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跟孩子过不去-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 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我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虽然说得直白,却有很深的道理,可惜常常不被 人们重视。试想,人的个性差异如此之大,有些事不是谁都做得了的。所以最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出类 拔萃的人物相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学得来的,所以最好别和他 们去比。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有这样一条:“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出自于内心,让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向他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 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用挖苦的口气,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做法却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尽心了,切 不可一味地苛求他们。因为,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应该从他 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曾经和许多的家长、孩子有过面对面的接触。也经常有许多父母在我的面前数落 自家的孩子,读书不够刻苦,比不上某某某。说这些话的时候,不但自己感到非常气愤,也常常将这种表情传 递给孩子。从而使孩子对父母们的这种比较,越发产生反感,不但起不到促进的效果,反而使他们的成绩一落 千丈。 
  有这么一个案例:小明和小亮是表兄弟,两人经常在一起玩。学校刚一放假,小亮就到姨妈家玩。这天姨 妈和小亮聊起了考试成绩,小亮骄傲地告诉姨妈,他的各科成绩都是95分以上,“你真是好孩子,学习总是那 么好。咦,我还没有看见小明的成绩单,小明,来一下。”其实小明早已在楼梯上听到了下面的对话,踌躇着 不愿出来。听到妈妈叫他,不情愿地走过来。“小明,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成绩单在哪里?”“在我房间里 。”小明很慢地回答。 
  看着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有些生气了,“是不是又得了坏成绩?去把成绩单拿来,我要看一看。”成 绩单拿来了,没有一科上了90分。“你真让我感到羞愧,小明。”妈妈忍不住大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为什 么总是这么糟?小亮总是得到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你的学习环境哪一点比他差?你就是太懒,总 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回房间去好好想一想,再来跟我谈。我不想看你那个样子。”虽然已经不是第 一次在小亮面前受训了,小明还是感到下不了台,只好含着眼泪回到了房间。 
  从此,小明就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情绪总是不高,他多么需要得到善良的鼓励。但他从小就感到来自 小亮的压力,觉得自己无法比得过他。成绩更是大幅度的下滑,任凭父母、老师怎么教育,就是不爱学习,仅 仅上完一个初中,便辍学在家了。 
  由此可见,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特别严重的。被父母经常作比较的 孩子,通常会有很多负面情绪,如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和嫉妒等,即情绪受困扰。在行为表现方面,被父 母用作比较的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注意,因为父母似乎喜欢别的孩子比自己多,所以孩子会有很多吸引父母的 行为,但这些行为通常都是父母不喜欢见到的。基于上述情况,于是出现父母的反应,认为孩子顽劣不值得疼 爱,从而更加会比较多一些,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要想消除这种现象,父母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关注自己孩子每一 个微小的进步。毕竟,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 
  人生在世,从没有哪两个人是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赋,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 父母只和高的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而只看到孩子的短处,便容易使自己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甚至失败。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 ,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         
尊重孩子的朋友(1)       
  也许,许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向成绩好的同学学习,与优秀的同学交朋友 ,可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便会感到惊恐万端,生怕成绩差的学生影响了自家的孩子。 
  一个在政坛上颇有建树的家长就曾经把女儿写的一篇文章给我看,问我对他家的对孩子交比自己差的朋友 该怎么办。 
  下面的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中的一段, 
  今天,爸爸参加了我们班的家长会。 
  一回到家他便把一个小本子递给了我,上面记下了我的名次和成绩,还记下了我们班前十名的名单及成绩 。忽然,我看到了在小本子显眼的地方写着我的铁杆姐妹的名字,倒数第三,306分。爸爸记这个干什么?我正 疑惑着,爸爸先开口了:你看见你那个什么最铁的姐妹的分数了吗?那么差,你怎么整天和这种人在一起?我 知道了爸爸记我好朋友的成绩的原因,“她的成绩好坏,跟我和她是好朋友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了,你以 后不能和这种坏孩子在一起!”“她不坏!” 
