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威-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仲淹和韩琦这两位“新人”心里明白,自打新政开始,宰执老臣们就很不待见自己。至于今天官家召见的缘故,他们也是一头雾水。

    直到进入垂拱殿,皇帝赵祯才笑道:“诸位卿家,有道是奇文共欣赏,朕这里得了一篇好文章,你们看看!”

    说话间,便有内侍上前,将几分重新誊抄的文稿送到各位宰执大臣手中。

    “咦!”几乎所有宰执都略感惊讶,一瞬间,脸上的神情都有微妙的变化,不过每个人的动机和深层次的想法可能不尽相同。

    “如何?”赵祯先环顾众人,最后目光落在章得象身上,笑问道:“章卿熟悉西北草原局势,以为此文见解可行否?”

    章得象已经六十有五,算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对西北各国和战之事颇为熟悉,赵祯这一问也算很有针对性。

    “这个”章得象略微迟疑道:“不知此文何人所作?设想甚为大胆,取河湟而后平西夏之言确有道理,只是以眼下情势,这河湟只怕难以谋取。”

    “道理没错是吗?”赵祯看着章得象,问道:“那将来呢?”

    章得象支支吾吾道:“这个兴许可以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时机很难把握,还需有运筹帷幄,善于用兵的将帅。”

    “嗯,只要有利我大宋,时机可以慢慢等候。”赵祯点点头,目光从所有宰相身上扫过,问道:“诸位卿家以为,这茶马商道,谋取陇南,以及倾销草原,还有这个文化入侵之法,如何?”

    枢密使夏竦直言道:“如果真能换取战马,谋取牧马之地固然是好,只是靠那些满身铜臭,唯利是图的商人,未免有些可笑了。”

    赵祯轻轻点头,转而问道:“范卿、韩卿,你二人皆曾经略西北,可有看法?”

    范仲淹对奏道:“此文中所言时机不错,眼下朝廷正与西夏商谈停战之事,对青唐吐蕃的依赖减少。河州瞎毡与角厮罗内斗亦是事实。

    河湟虽暂不可谋,但打打陇南的主意确实可以,如果能够拉拢羌人,得到这个若尔盖草原牧场,自是最好不过。”

    “官家,谋取陇南,朝廷直接介入,确实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韩琦接口道:“不过商贾前往,不动兵卒,不至落人口实,兴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此文何人所作?其中细节,他应该最为清楚。”

    “晏卿,你以为此文会是何人所作?”

    一言不发,保持中立的晏殊没想到突然被皇帝点名,而且还是这样莫名的问题。

    “臣不知!”

    “猜猜!”

    “呃”晏殊顿时满头黑线,这不是为难人吗?皇帝突然拿出一篇文章,天知道是谁写的?不对,皇帝既然让自己猜,难不成和自己有关系?晏殊心中不由多了几分莫名的忐忑。

    赵祯满面笑容道:“如果朕告诉你,此文作者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晏卿以为此子可称神童否?”

    十五岁?

    不只是晏殊,满堂宰执大臣皆是一惊,满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晏卿十四以神童入试,得先帝赞赏,赐进士出身。”赵祯笑道:“朕在想,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不知能否当得起神童二字?”

    “十五少年郎,见识当真广博,设想虽然大胆,却可见谋略非凡,乃难得之少年英才,自也当得起神童之称。”这个问题,晏殊来回答是最为合适的。

    “官家,不知此神童为何方人士?”韩琦对此颇感兴趣。

    赵祯举起一份奏疏,笑道:“此乃利州路转运使陈贯送来的茶盐酒矾利弊条陈,其中提到,兴元府有茶商之子名孟韬,年十五,乃前唐孟浩然后裔,乃此文作者。”

    几位宰执面面相觑,陈贯他们都是知道的,此人乃有德君子,为人正直认真,昔年曾受真宗皇帝赞誉。以其为人,断然不会信口开河,他既然这么说,看来此文内容当真出自于十五岁的少年之口。

    孟浩然之后?擅长诗文倒还罢了如今既为茶商之子,熟悉经商之道不足为奇,怎地精通兵略之事?

    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少年郎,让几位宰相心中满是疑惑。

    “此子自小聪明,其父本孟诚为商贾,后效力于任福军中,战死好水川。”

    提及好水川,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到了韩琦身上,这位昔日的败军之将满脸通红,脑海中却在急速搜寻,是否记得这么一号人物。

    赵祯道:“此子有为父报仇,报效大宋之心,常思破敌之策,或因是茶商之一,才会有此等商贾手段。”

    几位宰执大臣的脸色顿时不大好了,看得出来官家对这个策略颇为推崇。一个少年郎想到的办法,宰执大臣们却没想到,该怎么说呢?

