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晟干笑一声:“臣不敢。”

    皇帝冷哼一声:“还有你孔晟不敢做的事情?朕再三下令,你都抗旨不从,如果不是……朕一定砍了你的脑袋!”

    孔晟嘿嘿笑了笑,耸耸肩。

    朱辉光在一旁终于一颗心落了地。要知道,孔晟可是他带进宫来的,如果皇帝不肯赦免孔晟,必然会因此降罪于他。朱辉光甚至还担心,皇帝会因为他私下带孔晟进宫怪罪下来,结果皇帝连提都没提这一茬,很显然,孔晟健在人世的惊喜冲淡了一切了。

    安宁宫。

    皇后张氏神色焦躁不安,在殿中来回逡巡。皇帝本来约定国宴结束后来安宁宫安歇,结果却没有来,张氏派人去打探消息,听说回纥王子移地建在国宴上桀骜不驯,引起皇帝发怒,宴会不欢而散,皇帝哪里还有心情来行男女之事,直接回了自己的寝宫去了。

    定王李侗神色平静,伺候在一旁。

    张氏抬头来望着自己的儿子,叹了口气道:“我儿,看起来,你父皇今晚是不会过来了,都怪这些回纥人狂妄自大,惹皇上动怒生气!”

    李侗轻笑一声:“母后,父皇国事繁忙,今日又是设宴款待回纥使臣,可能忘记来安宁宫了,母后不必放在心上。”

    张氏有些失望地扭头行去。

    对于国事,其实张氏还是非常关心的。当然,关心国事不是目的,关心权力才是目标。她甚至想要提出,今日招待回纥人的国宴,作为皇后她要出席,只是她还没来得及提出自己的要求,皇帝一句话就止住了她的念头。

    张氏终归还是没有敢提。

    望着张氏盈盈行去的丰满妩媚背影,少年李侗平静的脸上掠过一丝复杂。他比谁都看得清楚,自己这位母后热衷权力,甚至怀有当年武曌则天皇帝和韦后、太平公主之流同样的女子称帝的野心。

    只是现在已经失去了女子当政的时代语境和社会环境。即便是强悍如武则天,在临终之际,还是将皇位和权力交还给了李唐皇室。

    在男权社会,女子当权的难度可想而知。

    李侗轻叹了一口气,若是张氏这些野心不减,肯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膨胀,她现在做的,表面上看是在扶植培养自己,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从幕后走向台前做各种准备。

    李侗深知,最近的张氏对于皇后母族力量的举荐力度超乎往昔,皇帝也给皇后几分面子,当然也有制衡太子…党的政治考虑,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张氏族人进入朝廷核心要害衙门,张家的权势正在走高。

    假以时日,皇后的母族肯定会成为朝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这已经引起了皇太子李豫的高度警惕。在皇太子李豫控制的关键值司中,张氏的族人渐渐受到排挤打压就是例证。

    李侗深吸了一口气,转身向殿外行去。

    未来如何,还需要观察,此刻也不必过于担心。

    少年李侗的心胸、心机、城府、手段和视野,正在展露峥嵘,只是除了李侗身边的人,除了孔晟略有察觉之外,哪怕是皇帝,都无从知晓,皇太子李豫更是从来就不把李侗这个不起眼的弟弟放在眼里,李侗从来就不在李豫重点监控的名单上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大炮在轰鸣(1)

    第四百九十六章大炮在轰鸣(1)

    皇帝拍着孔晟的肩膀,“孔晟啊,你果然是上天眷顾之人,如此灾难中都能安然无恙,看来,坊间传闻你是上天派来辅佐朕定鼎天下的应世贤臣,是确凿无疑了!”

    孔晟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应承下这一茬来。别人议论归议论,但自己不能承认。开玩笑啊,这世界上只有天子才是上天之子,受天命治理天下,如果再冒出自己一个所谓的天命之子来,岂不是成为皇帝和皇室的眼中钉?

    一念及此,孔晟立即拜伏在地坚决道:“陛下,这些流言蜚语,都是对臣的中伤!臣一介士子,出身江南孔家,陛下灵武登基力挽狂澜,臣不过受陛下感召和诏命,投笔从戎,能有今日,完全是陛下信任和连番擢升,哪里有什么上天的眷顾?!”

    孔晟这番话说得非常漂亮,至少让皇帝听了心里感觉很舒服。同时,孔晟用坚决的态度否认了关于自己所谓天命之子、气运之子的各种传闻,一概称之为流言蜚语和恶意中伤,借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皇帝哈哈大笑:“孔晟,你不必担心,朕也是道听途说,坊间传闻,不会太当真的。你说得没错,你能有今日,为朝廷立下盖世功勋是一方面,朕之破格擢升是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不是朕力排众议,委以重任,你焉能有今日?”

