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倍苑绞歉鍪裁炊疾欢⑼耆览当灸苌娴挠ざ叭鲜丁彼�/他最快的方式,就是大人先放弃自己的生活一阵子——大人累一点、饿一下、少见一下朋友又不会死,没什么道理要求新生儿配合你的生活习惯而受折磨。
再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小孩前,怎么知道怎么做对他比较好?四个小时吃一次奶、爱哭就让他哭到够,这种一体适用的生活方式,到底是为了小孩好?还是为了大人自身的方便?
终究,这个理论除了科学解释之外,更重要的哲学基础是把宝宝当成有自己性格跟需要的人吧?如果不能从一开始把婴儿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反而用孝不孝顺、搞不搞怪这种以父母为主体、子女不管有没有能力、能不能理解都要配合大人的方式来看待,将来父母又如何了解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个性跟需要的?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1)
手足之情是十分珍贵而难以取代的情谊。然而父母,特别是妈妈,总是会特别照顾家里最小的小孩。所以当老二诞生后,如何让原本“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老大适应跟接受,进而爱护、照顾家中的新成员,真的是很大的一门学问……
自从怀了老二之后,邻居们除了道恭喜之外,看到我,也不停地提醒我要“预备老大”。
为什么老大需要预备呢?大家大致上的意思是,老二的出现对于老大而言,是人生一大冲击。因为老大通常数年独享父母的疼爱,新生儿难免会使他出现不安全感,由此而生恐惧、愤怒的情绪,因此,嫉妒、暴力、不听话、退缩、退化等出自“老大情结”的行为,就会交替出现。如果父母及长辈处理不得当,有些老大竟然可能终生对老二的来临无法释怀。换言之,老大情结多少会影响亲子关系,更影响手足关系,以及老大与同侪的相处关系。。buuyu。
我住的社区,邻居以早婚为多,大家经验丰富又热心,每次看到带着小雅、肚子微凸的我,就忍不住聊起当年他们生老二后,老大的种种可怕事迹。例如我的大侄女两岁半时,妹妹出生,她变得很不听话又爱哭,常常会趁父母不注意时偷打妹妹。有天早上她睡醒后,自己爬上了妹妹的床,吓坏了她的父母,“她平常对妹妹如此的不友善,我们很怕她做了什么呢。”我大叔这样对我说。另一个妈妈告诉我,她家老二出生后,老大从原来已会走路,倒退为四肢在地上爬,要东西时用哼的不用讲的,还要求要用奶瓶喝奶……妈妈要求老大表现得像个大小孩,老大就会躺在地上哭闹,不然就说他是个宝宝,他不要长大……
故事听多了,我跟雅爸决定认真地面对小雅将来可能有的老大情结,开始预备她。
为什么妹妹可以陪妈妈?
我们买了相关的故事书,每晚念给小雅听,向她介绍“宝宝”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她要做姐姐这件事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我们买了大洋娃娃给她,告诉她宝宝是很容易受伤的,不能扯头发或拉手臂,如果宝宝哭了,千万不要拿任何东西给她,而是要去叫爸妈来顾……我们带着她一起打理宝宝的新房间,一起买宝宝的用品。随着生产时间的逼近,小雅的幼儿园园长也在幼儿园加入了许多相关的课程,跟小朋友介绍什么是“新生儿”、家里有新生儿要注意什么,以及宝宝很需要父母,特别是妈妈等。
生产前,我觉得我们该教的都已教了,信心满满,觉得可以把小雅的老大情结降到最低,便跟雅爸与小雅一起满心欢喜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没想到的是,宝宝才刚出生、雅妈我还在医院,小雅的老大情结就发作了!
跟雅爸一块儿到医院看我及宝宝的小雅,在访客时间过后一直不肯离去。她完全不能了解“为什么妹妹可以在医院陪妈妈,而我不可以?”她在病房大哭,惊动了隔床的妈妈与来探望的家人,经过护士、隔房妈妈的好心亲戚、雅爸以及雅妈我轮番的劝说及解释后,小雅终于愿意回家。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2)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结果她一上车,又开始哭,一直要妈妈回家,一路哭了40分钟!”雅爸后来这样告诉我。这件事让还在医院的我了解到,老大情结不是这么容易处理的事情,我之前想得太简单了!也开始担心宝宝真正回到家后,生产完体力不是很好的我,如何应对情绪也不好的小雅。
做姐姐了,好棒!
