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人听来,这种传说似乎很荒唐,却是四国的真实民俗信仰。也曾发生过不少无法解释的例子。日本文化学者小松和彦,在其所著的《凭灵信仰论》书中,便举出一个这样的案例。
话说某村落有个“非犬神血统”家的年轻媳妇,有时会做出精神失常的举动,请了阴阳师来看过后,判断是附近某“犬神血统”家的犬神在作怪。那媳妇经阴阳师和医师治疗后,虽然恢复正常,不久却又失常了。如此这般,病情时好时坏,再三反复。最后,“犬神血统”家受不了四周的敌视眼光,终于搬离该村。“犬神血统”一走,媳妇也完全恢复正常了。
然而,“犬神血统”家在故乡有山林田地,偶尔也得返乡管理这些土地。每逢“犬神血统”家回来,年轻媳妇便会发病。奇怪的是,“犬神血统”家一走,媳妇跟着就痊愈。村人因目睹两者之间的奇特关系,只得相信这是犬神在作怪。
这例子是否全然无法解释?当然,从精神分析学来看,或许跟潜意识的暗示什么的有关,无非还是精神病的一种。不过,在土佐,一般人不愿意与“犬神血统”家通婚的习俗,至今却还存在着。
附带一提,德岛县也有“犬神血统”说法,不过是代代相传给女性,女儿满十五岁时,母亲就会将操纵犬神的咒术及装有犬神灵魂的坛子传承给女儿。
←虹←桥书←吧←。
第40节:NAMAHAGE(秋田县)(1)
NAMAHAGE(秋田县)
汉武帝是汉代第六位黄帝,名刘彻。根据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的《国语辞典》,他生平如下:
(公元前156~前87)汉景帝之子,十六岁即位,为汉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时,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变汉初以来沿用的黄老治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乐府,集民歌;采司马迁等人之议,修改历法,以正月为岁首。财经方面,采桑弘羊之法,收盐税,铁、酒公卖,统一货币为五铢钱,实行平准与均输法,使国库大增,社会繁荣。武功方面,武帝改汉初以来对匈奴和亲纳币的消极政策,积极用兵。一面派张骞通西域,一面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征讨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鲜,扩增版图。其时东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务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岁。庙号武帝。
光看以上介绍,汉武帝的版图应该只到朝鲜而已,不知为何,他竟突然出现在日本秋田县男鹿半岛,而且在男鹿市本山安居下来。据说他是来寻求长生不老药,来时,骑着白鹿,身旁带着化为五只蝙蝠的妖鬼,分别为眉间、逆颊、眼光、首人、押领。
这五名妖鬼对武帝非常忠实,武帝却严酷使唤他们,命他们每天辛勤工作。不过,每年1月15日这天,武帝准许众妖鬼下山,让他们到村里为所欲为。五名妖鬼一到村里,不但随意抢夺食物,更谩骂叫嚣,甚至攫取年轻女孩,跑过一村又一村。