    是宰执尸位素餐,还是徒有虚名?

    不是所有的宰相肚里都能撑船,有些度量的倒还罢了,道一句少年英才,后生可畏便一笑了之;有的心里就不是滋味了,少年郎异想天开,未免越俎代庖了。

    再者,这番言论的来源也是几人欢喜几人愁。

    这是利州路转运使送来的条陈,是对朝廷之前诏命的答复。朝廷会为什么会发这样的诏命呢?范仲淹和韩琦心里很高兴,这是他们的提议,是新政的内容之一。

    晏殊倒是无所谓,其他几位保守宰相心中的想法就比较复杂了。贾昌朝更是直言不讳道:“官家,臣以为陈贯失职,黄口小儿妄言岂能轻信?未免有些视国事为儿戏了。”

    韩琦立即出言反驳道:“贾相公此言差矣,少年英才,为国献策,有什么不对的?”

    贾昌朝不屑道:“哼,商贾之言岂能轻信?此举于国是否有利不敢说,但那些商贾肯定赚的盆满钵溢,只怕献策之人居心不良啊!”

    “只要利我大宋,何须计较是何人献策呢,纵然商贾赚些钱又有何不妥?”韩琦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垂拱殿据理力争。

    贾昌朝毫不客气道:“我等知晓稚圭(韩琦表字)想要一雪好水川战败之耻,却也不能这般操之过急,寄希望于一黄口小儿”

    “你!”韩琦顿时气恼不已,好水川之败算是他仕途一大耻辱,贾昌朝此举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故意羞辱。若非范仲淹拉着,韩琦甚至有在垂拱殿与贾昌朝对骂的冲动。

    赵祯见到此举,眼神中闪过些许不悦,目光扫过众人,问道:“你们以为如何?”

    “这个”几位宰相顿时支支吾吾,似乎谁都不愿意先表态,却也在某种程度清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不过皇帝垂询,总得要有个说辞,枢密使夏竦只得出面道:“官家,此事还是暂且缓缓,今岁陕南大旱,抗旱救灾为当务之急。再者,商州盗匪郭邈山与张海趁机而起,需得尽早防范。”

    “夏卿所言有理。”赵祯暗叹一声,叮嘱道:“此事搁置再议,不过此奏疏内容仅限宰执知晓”

    垂拱殿商讨的都是国之大事,宰执们都心里有数,尤其是官家特意叮嘱,焉敢泄露?

    看着宰相们的身影消失在殿外,赵祯右手在御案上重重一拍,拂袖起身道:“宣张美人侍驾春锦阁!”

    *

    ps:感谢书友“大师!”的打赏!

第三十二章 乌鸦嘴() 
孟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闻达于朝堂,更不知道自己信口开河的言论引得大宋君臣侧目,甚至让当朝宰相出言争执。

    此时的孟韬刚刚赶回定军山,虽然一出宁羌寨就派人回家报平安了,但人不回家,老祖母肯定还是不放心。

    果不其然,看到孙子回来,之前一直沉稳的孟陈氏忍不住老泪纵横。

    周婶和荆娘更不必说了,这几日皆是以泪洗面。连年幼的灵儿也满心担忧,这会看到许久不见的哥哥,直接扑过来哭的很是伤心。

    后怕,满心的后怕!

    虽说是无惊无险,但听闻羌人的凶恶,以及大安军围攻的事情之后,全家妇孺皆是心惊肉跳。要是有一点差错,韬哥儿就回不来了,天塌地陷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好在孙子平安回来了,孟陈氏立即让家里准备吃食,好好庆祝一番,看架势比过年还要热闹。

    孟韬这回没有藏着掖着,表示亲自下厨烹制菜肴,孝敬祖母。一家子全家惊讶不已,孟韬则推说父亲孟诚当年曾教过自己,这次在阳平关又与成都府的大厨学了两招。

    只要孟韬平安,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故而也没人在意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

    不多久,当孟韬端上来糖醋鲤鱼,烧茄子,板栗炖鸡之后,众人更是啧啧称奇,皆被美味所吸引。

    “好香啊!”灵儿闻到气味之后,便趴在桌边,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孟韬给祖母盛鸡汤,荆娘则贴心地给灵儿捻鱼肉,免得被鱼刺卡了喉咙。一家人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地享用美食。

    “好吃吗?”

    “鱼骨头都是甜的。”荆娘吃的无比满足,除了美味,心情亦很重要。

    孟韬看着荆娘脸上尚未消褪的泪痕,柔声道:“以后遇事跟着祖母学,别哭,还好是夏天,要是冬天,脸蛋就该哭皲了。”

    孟陈氏看到这一幕,满心欢喜,说道:“韬儿啊,你这回可是把祖母吓到了”

    “祖母莫要担心,这不是没事嘛!”