从医院回家的当天,车子开进停车场时,我远远看到婆婆带着小雅放学回家,小雅一副兴高采烈、意气风发的小大人样。看到我之后,漾开笑容的跑向我,给了我一个大拥抱,然后还给了宝宝一个吻,让我十分高兴又吃惊。
“妈妈你看,我从今天开始是大姐姐了!”她指着挂在身上的纸牌,十分骄傲地告诉我。
原来幼儿园园长知道今天我跟宝宝要回家,在幼儿园的“桌上时间”,大家合做了一张大贺卡送给小雅,恭喜她成为姐姐。园长另外做了一个“金牌”,上面写着“我是姐姐”,在所有小孩面前为她戴上,让她戴一整天。婆婆也告诉我,回家路上很多邻居及同学的父母看到那个金牌,都特地过来恭喜小雅。她整天受到许多注目及关心,很是高兴及得意。
吃惊的事情不只如此。回家后的一两个星期,朋友开始陆续来访。有趣的是他们不只带着给宝宝的礼物,也带着给小雅的礼物。而且进门后都是先招呼了小雅,给了小雅礼物,恭喜她做了姐姐后,才去看宝宝。情绪先被大家照顾到的小雅,早以姐姐自居,带着客人去参观宝宝的房间,骄傲地跟大家介绍:“那是我妹妹。”
由于幼儿园园长与朋友们体贴、正确的做法,协助了我跟雅爸渡过了第一个小难关,让小雅一开始就顺利而安稳地接纳了家里的新成员,我到现在仍是衷心感激。
不用做100分的父母
然而,蜜月期过了之后,小雅的老大情结又出现了。
说实在的,小雅对待宝宝的态度非常友善,而且十分愿意亲近她。雅爸也常让小雅抱着宝宝,满足她做大姐姐的心情。偶尔小雅接近宝宝的动作比较粗鲁,被我们制止,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甚至宝宝哭了时,她还会来拉我要我去看宝宝。问题是出在我跟小雅的互动上。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3)
回家后,我拖着手术产后的身体,开始照顾宝宝。宝宝很大,频频要吃奶,所以开始的一两个月,我除了吃、睡、喂奶之外,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可以陪小雅。我本来想,没有妈妈,爸爸可是全程陪着,公园、游泳池、动物园、祖父母家……哪里也没少去了,哪里也没少玩了,回到家妈妈抽空念睡前故事、唱安眠曲,这样还不够?然而小雅在我面前的行为举止,却是愈来愈坏、愈来愈退化。
只要谁没顺了她的意,小雅就躺在地上哭泣;吃饭时又开始吃得整个桌子到处都是;叫她去上厕所不去,尿在裤子上……基本上,凡是我请她做一件事,她不是故意不做,就是唱反调。我因为身心疲乏,没有耐心每次跟她打哈哈,所以大声制止她的次数愈来愈多,小雅也就愈来愈生气……母女关系常常在沸点上打转。
有一天,小雅幼儿园的园长打电话来跟我谈小雅在园里的退化行为,我忍不住跟她起了诉苦。
我告诉她,我觉得我是很认真的妈妈,而且功课也都做了:对于小雅的事前预备、不比较、不责备、抽空陪小雅,也每天抱她、亲她,让她帮我拿宝宝的衣服、尿布等,让她觉得自己长大了,是个姐姐……所有书上写的、我想到的,我都做了。为什么还是这样呢?我实在快要崩溃了。
园长听完了后,停了三秒,接着开口告诉我:“雅妈,你会不会给自己压力太大了?你不用坚持做100分的妈妈啊!小孩有老大情结是正常的事情,他们也需要时间调适。父母要做的是不要让老大情结的状况雪上加霜,而不是想办法完全避免掉。如果期待要完全避免掉,恐怕你跟小雅都会有很大的压力。”
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及需要!