村人受不了,跟妖鬼下了个赌注,说,要是妖鬼能在天亮之前,用石头铺制一千级石阶,那么,每年在这天,必定准备充足食物恭候,并奉上一名女孩。妖鬼利用法力开始铺制,眼看天亮之前即将完成,村人慌忙在九百九十九级时模仿公鸡啼声,定下胜负。众妖鬼因输了,气急败坏地拔起身边的千年杉树,倒栽葱地插进地面。
那以后,村人深恐妖鬼报复,每逢1月15日,就让村里的年轻男子假扮妖鬼,造访家家户户,接受款待后,妖鬼再回山。
这就是秋田县男鹿半岛的传统仪式“NAMAHAGE”(なまはげ),为国家指定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也是男鹿半岛的代名词。
汉武帝的传说或许过于荒唐,但另一种说法就比较具有现实意味了。
据说,古早古早,有一艘船随波漂流至男鹿半岛。船上的人,都是红毛碧眼的外国人,他们大概在海上漂流太久,一上岸,高兴得大呼小叫,叫嚷的语言又是当地人听不懂的番语。这群漂流异人住进了门前的永禅院,一年一度巡回各村落,千级石阶则是他们用滑车和特殊技术铺成的。
。▲虹▲QIAO书吧▲
第41节:NAMAHAGE(秋田县)(2)
第三种说法则是真山、本山、毛无山的修行者,下山来乞讨食物或衣物时,因长期闭居山中,相貌很骇人,才令村人看成是妖鬼。真山、本山、毛无山通称“男鹿三山”,均是六七百米的山,位于半岛西海岸。平安时代以来,此三山即为天台宗修行者的道场。
总之,此传统仪式分布在整个半岛全域,面具及身上的稻草服装或许略有差异,但进行方式都是装扮者手持木制菜刀和水桶,踏着深雪,一路“喔─喔─”大叫,一家一家吃过。往昔是1月15日,现在改在除夕夜进行。
能当“NAMAHAGE”的只限年轻男子,而且是从未与异性接触过的童子。无论事前准备或仪式进行中,女性绝不能参与。另外,一年中,若家中有人过世或生产,或除夕夜刚好有病人,或新盖了房子,“NAMAHAGE”不会进门,只在门口踏步而已。因为“NAMAHAGE”是给家家户户带来吉利的象征,若进入上述这些人家,恐怕会染上“污秽”,带到下一户人家。
仪式进行时,路径都于事前定好,“NAMAHAGE”不能往回走。又因为身上的稻草服装,在大踏步或装模作样吓人时,会掉落,这些掉落的稻草直至翌日早朝,都不能打扫。也可以捡拾搓成绳子,挂在门口以避邪,或放进浴缸泡汤以求健康。
“NAMAHAGE”通常两人或三人成一组,据说,该年当“NAMAHAGE”的人,若真做过坏事或平素心术不正,戴着面具造访人家途中,心情真的会变成妖鬼那般,想胡作非为,而且通常于仪式结束前昏厥倒地。
※虹※桥※书※吧※BOOK。※
第42节:琵琶法师──蝉丸(滋贺县)(1)
琵琶法师──蝉丸(滋贺县)
古早古早,有位殿上人,名为源博雅。他是第六十代醍醐天皇(885~930,897年即位)的孙子。
博雅是多才多艺的贵族,尤擅长管弦,弹起琵琶无可匹敌,吹起笛子盖世无双。然而,博雅这人,并不因为自己是乐器名手便引以为傲,只要听闻某人弹得一手好琵琶,便立即前往请教,期能精益求精。
某时,他听说京都与近江国(滋贺县)交界的逢坂关,有位盲人住在草庵,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盲人名为蝉丸,曾在宫中服侍式部卿,式部卿就是第五十九代宇多天皇第八皇子敦实亲王,也是著名音乐家,因为这样,蝉丸也成为一名琵琶高手。
博雅很想去见蝉丸,但对方是盲人,他不知该如何让对方理解自己对琵琶的热情。于是遣人捎信过去:“何以居住如此偏僻所在?可否迁居京城?”