    皇帝的这番话其实也算是对孔晟“明白事理”的某种善意回应。

    孔晟当即顺水推舟,再次拜伏下去:“陛下隆恩,臣感激涕零,无以为报,当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突然想起了孔晟之前的抗旨拒婚,不由撇了撇嘴道:“好了,不要说这些漂亮话了,朕不爱听。还为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朕好意赐婚纪国公主于你,你竟敢忤逆朕的好意!执迷不悟,让朕在满朝文武大臣面前丢尽了面子!”

    孔晟尴尬一笑,没有接皇帝的话茬。

    他突然想起纪国公主因他而死,神色就变得有些悲伤起来。皇帝没有注意到孔晟的神色变化,轻叹一声道:“纪国为了你也算是用心良苦,竟然服毒自尽,幸亏朕的御医施救及时,否则,朕绝对不会轻饶你!你明日就去看看纪国,记住朕的话,朕之爱女,你要伤害了她,朕下一次,哼!定斩不饶!”

    孔晟愕然,旋即大喜道:“陛下,纪国公主没有……”

    皇帝凝望着孔晟,不满地沉声道:“孔晟,你这是什么意思?纪国为你服毒是真,侥幸救回性命,至今缠绵病榻,你莫要无动于衷!”

    孔晟如释重负,纪国之死,成为压在他心头沉甸甸的一块巨石。如今听闻纪国被救回性命,他心底的这块巨石终于被搬开,暗暗松了一口气。

    孔晟连连称是。既然纪国公主安然无恙,那么,他当然要去探视一番,否则就是他不通人情了。

    皇帝突然想起了今日回纥王子移地建在含元殿的种种威胁,又想起孔晟突然露面与自己相会,恐怕也与此有关,不禁神色一沉,转头望向了孔晟,一字一顿道:“孔晟,那回纥小儿今日之诸多狂悖无礼,着实让朕心中愤怒。若不是顾忌回纥人举兵十万危及灵武边陲,朕岂能容他?!”

    孔晟笑了笑:“陛下今日龙颜震怒,其实大可不必。臣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亨点了点头:“此刻只有你我君臣二人,有话直说就是。”

    孔晟轻轻道:“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蛮夷之人,一直以来,其实亡我中原之心不死。有野心的,不止是回纥人。所谓与蛮夷交好,都不过是战略国策。想那回纥,苦守漠北苦寒之地,粮食物资匮乏,对我中原大好富庶江山,回纥人觊觎已久。因此,对于回纥人,该强硬的时候必须要强硬,绝对不能让步,必要的时候,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摇摇头道:“孔晟,不是朕心软、妇人之仁,而是大唐如今内忧外患,实在是经不住战火连年了。安庆绪和史思明的叛乱尚未平息,如果再有回纥大军犯我边境,南北夹攻、腹背受敌,朝廷如何应对?”

    “陛下,过虑了。陛下可知打一场战争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回纥人也不傻,他们会考虑打不赢怎么办。况且,以回纥现在的国力,很难支撑与我大唐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事。以臣看来,回纥人举兵号称十万,其实顶多就是五六万人,他们岂能举国来犯?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大军压境,无非是施加威胁,企图从大唐捞取好处,惦记着我们的粮草和物资辎重罢了。”

    孔晟笑了笑:“如果陛下还存有担心,那么,臣还有一计,可以让回纥人不战而退,而且从此之后不敢轻易再犯我边境。”

    李亨大喜,一把抓住孔晟的胳膊急急道:“孔晟,朕就知道你有办法,你且说说看,朕洗耳恭听!”

    孔晟神色不变:“陛下,当日从臣那里取来宫里的那门火炮不知可在?”

    李亨脸色一变,缓缓退了一步,有些警惕和威严地紧盯着孔晟沉声道:“当然尚在。孔晟,你这是何故提起此物?”

    “陛下,当日陛下从臣那里取来宫中的不过是臣的一个试验品,或者说是半成品,其实只具有观赏价值,并不实用。但是后来臣对火炮又做了改进,不如……”孔晟疾步上前,附在皇帝耳边小声说了一番。

    皇帝神色变幻,缓缓点头:“也罢,朕一切依你。但是孔晟,此事事关重大,一旦……你可知道后果?”