为了了解我跟小雅的问题所在,幼儿园园长决定带着她刚上小学的小儿子来我家拜访、吃顿晚饭,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观看我跟小雅的互动。
一开始他们一起画画,之后要去小雅房间玩时,我请小雅先把画笔收好。但玩疯了的小雅根本没听进去,就跑去自己的房间拿玩具“现”给大哥哥看。我很不高兴地跟到房间,要她放下玩具去收拾,她一开始还不肯,后来我大声了一点,她也很不高兴地收拾……之后状况大概也都是如此,我总是抱着宝宝,跟在她身后一直碎碎念。这样到了晚餐,小雅吃饭又吃得到处都是,我要求她把碗放在脸部的正下方吃,她听到后,干脆把整个脸贴在白饭碗的上方,不吃了。我看了很生气,跟她两个人就僵在那里……后来园长帮忙哄她,转移了她的注意力,让大家顺利把晚饭吃完。
隔天园长打电话给我,先是大大赞美了小雅与宝宝的互动,表示我跟雅爸做得很好,小雅并不大妒忌宝宝,也不觉得宝宝的到来让她失去了父母的爱。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4)
“但是,”她话锋一转,“小雅的行为是在跟你讨爱,这代表你跟她相处得不够,而且她明显感受到你对于双子家庭的不良情绪:不耐烦、疲累及焦虑。你把这些情绪都转移到她身上去了,所以小雅就表现出来给你看。”
“啊!”听她这样说,我好像有些懂了。
“第一,你因为太疲惫了,没有真正陪到小雅,就算做到书上说的两人独处时间,相处品质也不好。”园长说。这个我接受,因为每次念故事时,我都已精疲力尽,有时小雅插话要跟我讨论,都被我阻止。我也真的只想赶快念完,再去喂宝宝,这样我才能休息。
“第二,你犯了很多新双子父母会犯的错:对老大太严厉!很多父母在老二出生后,就开始要求老大快快长大,这样他们才有力气照顾老二。虽然小雅已经有生活自主能力,但她毕竟才3岁,很多事情都还在学习与适应。你不能因为老二出生,就认为小雅可以马上变成大小孩,能自己收拾、能吃饭像个淑女……她还是个小宝宝啊!”园长一针见血地说,“而且你整天只给她负面的情绪与语言,她会很有压力的。所以,雅妈,我建议你先照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然后重新安排照顾小孩的时间表。”
园长的话提醒了我,让我回想当天他们来访的状况。我问我自己,如果不是因为有老二,如果不是因为我总是疲惫不堪,我会那么希望小雅一玩完就把东西收好吗?我会因为她一时不听话就大发脾气,或跟在背后一直碎碎念吗?我对她如此的焦虑与生气,却又自以为错的是她,难怪我找不出问题所在。
永无止境的老大情结
了解症结后,要解开就容易一些。我重新检视每天的时间表,看看能否安排得比较好。跟雅爸详细讨论后,决定我不再念小雅的睡前故事,而是陪她洗澡。
以前,两个小孩都是八点半一起进各自的浴室,而我总是挂念宝宝洗完澡后还要喂奶,所以常常会催着正在浴缸里的小雅快快起身,之后故事也是快快念完就算了。如果我能跟小雅一起洗澡,一来解决了我每天半夜才有时间洗澡的问题,二来我跟小雅可以轻轻松松地在浴缸聊天玩耍,等雅爸把宝宝擦完乳液、穿好衣服再跟我换手,他接着打点小雅及念睡前故事,我去喂宝宝,这样宝宝也可以早点睡,我也可以早点休息。
另外,雅爸也同意在我自觉状况不好时,由他全权接手。
n米n花n书n库n ;www。7mihua。com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5)
o米o花o书o库o ;http://www。7mihua。com
“我有妈妈可以帮忙。”雅爸挤眉弄眼地说。从此,一周内有两三天,雅爸在下午时间带着两个小孩去拜访祖父母,让我有一两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而晚上跟小雅一起洗澡时,因为我也不赶时间,也没有那么累,两个人总是可以玩得嘻嘻哈哈的。正向互动开启后,我也不再没事就对她大呼小叫,她也不会总是要跟我唱反调。
如此过了一个月,园长高兴地跟我说,小雅在幼儿园的表现又开始“恢复正常”,又是个大家的大姐头及小老师了。
“我终于安稳地渡过小雅的老大情结了。”我松了一口气说。
“哈,雅妈,没那么容易,”园长提醒我,“等到宝宝开始会爬,会去抢小雅手上的玩具、撕掉小雅用心画的画时,下一轮战争就又要开始了。因为宝宝什么都不知道,父母通常不会怪老二,所以老大又会觉得父母偏心,一个处理不好,老大情结又会被激发喔!”
啊!原来,对抗老大情结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有长期抗战的耐力与毅力啊!
