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唐-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旦日后李俶登基为帝,孔晟就是死路一条。

    这超乎了孔晟的预判。

    孔晟知道自己会得罪李俶,但没料到,作为未来皇帝的李俶,行事竟如此毒辣和不择手段!

    几个宿命用力拖拽铁索,孔晟身形凝立如山岳,岿然不动。任凭这几个宿卫累得面红耳赤,气喘吁吁,但就是无法轻易撼动孔晟的身形。

    更多的宿卫军卒持枪包围过来。

    孔晟仰头望着湛蓝的天际云端,高声狂笑道:“好一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孔某从江南去战火纷飞的河南任职,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国难,身先士卒与叛军血战多场,死在孔某方天画戟之下的叛将数十人,奔袭雍丘城、奇袭睢阳渠、宁陵城外歼灭叛军一万余,汴州城外血战一个昼夜歼敌三万余众,率军光复洛阳城,安贼叛军闻风丧胆!”

    “若不是孔某在河南,河南早已尽入叛军之手!若不是孔某舍生忘死率军攻下洛阳,驱逐安庆绪叛党,扫平长安后防,试问楚王殿下此刻能摆着半幅銮驾在长安城中作威作福吗?”孔晟慷慨而言,神色越来越冷漠:“没想到,孔某这一次奉召进京面圣,却被楚王殿下构陷为乱臣贼子!”

    孔晟目光如刀,站在当场遥遥望着李俶:“孔某做人行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若是楚王殿下一定要信口雌黄强加之罪,那么,孔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孔晟一番慷慨愤怒的高呼,周遭人群听得心神激动,热血沸腾。其实本来是非黑白公道自在人心,战乱还未完全平息,作为皇子的楚王竟然当众羞辱大唐的有功之臣,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但平头百姓,尽管心里有不平之音却也不敢发声。

    李俶眉头紧蹙,沉声道:“放肆!你竟敢威胁本王!”

    李适一看局势越闹越大,渐渐有不可控制的迹象,立即暗暗传令下去,让所有宿卫立即动手,采取一切手段将孔晟拿下。

    当然,只能是活捉,当场将孔晟这样的有功之臣和朝廷命官格杀,哪怕是李俶,也不可能。

    外围的宿卫持枪威逼过来,孔晟陡然间双手抓住身上的铁索怒吼一声,奋力一拽,那头拽住绳索的几个宿卫身形一个踉跄,直觉一股巨力传来,手头上的绳索脱手而出,旋即一个个栽倒在地。

    孔晟挥舞着铁索团团生风,威猛无敌,没有一个宿卫敢真正上前来。

    这倒也不是这些宫廷宿卫无能怯懦,只是孔晟一则有官身,二则站在了大义上,宿卫自知理亏,又震惊于孔晟的威猛,所以就有诸多的迟疑。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胆子太大?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横穿坊市,从街巷店铺中一路穿行过来,引得人群纷纷躲避不迭。

    马背上,一个中年矮胖无须男子身穿锦袍远远在马上气喘吁吁地高呼道:“住手!”

    李俶扭头扫了一眼,见竟然是皇帝身边的太监大总管李辅国,不禁暗吃一惊,心道李辅国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来做什么?难道……

    李俶顿时想起李辅国当日曾经为孔晟开口请功,顿时就一颗心沉了下去。不过,满朝文武中很多人都畏惧李辅国的权势,但李俶却昂然无惧。忌惮归忌惮,但谈不上畏惧。这与李俶掌握兵权、又将被册封为储君有关,也与李俶的个性有关。

    李俶是一个相当骄傲和自视甚高的人,作为皇长子,在他眼里,李辅国再得势也不过是一个奴才走狗。

    李辅国驰马到近前,向李俶抱拳拱手喘息道:“楚王殿下,杂家有礼了!”

    李俶淡淡一笑:“李总管不必多礼,你这是何来?”

    李辅国深吸了一口气,眼角复杂的余光从犹自与数十宿卫对峙着怒发冲冠的孔晟身上掠过,叹息道:“楚王殿下,陛下有旨,立即召孔晟进宫见驾,这是陛下的金牌,还请楚王殿下不要阻拦了!”