  我叫喊着。“不管如何,你不能和她来往了!你看看她那个差分,你以后会被影响的!”爸爸张大嘴巴嚷 着。“我不会的,不会受她的影响的!”我为我好友抱不平,“她不是坏孩子,她虽然学习不好,可她人不坏 ,她很善良,待人友好,我和她是分不开的好朋友。”我继续和爸爸喊。我争得面红耳赤,而我仍坚持着自己 的立场,爸爸也一直坚持不许我们来往。我觉得很委屈,我的朋友更委屈。我看和爸爸无法沟通,便把他的叫 喊声抛到脑后,径直走进自己的小屋,把门反锁起来。 
  我躺在床上,看着我与好友的照片:两个姐妹般亲密无间的女孩搂在一起开心地笑着,这就是我和她—— 两个最“铁”的姐妹。可真无法想象父亲对我们的不理解。也许,在他老人家眼中只有学习,而且和学习不好 的同学在一起就一定会变差。也许这就是爸爸所说的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吧。可是为什么我与 她在一起两年,学习成绩也并没有变坏呢?也许爸爸说得对,但没有她,我怎么会学到那么多待人接物的方法 呢?我不知是谁对谁错,我还是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因为我认为这样没什么不好,反而使我从别人身上学到 了不少东西。 
  …………………… 
  读完这个片断后,我对这位家长说,你的担心我非常理解。正如你家孩子在文中提到的那样“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和学习不好的同学在一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方式,导致出现学习滑坡”,这种现象也不 是没有的。 
  但是交朋友毕竟不能完全与成绩的好坏挂钩,朋友之间互相促进,也应该明白互相弥补。学习成绩不好的 同学,有的具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比如篮球打得好,美术突出,或者是写一手好字,有一颗善良的心等等。学 习成绩只是孩子的诸多素质的一个方面,他们只有广泛吸取不同类型同学的长处,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 的学生。因此,与成绩差的同学不但可以交朋友,而且也应该交朋友,既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帮助。从某种 角度讲,还可以培养自信心。家长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辨别,分辨出朋友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方面需 要摈弃。 
  对待孩子的朋友也应真诚,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真心诚意。有的父母看成绩差的学生来家里玩,表 面上很客气,可等人家一走,就会向自己的孩子提出警告:“学习这么差你还跟他玩,是不是也想和他一样呀 !”有的甚至批评孩子:“你怎么能和这种人来往?怪不得学习越来越差!”这种两面派的做法,不但会影响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会损害孩子与朋友的感情。 
  因此,对于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父母既不能草木皆兵,任意破坏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不能听之任之 ,使孩子陷入不当的交际圈。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喜欢交往的心理,因势利导,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纯 真的友谊。 
  1。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才算好朋友 
  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择友引导。比如革命老人谢觉哉在《交朋友中的道理》一文中就提出过这样 的忠告:“要交‘益友’,不交‘损友’。”就是要和正直的人、诚实的人、爱集体的人的人交朋友,不能与 品德低劣、染有恶习的人交往。这样就让孩子在交友之时,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不与那些品质低劣的人 交往,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2。培养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 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 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3。指导孩子怎样与朋友相处 
  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待朋友要努力做到热情、关心、彬彬有礼。处事要宽宏大量,不计较个人得失。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 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         
尊重孩子的朋友(2)       
  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理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 点,不要刺痛他心灵的“疮疤”。还要告诉孩子,在与朋友相交时,要特别讲究信用,凡自己不容易办到的事 情,切不要轻易答应,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但凡自己能办到的和答应办的事,那就要千方百计尽力去办。如果 遇到意外,事情没办成,就应主动向朋友说明情况,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4。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 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 们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还应尊重孩子的朋友,欢迎他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父母这 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5。当孩子结交了不大好的朋友时 
  由于孩子涉世不深,辨识能力不强,一时不慎就可能出现不良的交往。万一自己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 父母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而应该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和积极防范措施。一般来说,当孩子结交了 不好的朋友并犯了错误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会怀着悔恨又害怕的心理,这正是父母对他们进行细致教育的良 机。如果父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则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 走越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耐心地弄清情况,再诚恳地与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提高孩子的认识。必要时, 还应与学校、有关方面联系,终止孩子与不良朋友的交往。         
让孩子拥有私密的空间       
