脸上满是枯树皮般的褶皱,手里端着个破碗,杵着一根木棍步履蹒跚地走到肯德基大门口,嘴里发出啊啊呜呜的声音。
见这乞丐堵在门口,肯德基的店员立马走过去,要赶她离开。
“喂,等一下。”
苏信立马走过去拦住那名店员。他倒也没有打抱不平的意思,毕竟这是做生意的地方,不是慈善堂,你一个乞丐堵在店门口,人家还怎么做生意?
苏信只是纯粹同情心泛滥,觉得这老人家可怜。或者说是他从后世重生回来,心态已经变了。
前世他经常碰到这种状况,就是和朋友去逛步行街时,会遇到一些极其可怜的乞讨者。而当他生出怜悯之心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就会嘲笑他是个大****,那些乞丐都是骗子,看起来可怜兮兮,收工换了衣服立马摇身一变,一身名牌左拥右抱,吃大餐逛窑子喝花酒,活得比你还潇洒滋润呢。久而久之,他也就麻木了,见了乞讨的人直接无视,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跟着朋友一起肆意嘲笑。
重生回来,苏信的思想发生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来源于重生这种违背自然科学的东西,或者说他多多少少对神明有一丝敬畏,觉得很多事物冥冥中自有天定。就好像自己遇见的人或事都有一只无形之手控制着。因此,遇见可怜的人他能帮的尽量帮。
而上次见义勇为帮助省长郭子建的父亲,也是基于重生回来的心态的变化。毕竟他两世为人,对生命更加珍惜和重视,而非出于利益关系。
所以苏信带着老奶奶坐在肯德基大门侧面的石阶上,不碍着顾客的进出,然后让那名店员把自己的那份没吃的汉堡送过来。
苏信对那乞丐问道:“老奶奶,您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您是哪里人呀?”
老人家耳朵不太好,啊啊啊啊了半天。
苏信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老人家才含混不清地嘟囔道:“我……我里津,从菜,菜籽园来。”
里津市?菜籽园?苏信给这老人家说糊涂了,这前言不搭后语的。他在里津市住了这么多年,还从来没听说过里津有菜籽园这块地儿。而且听她的口音,应该是省城星沙市一带的人,不可能跟里津有关系。
想到这里,苏信忽然记起什么。菜籽园?这老人家说得不会是星沙市梧桐西路的蔡子苑高档住宅区吧?
应该是这样的。整个南召省就星沙市有个蔡子苑和菜籽园谐音,而且这老人家的口音绝对是星沙市口音!
前世苏信在南召省会城市星沙市干过一段时间的推销员,卖的是高档杀虫药,价格高昂,一般的家庭舍不得买这种奢侈品,而蔡子苑是高档别墅区,他没少去蔡子苑挨家挨户推销产品,所以对蔡子苑印象很深。
更重要的是这老人家身上的衣服虽然满是油灰污渍,但看起来质量很好,做工精细,价格应该很贵,显然家里很有钱,再结合她星沙市口音。苏信基本可以确定这老人家的家庭住址就是星沙市蔡子苑高档别墅区。
至于老人家为什么会流落里津,苏信猜想老人家思维混乱,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可能是来里津省亲,不小心走丢了。
这时,店员也把他要的那份汉堡送来了,苏信不再多想,把热乎乎的汉堡递给老人家。本来汉堡这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适合老年人吃,不过现在老人家饿极了,那还顾的上这些。
老人家接过汉堡,直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老奶奶,您吃慢点,小心噎着。来,先喝口水。”苏信笑了笑,把矿泉水递给老人家。
“咔嚓”一声!
忽然亮起的闪光灯刺了一下苏信的眼睛,他下意识抬头,向声响之处望去!
三米开外,一个女孩正拿着一台单反相机对着他拍照。
拍照的女孩身材高挑,十六七岁的样子,乌黑的长发披肩,藏青色紧身牛仔裤搭配白色t恤,脚下一双匡威高帮帆布鞋,肩挎帆布包,气质出众。
女孩见苏信看着她,放下相机,很优雅地笑着点头示意。
苏信笑着说:“这位同学,照不是随便能拍的,你要知道你刚才的行为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啊。”
长发女孩可没想到眼前的男生会这么说,楞了一下,才有些抱歉地说:“照片已经拍好了,而且我喜欢这张照片,不能还给你,你想怎样补偿?”
“嗯,让我想想。”苏信瞥了眼旁边已经把汉堡吃完的老人家,然后目光落在女孩身上。
虽然这个女孩穿着简简单单,但她胸前的那台单反数码机已经暴露了她的身价。在2002年,还没那部单反相机价格低于一万人民币的。而女孩胸前的这部单反数码机苏信也认识,尼康d100,价格差不多两万,重要的是在国内就算想买,还不一定有得卖!
两万人民币,在2002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