    李辅国从怀中掏出一面金牌。向李俶举了举。

    李俶脸色骤变。立即在马上躬身下去。抱拳为礼。

    ……

    一场原本可以酿成惊天大变的风波因为李辅国的到来而消弭于无形之中。但孔晟与贵不可言的楚王当街冲突,以一人之力抗拒数十宿卫抓捕最后成功脱身进宫面圣的事儿,却是不胫而走,旋即成为街头巷尾市井百姓议论纷纷的谈资。

    这个年月的贩夫走卒“讲故事”的能力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经过了无数人的口口相传,孔晟当时的表现被极尽渲染,甚至被不少好事者编造成各种段子弥漫向全城,引起极大的震动。

    市井百姓的价值观与权贵者截然不同。

    大多数的市井百姓站在了孔晟这一边。坊间的传播中多以为孔晟抱不平为主;而在当朝权贵那里,孔晟的行为就走向了另外的一个极端,一言以蔽之,用礼部侍郎黄长治的话说就是“胆大包天狂悖无礼”。

    这事没有理论出一个谁是谁非来,似乎不了了之了。

    在不少百姓看来,既然皇帝下诏将孔晟救走,那么,日后必然会给孔晟一个说法;但在满朝文武看来,皇帝突兀出面背后或许有所深意,但要说皇帝会站在孔晟这一边问罪楚王。那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无论是百姓还是权贵。在有一点上是共同的,经此一事,孔晟与楚王已成水火不容,以楚王今日之受宠权势,恐怕孔晟日后在朝中的日子难过了。

    大明宫,含元殿。

    李亨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翼善冠,立在皇台之上,凝视着孔晟沉声道:“孔晟,你的胆子不小啊,竟敢当众与楚王冲突,这是自恃功绩居功自傲吗?”

    孔晟此刻的心情早已归于平静。他之所以敢于跟李俶当街对垒,除了愤怒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知道皇帝最终会出面。但他心里明白,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不可能不偏袒自己的儿子,哪怕是李俶再蛮横无礼,也是李唐皇室中的重要一员,而且还是李亨准备培养的接班人。

    孔晟深拜了下去,轻轻道:“陛下,臣年轻冲动,请陛下治罪!”

    李亨深深望着孔晟,良久后突然笑了起来:“孔晟,你不要担心,李俶行事也有不妥,朕既然召你进宫,就不会治你的罪。不过,若不是经此一事,朕倒是忘记了,你终归还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

    “但朕对你寄予厚望,并要委以重任,今后,尔不要再这么鲁莽冲动了。”李亨又道。

    孔晟再次躬身,心里却是冷笑起来。皇帝多疑,几乎就是通病,若是自己不适时露出一些人性弱点来,恐怕皇帝也不安心。

    “不过,楚王为诸皇子之首,朕也不希望你与楚王之间对立不合,朕日后会择机化解你们之间的嫌隙。”李亨轻描淡写的声音传进孔晟耳朵,孔晟心道这不正是你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孔晟太了解李亨此刻复杂的真实心态了。

    他一方面准备立李俶为储君,又担心李俶会权势过大膨胀,从而危及到他的皇位,所以他已经在暗中出手培植李俶的对立面——而孔晟,或许正是他布局的棋子之一。

    当皇帝的时间越长,李亨集权的权力**就越大,这毫无疑问。这种号令天下生杀予夺的大权独揽和高高在上,这种无上的荣耀诱惑,谁都无法抗拒。

    所以,尽管李亨是当年的深受其害者,曾经对父皇李隆基的做法怀恨在心,但到头来,当了皇帝的他又重新走上了李隆基的老路。他现在使用的手段和暗中的布局,一旦实现,其实比李隆基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亨的皇位来之不易,这就可以理解他对皇位宝座的无比看重和极度敏感,其实超越了他的父亲李隆基乃至祖父以上数代皇帝。

    皇长子李俶的权势冲天,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宿将的功高盖主,还有太上皇李隆基可预见的幕后渗透,这些都是李亨眼里的重大威胁。

    别看他作为皇帝,实际上受到诸多掣肘。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李俶这些人手里,分散在文武大臣手里,因此很多时候他这个皇帝在朝堂上就显得颇为无奈。

    就说迎李隆基还朝的事儿吧,这哪里是他的本意,终归还是受到一些拥戴太上皇的朝臣的无形胁迫裹夹。郭子仪和李光弼就曾经两度上书,请他下诏迎太上皇还朝。

    从这个角度上说,李亨必须要暗中培植属于自己的绝对力量。无论是朝政还是军队,他都需要一群效忠于皇帝的臣属,来消除一些潜在的隐患。

    李亨关注孔晟其实很久了。他从河南捷报传来的时候,就动了更深层次的念头。而过去种种,无不可以视为他对孔晟的观察和考察。

    孔晟文武双全,文名动天下,武有万人敌的美誉,更重要的是,他还年轻,又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范畴,这样的人在李亨看来,只要施以恩宠,就很容易变成自己的铁杆心腹。