为孩子多绕点路(1)
总以为自己是个懂得照顾小孩、体贴小孩的好妈妈。怎知我并没有真正克服掉“大人本位”这个问题。大人心中想的是食物、时间,而小孩在意的却是那些长得像蛤蜊的贝壳。若不能让自己慢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又如何能够真的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求?
趁着犹太新年假期,我们一家人开车载着雅爸多年的朋友,来到了中部的小镇阿斯克隆(Ashkelon)拜访朋友的父母。
十月份的以色列,艳阳高照。我们带着两个小小孩,除了在朋友家闲逛及购物、参加了叶门犹太人的礼拜堂活动,自然也要到海边玩耍。阿斯克隆靠地中海,有着美丽的白细沙海滩,以及蓝蓝相连的天空及海平面,而且海面平静,波浪轻摇。第一天我们在海边玩到夕阳把大海染红了之后才离开,离开前,小雅吵着隔天中午回家之前,要再来海边捡贝壳。┳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说实在的,我不知这里的贝壳有什么好值得收集的。我跟小雅在海边伸手摸了半天,都是扇贝类的贝壳,跟家里吃的蛤蜊汤里的剩壳差不多,只是颜色偏橘色一点,我在台湾东西部海岸常发现的螺旋状、多板状及浅帽状贝壳,这里都没有。
但对于出生后就住在沙漠里,玩水也都是在游泳池里的小雅而言,双贝类贝壳却宛如珍宝,让她爱不释手。我们捡了一大袋,捡到日正当中、超过我们预期的时间,妹妹开始肚子饿得哇哇叫,她才满足地跟着我们赶回朋友家洗澡、收行李。
阿爸带你回海边再捡一次贝壳
等洗好澡、清理完从海边带回的沙子、收完行李后,下楼跟朋友的父母道别时,小雅突然发现贝壳不见了!她的直接反应就是号啕大哭,眼泪跟珍珠一样一串串地流下,嘴里不停地喊着要贝壳。雅爸跟我思索着可能遗失的地点后,雅爸带着她回原来的房间寻找,其他人也帮忙在客厅及户外到处搜寻。大家几乎连垃圾桶都翻过来找了,就是找不到那一袋奇异失踪的贝壳。
跟着雅爸回到客厅的小雅,仍然持续哭泣中,眼泪还是成串成串地掉,看起来还是很难过,不管大家如何安慰都没有用处。
雅爸抬起了头望着我,似乎是在询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状况。那时是下午一点钟了,习惯中午十二点就吃饭、一点就睡午觉的妹妹被我塞了一点点饼干,又饿又累、很不高兴地坐在婴儿椅上。回去的车程有五到六个小时,再加上还要吃中餐,天黑前几乎是赶不回家了。而雅爸的眼睛有一只眼弱视,虽然不妨碍平日开车、作息,但摸着黑开山路回家多少有些吃力,我打从心里不希望这个状况发生。
所以,如果要问我,我心中的答案是:“就让她哭吧!咱们还是赶快回家比较重要。”反正小孩的情绪一下就过了,说不定等一下就忘了有贝壳这件事,大人那么认真做什么?再说,这不是人生吗?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无奈又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情,让她学习也不错啊。我跟雅爸两个人没骂她没好好拿着袋子就已经够好了,不是吗?
为孩子多绕点路(2)
话还没有说出口,雅爸却像是下了决心一样,低头跟小雅说:“阿爸带你回海边再捡一次贝壳!”
听到这句话,小雅马上就破涕为笑。既然雅爸已经跟小孩做了承诺,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们告别朋友的父母,快速地上车前往海边。车子开动前,朋友的妈妈追了出来,拿了个塑胶盒给小雅,告诉她这次捡好贝壳要放在盒子里收好,不要再掉了。
开车后,雅爸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转头过来问我:“我这样会不会太宠小孩了?我知道我们有时间压力,但我实在不愿意好好的一个旅行结束在不愉快的体验里。”
我回瞪了他一眼,一边喂妹妹吃早上剩下来的果酱面包做她的中餐,一边没好气地跟他说:“你应该在跟小雅说你的决定前先跟我商量,而不是说完之后才问我你做得对不对。”t米t花t书t库t ;http://www。7mihua。com
我跟雅爸一直有共识:不要给小孩两种不同的决定。夫妻如果对于某件事有歧见,要商量好再告诉孩子;而一旦一方要求了孩子或给了承诺,除非事态严重,不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