盲人蝉丸回了一首和歌:
世の中は とてもかくても 过ごしてむ 尮?廪护浃狻·悉皮筏胜堡欷?(世上岂无安居处,贝阙珠宫,土阶茅屋,终是中看不中留。)
意思是,人活在这世上,如何过都一样,住居也是,宫殿和茅屋,终究均无法永住。
博雅看到回信,益发对蝉丸朝思暮想,热切渴望听蝉丸弹琵琶。主要原因在于博雅深信蝉丸会弹琵琶秘曲《流泉》、《啄木》。为了听蝉丸弹秘曲,他夜夜前往逢坂关,在蝉丸草庵旁等待。这一等,足足等了三年。
第三年的8月15日,月色朦胧,清风徐来。博雅躲在阴暗处,只见蝉丸如常抱着琵琶,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拨子,神色哀戚。过一会儿,蝉丸随兴弹琴吟唱:
逢坂の の岚のはげしきに
(逢坂关卡 疾风暴雨)
しいてぞ居たるよを过ごすとて
BOOK。←虹←桥书←吧←
第43节:琵琶法师──蝉丸(滋贺县)(2)
(宁耐静坐 司昏守夜)
意思是,逢坂关是风城,盲人的我,每夜忍耐坐在暴风声中,只为了度过长夜,度过人生。
博雅听毕,泪流满面,心中哀怜不已。
接着蝉丸又喃喃自语:“啊,今晚真是令人雅兴大发的夜晚。不知这世上有无其他懂情趣的人?若有善弹琵琶之人,愿意光临舍下,真想与他畅谈通宵啊……”
博雅听蝉丸如此说,马上自藏身处跨前一步,开口说:
“此处正有合适的人在,在下是京城源博雅。”
“您是……”
“我在此处等了三年,只为了听法师弹奏《流泉》、《啄木》。”
蝉丸听后大喜,招呼博雅进屋,两人意气相投,畅快地促膝谈心。蝉丸果如博雅所猜测,不但会弹上述两首琵琶秘曲,还向博雅亲口传授秘曲奏法。
以上故事记载于《今昔物语集》卷二十四《源博雅朝臣,前去见逢坂关盲人》。
12世纪初完成的《江谈抄》(大江匡房著)说话集,也收录了同样故事,蝉丸的和歌,则收录在《和汉朗咏集》、《新古今集》诸书中。
源博雅生于天元三年(918),980年过世,官位从三品,既然是醍醐天皇的孙子,出身应该极为高贵,但藤原道长却批评他说:“文章与管弦确实一枝独秀,但没人比得过他的懒惰。”
此处的“懒惰”,是指源博雅过于热衷音乐,时时偷懒,不务正业。而藤原道长口中所谓的“正业”,就那个时代来说,是钻营权势,在朝廷内明争暗斗那类事。由此可见,源博雅这人只要有笛子可吹,琵琶可弹,丝毫不在乎下一任到底是谁坐上“关白”或“摄政”宝座。
虹桥书吧。
第44节:琵琶法师──蝉丸(滋贺县)(3)
至于盲人蝉丸,是和歌及能乐世界中的著名人物,有众多歌人为他留下各种和歌,能乐谣曲《蝉丸》则述说他与姐姐在逢坂关偶然相逢的情节。总之,不论和歌或能乐谣曲,蝉丸与逢坂关密不可分。
滋贺县大津市有三处蝉丸神社,逢坂一丁目有“关蝉丸神社”上社、下社,大谷町有“蝉丸神社”分社。一般说的“关蝉丸神社”,指的是JR大津车站徒步约十分钟的下社。
根据“社传”记载,朝廷于天庆九年(946)在此祭祀了蝉丸,安和二年(969)让蝉丸成为“音曲艺道之神”。直至明治维新之前,此神社一直是音曲艺道掌门人象征,负责发行音曲执照给盲人。以现代观点来看,算是一种让盲人能靠乐器在各地维生的保护行政机关。
能乐谣曲《蝉丸》中,把蝉丸述说成醍醐天皇第四皇子,又创作出虚构人物蝉丸的姐姐“逆发”。前者因盲目而被丢弃逢坂,后者因生来头发倒竖(自然鬈发),而被丢弃男山。能乐中,姐姐“逆发”是主角,弟弟蝉丸是配角,却都集“贵”与“贱”于一身,偶然在逢坂关相逢,彼此怨叹自己的身世后,又各分东西。
现代某些龟毛专家,主张历史上或许真有蝉丸这人,但他并非真正盲目,否则不会在和歌中描述“在逢坂关‘看’人来人往……”啊,世上就是有这种不解风情的专家。人家搞不好正是佛教中所谓的“五浊”之一“见浊”,为了与世间邪说歪理绝缘,才夜夜坐在逢坂暴风声中,“只为了度过长夜,度过人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