    因此,孔晟成为李亨棋局中不可替代的、应运而生的重要棋子。尽管李亨并不知道,孔晟这个棋子实际上最难掌控的。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惴惴不安的皇帝

    李亨轻叹一声,叹息声在空荡的大殿中久久回荡着:“孔晟,朕虽为皇帝,但在很多时候,朕也很无奈。”

    “你在朝中并无根基,如今又得罪了楚王,明日朕会召你入朝,但在朝会上,恐怕不少人会百般阻拦朕对你的封赏,朕希望你有个思想准备吧。”李亨摆了摆手,袍袖飞扬。

    孔晟躬身下去:“臣谨记在心。”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住,朕是信任你的。”李亨微微一笑,突然又道:“朕听闻你在夏邑练军,以两千人竟然操练出一支数万人骁勇之师,更是在河南战无不胜……”

    孔晟心头一动,暗自揣摩着皇帝的真实心思,保持着应有的恭谨和沉默。

    “若是朕……”李亨深深凝望着孔晟,一字一顿道:“若是朕将夏邑军调至长安,专司护卫朕躬宫禁,你以为如何?”

    孔晟恍然大悟。

    皇帝这是信不过李俶掌控着的长安禁军了,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试图将夏邑军转化为自己的皇帝亲军。目前,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大军名义上都归李俶统率,而拱卫长安的禁军更是直接在李俶的领导之下。

    剥夺李俶乃至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兵权,李亨目前还不敢,一旦他有所动作,必然引起强烈的反弹。

    孔晟知道自己既不能不答应,也不能答应得太爽快,否则还是会引起皇帝的猜疑。

    他故作沉吟了一下,轻轻道:“陛下,夏邑军虽然成军时间尚短。但经过河南诸多战阵锤炼。战斗力丝毫不弱于郭子仪与李光弼所属兵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

    “但是什么?”李亨目光炯炯。

    “夏邑军整体对陛下、对朝廷的忠诚毋庸置疑,但,夏邑军的来源出身毕竟非常复杂,有奚兵、有叛军俘虏、还有江湖草莽之辈,一旦驻防京城,臣担心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孔晟轻轻道。

    李亨大笑起来:“这无妨。长安禁军中有半数都是叛军俘虏归顺过来,这不算什么。只要对朕忠诚不二,足矣了。朕不吝于信任、不吝于封赏、不吝于倚重。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孔晟缓缓点头:“陛下,臣明白。可夏邑军毕竟是地方军,突兀间要是调防长安,恐怕朝中会有诸多阻力,同时楚王殿下那边也不好说话……”

    孔晟故意欲言又止。

    果然,李亨的神色阴沉了下去。片刻后,他冷冷一笑道:“朕在宫中,如同置身于陷阱牢笼之中,昼夜忧思在心……你看朕这宫中,是何等的冷清!朕身边。无一人可以信任,无一人可以说说体己话。无一人可以为朕分忧……孔晟,朕会下诏调夏邑军和江北军西征协助郭子仪大军平叛……”

    “孔晟,朕给你一道密旨,必要的时候,你将夏邑军给朕直接调进长安来,接管长安防务,将楚王的禁军取而代之!”李亨从一侧的皇案上取过早已准备好的一道密旨,递给了孔晟。

    孔晟拜伏在地,接过李亨的圣旨。

    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皇帝是如何的惴惴不安和如坐针毡啊。

    皇长子携军功和兵权气势越来越盛,不当上储君誓不罢休,诸多功臣宿将居功自傲结党营私,影响力不可小觑拥有很多拥趸的太上皇李隆基即将归来,貌似平静的长安城其实早就暗流涌动杀机四伏了。

    一个不小心,皇帝就会被赶下台。这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

    李隆基心不死,有可能要复辟。皇长子李俶对太子之位势在必得,局势一触即发。

    赵王李系带着慕容冲等候在皇城朱雀门外。

    见孔晟缓步行来,李系赶紧上前去一把抓住孔晟的胳膊热切道:“孔晟,你没事吧?”

    李系的真诚溢于言表。在孔晟与楚王李俶势成水火的情况下,李系还能公开站在孔晟这边,其实是冒着相当大的政治风险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李系将孔晟作为朋友来结交的真诚是不需要怀疑的。

    孔晟微微有些感动,拱手笑道:“多谢殿下关心,陛下召我入宫,没有降罪。”

    李系大喜,挥挥手:“走,上本王的车,本王今日在芙蓉园曲江池畔设宴为你接风洗尘!”