    皇帝目光凛然,略带杀机。

    孔晟知道皇帝在暗示自己,若是火炮因此而公开,那么,今后就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或者说皇帝手里,严禁孔晟私人掌握如此国之重器。

    而事实上,即便是皇帝默许,满朝文武也未必会答应啊。

    孔晟早有思想准备。其实,既然他主动提出这般建议,说白了怎么能不考虑到后果呢。

    孔晟躬身下去:“陛下,臣正在充实完善火炮铸造技术,臣可以答应陛下,待臣出使回纥结束回到长安,一定会将完整的火炮铸造方法交给朝廷的火器铸造监,决不食言。”

    李亨狂喜,他前番之所以不惜以砍头来威胁孔晟,无非惦记的还是火炮铸造术。如今孔晟终于答应要将如此国之重器交给朝廷了,他焉能不高兴?

    其实孔晟从一开始就准备将火炮铸造技术贡献出来,推动这个时代的兵器科技进步。只是他不愿意火炮铸造术变成皇室私有的镇压天下的利器。而且,目前他所掌握的火炮铸造术的确还不成熟、不成体系,待他从回纥出使返回之后,他会全身心投入到火器的研发上,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充实完善。

    而同时,他会推动皇帝在国家层面设立火炮铸造监,这就是国家的机构部门,而不是皇室私有。这种东西,只有掌握在国家层面上,才不会沦为某一个阶层专权****的工具。皇帝可以更迭,可以改朝换代,但国家却始终都是那个国家。

    他还在考虑在大唐设立火器研究院。火器研究院,火器铸造监,火器配置司,这三大国家机构分别独立运作,各自制衡,分工协作,互相监督,火器就不会沦为私器。

    孔晟很清楚,火器只有作为国家行为,建立在国家工业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才会具有发展的空间。而如果是皇室的私器,当火器的价值被透支过去,皇帝就会失去对火器的重视程度。

    从火器技术的发展来看,自火药发明之后的700年间,中国发明了像火枪和突火枪之类的若干种火器。正如李约瑟所说:“从最早发现火药配方到射出与内膛口径吻合的弹丸的金属管状枪的完善,这整个过程在中国演进时,其他民族对此还一无所知。”后来蒙古人在长期的征战之中把火器带入他们所征服的阿拉伯和欧洲地区。一般地讲,火器传入欧洲的时间应该在13世纪中叶,或许还要晚些。然而,在500年后的鸦片战争中,最先发明火器的中国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早已无可奈何,只有挨打的份。

    就火器的价值来看,中国人将它用于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当这种威胁被消除之后,朝廷就基本上失去了对发展火器的兴趣。而火器传入欧洲之后,欧洲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式兵器,举国家之力推动发展,才有了后来西方火炮火器技术的突飞猛进,而最先发明火器的东方大国,却只能在西方火炮的轰鸣下被动挨打。

    在这件事上,孔晟想的很清楚。

    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会竭力推动火器在大唐的发展,这是增强大唐国力和军力的根本。而发展火器军工产业其实还是一个抓手,这同样会带动其他相关的很多产业,最终推动的是整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突飞猛进。(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大炮在轰鸣(2)

    第四百九十七章大炮在轰鸣(2)

    “孔晟,朕心甚慰。汝此番为朝廷为大唐立下盖世功勋,有此国之重器在,我大唐何愁不能恢复开元盛世?你以诚待朕,朕也不会负你,火炮铸造术交予朝廷之时,便是朕封汝为王爵之时。”

    “此外,朕还可以给你一份惊喜。”皇帝哈哈大笑,眼眸中掠过一丝玩味的光彩:“孔晟,你前番抗旨拒婚,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重情重义,不负江南杨奇之女,其实朕心里很明白,你无非是害怕娶了公主之后,便不能再纳其他女子……朕说的可对?”

    孔晟闻言一怔,旋即尴尬地搓了搓手,心说皇帝的想法还真是天马行空,太具有跳跃性了,刚说着火炮和封赏,突然又跳跃到女色的层面。

    虽然孔晟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在皇帝面前,那可是坚决不能承认。好在皇帝也没有继续纠缠,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明天“收拾”回纥王子移地建的事情上,君臣俩气氛融洽地并肩站在那里,小声叙叙谈谈,偶尔皇帝还发出爽朗的笑声,朱辉光远远地站在身后,心头弥漫着某种异样感。

    这哪里像是君臣,而更像是朋友。皇帝和臣下能如此者,满朝文武当中,恐怕也就只有孔晟这么一个另类了。

    而这个夜晚,恐怕长安权贵中无一人知晓,被认定死亡的孔晟悄然回归,在大明宫内与皇帝秘密谋划着一件注定要震动整个大唐、并有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惊天动地的大事。

    孔晟悄然在夜幕的掩饰下出宫,皇帝心情舒畅,一扫之前的各种阴霾凝重,他突然想起与皇后的约定,不由向朱辉光笑道:“朱辉光,朕倒是忘记了,今日与皇后还有约定,来人,摆驾安宁宫。”