  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得不爱跟父母汇报学校情况了;短消息来来往往,还莫名其妙地偷笑;漂亮的带锁的 日记本被孩子从衣柜藏到床底,反正就是不给父母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真正 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的自由王国,孩子常会用一些细小的举动勾画出一条“警戒线”。 
  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但是,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这 种心理需求,总是千方百计地窥视、猜测孩子的隐私。父母的这种“爱心”往往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 伤害,家长们开始担心,到底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当孩子不在家时,偷窥他们的隐私便成为许多家长 的“爱好”。 
  一个上高三的女孩曾向我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我和同学们都觉得,和父母的沟通往往是最困难的。我们 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也了解他们对孩子的爱护,但是侵犯我们的隐私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相信父母,恶性循 环使我们之间产生更严重的隔阂。” 
  这不由我想起邻家的女孩王倩,还在读五年级的她,在妈妈眼里一直都是乖女儿,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妈 妈惊讶地发现,女儿竟藏着许多秘密。 
  一个周六的上午,休息在家的王妈妈像往常一样帮女儿整理房间,无意间发现了王倩遗忘在书桌上的抽屉 钥匙,平时这把钥匙总是被女儿像宝贝似的带出带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王妈妈犹豫着打开了抽屉。抽屉里 “曝光”的宝贝把她吓了一跳——全是歌星、影星的大头像,同学们送的生日卡片、崭新的CD……王妈妈一边 看一边火冒三丈。在她看来,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但女儿的喜好却让她痛心不已。女儿 回来后,王妈妈便不问青红皂白地给了她一顿训斥,并且打了女儿。 
  事后,王倩在给妈妈的信中写到:如果说孩子没有隐私,那就大错特错了!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天空,请大 人尊重孩子的隐私,请妈妈还我一片自己的天空。王妈妈看了女儿的信也进行了自我检讨:“我当时真的是气 坏了,从不轻易打骂孩子的我,居然把她痛打了一顿。当女儿哭喊着对我说‘你侵犯了我的隐私’时,我才意 识到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王妈妈表示,不管你是否愿意,孩子真的在慢慢长大,她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在她 的意识中早已种下了“个性、自我、平等”的种子。想想当时自己真是太心急了,没有经得她的同意,私翻她 的抽屉,无疑触动了她这根敏感的神经。 
  当孩子不想让家长知道的事,做父母的就别刻意追问,更别想方设法一定要知道。父母从心里放心孩子, 这是最重要的。当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坦荡之后,自然受到感染,也会坦荡起来,因为他们相信父母会尊重自己 ,有些能说出来的自然会说出来,而有些不想说出来的,父母也不会怪自己。只有正确对待孩子的隐私,才能 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一位从事政教工作的老师说,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属于他的隐私权。成人即使发现他们的秘密, 也不能虚张声势抖落孩子的隐私。否则一方面,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了自尊;另一方面,他们会由此失去对人 的信任。所以,即使发现孩子的隐私,替他们隐瞒也未尝不可。如果有不良因素,可以通过举例、故事、游戏 等途径加以引导。学会与孩子聊天,谈心,不留痕迹地获取信息才是高明的教育方法。 
  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 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 备措施,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理智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但并非放任自流,对 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首先,应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甚至谈一 些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 。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 教育。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获取有关孩子隐私的信息,即使有些越轨和不良因素,也不必大惊失 色、殴打辱骂,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理想、事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引导孩子自己悟出为人处世 的真理,提高孩子按规范要求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有了这种自我教育能力,一些隐私中的危险倾向,都有可 能自我解决。         
千万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       
  “我的孩子上高一了,有了自己的空间,可是作为家长,我总希望能了解孩子的想法,所以有时我会偷看 她的日记、查看她的短信内容,查看她上网聊天的内容”。这是一位出于“关心”而犯错误的母亲说的话。 
  “当发现妈妈偷看我的日记时,我感到愤怒。其实我的日记里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内容。虽然妈妈是最 亲的人,但是我觉得她侵犯了我的隐私,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这是那个被母亲偷看了日记的女孩所发出 的“反抗”。 
  一位承认曾经偷看过孩子日记的母亲说,孩子有时候并不善于与父母沟通,要想知道孩子的想法非常不容 易,而日记则将孩子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全部透露出来,是家长了解孩子非常好的途径。孩子社会经验不足,做 事往往容易走极端,而家长可以给孩子作出参考。但这位家长还是有些心虚。她承认,每次偷看孩子日记都有 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十分歉疚。因此这位家长结合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建议,除非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否则能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尽量不要偷看。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讲到:日记是一个孩子的心声所在,孩子的秘密也逐渐地多了起来,所以这个时期的日 记,就成为孩子心理方面的重要记录。当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时,孩子就有了一定的隐私,为父母者应懂得这 一点。千万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更不要以此来批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