    “有事还得了?你要是有个闪失,这孟家的香火可就”孟陈氏道:“如今平安回来了就好,挑个好日子和荆娘圆房吧,早些给我添个重孙子。”

    噗嗤!

    孟韬一口鸡汤险些直接喷出,为什么又是这个话题,祖母抱重孙的执念真是很强啊!

    “祖母,我还小荆娘也还小!”孟韬婉言推辞,十五岁当爹这种事,当真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一旁的荆娘低着头,最近周婶给她灌输不少闺房侍夫的知识,自然明白老夫人话中意思。少女羞涩天性使然,一张脸早就红透了。

    “什么还小?”孟陈氏佯作不悦道:“你爹十五岁的时候,你已经在你娘肚子里了,至于荆娘,也已经是大人了。”

    来了大姨妈就算是大人?依稀记得前世看过的青春期教育读物上有写,初潮后的几个月很可能不排卵。何况荆娘才十四岁,身体娇小单薄,显然还未长成,纵然怀孕,难产和婴儿畸形率也会很高。

    这些医学知识很难和祖母沟通,加之他现在抱重孙心切,恐怕根本听不进去。

    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孟韬诚恳道:“祖母,我娘亲荆娘之母皆是难产去世的,孙儿不想再有类似悲剧,还是等荆娘再张两年,生孩子也安全。”

    提及此事,孟陈氏也不好勉强,点头道:“嗯,荆娘是还小,生育确实凶险。祖母这就找媒人给你张罗,找个大两岁的。老话说得好,女大三,抱金砖。”

    呃

    孟韬顿时愕然无语,老祖母抱重孙的迫切之心已经无可救药了。只是说媒这是还是算了,盲婚哑嫁这事太凶险,何况还是大两岁的在这年代该算是剩女了吧,质量堪忧啊!

    不知为何,孟韬下意识想到了海棠夫人阿黎。比自己长两岁,年十七,倒是附和祖母的要求,自己也喜欢可惜她已经嫁为人妇,甚为遗憾啊!

    好言相劝,总算暂时打消了祖母立即给自己说媒娶亲的心思。孟韬的思绪又飘到了宁羌寨。

    答应帮他忙度过饥荒难关的,自然不能食言,几车粮食已经准备好。送过去再拉着山货,野味、兽皮等回来,送去兴元府倒卖。

    听说孙子又要去宁羌寨,孟陈氏顿时着急了,刚才出了狼窝,又要掉头回去,这怎么能行呢?前几日的事情实在把她吓得够呛,至今仍旧心有余悸。

    “祖母,没事,这回是去做生意。”孟韬只得温言道:“转运使大人去过了,羌人不会胡来的。”

    “非我族类,当真不会胡来?要不让阿旺去,你留下。”显然,孟陈氏对羌人的品格很不放心。

    “放心好了,不会有事的。”孟韬道:“阿旺马上就要成婚了,就不要让他奔波了,这个生意是长久之计,羌人未必相信旁人,孙儿得亲自去。”

    拗不过孟韬,孟陈氏只得答允,不断叮嘱孟韬路上小心,万不可有什么闪失。同时还特意封锁消息,不敢再像上次那样大张旗鼓,让卑鄙小人知晓行踪,加害孙子。

    孟韬当然知道祖母所指,此番绑架事件孟讯夫妻是罪魁祸首,但最终陈贯和赵明各方一步,暂时妥协。便不能明着追求其罪责,只能另想办法报复,仓促之间肯定不行,需要好好酝酿一番。

    此番前往宁羌寨,谁也不敢疏忽大意,除了猎户老七等人,又增加了十来个护卫。天不亮便出发,傍晚的时候才到宁羌寨山下。

    可能为防止再起冲突,释比麻吉亲自带着阿虎前来迎接,一见面便堆笑道:“孟公子果然重诺仁义,宁羌寨上下感激不尽。”

    “释比言重了,在商言商,在下这些粮食可不是白送的,可是要用山货兑换哦。”

    阿虎的表情本来有些尴尬,听到孟韬这句满含铜臭气息的话,顿时又多了几分不屑。

    释比麻吉见状讪讪笑道:“寨中山货虽多,可汉家商户的不愿与我羌人来往,孟公子这算是急人之所急啊!”

    孟韬怎会和阿虎计较,笑道:“嘿嘿,那是他们没眼光,山中的宝贝可不少,一张虎皮在兴元府,乃是京兆府都能卖上好价钱。上回有武将为向京兆尹送礼,高价求购优质虎皮而不得”

    “那就好。”释比麻吉笑道:“货物皆已准备好,天色已晚,孟公子现在寨中休息一晚,明晨再装车返回可好?”