    孔晟微微摇头,轻叹一声:“殿下,下官与楚王结仇,实不愿意再牵连殿下了。殿下的盛情,下官心领了。”

    李系皱眉沉声道:“孔晟,本王也不怕他,你我私交,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怕什么?他再怎么权势冲天,也不能肆意妄为!”

    孔晟深深望着李系,还是摇头道:“殿下,不是怕不怕的问题,而是孔某不想再节外生枝,同时也不想给殿下带来麻烦。陛下有旨,让孔某入住驿馆,孔某这就要去驿馆……还请殿下谅解一二!”

    孔晟向李系躬身下去:“请殿下放心,既然殿下待我以诚,我必待殿下以诚。无论什么时候,这一点不会改变。”

    李系目光火热,紧紧抓住孔晟的手,缓缓点头:“好。孔晟,你我一见投缘,从今日开始,你我私人论交,无关朝政无关身份,在长安城中,只要有我赵王一席地在,我断不能让你吃了亏去!”

    孔晟与李系相视大笑起来。

    慕容冲在一旁看着,嘴角也浮起一丝笑容。

    他心头生出一种强烈的预感,能结识并跟孔晟成为朋友,是赵王李系一生最大的幸运和机遇。不管日后情势如何变幻,皇权归属为谁,但至少有孔晟这么一个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在,李系此生不虚了。

    孔晟辞别李系独自去了长安驿馆。而乌显乌解带着他的百余护军,被秘密安置在了赵王李系在城外的一座庄园中。

    孔晟进了驿馆就闭门不出,穆长风担心他的安全,索性在他的门口盘膝坐下昼夜守卫,无论孔晟怎么劝说,穆长风都是不听。

    傍晚时分,驿馆房中,孔晟在火烛下凝视着皇帝给予的那道密旨沉吟不语。别看皇帝说的似乎挺“可怜”,其实孔晟心里清楚,皇帝手上已经掌握着一支神秘的力量,暗中笼络了不少奇人异士隐在暗处,拱卫他的安全以为他的耳目。

    只是这样的力量与成建制的军队不能相提并论。这是皇帝试图将夏邑军整体改编成皇帝亲军的真正目的。

    没有人知道,孔晟在含元殿还跟皇帝秘密探讨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对于目前的长安城和大唐朝廷来说,这绝对是隐秘中的隐秘,皇帝连李辅国都回避了,可想而知其重要性。

    孔晟觉得有点诡异。李亨关于设立专属于皇帝并掌握相当大权柄的特务机构的思路,跟后世锦衣卫的形式近乎雷同。

    李亨试图让孔晟暗中牵头组建两支效忠皇帝的军事力量,一支是明面上的皇帝亲军,一支是暂时不能公开的地下黑暗之刃,执行皇帝的决策,贯彻皇帝的思路,清除皇帝的障碍,捍卫皇权和皇帝本人的权威。

    所以,当孔晟将后世锦衣卫的基本运行模式说出口来时,李亨喜不自胜,两人堪称不谋而合。

    这也不算是李亨的创新。早在武则天时代,就有类似的专属于皇帝掌控的秘密机构和军事力量体系存在了,只是规模并不大,掌握的权限也远不能同后世的锦衣卫相提并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朝会,大幕揭(1)

    夏邑军目前依旧驻扎在夏邑,名义上仍由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统率。但实际上,夏邑军独立成军,由接替孔晟的许远掌管兵权,南宫望辅之。

    苏婳和苏鲁兄妹率奚人暂时也安营夏邑,等候朝廷的昭命。至于将来是率奚兵返回河东故里,还是继续追随官军参与平叛,还没有定论。

    考虑到许远和孔晟的良好关系,以及夏邑军中将领悉数出自孔晟门下的因素,所以夏邑军其实还算是孔晟掌控下的军事力量。

    孔晟斟酌良久,这才决定派穆长风持皇帝密旨赶赴夏邑,在必要的时候,将奉召再次西征的夏邑军征调进京。

    当晚,孔晟接到了中书省传递过来的昭命,明日进宫参加大朝会,面圣见驾。

    唐代的大朝是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各一次,参加的官员比较多。常朝是五品以上的官员每日要上朝,也叫入阁。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这个会朝的规模更大,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因为这是一年当中的一个春天开始以及冬天的开始,要有新气象、新风貌的。

    “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所谓“官街鼓”凌晨“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早上五时左右。“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十月十五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