    朱辉光自然是赶紧安排。

    皇帝深夜突然到来,张氏已经睡下,得到通报,立即慌不迭地草草更衣出迎。不过,突然是突然,却还是惊喜的。

    张氏的心思其实也蛮简单。这说明皇帝还是没有能忘记她的存在,她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后宫嫔妃暂时无人可及。

    从这个角度上说,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念旧情的人。他一直无法忘记过去艰难岁月中与张氏的相依为命,当时他这个太子每日都生活在惴惴不安和提心吊胆之中,如果没有张氏的温柔安慰和情感慰藉,他恐怕也很难撑过来。

    少年李侗很是意外。他已经得到消息,皇帝在国宴之后心情烦躁,在寝宫之中发了好大的一通火。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还能想起跟皇后的约定,夤夜赶来安宁宫,本身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啊。

    望着母后寝殿中的烛光摇曳旖旎,李侗神色变幻,披着外衣站在凉如水的夜风中沉吟不语。

    翌日清晨。

    驿馆。

    静寂的驿馆,除了三两个官方守卫和鸿胪寺执事人员之外,无人出没。而此刻居住在驿馆之中的,也就是回纥使臣团一行数百人。

    密集的马蹄声突兀传来,正站在那里昏昏欲睡的驿馆守卫立即睁大了眼睛,此刻在驿馆之内的是回纥人,上头有交代,必须要瞪起眼睛来,要是出了什么差错,他们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竟然是内侍省监朱辉光。两名守卫吃了一惊,这位宫里皇帝身边的红人,内侍省的第一权监,竟然亲自赶来驿馆?意欲何为?

    朱辉光纵马扬鞭,急乎乎冲过来,身后还跟随着四名骑马的小太监。

    “拜见朱省监。”两名守卫不敢怠慢,立即拜伏下去。

    朱辉光急匆匆走进驿馆,朗声高呼:“大唐皇帝陛下有旨,请回纥使臣移地建接旨!”

    好半响,移地建才神态慵懒傲慢地披着外衣走出卧房,双手抱在胸前,斜着眼瞥着朱辉光,淡淡道:“何事?”

    移地建当着皇帝的面都如此骄矜,朱辉光也就不再计较此人的傲慢,径自沉着脸大声道:“大唐皇帝有旨,今日巳时一刻,在城外检阅禁军,请回纥使团一行一并参加……”

    移地建讶然:“大唐皇帝率群臣检阅京城禁军,邀请本王子参加?嘿嘿……这是要在本王子面前炫耀大唐武力吗?也罢,本王子就去看看,所谓大唐最精锐的神策禁军,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朱辉光冷冷一笑,也不废话,转身就走。

    望着朱辉光离去的背影,移地建嘴角一撇,掠过一抹轻蔑的情绪。回纥没有太监制度,对于大唐皇帝使唤的这些身体有缺陷、不男不女的太监,哪怕是朱辉光这种大太监头子,他打心眼里看不起。

    一道白影闪过,移地建身边凝立着一个面蒙白纱身着宽大白袍的女子,正是前番与之密谋的明教两位光明使之一,也是明教此次跟随移地建入唐的最高首脑。

    “二王子莫要瞧不起这些唐朝皇室使唤的太监,这些人虽然不阴不阳,但却在皇帝身边听差,掌握极大的权柄,比起大唐重臣来,丝毫不差。”女光明使发出清脆的笑声,轻轻道:“日后圣教要在大唐传教布道,少不了要跟这些太监打交道,不宜太过得罪。”

    移地建嘿嘿干笑两声:“光明使,大唐皇帝突然请我参加所谓检阅禁军,恐怕是要向本王子炫耀武力,可惜,大唐军队战斗力羸弱,本王子不仅有所耳闻,也是亲眼所见。要不是有我们回纥铁骑助战,这场叛乱,唐朝恐怕早就被安氏所灭了。”

    女光明使没有继续移地建的这个话题,而是转头发出银铃般的笑声,尔后淡淡道:“二王子,不要忘记了我们的约定,昨日在皇宫之内,你可是并没有向大唐皇帝提起为明教在长安建立光明寺的事情。”

    移地建脸色凛然,心里暗暗震惊。他心道,大唐皇宫之中的事情,她如何知道?难道自己身边,就有明教的眼线?一念及此,移地建的心里就开始打起了算盘。

    移地建搓了搓手:“倒是本王子疏忽了这一点,光明使放心,本王子今日就向唐朝皇帝提出,为明教争取在长安设立光明寺道场。”

    女光明使淡然一笑:“但愿如此。既如此,本使就先离去了。不过,提醒二王子,不要太过轻视大唐,中原王朝国运昌盛,虽朝代更迭却根本不变,繁衍生息数千年,大唐底蕴更不是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