    “客随主便,听凭释比安排。”孟韬自然是求之不得了,上山寨兴许会见到阿黎,能见她一面总是好的。

    上山寨的路上,释比麻吉叹道:“要是早有孟公子这条门路,扎戎寨主也不必远赴陇南。”

    “扎戎寨主不是去探亲吗?”孟韬心中略一抽搐,多了解一些情敌的状况也好。

    “说是去探亲,可”释比麻吉叹道:“我们宁羌寨原本是从陇南阶州迁来的,如今生活不易寨中老人流露出回归草原之意。为了谋生后路,扎戎寨主便去陇南求见当年的首领,兴许是首领的子孙”

    “原来如此!”孟韬道:“草原的生活应该不如此间吧?兴元府好歹是山清水秀,不像草原那般严寒艰苦。”

    “自然是兴元府好些,只是官府和汉民都待我们倒不如草原上自在一些。”

    “草原上也弱肉强食,也不见得多自在。”孟韬下意识道:“如果我能想办法改善你们的境况,你们还愿意离开吗?”

    “果真吗?如果能这样最好,不过此等大事还需要扎戎寨主回来之后,全寨人讨论决定。”释比麻吉惊喜不已,他并不觉得孟韬信口开河。转运使为救他不辞辛劳奔走,彼此间关系显然不一般。

    孟韬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是为了些许山货生意?还是为了能留下她?留下又能如何,她已经

    唉!也不知这个扎戎寨主到底是怎样的人?孟韬倒真想会会这个素未谋面的情敌。

    不过很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就在当夜,睡梦中的孟韬被吵醒了,初时他还以为又是大安军来袭击,起身出门得到的消息却是——扎戎寨主在陇南出事了!

    不是吧?孟韬心中顿时泛起一种很古怪的心情,喃喃自语道:“真被我的乌鸦嘴说中了?”

第三十三章 民以食为天() 
扎戎寨主死了!

    宁羌寨议事的厅堂里,一个名叫泽让的羌寨汉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叙说他们在陇南的遭遇。

    因为在汉地不受官府待见,汉家百姓也多有仇视情绪,宁羌寨的处境很尴尬,羌人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最显著的问题便是粮食,山上土壤贫瘠,产不出多少粮食,以往都是靠猎物和采摘的山货换取粮食的。

    但自打西北开始打仗,愿意和羌人交换贸易的乡民商户便少了许多,山寨里已经出现了粮食和生活物资匮乏的问题。这也是阿虎听到孟韬运送粮食的误传便信以为真,率人抢掠的原因。

    所以越来越多的羌人开始怀念他们的故土,希望能回到陇南草原生活。

    尽管他们已经离开那里很久,尽管很多人压根不知道陇南草原是什么样,甚至不知道如何放牧剪羊毛

    汉人常说:树挪死,人挪活嘛!苦难中的羌人想要换种活法,尽管前路未知,但他们笃定至少会比现在好!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扎戎寨主才带上近百族人,踏上前往陇南的探亲之路。名为探亲,更主要是则是为了寻找祖上的那个部落,寻求庇护,争取将全族迁回陇南草原。

    孟韬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正确,毕竟离开那里已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而今的草原部落会认可他们吗?

    扎戎寨主大概是高估了草原同族的仁善,虽然被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但部族首领始终没把他们当回事。

    哪怕祖上是同族,也毫不犹豫把他们当作炮灰,作为和另一部族作战的先锋派出去。

    听泽让话中的意思,扎戎寨主还不算傻,看出了其中的凶险,及时带领族人逃离。结果被当地部族发现,遭到拦截。扎戎寨主为了掩护族人逃生,亲自断后,泽让亲眼看见他中箭坠马,那种环境下必死无疑。

    随同前往的近百人,回来的不过十几个,若非他们及时逃回宋境,羌人畏惧不敢继续追逐,可能会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噩耗突然传来,宁羌寨上下一片愁云惨淡,痛哭流涕者不知凡几,从大安军手下死里逃生,得到粮食的喜悦荡然无存。

    释比麻吉坐在原地沉默不语,阿虎的表情虽然也悲痛,但目光却时不时在海棠夫人阿黎身上打转。

    孟韬瞧见阿黎一脸凄苦,默默垂泪的神情,心中滋味古怪,毕竟是死人了,按理说哀悼是必要的。可一想到的死去的是“情敌”,心里难免会有些许兴奋,至少有名正言顺追求她的机会了

    尽管不确定她的态度,更不知道老祖母会不会答应让寡/妇进门,单从局势上来说对自己而言似乎是好事。尽管孟韬想要做个品德高尚之人,可难免还是动起了“小人之心”。

    寨主意外身亡,宁羌寨的势必会出现权力过度的问题。会是怎样的局势?她会怎么样?

    很明显,阿虎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